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红河优质的黄铜 云南菜有哪些特色菜

跟以往在云南吃到的汽锅鸡相比,经常在大理看到各种以花命名的食物,吃起来倒想是裙边菜一样的嚼劲,大概就是越发简单的食物越是勾住人的脾胃,薄荷拌桃仁夏日里吃薄荷,是很想念的云南味道了,如果喜爱吃臭豆腐的朋友应该会很喜欢这道主食。...

红河优质的黄铜,云南菜有哪些特色菜?

汽锅鸡

汤汁少了一点鲜美,喝起来有些清淡如水。只有简单的几块鸡肉,跟以往在云南吃到的汽锅鸡相比,稍微逊色了一点,庆幸只点了一个小锅。

洱海海菜花

在白族的民歌里有这么一句歌词,“大理海子无根草,不飘不落不生根”,说的就是这海菜花。经常在大理看到各种以花命名的食物,但鲜少吃过。

这道海菜花跟被晒干的萝卜丝一起清炒,也有蒜茸可以选择,吃起来倒想是裙边菜一样的嚼劲,但是它更脆。虽于清淡,但还是会让人不知不觉的就吃完一整盘,大概就是越发简单的食物越是勾住人的脾胃。

大救架

大理的饵丝饵块是非常地道有名的,有烤制的、煎炸的、凉拌的、汤水的。我记得以往的每天晚上,我都会从才村走到古城,就为了吃一碗饵丝,就上老板自酿的辣萝卜,连续吃了半个月也还是心生喜欢。

大救架,实际上就是炒饵块了,用鲜肉、鸡蛋、冬菇、泡辣椒等烹炒,味道软香爽口,这道菜要趁热吃,不然就会失去它本身的口感,在北京能吃到饵块也是不容易,但味道显然不是那么正宗好吃。

薄荷拌桃仁

夏日里吃薄荷,是我跟637最爱做的事,我俩的工作日食物基本在吃草中度过。这道薄荷拌桃仁,实则是拌上了生核桃,薄荷清凉的口感跟味觉散发出来的独特香气,带着点丝丝辣味,去了驻京办一定要点一盘尝尝。

红三剁

嗯,637吃一口就说“是很想念的云南味道了”,没错,很正宗地道的红三剁了,千万不要被红跟剁蒙蔽,以为是剁红辣椒之类的,实际上是西红杮、红猪肉、红辣椒,三红而得名,真实吃下去一点辣感都没有,边上的窝窝头是免费赠送的,虽然长的可爱,但一口红三剁一口窝窝头,很是乐不思蜀。

建水罐罐米线

“土味”十足,像是只有在村子里才能吃到的味道。发酵过的豆腐比油炸的臭豆腐气味有过之,如果喜爱吃臭豆腐的朋友应该会很喜欢这道主食。

烤罗非鱼

如果你曾到过才村的码头看过洱海的日出,那么你就会看到路边的烤鱼摊,它们简简单单的摆在岸边,只有一张桌子一个板凳。这里的罗非鱼味道就跟记忆中洱海边的味道一样,鱼皮脆香肆意,鱼肉滋滋的滑嫩,我跟637就这样完整的吃完了一整条。

风花雪月啤酒

春有白桦,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云南大理有风、有花、有雪、有月,它是下关风、也是上关花、那是苍山雪、也是洱海月,怎么能少的了喝一场风花雪月呢?

以上。

云南十八怪你能说出几个?

云南十八怪你能说出几个?

《云南省》

简称、云、滇,

中国23省之一。

位于西南地区,

省会昆明。

介于北纬21度8分至29度15分,

东经97度31分至106度11分之间,

有15个特有民族,

这里就不在介绍了。

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

特殊的气候状况,

多彩的民族风情,

奇特的风俗习惯,

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

随着远方来的游客,

匆匆而去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理解的感受离开之后,

他们把在云南的所见所闻帯出了云南,

那些奇风异俗也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

并被命名为“云南十八怪”

“云南二十八怪”,

“云南八十一怪”等等传说。

云南十八怪顺口溜:

你说奇怪不奇怪,云南就有十八怪。

四个竹鼠一麻袋,蚕豆花生数着卖;

袖珍小马多能耐,背着娃娃再恋爱;

四季衣服同穿戴,常年能出好瓜菜;

摘下草帽当锅盖,三个蚊子一盘菜;

