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条做镇尺,我有款清末民初白铜寅生款古权式镇纸?
你这个镇纸稀有在材质上。一般常见的只是石、竹、木、象牙、青铜、黄铜等。另外,式样在市面上也比较少见。镇纸近年来的市场行情由低到高,在不断升值。升值空间还有。市场拍卖价平均在8000元左右。
你的这个粗略估计啊,价格在10000——15000之间,供你参考。
如果是某个名人用过的,价格还高。
为啥没有好的铜炉或者铜墨盒呢?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宝宝们可以参考一下~
也许很多藏家都在问值钱吗,我有一个铜墨盒能卖多少钱,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铜墨盒的近期的一些纪录,以及他的人文价值。
既然要了解一件东西,当然要先了解它的历史:
铜墨盒存储墨汁便于携带,本为旧时读书人文房常用佳物,后来墨汁发明,铜墨盒渐渐隐退。小小铜墨盒蕴藏着一座晚清、民国时一批刻铜艺术家高品位的“金矿”。同时铜墨盒也被誉为“最后的文玩”,由此可见铜墨盒也是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
款蟋蟀题材墨盒拍出33万元高价
近年来,随着文房用品收藏投资的升温,作为砚台补充品的铜墨盒,价格也骤然增长。
铜墨盒为藏家所喜爱,主要缘于盒盖上所刻的书法或绘画。铜墨盒根据盒盖上的内容和书法可分为名人书法和钟鼎文图案。当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还是那些名家刻制的或名人使用过的铜墨盒,如张学良即位时制作的铜墨盒,在2003年的拍卖会上曾以5000元成交。目前市场上一方民国年间普通的铜墨盒成交价通常在300元左右,而工艺稍精一点的直径仅七八厘米的墨盒成交价在千元左右,至于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则高达两三千元,这样的价格实际上还远未体现铜墨盒的艺术和历史价值,10年前北京一位在中国书店以120元的低价购得民国大家张元济的铜墨盒,上以精刻千余字,如今这方墨盒开价5万元他仍不愿出手。可见铜墨盒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因为砚台仍在生产,而刻铜墨盒的工艺已经消失,但铜墨盒所承载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却日益凸显。
随着今人对寓于刻铜墨盒中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艺术品味的不断探索和发现,民国时期只需几元就能购置的小小文房用具在现今艺术市场中的经济价值呈现扶摇直上之势。
在当下如火如荼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刻铜墨盒从散见于古玩摊市与店铺的冷门藏品华丽转身,作为文房杂项的一个重要板块逐渐走向藏家云集的拍卖会,成为艺术品拍卖标的。上海朵云轩在2009年春拍中举办了“清风堂藏铜墨盒专场”,上拍标的仅20组,总成交额却高达145.6万元。在2012春拍中,上海朵云轩再次推出“双雅楼藏铜墨盒专场”,共13组标的130方墨盒,估价在120万元至10万元,然此次以组为单位的捆绑拍卖形式成交率并不高。2012年8月举行的上海工美拍卖会中一方直径仅9.5厘米、厚1.8厘米的齐白石款蟋蟀题材墨盒在拍卖会场的多次角逐后,终以高达33万元的成交价被上海某藏家成功竞得。
此外,当下的铜墨盒市场正呈现出更趋多元的形式,各古玩市场、文物商店、相关网站等均可见其身影。各地藏友自发组织的雅集活动不断,他们以藏养藏,使刻铜墨盒也呈私下转让方式流通。在新兴的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上,一方小小的墨盒一口叫价高则数万元,低则千余元,颇受民间藏家青睐。
从产生到现在,铜墨盒不过200年历史,收藏铜墨盒应该先考虑买老盒,但是由于旧时刻铜艺人的水平有高有低,所以收藏时要去粗取精,从精品下手。
刻铜圣手的作品代表了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是市场上收藏者苦心追求的对象。市场的大量需求刺激了造假者对其作品的仿制,所以市面上落款为“寅生刻”的作品中赝品极多,收藏者购买时必须去伪存真。
随着铜墨盒市场行情的逐年上升,地摊上出现了大量粗劣低俗的仿制铜墨盒。
铜墨盒越白越值钱
