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晚期黄铜老寿星,为什么乾隆这么长寿?
中国帝王的平均寿命都很短,活到80岁的帝王只有四个,他们分别是女皇武则天、梁武帝萧衍、宋高宗赵构和清高宗乾隆,其中尤以乾隆的寿命为最长,享年88岁。
乾隆比排名第二的梁武帝萧衍长寿3岁,比排名第三的武则天寿命长7岁,是中国皇帝中的第一寿星。
皇帝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的所有资源,按道理讲,皇帝的身体是最健康的,寿命也应该是最长的,可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皇帝很短命,从秦朝到清朝,中国一共出了335个皇帝(没称帝的除外),平均寿命只有41岁。
整个封建社会,中国百姓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岁左右,相比百姓皇帝的寿命搞多了,但是相对他们优越的生活水平,皇帝的寿命又显得过低了。
为什么皇帝寿命这么短?原因有四个。
一是非正常死亡。皇帝是世界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一国中只有一个皇帝,大家都想当,很多人轮不到,只能采取谋杀等暴力手段将皇帝或者皇帝的合法继承人除掉。
换言之,非正常死亡的皇帝非常多,不是被毒药给毒杀,就是被砍掉脑袋,或者是活活饿死。皇帝非正常死亡率非常高。
中国古代三百多位皇帝,有147人死于非命,非正常死亡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四。
二是过劳死。许多皇帝都非常勤政,想把国家治理好,让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他们日理万机,亲自批阅奏折,工作比较辛苦。
还有的皇帝如朱元璋,对文臣武将都不信任,把武将杀完,把宰相制度废除,自己事无巨细全部过问,导致工作量非常大。
比如雍正皇帝非常敬业,是个勤政楷模;他“自朝至暮,一日万机”,累得一塌糊涂。
雍正五年四月十六日,一天之内,将官员31人,分成11批召见。决定任免补授。他阅览本章,不畏烦琐、谕令每日“将本多送”,不许积压。
如此一来,工作时间过长,不能好好休息,身体健康就无法保证。
三是恐惧死。有的皇帝唯恐皇位被夺走,对大臣们百般提防,整天想着如何整人、害人,还要想着如何不被人害。
他们把身边的人都当成假想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天到晚提心吊胆过日子,心里充满恐惧,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如此也影响到身心健康,寿命也长不了。
四是荒淫而死。跟那些神经质的皇帝相反,有的皇帝心无旁骛、非常单纯,他们不过问国事,也不担心被人夺去皇权,只想珍惜大好时光,好好享受美好人生。
这些皇帝整天穷奢极欲、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纵欲无度,有的皇帝乔装打扮,到花街柳巷寻求刺激,像明武宗,南朝刘子业这样的皇帝,也为数不少。
这就造成皇帝身体透支,需要吃补药和壮阳药来支撑,而这类药物又有很大副作用,往往会造成恶性循环,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很快垮下去,被要了性命。
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导致皇帝比较短命;因此有人戏称,皇帝是高危职业。
那么,乾隆为什么那么长寿?说到这一点,很多人会说乾隆善于养生,好像历史上的皇帝活不耐烦,都不注重养生似的。
其实从秦始皇开始,中国的皇帝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他们搞养生一套一套的,个个都是养生专家,所以注重养生不是乾隆长寿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乾隆不爱权吗?也不是。
乾隆也是权力狂;抓住权力紧紧不放,即使禅位当了太上皇也退而不休,军国大事还亲自过问。
是不是乾隆不风流?
