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装饰黄铜管,中国发展史全过程?
中国古代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时期)
(1)距今170万年前,在云南发现的元谋人,是现在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
(2)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周口店的北京人会制造较为粗糙的石具和使用天然火,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为了抵御险恶的环境,他们往往过着群居生活。
(3)大约到距今3万年以前,山顶洞人已开始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4)距今五六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和长江流域的部分居民相继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典型代表有陕西西安的半坡氏族、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氏族等。半坡、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5)四千多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山东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这一时期,出现耕作的农具——犁。大汶口出土的白陶,是后来锡器的雏形,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已出现红铜黄铜制品,说明冶铜技术已经发明。
(6)古代神话传说。传说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渔猎和神农氏发明畜牧业和农业。后人为纪念他们的业绩,把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尊为“三皇”。
(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
(1)夏
我国的奴隶社会是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的,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王——夏朝。
当时已经使用铜器,人们也逐渐懂得运用水利,掌握了原始的灌溉技术。
夏朝奴隶制国家设置了军队,制定了刑法,修造了监狱,建筑了城墙。
(2)商
商朝由汤建立,商朝有比较成熟的文化。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是当时卜祀时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记录,是今天汉字的渊源。
商朝的青铜器制作,有着高超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是我国古老文明的象征。青铜器代表作:后母戊大方鼎(原称司母戊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
(3)周
西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土地所有制。周朝还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公元841年,爆发了以平民为主的“国人暴动”,周王仓皇逃跑,政权由周、召公共同执掌,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
(三)封建社会
1.秦汉时期
(1)秦
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②秦始皇赢政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体,实行郡县制度,由其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沿用。
③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等;筑万里长城(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渊)和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
(2)汉
①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②文帝、景帝在位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
③汉武帝即位后,颁布“推恩令”,削弱王权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在西北边地屯田,修筑长城,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开辟了丝绸之路;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授五经。
④刘秀利用农民起义,在公元25年即位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⑤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从海路来中国,这是中欧国家友好往来的最早记录。
2.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西晋、东晋、南北朝
①西晋: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②东晋:317年西晋灭,司马睿在建康(南京)建立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对峙。
③南朝:420年东晋灭亡后,南方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因都定都建康,史称南朝。
④北朝:北方为北魏所统一,之后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不久又分别被北齐与北周所取代,史称北朝。北魏孝文进行改革,实行官员俸禄制,土地均田制,迁都洛阳,穿汉服,改汉姓,接受汉族优秀文化。北方人民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劳动力与中原的生产技术。孝文帝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魏晋南北朝”。
3.隋唐五代时期
(1)隋
①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②隋文帝(杨坚)改革官制、建立“三省六部”、实行均田、减轻徭役、大兴科举、使社会安定、经济复苏,史称“开皇之治”。
③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创举。
④隋朝虽短暂,但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朝代。
(2)唐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世民即位后,调整了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使文化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初期,唐王朝达到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统治后期,政治腐败,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
(3)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是对五代与十国的合称。
4.宋辽金元时期
(1)北宋、辽、西夏、金、南宋。
①五代十国之后,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后称帝,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②1127年赵构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此后金与南宋多次交战,出现了宗泽、岳飞等抗金名将。
(2)元
1271年,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一统,大体确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5.明清时期
(1)明
①朱元璋的改革,废除了丞相制和行省制,建立厂卫特务机构,大兴文字狱,推八股文取士,地方上设三司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封建专制。经济上休养生息,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军事上,多次下令修长城。
②永乐帝下令让解缙编著,集明代最先进的科技文化于一身的综合性类书籍《永乐大典》。
③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外交活动,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④明长城东起辽东丹东鸭绿江江边的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8851.8千米)。
(2)清
①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称帝。
②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同年十月初一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祭告天地,正式宣告定都燕京(今北京)。
③清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历时268年(1644~1912年),清朝正式灭亡。
瓦当上有哪些字体?
