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一能往下,乌台诗案是因为哪首诗引起的?
“乌台诗案”就是北宋年间一场罕见的文字狱,因为牵连到苏轼、苏辙、黄庭坚、司马光等著名人物而被人熟知。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以文立国、厚待士大夫的国策,所以北宋前期的政治氛围非常和谐的,官员批评君王,书生议论国政属于常态,“乌台诗案”中给苏轼定的罪名就有些牵强附会了。“乌台诗案”的爆发可以说是北宋政治氛围从和谐到激烈对抗这种变化的突出体现,目的完全是为了争权夺利。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依靠手中的军权篡夺了后周柴氏的江山。一方面是为了抑制武将干政;另一方面是自己得位不正,需要拉拢士大夫阶层,因此赵匡胤定下了文人统治,厚待士大夫的国策。因为宋太祖赵匡打下的基础,整个北宋的政治氛围比较和谐,没有出现其他朝代皇帝动辄杀戮朝臣的情况,皇帝在讨厌一个大臣,大臣的批评皇帝也得听着,官员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自然敢说话、敢议论朝政。
而且这种开明的政治氛围也使得北宋官员之间的矛盾基本集中在公事,没什么私仇,政治斗争并不激烈,即使有大臣因为什么事情遭到处罚、贬谪,过段时间还有复起的可能。比如宋仁宗年间的名臣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都有过因为朝堂争论离开中枢的经历,大不了去地方任职等待复起罢了;以廉洁公正、不畏权贵著称的包拯当官的时候得罪了多少皇亲国戚,换一个朝代早死了。但是这种政治氛围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就慢慢消失了。
1067年,年轻的宋神宗赵顼继位,他是一位很有抱负的君主,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困局,启用久负盛名的王安石主持变法,史称“熙宁变法”。凡是变法都会动荡朝局、影响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当时朝中的大多数大臣或出于公心,或为了私利纷纷反对变法,像韩琦、司马光、欧阳修等人都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为“旧党”。
虽然变法遭到皇亲国戚、朝中大臣等一大批人的反对,但是宋神宗赵顼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决心不会轻易动摇,为了改变王安石在朝中孤立无援的局面,推动变法的进行,宋神宗打破北宋原有的政治生态和规则,以君权的力量将大批“旧党”清出朝堂,破格提拔了一批支持变法的人入朝当职,这就是“新党”。
“旧党”觉得“新党”年轻识浅、不堪大用,“新党”觉得“旧党”顽固不化、因循守旧,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再加上有很多投机分子浑水摸鱼,慢慢的“旧党”和“新党”的辩论就从政见不同变成了人身攻击、争权夺利、排除异己,这样一来栽赃陷害、造谣生事等下作手段自然就有人使出来了。
再说回“乌台诗案”的主角苏轼,苏轼属于年少得志之人,二十二岁第一次进京赶考就榜上有名,文章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许而名扬天下;入朝做官后,苏轼也是政绩斐然,“三年京察”为“百年第一”,按理来说苏轼应该是仕途顺畅、官运亨通的人,可惜直率的性格使得他命运坎坷。
苏轼本人并不反对变法,但是反对以偏概全、急躁的去推动变法,再加上“新党”中确实充斥了大量为升官发财才支持变法的奸佞小人,因此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得罪了“新党”被赶出京城。从1071年到1079年,苏轼受到打压一直在地方任职,但苏轼毫不气馁,一方面结合当地情况革新除弊,因法便民,用自己的方式试行变法;另一方面不断写文章、上书指出“新党”变法中出现的问题,王安石两次罢相也证明苏轼的言论是有道理的。
王安石罢相后,宋神宗不甘心变法失败,亲自上阵主持新一轮变法,史称“元丰改制”,这也是“乌台诗案”爆发的时候。
北宋当时反对变法的人很多,为什么苏轼就摊上“乌台诗案”了呢?苏轼在当时虽然仕途不顺,但是他已经是文坛领袖,他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引起读书人的热议和追捧,他对于变法以及“新党”部分官员的抨击让这些人如芒在背,这些人一直想找机会收拾苏轼。随着王安石的退隐,以及宋神宗为了推行新法而日趋强硬的手段,“新党”中的部分人趁机炮制出了“乌台诗案”。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给宋神宗写了一篇例行公事的公文《湖州谢上表》,在这篇公文中苏轼不改书生本色,用隐晦的手法又批评了新法,一下子就被人抓住了把柄。
先是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挑《湖州谢上表》中的问题,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然后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又从苏轼的《山村五绝》、《八月十五日看潮》、《戏子由》等诗作中挑错,曲解附会说苏轼讥谤宋神宗;再之后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先后上书数落苏轼的“罪行”,请求宋神宗严办苏轼,事情一下就闹大了,苏轼以诗文讪谤朝廷的罪名被传唤进京。
