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黄铜的提取与抗氧化性,黄芪药材市场需求如何?
黄芪为药食两用品种,其年需求量较大且呈稳升态势。在当前大健康产业不断发展,人们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消耗端以黄芪为原材料的药品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黄芪在食用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黄芪产于我国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它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血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由于长期大量采挖,我国野生黄芪资源量急剧减少,并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相关政府部门确定该植物为渐危品种,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我国黄芪产业规模在国际上具有独占性优势,是黄芪的唯一生产与出口国,规模上的优势得益于上世纪70年代后移栽芪种植技术的突破与推广,这一技术的发展显著缩短了黄芪的生长年限,也可实现机械化采挖,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黄芪作为药食两用品种,其用途越来越多,所以近几年黄芪出口价格不断上涨。亚洲市场需求旺盛,从出口地区来看,亚洲是我国黄芪出口主要市场。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近三年我国黄芪进口数量为0千克。黄芪虽然被广泛种植,但库存量始终不大。而作为药食两用品种,其用途越来越多,所以近几年黄芪出口价格不断上涨。2015年我国黄芪出口量达到4477.2吨,出口金额达2833.1万美元。2016年我国黄芪出口量较大的市场为中国香港地区和韩国,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9%和23%。 作为一种常用的大宗传统药材,黄芪在中药界享有“十药八芪”的地位。黄芪种植经济收益不错,但一些地区的药农因其前期投资较大,回报周期较长,所以种植积极性不高,致使黄芪种植面积扩展速度较慢。但黄芪标准提取物、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等深加工产品和多样化剂型,其产品附加值很高。对于道地黄芪种植基地来说,则应该采取龙头带动、连片开发、扶持品牌、延长产业链条等方式,将地区的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黄芪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仅饮片市场2016年产值规模就超过百亿元,另外中成药以及提取物市场还存在上百亿的市场规模,黄芪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16年黄芪种植成本情况 (1)成本占比 2016年甘肃产新的黄芪,其种植成本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有雇工、计算入自己的劳力、租土地种植”的A类种植方式,其发生于中、大户的进行面积较大种植。较大规模的种植因为自有土地有限,需要包地,也因为自有劳动力有限,需要在特殊时期雇工,进行较大规模种植的农户其在成本计算会将自己付出的劳动力计入成本。 “无雇工、不计算入自己的劳力付出、自有土地种植”的B类种植方式,其发生于小户进行的小面积种植。小面积种植农户使用自己的自有土地就可以进行,农户也不会将自己付出的劳动力计入成本。 A类:种植户有雇工、计算入自己的劳力、租土地种植,合计成本3870元/亩。 图表:黄芪种植成本占比情况(A类)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图表:黄芪种植成本具体数据(A类)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有雇工、计算入自己的劳力、租土地种植”的A类种植方式,按每个成本单项来看,黄芪种植费用最高的良苗费用,占费用总支出的25%,其次是人工采挖及土地租金,合计占费用总支出的43%。 B类:种植户无雇工、不计算入自己的劳力付出、使用自有土地种植,合计成本2120元/亩 图表:黄芪种植成本占比情况(B类)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图表:黄芪种植成本具体数据(B类)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无雇工、不计算入自己的劳力付出、自有土地种植”的B类种植方式,按每个成本单项来看,黄芪种植费用最高的细项是良苗成本,占费用总支出的59%,其次是采挖人工,占费用总支出的26%。 成本分析 中、大户在种植上会承包土地、雇工,还会将自己的劳动计入,其2016年产出的黄芪,计算下来每亩的总成本为3870元,按照当地普遍的亩产黄芪干货280公斤来计算,种植生产出每公斤黄芪干货的成本为13.8元。 小户在种植上使用自有的土地,也不需要雇工帮忙,而且他们不会将自己付出的劳力计入成本,其在成本上没有太大的负担,计算下来每亩的总成本为2120元,仅下种和采挖时雇工,不租地,种植生产每公斤黄芪干货的成本仅为7.75元,虽然其生产出来的黄芪总量不大,实际获得的收益并不多,但通过分析其2016年的成本可以发现,小户在后期种植黄芪的行为上,还将有继续种植黄芪的惯性行为存在,黄芪在2017还有着较大的基量基础。
黄芪化妆品有用吗?