石头长在云天外,这边下雨那边晒;

鸡蛋用草串着卖,火车没有汽车快;

小和尚可谈恋爱,有话不说歌舞代;

蚂蚱当作下酒菜,竹筒当作水烟袋;

鲜花四季开不败,脚趾常年露在外。

云南是我国最美丽的地区之一,

面积39.41平方千米。

人口约4158.9万人。

以汉族为主。

其它民族有彝、苗、回、壮等少数民族。

气候温和,

年均温度19.9℃,

年均降水量809毫米。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薯类、甘蔗、花生、烟草、香蕉、紫胶、木棉等。

矿产资源有煤、锑、锰、等143种矿藏。

工业有煤炭、电力、制糖等。

云南很美,一年四季皆如春,

是我国最美的旅游胜地,

云南过桥米线全国闻名。

十八怪也闻名全国。

谢谢你的邀答。

云南哪里的过桥米线最好吃?

蒙自,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十块钱自选4个肉,十五块钱6个肉(有的店是5个肉)。真心好吃。离开蒙自了只愿意吃面条了,因为习惯了蒙自味道。

说一说你心中认为云南最美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我四年前去云南毕业旅行的时候见识到了云南的美,确实很引人入胜。那边的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生活节奏很慢,挺适合去长居一段时间,好好享受生活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于云南和四川交界的高原明珠——泸沽湖了。

这是我当时旅行多年见过最清澈见底,最蔚蓝摄魂的湖泊了。我和两个来自四川的女生结伴在泸沽湖玩了一个多星期,环着湖慢慢的游览,见识了泸沽湖各个角度的美,还去了摩梭人族的家里做客了,深入去体验当地的‘走婚爱情文化',扩展了眼界。

其实泸沽湖还是有挺多值得一去的景点的,下面给大家说说。

1.大落水村。

这是配套设置比较完善的一个住宿地方,各类商店比较齐全,交通也很便利,村里充满浓厚的摩梭风情,适合中转落脚点。因为村落靠近湖边,可以付费乘坐猪槽船出湖出游玩拍照,村里还有自行车和骑马出租,有需要可以租借来环湖之旅。晚上村里还有篝火晚会,摩梭族人会穿起当地服饰围在火堆旁跳舞,有兴趣的可以参与进去玩耍。

2.里格半岛。

泸沽湖的标志景点,也是住宿的主要地方。这里是三面环水,一面连接陆地的美丽小岛,岛上住着三十几户摩梭族人家,村落里还保留有一间上百年历史的祖母屋,想去拜访需要买些小礼物比如糖果烟酒,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或者跟团的话跟导游说明叫他安排。

晚上还会有篝火晚会,也是村里最热闹的节目,住在这的朋友可以去凑下热闹。

3.草海和走婚桥。

草海其实就是一个湿地公园,长满了碧绿芦苇的海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猪槽船也在其中捕捉鱼虾,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而草海上方的走婚桥,则给画卷增添了像许多的灵气。

喜欢拍照的朋友可以在阳光明媚的晴天在草海边拍照,或者站在猪槽船上拍剪影,场景充满了文艺气息。

4.格姆女神山和女神湾。

女神山是摩梭族人的圣山,因为当地是母系社会,所以他们把格姆山看做是女性的化身,每天膜拜,而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摩梭族人便会祭祀女神,这个隆重的节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意义非凡。

女神山对面就是女神湾,隔着一个小港湾相望,是拍摄女神山和湖水的绝佳地点。特别是每天晚上夕阳西下的晚霞,更是得到了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喜欢,驻扎再次只为拍摄那一抹红霞。

5.情人树。

位于北边的尼塞村里,不是什么特别的景点,只是因为两棵青松树一高一矮互相依偎着面对湖水,让人联想到一对情侣在此,又借此联想到浪漫的爱情,所以才出名的。

这里比较适合情侣打卡拍照,也没其他特别的看点,独自一人的就没必要来了,因为这里大部分都是情侣来的。

6.乘猪槽船出湖看日出。

在每一个村落和景点都会有猪槽船提供出湖看日出的服务,你可以在客栈或者去湖边找船夫预定时间,一般都是早上六点左右,费用在30-80元不等,越贵划得越远,人也就越少,景色也越美。