苏轼在御史台受审,坦承了哪些诗作抨击了哪些变法措施,御史中丞李定上报宋神宗的时候就说“苏轼承认了全部罪名”,宋神宗大怒让严加审查看有没有其他涉案人员。御史台四处搜罗苏轼写给朋友的诗词一百多首,苏轼的朋友黄庭坚、王诜、司马光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新党”人士李定、舒亶、王珪等人上奏宋神宗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但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善待士大夫的国策,再加上朝中元老、皇亲国戚、甚至于王安石等人为苏轼求情,最终宋神宗没有杀苏轼,将其贬谪到黄州。
“乌台诗案”既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更是北宋政坛的转折点。于苏轼来说,经过这次打击他有些心灰意冷,远离朝政,写的诗文也不再谈论时政、抨击官员,转而畅谈人生哲理。于北宋政坛来说,苏轼差点身死的经历激化了“新党”和“旧党”之间的矛盾,不论是哪一方掌权都不论缘由的排斥异己,恨不得将对方斩尽杀绝,新旧党争不断,使得朝纲不振、北宋国力每况愈下终至亡国。
活塞是什么意?
活塞是一种机械元件,通常用于传递动力或转化力的作用。它由一个长方形或圆柱形的金属组成,可以在内壁密封的圆柱体或缸内沿着直线运动。在内部运动时,活塞将压缩空气或燃料混合物,并将其推向其他部件。
活塞通常与曲柄轴一起使用,它们可以将机械能以一种旋转的方式传递到其他部件,例如车轮或发电机,以产生运动或电力。
活塞也可以用于减震器或液压系统中,它们可以将液体或气体压缩并将其推向其他部件以产生特定的运动或压力。
在某些情况下,活塞可以用于控制流体流动,例如在柴油发动机中,气涡轮增压器中,液压制动器中等。总之,活塞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元件,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程序中。
你那里有美景吗?
小时候,我们小学生都会唱一首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现在相信好多人还都会唱。随着这优美的歌曲我们渐渐长大了,我们的祖国也真的实现了多年的梦想,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特别是到了春天,百花齐放,莺歌燕舞,更美出一番不同的高度。以前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有的花卉,现在东西南北各地的花卉来了一个大融合。比如梅花,丁香花,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看梅花是在国画上,知道丁香花是在诗人的描述里。这些花卉在我们心里就是九天的仙子,不是我们凡夫俗子可以得见的,没想到今年春天我却饱餐了仙子秀色,真的是留恋不舍,不知身在天上人间也。现在就随着我的镜头去神游一番吧。
元素周期表里最贵的是哪个?
目前已知的元素达到了118种,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七个周期已经刚好填满。从1号氢元素到94号钚元素都可以在地球上找到,而94号元素后面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虽然金、铂等元素被称为贵金属元素,但元素周期表中还有不少元素比它们更昂贵。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少的元素,或者需要依靠昂贵的人工方法制造出的人造元素都非常昂贵。金(79号元素)的单价大约为每克四五十美元(相当于每克两三百元人民币),铂(78号元素)的单价比金稍高一些。相比之下,钚的每克成本可达4000美元。
除了金属元素之外,一些非金属元素也十分昂贵,例如,氢的同位素——氚,每克的成本可达3万美元。碳也可以很贵,由碳原子组成的完美金刚石单价可达6.5万美元/克。
在已知的元素中,更贵的还是金属元素。98元素锎是人造元素,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强中子射源。锎-252具有很强的放射性,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当年为了运输1克的锎-252,科学家造了一个重大50吨的专用运输桶。锎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每克成本高达2700万美元。
不过,最贵的有用途元素不是人造元素,而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钫(87号元素)。由于钫的衰变速度非常快,半衰期极其短暂,最稳定同位素(钫-223)的半衰期还不到半个小时。因此,钫极其难以制得,产量极低,制造成本极高,每克成本高达10亿美元。
另外,很多超重元素的造价也是极其昂贵,它们都是在实验室中通过中子俘获或者核裂变反应得到,其价格不可估量,但没有实际用途。
事实上,目前已知最贵的元素其实是1号元素——氢,或者确切地说是反氢。据估计,制造1克的反氢所需的成本将近63万亿美元。
马斯格雷夫礼典主要内容?
