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理清代黄铜,求翻砂法铸造古钱币所需要的东西及技术讲解?
中国古钱币的铸造工艺和方法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先案铸币产生以后,用冶铸法制造钱币长达几千年,直至清末,才逐渐被引进的国外机制生产工艺所替代。所谓冶铸法制造钱币,乃是将熔化的液态高温金属注入预制有钱币型腔的器具中,金属在型腔中冷却凝固成型,再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制成钱币。因预制型腔工艺的不同,冶铸法先后出现了范铸法和翻砂铸造法两种生产工艺。中国早期制造钱币采用的是范铸法,后来经过技术上的改进与发展,唐朝前后开始普遍采用了翻砂铸造法。
(1)范铸法
范铸法铸钱的主要工具是硬质的钱范。根据钱范的功能不同,可区分为子范、母范、祖范与钱样范,根据制作钱范的材料不同,则可分为石范、陶范、铜范、铁范、铅范等。
①子范:是指直接用以浇铸钱币的钱范。在范体上预制了凹陷的待铸钱币型腔,一般是正背两块对合。最原始的子范型腔是 直接由入工在范体上刻制出来的,如石范和早期的泥陶范。后来发展为印制和用模型翻制子范,翻制的子范有泥陶范、铜范、铁范等多种。
②母范:是指用以翻制子范的模具。在范体上制有待铸钱币的凸体模型,通常是两块配对,有陶质母范、铜质母范、铅质母范,大部分母范是用统一的模具翻制而成,亦有部分母范是直接刻印加工成的。
③祖范:是指用以翻制母范的模具,在范体上预制有翻制母范的型腔。翻制一件母范,至少要有两块配套的祖范对合使用,祖范的型腔大都是由人工直接刻印而成。
④钱样范:是指为印制泥陶母范的凸体钱模型所用的一种模具,在范体上制有1到2枚待铸钱币的型腔。钱样范大都是铜质的,由专用的祖范翻制而成。《古泉汇》录有一具成连珠形布列2权五铢钱型腔的铜质钱样范,范体上无流道。用它印制五铢钱泥陶母范,可按适当间距先在泥范坯上印出凸体钱型,再加作浇口、流槽模型。由于用了钱样范,印出的钱型比较一致。用它翻制的子范所铸的钱币,型制、重量就比较统一。
⑤石范:人类祖先首先制造和使用的工具即为石器,用石制作钱范理所当然成了人们首先采用的方法之一。制作石范的材料,是质地细腻、硬度适于雕刻扣能耐高温的石料。石范直接作子范使用,为便于脱模和提高耐高温性能,使用前在范面还要上一层涂料。
发现的石范,有先秦“成白”刀币残石范,“安阳”方足布石范,汉代“三株”钱残石范。
⑥泥陶范:制作泥陶范的主要材料是粘土。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掌握了以粘土烧制陶器的技能。粘土可塑性很强,因而泥陶范亦成为我国最早采用的铸钱工具之一。早期的泥陶子范,是在泥范坯上直接刻划或用模印出钱币型腔的,有的还需刻印各种线条和反书的阴刻文字,为便于脱模和提高泥陶范的耐高温性能,在范型腔一面要涂上一层和以泥炭、石英粉等的混合涂料。制成的泥范坯强度很低,待阴干后再置入窑个焙烧,制成可用的泥陶钱范。后来,制作泥陶子范的方法有了改进,采用了母范翻制泥陶子范的技术。西汉以后,又出现了泥陶母范的制作技术,如西汉的五铢面母范,普遍采用了泥陶母范,在《古泉汇》等旧谱中早有收录。在陕西等地也发现了大量实物。
发现的先秦泥陶子范,有晋国的耸肩尖足空首布、燕国刀币、齐国刀币等等。
⑦铜范:由青铜铸成,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了铸钱的质量和效率。但是,铜范的制作比较复杂,铜质子范大都是用母范浇铸而成,铜质范范面光滑清洁,使用时在表面需涂上一层涂料,既可调节铸钱时冷却的时间,又可减轻高温的金属熔液对铜范的损伤程度,以延长铜范的使用寿命。发现的先秦铜子范有半两钱范、“贝益”六化范、鬼脸钱范等等。汉至南北朝,五铢钱制的铜子范就更多了。
近10年来,陕西等地连续发现了战国半两、秦半两和汉半两、五铢等铜子范。
铜母范亦陆续有所发现,如“贝益”六化范、“贝益”四化范、秦半两范、汉半两范、五铢钱范,还有王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多种钱范。
⑧其他质地的钱范,亦有所发现。
铅范,如197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上瓦房乡出土一块燕国“一化”圆钱铅质母范,1983年在河北平泉县榆林子乡发现一件西汉“半两”铅质母范。
铁范,如清末《泉货汇考》一书,辑入王莽“货泉”铁母范一块;山西定襄县出土过汉“五铢”铁子范。
