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苏州黄铜市场 咸丰重宝铁质当十值钱吗

据郭若愚刊发在《中国钱币》1987年第二期上的文章《清宝广局"咸丰重宝"大钱考》对一组的"咸丰重宝"介绍,笔者依据此满文认定此组咸丰重宝为广东省宝广局铸)、宋体书当十铜钱。(宝广局咸丰重宝当十)不过郭若愚此文中所刊载的钱币,后来台湾的陈鸿禧先生又在《中国钱币》1990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也谈所谓宝广局咸丰重宝大钱》。...

苏州黄铜市场,咸丰重宝铁质当十值钱吗?

回答题主问题前,先说说这个咸丰重宝。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是我国历史上币制混乱的一段时期,据说这期间所铸制的钱币比王莽那时还要复杂多变。

当时的大清国是外有西方列强入侵,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政府国库空虚,通货膨胀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清廷在原有的"小平通宝"的基础上,又增铸"咸丰重宝"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和"咸丰元宝"当百、当五百、当一千等各类新钱币。

当时的钱局除了宝泉局(吏部的)、宝源局(工部的)以外,还有宝直(保定)、宝蓟(蓟县)、宝济(济南)、宝德(承德)等几十个造钱局。各局钱币以满文、汉文等几种文字记局名,尺寸,用料等方面都有差别。在用料方面据说主要有铜(亦分多种)、铁、铅(铅与锌合金,贱金属,色质银白发黑)等材料。可以说,咸丰当十大钱存世量十分丰富,除了铸制铜钱,还发行了数量可观的铁钱,铸量大,品种丰富,版别复杂,价值判断方面需要深入探究。

(宝泉局咸丰重宝当十)

(宝陕局咸丰重宝当十)

(宝直局咸丰重宝当十)

学界对于咸丰重宝的研究多有观点。据郭若愚刊发在《中国钱币》1987年第二期上的文章《清宝广局"咸丰重宝"大钱考》对一组的"咸丰重宝"介绍,当十钱为:"咸丰重宝"宋体书对读,背满文(此处无法添加满文符号,笔者依据此满文认定此组咸丰重宝为广东省宝广局铸)、宋体书当十铜钱。直径3.6厘米,重12.03克。又小样一种,直径3.5厘米,重10.7克。文章分析说,这种咸丰大钱,流传较多,并非珍稀之品。此文还引述多人观点认为此钱多为铜质(附图下方)。

(宝广局咸丰重宝当十)

不过郭若愚此文中所刊载的钱币,后来台湾的陈鸿禧先生又在《中国钱币》1990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也谈所谓宝广局咸丰重宝大钱》,认为郭所分析的实为甘肃省宝巩局所铸,对郭的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

对于上面所讨论的观点有待于业内人士进一步研究商榷。但是,郭若愚的观点中提出了此钱为铜钱。后来陈鸿禧的研究中也提出此钱见有黄铜质和红铜质两种,其中,红铜钱虽然名为红铜,实际上呈褐色,且可以吸引磁铁,有的还有铁锈。

在史国成先生发表的《谈咸丰钱币》一文中对此做了详细梳理,其认为宝泉局中,当十钱版本复杂,字体有区别,其中戴书字体(出自清代书法家戴熙手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版本。对此,陕西神木的杨茂明2002年7月曾撰文《咸丰重宝戴书当十铁钱赏析》也有证实,展示过自己收藏的一枚咸丰重宝戴书宝泉局当十铁钱,认为存世量应在五十枚以内。其他局中宝德局各类钱币铸量较少,在市场上较其他局价格略高。宝陕局(陕西)当十钱背面铸有"陕十"钱,此钱真币少假币多。

那么回到题主的提问。根据藏界、学界研究资料显示,推断题主所展示的这枚应为宝苏局所铸。具体细分的话,根据网上有藏家分析说,宝苏局咸丰重宝当十应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以苏北清江浦铸钱局为中心的北局苏十,二是以苏南苏州铸钱局为中心的南局苏十。

宝苏局为江苏省的铸钱局,咸丰重宝当十钱铸造时间较长,存世量较多,版式复杂,大小错出,轻重悬殊,制钱混乱,没有按部颁的钱重标准铸制(当时的"国标"为重6钱,18.7g)。

