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子弹为什么用黄铜,精确步枪和狙击步枪是一种武器吗?
这些二战期间的苏联女兵或者说女狙击手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就算是精确步枪。
精确步枪和狙击步枪是两种武器,更直白的说:精确步枪通过适当的改进大规模装备的制式步枪和安装是瞄准器材就成了精确步枪、而狙击步枪则需要单独研制,成为一个独立的枪种,并且它们的制造方式也不一样。现代精确步枪的“标杆”美军M–21精确步枪就是从军械库当中挑选了一批加工质量较好的M–14步枪,通过适当的改进后成为了精确步枪,该枪研制成功后被大量的使用在越南战争,由于对射手要求不高,美军连队当中都配备了几支给射击技术较高的士兵使用,由于M–21枪管较长发射大威力的7.62×51毫米子弹,枪口初速很高、弹道也非常平直,再安装上高倍数的瞄准镜,使得它在800米内射击精度非常高,成为越南游击队的噩梦...而美军称它为“死神镰刀”。但是,M–21步枪与狙击步枪相比在射击精度上还是有较大差距,在600米外精度显著下降,比如:瞄准的是敌人头部但击中时可能会打在胸部,而狙击步枪仍然可以精准的一枪爆头!所以,精确步枪在使用当中基本都是打击敌人胸部要害位置,以增加击中的概率,并且大威力子弹打在胸部致命可能也是极高的!而狙击步枪在2000米外击中目标头部的概率也非常高,这就不是精确步枪可以做到的了。造成精确步枪与狙击步枪精度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两种枪的发射原理不一样,通常来说现代精确步枪都采用半自动射击方式,枪匣内零件较多,机械联动时会产生较大震动,这就会出现的子弹飞行弹道的偏差;狙击步枪大部分采用拴动射击方式,就是打一枪拉到一次枪栓(老式步枪单打一那种),完成退壳和再一次上膛,这种机械联动设计结构简单,枪匣内零部件少也就减少了震动可能,所以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会高一些。两种枪射击精度有差距,更主要的问题是枪管加工方式不一样,精确步枪属较大装备枪支,枪管采用“冷锻”加工,也就是用一块管坯先在一端中型钻孔,然后插进去一个膛线内芯,固定冷锻机上,由四个黄铜锤头打击管坯的外部,形成“外压内挤”的加工方式,并且在拉长过程中完成枪管膛线的挤压成型。图片上橙色箭头→所指就是枪管坯、蓝色箭头→就是冷锻机的锤头,锤头重25公斤,一共有四个,总得来说“冷锻工艺”加工出来的手枪、步枪/精确步枪、轻机枪的枪管质量上尚可,但内部膛线加工精度会差一些,但作为突击步枪来说射击距离也就400米左右,精度可以满足,而且便于较大量制造,价格也比较便宜。由于冷锻工艺制造出来的枪管精度不够,狙击步枪的枪管采用镗床拉刀法加工,也就是用一个尺寸与需要规格相同的管坯,卡在镗床的固定盘上,使用拉刀对管坯内部进行切割,加工出来膛线,这种方式加工出来的膛线精度远远高于“冷锻工艺”加工出来的膛线,子弹会与膛线咬合的更好,出枪口后飞行的更加稳定...图片上左侧钢棒就是枪管坯、细杆状物体就是拉刀的刀杆,深蓝色的是机加冷却油流嘴,拉刀在加工管坯时刀头的温度很高,需要不断的冷却才行,否则刀头一会就红热了。拉刀的刀头,是复杂的加工工具!价格很昂贵!为什么要着重介绍枪管加工呢?因为子弹最终还是要从枪管发射出去,枪管加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子弹的精度!所以,狙击步枪的枪管必须要加工的更加精良才行,有一点大的偏差就影响到最后能否击中目标的问题,而狙击步枪价格很高就是因为枪管的加工费时费力和光学瞄准器材的昂贵。图片上近处的是M–24狙击步枪,土黄色的M110精确步枪。
现代步兵营连分队普遍装备这两种枪械,在600米内由精确步枪担当消灭敌轻机枪手,单兵火箭筒、前沿阵地中下级指挥官...这些目标;狙击步枪则在600~1000米消灭敌狙击手、重机枪班组、炮兵观察手...等价值更高一些的目标,分工还是比较明确的。从精确步枪射手和狙击手训练来看,精确步枪射手的培训工由作师旅一级教学部门就能完成,挑选一些射击技巧较高的战士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因为射杀敌人的距离不是太远,主要还是枪械质量和光学器材先进一些就可以了,而狙击手不同,需要军以上单位进行有系统的较长时间培训,不但要提高射击技巧,还需要掌握较高数学计算能力和气象学知识,心理素质也要经过严格考核...培养一门合格的狙击手很费心思的!美军M–27步枪由于加工质量较高,安装上瞄准器材就能当精确步枪使用!也许今后连队里人人都是精确射手,而且狙击步枪是昂贵的武器,并不是任何国家军队都能较大量装备的起的!所以,精确步枪的地位也不能被轻视。
通过上面对两种步枪的粗略介绍,可以大概的明白,狙击步枪不论是制造难度和狙击手的选拔都要远远高于精确步枪和精确射手,但是在实际的战斗当中,精确射手处于最前沿往往要承担更加繁重的战斗任务,枪械要求虽然不是那么高精尖,但是在相对近的距离内与狙击步枪没有太大的差距。两种枪在战场上是可以互补的。
中性笔芯是什么材料做的?