黄芪化妆品有用。
这款洗面奶它是属于氨基酸复合皂基洗面奶,相对来讲清洁力度比较好,但因为它蕴含了氨基酸成分,所以刚好完美的中和了皂基洗面奶的超强清洁力,而且恰到好处的既能够帮助我们达到很好清洁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了不会刺激伤害到皮肤,因此它的清洁力度相对还是比较温和的。
黄酮多酚是什么?
黄酮多酚是一大类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成分,包括常说的白藜芦醇(一般多见各种葡萄提取物)、茶多酚(各种茶提取物,尤其是绿茶)、根皮素,还有各种植物提取,如橄榄提取、石榴提取等等。由于植物多酚黄酮从 植物中提取,它具有预防食物变质的功效,有益于人体健康,又来自非石油合成,因而很自然地为国内外食 品界所青睐。
枸杞麦冬黄芪一起泡茶喝有什么功效?
这三味药材是大家日常用得最多的泡茶中药之一,都是药食同源的药材,相对安全性更高一些。它们搭配在一起泡茶有什么功效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看到这三个组合时,我想到了生脉散。生脉散也是三味药,分别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一个补气,两个滋阴。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滋阴生津,敛阴止汗止渴,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所以叫“生脉”。适应于热病阴伤,津亏血少,气虚体弱而出现的体倦乏力,神疲懒言、气短,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虚的病人。临床上用于治疗那些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中毒性休克等属于气阴两虚的病人。
而枸杞麦冬黄芪这三味也是如此,一个补气,两个滋阴,生脉散适用的人群它们也适用。黄芪,味甘,性微温,补气效果好,能够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枸杞,味甘,性平,滋阴养血效果好,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滋阴生津效果好,能清心润肺、养胃生津。这三者的搭配能够补气养阴、生津养血,也是不亚于生脉散的搭配。
从寒热来说,三药合用,一个微温一个平一个微寒,组合在一起不热不凉,黄芪能制约麦冬之寒,麦冬能使黄芪不热。
从功效来说,三药合用,黄芪能补气固气,麦冬、枸杞滋阴生津,黄芪补气有助于麦冬、枸杞的滋阴而不滋腻,而且防止了津液外泄;同时麦冬、枸杞滋阴生津,有助于黄芪所生之气有所依附,不至于虚散升浮而出现虚火上炎。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滋阴不补气,很容易出现腹泻拉肚子的现象;而补气不滋阴,很容易出现虚火咽喉痛的原因。补气为动,滋阴为静,一动一静防止动、静太过。
从病理来说,一般阳气消耗太过,容易导致阴虚。比如夏天暑热容易伤阳气,阳气一伤,汗液外泄,容易出现又困又渴;或者久泻久痢阴伤的人,也容易出现气虚,道理都是一样。气依附于阴血而存,阴血借助气机而动,如果其中一者受损,往往另一者也受损。
那么这三个组合适合具体有什么症状的人呢?这三药组合适合气阴两虚的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口干但喝水不解渴、汗多或汗少、舌红少苔,脉细或弱,平时看起来特别虚弱,或特别没有精神。夏天的时候容易出现,比如中暑病人往往是气阴两虚型。还有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糖尿病等容易出现气阴两虚证,以及平时经常熬夜通宵、房事过度、高温作业等人都比较适合喝这个枸杞麦冬黄芪茶。那么这三味药的用量一般怎么放比较合适呢?