范铸法是在不断进化与发展的,如制范工艺,最早是直接刻制而成的石、泥子范,钱范用后即毁,一次铸钱不多,且形制不一,铸钱的质量和效率都很低。后来出现了母范翻制技术,节省了制作子范的时间,所铸钱币的形制又比较一致。特别是出现了铜子范,可以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铸钱的质量与效率。范铸法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制范工艺上,亦反映在浇铸工艺的改进与革新上。最原始的是单范浇铸,一般将钱范竖立,金属熔液自上部浇口注入,从而完成浇铸工序。后来出现了卧式叠铸技术,将多块竖立的钱范排合在一起,沟通它们的烧注口,注入一次金属熔液,可完成多块钱范浇铸的工序。进而又革新为立式叠铸技术,每块钱范的浇注口都设于中心,钱币型腔呈放射形列于浇注口四周,钱范平放,多块相叠,使浇注口上下相通,外用草泥包裹。这样,注入一次金属熔液可以完成更多块钱范的浇铸工序,使铸钱的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卧式叠铸法为春秋战国时期钱币主要铸造方法。汉魏南北朝时期,立式叠铸法逐步取代了卧式叠铸法。然而,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存在差别,新的浇铸技术出现并非一下子就将旧工艺全部淘汰了。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闽国,依然在采用单范单枚的泥陶范浇铸工艺铸造“永隆通宝”铁钱。而南汉则仍在沿用石范铸钱的旧工艺铸造“乾亨重宝”铅钱。在清朝咸丰年间,民间还出现用人工刻制的泥陶钱范私铸“咸丰元宝”当百大钱的现象。
(2)翻砂法
翻砂法铸钱与范铸法铸钱的主要区别,在于预制钱币型腔的方法有了根本的变化。它不再以硬质的范体为制作型腔的依托,而是采用土陶末或型砂等,适当掺入其他混合物作为凝聚材料,将凝聚材料分置上下两个框内组成一对“砂箱”,制作精整的钱币模具——母钱,在砂箱内印制出钱币型腔、流槽、浇注口,往往上下砂箱各印其半,印毕后取出母钱,上下砂箱原样对合,以完成钱币型腔的制作工序。又常用类似范铸的立式叠制法,将多框已预制的钱币型腔的砂箱重叠,连通它们的浇注口,以一次注入金属熔液完成多框的浇铸工序。
翻砂法铸钱在唐代前后已有出现,到宋代已达到非常成熟的程度,一直沿用到近代冶铸法铸钱以后才结束。尽管翻砂法在不断改进与发展,但其基本原理和主要操作过程不离其宗。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对当时以翻砂法铸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框(木长一尺一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框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以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框,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框,随手覆转,母钱尽落后框之上,又用一框填实,合上后框,如是覆转,只合十余框,然后以绳捆定,其木框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烘炉,提出容罐,一人到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框,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
母钱,作为印制砂箱内钱币型腔的模具,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选取精纯的金属材料铸成,母钱上无肉眼可辨的气孔;钱文笔划挺拔,文字与周郭、地张间不允许有流铜侵入,如果发现流铜,必须修去,否则无法使用;正背之间不能有明显的错范。发现的母钱,一般是将铜或铅锡台金等金属材料用翻砂法浇铸而成,并且经过精心加工,达到了模具的要求。翻制第一批母钱的模具,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雕刻而成的。这些由人工雕刻的钱币模具称为雕母钱。制作雕母钱的材料,通常有铜、铅锡合金等。清朝的雕母钱在凿成之后,其穿口仅留一圆孔,即所谓“金口未开”,在使用之前,由钱局专人开凿成方孔,才正式启用。
清代晚期足金铜元宝值钱吗?
清代晚期足金铜元宝值钱吗?您的问题,铜元宝虽然是铜质的,值钱的;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清代铜佛像特征特点有哪些?
清代铜佛像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目传神。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为宽大。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得极为精美细腻。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
清代服饰铜钮扣?
清代的铜质钮扣,琉璃钮扣,真品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1000左右,真品有收藏价值的。
清代小铜剑是什么铜?
清代小铜剑的材质是铜锡合金,也就是统称的青铜,因为铜锡合金熔点低,硬度大 ,方便冶炼,所以当时的很多小摆件都是用这种材料做得。
清代的铜是什么颜色?
青铜一般只铜锡铅镍合金,黄铜一般是铜铅镍合金。 青铜的颜色发灰白,锈多为红斑、蓝斑、绿锈、黑漆古。
黄铜的颜色发黄红或黄白,修多为枣红、黑漆古、绿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