中性笔芯是聚苯乙烯或改性聚苯乙烯。 市场上的中性笔品种较多,按笔头来分,有不锈钢、镍白铜、铅黄铜等;按球珠材质不同,可分为碳化钨球珠、改性陶瓷球珠等;按笔头结构不同,又可为子弹头、葫芦头、针管头等。
中性笔芯墨管内径变化很大,出现了内径从2.0mm到7.0mm之间的不同墨管,内径较大墨管灌注墨水量由原来的0.5g/支增加至2.0g/支,单支书写长度由400-500m提高至近2000m,这对笔头的耐墨性以及锂基酯的封存与随动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子弹壳不能捡?
子弹壳为什么不能捡,以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子弹壳是发射后的剩余部分,现在大多用钢质合金材料,以前多用黄铜制造,现在有一些小型枪械和手枪类还是使用铜,之所以不建议捡子弹壳是因为现在空子壳不可以带上火车也不可以带上飞机,所以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空子弹壳没有关系可以当工艺品收藏,近些年警方每年都会处理类似一些警情,所以不建议捡以免带来不便;
民间对各型枪械的俗称有哪些?
给新事物取个俗称与外号。这是我们的民间历史传统。
最有名、叫得最响亮的枪械,当属八路、新四军缴获敌人用于装备自己主力连队的四种当家兵器了。
三八大盖,歪把子,捷克式与二十响。
下面来分別聊一聊。
(1)三八大盖。日军38式步枪,因其枪上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曰:三八大盖。
肩扛缴获的三八枪,手提歪把子机枪的八路军战士
一直到抗美援朝之初,三八枪仍是我步兵主力枪械。
38军入朝,为了简化后勤,将全军所有战斗连队中五花八门的步枪,全部调换成了三八式。事见出版物《38军在朝鲜》一书。
(2)歪把子。日军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因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而让国人俗称“歪把子”机枪。
歪把子这枪托。说真的,真是很非常的不正。
(3)捷克式。ZB-26轻机枪,因为捷克制造,所以称为捷克式。
这是一款经典的机枪。抗战时期,凡装备捷克式机枪,并且以二三点发”哒哒...哒哒哒”射击的,必定是精锐的”老八路主力连队”来了。
正在射击的八路军捷克式轻机枪战斗组。
捷克式轻机枪,这是一款令中国军队爱不释手的战场利器。
捷克式的二十发直弹匣
(4)二十响。这款德制冲锋手枪,外号就多了。还有”驳壳枪””大肚匣子””镜面匣子”...”盒子炮”等等,各种外号,这枪在中国的战乱岁月中,满满的传奇。
据传,当年的神枪手们,常常弃枪套,将祼枪斜插在皮带上,为方便快速拔出,还锯掉了准星。
双枪李向阳,中国几代人的红色经典记忆。
老枪手打驳壳枪,从不用瞄,出枪举手就射。能左右平持双枪连射,打灭烛火而蜡烛不倒;抬手能打落飞鸟。
红军的手枪队。
红军八路军时代,由于我军支援火力的匮乏。于是,将能用于全自动射击的二十响驳壳枪集中成一队,由首长亲自掌握,每用于投入到战斗关键时,凭猛烈的火力突击,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手枪排”由来。
枪套与握把可连接,此时二十响就成了一枝扺肩射击的冲锋枪。所以又称冲锋手枪。
由上插入十发弹夹。
插入二十发弹匣状态的二十响。
双枪。
正在进行”村落战”的八路军手枪队,
手持二十响,腰间一排弹匣袋的驳壳枪手,正踩着步枪手的肩膀,搭着人梯压房顶。
村落战斗,压房顶,上房抢占制高点,是胜利关键。
毛瑟公司万没想到,这款在德国陆军竟标中落选的手枪,能在中国创出遍地辉煌的战绩。真叫作墙内开花墙外香!