马斯格雷夫礼典
我的朋友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性格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经常使我烦恼。虽然他的思想方法敏锐过人,有条有理,着装朴素而整洁,可是他的生活习惯却杂乱无章,使同住的人感到心烦。我自己在这方面也并不是无可指责的。我在阿富汗时那种乱糟糟的工作,还有放荡不羁的性情,已使我相当马虎,不是一个医生应有的样子。但对我来说总是有个限度。当我看到一个人把烟卷放在煤斗里,把烟叶放在波斯拖鞋顶部,而一些尚未答复的信件却被他用一把大折刀插在木制壁炉台正中时,我便开始觉得自己还怪不错的呢。此外,我总认为,手枪练习显然应当是一种户外消遣,而福尔摩斯一时兴之所至,便坐在一把扶手椅中,用他那手枪和一百匣子弹,以维多利亚女王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弹痕把对面墙上装饰得星罗棋布,我深深感到,这既不能改善我们室内的气氛,又不能改善房屋的外观。
我们的房里经常塞满了化学药品和罪犯的遗物,而这些东西经常放在意料不到的地方,有时突然在黄油盘里,或甚至在更不令人注意的地方出现,可是他的文件却是我最大的难题。他最不喜欢销毁文件,特别是那些与他过去办案有关的文件,他每一两年只有一次集中精力去归纳处理它们。因为,正如我在这些支离破碎的回忆录里有些地方曾经提到的一样,当他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因而扬名时,他才会有这种精力。但这种热情旋即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反映异常冷漠,在此期间,他每日与小提琴和书籍为伍,除了从沙发到桌旁以外几乎一动也不动。这样月复一月,他的文件越积越多,屋里每个角落都堆放着一捆捆的手稿,他决不肯烧毁,而且除了他本人外,谁也不准把它们挪动一寸。
有一年冬季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炉旁,我冒然向他提出,等他把摘要抄进备忘录以后,用两小时整理房间,搞得稍稍适于居住一些。他无法反驳我这正当的要求,面有愠色,走进寝室,一会儿就返回,身后拖着一只铁皮大箱子。他把箱子放在地板当中,拿个小凳蹲坐大箱子前面,打开箱盖。我见箱内已有三分之一装进了文件,都是用红带子绑成的小捆。
“华生,这里有很多案件,”福尔摩斯调皮地望着我说道,“我想,如果你知道我这箱子里装的都是什么,那么你就会要我把已装进去的拿出来,而不要我把没有装的装进去了。”
“这么说,这都是你早期办案的记载了?”我问道,“我总想对这些案件做些札记呢。”
“是的,我的朋友,这都是在我没成名以前办的案子。”福尔摩斯轻轻而又爱惜地拿出一捆捆的文件。“这些并不都是成功的记录,华生,”他说道,“可是其中也有许多很有趣。这是塔尔顿凶杀案报告,这是范贝里酒商案,俄国老妇人历险案,还有铝制拐杖奇案以及跛足的里科里特和他可恶妻子的案件。还有这一件,啊,这才真是一桩有点儿新奇的案件呢。”
他把手伸进箱子,从箱底取出一个小木匣,匣盖可以活动,活象儿童玩具盒子。福尔摩斯从匣内取出一张揉皱了的纸,一把老式铜钥匙,一只缠着线球的木钉和三个生锈的旧金属圆板。
“喂,我的朋友,你猜这些东西是怎么回事?”福尔摩斯看到我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地问道。
“这简直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收藏品。”
“非常希奇古怪,而围绕它们发生的故事,更会使你感到惊奇不迭呢。”
“那么,这些遗物还有一段历史吗?”
“不仅有历史,而且它们本身就是历史啊。”
“这是什么意思呢?”
