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经典无码番号剧情分解

日军一个中队究竟是什么编制装备?日本人在二战中的军队编制,所以您要想把日本军队这种看似杂乱无章的军队编制搞清楚,首先日本军队中最小的作战单位是小分队,日本人一挺轻机枪为什么会有四个机枪手?还要塞进去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小分队。...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经典无码番号剧情分解,以及和经典无码番号剧情分解相关的内容!

经典无码番号剧情分解,日军一个中队究竟是什么编制装备?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这究竟二字用的太好了。说真格的,日本人在二战中的军队编制,瞅着都让你头疼,一会师团,一会旅团的。往后发展,会出现方面军,总军,派遣军。

看的你头晕目眩,这到底是哪跟哪呀?

尤其是第一次瞅着的话,这日本人是干嘛呢?你一个师团,到底是师还是团,咋叫的这么变扭呢?

这也就算了,可您再往下瞅的时候,就会更加的懵了。

什么联队啦,大队啦,中队啦,到最后他还能给你蹦出个小分队?

您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想象力。

所以您要想把日本军队这种看似杂乱无章的军队编制搞清楚,你最好从他的最小单位开始说起,一步步的捋明白了,那么题主关于中队的事情也就弄明白了。

日本军队的各级编制。

首先日本军队中最小的作战单位是小分队,和咱们对应的就是班。

他这一个分队有十三个人,一个分队长,四个机枪手,八个拿三八大盖的步枪兵,这里头会搭一个轻机枪在里头。

在这里解释一下,日本人一挺轻机枪为什么会有四个机枪手?

一个蹲在旁边指挥的,一个射手,两拿弹药的,需要强调的是这四个家伙都有手枪。

好了,我们接着说,那么反观其他国家呢?

您比方美国人,他们一个步兵班,十二个人,十条M1步枪,加一挺布朗宁机枪,还有一支春田狙击枪。

而当时国军,以德械师为例,一个班也十一个人,十只中正式,一挺搭配二十发弹匣的ZB26轻机枪。

抗战后期,国军装备美械,一个步兵班也才有了十二个人,一支M3冲锋枪,一挺ZB26轻机枪,加十条M1903春田步枪。

那么从人数搭配上,您就能看出日本人的一个小算盘,他在人数上总是比你多。最小的作战单位多一点的话,您越往上,他和其他国家相对应的编制就会更多。

那么再往上的编制中,这种现象就会变的更加严重。

好了,咱接着说。

就这么一个日本步兵班,如果遇到的是加强班的话,他会塞进去一个两人一组的五十毫米掷弹筒。

掷弹筒这玩意,算是日本部队中的大杀器,当年抗战时期,咱可不少吃这东西的闷亏,这玩意是曲射炮,能躲到障碍物后边进行发射。

咱的机枪阵地打不着他,他到是能打到咱。

接着再往上,就是日本人的小队编制,与之对应的是其他国家的排。

日本一个小队一般是五十四个人,这里面包括了三个小分队,还要塞进去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小分队。

如果遇到加强小队的话,那么下设的三个小分队,每一个小分队就是十五人,加一个加强过的掷弹筒小分队,整个小队就会攀升到六十二人。

当然了,在这一个编制当中,日本人为了应对我们的游击战,他们在这一级的编制中,还有一个比较小的编制。

整个小队有五十人。您别看人数少了,这里头的分队可不少,足足六个分队,而每个分队当中只配备了八人,其中只有三个分队有机枪,其他全部是一水的三八大盖。

这种算是特殊的,大家伙了解一下即可,咱在以后的唠叨中,就不提了。

总之,要是按照一般的编制,日本人的小队已经比其他国家排这一级多出了一部分人。

而我们一个排也就三十来个人,美国人也差不多,撑死了也就四十个。

看见吗?差异已经出来了,这也算是日本人在这个方面的一个战术xx吧!