乾隆是个风流皇帝,他不仅拥有三宫六院,宫中美女如云,佳丽荟萃,而且六下江南还留下诸多风流佳话。
既然如此,乾隆身体为什么还那么健康,成为寿星?原因是多方面的。基因优秀、身体强健
满族人(女真人)属于东北人,发祥地在辽宁,那里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
从全世界来讲,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比生活在气温高地区的人要长寿。
在现代来说,南方人要比北方人平均寿命要高3到5岁,但那是北方人饮食习惯造成的。
但是在古代,中国北方人的平均寿命要高于北方,这是不争的事实,南方气温高传染病多,平均寿命短。
事实上,女真族由于长期是生活在北方严寒地区,他们的体魄相对更强健,寿命也相对较长。
即使到了现代,辽宁地区居民平均寿命也比较靠前,仅次于京津沪和江苏、广东和浙江,位居全国第七。
南方地区人均寿命较长,既有环保原因,也有生活习惯和医疗的原因,辽宁人长寿则更多是体魄和基因原因决定。
所以身为辽宁人的爱新觉罗家族,长寿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乾隆的爱新觉罗家族,又有长寿基因。
科学研究表明,长寿是可以遗传的;德国基尔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人体DNA中存在一种名为"FOXO3A"的基因,它可以使下一代长寿。
努尔哈赤活了67岁,在古代就是活过六十就是长寿了。
皇太极寿命较短,活了52岁,但不是自然死亡,是猝死;即便如此,这样的年龄也不算短命了
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只活了23岁,有人说是死于天花,也算是非正常死亡,不去计算了。
其子康熙,活了68岁,寿命也够长了。
康熙的儿子雍正,活了57岁,而且也是猝死,寿命也不短。
清朝的前四位皇帝(顺治不计)寿命加起来是244岁,平均寿命61岁。
明朝前四位皇帝(建文帝属于非正常死亡不计)寿命加到一块是219岁,平均寿命只有54.75岁。
而雍正和皇太极被认为是死于高血压,高血压受情绪影响很大,皇太极是因为宸妃之死伤心过度;雍正是过于勤政,工作压力大,很可能是情绪诱发高血压而死。
如果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寿命肯定就会大大延长,而乾隆就形成了生活习惯。
生活自律、善于节制
乾隆长寿的秘诀自制力强,不狂饮和纵欲。
他一生的生活都特别有节制,不好饮酒。在他一生的几万首诗中,从不以“酒”字入诗。
就是偶尔写酒,也是在特殊的环境下,比如祭奠的时候:《孝贤皇后陵酹酒》;拜谒的时候:《谒孔林酹酒》;没有李白那样的一醉方休的狂放,的状态,
而且,乾隆也从来不暴饮暴食。
即使举行节庆贺宴,也是日落而止,从不举行夜宴。他处理事情也是很有条理,不燥不乱,很有涵养。
至于在欲望方面,乾隆来算是比较节制,风流不疯狂,纵情不纵欲。
民间虽然有不少关于乾隆下江南的风流传说,但那也只是浅尝辄止,事实上乾隆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皇帝,他与富察氏即孝贤皇后感情融洽,相濡以沫,恩爱无比。
第一个皇后孝贤皇后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去世后,乾隆伤心欲绝,终生难忘,曾经写下数百首还念的诗词。
孝贤皇后去世两年后,即乾隆十五年,他才又立新皇后纯帝继皇后。
乾隆三十一年,纯帝继皇后去世。
三十九年后,即乾隆六十年,他才立第三个皇后孝仪纯皇后。
懂得自律,知道节制;好酒不贪杯、不酗酒,好色不滥情、不纵欲,是乾隆长寿的秘诀。
收放自如、劳逸结合
人性都是两面的,有善有恶;历朝历代的大臣都是人精,遇到无能的皇帝他们就是奸臣,遇到精明能干的皇帝他们就规规矩矩。
一个皇帝如果有能力,就能掌控全局,没有必要事必躬亲。
这样的皇帝自信心十足,能有效掌控大臣,善于在大臣间搞平衡,乾隆就是后者,他在任的时候和珅大权独揽,掌握了朝廷的人事和经济大权,大搞权钱交易。
对此乾隆洞若观火,但就是不闻不问,自己乐得逍遥自在,多次去江南游山玩水。
其实乾隆明白得很,和珅贪污再多,自己消费不了多少,因为不能转移财产,到时候有多有少还是大清的,和珅不过是当了一个义务保管员而已。
没有自信的皇帝,一辈子把自己关在紫禁城,视野狭窄、心情郁闷,心胸也狭窄,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
而乾隆把朝中大事放手让大臣处理,自己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心情放松,免疫力增强,长寿就顺理成章了。
试问中国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能像乾隆那样收放自如,在任上如此洒脱,敢外出度假?