盛行于清代中晚期,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刻铜墨盒在收藏圈里有“最后的文玩”之称,备受古今文人青睐。如此有文化气息的铜墨盒在选购时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看外形。虽说铜墨盒被人们称为“铜皮铁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损坏,但盒盖部分的边缘材质比较薄,很容易损坏。目前市面上流传下来的铜墨盒大部分都已被使用过,墨汁残留在盒内令经过数十年的铜墨盒更容易被腐蚀,尤其是更容易脆弱的边缘,四角很容易开裂,因而藏友们在购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墨盒盖边缘是否有损裂。
其次瞧工艺。想收藏精品铜墨盒,就得买出于名师之手的作品。名家的雕刻作品以工艺精湛著称,陈寅生、张樾臣、都是刻铜大师,他们的作品价值相对一般作品要高得多。此外,使用特殊工艺制作、器形独特、由著名的书画家提供画稿、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等因素也能提升刻铜墨盒的收藏价值。
最后辨材质。铜墨盒的材料多为白铜和黄铜,一般来说,用白铜制作的铜墨盒光泽十分柔亮,摸在手中光滑细润,盒面上镌刻的文字和图案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安秉武说,铜墨盒越白越有收藏价值,但如果黄铜墨盒有极好的工艺,也值得收藏。另外,由白铜、黄铜、紫铜共同制造而成的铜墨盒被称为“三镶”,市面上较少见,收藏价值较高,如果遇到可以购入。
收藏鉴赏铜墨盒需注意三点
一、关注名家、名刻、名制。因为刻铜墨盒融錾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绘画、书法、诗词、印章成一器。它凝聚着书画名家和刻铜高手的共同心血,为联袂之作。在我的藏品中,书画名家有、刘春霖、齐白石、、徐世昌、等,他们的书画作品相继被搬上了盒盖。书法錾刻更是呈“百花齐放”,有钟鼎文、石鼓文、瓦当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刻铜高手有“刻铜圣手”陈寅生、姚茫父、、等;名作坊号有“万丰号”、“同古堂”、“万礼斋”、“古松斋”等。
二、刻铜墨盒不仅是文房用品,也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我的藏品中,从材质角度看,有紫、白、黄铜、纯银、黄铜镀银之分,更有将紫、黄、白铜集于一身的“三镶”工艺;从造型上看,有圆形、椭圆、扇形、方形、古琴形、书卷形等各种形态;从大小尺寸看,既有“彪形大汉”型,也有“袖珍迷你”型。故设计新奇、造型特异的墨盒当属精品之作。
三、“去粗取精”,研读刻铜墨盒的历史符号,解析丰富的文化内涵。刻铜墨盒不仅是文人雅士、商界学堂的必备物,也是庆贺寿诞、喜结良缘、工程竣工、励行明志等馈赠之物。因笔者也热衷于红色藏品的收藏,故一方早期由“陕西省军区制”、朱德题词的墨盒尤让我爱不释手。盒面的通体刻铜铭文是“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和军事技术水平,使自己成为人们解放军的优秀战士”,铭文遒劲有力,结字秀丽,更为祖国的“钢铁长城”作出最好的诠释。
不是精品的铜墨盒没有收藏价值,自然也不具备流传价值,保值升值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不管从哪种角度来说,都要买精品。只图数量不看质量是收藏大忌。
拍卖会是购买墨盒的主要渠道,由于精品存世量少,可遇不可求,所以收藏者要加强文化、书画等艺术方面的修养,多看名家真品、精品,把握他们的艺术风格,以防遇到赝品上当受骗。
说 到赝品,一 种是作假者冒用刻铜名家的署名或字号;另一种是用非刻铜品仿冒刻铜品。现在市面上发现的仿冒刻铜品有以下几种:一是冲压,冲压制成的作品笔画僵硬;二是铸造,盒盖上无法做出丝一样的细划,而且盒内粗糙;三为腐蚀,虽然可以制作出细微的笔画,但每个笔画都千篇一律,深浅相同,毫无真品的力度与美感;四是电针刻,这种方法可以刻出小且细的字,但是粗细相同,且不能深刻,更不能刻粗字,以上四种均非刻铜作品。
铜墨盒真品的布局舒展,章法大方,刻工精湛,线条流畅、爽利、深刻;而仿品的布局章法则相反,不仅局促而且散漫,刻工更是缺乏神韵,线条显得呆板、虚浮。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立见高下。
刻铜墨盒三大名家大师
铜墨盒早期一般为紫铜所制,后期多为黄铜、白铜或黄铜上镀金银。刻铜墨盒者,同治秀才陈寅生,同古堂、光绪进士姚茫父为刻铜三大家,我们现在见到的铜墨盒大多是由姚茫父作画,张樾臣刻,两人常合作刻铜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则落款姚华……
最开始,刻铜师们还只是在墨盒等物上刻以文字,以诗文为主,如陈寅生就曾以芝麻粒大小的楷书在一幅二三寸见方的墨盒盖上刻下整篇的《兰亭序》,后来,刻铜工艺师们也开始刻画简单的花鸟、风景和人物画。