瓦当,又称“瓦挡”或“瓦头”。在瓦当铭纹中,有自称“瓦”的,如“都司空瓦”;也有自称为“当”的,如“兰池宫当”;还有自称为“ ”的,如“长陵东 ”。瓦当,陈直引班固《西都赋》:“裁金碧以饰”,认为瓦当位置正当榱头之上而得名。施蛰存认为当字即挡之初文,是阻挡、遮挡,抵挡之意。瓦当,是用来蔽护檐头,挡住上瓦不下滑,并遮盖住两行间的缝隙,这样即用它固定和保护了建筑,又增加了美化建筑物的作用。瓦当最初为半圆形,后演变为圆形。
从考古中发现,西周至战国时期就有了瓦当。陕西扶风召陈村的西周晚期建筑基址曾发现有纹饰与铜器重环纹相像的半瓦当。到了秦汉时期就比较盛行,宋朝元佑六年,陕西省宝鸡发现了第一块瓦当,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瓦当,开始制作时是素面的,随着古代人们对建筑欣赏艺术水平的提高,瓦当出现了动物、植物、人面等形象的饰样。
秦代的瓦当纹饰多种多样,有动物纹、昆虫纹、飞禽纹、植物纹等。例如:夔纹、鹿纹、四兽纹、豹纹、飞鸿纹、凤纹、蝉纹、云纹、树纹等。
瓦当文,是指瓦当上饰有的文字。瓦当字体通常用秦篆和廖篆,也有隶书。字体富于变化,多随意弯曲,挺拔遒劲。瓦当上的字四个字的较多,也有多字、单字或两字的。如“卫”字瓦当,“乐”字瓦当,“宫”字瓦当,“便”字瓦当,“商”字瓦当;“甘林”瓦当,“黄山”瓦当,“延年”瓦当,“华仓”瓦当,“上林”瓦当,“都空”瓦当,“佐弋”瓦当,“右将”瓦当等。多字瓦当,如“与民世世天地相方永安中正”“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千秋万世长乐未央昌”“千秋万岁与地无极”“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等。文字瓦当在汉代占主要地位,大致分两类,一是建筑物专用的,如甘泉宫瓦当“长生未央”。汉武帝兰田行宫瓦当“鼎湖延寿宫”等。再有就是赞颂与吉祥语文字瓦当最多。如“千秋万岁”、“长生无极”等。使用四个字的瓦当较多,文字最多的可达12个字。
秦汉瓦当的纹饰美观大方,形象生动活泼,构思精巧。瓦当纹饰设计精心,文字布局精巧。在圆形或半圆形的画面之中,动物显得自然活泼,神态天真,栩栩如生,文字的合理摆布,疏密得当,安排合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天才和智慧。秦汉瓦当又以它独特的风格,千姿百态的造型艺术风格,更具有装饰性。
出土于陕西汉长安城遗址的四神瓦当更具特色,而且风格统一,成组配套。
龙纹瓦当,直径为18.6厘米,边轮宽约2厘米。表面构图半浮雕饰一条青龙,身躯健壮,龙口大张,气势非凡。龙在古人的心中至高无上,龙又是神灵和权威的象征,历代的皇帝称之为“真龙天子”等。
虎纹瓦当,直径19厘米,边轮宽2.1厘米,雄壮的虎身躯,围绕着中心圆,姿态威武,口张目瞪,利齿露出,首与爪前后对立,虎尾弯曲向上,正巧填补了多余的空间,协调了整个画面,使其构图均衡。
朱雀纹瓦当,直径15.8厘米,边轮宽2厘米。朱雀是古人想像中的吉祥物。它是由孔雀、锦鸡、绶带鸟等类飞禽的综合体。它带有浓郁的色彩,它又由于时代的变动形象也在不断的变化。瓦当中的朱雀口衔宝珠,昂首直立,尾翘卷起,更显得威严凶猛。
玄武瓦当,直径18.5厘米,边轮宽2.1厘米。瓦面构图为龟作爬伏状态,为了谐调空间,蛇弯曲盘绕着蛇身,使呆笨的龟与灵敏的蛇成为龟蛇合体。这样一来使多余的空间参差错落,使整个画面紧凑而不呆滞,而却显得活灵活现了。此种瓦当除在建筑物上表示方向外,还当玄武阙所用。
据了解,中国对瓦当的研究与收藏,早在北宋时期就开始了。自清中期以来,古代的瓦当被看成一种古董,为藏家竞相收藏。从清末到民国,瓦当逐渐成为受大众喜爱的收藏品。近20年来,瓦当收藏日益兴盛,市场价格一路攀升。据钱献之的《汉瓦图录》记载,“长乐无极”的瓦当在乾隆年间每枚价格达到了10两白银,最高的一枚动物纹瓦当当时价值200两白银。光绪末年,精品瓦当的价格往往达到50两白银一枚。上世纪40年代,一些珍贵的瓦当品种每枚少则10元大洋,高则30元大洋。
