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黄铜沿晶断裂分析(沿晶断裂特征)

1、黄铜能做导电的导线吗2、黄铜性能特性,3、应力腐蚀和晶间腐蚀的区别4、单相黄铜中的退火孪晶与形变中的孪晶又何不同?如题5、铜为什么很脆6、黄铜为什么会出现孪晶组织黄铜能做导电的导线吗紫铜因呈紫红色而得名。普通紫铜(T1、T2、T3、T4)、无氧铜(TU1、TU2和高纯、真空无氧铜)、脱氧铜(TUP、TUMn)、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铜沿晶断裂分析,以及沿晶断裂特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黄铜能做导电的导线吗

紫铜 因呈紫红色而得名。它不一定是纯铜,有时还加入少量脱氧元素或其他元素,以改善材质和性能,因此也归入铜合金。中国紫铜加工材按成分可分为:普通紫铜(T1、T2、T3、T4)、无氧铜(TU1、TU2和高纯、真空无氧铜)、脱氧铜(TUP、TUMn)、添加少量合金元素的特种铜(砷铜、碲铜、银铜)四类。紫铜的电导率和热导率仅次于银,广泛用于制作导电、导热器材。紫铜在大气、海水和某些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碱、盐溶液及多种有机酸(醋酸、柠檬酸)中,有良好的耐蚀性,用于化学工业。另外,紫铜有良好的焊接性,可经冷、热塑性加工制成各种半成品和成品。20世纪70年代,紫铜的产量超过了其他各类铜合金的总产量。

紫铜中的微量杂质对铜的导电、导热性能有严重影响。杂质元素对电导率的影响见图2。其中钛、磷、铁、硅等显著降低电导率,而镉、锌等则影响很小。氧、硫、硒、碲等在铜中的固溶度很小,可与铜生成脆性化合物,对导电性影响不大,但能降低加工塑性。普通紫铜在含氢或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气氛中加热时,氢或一氧化碳易与晶界的氧化亚铜(Cu2O)作用,产生高压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可使铜破裂。这种现象常称为铜的“氢病”。氧对铜的焊接性有害。铋或铅与铜生成低熔点共晶,使铜产生热脆;而脆性的铋呈薄膜状分布在晶界时,又使铜产生冷脆。磷能显著降低铜的导电性,但可提高铜液的流动性,改善焊接性。适量的铅、碲、硫等能改善可切削性。紫铜退火板材的室温抗拉强度为22~25公斤力/毫米2,伸长率为45~50%,布氏硬度(HB)为35~45。

黄铜 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基合金,因常呈黄色而得名。黄铜色泽美观,有良好的工艺和力学性能,导电性和导热性较高,在大气、淡水和海水中耐腐蚀,易切削和抛光,焊接性好且价格便宜。常用于制作导电、导热元件,耐蚀结构件,弹性元件,日用五金及装饰材料等,用途广泛。典型白铜的成分和性能见表1。

简单黄铜 二元铜锌合金称为简单黄铜。随着含锌量的增加,其色泽由金红向黄、金黄、白色逐渐变化。锌和铜能形成α、β、γ、δ、ε、η等六个相。工业上常用的有α黄铜、(α+β)黄铜和β黄铜三类,含锌量一般不超过50%。其中H62、H68黄铜具有高的塑性和强度,成型性好,应用广泛,可制作各种复杂的冷冲件和深冲件,波导管和冷凝器用管件,机械和电器用零件。H70黄铜也称“炮铜”,主要用于制作弹壳及管材。有残余内应力的黄铜制品,长期存放于含氨气或二氧化硫等介质中,会产生沿晶或穿晶破裂。此现象称为应力腐蚀破裂或季节裂纹(季裂),可用低温退火消除。含锌量高于20%的高锌黄铜,易发生脱锌腐蚀,可加入适量的砷、硅、磷、锑等加以抑制。

复杂黄铜 为改善简单黄铜的性能而加入1~5%的锡、铅、铝、硅、铁、锰、镍等元素的合金称为“复杂黄铜”,并在黄铜的名称上冠以所加元素,称为锡黄铜、铅黄铜、铝黄铜、锰黄铜、铝锰黄铜等。锡能抑制脱锌腐蚀,提高黄铜的耐蚀性。锡黄铜在海水和淡水中均耐蚀,故有“海军黄铜”之称。铅在黄铜中的固溶度极小,呈游离质点分布于基体,能使切屑碎裂并起润滑作用,从而改善材料的可切削性和耐磨性。铝起固溶强化作用,使表面形成有保护作用的氧化铝膜。某些铝黄铜经适当处理后,还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及消震能力。硅黄铜有较高的耐蚀性、力学和铸造性能,抗应力腐蚀能力强。镍黄铜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耐蚀性,能承受冷、热塑性加工。

黄铜性能特性,要详细的。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如果只是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黄铜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更好的了解黄铜特性,对于黄铜的使用和黄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黄铜特性的力学性能:黄铜中由于含锌量不同,机械性能也不一样,图7是黄铜的机械性能随含锌量不同而变化的曲线。对于α黄铜,随着含锌量的增多,σb和δ均不断增高。对于(α+β)黄铜,当含锌量增加到约为45%之前,室温强度不断提高。若再进一步增加含锌量,则由于合金组织中出现了脆性更大的r相(以Cu5Zn8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强度急剧降低。(α+β)黄铜的室温塑性则始终随含锌量的增加而降低。