在清末至民国时期,陈寅生、张樾臣与姚茫父三人在刻铜艺术上造诣最深,人称刻铜三大家。
陈寅生(1823-1886年)的刻铜艺术纤细秀丽,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人物都能游刃有余,但其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书法作品,楷、行、草、篆诸体俱佳,可谓字字珠玑,飞云流畅,其代表作品有“兰亭集序”、“出师表”等。
张樾臣(1883—1961年)在阴文小楷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他将刻竹的刀法,运用到刻铜上,仿刻竹中“沙地留青”刀法,刻出阳文花卉,极为生动古雅。一些著名画家如早期的姚茫父、陈师曾、、,后来的、、江寒汀、等人,都给他画稿,供他刻墨盒、镇尺用,故有较高的 艺术性。
(1876—1930年)为光绪进士,后留学,民国后曾出任北平女师、美专校长,其多才多艺,综合素养最高。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气韵婉丽。其业绩成就得到当时国内文化界的一致公认,梁启超、、郭沫若、郑振铎、、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各路名家名人,对姚华多有高度的评价。
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文化界名人的追捧,时人多以拥有一方名家精品铜刻为荣。
从地域上看,由于刻铜艺术产生于清末,时很多名家,包括刻铜大师和文化界名流,皆云集北京,致使此后的刻铜作品多流散于京津各地,辐射至河北、山东、东北、陕西等地,相比而言,南方流传的刻铜作品量就比较少了。
艺术表现力主要取决于刀法
刻铜作品的载体非常之多,如薰炉、手炉、墨盒、镇尺、锁、鸟笼钩、水烟袋、鸦片烟灯、鸦片烟盒、铜仿、印盒、腕枕、茶具、餐具等。其中以刻铜墨盒为该项藏品之代表,时与江西南昌的象眼竹细工及湖南刺绣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物(见于《北京繁昌记》)。
墨盒是与墨对应的一项书房文玩,不过其出现较晚,与之相应的是刻铜工艺的发展。所谓刻铜,起自明清,在嘉道间成型,清末民国间盛行,建国后基本湮没。
铜墨盒大多以白铜、黄铜制作外壳,也有鎏金、白银的,并辅以紫铜为内胆。一只墨盒可分成底和盖两个部分。盒内则以石砚片作笔舔,并衬以等物以作吸收和储存墨汁之用。铜墨盒的形态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还有六角形、八角形、扇形、叶形、菱形、桃形、琴形、鼓形、梅花形、琵琶形等等。
与传统中国画所强调的“笔”与“墨”相比,刻铜艺术的表现力主要取决于刀法。铜墨盒的雕刻多以阴文、阳文、双钩线刻为主,铭刻题材多为书法、绘画、篆刻等,旧时铜墨盒上的文字、图案集装饰性、艺术性为一体,有浅刻、线刻、阴雕阳刻结合,书法诗文吉祥佳句、名家绘画等都可融于铜墨盒之上。盒大多有作坊标记,如京明斋、明远阁、一得阁、同古堂等,便于购买者区分。
综上所述:铜墨盒极具历史价值,于文化价值,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是一些文人雅士收藏者的大爱之物,被誉为“最后的文玩”更是体现了它的收藏价值及经济价值。
喜欢的宝宝们记得关注点赞一下哈~
黄铜镇纸制作全过程?
黄铜镇纸就是将黄铜融化后浇在镇纸的模具里,冷却后就成了黄铜镇纸。
镇尺正确用法?
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镇尺是放置在书桌案头上的文房用品,又叫纸镇或镇纸。镇纸,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现今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有金、银、铜、玉、木、竹、石、瓷等材质,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扩展资料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文房用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科学史上璀璨的明珠。中国传统文房用具,除了“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筒、笔架、笔挂、笔洗、笔舐、笔船、砚滴、水丞、水盂、镇尺、臂搁、墨盒、墨床、印章、印泥、印泥盒等等。
这些用具,所用材料有玉、石、竹、木、角、漆、金、银、铜、铁、象牙、玳瑁、珐琅、玻璃、陶瓷等多种,造型各异,雕琢精妙,可用可赏,故又称作文玩。
黄铜镇纸是什么东西?
