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龙形黄铜香薰,对于红楼梦起到什么作用?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陶洙(1878年—1961年?)亲笔伪造的假古籍,伪造的底本是上海书局1899年首次出版的《增评补图石头记》。证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最简洁有力的证据,就是该本第八回正文中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这是根据《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附录的新绘插图仿画、简化而来。
转发一篇长文,详细证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曹雪芹、红楼梦,百年中国的深重耻辱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曹雪芹""红楼梦",竟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百年骗局,轰轰烈烈的百年”红学“可耻地沦为中国学术文化和道义良知全面失败的经典象征。
一、公开举报愤怒指控中国官方红学界
被称作”红楼梦“的古典名著,本名《石头记》。它的作者根本不是子虚乌有的”曹雪芹“,而是被埋没200多年的百科全书式的奇人曹頫(1706年6月8日~1775年?)。现在已知最接近曹頫原著120回《石头记》的小说版本,是上海广百宋斋铅版书局1885年出版的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很可能题名《新增图像石头记》),但该版本早已被中国官方红学界刻意隐匿或销毁。
在曹頫原著《石头记》中,根本没有任何关于”曹雪芹“的情节文字,”曹雪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等情节文字是晚清恶劣书商上海书局伪造妄添进曹頫原著的,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早就知道这一点。程伟元、高鹗收集整理刊刻”红楼梦“,高鹗续写小说后四十回,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也早就知道这一点。
胡适首先推崇的“程甲本”、“程乙本”,以及号称“脂砚斋评本”的“甲戌本”和"庚辰本",都是在上海书局首先炮制的“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基础之上伪造的假古籍,伪造者就是陶洙(1878年~1961年?)。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也早就知道胡适勾结蔡元培、董康、陶洙等人肆行欺诈的事实,知道胡适宣扬的“新红学”各项论点都是建立在假古籍、伪材料基础之上的谎言,知道陶洙亲笔伪造和高价贩卖多种“脂评本”的事实,知道陶洙伪造多种“曹雪芹生平史料”的事实。
但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长期刻意隐瞒真相,继续宣扬胡适首倡的“新红学”各项谎言,高价推销各种“红楼梦”和“脂评本”等伪本牟取暴利,甚至将陶洙亲笔伪造的多部"脂评本"评选为“国家珍贵保护古籍”,事实上已经构成渎职罪和xx罪。
所谓“中国官方红学界”,指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五编室(古籍刊行社)为主要阵地、从事红楼梦研究的国家公职人员;以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中国红楼梦学会为主阵地,从事红楼梦研究的国家公职人员(主要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职人员)。其代表人物包括但不仅限于周汝昌、周绍良、赵万里、吴恩裕、王利器、冯其庸、杜春耕、胡文彬、魏绍昌、林冠夫、蔡义江、吕启祥、刘世德、孙玉明、张庆善、孙伟科、任晓辉、张俊、曹立波、沈治钧、苗怀明、孙逊、陈维昭、陈克艰等。
二、文本铁证彻底摧毁百年红学xx
彻底摧毁百年红学xx的欺世谎言,核心证据就是曹頫隐藏并暗示于120回小说中的真实年代序列和真实空间序列。这是客观存在于小说之中的文本事实,反复可验,铁证如山。
曹頫在120回小说中隐藏并暗示了一条从1706年(丙戌年)到1724年(甲辰年)的真实年代序列,整部小说就是按照这样一条真实年代序列逐年展开叙事。在这条真实的年代序列中,曹頫用贾宝玉实岁13岁这一年的四大历法特征——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端午节已到夏至、十月中旬交小雪、十二月是小月只有29天(腊月二十九日次日有元旦朝贺)——暗示了贾宝玉及其原型人物曹頫的确切生年是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同时,曹頫在小说中又用明写的时间序列指示甄宝玉及其原型人物曹頫也是生于“丙戌年”。
曹頫在小说第86回用元春错误的八字命理暗示了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曹寅长女、曹頫之姐、平郡王讷尔素嫡福晋曹佳氏真实的生辰八字“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正月初二)。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在清宫档案1706年的《娶妻册》中有明文记载。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前秘书长胡文彬,于2004年(通过张书才)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娶妻册》,发现本人陈林对曹佳氏确切生辰八字的论断完全正确,但胡文彬多年来一直拒绝公开承认这一事实。鉴于胡文彬多年来一直继续散布胡适“新红学”各项谎言的事实,胡文彬的言行已经构成渎职罪和xx罪。
曹頫还在120回小说中隐藏并暗示了荣国府和大观园正确的建筑布局,即大观园中的核心建筑群省亲别墅是在荣国府大正房荣禧堂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来,换言之,省亲别墅即荣禧堂,荣禧堂即省亲别墅。这一文本事实是理清荣国府和大观园正确建筑布局的关键,而各种伪本由于不懂得这一秘密而对曹頫原著进行了妄添妄改。同时,这一文本事实也表明,荣禧堂就是以康熙驻跸曹寅江宁织造府所题写的“萱瑞堂”为原型,因此同样指示小说的真正作者是曾任江宁织造的曹頫。
由于曹頫在小说中出示的“书面证词”充分表明小说真正作者就是生于1706年的曹頫,因此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北静王世荣必定以曹頫的恩人、雍正之弟怡亲王胤祥为原型,“世”和“胤”是同义词,“世荣”与“胤祥”构成字面上的对应关系。这一事实可以一举证伪全部所谓“脂砚斋评本”,因为“脂评本”凡有北静王姓名处俱作“水溶”,这是企图将北静王原型谬指为乾隆第六子永瑢。
三、百年红学xx发端于《增评补图石头记》
百年红学xx的欺世谎言,发端于1899年上海书局炮制“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勃兴于1921年胡适首倡“新红学”,“发扬光大”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官方红学界连篇累牍的隐瞒真相和xx谋利。
徐润创设的上海广百宋斋铅版书局于1885年出版了铅印绘图本系列古本小说,其中就有《石头记》,很可能题名《新增图像石头记》,这是迄今所知最接近曹頫原著的小说版本。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古本小说纸墨精良,校对详审,无一误字,并请丹青妙手绘制插图,又采用当时先进的铅版活字印刷技术,因此极为畅销,亦不幸成为坊间无良书商盗版翻印、篡改伪造的底本。
1899年,孙家振创设的上海书局出版了号称“悼红轩原本”的石印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增评补图石头记》被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如周绍良等)长期谬指为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这实际上是官方红学界刻意隐瞒真相的xx行径,是陶洙刻意搅浑水企图逃避追责的诡计。