除此之外,又诸如:
日军南部十四式手枪,枪套形状如王八,称王八盒子。
又因其枪形如鸡腿,又称鸡腿撸子。
美制勃朗宁手枪,有个马图案称马牌撸子;
MP18冲锋枪称为花机关;
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称为”英77”
苏制莫甘纳步枪,水连珠。
美制MI半自动步枪,因八发弹夹而称大八粒
M1半自动枪独有的八发弹夹。
半自动射击的M1以其强大的火力,能将三八大盖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几乎每一种枪械,都根据特征有一外号,中国人民的想像创造力,无穷。
(图来自网络)
为什么现在79式冲锋枪还在装备?
79冲锋枪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存量巨大,而且配套的子弹多的要命,不消耗出去实在是划不来。
从1979年定型,到1992年停产,79式冲锋枪生产了20多万支,产量高的年份1年就能搞出3万支,完全是当做廉价武器疯狂制造的,非常符合它的定位。
生产这么多当然也要用出去,除了战争时期的部队装备外,79还被大量装备给武警、公安队伍和民兵,成了除56式冲锋枪外,地方上火力最猛的轻武器枪械。
当然,因为设计上的原因,79式冲锋枪的问题相当多,主要集中在故障率频发和射速过高问题上。这两个问题实际又是一个问题,过高的射速造成了频繁的卡壳,偏偏因为它是款从56式上微缩而来的奇葩“导气式冲锋枪”,连供弹结构都设计的比较玄幻,采用了一种本应是工程性故障的,名为“偏火”的方式帮助降低枪弹卡壳问题。
可想而知,这种凑合搞出来的东西能有什么好名声?79式的装备历程基本就是一路挨喷的历程,什么老卡壳啦、拉机柄割肉啦、射速过高啦、弹匣容量小啦、连发无准头啦、弹匣一摔就完蛋啦,很多很多。
除了结构设计问题,还有很大部分责任应归罪于79式的生产工艺,相当一部分79都因为生产不合格而浪费了,而通过装备的部分,则也有很多加工不到位的情况,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弹匣,稍微变形就对不上口,实在太娇气。此外卡壳与51式手枪弹的关系也很大,许多子弹的底缘制作的并不标准,而质量高的弹药确实可以显著降低79的卡壳率。
但当时国家的条件也就那样,不用79用什么?有段时间西方还真对我们敞开了怀抱,要什么可以买什么,轻武器也都送过来一一过目,但最后有哪种武器被选用了?一个也没有,国家更愿意把紧缺的外汇用在重武器、战斗机、先进技术这些方面,冲锋枪这种玩意儿能凑合也就行了,实在没闲钱摆弄什么MP5、UZI了。
再说了,战争中79式表现的也不算太烂,出侦查任务时79往往是标配,它轻便,在山野中比较节省体力,发射也简单快速,熟练者可做到掰开挂上火就打,高达1000发/分钟的射速也保证了近距离时恐怖的弹雨泼洒能力。所以,难用归难用,79还算是能用得下去。
公安、武警队伍也是没办法,执行的都是治安任务,总不可能掏出56式冲锋枪把人往死里打吧?那玩意儿喊着是冲锋枪,实际是突击步枪。而64、54这些手枪的威力又实在镇不住邪,没法在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取得优势,那么79冲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了。
对公安武警来说,79冲也有个好处,它单发精度还可以。虽然使用的是手枪弹,但54、64这类手枪没谁能做到79那样的射程和精准,当用出经验之后,许多时候79冲都担任了“狙击枪”的角色,用来在不近不远的距离射杀嫌犯,表现的还挺好。
51式手枪弹的存世巨大也是79冲被长期使用的一大要素,这种手枪弹仿自苏联托卡列夫7.62X25mm手枪弹,50式、54式冲锋枪都是采用这种弹药,简直要多少有多少,甚至早年还都是黄铜弹壳的,后期才换成了覆铜钢,每年光处理过期弹药都费劲,不赶紧打出去留着作甚?