黄铜镇纸,也叫纸镇、文镇或镇尺、书镇等,是文人写字作画时用来按压纸张、绢等的文房用具。有铜、玉、石、瓷、木、竹等多种材质。
早期镇纸大多用铜或玉制成,以牛、马、兔、鹿等形象为主。《陆编修送月石砚屏》诗中所谓的“三山放翁实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中的金犀牛,就是一种铜镇纸。
请大家鉴定一下铜镇尺什么年代?
谢谢今日头条邀请 !
为认真起见,这个问题我想分以下五个侧面来回答。
一,属于清中晚期的文房四宝铜镇尺
这是一对清代中晚期文人墨客使用的刻铜镇尺 ( 见图 1 至图 3 ),镇尺素称为古代文房中的 “ 小五 ” 。 因旧时文人在书房中常将小型的青铜器、玉器、小瓷器等放置案头欣赏,同时顺手用来压纸或压书,由此才出现了镇尺,又叫纸镇、镇纸、压尺、尺镇等。
二,应该不属于名人之物
古代但凡有点身份、稍微讲究点的文人雅士总喜欢找名人名匠订制自己的镇尺而且大都刻有名铜匠、名书画家乃至订制使用者自己的名字甚至具体制作年月。而这对镇尺不仅背面素光、正面也仅分別阴刻着凤凰戏牡丹图案,显然主人的身份虽有文化但颇为一般,估计也无非早年间的普通学士、员外秀才、中小职员、一般商贾、衙吏典狱、帐房郎中、教师爷或者盈余人家识字好墨的公子与闺秀。
三,女士、夫人使用的可能性较大
我们知道,凤凰和牡丹都有很吉祥的寓意,凤凰是百鸟之首,牡丹为百花之首,都是吉祥之象征。两者合在一起能表示繁荣、吉祥、如意、美满,不仅寓意着美好的未来,还能祝福夫妻之间和睦相处,总之凤凰牡丹是一种极好的兆头。但若按常理讲 有凤就该相对配有龙,所以这对镇尺要么应为尚未出阁的闺中小姐之物,要么便是夫人太太私人之墨具。果真属于夫人之物的话,那应当还有另一对图案纹饰与男子身份相对应的龙饰物件 才更为合理…………龙凤方为呈祥嘛。
四,右上角留有明显的刀剑剁砍取样试金痕迹
图 3 右上角缺豁处 绝非自然磕碰伤。想必某个不晓事的后人误以为这对镇尺是黄金材质或至少含有金子成份,于是用刀剑又砍又剁取走了一小条。结果拿到首饰店或當铺被老板否定后才算是罢了手,否则早已化为汤汁了。当然,那般剁砍痕迹至少亦应该在百年以上,但却无奈影响了品相。
五,价格
按照这几年的市场行情,这对刻铜镇尺卖好了能值个千元上下,卖不好或遇到回头客老熟人的话,也就六至八百块钱左右而已。要知道镇尺的价格主要看材质、工艺尤其名头,小小镇尺里面也蛮含着不少学问的,倘若落有 " 齐白石 " 三个字就值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如果能确定是郭沫若、董必武、启功、赵朴初、于佑仁 哪怕是康生甚至陈伯达 ( 再出名的文人就更甭提了 ) 等著名文化人的私款,那售价就只好由你去喊了。你懂的。
另外,既谈到镇尺了,索性顺便再简述一下文房四宝常识吧 :文房四宝狭义是指文人书房里的笔、墨、纸、砚,其实文房用具除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之外,还有诸如笔筒、笔架、笔插、笔舔、笔洗、墨床、墨盒、臂搁、书镇、水丞、水勺、画缸、卷缸、画料盘、颜料盒、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薰炉、琴炉、香囊盒 等等四十多种物件,它们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故 广义上皆归称为 文房四宝 。
为配合回答本问題,下方我相应配发了几张本人收藏的文房四宝藏品照片 ( 详见 图 4 至图 12 ) ,供师友们 一并鉴赏并期待能有个直观印象吧。
不对之处恳望不吝指教。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