《增评补图石头记》以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小说文本为基础,进行了大肆篡改,其中最大的篡改行径,就是在曹頫原著中伪造妄添了“曹雪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等情节文字。上海书局还在《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伪造了一篇“程伟元原序”,诡称120回小说文本是由程伟元收集、整理和刊刻的。正因为上述两大伪造手法,上海书局才胆敢将《增评补图石头记》公然号称为“悼红轩原本”,即程伟元收集整理刊刻的小说文本最符合“曹雪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后的小说文本。
上海书局在曹頫原著中伪造妄添“曹雪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等情节文字,主要利用了当时社会上的传言,即《石头记》(俗称《红楼梦》)的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人(儿子或孙子)。如1893年,袁枚之孙袁祖志刊行乃祖手稿《随园三十六种》,就在《随园诗话》卷二中伪造妄添了“曹寅之子”“曹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卷”、“大观园即随园”以及“曹雪芹”为妓女题写艳诗等谎言。
由于曹頫在小说原著中用隐藏的真实年代序列和空间序列指示小说的真正作者是生于1706年的曹頫本人,曹頫没有任何必要在小说中编造“曹寅后人曹雪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等情节文字来暗示作者的真实身份,因此“曹雪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等情节文字必为上海书局伪造妄添。
同时,由于现传系列所谓“曹雪芹生平史料”如《四松堂集》(稿本和刊本)、《懋斋诗钞》、《绿烟琐窗集》、《延芬室集》、《枣窗闲笔》、《春柳堂诗稿》等,暗示“曹雪芹”为曹寅之孙,“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而非《石头记》),因此所谓“曹雪芹生平史料”俱为伪造,伪造的核心人物就是陶洙。
上海书局在曹頫原著中伪造妄添“曹雪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等情节文字,这一事实轻而易举地证伪现传全部《红楼梦》、“脂砚斋评本”乃至《增评补图石头记》。换言之,中国人一百多年来读到的《红楼梦》和《石头记》小说版本,全是假的和错的,而最接近曹頫120回原著的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石头记》早已被中国官方红学界刻意隐匿或销毁——这是中国官方红学界对中国文学、文化、学术、教育乃至道义良知犯下的无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上海书局炮制“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沿袭了广百宋斋铅印绘图本绘制插图的形式。“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小说正文无图,附录于卷首和回首的插图都是陶洙亲笔绘制。在附录于卷首的插图中,有“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两幅插图,对比“程甲本”、“程乙本”、“脂砚斋评本”,凡第八回正文出现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无可置疑地都是以《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附录的新绘插图“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为母本,仿画简化而来,其图式和篆文形式高度一致。
换言之,以“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附录的新绘插图“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证伪现传全部《红楼梦》和“脂砚斋评本”等伪本——中国官方红学界早就知道这一明显的事实,这是中国官方红学界对中国文学、文化、学术、教育乃至道义良知犯下的无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程甲本甲戌本庚辰本金锁图示比较 程甲本甲戌本庚辰本通灵宝玉比较
上海书局炮制的“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在卷首、回中和回末还伪造了所谓“东洞庭护花主人王希廉(王雪香)”和“大某山民(姚燮)”等人的批语。此后,陶洙在这些批语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炮制了所谓“王希廉评本”和“妙复轩评本(张新之评本)”等。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早就知道这一事实。
1900年,铅印绘图本《增评补图石头记》首次出现。该版本虽然未具出版方,但其基本样式沿袭了上海书局石印本,因此出版方极可能就是上海书局。
1905年,市面上出现了号称日本版的两版铅印《增评补图石头记》,一版号称“日本帝国印刷株式会社”出品,一版号称“金港堂书籍株式会社”出品,虽然两版版权方署名不同,但其他内容完全一致。
日本版金港堂书籍株式会社版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版权页
日本版帝国印刷株式会社版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版权页
从1930年开始到1940年,商务印书馆多次重印再版铅印《增评补图石头记》,实际上是1900年版本和1905年版本的不断修订版。1957年,大陆商务印书馆再版《增评补图石头记》,该版底本即1930年版本。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增评补图石头记》校订本,参与校订者为蔡义江、吕启祥和张书才等人,该版底本也是1930年版本。今天的读者可以方便地根据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增评补图石头记》校订本,清楚见证百年红学的欺天谎言和中国官方红学界的滔天罪行!
四、胡适的谎言经不起《增评补图石头记》的验证
1921年,胡适发表长篇论文《红楼梦考证》,标志着以所谓“考据”为特征的“新红学”正式诞生。《红楼梦考证》是为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新式标点本《红楼梦》所作的序,胡适在论文改定稿中论断《红楼梦》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雪芹,小说后40回为高鹗续作。
亚东本新式标点《红楼梦》是胡适和汪原放合作编印的,完全根据胡适的意图出版。在编印过程中,胡适帮助汪原放选择版本,指导汪如何校读如何标点,以及如何写作《校读后记》。
亚东本《红楼梦》于1921年初版,到1949年之前发行了16版,影响很大。前7版以所谓“王希廉评本”为底本,实际上是“程甲本”的修订本;后9版以胡适自藏的“程乙本”为底本。
胡适明确知道他选择的小说版本都是伪本,都是假的和错的吗?当然知道!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早就知道这一点!
胡适拿给汪原放校读“王评本”和“程乙本”的小说版本之一,就是1905年日本版《增评补图石头记》之一的“金港堂书籍株式会社”版本,该版本跟今天读者方便见到的201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增评补图石头记》校订本没有本质区别。
请今天有心的广大读者拿着《增评补图石头记》,对比一下“程甲本”、“程乙本”、“脂砚斋评本”或任何什么其他本子,看看有多大区别!
以对比“程甲本”为例,《增评补图石头记》的“程伟元原序”和小说正文,跟“程甲本”每一页都有重大不同,存在大量异文,而且在这些异文之处,往往是《增评补图石头记》正确无误而“程甲本”荒唐背谬。
最明显的不同是,号称“悼红轩原本”的《增评补图石头记》正文无图,而“程甲本”第八回正文中居然出现了“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并且这两幅图的图示和篆文形式跟《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附录的新绘插图高度一致!
胡适看不到这些问题吗?当然看得到!然而胡适指导汪原放写作的《校读后记》竟然公开谎称“王希廉评本”跟《增评补图石头记》的文字“差异极小,甚至没有什么差异”!