除此之外,其实泸沽湖环湖一周哪里都好看,走走停停,拍照拍视频啥的,过个惬意悠闲的生活就好了,不用刻意说去那几个景点,其他的就不去。骑着单车深入村落探索,去寻找未知的景色岂不是更加美妙的体验。

关于美食。

泸沽湖的特色美食有银鱼炒蛋、烤鱼、苏哩玛酒、咣当酒、烤乳猪等,风味独特,平常可以尝试一下,在各个村落住宿的地方都有。

关于交通。

包车费用一般是150-200元/人,在里格村包车,方便你赶时间且方便转移。自行车租凭一般50元左右/天,适合喜欢深入探险的小伙伴,无拘无束。

泸沽湖真的建议各位来云南旅行的时候可以来玩一玩,这里景色很美,且商业化没那么严重,独特的‘走婚文化’也是一个特别的体验。

你知道哪些好玩的景点?

作为云南省的省会昆明周边可以玩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就不推荐那些众所周知的热门景点了。

今天给您介绍个不要门票的好去处——斗南花市

云南“十八怪”,鲜花当成白菜卖~ 全亚洲最大的鲜花市场就坐落在云南昆明。

之前就听几个朋友提起过这里,一直到16年才有机会亲自去一睹芳容,除了震撼我真的想不出别的什么词来形容我当时的感受了,不愧是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整个斗南花市由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交易大厅组成,周边还有各种鲜花大棚,培育基地。

每天24小时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交易各种鲜花,这里从早到晚几乎不停转的供应鲜花、多肉、绿植和干花,花市有鲜花区、多肉区、康乃馨交易中心、绿植区和拍卖区,各种各样我以前见过或没见过的鲜花,周围都是各种好闻的花香味。

印象中那些几块钱十几块钱一朵的玫瑰在这里只要几毛钱一朵,很多干花更是论斤卖,大多数大家常见的各种鲜花在这里的价格只有店铺里的3分之一到10分之一的价格,很多人都成捆成捆甚至一整车那样的买,全国75%的鲜花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

发一些当时拍的照片给大家感受一下什么叫做斗南花市吧

如何认识和理解青铜器时代?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因金属具有易腐蚀的特性,四五千年以上的青铜遗存发现往往为数不多。青铜时代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不能认定为青铜时代[1]。

青铜时代是 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 4.7倍,性能良好。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出现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铜时代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于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进入这一时代的年代有早有晚 。伊朗南部、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铜器,欧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铜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铜较晚,大约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将近公元11世纪,才出现冶铜中心。中国则在公元前3000年前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在青铜器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地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此时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的时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没有经过青铜时代便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进入文明的地区在青铜时代已经产生了文字。[7] [8] [5] [9] [6] [10] [4] [3] [2]

关于中国青铜时代的肇始时间,则众说纷纭。部分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晚期或龙山时代已进入青铜时代,年代约当公元前3000年或稍晚。因用铜遗存仅有零星的发现,并不符合上述青铜时代的特点,故可以不考虑其可能性。[11]

1980年代以降,一般把成批出土青铜礼容器、兵器、工具、饰物等的二里头文化,作为中国青铜时代早期文化。由于1980年代当时二里头文化碳素测年的数据落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所以一般认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上限[12] 。嗣后,有研究者将西北地区的早期用铜遗存纳入青铜时代,认为存在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两大独立起源地,但在绝对年代上,仍认为二者大体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进入青铜时代[13] 。

中原地区在二里头文化之前,仅有零星的用铜遗存发现。如襄汾陶寺遗址发现有红铜铃和砷铜齿轮形器、容器残片等,但未见青铜[14] ;登封王城岗遗址曾出土青铜容器残片[15] ,新密新砦遗址曾出土红铜容器残片[16] 等。二里头文化第一期发现的铜器尚少,且均为小件器物。第二期开始出现铜铃和嵌绿松石铜牌饰等制作工艺较复杂的青铜器,第三期始有成组的青铜礼容器和兵器等出土[17] 。故就目前的考古材料而言,中原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至多是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据《越绝书》记载,欧冶子曾应楚昭王之邀与干将(传说与欧冶子同师)一起“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一作工市)”。楚王曾引泰阿之剑大破晋郑王三军。上述记载,虽然带有传说的成分,但也足见欧氏所铸之剑之绝妙。由此可见,这时期青铜铸造技术之精湛。