乾隆长寿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敢想敢干、敢作敢为,不信神灵,不信因果报应。
俗话说吃斋行善病奄奄,杀人放火跳窜窜;多愁善感的皇帝都是短命鬼。
乾隆格局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相信天象的皇帝。他在任发动十次战争(即十全武功),开疆扩土;大兴文字狱,在全国大开杀戒;前者有功,后者有罪。
但他从来都是敢作敢为,不患得患失。越是这样,越没有心理负担,长寿再正常不过。
真的因为皮肤白才被刘邦赦免死罪吗?
张苍确实是因为皮肤白才被赦免死罪的,但看到他白皮肤想要救他的是王陵,刘邦是卖了王陵的情面才赦免张苍的。
其实张苍在刘邦麾下并不出色,也不受重视,刘邦可能压根都不记得他是谁。从后来张苍在汉文帝时期做了十几年的丞相来看,他还是挺有才华的,为什么在刘邦麾下时存在感那么低呢?这还要从他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的形势说起。
张苍是战国末年人,早年跟随荀子学艺,跟大名鼎鼎的李斯、韩非子是同门师兄弟。从战国末年到汉景帝时期,历经秦统一六国、秦始皇时期、秦二世、秦末乱世、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的汉高祖时期、吕雉专权时期再到汉文帝时期、汉景帝时期,都有张苍的身影,感觉他是不是穿越过去的?没办法,谁让那段时间时局变的太快,而张苍又那么长寿呢(张苍活了105岁)!言归正传,张苍并没有两位师兄弟的旷世之才,只是在秦朝时担任御史,掌管宫中的文书档案。就这职务他也没干到底,因为有一次犯了错误,害怕受处罚,便逃回阳武老家了。后来刘邦经过阳武的时候,他便追随刘邦,跟着他去攻打南阳。此时的刘邦刚起事不久,实力不强,正是极需人才的时候,那为什么张苍没受重用呢?我们看张苍在历史上的贡献,他为西汉制定了历法和度量衡,增订、删补了《九章算术》。也就是说他的才是和平年代的治世之才,而刚起事的刘邦需要的是给他打天下、出谋略的人才,所以他才没受到重用。
后来张苍犯罪(犯了什么罪不知道)要被处以死刑,他连向刘邦解释、求情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押上了刑场。当他赤裸着上身就要行刑时,正好被路过的王陵看到了。王陵看他长的又高又壮,浑身的皮肤如葫芦籽一样肥硕白皙(这比喻好奇怪,但史书就是这么写的),很是惊奇,就喊着刀下留人,我去给他说情,饶他一死。张苍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此时应该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在那时应该都算是老人了,却有一身又白皙又细嫩的肥肉,的却另人惊奇。于是王陵便到刘邦那去说情,具体怎么说的不知道,反正张苍在刘邦看来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是死是活不重要。但王陵是既然是王陵求情,王陵是沛县的富豪,估计早年没少接济刘邦,刘邦都拿他当兄长待,这点情面刘邦还是要给的,于是就下令放了张苍。要说张苍真是命好,就这一身又白又肥的赘肉救了他的命。张苍为了报答王陵的救命之恩,从此就把王陵当父亲一样侍奉,后来王陵死后,张苍显达做了丞相了,依然在休息时去拜见王陵的夫人,侍奉她吃饭完毕才回家。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死里逃生的张苍后来一直跟着刘邦,汉朝建立以后,他的一身才华开始慢慢得到施展,先后担任过赵相和代相,后来还在平定臧荼的叛乱中立了功,被封为北平侯,他人也被由地方调到中央做主计。汉文帝时期被封为丞相,在相位上干了十五年,105岁时寿终正寝,在当时是罕见的高寿了!幸而当时那一身肥肉救了他,要不然哪还有后来的荣耀和高寿呢!