歇洛克·福尔摩斯把它们一件一件拿出来,沿桌边摆成一行,然后又坐到椅子上打量着这些东西,两眼露出满意的神情。
“这些,”他说道,“都是我留下来以便回忆马斯格雷夫礼典一案的。”
我曾经听他不止一次提到这件案子,可是始终未能探悉详情。“如果你详细讲给我听,”我说道,“那我真是太高兴了。”
“那么这些杂乱东西还照原样不动了?”福尔摩斯调皮地大声说道,“你的整洁又不能如愿了,华生。可是我很高兴在你的案例记载中,能把这件案子增加进去。因为这件案子不仅在国内犯罪记载中非常独特,而且我相信,在国外也极为罕见。如果搜集我那些微不足道的成就,却不记载这件离奇的案子,那就很不完备了。
“你当然记得‘格洛里亚斯科特’号帆船事件,我向你讲了那个不幸的人的遭遇,我和他的谈话,第一次使我想到职业问题,而后来侦探果然成了我的终身职业。现在你看我已经名扬四海了,无论是公众,还是警方都普遍把我当作疑难案件的最高上诉法院。甚至当你和我初交之际,即我正进行着你后来追记为‘血字的研究’一案的时候,虽然我业务并非十分兴隆,但已有了很多主顾了。你很难想象,开始我是多么困难,我经历了多么长久的努力才得到了成功。
“当初我来到伦敦,住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的蒙塔格街,闲居无事,便专心研究各门科学,以便将来有所成就。那时不断有人求我破案,主要都是通过我一些老同学介绍的。因为我在大学的后几年,人们经常议论我和我的思想方法。我破的第三个案件就是马斯格雷夫礼典案。而那使我兴致昂然的一系列奇异事件以及后来证明是事关重大的办案结局,使我向从事今天这一职业迈出了第一步。
“雷金纳德·马斯格雷夫和我在同一个学校学习,我和他有一面之交。因为他看上去很骄傲,所以在大学生中是不怎么受欢迎的。但我总觉得他的骄傲,实际上是力图掩盖他那天生的羞怯的表现。他有一副极为典型的贵族子弟的相貌,瘦身形,高鼻子,大眼睛,慢条斯理,温文尔雅。事实上他确是大英帝国一家最古老贵族的后裔。可是在十六世纪时,他们这一支(次子的后裔)就从北方的马斯格雷夫家族中分出来,定居在苏塞克斯西部,而赫尔斯通庄园或许是这一地区至今还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建筑了。他出生地苏塞克斯一带的事物看来对他影响很大,我每次看到他那苍白而机灵的面孔或他那头部的姿态,就不免联想起那些灰色的拱道、直棂的窗户以及封建古堡的一切遗迹。有一两次我们不知不觉地攀谈起来,我还记得他不止一次说他对我的观察和推理方法感兴趣。
“我们有四年没有见面了,一天早晨他到蒙塔格街来找我。他变化不大,穿戴得象一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他爱讲究穿戴),依然保持他从前那种与众不同的安静文雅的风度。
“‘你一向很好吗?马斯格雷夫,’我们热情地握手以后,我问道。
“‘你大概听说过我可怜的父亲去世了,’马斯格雷夫说道,“他是两年前故去的。从那时起我当然要管理赫尔斯通庄园了。因为我是我们这一区的议员,所以忙得不可开交。可是,福尔摩斯,我听说你正在把你那令人惊奇的本领用到实际生活中?’