胡适首先公开推崇“程甲本”,可是在亚东本新式标点《红楼梦》卷首附录的“程伟元原序”,既不来自于“程甲本”,也不来自于“程乙本”,居然来自胡适一生讳莫如深、只字不提的《增评补图石头记》!
毫无疑问,胡适在写作《红楼梦考证》之前,就非常清楚《增评补图石头记》跟“程甲本”和“程乙本”的重大不同,非常清楚“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可以轻而易举地证伪他推崇的“程甲本”和“程乙本”。
换言之,胡适早就非常清楚他关于《红楼梦》版本的论述完全是一派胡言,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早就研究过《增评补图石头记》的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当然早就知道这一点!
1928年3月,胡适公开发文,隆重推介其所谓在1927年7月重金买下的“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公然声称“深信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是一部最近于原稿的本子”。1933年,胡适又撰长文隆重推介“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公然宣称这是其“生平所见为第二最古本石头记”。
不用更多的证据,熟悉《增评补图石头记》的胡适之,完全知道“甲戌本”和“庚辰本”第八回正文中的“通灵宝玉图”和“辟邪金锁图”就是《增评补图石头记》卷首所附新绘插图的简化版,其篆文形式高度一致。换言之,胡适完全知道“甲戌本”和“庚辰本”就是根据《增评补图石头记》伪造出笼的假古籍——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当然早就知道这一点!
胡适自1927年7月购藏“甲戌本”,直到1961年在台湾首次出版影印本,34年间从不把“甲戌本”拿出来供学界参考讨论,受了很多人的批评,说不出任何正当理由——核心原因很清楚,只要将“甲戌本”和《增评补图石头记》稍作对比,胡适之的弥天大谎就会立即破产——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当然早就知道这一点!
胡适不但藏掖着“甲戌本”不敢示人,而且公然撒谎欺世,他公然谎称把出售“甲戌本”的“藏书人”的姓名地址都丢了,没有记下卖书人的姓名地址,没有和他通信——可是,署名“胡星垣”的卖书人的信,一直就在胡适的北平寓所里,而“胡星垣”这封信的笔迹,跟陶洙的笔迹一模一样完全一致——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早就知道这一点!
现在暂时没有证据证明胡适知道“悼红轩原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是上海书局炮制的伪本,知道“曹雪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等情节文字是上海书局伪造妄添进小说原著的;换言之,现在暂时没有证据证明胡适知道小说原著中根本没有“曹雪芹”。但是,当胡适用“程甲本”论证小说作者是曹雪芹时,他完全知道蔡元培、顾颉刚等人向他提供的所谓“曹雪芹生平史料”如《四松堂集》(稿本和刊本)、《随园诗话》等,都是陶洙伪造——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早就知道这一点!
五、笔迹鉴定揭穿陶洙亲笔伪造“脂砚斋评本”
彻底揭穿胡适和陶洙等人紧密勾结肆无忌惮撒谎造假的事实,关键证据之一就是揭穿陶洙亲笔伪造多种“脂砚斋评本”的事实。
在大量铁证证伪“脂砚斋评本”的情况之下,只要找出陶洙的亲笔笔迹,对比“脂砚斋评本”,就能够立即判明真相。
2008年,当大量铁证指向陶洙严重涉嫌亲笔伪造“脂砚斋评本”之时,我就在个人博客上公开断言,陶洙的笔迹跟“脂砚斋评本”一定一模一样完全一致!
事实如何?事实正是如此!
陶洙伙同周绍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伪造了一部“脂砚斋评本”,1957年以当时240元的离谱高价卖进了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号称“北师大藏本”。“北师大藏本”正文俱由陶洙亲笔抄录,少量朱批由陶洙亲笔抄录,大量朱批由周绍良抄录。
2001年,当时北师大张俊的博士生曹立波“发现”了“北师大藏本”,拿着“北师大藏本”去国家图书馆,对比“己卯本”中确认为陶洙笔迹的第21回到第30回正文,确认两者完全一致。这一事实,也得到了冯其庸等人的共同确认。
2008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己卯本”高清照相本,确认为陶洙亲笔抄录的第21回到第30回的正文和朱批俱在其中。请中国人民拿着这10回正文和朱批,对比“乾隆时期抄本”“庚辰本”对应回目——两者文字笔迹一模一样完全一致!
安徽省公安厅文检中心专家方邡对庚辰本和陶洙笔迹的鉴定意见
我在博客上公开对比了两本的第23回和第24回回末正文和朱批笔迹,民间红学界一片鬼哭狼嚎,官方红学界魂飞魄散哑口无言。南京大学文学院教师苗怀明,在其主持的网站上公开发出呼吁,无论陈林说什么,我们都要“沉默,沉默,再沉默”!
冯其庸撰文公然声称,他拿着“北师大藏本”对比其自藏的各种“脂评本”,发现笔迹一本都对不上。什么对不上?冯其庸的谎言跟事实对不上!已知“北师大藏本”的笔迹跟“己卯本”中陶洙的笔迹一模一样完全一致,而“己卯本”中陶洙的笔迹跟“庚辰本”又一模一样完全一致,“北师大藏本”的笔迹怎么就跟“庚辰本”对不上?
什么叫“一模一样完全一致”?当我公开对比陶洙笔迹和“庚辰本”,一群不知死活的红学小骗子立即叫嚷陶洙“描抄、蒙抄、仿抄”了“庚辰本”。“描抄、蒙抄、仿抄”之谬论首先证明的是陶洙笔迹和“庚辰本”“一模一样完全一致”,可是陶洙“描抄、蒙抄、仿抄”“庚辰本”,为什么抄出了陶洙的特征笔迹,周绍良一看就能认出陶洙的字?“庚辰本”怎么就不是陶洙的字?
冯其庸的谎言穿帮,无可置疑地证明了中国官方红学界高层人士早就知道陶洙亲笔伪造贩卖多种“脂评本”的事实!
彻底揭穿陶洙亲笔伪造贩卖多种“脂评本”的事实,胡适在“新红学”问题上撒谎造假至死不悔的事实就无所遁形。
2017年2月24日,胡适暴毙65周年,我在微博上愤怒地写下这一段置顶文字:
#胡适# 一生身姿曼妙撒谎成性至死不悔,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对中国文化文学造成最大伤害的无耻伪君子。胡适的发迹,肇始于勾结#蔡元培#、#董康#、#陶湘#、#陶洙#、#顾颉刚# 等人丧心病狂地伪造各种#红学#假材料,炮制祸害百年中国的新红学谎言。胡适端坐神坛,是对中国文化学术、道德良知的无情羞辱。胡适的亲属后人,胆敢来跟我叫板对质吗?中国官方红学界,胆敢跟我来叫板对质吗?我早已经等不及在法庭上当着亿万被侮辱被愚弄的中国人民的面,把你们的画皮撕得粉碎!