如果气虚明显,可以黄芪多一些,比如8-10克,麦冬、枸杞少一些,比如5-6克;
如果阴虚明显,可以黄芪少一些,比如5-8克,麦冬、枸杞多一些,比如6-10克;
如果气虚严重,但相对怕冷一些,还可以加人参一起;如果相对容易上火一些,可以加西洋参一起;如果阴虚严重,还可以加点玉竹、沙参;如果是血虚明显,可以加点生地、当归、黄精等等。但是需要注意,如果脾胃功能较弱,就少喝一些,或者适当加点陈皮,以防止滋阴补血药滋腻碍脾。
当然正常普通人也是可以饮用的,但是身体没啥问题,一般不建议吃太多药,即使是安全的中药,也不建议。
长期喝黄芪泡茶会有哪些影响?
黄芪是一类补气药,也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补气中草药,黄芪主要含黄芪皂苷、黄酮类以及多糖类,因此,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养血生津、排浓毒的功效,常用于补虚、中气下陷、久泻、脱肛等等。
黄芪泡水喝的好处:黄芪,早就被称为“补气诸药之最”,何为之最,意思是因为黄芪补气 性比较温和,而人参作用太猛,党参配伍作用更好,因此,黄芪对于一般人来说用起来既方便又简单实用,还经济实惠。
(1)补脾气
黄芪用于一般的脾气虚,效果非常好,比如: 精神疲惫、乏力气短,有痰、黄芪单用或是与白术、茯苓等搭配效果都不错。
(2)辅助降压,消肿
对于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下半身水肿,喝点黄芪水可消肿,因为黄芪不仅能降血压,还能升血压,主要在用量上有区别,因此,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3)增强心肌收缩力
黄芪富含的植物活性成分还可以加强心肌的收缩力,预防心脏血液循环等问题,
黄芪泡水喝主要对增强体质、脾胃功能以及血压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适合于气虚、阳虚、脾气虚以及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人群饮用,但对于身体健康的不需要、肾阴虚、湿热体质的、经期、感冒期间都是不宜饮用。
黄芪泡水,一般选择用黄芪片来泡,水温最好用沸水 冲泡,盖盖闷泡10分钟左右,开始饮用,可反复冲泡,注意一点,血压偏低,气虚的用量不能超过15克,高血压服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黄芪的最佳搭配:
①黄芪+当归 补气血, ② 黄芪+黄精 补胃气;③ 黄芪+枸杞 补肾气; ④ 黄芪+金银花 清肺热;⑤黄芪+西洋参 补肺气; ⑥黄芪+丹参 胸痹心悸;⑦黄芪+甘草 升血压(低血压适用)⑧黄芪+山楂 心血管疾病(气虚型)
北芪与黄芪的区别是什么?
类似的问题,曾经回答过。其实黄芪在过去,分西黄芪、北黄芪。过去所说的黄芪大都是指西芪,北芪的学名则叫蒙古黄芪,一般称为北芪、元芪加以区分。
在过去,因为品种不一样,所以西芪的品质远不如北芪。包括有人说山西的炮台黄芪,在北芪面前也是次品。这个是真事,直到建国后,某些药厂收购药材的时候,只要北芪,西芪夸得天花乱坠也不要,因为药用价值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西芪和北芪的成分大体上是相同的,都是主要含有皂苷、黄酮等。皂苷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Ⅰ、Ⅱ,膜荚黄芪另含膜荚黄芪皂苷A、B,黄酮中主要成分为芒柄花黄素和毛蕊异黄酮等。
但是,北芪含有明显比西芪更多的黄芪皂苷Ⅳ、大豆皂苷Ⅰ;还含有西芪根本就没有的黄芪多糖Ⅰ、Ⅱ、Ⅲ等,所含的氨基酸和甜菜碱也要比西芪高一些。
我曾经普及过,在过去配制复方药物时,如果用西芪,一般只要患者能接受党参,就可以用西芪;用北芪时,即使患者能够接受党参,北芪也要逐渐加量,不可以用得过多,也就是在用药的量上,比西芪要严格。
所以在药效上,如果北芪是10分的话,西芪最多打5分。
当然,这是说“过去”。现在由于品种改良,很多西芪也有了北芪的优点。而真正的北芪现在很难接触到,因为它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