汉代瓦当基本以灰陶为主。
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灰陶瓦当资格最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品种。
大约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都是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物。
宋元明清时期,个别建筑物上使用了金属瓦当。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和抹金的三个品种。
秦汉瓦当,尤其是文字瓦当,是非常重要的史证资料,对研究建筑史、 文字演变史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从书法的角度看,说明汉字除了表意的功能以外,在两千多年以前即具有艺术欣赏的意义,故已用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秦汉瓦当的造型特点:章法布局端庄美观,经营位置得体,且具有突出的思想内涵,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字形结构随体佶屈而不失古意,融古汇今,是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完美结合;书法笔画生动,变化多端,刚柔相济,格调高雅,丰富了中国书法的艺术语言。
秦代十二字瓦当
此瓦一九五三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阳文篆书十二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分三行竖列,行间及四周为乳钉和四叶纹。篆有方圆两种,惋曲刚劲,秀整可爱,布局协调,纹饰随圆形当面而变化。表达了秦始皇"天命"、"神授"及"千秋万岁"永恒不变的思想。 汉代"单于和亲"瓦当
"单于和亲"瓦当·汉
瓦当上的"单于和亲"文字反映出汉匈和亲确实堪称当时的一件盛事。
“汉并天下”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 西汉 为汉高祖初建天下所造汉代"万岁"瓦当
"万岁"瓦当·汉
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采集,"万岁"为汉代通用吉祥语,表现了汉代人们对长寿永生的追求和愿望。
汉代泱茫无垠瓦当
泱茫无垠瓦当·汉
当面四个扇形区间阳文篆书 "泱茫无垠"四字。字休流畅精妙,布局协调。"泱茫无垠"为汉代通用吉祥用语。
黄铜焊接技术什么时候有的?
黄铜焊接技术从有冶炼黄铜技术时候就有了,根据1973年陕西省姜寨遗址的考古发现,大概6700年前的中国古人就会冶炼黄铜了。有了黄铜后古人就使用青铜的焊接方法对黄铜进行焊接,焊接方法主要有铸焊、钎焊和锻焊。据考我国是世界上应用焊接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姜
铜导电吗?
导电的。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型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的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的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的发展模式相同。
我国哪个省出土青铜器多?