六、学术文化和道义良知的全面失败
百年红学惊天骗局的败露,见证了百年来中国学术文化和道义良知的全面失败。
一百年来,所谓中国“一流的”知识分子纷纷卷入红学论争,解决不了任何一个基本问题,反而积累了重重谎言和层层黑幕。中国知识分子学术能力极其低下,道德品质极端败坏,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可耻事实。
从2004年开始到2018年,120回《石头记》的作者是曹頫、陶洙亲笔伪造和贩卖“脂评本”、《增评补图石头记》证伪“程本”和“脂评本”、胡适早知其“新红学”论断全是谎言、上海书局在曹頫原著中伪造妄添进”曹雪芹披阅增删纂目分回“等情节文字,14年来每一次新论点的爆发,都是艰难的进展和伟大的成就,然而中国学术界、文化界、新闻界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完全丧失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义良知。
这一百年来的中国知识界,在百年红学xx问题上,注定被万世唾弃!
胡适“新红学”的谎言仍然在玷污着中国的大中小学教材、百科全书、各类辞典,伪君子胡适仍然端坐在神坛,曹頫的《石头记》仍然被篡名,被污损,被阉割,陶洙亲笔伪造的假古籍仍然名列“国家珍贵保护古籍”,以中国官方红学界为代表的红学xx集团仍然在肆行欺诈牟取暴利。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百年红学谎言仍然横行的岁月里,这是一个冰冷刺骨的冷笑话。
(完了)
编辑于 2019-05-05有没有什么好看的国产剧推荐?
如果你不是书粉的话,我推荐《成化十四年》。
这部明朝轻喜恰饭剧,改编自梦溪石的经典IP《成化十四年》,讲的是讲的是大明成化十四年,六品推官唐泛和锦衣卫总旗隋州携手屡破奇案,并粉碎幕后阴谋,还百姓太平的故事。
之所以备受期待,是因为梦溪石的作品值得。凡是梦溪石的作品,大家给出的评价便是严谨考究,但剧情活泼诙谐。所以即使这部DM小说相当清水,但依然让数万粉丝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不过首播后,评价却没预期中好。
首先是疑似强加的BG向剧情,引粉丝众怒:吃相不能太难看。
若制作组确实以DM剧为幌子,那绝对得劝退。但看完从两集后,被认为是女主的朵儿拉与唐泛的感情线并不重,所以还是期待下接下来的剧情吧。
记得当初《陈情令》首播时,也因为温情被网友吐槽过,但好在后来剧情没跨。希望《成化十四年》剧组不要毁经典。
其次官鸿饰演的温润如玉的唐泛,在剧中变得格外傻白甜,堪比玛丽苏女主。更因吃货人设凹的太过,被说过于柔弱,没有气质,人格魅力减分。
看了两集后,福气姐也认为剧版唐泛的性格被改编的太娘气了,除了推理剧情,其余时间不是在吃就是神游。一度让福气姐怀疑,是不是看了个假剧,毕竟书中玉树临风、深沉稳重的唐泛,与剧版出入太大了😂希望后期能演绎的在深刻些。
话说官鸿小哥哥颜值真的很可以!就是演技需要再认真打磨,比如从破案时的理性推理,到生活中爱吃、爱写风华话本赚稿费的表演层次再深刻些。爱吃不等于是看见美食就流口水的实在吃货,而是喜欢、是享受,是一种幸福。
除了唐泛,傅孟柏饰演的隋州演技算及格,就是口音太出戏。
一开口,瞬间把福气姐拉回了《我的莫格利男孩》中的斯文有礼的专业律师陆子曰😂
虽然首播便受到网友及书粉的严厉吐槽,但这部在小说届爆火的大IP,怎会轻易凉凉。
除了剧情有些魔改、主角演技有待提升外,这剧看点也蛮多的。没康过原著的网友表示:这部剧不错。
首先,制作精良,电影质感的画面很精致。特效、布景、打光、服化道都很精致,看得出剧组用心了。后期剪辑也是加分项,节奏感强,不拖泥带水。
其次,打戏必须夸。不愧是成龙监制,成家班指导动作,打戏紧凑很出色,没有古偶剧中的死亡慢动作,延续了成龙电影中常见的“抖包袱”戏剧感,轻喜剧风与悬疑断案融合得恰到好处。
最后一个值得推荐的理由是腹黑傲娇厂公汪植。这位在原著中便狂圈粉的主,在剧版中依旧没有让福气姐失望,人格魅力煞人啊。
前两集看下来,弹幕和评论区对汪植都赞不绝口。
其中一句“别人都在演,而汪植像本人” “亦正亦邪,演得不错”的评价,激起了福气姐对这个演员的好奇。
于是乎去搜索了下饰演汪公公的演员--刘耀元,1996年出生于上海。首次涉足影视届,便有幸出演《新龙门客栈》中小英王英观镇一角,再来就是《成华十四年》的汪植。
作为新人演员,虽然参演的影视作品不多,但每次的影视作品风评都还不错。尤其这次被夸演技好,有些让福气姐期待这位小哥哥的后续发展。
最后,期待后续小可爱唐泛能摆脱傻白甜的傻样,赶紧和隋州搞事业!搞事业啊😁
古代通过下毒谋杀皇帝有可能吗?