就目前的认识,整个东亚大陆多地区大致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约当公元前1700年前后。第一批进入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只有四坝文化、齐家文化晚期、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二里头文化。这些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间的交流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时代标志

采矿

青铜采冶业是从石器加工和烧制陶器的生产实践中渐渐被认识而产生的。

中国商代后母戊大方鼎

最早的采矿业是从地表挖掘开始找矿的。当他们发现矿脉或矿带向深部延伸的规律时,人们创造了从地面向地下挖掘竖井,并由竖井底部向四周开拓巷道以寻找矿石和采掘矿石的方法。有时人们在巷道中发现深部还有矿石,于是又从巷道中向下挖竖井,这种井并不直接通向地面,所以人们称之为盲井。用这种方法采掘,一般在井巷中用木质的框架作支护,以防止周围岩石坍塌。他们用榫接或搭接法制作的框架,有效地承受了巷道的顶压、侧压和底压,可以确保坑下采掘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从地面下较深的地段掘取矿石。这比起露天采矿省工省时,是一个进步。从湖北大冶铜录山、江西瑞昌铜岭等地发现的商周采矿遗迹看到,露天采矿与坑采这两种方法均已采用。当然,从矿区河流中夹带的沙石中淘洗出铜矿也是一个途径,此时大概也已被掌握。

人们在寻找石料和加工的过程中,逐步识别了自然铜与铜矿石。例如有一种铜矿石,颜色碧绿,其断面的纹理与孔雀的羽毛相似,很是艳丽,所以人们称它为孔雀石。这种孔雀石含铜量高,其含铜品位可达 10—20%或更高。这是一种氧化矿,只要同木炭放在炼炉中进行冶炼,加热到 1000℃稍高一些,就可以炼出铜来。它又常常与自然铜一起出现,并与铜锈有类似的颜色,因此孔雀石很可能是人们最早用于冶炼的铜矿石。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为青铜的冶铸业提供了必要的高温知识、耐火材料、造型材料与造型技术等条件。例如龙山文化中黑陶和白陶的烧陶温度均与铜的熔点接近。当时使用陶模具制作泥坯和印制花纹等技术与铸铜的模具功能有相似之处;冶铸用的熔炉、水色、型范等都是陶质的用具。炼铜用的木炭也与烧陶所用的燃料是一致的。考古工作提供的资料说明,凡是发现古代采矿、冶炼遗址的附近,几乎都有同时期居民聚落遗址。因此,人们在制作石器时,为寻找原料而出没于这些山丘时,如果一旦认识了自然铜与孔雀石等铜矿石,那么采掘这些金属原料就成了他们的新工作。[2] [3] [4] [10] [6] [9] [5] [8] [7]

冶炼

春秋时期的冶铜技术是在商代与西周时期的冶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从出土的商代与西周铜器数量之多,用铜量之大,或许说明当时的冶铜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因此有理由认为,商代与西周的冶炼水平也是不低的。衡量冶炼水平高低很重要的一点是炼渣中的含铜量的多少。因为矿石中所含的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越高,炉渣粘度就越大,渣的流动性也差,渣中所含的铜也越多。春秋时期,冶炼过程中已经掌握了配矿技术,使渣中的含铜率降至 0.7%,这是冶炼水平较高的一个表现。可能这种配矿技术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

据统计,已出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铸有铭文的青铜器,有上万件之多,没有铭文的铜器更数倍于此数。商代与西周时期,若无发达的采矿与冶炼业是不可能提供如此大量的铜金属原料的。

已经发现的商周古铜矿遗址,大多分布在火成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因为接触带内的岩石破碎,比较容易采掘。又因大气降水和淋滤作用,地表面的铜元素在接触带中相对集中,出现了铜品位自上而下逐渐富集的现象,形成氧化矿富集带。这种条件使它成为古代先民理想的采铜场所。这里的矿石,主要是孔雀石、硅孔雀石、赤铜矿等,都属氧化矿。深部往往有自然铜。大冶的铜录山,顾名思义,是铜绿色的山丘之意。那里每当大雨过后,表面就暴露出许多绿色的孔雀石的碎块,俯拾皆是。因此,它的铜资源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开发利用,在11号矿体和7号矿体的2号点出现的采矿遗迹,被认为是西周时期或更早的遗存。