特殊黄铜的性能:特殊黄铜中的α相及β相是多元复杂固溶体,其强化效果较大,而普通黄铜中的α及β相是简单的Cu-Zn固溶体,其强化效果较低。虽然锌当量相当,多元固溶体与简单二元固溶体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所以,少量多元强化是提高合金性能的一种途径。

铅黄铜特性:铅实际不溶于黄铜内,呈游离质点状态分布在晶界上。铅黄铜按其组织有α和(α+β)两种。α铅黄铜由于铅的有害作用较大,高温塑性很低,故只能进行冷变形或热挤压。(α+β)铅黄铜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塑性,可进行锻造。 锡黄铜:黄铜中加入锡,可明显提高合金的耐热性,特别是提高抗海水腐蚀的能力,故锡黄铜有“海军黄铜”之称。

锰黄铜特性:锰在固态黄铜中有较大的溶解度。黄铜中加入1%~4%的锰,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而不降低其塑性。

铁黄铜特性:铁黄铜中,铁以富铁相的微粒析出,作为晶核而细化晶粒,并能阻止再结晶晶粒长大,从而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铁黄铜中的铁含量通常在1.5%以下,其组织为(α+β),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高温下塑性很好,冷态下也可变形。常用的牌号为Hfe59-1-1。

镍黄铜特性:镍与铜能形成连续固溶体,显著扩大α相区。黄铜中加入镍可显著提高黄铜在大气和海水中的耐蚀性。镍还能提高黄铜的再结晶温度,促使形成更细的晶粒。 HNi65-5镍黄铜具有单相的α组织,室温下具有很好的塑性,也可在热态下变形.

应力腐蚀和晶间腐蚀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应力腐蚀:材料、机械零件或构件在静应力(主要是拉应力)和腐蚀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失效现象。

2、晶间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

二、出现情况不同

1、应力腐蚀:常出现于锅炉用钢、黄铜、高强度铝合金和不锈钢中,凝汽器管、矿山用钢索、飞机紧急刹车用高压气瓶内壁等所产生的应力腐蚀也很显著。

2、晶间腐蚀: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中。

三、原理不同

1、应力腐蚀:应力腐蚀是指在拉应力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引起的破坏。这种腐蚀一般均穿过晶粒,即所谓穿晶腐蚀。应力腐蚀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导致的应变和腐蚀联合作用产生的材料破坏过程。应力腐蚀导致材料的断裂称为应力腐蚀断裂。

2、晶间腐蚀:产生晶间腐蚀的不锈钢,当受到应力作用时,即会沿晶界断裂、强度几乎完全消失,这是不锈钢的一种最危险的破坏形式。晶间腐蚀可以分别产生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HAZ)、焊缝或熔合线上,在熔合线上产生的晶间腐蚀又称刀线腐蚀(KL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力腐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晶间腐蚀

单相黄铜中的退火孪晶与形变中的孪晶又何不同? 如题

在组织内,经再结晶退火后能看到明显的退火孪晶,它是与基体颜色不同、边很直的小块.退火孪晶的产生是再结晶过程中,面心立方结构的新晶粒界面在推移过程中发生层错现象所致.

铜为什么很脆

α单相黄铜(从H96至H65)具有良好的塑性,能承受冷热加工,但α单相黄铜在锻造等热加工时易出现中温脆性,其具体温度范围随含Zn量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在200~700℃之间。因此,热加工时温度应高于700℃。单相α黄铜中温脆性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Cu-Zn合金系α相区内存在着Cu3Zn和Cu9Zn两个有序化合物,在中低温加热时发生有序转变,使合金变脆;另外,合金中存在微量的铅、铋有害杂质与铜形成低熔点共晶薄膜分布在晶界上,热加工时产生晶间破裂。实践表明,加入微量的铈可以有效地消除中温脆性。 两相黄铜(从H63至H59),合金组织中除了具有塑性良好的α相外,还出现了由电子化合物CuZn为基的β固溶体。β相在高温下具有很高的塑性,而低温下的β′相(有序固溶体)性质硬脆。故(α+β)黄铜应在热态下进行锻造。含锌量大于46%~50%的β黄铜因性能硬脆,不能进行压力加工。 (3)力学性能 黄铜中由于含锌量不同,机械性能也不一样,图7是黄铜的机械性能随含锌量不同而变化的曲线。对于α黄铜,随着含锌量的增多,σb和δ均不断增高。对于(α+β)黄铜,当含锌量增加到约为45%之前,室温强度不断提高。若再进一步增加含锌量,则由于合金组织中出现了脆性更大的r相(以Cu5Zn8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强度急剧降低。(α+β)黄铜的室温塑性则始终随含锌量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含锌量超过45%的铜锌合金无实用价值。

解决办法:

锰黄铜:锰在固态黄铜中有较大的溶解度。黄铜中加入1%~4%的锰,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而不降低其塑性。 锰黄铜具有(α+β)组织,常用的有HMn58-2,冷、热态下的压力加工性能相当好。

黄铜为什么会出现孪晶组织

孪晶是指两个晶体(或一个晶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即特定取向关系)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这两个晶体就称为"孪晶",此公共晶面就称孪晶面。

孪晶的形成与堆垛层错有密切关系。退火后形成的孪晶即为“退火孪晶",常见的有铜合金

关于黄铜沿晶断裂分析和沿晶断裂特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