中国的汉字的发展,前前后后经历过了六千多年的变化。它从图像符号演变到条线形的符号,再到适应书写的毛笔字以及适应与雕刻的印刷字体。他的演变过程是:图画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宋体。其中“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在商朝后期和西周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大量使用,因此一些文字也被雕刻在了青铜器上面。铜古称之为金,所以铸或刻在上面的文字也称为金文。
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字体跟甲骨文相似,但其象形程度比甲骨文更高,更趋于线条化,平直化。西周前期的的金文保持形象意味,到了西周后期它逐步演变成了篆书。
那什么是篆书呢?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大篆上承西周的金文,下启秦代的小篆。大篆相对于以前的文字有两个特点,其一是趋于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秦统一六国后,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丞相李斯等把“大篆”改为“小篆”,既在大篆的基础上去繁就简,使其线条化和规范化,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的模板。
小篆的特点是其形体扁长,匀圆齐整,字体优美,可随意曲折。但它它的缺点也很突出,也就是它的笔画非常繁杂,导致其书写起来很不方便,后来在人们的慢慢改进之下,诞生了隶书。
隶书,起源于秦朝,兴起于汉朝。分为“秦隶”和“汉隶”两个阶段。秦隶,其实是在小篆的基础上经过简化得来,将小篆圆转的笔画更改为方折的笔画,使其书写速度更快。
汉隶是由秦隶发展而来。它相比于秦隶,汉隶则更加简化易于书写,其象形程度也大大降低了。隶书的发展在东汉时期到达了顶峰,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的出现对于汉字的发展具备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汉字改象形体为笔画的开始,也是汉字发展演变的转折点,为楷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草书,是由隶书变化而来,是隶书的草写体,为了方便快速书写的产生。草书的字体上下笔画之间往往相连相通,偏旁互相使用,使人不容易辨认。
接下来重点讲讲楷书吧,开始自古以来一直沿用到现在,仍是人们喜爱的字体。楷书,隶书,其实两者相差不大,只是笔画、形态略有不同而已。
楷书有字体方正,笔画平直,有撇、捺、硬钩,便于书写和辨认,当时成为标准字体,深得人们的喜爱,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的楷书,是由古隶之方正、八分之幽美、草书的迅捷等等演变而成的。
讲完了楷书,那什么是行书呢?如果你理解了草书与楷书的写作特点,那么对行书的理解就简单得多了。因为行书就是草书跟楷书的合体,你也可以理解为写得潦草的楷书。它的存在补齐草书的不易辨认和楷书的书写缓慢的缺点,所以它自产生到今天也是用处最大,应用最广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