当然,64、85式也都是使用51弹的冲锋枪,但它们的覆盖面是远不及79式的。64式只是一款一体化的微声冲锋枪而已,它如果想达到较好的微声性能,则不能使用51式手枪弹,需要更换专门的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弹,所以这注定了它的局限性。
不过64冲在战争中表现的很好,它的微声特性得到了一致的赞扬,所以这把武器的名声真的比79冲要好得多。但同样我们要看到64冲不好的一面,毕竟它是种结构复杂的老武器,重量较大,使用场景限制太大,且由于采用了一体式的消音器,它会因为消音器内部燃气积垢问题,打着打着就炸了。
所有在战场上出现了一些无语的场景,某些消音器损坏得不到补充,或者消音器寿命到头的64冲,会被战士们拆掉消音器继续使用,这显然违背了微声冲锋枪战术本意。
因为79、64冲都表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再加上它们的研发年代也实在太久远了点,所以军工部门干脆就想重新设计一款冲锋枪,再加上文革结束,为了新起炉灶,这才有了85式系列。
85式包含了微声系列和常规系列两种,且零件可以互换,但它的设计其实并无新意,仅仅只是为设计一款比79更“正常”,比64“简单”的冲锋枪罢了,标准相当低,虽然也有一些厂家的竞争,但这会儿的中国军工水准其实也没啥好说的。
上图.PM63
85怎么上马的呢?那会儿也就9616厂和208所正经拿出了一个自己的联合设计,而其它厂的东西要么是仿制波兰PM63,要么是仿制以色列UZI,甚至连芬兰刚刚生产出的杰迪-玛蒂克GG95 9mm冲锋枪都仿制了。
上图.仿制的GG95
所有的这些仿制冲锋枪都有一个特征——小。它们几乎都是基于当时“时髦”的PDW潮流搞的东西,便于单手握持,小巧可以藏住,特别适合做副武器。
但这恰恰是他们竞争不过85冲的地方,在那会儿比较保守的大佬们眼中,也就85式像把枪了,其它玩意儿都更像手枪的翻版:“两只手都捏不好,还打什么仗?坚决不要!”
而且85冲还走对了条路子,他们绝不赶时髦,直接套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技术,还尽量简化构造,这反倒与冲锋枪的本质不谋而合,于是85冲在后来的靶场演示时,性能没说多好,但可靠性都优于对手——山寨的波兰、芬兰枪都因为可靠性自动退场了。
山寨的UZI据说表现的也不错,但还是上面那个意思,大佬们看不惯这种武器,还嫌它重,所以就把UZI拐到外贸武器那边去了。
85当然也有缺点,它极端简化,连热护套都省,搞得极其容易烫手,过短的枪机行程加上比较快的射速,让枪支的握持设计感很差,与打56冲差不多,它只是比79强那么一些罢了。
所以,85式确实很有点矮子里拔将军的意思,也确实承载了部队冲锋枪换装的意味,但85没赶上好时候,这款“中国版斯登”1985年定型,而自1983年开始军工都在铆足马力生产另一款经典武器“81式突击步枪”,比起弱一个级别的冲锋枪,显然突击步枪才是战时全军换装的大头。
就这样,85冲的生产和装备给耽搁了下来,大规模投产延后了很长时间,也就加快生产了部分微声型号先期提供部队换装。与此同时,79冲还在发疯的生产,一直产到1992年才停下来。有意思的是,越到后面79式的产能越嚣张,那个3万1月就是1991年爆发的,要不是92年给停了,它还能生产这个数字,这其中的问题就耐人寻味了。
战争一打完,武器生产自然就得给经济建设让道,85冲也就更没法得到快速的生产了,再加上79冲数量这么多,还都是崭新的,怎么可能不再拿着多耍几年呢?