2009年,王连根、王权在《中国钱币》第一期发表文章《清宝苏局咸丰当十阔缘钱版式初探》,详细分析了这一钱币的特点。据说,版式根据钱币边缘阔值的大小,有狭、阔、较阔、很阔、特阔缘的区别,钱文有类宋体和楷体之分。

笔者将其分为尔宝勾咸系列(图1-10),尔宝撇咸系列(图11-12),二者主要是钱文字体,以及咸字最后一笔勾与撇,宝字还有满文开口等处的区别。这批宝苏局咸丰当十缘阔钱,直径大者为40㎜,直径小者为32.2㎜,重者为26g,轻者为11.9g。

在各收藏网站中,这类宝苏局咸丰重宝当十铁钱真品根据品相不同价格有所不同,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左右;略有瑕疵的基本100多元起,这些价格大多为网络报价,具体还得爱好者们线下甄别。

这种雍正通宝值多少钱?

雍正皇帝只在位13年,雍正通宝的发行量在五帝钱中数量是最少的,因此其价值也是最大的,但是因为现存的雍正通宝的铸造来源并非只有一处,而是由15个钱局铸造而成,各个钱局铸造通宝的精美程度不同,通宝的价值也就有这很大的差异。另外普通版雍正通宝和特别版的雍正通宝在价格上又是天壤之别。

要谈雍正通宝的价值离不开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清朝第五位皇帝。 其在继承皇位之前,发生过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是清代影视剧非常热门的拍摄题材。

雍正皇帝剧照

1722年11月13日,其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通宝就是在其在位期间铸造而成的,正式铸造的时间在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它是以黄铜作为材质打造的。

铸造通宝的十五个钱局分别为:

一:京师(北京)户部宝泉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存世量相对较大。

二:京师(北京)工部宝源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存世量相对较大。

三:四川成都宝川局,雍正十年(1732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存世量较小。

四:山东济南宝济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存世量相对较小。

五:甘肃兰州宝巩局,雍正四年(1726年)始铸,雍正七年(1729年)停铸,存世量相对一般。

六:贵州贵阳宝黔局(实际于毕节铸造),雍正八年(1730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存世量相对一般。

七:湖南长沙宝南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铸,雍正十年(1732年)停铸,存世量较小。

八:湖北武昌宝武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铸,雍正十一年(1733年)停铸,存世量相对较小。

九:河南开封宝河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铸,雍正九年(1731年)停铸,存世量相对一般。

十:江西南昌宝昌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存世量相对较小。

十一:江苏江宁(南京)宝安局(实际属于安徽省铸造),雍正九年(1731年)始铸,雍正十二年(1734年)停铸,存世量相对一般。

十二:云南昆明宝云局,雍正五年(1727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存世量相对较大。

十三:山西太原宝晋局,雍正七年(1729年)始铸,雍正九年(1731年)停铸,存世量相对一般。

十四;江苏苏州宝苏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存世量相对较大。

十五:浙江杭州宝浙局,雍正元年(1723年)始铸,雍正十三年(1735年)停铸,存世量相对较大。

这十五个通宝又分为四个档次,每个档次价格又有差异。

一,宝南、宝川二局钱,尤其美品更为少见。

二,宝武、宝昌、宝济等局钱,此三局钱币品上乘者较之前两品为多,但其数量较少。

三,宝晋、宝河、宝安、宝黔和宝巩钱,虽然这些泉品的市场价格普遍不高,但其中美品的标价逐渐抬头。

四,雍正钱币里数量最多的宝泉、宝源、宝云,宝苏,宝浙局钱,价格就更低了。

雍正通宝小平宝泉局28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泉局(罗汉式) 28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源局 28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源局(罗汉式) 28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云局 24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苏局 24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浙局 24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晋局 6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河局 6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安局 4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黔局 3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巩局 6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武局 5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昌局 5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济局 4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南局 8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宝川局 500元

特别版雍正通宝的价格

雍正通宝小平雕母(祖钱)12000元

雍正通宝小平合背 800元

因此,这种通宝也就在几百块钱左右吧,如果你收藏的是小平雕母(祖钱)价格会更高。

这币真么?