接着就是日本人的中队,这个编制对应其他国家的连。

日本人的一个标准中队会有一百八十人,那么在这个级别当中,就有了一个指挥部,而日本一个中队部,有十九个人。

这十九个人中,包括一名中队长,一名执行官,三个军士,四个卫生员,以及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和八个通信兵。

至于下边,他管辖的就是三个拥有五十四个人的小队。

在这个编制中,三八大盖有一百三十九条枪,九挺轻机枪,以及九个掷弹筒,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还会在这个编制中塞进去一到两门迫击炮,或者干脆塞进去一门李云龙攻打县城的九二步兵炮。

而我们呢?一个连的兵力,也就是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之间。

您看到了这个级别,是不是差的更多了。

当然了,在这个中队的编制中,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中队。

您比方说还有机枪中队,通常情况下这种中队的编制相对小一点,一共有一百七十四个人,中队部里头有十四个,三个重机枪小队,一共有十二挺重机枪。

至于日本大队,他这对应的是其他国家的营。

那么到了这里,日本人的部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有了一千一百人的编制。

而一般其他国家营这一级的编制,仅仅是在五百人左右,吓到了吧!翻了一倍都不止。

那么国军的编制在这一级别,一个营最少才三百人,和日本人这个级别一对比,那差异就更加的大了。

日本人的算盘到这里,就算是打出来了。

您就想吧,一个营的兵力他比你多出了至少两倍还多的人数,同一编制的您还真就没法弄,他都快赶上一个团的兵力了。

那么日本人在这一编制中,具体有什么内容呢?

他有一个三十人组成的大队部,再加上一个一百一十人的运输中队。

您瞅着这个运输中队也别嫌扎眼,日本人在二战中也就是实现了一个骡马化,所以大队塞进去一个运输中队也没啥,这东西的主要装备就是大车和骡马。

当然了有时候日本的上级单位——联队,也会把这些运输中队集中到联队手里头,进行使用,那么这个大队就会下降到一千人左右。

他的编制中,包括了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再加上一个五十五人组成的炮小队。

您别看这仅仅是一个炮小队,但五脏俱全,他这里头还有一个十人组成的小队部,加一个十五人的弹药分队,剩余的三十人,分成两个炮分队,每一个分队伺候一门九二步兵炮。

再往上一层就是联队,对应的是团级单位。

他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千八百人,这个数字已经远远大于我们一个步兵团了,我们也就一千五百人到两千人的规模而已。

再往就是师团了,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不是还有一个旅团吗?”

旅团属于杂牌的,日本人编制这个东西出来,纯属看心情,少的时候三千人,多的时候可以达到八千人的规模。

旅团这一级别,一开始下边有两个步兵联队,后来在中国战场上,被打死的日本人越来越多,这消耗的有点过了。

日本人瞅着四编制的师团太大,就又搞出了三单位的师团和所谓的混成旅团。

所以旅团这种编制,您要细说吧,有点乱,本来他就不是固定的,看心情下菜的一个编制。

那么师团又是啥情况呢?

日本人一般把师团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师团。

他有时候塞进去两个旅团,或者干脆不整旅团,直接塞进去四个联队(后期有三个联队的编制)

而日本人的师团人数也不定,人数范围大概在一万五千人到三万人之间。

到了如今,日本人还叫他们的陆军为师团,这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想象。

咋说呢?二战结束,日本人投降的时候,日本把海陆空都算起来,他们的各类师团大概有二百六十多个,总兵力有六百多万。

接下来,咱再来说说,日本人那些个怪异的番号。

一般的部队的番号,都是用数字来说的,日本人也有,您比方说第五师团,这看起来很正常。

但日本人还有其他的叫法,您比方说以部队长官的名字进行命名,所以第五师团也叫板垣师团。

可日本人感觉还不够,有时候还会以部队所在地给这个师团起名字,就这个第五师团,他也叫广岛师团。

您以为这就完了吗?不,日本人还会给这些部队起一个字作为番号,这个第五师团,他也叫鲤师团。

看着是不是很乱啊!要是一般人不了解日本人军队编制的话,看上一遍脑瓜都疼,这哪和哪呀。

那么日本人咋就那么怪呢?起这么多名字干嘛呀?