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
周武王姬发虽然灭了商朝,不仅没有成功的喜悦,反而日夜焦虑,寝食难安,直到周公察觉后,他才说出了真相。
姬发的这种焦虑从攻灭商朝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了。
灭商之后,武王姬发在商朝首都附近登上一座小山丘,遥望那座刚刚被自己打下来的朝歌城,不禁感叹道:
唉,纣王不懂得顺应天意,所以一日间便败亡了,如此可怕的事情,真是令人难以忘怀啊!
表面上看,这只是偶发感慨,但实际上却是周武王内心的担忧。
自此以后,姬发回到周朝国都,就变得日夜不安,忧心忡忡,经常失眠,身体也越来越差。
乃升汾之阜以望商邑,永叹曰:“呜呼,不淑,兑天对。”遂命一日,维显畏弗忘。王至于周,自鹿至于丘中。具明不寝。——《逸周书·度邑解》姬发到底在忧心什么呢?姬发的弟弟周公旦听说武王日夜不安的事情后,特意前来拜见武王,兄弟二人一番交谈后,武王才吐露了心声。
只听姬发带着悲观的情绪说道:阿但啊,上天不护佑殷商,从我未出生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当时当时夷羊出现在朝歌郊外,飞蝗遍野,天昏地暗。
因为上天不护佑殷商,才有我们大周今天的胜利,遥想当年,商人的祖先商汤攻灭夏朝,建立商朝时,也曾征召重用贤能的贵族人才高达360个。
虽然殷商的后人也有违逆上天的时候,但始终没有达到能灭国的地步,所以才能维持统治到今天。
如今我们虽然灭了殷商,建立大周,但我十分担心大周也会有这种灾难,所以日日忧心,寝食难安啊!
王曰:“呜呼,旦惟天不享于殷,发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满野。天不享于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厥征天民,名三百六十夫,弗顾,亦不宾灭。用戾于今。呜呼于忧,兹难近饱于恤辰,是不室。我未定天保,何寝能欲。”——《逸周书·度邑解》注意,姬发说的这段话正是解开谜题的关键!
这段话隐含的意思是,商朝虽然衰微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覆灭的地步,周武王为什么还能灭了商朝?
纣王其实有不少被黑化的地方,当时商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东南夷人部族崛起,势力扩张到商朝统治的中原一带,而且经常进犯商朝边境。
而商朝的内部,一方面是面临周人部族崛起,威胁统治。
另一方面由于前代商王为了加强王权,同时缓和奴隶主和奴隶以及平民之间的矛盾,限制了奴隶主贵族参政、议政的权力,用严厉的刑法打击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虽然加强了王权,缓和了阶级矛盾,但触犯了贵族利益,引发贵族集团严重不满。
到了纣王时,这种不满达到顶峰,贵族阶层变得离心离德,失去凝聚力。
纣王在商朝衰落时,对夷人部族实施了旷日持久、硬碰硬的军事打击,虽然赢了,军队损耗也大。
为了敛财用以支撑战争开支,对百姓盘剥过度,又激化了阶级矛盾。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周武王姬发趁纣王讨伐徐州之夷,国内空虚之时,号集诸侯,集结大军,一举攻克商朝首都,才灭了商朝。
纣王当时虽然打赢了夷人部族,但主力军队来不及回援,只好征发奴隶和俘虏作战。
这些奴隶和俘虏又是刚刚从战争中俘获的,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就被送上战场,这些人忠诚度极低,在战场上临阵倒戈,导致商军大败。
所以说,周人部族是以一个臣服于商朝的诸侯名义,趁其不备,将其攻灭。
姬发担心周朝也会发生这种灾难,指的就是万一哪天,有个诸侯再效仿自己灭商一样,联合一帮诸侯,趁周人不备,再把周朝给灭了。
更严重的是,周武王当时只是打下了商朝首都,对于商朝的其他地盘以及臣服于商朝的诸侯,是没有拿下的。
于是,在灭商之后,姬发又集结军队南下,攻占了商朝的其他地盘,顺便把那些不臣服的诸侯也一块打服了。
最后征服了99国,另有652国表示臣服。
这牵扯出来的,是周武王的另外一个忧虑:小邦周统治天下,必有诸侯不服。
商朝之所以能灭了夏朝统治天下,是因为商汤贤名在外,威望甚高,天下人都服他。
但周武王灭商,虽然姬发也有贤名,但纣王却没有那么不堪,死忠粉还是有不少的。
周人属于臣服于商朝的“小邦周”,尊殷商为“大邑商”,殷商是天下共主,周国和其他诸侯国都是商朝的臣子。
同样的,周国和其他诸侯国是对等的地位,现在小邦周突然要做天下共主了,诸侯们肯定有很多不服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民国时期,袁世凯在世的时候,北洋军阀还能服从号令,袁世凯死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这时候让直系军阀首领接替袁世凯当总统,那皖系军阀肯定不干,大家都是一方首领,凭啥你能坐那个位置?