当时冶炼铜矿石的方法,是将矿石与木炭放在冶炼炉中进行冶炼。由于这些矿石是氧化矿,因此这种冶炼被称作氧化矿还原熔炼。虽然只发现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商与西周时的炼炉尚未见到。但是,经过模拟实验证明,春秋时期的冶铜竖炉冶炼性能很好,能持续加料,持续排渣,间断放铜。[9] [9] [7]

世界发展

中国大陆

中国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个铜冶炼技术的文明,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冶炼铜发现于中国的陕西姜寨遗址。[10]

姜寨遗址出土的公元前4700年前冶炼黄铜片及黄铜圆环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冶炼黄铜,标志着人类初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为青铜时代的到来打下基础。而位于中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则是世界上第一个已知的最早掌握青铜冶炼技术的文明,出土了公元前4000年的冶炼青铜器,人类初步踏入了青铜时代的门槛。

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块半圆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年代测定为公元前4700年左右。值得指出的是,最近在上海光源,采用X射线荧光面扫描分析,发现姜寨黄铜片不同区域的锌含量差异显著,而铅元素呈零星点状分布,其特征与固态还原法制备的黄铜完全相同,从而证明先民在使用天然金属与发明金属铸造之间,都曾采用热煅法或固体还原法冶炼金属。[6]

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古老冶炼青铜器,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青铜刀。经碳14鉴定为公元前3000年。此刀长12.5厘米,为单范铸成。没有血档及缳首等成熟的后世刀具才有的部件,在刀具形成史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9]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长江、珠江流域,距今约5000年,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考古上的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时代,及文献上记载的中原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加上山西夏县东下冯、山东岳石文化、辽宁长城东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在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遗址的放射性碳 素 断 代(见考古年代学)年代,正好在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纪年范围内,这些遗址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 ,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② 中期。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时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约当公元前16~13世纪,以河南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 ,此时期奴 隶 制 国 家进一步发展,青铜器数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礼器,贝币大量出现,人殉、人牲更为普遍。后一阶段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约当公元前13~前10世纪(穆王以前)。此时中国青铜时代达于鼎盛,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 ,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铜礼器、武器与工具 。这时的青铜文化以安阳殷墟为代表,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也是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此时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及陵墓,有发达的金文与甲骨文,人殉与人牲成为一种制度极为盛行,凡此种种反映出奴隶制社会的繁荣。西周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中,发掘出周王朝的宫殿 、宗庙和墓 葬 ,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已成熟。③晚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此时期列国都城形成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金属货币大量流通。青铜铸造工艺取得突出发展,出现了分铸法、失蜡法等先进工艺技术。湖北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证明当时在采矿、配矿、冶炉砌筑及冶炼方面均达较高水平(见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制造业才逐渐衰落。 [5]

在中国的边远地区,当时还存在着若干具有地方特点的青铜文化。如甘青地区,由于民族杂居,文化复杂多样,有辛店文化、沙井文化与寺洼文化等,其中寺洼文化与西周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北方地区有夏家店上层文化,出土的青铜短剑具有地方特点,还出土带有相当浓厚的中原文化特征的青铜礼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从商周至秦汉,流行着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东南地区的浙江、福建至台湾等地,至西周末期才产生青铜文化,出土的青铜武器等与西周的相同。两广 、四川、云南等地区的青铜文化 ,既有地方特征,又有中原文化的风格。总之,各地区的青铜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同时具有本地的特色。此外,中国的青铜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还与周围地区存在接触,如曾与北方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亚的青铜文化进行过交流,晚期与东南亚青铜文化有过密切联系。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在商前期的炼铜遗址中,从可辨认的铸范中,镢范为数不少,虽然青铜的生产工具在早期的随葬物中较少,但我们在出土的商初青铜器中,仍看到生产工具占相当比重,说明在商代的手工业中,青铜工具如斧、锯、凿、锥等已广泛使用,青铜兵器也日益增多,至于青铜农具,虽然奴隶主不会为奴隶们提供,但在当时,还有一部分作为自由民的农民都会拥有,历年出土的青铜农具有锄、铲、 等,这说明青铜的大量使用主要还是从事制作工具。青铜工具在生产中的效用,使青铜冶铸技术日益重要,因而能获得飞速的发展。 [8]