其实原因很简单,日本人对于保密防止间谍这事,特别的上心,几乎达到了偏执狂的程度。

除此之外,您要是翻看当年日本人对外发布的信息,他们对于所谓的师团和旅团,压根就不会提,直接就以兵团直接称呼,目的是防止其他国家,根据这些名字,从而推测出各个部队的驻地和他们的人数。

他们还规定了,联队和大队,要以部队的名字进行称呼,中队和小队要叫队。

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在1938年的时候,日本和苏联红军进行了一场诺门坎战役。

在这场战役当中,有一个第二十三师团,就这个师团他其实是一个三单位制的特设师团。

所以您要是翻阅日本人的档案材料会发现,就这么缺了一个联队的特设师团,他们居然叫小松原兵团。

小松原是第二十三师团的指挥官小松原道太郎的名字,给加一个兵团,您还以为这家伙带了多少兵?

兵团就兵团吧,日本人爱咋叫咋叫,这里头最有意思的他用部队长官的名字命名部队,最后就尴尬了。咋回事呢?

日本人和中国较量的过程中,部队也有损失,这也就算了,他的部队长官也有被打死的,或者因为作战不利被撤销的。

那么同一个部队,这就面临着代号要更换的问题。

一支部队的指挥官,被频繁的打死,或者频繁的更换,那么代号也在频繁的替换,最终就连这支部队所在的官兵都懵圈了:“我是谁?我在那?我在干什么?是在叫我吗?”

前脚还叫铃木部队,哐一声这家伙被打死了,后脚就变成了小林部队。

再有就是以部队征兵所在地叫代号的。

1888年日本的镇台被废了,但各个镇台被改编成了日本最初的七个师团,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的师团一直维持在二十个以下。

那么这十来个师团他们都对应日本人十来个师管区,这些师团都是在自己的师管区进行征兵,驻扎的。

久而久之他们就以当地的地名来命名师团,您比方说第十八师团,因为长期驻扎在久留米,所以也叫久留米师团。

那么这样的命名就没有问题了吗?

拉倒吧!问题更加的多。

您比方说,一开始日本人十来个常备师团,这还好说,日本地方虽然小,但够划拉的,但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人开始玩命的征兵,海陆空就有二百六十多个师团,你把日本划拉成二百六十多个地方进行征兵?

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师团,或者两个联队他们的征兵地一样的现象,这就尴尬了。

于是日本人又开始实行所谓的,一个字代号,您比方之前提到的那个久留米师团,被叫做菊师团。

最后在说一点,日本人之所以划片进行征兵,借用了中国舂秋时期管仲的士乡体制,这样可以做到:

夜战声相闻,昼战目相识,居同乐,死同哀的效果。

这就是日本著名的乡土部队的说法来源。

那么这么做有好处吗?有是有,但也会让部队和部队之间产生隔阂。

举个例子,日本第三十四联队,他是静冈县人组成的一支部队。

结果在1937年被运到上海,打了两个月,一千二百四十八人被干掉了,还有两千零四十六人被打伤了。

日本静冈县那叫个一片哀嚎啊!到了十一月份这么一大批死人被运回去,您知道那场面吗?当地人怒了。

而这个第三十四联队长娶了一位东京的媳妇,这个媳妇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就兴冲冲从东京搬到了静冈县,要和下属的军属们搞个同甘共苦吗?毕竟是乡土部队。

结果死了这么多人,他们家的玻璃天天被人砸,就算是有岗哨宪兵把手,天天有人往院子里头扔恐吓信。

最终这个东京媳妇被逼疯,在1938年自杀了。

那么这种结构的部队,相互之间的配合如果在势头强劲的时候还成,但势头弱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日本人在岛屿上被围困起来,各个小团体就会出现,针对其他的小团体的事情发生。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日本关东军是如何被苏联彻底消灭的?