看图片,这枚江苏省造光绪当二十铜元是真币,价格不低。

江苏省造光绪元宝无纪年二十文铜元,是江苏省依照广东省铜元成法,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江南银元制钱总局西厂开始代铸铜元,光绪二十九年(1903),又在苏州原裕苏钱局建造新厂,次年三月竣工开铸铜元,铸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四种币值,二十文有红,黄铜两种材质,正面中心梅花星,背面飞龙图案,无明显版别区分,其它币值与本题无关,不多言了。

这枚二十文铜元,看图片像黄铜质,二十文铜元当时铸造量少于十文,而红铜二十文铸量少于黄铜质,价格自然就高,这枚黄铜二十文品相不错,参考价400元一600元,红铜参考价600元一750元,品相,存世量决定价格高低,品相占首位,各地价格不一,交易中以实价为准,有误见谅,谢谢。

最简单的真假铜器辨别?

认识范线与垫片,是鉴别青铜器真伪的要诀之一。

范线就是铸造青铜器时铜液留下的痕迹,垫片就是为了固定器壁厚度而留在器物上的小钢片。

二者既是铸造技术上留下的痕迹,也是从铸造技术来鉴别青铜器真伪的主要方法。

应该说,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铸造而成。

陶范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范和外范之分。

铸造时,把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

那么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

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但像耳、足、底等内侧或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亦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除的习惯。

一般作伪的铜器以失腊铸造为主。

失腊铸造是用整模,不分范块,器表清洁光滑。所以假器往往不见范线,但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砂眼,失腊铸造就有此特征。

看垫片是鉴别真假铜器的又一简便方法。前面谈到,垫片是用来控制浇铸器壁厚度的有效工具,当时的铸工往往会顺手取来一些厚薄一致、但大小不均的小铜片,预先垫放在内外范的间隙处,当浇铸成型后,铜垫片便留在器壁上,有的易见,有的难找,有的还十分对称,左右相应。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是不用垫片的,这与当时铸造工艺的不发达有关。但假造的青铜器,也是不会有垫片痕迹的。

还有些作伪者,在真器刻上铭文或花纹,却正好刻在垫片上,这样的弄巧成拙是不乏其例的。

在青铜器的鉴别中,除了铸造技术和器物造型两方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这就是纹饰图案的鉴别。

纹饰图案是青铜器的一大特色。

它比器物造型更加复杂多变,而且内容丰富,制作精美,为世人所欣赏。 作假的青铜纹饰有许多种,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假器作假纹饰,以苏州周氏作坊出品为最精致。北京也有高手佳作出现。

这些艺匠的纹饰功夫很深,即便是伪作也可算得上是精美的工艺品了。

但对于鉴别真伪来说,只要细心审视,还是能看出破绽的。

因为一件纹饰再精致的青铜器,也是不可能在器形、皮壳、锈色等方面都十全十美的。

二是在素面真器上添刻花纹。

这种手法很普遍,比如在毫无花纹的素器上加花纹、在有少量花纹的真器上添加花纹、在花纹锈浊不清的情况下加刻花纹、在镶嵌脱落的花纹上重新加入镶嵌物等等。

曾有这样的事例,当错金银的越王剑被发现后,就有一些作假者,在素剑上补刻花纹、错以金银出售,却因技术欠佳而被识破,终贻笑大方。

鉴别这些改刻或增刻的纹饰,可首先比较其本身或周围的表层和地子是否与该器的其他部位相一致,因为若是后刻的,一定是破坏了原有表层的色泽。

其次找一下每组花纹的接合处是否有范痕,因为花纹是刻在范块上拼合浇铸的,没有范线就有作伪的可能性。

再有就是作伪者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规律把握不准,比如纹饰一般虽有地纹和主纹之分,但二者其实关系密切。

如兽面纹卷角或勾尾的收头处往往是像同心圆一样与地纹的小圈连接起来的,但作伪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细微的特征。 辨别青铜器真假,讲究重量、嗅觉、声音和锈色的程度。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表比商周器轻薄,若重量相反,则存疑。