放在周武王这里,同样的道理,大家都是原本臣服于殷商的诸侯,凭啥你就是天下共主?凭啥你就能号令天下?
所以,西周建立初期,“小邦周”在诸侯中的威望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镇不住诸侯,怕江山被诸侯颠覆了。
这就是姬发忧心的地方。
第二个,他还担心殷商遗民反攻倒算。
姬发说完了第一个担心,接着情绪更加激动地说道:
阿旦啊,我能得到上天的垂青,确定天保,依傍天室。我们还要把那些可恶的殷商恶臣顽民都给找出来,送他们去地府和纣王团聚。
因此,我们兄弟必须要日夜操劳,以安定咱们西土,挟灭商之势,使得天下归服。
王曰:“旦,予克致天之明命,定天保,依天室,志我其恶,专从殷王纣,日夜劳来,定我于西土。我维显服,及德之方明。”——《逸周书·度邑解》这段话的意思是这么回事:
纣王虽然被干掉了,但殷商的王族、贵族还在,商族百姓尚在,纣王也并没有那么残暴,殷商族人对纣王还是有情义的。
如果有一个王族之人打着恢复殷商的旗号,势必群起响应。
到时候叛乱四起,西周将面临被反攻倒算的危险,将如何应对?
(周公旦画像)而这时候的武王姬发,已经感受到自己命不久矣,考虑到自己的儿子还年幼,不足以应对这些威胁。
所以,姬发想把王位传给弟弟周公旦,不料,周公旦坚决不受。
看着周公旦坚决的态度,姬发只好转换话题,说出了自己的破局方案。
姬发的应对方案是这样的:首先是解决殷商顽固遗民的问题。
对待殷商遗民,姬发采取了刚柔并济的办法,一面铁腕对付顽固殷商遗臣遗民,一面安抚那些表示臣服的殷商族人。
姬发认为西部的洛邑(洛阳)位于天下中心,也是最接近天神的地方,可攻可守,一旦有事,请求上天帮助,上天赶来帮忙也不难。
可以在洛邑营建新都,把位于原来殷商王畿之地的贵族、遗民全部迁移到这里,离开了故土,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折腾起来的难度就大了。
同时,洛邑新都建成后,可以就近管理,派人监视,严加防备。
为了安抚殷商族人,姬发又分封了殷商后裔,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于殷,并在殷的周边,设邶、墉、卫三国,封给霍叔、管叔、蔡叔,用来监视武庚,号称“三监”。
事实上,周武王死后不久,三监中的管叔、蔡叔就发动叛乱,纣王之子武庚趁机号集旧众,举兵反叛,最后被周公旦平定。
其次是解决诸侯反叛的问题。
姬发把灭商的功臣、自家有功的姬姓族人分封到各大战略要地,让他们负责监视诸侯,同时担负起拱卫王畿之地的职责。
在解决“小邦周”威望不足这方面。
安抚殷商遗民旨在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并没有要把殷商族人赶尽杀绝的意思,而是纣王无道,自己是吊民伐罪,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同时,对于先代帝王之后,比如尧帝后裔、舜帝后裔、黄帝后裔、大禹后裔等,都受到了周武王的分封。
此举意在表明自己崇德报功的仁心,事实上,周武王分封给他们的封国,这些人原本就在这些地方。
姬发所谓的分封,本质上就是以新天子的名义给他们名分而已,他实际上是要借此塑造威望,收揽天下人心。
做完这些事情,姬发也在坐了三年天子后,身体终于支撑不住,病逝了。
总的来说让周武王姬发日夜担忧,寝食难安的事情有两件:
其一,小邦周威望不足,诸侯不服,担心反叛。其二,殷商遗民中的顽固分子很多,势力庞大,担心反攻倒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姬发一方面日夜忧虑,寝食难安,一方面苦思冥想解决之道。
想出解决方案后,又变成工作狂,日日操劳,加上之前为了谋划灭商大事,姬发也是操劳过度,身体本来已经不好了。
现在登上天子之位,又吃不好、睡不香、内心忧郁,还得每日操劳,终于把身体搞垮了,最终一病不起,当了三年天子便去世了。
寿星别称?