本来由着正常的脚步,85冲迟早也会换装到部队,但这个时候还有另一件事——海湾战争刺激到了国内的军界,大量先进的武器、战术被运用,多国部队杀得伊拉克人屁滚尿流,部队结结实实的给上了一课,一番内部探讨的风云之后,新的强军理念替换了旧有的某些思路,冲锋枪这种被证明淘汰的武器是不适合大规模出现在战场上的。
而且当时还有个新武器在酝酿中,1989年208所已经开始着手研发95式自动步枪,国内这段时间前后轻武器界都在为新一代小口径步枪忙得不可开交,之前就有87式等多种步枪设计,你85冲一个“中国版斯登”谁看得上?
于是,85冲的大规模换代便不再可能,虽然它在05式换装的这段时间里一直都在装备和生产,却始终没能取代79的数量地位,甚至连“脸熟”都没混到就黯然下场了。
05式冲锋枪则是另一种不同的概念,它一种5.8mm的“枪族式”冲锋枪(尽管这个‘族’有点名不符实),连外形都造得与95系列近似,性能也是杠杠的,更适合部队装备,错过时代的85冲也就只能卷起铺盖走人了。
在实战中麻沙袋是否能阻挡子弹?
能轻松射穿金属板(普通)的子弹,竟然射不穿沙袋?
影视剧中,匪徒拿着重火力步枪不断扫射,警察只要躲在汽车门后面,就能安然无恙,汽车门强悍的防御能力,让很多人感到非常好奇,于是有老外就做过相关实验。
他们手拿AK-47,对着汽车门(侧面)就是一顿扫射,结果7.62mm的子弹,不仅直接穿过第一扇汽车门,还穿透了第二扇汽车门,最后打入了侧面的水泥墙中。
后来,老外又换成了威力远不如AK-47的格洛克9毫米手枪,从侧面射击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后来老外尝试从后车门射击,结果子弹不仅轻松穿透后车门,还穿透力SUV的三排座椅,最后嵌入了前排中控台,可想而知,格洛克9毫米手枪尚且有如此大的威力,更别谈“凶猛”的AK-47了!
所以影视剧中,有人将车门打开作掩护,是完全不合理的,车门在子弹就跟纸糊似的,除非是特制防弹车门。
同样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影视剧中也存在大量仅靠麻沙袋就能抵挡子弹的片段,甚至还有人用八仙桌加一块棉被做的“土坦克”,这些真的靠谱吗?还是说,它们只是影视戏剧化的产物?
麻沙袋是否能挡住子弹?国外有很多博主都做过实验,他们首先用常规民用枪械射击沙袋,结果子弹都没有穿透沙袋,后来即便动用了0.357AE沙漠之鹰狩猎手枪或AK-47这类高威力步枪,也没能射穿沙袋,所以在影视剧中,看到有人在麻沙袋后面躲避子弹的情节,是符合物理规律的。
为什么平平无奇的麻沙袋,竟然能抵抗子弹?
在详细说出答案之前,有必要对“子弹射入水中”这事也说一下,方便后续理解。
常规枪械中,手枪子弹速度约300m/s,有效射程50~100米,步枪子弹速度约为700~900m/s,有效射程约为300~500米。
可当它们从空气中,射入水中以后,手枪子弹的有效射程只有2.4米,步枪子弹的有效射程只有不到1米,而且步枪子弹竟然在水中粉碎解体了!而且如果子弹和水面的夹角小于20度左右,子弹甚至会被水面弹飞。
这又是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阻力。
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水的密度为1000kg/m3,由此得知,水的阻力是空气的775倍左右,可能很多人疑惑,咱们把手伸入水中,也没感觉到多大阻力,高速射入水中的子弹为什么会解体呢?