皇帝是古代权力最大的人,不管是大臣还是百姓,是后宫还是皇子,全部都要看他一个人的脸色。只要不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就会把这些人全部都杀了。许多人因为这个闹的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再加上很多大臣和皇子都看着皇帝的那个位置,所以当时想杀皇帝的人不在少数,但是皇宫里面戒备森严,想要直接冲进去刺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么当时的人们有没有考虑过下毒这种方法,其实在古代,只要是刺杀皇帝就没有简单的,下毒也是这样。溥仪曾经说过,在他在位的时候,就没吃过一顿热的饭菜。
我们就拿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为例子说明,看看当时的菜从选料到上菜到底要经过哪些工序。我们都知道那时候给皇帝准备饭菜的地方叫做御膳房,这里面除了厨师就是太监。当时能够进入御膳房的人都是皇帝的亲信,而且都是从贵族当中挑选出的信赖的人。这些人在东北的时候就跟着满清了,世代都受着满清的恩宠,而且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皇帝的亲戚。这些人当时所拥有的一切全部都是皇帝给的,所以他们是不会对皇帝有什么其他不忠的想法的,因为这样才能保住他们现在能得到的一切,不然可就是整个家族都跟着他后面受罪。
当时做饭的每一个程序都有一个专门的人负责,而且还有人专门负责监督,就是洗菜什么的,都会有人在旁边盯着,而且这些人还会经常调换。炒菜的时候也是这样,虽然是同一道菜,但是却由三个厨师同事制作,他们之间还要互相监督,最后太监从他们的菜中随便挑一个给皇帝,谁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的菜会最后被皇帝吃到。而这里面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无论是做菜的还是监督的都会被杀,所以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等到最后这些菜全部都呈到皇帝面前的时候,还会有人一直在旁边看着,每一道菜都有专门的太监负责,菜的每一道细节和工序全部都被记录下来,只要出现问题直接就能找到负责的人。即使前面的所有工序都有人能够全部都过关了,但是到菜上桌的时候,还有更严格的考验。
我们在影视剧中都会看到,当时的人们为了看一些东西有没有毒,会先用银针进行检验。如果没有什么问题,接下来就会有太监给皇帝试菜。他们先吃两口,过段时间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然后皇帝才会开始吃饭。经过这么多复杂的步骤,很多菜等到皇帝吃的时候都已经是凉的了。所以溥仪在他的书中才会说,自己在位那么长时间,一口热菜都没吃过。
除了这些,当时皇帝们吃饭的时候还有规矩,这也是他们的祖宗一直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每一道菜,不管皇帝有多喜欢吃,都不能吃超过3口,也不能发出任何的赞美。避免有心之人知道皇帝的喜好,从而对皇帝进行投毒。所以说,当时要是想通过这个方法来谋杀皇帝,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一件事。写到这里,我是真的一点都不羡慕皇帝了,毕竟对于一个非常爱吃的人来说,喜欢吃的东西不让我吃超过3口就算了,还都是冷的,这东西还怎么吃啊,这样的东西皇帝都能吃的下去。而且有些除了一些凉菜,有些东西冷的是非常难以下咽的,满清的皇帝饮食习惯可能跟我们饮食习惯有点区别,但是不知道汉族的皇帝们是如何忍受得了这样的折磨的,可能古人没我们现在的人这么挑剔,对饮食没太大的要求。
古人为何把君子比作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大概就是说,所谓的玉,有五种高贵的美德,分别是仁、义、智、勇、洁。君子比德于玉,自然是希望能拥有这五种高贵的品德,并以此作为自身行事的准则。
乾隆自小于宫廷环境里接受过严格、良好的教育熏陶,在名师教导下,熟读儒家经典,接触了大量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耳濡目染,蕴蓄起丰富深厚的知识学养,全面通晓中国传统文化。他对于各方面亦都有着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包括在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及玉德的培养方面,是“一个有才能、有作为、有个性的统治者”。
图1 清 青玉诗句如意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8·清》,85页
早在正式继大统前,他就曾写过一篇《良玉比君子赋》:“焜彼太璞,有韬其精。蕴兹良玉,尔晶尔莹。润林薄兮凝秀,辉冈峦兮挺英。伊美德之莫匹,吾将配君子之洁清。尔乃涅而不缁,素有余也。廉而不刿,坚如初也。珪以为瑞,轶碔砆也。佩以致饰,章衣袽也。庇荫嘉谷,用弘敷也。气比白虹,光发舒也。文质彬彬,德均如也。君子比之,于焉自镜。温润其形,密栗其性。一尘不杂,无疵类之可寻,全体胥莹,有光华之交瑛。夫何大璞之不完,而匿瑕之为病哉!”登基后的诗里对此亦有着充分的表露:
君子无事不离玉,琚瑀佩左珩璜右。岂伊玩物重奇淫,五德咸备堪为友。
——《汉玉屏风歌》(初集卷三十,一册,794页)
图2 清 白玉花耳花卉纹香薰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134页
遵循“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训,以玉之仁、义、智、勇、洁五德为友,表露出乾隆对传统思想的一以贯之,身体力行,让人们见识了一个仰慕君子风范、以求高洁品性的自尊自爱的君王形象,同时亦显示出乾隆似乎并非是一个玩物丧志的皇帝,正如其所言:“人君之好恶,不可不慎,虽考古书画,为寄情雅致之为,较溺于声色货利为差胜。然与其用志于此,孰若用志于勤政爱民乎?”咏玉诗里也常见以借喻等手法引申出有关治理国家、如何用人的道理和经验感悟,所谓“即游艺拈毫,亦必于小中见大,订讹析义,方之杜陵诗史,意有取焉”。因此,他的诗作基调大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正襟危坐的道学气味”,“诗风和前代帝王陈后主、隋炀帝、李后主、宋徽宗迥异”。
图3 清 碧玉缠枝莲纹碗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217页
作为史上最大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乾隆对同时代的艺术创作与艺术风尚均施予了极大影响,不少宫廷玉器的设计和修改直接来自于他的指导。当时社会上玉器流行以繁缛纤巧的风格为时尚,所谓“时样”“新样”,但被乾隆视作粗鄙低俗,深恶痛绝,认为“不堪寓目”,一再遭到贬斥,称之“玉厄”,制作者也被目为“庸工”“俗工”“俗匠”“俗手”(图1~图4):
俗琢翻增恶状披,譬如不洁冒西施。庸工弄巧堪厌矣,一例加磨俾去之。留玷图其斤两重,祛瑕全此瑾瑜姿。不论美恶论厚薄,欲笑陶朱未审思。
——《咏白玉如意》(五集卷四十四,九册,25页)
斲玉居然此卧牛,俗工夸巧作笼头。亟教磨去适其性,弘景高情可悟不。
自注:俗工只论玉之轻重以为价之高下,不肯多去疵类。又裁花镂叶,亟繁缛而益粗鄙,此亦玉之一厄矣。兹玉牛乃至笼其头而缰绳拖至其尾,亟命磨去之,并戏成是什。
——《咏玉牛》(五集卷十六,八册,468页)
图4 清 和阗碧玉镂雕花薰 引自《中国玉器全集6·清》,50页
庸劣的玉工为求牟利,对玉材上的天然瑕疵不愿多加去除,以免减少玉的厚度和重量,影响市场价格,或多加雕工,以利产品增值。对于这种种做法,乾隆极其不满,一概命以重新加以改制。
在激烈反对“时样”“新样”的同时,则大力提倡仿效古代器物形制(如青铜器、瓷器、玉器等),或参考《西清古鉴》《博古图》的样式来创作,所谓“以古式为宗”(图5~图6):
美玉多教仿古为,召夫因琢此方彝。百工何不可返朴,欲拟淳风以渐移。
——《咏和阗玉仿周召夫方彝》(五集卷四十八,九册,104页)
仿古的目的,是为了号召所有工匠返朴去俗,逐渐扭转时弊,替代以淳厚敦实的风气。
图5 清 和阗青玉仿古召夫鼎 引自《中国玉器全集6·清》,233页
和阗贡美玉,量质制成觚。无取俗时样,教摹博古图。圜方品殊矣,饕餮戒存夫。久弗为饮器,簪花佐咏娱。
——《咏和阗玉饕餮觚》(五集卷二十五,八册,640页)
商周时用于饮酒的青铜觚,乾隆常命以美玉仿制后拿来簪花,吟咏自娱,清雅脱俗。
图6 清乾隆 碧玉百兽纹豆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100、101页
良质和阗贡,巨材周尺赢。全含水以润,间沁土之精。早厌俗工巧,命为古璧呈。不教拘肉好,恐惜损瑶琼。
——《咏和阗玉璧》(五集卷四十五,九册,44页)
对于良质的玉材,不让玉匠拘泥于古玉璧器身和内孔的一定比例,尽可能多的加以保留,乾隆爱材惜材的意识可见一斑。
含芙蓉心的词句?