苏军打击日本关东军,可以用摧枯拉朽、势不可挡来形容。其实到了苏联决定出兵我国东北解决日本关东军的时候,此时的关东军已不是以前的虎狼之师了,关东军被誉为日本明治维新后的骄傲,是日本皇军之花。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关东军都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战争扩大之后,关东军逐步增长到70万,鼎盛时期竟达到120万。但是,因为前方战事的吃紧,以及在太平洋战场的战事,关东军的精锐不断被抽调,一部分去了中国战场,还有一部分南下参战。

其实在这之前,日本陆军的战力确实很强悍,在东南亚以及太平洋战场,英美联军都领教了日本陆军的疯狂。虽然武器相对落后,但是被武士道精神武装的日本陆军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而且几乎是不要命式的打仗,使得英美军损失惨重。

为什么昔日在亚洲战场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在苏联的“八月行动”中被摧枯拉朽似的短短一周时间就被消灭了75万之巨?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东北日军变弱,而是苏军经过欧洲战场的洗礼已经太强。首先来说说日军变弱:仅仅是1943一年,日本大本营就抽调35万关东军精锐去了太平洋战场,关东军甲级师团几乎被抽调殆尽,乙级师团也所剩无几了,留下的就是一些老弱病残,不是十六的,就是六十的。虽然是凑了将近80万人,规模看上去吓人,但是,实际上关东军完全没有了昔日的战斗力。

美国投下原子弹后,日本还曾经计划将天皇迁到东北,继续负隅顽抗,然后寄希望于与苏联苟合。但是苏联没有给日军机会,在战斗打响前一个小时,苏联外交官通知日本,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在一小时后将发起全面进攻。因此,苏联一开打,日本的防线全面崩溃,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其次在对日开战前,苏联就已经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了。苏联与德军对抗中,武器装备在不断的升级,苏联的武器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日本好几代了,而且苏联是机械化重装集团军,机动能力迅速,火力更是强过日本很多倍。但是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国家,战时又被苏、美、英等传统工业强国制裁封锁,持续跟中国对抗中,根本没有能力升级装备。再说日军当时的装备已经是亚洲最强,也没有急迫的升级需求。

最后苏联对日本也具有数量优势,在对日宣战后,苏联投入了150万精锐之师,这些军队可是刚刚经历了苏德战争的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百战之师,可以说单兵战斗力那是相当的强悍。而他的对手日本,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国内经济崩溃,各种资源,武器弹药缺乏,而且还得不到补充。

所以战端一开,苏联的重装集团军以势不可挡、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摧毁、消灭了日军75万关东军,取得压倒性优势的辉煌战绩。

071船坞登陆舰性能如何?

作为中国海军第一种满排近20000吨的大型军用两栖舰,071型对中国海军的意义毋庸多言,特别是在大型先进舰艇捉襟见肘的本世纪初期,071的横空出世,曾经带给海军和广大军迷极大的满足和信心。071的建造使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实力有了质的提升,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球前列的两栖作战力量。

071型首舰从2006年6月开工,当年12月就下水,自今已经建成下水7艘,据称第8艘也已开工建造。媒体普遍认为071将会建造8艘,后续将会继续建造改进型071。

以现在的视角分析071,很多人都会提出诸多问题和不足,但从071出现的时间和既定的作战目标分析,071完全符合任务需求。我们简要分析071的优劣得失。

第一,071排水量达到18000吨,装载和突击能力较为强大。

较大的吨位排量,使得071肚大能容:可以一次装载4艘726A气垫登陆艇和2艘人员登陆艇,2~4架直8运输直升机,搭载500名士兵和机械化装备。单艘071一次可以投送一个合成陆战营(一个坦克连、一个装甲步兵连、一个装甲火炮连,一个特战分队,以及防空、工兵、后勤保障分队等)。如果4艘071集群作战,一次就能组织16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向滩头阵地投送16辆主战坦克,登陆的总体规模相当于一个重装团,加之其他火力支援,基本能够站稳滩头阵地,为后续兵力持续上岸扫清战场。