铜器出土有土气味,作假的器表总散发出酸味。

但更为重要的是对铜质声音的辨识和器物表面锈色的鉴别。

因为商周铜器是以铜锡合金铸成,敲击的声音自然清脆,而后仿的青铜器往往用黄铜铸成,或浇铸而成,敲击的声音混浊,若偏薄,则脆而散。有的是修补的伪器,四周敲出的声音就会不一致,加入其他材料修补的,更有一种沙哑感。 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由于青铜器埋于土中上千年,铜锈会层层发出,但各个地域的青铜器表锈色却不甚相同,这与不同的地下水质和其他有机物腐蚀其表面,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如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呈灰绿色;而湖南出土的青铜器,则见有翠绿色的锈层,亮晶晶的,人称“水坑”器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丰富,锈色多变,或黑灰,或枣皮红,或灰绿,或银白。于是行家们又分别称这些锈层叫“黑漆古”、“枣皮红”、“绿漆古”、“水银沁”等。这些锈层很坚硬,即使用刀刮划,也只是一些锈斑脱落,与伪器的锈层是完全不同的。假锈层的做法多种多样,假的地子用盐硇砂,锈色用盐酸水浸泡,或用硫酸铜加绿色颜料和氨水调合。但生出的新锈色泽单调,不像出土锈层敷一层、丰富多变、带有滋润感。现在市场上看到一些仿古青铜器,大多呈粉绿色,手感很差,即有些黏手和脱落的感觉。有的则乌黑发亮,像是熟坑器,但器表没有一点色泽滋润的感觉。

5元文化遗产纪念币一共几枚?

世界文化遗产纪念币,自2002年始,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全套共10枚,分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明清故宫、苏州古典园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青城山与都江堰、丽江古城、龙门石窟、颐和园组成。该系列流通纪念币,大气磅礴,基本囊括了中国大型的历史文化遗产,每枚纪念币面额5元,直径30mm,厚度2.5mm,材质为黄铜合金,

但是在实际接触后才明白这就是个大智若愚的人才啊?

堂叔手下的一个小厨师,开始不起眼,到后面一飞冲天,大家才知道他是个真正的大智若愚之人。

2014年夏天,我去堂叔工作的饭店找他,堂叔是这个饭店的厨师长。当时我骑着小电驴给堂叔送瓶红花郎酒,这是爸爸一个老朋友来家里时候给我爸带来的礼物。可是我爸从来不喝白酒,就让我给堂叔送去。

堂叔知道我要去找他,也给我准备了一大包东西,全是堂婶老家拿来的山货,还有堂叔做的八宝饭,我特别喜欢吃。

我下班后过去的,刚好是堂叔特别忙的时间点,堂叔把东西交给我后,就去后厨忙去了。可是我拎这一大包东西确实有点重,挪几步停两步。正在愁怎么把它们搬到我的小电驴上,这里走过来一个小伙子,穿着厨师服,应该也是饭店的厨师。

他见我这样,忙过来帮我把东西拎到了小电驴上,我非常感谢,交谈中我得知他名字叫李伟(化名),是饭店刚来不久的小厨师。

李伟个子不算高,皮肤有点偏黑,不善言辞,我问什么他答什么,笑起来有点傻傻的,整个人给人感觉就是这个小伙子绝对不是一个精明的人。

后面堂叔来我家吃饭,我就顺便和他说那天是个叫李伟的小伙帮我拎东西下来的,堂叔听了就说这个小伙才来不久,很老实,做事也踏实。之后我总是断断续续从堂叔嘴里听到李伟的一些事情,因为中间涉及的时间跨度有点长,我就梳理了一下,他也是我接触过觉得真是大智若愚的人才。

李伟来自一个偏远的农村,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做过很多事情,工地打工、房产中介、餐厅服务员都做过。后面他觉得想学一技之长,就攒了笔钱上了个厨师初级培训班,之后就应聘到堂叔工作的酒店成了个级别最低的厨师学徒(我对厨师晋升系统不是很了解,据说里面还分很多级别,我搞不太清楚,也只能说个大概,如果有专业人士请不吝赐教。)

李伟因为性格老实,工作后大家都有点欺负他,厨房里一些脏活、累活都让他去干。他也从来不抱怨,不推拖,每次都认真去把事给做完了。当然越是这样,不管是上级还是同级的同事,大家就越给他派各种活,他常常都是最后一个下班。

有次堂婶出差,说好堂叔临时接1天孩子。可是这天到了接孩子(小学二年级)的时间,堂叔临时有事根本走不开,外面又还下着雨,正发愁的时候,李伟主动提出来自己帮堂叔去接孩子。等接回来,孩子身上是干的,连鞋子都没湿,而李伟身上湿了很大一部分。