桃柳谿空在,芙蓉客暂依。——出自唐·李德裕《汉州月夕游房太尉西湖》
2、蒹葭得波浪,芙蓉红岸湿。——出自唐·孟郊《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
3、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出自宋·苏轼《陪欧阳公燕西湖》
4、扬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出自元·杨维桢《送客洞庭西》
5、江南一曲罢伶伦,芙蓉水殿春风起。——出自唐·陈陶《小笛弄》
6、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出自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7、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出自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
8、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9、蟪蛄切切风骚骚,芙蓉喷香蟾蜍高。——出自唐·贯休《夜夜曲》
10、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出自清·谭嗣同《桂花五律》
11、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出自宋·朱敦儒《望江南》
12、国庆逢秋节,芙蓉映桂花。——出自现代·老舍《赠湖南博物馆》
13、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出自唐·刘方平《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
14、杨柳青云合,芙蓉锦幛开。——出自元·王冕《舟中杂纪 其三》
15、曾识云仙至小时,芙蓉头上绾青丝。——出自唐·李涉《遇湖州妓宋态宜二首》
16、鸬鹚成群嬉,芙蓉相偎眠。——出自唐·皮日休《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平声》
17、鳷鹊观前明月度,芙蓉阙下绛河流。——出自唐·钱起《长信怨》
18、秋雨无情不惜花,芙蓉一一惊香倒。——出自唐·庄南杰《伤歌行》
19、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出自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20、不似江南恶风浪,芙蓉池在卧床前。——出自唐·白居易《看采莲》
21、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出自唐·杜甫《秋兴八首》
22、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出自现代·毛泽东《七律·答友人》
23、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出自唐·李端《赠郭驸马》
24、谢安风流过王导,芙蓉王公窃其表。——出自宋·敖陶孙《谒卫参政》
25、西风静夜吹莲塘,芙蓉破红金粉香。——出自唐·李群玉《醒起独酌怀友》
26、高阁入云中,芙蓉满清池。——出自唐·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27、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出自唐·刘方平《相和歌辞·栖乌曲二首》
28、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出自唐·罗隐《牡丹花》
29、橘柚植寒陵,芙蓉蒂修坂。——出自唐·储光羲《秋次霸亭寄申大》
30、芦花雪老菰米秋,芙蓉露下天悠悠。——出自宋·艾性夫《题危见心所藏陈常庵水月障及松鹤芦雁各一首》
31、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出自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32、岚翠湿衣松接院,芙蓉薰面寺临湖。——出自唐·齐己《寄湘中诸友》
33、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出自南北·谢灵运《游南亭》
34、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出自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35、珊瑚香点胭脂雪,芙蓉帐压春云热。——出自南宋·文天祥《古乐府》
36、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出自唐·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37、鹦鹉能言鸟,芙蓉巧笑花。——出自唐·芮挺章《江南弄》
38、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唐·王昌龄《采莲曲》
39、锦绣堆中卧初起,芙蓉面上粉犹残。——出自唐·施肩吾《冬词》
40、豆蔻枝头双蛱蝶,芙蓉花下两鸳鸯。——出自宋·张孝祥《浣溪沙》
41、杨柳春融青雾拥,芙蓉秋霁锦帆开。——出自元·王冕《金水河》
42、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出自唐·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43、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
44、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出自唐·徐铉《梦游三首》
45、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出自唐·白居易《简简吟》
46、杨柳依归棹,芙蓉栖旧山。——出自唐·钱起《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47、流苏持作帐,芙蓉持作梁。——出自唐·温庭筠《相和歌辞·江南曲》
48、大士宅里宿,芙蓉龛畔游。——出自唐·贯休《别东林僧》
49、宋玉含凄梦亦惊,芙蓉山响一猿声。——出自唐·许浑《早秋韶阳夜雨》
50、后日相思渺何许,芙蓉开老石家城。——出自近代·弘一《帘衣》
51、越女歌长君且听,芙蓉香满水边城。——出自唐·孟迟《吴故宫》
52、鸣机札札停金梭,芙蓉澹荡生池波。——出自唐·温庭筠《七夕》
53、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出自唐·白居易《牡丹芳》
54、杨柳江湖晚,芙蓉岛屿深。——出自唐·齐己《寄谢高先辈见寄二首》
55、杨柳路尽处,芙蓉湖上头。——出自唐·李商隐《代赠》
56、黄鹤瑶琴将别去,芙蓉羽帐惜空垂。——出自唐·刘方平《代宛转歌二首》
57、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出自唐·赵嘏《二》
58、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出自唐·李煜《感怀》
59、八月白露浓,芙蓉抱香死。——出自唐·李群玉《伤思》
60、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出自唐·杜甫《曲江对雨》
61、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出自魏晋·佚名《青阳渡》
62、严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出自清·吴伟业《清凉山赞佛诗 四首》
63、一言悟得生死海,芙蓉吐出琉璃心。——出自唐·徐仲雅《赠齐己》
64、菡萏香浮几案上,芙蓉月落吟窗里。——出自宋·吴泳《满江红》
65、茉莉避席方夏阑,芙蓉弹冠已秋晚。——出自宋·白玉蟾《题诸葛绣香园》
66、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出自唐·曹邺《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
67、唱到白蘋洲畔曲,芙蓉空老蜀江花。——出自唐·薛涛《酬杜舍人》
68、姑射山中符圣寿,芙蓉阙下降神车。——出自唐·刘庭琦《奉和圣制瑞雪篇》
69、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出自唐·李贺《月漉漉篇》
70、畏天之命复行行,芙蓉为衣胜絁绢。——出自唐·贯休《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
71、莲花庵前白鹿卧,芙蓉万朵姗姗来。——出自清·舒天香《凌虚台看云戏柬内子》
72、簪履为官兴,芙蓉结社缘。——出自唐·齐己《寄江西幕中孙鲂员外》
73、解佩时时歇歌管,芙蓉帐里兰麝满。——出自唐·薛馧《赠郑女郎》
74、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出自唐·羊士谔《南池荷花》