第二,071在实现均衡装载的同时,更强调气垫船的平面登陆能力。

从装载配置来看,071可以实施气垫船快速抢滩、装甲车涉水登陆、直升机垂直突击等多种登陆作战模式,但重装兵力登陆主要依靠726A气垫登陆艇、装甲车涉水登陆,直8直升机主要用来运送特战分队、防空分队、反坦克分队等实施小分队特种作战。这种登陆模式尽管传统,却也最为实用。

第三,071精简结构和舰载武备,有利于批量建造。

071仅装备了1门76毫米舰炮和4门30毫米速射炮,雷达电子设备也较为精简,媒体认为该舰造价仅约12亿元人民币,而美军最新的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的造价已经高达14.6亿美元。正是这种较低的成本,使得071能够批量建造8艘以上,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作战力量。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071的诸多设计特点,随着时间和技术的演进,成为被人诟病的问题所在:

一是航空能力相对较弱。

071机库仅能容纳2艘直8大型直升机,搭载4架时其中的2架就只能停放在甲板上。直8自身缺乏自卫和打击手段,仅能用于人员和轻装备输送,这对于激烈的登陆作战而言,确实非常危险。

二是防御自卫武器单薄。

071装载的30毫米速射炮,只能满足3公里内的近程防御,但对于反舰导弹一类的武器防御能力有限。76毫米炮可用于对岸打击,威力射程也略有不足。舰载电子信息设备相对简化,确实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战场电子战环境。

三是气垫船坞仓过大,挤占了大量装备和人员空间。

从071内部结构图上可以看出,内部空间一大半都是气垫船坞仓,用于装备和人员的舱室相对局促,制约了装甲车辆和作战人员的装载使用,这对于071和舰载部队长时间执行任务不利,也影响其执行其他准军事任务的能力。

实际上,071设计之初就是立足于海峡对岸作战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的,因此在功能和配置上进行了很多取舍,譬如防空自卫能力、对岸打击能力、电子对抗能力等,都交由编队内的其他作战舰艇负责;同时,海峡仅有100余公里距离,071进攻作战时,将处在己方优势的火力遮蔽、防御屏障之下,对自身防御进攻能力考虑较少。

但是,随着中国国家利益的不断延伸和中国海军的迅猛发展,海军舰艇越来越多的面临远海、洲际任务,此时的船坞舰因其巨大的体量和丰富的舰载平台,往往成为任务编队的重要组成,甚至独立执行各类复杂任务,这都对071和后续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海军一方面启动全新的075两栖攻击舰建造计划,该舰拥有全通飞行甲板,设有6个起降点,能够支持直8、直9、直10等大中型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上舰,大大提升了航空突击和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推进071的改进设计,从媒体发布的示意图来看,改进型将会适当压缩登陆坞仓空间,726A的装载数量由4艘减少为2艘,但舰载装备和人员空间大大强化,自持能力大大提高,能够更加有效的外出大洋执行多样化任务。载机升级为新型直18、直20直升机,甚至携载无人直升机,提高人员输送等任务适应能力。同时,加装红旗-10近程反导系统、更新雷达电子系统,使其具备复杂环境下的防空反导和电子战能力。

升级之后的071船坞登陆舰,将接近美军圣安东尼奥级的性能,但仍然拥有价格、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075两栖攻击机舰尚未批量建造,并积累丰富运作经验的情况下,更加凸显了071改进型的存在价值。

关注热点军情,关心国防军事,喜欢的朋友请留言交流,别忘了关注“军备解码”!