“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南极仙翁,寿星也是一个星宿。又叫老人星,南极老人。
寿星即老人星,西方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南极老人星。
刘邦和吕后杀害了韩信?
其实刘邦和吕后在历史上都是有骂名的,刘邦和吕后可不止杀了一个韩信,还杀了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逼走了燕王卢绾、韩王信,废除了赵王张敖,七大异姓王仅仅一个长沙王吴芮善终。
后世对刘邦的骂名主要就是耍流氓、厚黑无情和诛杀功臣,后世对吕后的骂名主要就是狠毒,肆意杀害刘邦的儿子及后人,将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人彘,其狠毒的心肠堪称最毒妇人心。
但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以今天的道德水准来评价,而是要站在历史角度上看问题,看其对历史是否有进步作用,至少在当时的秦汉时期,刘邦和吕后对历史发展还是有正面的推动作用。
人人都看到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夺了韩信的兵权,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逐步将韩信从齐王迁移为楚王,最后泛为淮阴侯,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傀儡,却没有人想过刘邦为什么这么做?
刘邦能从秦朝末年的大乱世中,仅仅用了七年时间,就成为统一天下的势力,三年的反秦战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透支了华夏大地绝大部分的实力、资源、人口、物资,七年的战争之后,普天之下最需的是稳定、安平与安宁。
马上能得天下,但马上并不能治天下。刘邦夺取天下后,之所以将萧何定为第一功臣,为此还发明了功狗与功人理论,刘邦为的不过是战乱已过,治天下需要的是文臣,而不是手握重兵的武将或者割据势力,或者诸侯王。
刘邦成功坐稳天下之后,对他产生威胁的只有异姓王,但刘邦并非对每个异姓王都是抱着赶尽杀绝的态度,相反,刘邦不像朱元璋那般冷血弑杀,也不像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那般平和,而是对异姓采取怀疑态度。
就像刘邦对待韩信那样,韩信的功劳确实够大,刘邦的半壁江山都是韩信一个人打下来的,但是韩信在有了功劳之后,就想裂土封侯,韩信的终身愿望也就是裂土封侯,而没有取而代之或者自立的野心。
但刘邦不是韩信肚子中的蛔虫,他不知道韩信是不是真的没有造反之心,刘邦只能怀疑,或者把一切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刘邦的最终目的是不让新生的西汉政权再次受到打击,而成为像秦一样的短命王朝,刘邦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稳定。
但韩信从主动向刘邦要假齐王开始,就已经让刘邦不得不猜忌,没错,韩信确实功劳大,但在一个以君为神的封建社会,手下的臣子即使功劳再大,也得让君王主动封你才行,但韩信反过来了,有一种威逼君王的味道,并且以分封作为出兵帮助刘邦打项羽的理由,这放在任何有雄心的君王身上,都是不可忍受的。
韩信忘记了当初是谁提拔他成为大将军的,忘记了他韩信能成功,没有刘邦在背面提供的一切资源和平台,韩信什么也不是,不过是一匹浪迹天涯无人识别的千里马罢了,没有刘邦,就没有韩信的一切,可到了关健时候,韩信居然对刘邦威胁,这谁受得了?
