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因此,有关学者、专家把客家人居住的各式各样的房屋及村落,统称为客家民居。客家民居因地形、地势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多姿多彩的形式:其外型有圆形的、方形的、半月型的、椭圆型的、四角型的、八角型的等建筑形式。
围楼式
长方形围楼式
圆形围楼式
围楼式的房屋建筑,有长方形围楼和圆柱形围楼两种格式。它是客家人初期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多见于闽、粤、赣边沿山区。长方形围楼的主要特点,是把外围墙筑得特别厚,墙体全是用混杂生土夯筑。只有土、木、瓦3项用材。屋内建两排矮小杂屋,所有栏畜等均在屋内。
殿堂式
殿堂式的房屋建筑,一般都表现为中原汉族府第门庭的风格。它采用的是中国民族传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柱梁式和斗拱式混合结构,布局严谨,讲究座向,左右对称,堂皇美观,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主要特点是屋内厅堂多、天井多,常被人们习惯称为“10厅9并”或“9厅18井”。
围龙式
围龙式的房屋建筑,从大体上来说是属殿堂式的扩大。其主要特点也是讲究对称,按层次提高。在后围,亦多为半月形花头茔建筑,只是一般多围绕花头莹建筑后围屋,故称为“围龙”。通常是1条围龙或2条围龙,但是也有3条以上的大型围龙屋。
五凤楼式
五凤楼式的房屋建筑形式亦较多见于山区,通常沿着山坡地势呈阶梯式建筑。其主要特点是:房基呈阶梯形,顶瓦呈层至式,一般为五叠,从远处看去,一层层的顶瓦飞檐。
走马楼式
走马楼式的房屋建筑,多见于闽、粤、赣边山区,目前在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一带仍大部份建筑这种房子。其建筑造型有一字形、回字形和曲尺形等。多为依山而建,分上、下两层,底层为厨房、农具杂物房、畜栏、厕所等,上层为起居室和仓库。走马楼的主要特色是:在2楼外部,用木料建成一条长长的栏杆回廊,使居室干爽、卫生、通风。以适应山区潮湿、多雨的气候。
纵列式
纵列式的房屋建筑,是由数栋纵向的长列楼房组合而成的,一般有2列、3列、4列,也有多达6列、8列的,或称为“两杠楼”、三杠楼”、“六杠楼”或“八杠楼”,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梅江镇泮坑乡的“六杠楼’屋。
四点金式
四点金式的房屋建筑亦称“四角楼”屋,它在梅州市之五华、兴宁等县较为常见,而在吾梅之南口、松口、白渡、城东等各区亦有不少。其主要特点是:在房屋的4角,升建起有如近代炮楼式的两层以上建筑,四个角楼均有瞭望孔和喇叭形窗口的设置。
中西混合式
中西混合式房屋的建筑,是客家侨乡在民居建筑方面的特有风格。它把客家传统的房屋结构与西洋的建筑艺术装饰结合起来,建造成混合型的民居建筑。但是即使在外观上吸收了西洋建筑雕塑造型与几何线条艺术的装饰,而其内部结构仍然是大围屋式的客家民居传统布局。最为突出的有梅县白宫湖洋尾村的联芳楼和程江乡的万秋楼等,它给人增添了高雅堂皇、幽美舒适的感受。
穿堂式
穿堂式房屋的建筑,是粤东山区较常见的一种简易的小户民居建筑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二正面呈一字形,中间开一个无后墙的厅,使住房分别排列在厅子的两边,成对称状,不用另建大门和围墙。
锁头式
锁头式房屋的建筑,是在穿堂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屋式。即在厅子的背面筑一后墙,使前或屋后左、右两侧再加建两个厢房,状如民间的一种古式锁头。
下山虎式
下山虎式的建筑,外形有如一只下山老虎,但实际上,只是后依小山,由一种简易的穿堂屋与锁头屋结合的形式,不过较之前两者有所发展和完善。其主要特点是:以门厅前排屋为准,既向屋后、左右侧延伸,使之建成内封闭形的回字屋宇;又在屋前左右侧再往前伸出一点,使之状如下山老虎的两只前爪。
综合编辑:文旅龙岩 来源:客家精英手机报
●正是岩城好风景,初夏时节再逢君~
●五月踏青季,绿水青山寻“芳”去
●春色满园惹人醉∣龙岩最全踏青赏花攻略来袭
●【品清明茶香,探一年春色】龙岩茶色尽览
●想见你,龙岩……(七景区)
●想见你,龙岩......(城色篇)
●想见你,龙岩......(山峦篇)
●想见你,龙岩......(河湖篇)
●想见你,龙岩......(夜景篇)
●想见你,龙岩......(梯田篇)
●想见你,龙岩......(云海篇)
●龙岩这些景点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