青铜器在古代被称为“金”或者“吉金”,它是红铜和锡、铅等其他元素冶炼和铸造等工艺形成的一种合金,铸造出来的青铜器是金色的,后世发掘出土的青铜器因长时间埋藏于地下,器物表面产生铜锈而变为青绿色,人们便称其为青铜。
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
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器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土耳其、伊拉克以及叙利亚等地区。在土耳其东部的萤泰佩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前的自然铜制品,没有经过冶炼,但是经过退火处理。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制品。
中国最古老的铜制品
在陕西西安临潼区的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残片,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铜制品,距今有6500-6700年的历史。我国已知最古老的青铜器是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铜刀,距今约5000余年。马家窑单刃青铜刀
中国青铜器的主要类型有礼器、食器、酒器、乐器、兵器。其中礼器包括有尊、簋、鼎;食器分为盛食器和煮食器,盛食器有簋、敦、盨、豆、簠,煮食器有鼎、鬲、甗;酒器又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盛酒器有尊、彝、壶、卣,饮酒器有爵、角、觚;乐器有铙、钲、钟、铎、铃、錞;兵器有矛、斧、刀、矢、鏃。二里头出土夏代晚期青铜器
中国早期的青铜器物都是一些小型工具或者饰物,到了夏朝时期,中国的青铜器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夏朝的开始出现青铜容器、礼器、兵器以及工具等。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发现了超过一万平方米的青铜铸造作坊,作坊周围还遗留不少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二里岗出土商代早期青铜器
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从形制上部分继承了二里头文化式样,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的的青铜器在郑州地区出土的比较多,因为郑州是商早期的都邑所在。在河南北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都发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商代早期青铜器
商早期的青铜器形制已经丰富起来,综合各地的器物有鼎、大鼎、大方鼎、鬲、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食器、酒器和水器等门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而且纹饰比较简单,主要是兽面纹。几何纹也非常简单,有一些粗略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代早期青铜器
到了商朝中期,青铜器的品种已经非常丰富,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开始出现了演变,器物上的花纹也逐步精细化,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较细而密集,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商代中期青铜器
商朝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在个别器物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没有发现被祭祖考的日干之称。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开始出现新的器物方彝、觯、觥、无肩尊、扁体卣等。这一时期方形器物得到了大的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器物上开始出现铭文,由最初的一两个代表器物所有者族徽的字,发展到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但最多也不过三四十个字。铭文铸工非常精细,内容涉及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商代晚期父乙鼎铭文
这一期青铜器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以动物和神怪为主体的兽面纹空前发展。纹饰不仅仅施在器身,有些视线不及的底部也装饰有花纹。花纹总体风格森严庄重。商代青铜器纹饰拓片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是对商代时期的继承发展期,这一时期和商代青铜器最大的不同就是铭文内容字数有所增加,出现了几百字的长篇铭文。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形制庄重典美,花纹凝重静谧,代表了中国青铜器鼎盛阶段的发展水平。西周毛公鼎
到了西周中期,青铜器的种类开始出现淘汰和更新的趋势,其中酒器类的觚、爵、角、斝、觯、觥等趋于减少和退化,食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列鼎制度也基本形成,簋的发展也很快,制度上也与列鼎相配。如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三鼎二簋等。这一时期饮壶、簠、匜等亲的器物开始出现,编钟也开始制度化。器物的饰纹开始趋于简朴化。铭文记事性质更强,篇幅更长,内容也逐渐格式化。西周青铜匜
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继续保持简朴的风格,而且器物的种类明显减少,这一时期的铭文大多篇幅较长,开始讲究书法之美,字体笔道圆润。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西周时期青铜器分布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北到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西到甘肃、宁夏,其中以王畿之地的陕西、河南出土最多。西周大盂鼎局部
春秋到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列国青铜器技艺趋向成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区域特征明显,北方秦晋、东边齐鲁、南边的荆楚,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逐渐消失。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
随着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秦汉时期青铜器