韩信的下场,有自已作死的一半理由,这么说不是为刘邦开脱,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成功后的君王都会走这一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话就是这么来的。
韩信死于刘邦外出平叛时,韩信之死,刘邦有着不在现场的证据,是吕后与韩信的推荐人萧何一起合谋,由萧何将韩信骗进长乐宫钟室,最终吕后派人杀害了韩信,吕后敢这么干,有可能是得到了刘邦的默认,也有可能是吕后自作主张这么干的。
其实,就算刘邦明目张胆的杀了韩信,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如此,刘邦杀不杀韩信,韩信之死这口锅都会放在刘邦背上,从刘邦的角度出发,他并不想杀韩信,应该是处于一种犹豫拿不定主意的状态,也有可能是软禁韩信一辈子。
但吕后就不这么看了,吕后担心刘邦去世,自已的儿子成为皇帝后,掌控不了韩信,当时的韩信太年轻了,只有36年,而刘邦已经六十多岁了,如果不杀韩信,韩信始终是个定时炸弹,事实上韩信被软禁在京城的时候,确实是在暗中准备谋反。
从刘邦对待彭越来看,刘邦也不愿意杀彭越,只是将彭越发配到蜀地,结果又是吕后将彭越私自带回劝说刘邦杀了彭越,并将彭越作为肉酱,分发给其他诸侯王,这都是吕后的主意,这样看来,吕后的狠毒远胜刘邦。
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是自已先谋反的,然后才是刘邦派兵镇压,燕王卢绾、韩王信同样是这样,刘邦自己都没有想到,和他关系最铁的卢绾也会谋反,其实身在权力的高处,这种权力之争早已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冷酷无情。
刘邦虽然逼死了不少异姓王,虽然厚黑无情,流氓德性,但总体上来说,刘邦仍然是一个仁义之君,并且听得进正直之言,刘邦曾经骑在御史大夫周昌脖子上问周昌: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周昌回答:陛下是一个像夏桀、商纣那样的皇帝。
可刘邦听了,居然没有任何责备周昌的意思,让周昌照常工作。事实上,刘邦非常仁义,作为第一个进入关中的反秦将领,没有对咸阳进行任何破坏,没有烧杀抢掠,没有杀害降王子婴,这种心胸怎么不宽阔呢?
除了异姓王,和造反的诸侯,刘邦终身没有随意杀害过一个功臣和普通大臣,刘邦对汉民族的贡献远远大于他所犯的错,我们这个民族的称号就来自刘邦被项羽所封的汉中王,刘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强盛的王朝,这是任何人都抹不去的功劳。
吕后就和刘邦不一样了,吕后比刘邦要狠毒百倍,韩信和彭越是直接死在吕后手上的诸侯王,刘邦的儿子,赵王刘如意、淮阳王刘友直接被吕后害死,齐王刘肥、梁王刘恢之死都与吕后有关。
最残忍的是吕后将戚夫人做成恐怕的人彘,这种手段在当时狠毒得令人发指,吕后还因此害死了自已的亲生儿子,当时的汉惠帝刘盈。
吕后在刘邦去世后,大封吕家子弟,独断朝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掌权的皇后和皇太后,吕后虽然极度残忍,但在刘邦去世之后,刘盈懦弱之际,为西汉王朝的稳定提供了保证。
吕后上接刘邦,下启文景,在当政期间轻摇薄赋,减轻民众负担,实行黄老之学,让西汉多年受到战争创作的社会逐渐转好,经济、人口得到恢复,同时对外与匈奴和亲,保持西汉边境的安全,维护西汉统治的稳定,并成功开户了文景之治的序幕。
从这一个方面来说,吕后还是有功于西汉王朝,也是有功于华夏民族的,功过相抵,吕后仍然有其存在的正面意义。
历史上最牛的骗子有哪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恐怕就是庞氏骗局的创始人,查尔斯·庞兹了。
到今天为止,庞兹创造的庞氏骗局还是在继续骗人。