电影继母云云谁演的?

白兰妹(Lanmei Bai),演员,主要作品《血色玫瑰》、《隐身博士》、《滴血黄昏》。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成立于哪一年?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其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抗日义勇军,约50余万人,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进攻。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大部分伤亡散落。

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等反日游击队。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童长荣、夏云杰、崔石泉等。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到抗日义勇军中进行改造工作,建成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游击队不断壮大,游击活动遍及三十余县。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春,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六、八军和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

1936年2月20日,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人民革命军领导人于发表了《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统一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加上1936年5月之后编入抗联队伍的其他抗日武装,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东北抗联的11个军,鼎盛时期达四万五千余人,经一年多协同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撤销,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先后成立。东北抗联随之编成第一、二、三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

1938年下半年,日军增加兵力,对抗联加紧军事“讨伐”、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并隔离抗联与群众的联系,竭力破坏抗联的生存条件。抗联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第一路军转向长白山密林,实行分区作战。第二路军从宝清、牡丹江地区,向五常、舒兰地区西征。第三路军主力从汤原、萝北、绥滨地区向黑嫩平原远征。

1939年秋冬,日伪军继续进行疯狂“讨伐”。由于斗争形势恶化,各军减员较多。1940年1月,中共吉东、北满省委决定将各军缩编为支队,继续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进行游击战。

1940年秋冬,日军对抗联进行更残酷的“讨伐”,形势愈加严重。此时,第一、二路军大部已转移至苏联境内,成立南、北野营进行整训,一部分在辽宁、吉林东部边境和完达山区坚持斗争。第三路军继续在黑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开展游击活动。

1942年秋,南北野营合编为国际旅(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又称东北抗联教导旅)。野营和教导旅时期进行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同时还派遣十几个小分队返回东北战场,在北满、吉东、东满和辽吉边区进行游击活动。

1945年8月,抗联教导旅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抗联部队利用与苏军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随后,回到东北和在东北坚持斗争的抗联部队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

东北抗联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独立奋战十四年,作战数万次,伤亡三万余人,共歼日伪军二十二万余人,其中日军十七万多人,牵制了数十万日军,不仅在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战,也支援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不攻占西班牙葡萄牙?

德国真的没那么强,既然战端已开,当然要步步为营。德国在欧洲大陆上也占领了很多国家,为啥不攻占两牙?

1. 希特勒和西班牙的独裁者弗朗哥有交情。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对弗朗哥大力支持,其实就是想发展西班牙成为轴心国一份子。想发展轴心国队伍,自然不会攻打他,毕竟面对强大的同盟国阵营,轴心国实力还是有限的。不过弗朗哥这个人鸡贼的很,明面上一直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看看天平往哪边靠再去下注。德国打苏联前期势如破竹,西班牙还派兵穿德军制服参战,苏联开始反杀德国了,立马撤军回国。

2. 葡萄牙也是保持中立。它在欧洲大陆最西边,是个相对较小的国家,跟德国占领的法国还隔着西班牙。德国即使想打也够不着,要么从路上国道西班牙,西班牙是独立国家不可能你要过就过;要么走水路包抄,制海权还在英美手里。葡萄牙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是小国,面对同盟国、轴心国,甚至对比旁边的西班牙都是弱小的,保持中立谁也不得罪。

3. 德国在西线的主攻方向是利益对手英国。但是和英国的战争没有像打法国那样轻松,英德战争陷入胶着,自然没有多余力量去攻打中立的两牙,有一个还是潜在发展对象。战争胶着时期,多一个敌人不如少一个敌人,至少保持中立,不要让自己多线开战。

4.重点是实力,德国真的没有强大到可以同时北打英国,南攻两牙。也许希特勒有攻打两牙统一欧洲的想法,但那也是要把欧洲主要敌人干掉的前提。可惜没有等到这一步,自己先倒下了。

以上就是经典无码番号剧情分解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