从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来看,夏商周是青铜器铸造和发展的主要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处于山西、河南、陕西一带,比如夏就曾在河南洛阳、郑州,山西的运城等地建都;商代的都城虽多有迁徙,但基本都在河南境内;陕西宝鸡的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这里产生了灿烂的周秦文化,西周的国都也在陕西西安。因此这三省的地下青铜器埋藏量和出土量是全国最多的。青铜器的价值在于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通过自己的器型和纹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艺术美,也从自身刻有的铭文传达时代的信息。从地域上来看,河南出土的青铜器以夏商时代为主,比如偃师二里头的夏晚期青铜器,郑州二里岗商早期青铜器以及安阳殷墟商晚期青铜器。著名的后母戊鼎就是出土于安阳殷墟。夏商的青铜器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光时刻,但是铭文的缺乏导致他的历史价值就比较逊色。河南殷墟青铜器
陕西宝鸡的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西周时期的国都就在今天陕西西安。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色是铭文字数增加,记录的历史信息也逐渐丰富。为后世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这是西周以后青铜器的最大特色,但是西周以后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减少,并且纹饰器型进一步简朴化。所以艺术价值不如商代中晚期的青铜器。宝鸡石鼓山青铜器出土现场
汉代以来,各地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到了宋代,对青铜金文的研究已经形成一门学问---金石学,以至于宋代仿造夏商周青铜器之风盛行。清代民国时期,随着金石学的发展,青铜器出土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现世的大量青铜器都来自于一个地方---陕西宝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自汉代以来,历代都不断地有青铜器出土,如此密集、持续的出土青铜器这在中国绝无仅有。近百年以来,宝鸡境内出土了数万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原件,其中很多属于窖藏青铜器。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宝鸡地区发现的周秦时期青铜器窖藏就多达150余个,仅周原遗址一带就发现130多个青铜器窖藏。陕西宝鸡眉县窖藏青铜器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量有数万件之多,它们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手中,著名青铜器专家、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曾说:“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馆的地方就有宝鸡青铜器。”西周建立后,仅陕西关中地区的封国和方国就有周、召、郑、虢、芮、梁、申、毕、樊、荣、井、密、杜、酆、散、夨、鱼等国。如此密集的封国,加上关中是西周的京畿之地,西周王朝早期的宗庙一直在宝鸡,大多重要的祭祀、册命仪式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也就造就了此地青铜铸造的发达。宝鸡石鼓山出土青铜器
陕西的青铜器主要出土于关中,关中的青铜器主要源自宝鸡。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主要特点就是铭文多,这也符合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对于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价值来说,主要体现就是铭文的多寡,过去古玩市场上的青铜器的成交价格取决于有无铭文,以及铭文的多少来决定。利簋及其铭文
夏商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比较少,西周以后青铜器铭文逐渐增加,宝鸡作为西周的发祥地,西安又是西周的都城所在。关中地区出土的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数量众多,在利益的驱使下,宝鸡就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关注重点。1927年到1928年间,当时驻守凤翔的军阀党玉琨就用八个月的时间盗掘了宝鸡斗鸡台周秦古墓群,先后盗掘五十多座古墓,获得1500余件青铜器。最终这些青铜器大部分流向海外,这次被盗文物中,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藏有22件。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
随着大量的青铜器出土,重器和精品自然也不会少,如清末的“海内三宝”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均出土于陕西宝鸡。还有著名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记录武王伐纣日期的利簋、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等等。在国家公布的三批限制出境文物名录中,青铜器共有36件,其中陕西出土的就有10件,分别是利簋、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大克鼎、墙盘、淳化大鼎、何尊、天亡簋、害夫簋、逨盘。虢季子白盘
目前传世的西周铜禁,仅有三件。禁这种形制的铜器在国内外均十分罕见,极其珍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从历史文献中见到关于青铜禁的记载。直到清末宝鸡斗鸡台一位农民在自家地里挖掘到一件青铜禁,后被清末金石大家端方所收藏,几经辗转流落海外,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西周铜纹禁
民国军阀党玉琨在盗掘斗鸡台时,发掘了一件西周青铜禁,解放后被天津博物馆收藏,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还有一件西周青铜禁秘不示人。这三件西周青铜禁皆出土于陕西宝鸡。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应最多的,而宝鸡又是陕西主要的青铜器出土地,是名副其实的“青铜器之乡”。
黄铜板不平回火温度多少?
黄铜板的回火温度分为三种,
1、260~300度去应力退火,
2、360~400度中性退火(去应力与增加延伸性)。
3、530~600度再结晶退火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铜制品主要是在西亚。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冶炼铜发现于中国的陕西。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半圆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年代测定为公元前47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