“芙蓉”结尾的诗句
1、娄江桥畔采芙蓉,俯仰金华旧鼎钟。——出自清·阎尔梅《太仓过王文肃旧第》
2、凉回紫极竹声远,红尘不到金芙蓉。——出自元·王冕《庐山行送行》
3、兰花与芙蓉,满院同芳馨。——出自唐·贯休《古意九首》
4、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出自唐·白居易《题元八溪居》
5、塔留红舍利,池吐白芙蓉。——出自唐·无可《寄题庐山二林寺》
6、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出自清·苏曼殊《过若松町有感》
7、密书题豆蔻,隐语笑芙蓉。——出自唐·李贺《恼公》
8、荷叶罩芙蓉,圆青映嫩红。——出自唐·曹修古《池上》
9、绮罗惊翡翠,暗粉妒芙蓉。——出自唐·赵嘏《昔昔盐二十首·水溢芙蓉沼》
10、寒雪朝来战朔风,万山开遍玉芙蓉。——出自明·唐寅《雪山行旅图》
11、潋滟满倾金凿落,淋漓从湿绣芙蓉。——出自宋·毛滂《摊声浣溪沙》
12、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出自李白《古风》
13、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出自唐·杜牧《送人》
14、得人憎定绣芙蓉,爱锁嫦娥出月踪。——出自唐·黄滔《启帐》
15、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出自唐·王建《宫词一百首》
16、十岁吹箫入汉宫,看修水殿种芙蓉。——出自唐·于鹄《送宫人入道归山》
17、王笔活鸾凤,谢诗生芙蓉。——出自唐·温庭筠《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
18、重露倾荷盘,微风堕芙蓉。——出自南宋·陆游《月下作》
19、绣屏金翡翠,锦帐玉芙蓉。——出自宋·叶景山《临江仙》
20、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出自唐·李白《宿无相寺》
2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出自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
22、谁道一生无好运,何缘三月见芙蓉。——出自宋·白玉蟾《三月芙蓉》
23、香阁掩芙蓉,画屏山几重。——出自唐·牛峤《菩萨蛮》
24、美人夺南国,一笑开芙蓉。——出自唐·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
25、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出自唐·杜甫《李监宅》
26、无事把将缠皓腕,为君池上折芙蓉。——出自唐·徐夤《尚书筵中咏红手帕》
27、玉杵捣灵药,丹鼎养芙蓉。——出自元·谢应芳《水调歌头 代陈氏谢徐彦铭》
28、口咏玄云歌,手把金芙蓉。——出自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29、涉江虽已晚,高树搴芙蓉。——出自唐·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
30、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出自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1、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出自唐·曹松《寄李处士》
32、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出自北宋·王安石《木芙蓉》
33、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幮护阿芙蓉。——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85》
34、面面有芙蓉,何如交翠草。——出自南宋·文天祥《题颜景彝八窗玲珑》
35、画屏幻出金芙蓉,仙杯琢就石鹦鹉。——出自宋·白玉蟾《三级泉》
36、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出自唐·孟郊《古意》
37、临水翫芙蓉,一花还两影。——出自宋·白玉蟾《芙蓉》
38、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出自唐·许浑《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四首》
39、掩映叶光含翡翠,参差石影带芙蓉。——出自唐·武三思《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40、积膏当琥珀,新劫长芙蓉。——出自唐·元稹《与杨十二巨源、卢十九经济同游大安亭各赋…探得松石》
41、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出自唐·刘得仁《监试莲花峰》
42、八幅宝香薰锦绣,一床烟浪卷芙蓉。——出自宋·华岳《望江南》
43、唯应碧湘浦,云落及芙蓉。——出自唐·韩琮《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即事寄答》
44、宝题斜翡翠,天井倒芙蓉。——出自唐·温庭筠《长安寺》
45、象床玉几来自从,锦屏翠幔金芙蓉。——出自北宋·王安石《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46、梦向西湖采芙蓉,觉来山外青猿泣。——出自宋·白玉蟾《秋思》
47、外湖水绕玉螮蝀,里湖水浸金芙蓉。——出自元·杨维桢《八月五日,偕钱唐王现、海昌李勋、大梁滑人》
48、青帝收成功,乃王木芙蓉。——出自宋·白玉蟾《姚魏堂》
49、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出自唐·周濆《逢邻女》
50、高冠如芙蓉,霞月披衣裳。——出自唐·张籍《学仙》
51、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出自唐·白居易《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
52、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出自元·元好问《游黄华山》
53、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出自清·乾隆《黛螺顶》
54、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出自唐·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渚亭》
55、明日登芙蓉,晴天开晓日。——出自宋·邓肃《偶成》
56、峰顶他时教我认,相招须把碧芙蓉。——出自唐·司空图《送道者二首》
57、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58、幽石生芙蓉,百花惭美色。——出自唐·钱起《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石莲花》
59、三身红萏菡,四智碧芙蓉。——出自宋·白玉蟾《偶作二首》
60、疏红落残艳,冷水凋芙蓉。——出自唐·李群玉《秋怨》
61、寒沼落芙蓉,秋风散杨柳。——出自唐·李白《去妇词》
62、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出自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63、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出自唐·齐己《蝴蝶》
64、十二楼藏玉堞中,凤凰双宿碧芙蓉。——出自唐·苏郁《步虚词》
65、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出自宋·苏轼《芙蓉》
66、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出自清·纳兰性德《渔父》
67、仲言多丽藻,晚水独芙蓉。——出自唐·耿湋《晚秋宿裴员外寺院》
68、素娥饮以白玉醴,羽衣起舞千芙蓉。——出自元·杨维桢《奔月卮歌》
69、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出自唐·徐铉《题殷舍人宅木芙蓉》
70、夜寒不近绣芙蓉,醉中祗觉春相向。——出自宋·毛滂《踏莎行》
71、湖上野芙蓉,含思愁脉脉。——出自宋·苏轼《九日湖上寻周李二君不见君亦见寻于湖上以诗》
72、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出自清·释弘仁《黄山行》
73、彭蠡隐深翠,沧波照芙蓉。——出自唐·吴筠《游庐山五老峰》
74、绕树尽皆青薜荔,举头忽见白芙蓉。——出自宋·白玉蟾《峡中见芙蓉》
75、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出自唐·李涉《杂曲歌辞·竹枝》