在青铜时代,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郭沫若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是奴隶制国家,有争论),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且汉字也已经发展成熟。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是在红铜冶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是世界上铁器和青铜器发明最早的地区之一。中国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青铜艺术品,显示了绵延一千五百多年中国青铜器的萌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7] [8] [5] [9] [6] [10] [4] [3]

亚洲地区

西亚的青铜时代是城市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时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奴隶制城邦,随着乌尔王朝的灭亡而告衰落。进入巴比伦时期后,青铜文化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并进口金银铜锡等金属原料。小亚细亚东部卡帕多细亚的奴隶制帝国,约在公元前3500年进入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3000年前后转入中期,小亚各地由野蛮进入文明。在邻近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兰,于公元前第 3 千年中叶形成奴隶制城邦,产生了国家,处于青铜文化的发展时期。

青铜器

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北亚、南亚的青铜时代,产生了印度河文明。大概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青铜工具和武器广泛使用,有斧、镰、锯、刀、剑、镞和矛头等,手工业匠人对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能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具,并刻有铭文。这时代表性的文化是哈拉帕文化。在东南亚地区,至今发现的最早青铜冶铸中心是泰国乌隆府的班清墓地,时代在公元前3600~前1000年,青铜器有矛头、手镯、脚镯,矛头是铸造后再锻打成形的。在能诺他墓地,发现用双扇合范制造的青铜器,并有人祭遗迹。越南红河流域的青铜文化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其后的东山文化时期,大量地制造铜鼓。菲律宾在公元前 600 年出现青铜器和铁器 ,是从大陆沿海经巴拉望岛传入的 ,其器类与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的相似。在北亚西南部、南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青铜文化的部落还处在原始公社时期。公元前第1千年初的卡拉苏克文化,代表性器物为曲柄刀 、短剑、锛、弓形器、蹼形垂饰,并有装饰性动物纹样。朝鲜半岛的青铜文化以素面陶为特征 ,时间在公元前10~前5世纪 。日本的青铜文化从弥生时代前期开始,约在公元前300年前后。

环地中海

爱琴海南端各岛屿在基克拉泽斯文化时进入青铜时代,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克里特岛在米诺斯文明时期进入青铜时代 ,在公元前第2千年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00年后,迈锡尼文明兴起,在这时的贵族宫室和陵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装饰豪华的青铜武器和金、银、铜器皿。多瑙河流域的青铜文化是铜石并用文化的继续。中欧和西欧早期的青铜文化是钟杯战斧文化,年代在公元前第 3 千年中到前第2千年初,以绳纹陶为特征 ;晚期是骨灰瓮文化,年代为公元前第2千年后期到前第1千年初,以骨灰墓园为特征,已知用失蜡法铸造铜器。巴尔干和东南欧是一个青铜文化中心,以乌涅茨基文化著称,分布在捷克、摩拉维亚、多瑙河以北的下奥地利、西里西亚以及撒克逊等地。另一青铜文化中心是西班牙东南和葡萄牙南部的埃尔阿尔加尔文化,村落围以石头砌的高墙,住方形房子、墓葬在村内,行屈肢葬,工具武器有刀、斧、剑、戟、弓箭。东欧森林地带有法季扬诺沃文化、竖穴墓文化和木椁墓文化,意大利北部的泰拉马拉文化于公元前1700年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1400年达到鼎盛期。居址内多有干栏式房屋区。南部是亚平宁文化,在公元前第1千年初为铁器文化所代替 。 英国和德国境内的青铜文化,都是以农业为特征,种植谷物、饲养家畜,遗留下有复杂建筑的大量墓地。[2] [3] [4]

黑色非洲

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掌握青铜制造技术应不晚于公元前第1千年 。 到公元11~17世纪,几内亚沿海地区的青铜制造业达到繁荣期。一般认为非洲的铜器工艺比铁器工艺发展晚,似乎从石器时代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在东非的麦罗埃遗址,发现了冶铁炉和残余铁块。在西非,公元前10世纪即掌握了冶铁技术。[10] [6] [3] [2] [4]

美洲地区

美洲的青铜手工业最早发生于中南美,以秘鲁和玻利维亚为冶铸中心,年代约为公元前11世纪以前。然后传到智利、阿根廷西南部和墨西哥,再传到北美。到13~15世纪时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已大量使用红铜、青铜、金、银、铅等金属制造器物,并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在可怜同情奴隶的同时对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灿烂的青铜文明。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