庞兹出生于1882年,是意大利出生的犹太人。
此人在1903年也就是21岁时来到美国,随后开始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流窜犯罪。
庞兹最初主要是各种盗窃和xx,比如他在餐厅担任服务员时盗窃店里财物。
伏案潜逃到加拿大以后,在银行担任职员期间xx顾客,被判刑3年。
1911年刑满释放后庞兹回到美国,又因为协助偷渡被判刑。
这次释放以后,庞兹决定不再小打小闹,这样赚钱太少太慢而且必定会坐牢。
既然横竖要坐牢,还不如短时间内多骗一些。
庞兹从1919年开始,开始了著名的庞氏骗局。
当时一战刚刚结束,国际金融市场很混乱。当时意大利移民通常在美国打工,将赚到的钱寄回意大利给亲友。由于常规的汇款很慢,一些意大利黑帮从事一种地下汇款生意,就是直接通过电报联系,美国黑帮在美国收款,当时就让意大利的黑帮分子在这里付款,实现当天的汇款业务。
不过这种汇款要收取很高的手续费,庞兹就利用这个行业开始行骗。
他自称成立类似的合法汇款公司,可以通过国际汇款获得高额回报,最终可以达到4倍利润。
但是这种公司需要大量的本钱,所以他向社会集资,只要给他的公司投资,在45天内会得到50%的本金回报,当场给钱。
这个手段很拙劣,庞兹的手段同今天非法集资没什么不同,就是把自己搞得非常高调。
他不但出入上流社会,花钱如流水,还同很多波士顿的名流来往,让他们也投资自己的公司,并且当场给巨额回报。
在这种强烈的广告效应下,有些波士顿市民试探性地投了一些小钱,果然在45天内得到了50%的利润。
大家想想看,只要一个半月就能赚到本金的一半利润,除了贩毒和赌博其他什么生意也比不上啊?
于是,一些市民开始向庞兹投资。
庞兹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国际汇款业务,他就是在xx。他将后面投资者的钱拿出来,一部分用于自己挥霍,一部分用于支付之前投资者的利息。
由于投资者都如期得到了利息,引起了波士顿的轰动,人人都抢着投资庞兹的公司。
短短1年时间,有差不多4万波士顿市民来投资,有些人甚至倾家荡产。
而庞兹前后收到高达1500万美元的投资,除了支付本金和利息以外,其他钱都被他挥霍。
他购买了豪华别墅,高档汽车,100多套昂贵的西装,并配上专门的皮鞋,拥有数十根镶黄金的拐杖,还给他的情人购买了无数昂贵的首饰,连烟斗都镶嵌著钻石。
庞兹自己吃喝玩乐用掉的钱,在一年内就有100万美元以上。
其实美国一些金融学者很快发现了庞兹,分析他所谓的生意后认为此人就是骗子,不可能有任何生意有这么高的回报,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利润。
庞兹通过收买媒体,发文章进行反驳。
但学者经过长时间跟踪,发现庞兹实际上根本没有将资金投资,于是通过媒体捅了出来。
1920年8月9日,多名波士顿市民向市政府报案,声称自己在庞兹的投资计划中受骗,引起了当局之怀疑。
此时庞兹也因为后续投资者减少,无法支付巨额的利息,直接在8月11日宣布破产。
庞兹被捕后,因86项xx罪行被判刑入狱9年。
在当时的美国,金融xx被判处9年徒刑已经算很高了。
庞兹被释放后,又用类似手段行骗,结果再次被捕判刑十多年,直到1934年才被释放。
庞兹此时已经臭名昭著,更重要的是他的手段被无数xx犯学习,这个xx模式被尊称为庞氏骗局。
美国政府将庞兹驱逐出境,赶回了意大利老家。非常搞笑的是,庞兹真的是胆大包天,回国后继续招摇撞骗,甚至还试图xx独裁者墨索尼里。
然而墨索尼里可是个大骗子,能够欺骗整个国家的人,庞兹充其量只是小骗子。
最终墨索尼里根本不受骗,还将他赶出意大利。
庞兹流浪到巴西,改邪归正不再行骗,成为一个小职员,最后在1949年死于巴西。
他曾经拥有无限的财富,死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连棺材都是教会免费赠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