76、紫琼如芙蓉,风韵何清凉。——出自宋·白玉蟾《荷风荐凉屷于御风台者六因赋古》
77、娇面胜芙蓉,脸边天与红。——出自北宋·晏几道《菩萨蛮》
7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自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79、裙翻柳脚垂青空,水花吹乱秋芙蓉。——出自元·杨维桢《邯郸美人二首》
80、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出自唐·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81、叶堕阴岩疏薜荔,池经秋雨老芙蓉。——出自唐·刘沧《题四皓庙》
82、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出自唐·宝历宫人《句》
83、西风白芙蓉,往事殆陈迹。——出自宋·白玉蟾《红楼曲》
84、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出自唐·武则天《游九龙潭》
85、借问乘轺何处客,相庭雄幕卷芙蓉。——出自唐·徐夤《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
86、妆匣尚留金翡翠,暖池犹浸玉芙蓉。——出自唐·嵩岳诸仙《嫁女诗》
87、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出自唐·白居易《感镜》
88、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出自唐·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89、长愧昔年招我入,共寻香社见芙蓉。——出自唐·李建勋《岁暮晚泊,望庐山不见,因怀岳僧呈察判》
90、绣梁交薜荔,画井倒芙蓉。——出自唐·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
91、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出自唐·温庭筠《杨柳枝》
92、钵传烘玛瑙,石长翠芙蓉。——出自唐·元稹《度门寺》
93、赤水梦沈迷象罔,翠华恩断泣芙蓉。——出自唐·曹邺《题濮庙》
94、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出自唐·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95、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出自唐·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96、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出自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97、百幅锦帆风力满,连天展尽金芙蓉。——出自唐·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词》
98、木末簇芙蓉,禁得霜如雪。——出自宋·洪适《生查子》
99、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出自唐·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100、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出自李白《古风》
101、风帘水阁压芙蓉,四面钩栏在水中。——出自唐·王建《宫词一百首》
102、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出自唐·鲍溶《宿水亭》
103、北堂红草盛丰茸,南湖碧水照芙蓉。——出自唐·刘希夷《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
104、锦屏重重锦官宫,锦官宫苑多芙蓉。——出自元·王冕《芙蓉山雉图》
105、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出自唐·李白《江上答崔宣城》
106、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出自唐·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107、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出自唐·杜荀鹤《春宫怨》
108、行鱼避杨柳,惊鸭触芙蓉。——出自唐·李端《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
109、仙掌下驰道,清露滴芙蓉。——出自宋·刘辰翁《水调歌头》
110、木末老芙蓉,阑干深苜蓿。——出自宋·洪咨夔《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111、魏王绮楼十二重,水晶帘箔绣芙蓉。——出自唐·崔颢《卢姬篇》
112、携僧登芙蓉,想见绿云径。——出自宋·惠洪《次韵天锡提举》
113、江北重峦积翠浓,绮霞遥映碧芙蓉。——出自唐·张又新《罗浮山》
114、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出自唐·李白《湖边采莲妇》
115、魏玉绮楼十二重,水精帘箔绣芙蓉。——出自唐·崔颢《杂曲歌辞·卢姬篇》
116、黄金作身双飞龙,口衔明月喷芙蓉。——出自唐·常建《古意》
117、夜静拥炉熏督耨,月明飞棹采芙蓉。——出自宋·蔡伸《浣溪沙》
118、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出自南北朝·佚名《子夜歌》
119、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出自唐·李白《古风·其十九》
120、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出自宋·张炎《瑶台聚八仙》
“芙蓉”在中间的诗句
1、芙蓉凝红得秋色,兰脸别春啼脉脉。——出自唐·李贺《梁台古愁》
2、芙蓉如佳人,回首似调谑。——出自唐·宋齐丘《陪游凤凰台献诗》
3、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出自唐·于濆《马嵬驿》
4、万树芙蓉两蕊宫,秋风开遍水边丛。——出自宋·白珽《湖居杂兴八首》
5、东南屏翰耸崔巍,一柄芙蓉顶上栽。——出自清·曹龙树《汉阳峰》
6、朝登蓬莱门,暮涉芙蓉城。——出自南宋·文天祥《生日》
7、楼头桃李疏,池上芙蓉落。——出自唐·崔国辅《怨词二首》
8、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出自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9、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出自南北朝·萧纲《采莲曲》
10、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出自唐·孟郊《投赠张端公》
11、爱君帘下唱歌人,色似芙蓉声似玉。——出自唐·白居易《醉题沈子明壁》
12、江上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出自唐·李嘉祐《杂曲歌辞·江上曲》
13、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出自唐·高适《效古赠崔二》
14、琅函芙蓉书,开之向阶日。——出自唐·贯休《寄杜使君》
15、我今官闲得婆娑,问言何处芙蓉多。——出自唐·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阁老张十八助教》
16、折桂芙蓉浦,吹箫明月湾。——出自唐·张昌宗《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17、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出自唐·卢照邻《石镜寺》
镂空工艺是怎么样的阿?
镂空是一种雕刻技术。外面看起来是完整的图案,但里面是空的或者里面又镶嵌小的镂空物件。
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指在陶坯体上透雕花纹。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已有透雕圆孔为饰,山东大汶口出土的薄胎黑陶把杯,把柄上就有多种镂空纹饰。汉代到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薰都有透雕纹饰;宋以后镂空装饰日益发展;清乾隆(1736-1795)时烧成镂空转心、转颈及镂空套瓶等作品,使这类工艺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