原来怕孩子踩水把鞋子弄湿了,李伟一路都是抱着孩子回来,一把伞全紧着孩子用,自己淋到也没在意,堂叔很是感谢他。

除此之外,同事搬家或者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事,叫李伟他一定会到。

李伟还常做一件在大家眼里看起来的“傻”事,刚入厨师这一行,他的工资不高,自己又不抽烟,但他身上总会装着一些档次还不错的烟。一有空他就把烟发给各位大厨师傅们,加上他的为人和善,时间久了,大家对他感觉都不错。李伟向他们请教厨艺上的问题,很多人也都乐意为他解答。

有大厨问李伟,学了厨艺以后想干啥,李伟说自己没想那么多,有份工作就不错了。他想着再不济,学好了以后回家能天天给爸妈做好吃的,大家都笑他没理想。

堂叔说有好几次他因为有事晚走,就看到李伟还在厨房里,他进去一看,原来李伟用个看上去有点油腻腻的本子记着白天学到的和厨艺有关的知识,已经记了很厚的一本了。堂叔拿过来随手翻了下,发现里面除了与做菜相关的知识之外,还有一些菜品采购流程、厨房用具管理等相关知识。

从那一刻起,堂叔觉得这个小伙子以后会有前途。

而且堂叔发现李伟在做菜方面是有天赋的,基本上教一遍他就能学个八九不离十了。

听堂叔说厨房里面其实等级很森严,大厨都有自己固定的厨具,别人是不能随便碰的。有次有个大厨心情特别好,空闲时候,就叫来李伟指导他做个菜,让李伟用他的厨具。

李伟却不敢,有点畏畏缩缩,说怕自己用不好,把大厨的工具给弄坏了。

后面大厨说不用怕,大胆用,李伟鼓起勇气用了。用完之后,他连忙认认真真把厨具清理干净,又给这个大厨递上了一包好烟,表示自己的感谢。

在这样情况下,别人需要花费2、3年才会出师,李伟1年就学成出师了。既然出师,李伟级别也晋升了,晋升后的他依然低调,也不会因为自己成为老员工去欺负新人。

本以为到此也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熬资历和时间一步步往上升了。可是李伟却又开始了新的行动,每天下班后,他由记厨艺相关知识改成了学历提升学习,等他终于拿下大专学历的时候,也是他新的晋升机会到来了。

他在酒店时间够长,学历也够,做菜也有天赋,当时酒店在另一个地方开了分公司,李伟在堂叔的推荐下,直接到分公司任厨师长。

之后堂叔也辞职出来自己开了饭店,李伟偶尔也还会来堂叔这里坐坐,聊会天。而他现在已经当上了酒店的行政主厨,在我来看李伟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工作大智若愚的人往往会有3个特点:

一、心中有目标,专一前行

大智若愚的人表面看上去有点“傻”,不玩心眼,不与人争夺什么,甚至觉得他们好欺负。其实在他们的心中都会有个目标,可能这个目标在别人看来很简单,甚至不屑一顾。

但他们却愿意为这个简单的目标去努力,专一前行,而这种努力往往能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脱颖而出,展现自己的魅力。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常常出现在大智若愚的人身上。

二、工作勤勉,对人恭敬

曾国藩曾说过:“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意思是说一个人身上具有勤勉,对人恭敬的品德,就算看上去愚笨,也有贤者、智者的风范。

大智若愚的人在工作人不会抱怨什么,不管什么事情都尽心尽力去做好,担得起“勤勉”二字。对人也很老实,不玩心眼,踏踏实实从本心出发做事。不管对谁都保持着恭敬的态度,不骄不躁,虚心求教,方可成就自己。

三、不过度思虑,只着眼于自身能力

老子说:“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者看上去做事没有心机,也不会想太多,甚至有时候只会一根筋做事,坚持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像李伟从头到尾只坚持做了一件事,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而不会太多去想同事之间的尔虞我诈,别人欺负他,他也不在意,事情多做点也不计较。吃亏给大师傅们买烟表示自己的感谢,能得到别人的指导,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

而这些就是大智若愚者最终能走出自己的路,获得属于自己成功的秘诀所在。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