假设子弹射入水中的动能为100,水完全卸掉100动能的时间为3秒,当子弹刚接触水时,巨大的动能会对水施加作用力,水在来不及快速卸掉子弹动能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用网络的话来讲,可能水还没“反应”过来。
所以,子弹从空气中,射入水中之后,它所受到的阻力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水又是流体,子弹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就越大。
麻沙袋能抵挡子弹的原理也一样,如果只是薄薄的一层沙子,子弹肯定能射穿沙幕,如果是一堆沙子,那就需要看沙子的厚度。
同理,子弹射入沙子里,由于沙子的密度大于空气,子弹在沙子中受到的阻力也就更大,此时,如果没有麻袋,沙子在施加反作用力的同时,本身也会朝四周散去,这种情况下,子弹是有可能射穿沙堆的,还是那句话,得看沙堆的厚度。
而一旦沙子被装入麻袋中,那就截然不同了,沙子在卸力过程中,需要朝四周扩散,麻沙袋又恰巧阻挡了沙子的扩散,所以沙子对麻袋施加作用力的时候,麻袋也会对内部的沙子施加反作用力,导致子弹所承受的阻力上升了好几个档次,就这样,麻沙袋轻松挡下了对面射来的子弹。
而且,子弹在射入沙袋后,因阻力扩大,内部运动路线也会不断变化,这就是空腔效应,这跟子弹射入人体是一样的,别看弹孔很小,但子弹对身体内部的破坏区域特别大,所以,很多在影视剧中,有人腿部中枪后,还能正常飞奔的画面,就显得太过戏剧化了。
麻沙袋在战争中的其他作用麻沙袋除了能抵挡子弹之外,在真实战争中,还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1.麻沙袋可以抵御炮弹片,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战争前,双方基本都会修建防御工事,廉价便捷且作用巨大的麻沙袋,自然就成了首选,在战争中,各种炮弹破片飞的到处都是,肉眼难以捕捉,凭本能躲避更是难上加难,而大量麻沙袋就可以修筑一条“长城”,用来守护己方士兵免遭炮弹破片攻击。
此外,炮弹所产生的冲击波伤害也不容易忽视,如果没有阻碍物,巨大的冲击波足以震碎人体五脏六腑,一些坚硬的石块砖瓦构筑的工事,反而更容易倒塌,但松散的麻沙袋却足以化解这些强大的冲击波,即便麻沙袋被炸毁,沙子对己方士兵的伤害也十分微弱,况且收集起来后装入麻沙袋,又能迅速筑起新一轮的防御工事。
2.麻沙袋能提高士兵射击精准率
战场上,特别是步枪和机关枪,它们的后坐力非常强,如果长期在坚硬的地面上射击,士兵的身体有可能无法承受很久。
而麻沙袋可以很好缓解机关枪的后坐力,不仅能方便调整射击角度,还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准度。
3.麻沙袋能吸水抗洪
战争大多数都在野外,防御工事也是临时搭建的,如果没有麻沙袋,一场大雨下来,可能辛苦修建的防御工事就泡汤了。
再者,一场战争动不动打几个月,敌我双方士兵的遗体,有些来不及收回去,没有火化的,就会高度腐烂,不管血液还是其他东西,经过一场大雨后,就会流向低洼地带,战争中还要修建地下通道,如果水渗入这些管道,味道别提有多恶心,而且还有很多细菌病毒等等。
如果雨水经过一些化工厂,还会额外携带工业废渣、化工原料、化学试剂等工业品,或者雨水经过排便处、垃圾堆等地,这些雨水如果不处理,任哪方士兵都无法接受。
此时麻沙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当水渗透进沙子中,在吸引力、表面张力等因素影响下,沙子和水就会暂时结合在一起,此时麻沙袋就是一块块整体,能阻止水分流向后方。
你看即便是科技发达的现代,防洪抗洪用的也是麻沙袋,此外,麻沙袋在战争中还能防火,毕竟打起仗来,难免会有些火势,如果蔓延出去,很有可能酿成大祸。
麻沙袋不仅能阻隔火势,还能将麻沙袋解开,用沙子盖住直接扑灭火势,而且士兵在麻沙袋后方,还能增加安全感,可别小看心理因素,战争中得精神方面疾病的士兵特别多。
此外,以前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还发明过一种“土坦克”的防弹掩体装置,一张八仙桌,一席棉被,再“撒”上一些黄土麦草,就能抵挡日军子弹?
还真是确有此事。
把水撒在农村老棉被上,接着加入黄土,在太阳底下暴晒后,棉被表层就会变得十分坚硬,接着铺在八仙桌上,3~4个人顶着八仙桌,就能抵御日军的破片子弹,不过缺点就是太重,灵活性较差,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我国人民能用智慧发明“土坦克”,已经非常优秀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