“‘是的,’我说道,‘我已经靠这点小聪明谋生了!’“‘听你这么说我很高兴,因为眼下你的指教对我非常宝贵。我在赫尔斯通碰到许多怪事,警察未能查出任何头绪。这确实是一件最不寻常的难以言喻的案件。’
“你可以想象我听他讲时是多么急不可耐了,华生,因为几个月来我无所事事,我一直渴望的机会看来终于来到了。在我内心深处,我相信别人遭到失败的事情,我能成功,现在我有机会试一试身手了。
“‘请把详情见告,’我大声说道。
“雷金纳德·马斯格雷夫在我对面坐下来,把我递给他的香烟点着。
“‘你要知道,’他说,‘我虽然是一个单身汉,但是我在赫尔斯通庄园仍然拥有相当多的仆人,因为那是一座偏僻凌乱的旧庄园,需要很多人照料。我也不愿辞退他们,而且在猎野鸡的季节,我经常在别墅举行家宴,留客人小住,缺乏人手是不成的。我共有八个女仆,一个厨师,一个管家,两个男仆和一个小听差。花园和马厩当然另有一班子人。
“‘仆人中当差最久的是管家布伦顿。我父亲当初雇他时,他是一个不称职的小学教师。但他精力旺盛,个性很强,很快就受到全家的器重。他身材适中,眉目清秀,前额俊美,虽然和我们相处已二十年,但年龄还不满四十。由于他有许多优点和非凡的才能(因为他能说几国语言,几乎能演奏所有乐器),长期处于仆役地位而竟然很满足,这实在令人费解。不过我看他是安于现状,没有精力去作任何改变。凡是拜访过我们的人都记得这位管家。
“‘可是这个完人也有瑕疵,就是有一点唐璜[唐璜:西班牙传奇人物,是一个风流浪荡贵族,西方诗歌、戏剧中多引用。——译者注]的作风,你可以设想,象他这样的人在穷乡僻壤扮演风流荡子是毫不困难的。他初结婚时倒也不错,但自妻子亡故,我们就在他身上碰到无穷无尽的麻烦。几个月以前因为他已经与我们的二等使女雷切尔·豪厄尔斯订了婚,我们本希望他再一次收敛些,可是他又把雷切尔抛弃了,与猎场看守班头的女儿珍妮特·特雷杰丽丝搅在一起。雷切尔是一个很好的姑娘,可是具有威尔士人那种容易激动的性格。她刚闹了一场脑膜炎,现在,或者说直到昨天才开始能够行走。与她过去相比,简直成了一个黑眼睛的幽灵。这是我们赫尔斯通的第一出戏剧性事件。可是接着又发生了第二出戏剧性事件,这使我们把第一件忘在脑后,那第二出戏剧性事件,是由管家布伦顿的失宠和解雇引起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已经说过,这个人很聪明,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聪明使他对毫不关己的事显得过分好奇。
我根本没有想到好奇心会使他陷得这样深,直到发生了一件纯属偶然的事情,才使我重视起来。
“‘我说过,这原是一所凌乱的庄园。上星期有一天,更确切地说是上星期四晚上,我在吃过晚餐以后,极为愚蠢地喝了一杯非常浓的咖啡,很久不能入睡,一直闹到清早两点钟,我感到毫无入睡的希望了,便起来点起蜡烛,打算继续看我没看完的一本小说。然而我把这本书丢在弹子房了,于是我便披上睡衣走出卧室去取。
“‘要到弹子房,我必须下一段楼梯,然后经过一段走廊,那条走廊的尽头,通往藏书室和枪库。我向走廊望过去,忽见一道微弱的亮光从藏书室敞开的门内射出,这时你可想见我是多么惊奇了。临睡前我已经亲自把藏书室的灯熄灭,把门也关上了。我自然首先想到这一定是夜盗了。赫尔斯通庄园的走廊里的墙壁上装饰着许多古代武器的战利品。我从里面挑出一把战斧,然后,丢了蜡烛,蹑手蹑脚地走过走廊,向门里窥视。
“‘原来是管家布伦顿呆在藏书室里。他衣着整齐地坐在一把安乐椅里,膝上摊着一张纸,看上去好象是一张地图,手托前额,正在沉思。我瞠目结舌地立在那里,暗中窥探他的动静。只见桌边放着一支小蜡烛,我借着那微弱的烛光,瞧见他衣着整齐,又见他突然从椅上站起来,走向那边一个写字台,打开锁,拉开一个抽屉。他从里面取出一份文件,又回到原来的座位,把文件平铺在桌边蜡烛旁,开始聚精会神地研究起来。看到他那样镇静自若地检查我们家的文件,我不禁勃然大怒,便一步跨向前去。这时布伦顿抬起头来,见我站在门口,便跳起来,脸吓得发青,连忙把刚才研究的那张海图一样的文件塞进怀中。
“‘我说:“好哇!你就这样报答我们对你的信任。明天你就离职辞行吧。”
“‘他垂头丧气地一鞠躬,一言不发地从我身边溜走了。
蜡烛依然摆在桌上,借助烛光,我瞥了一眼,看布伦顿从写字台里取出的文件到底是什么。出乎我的意料,那文件根本无关紧要,只是一份奇异的古老仪式中的问答词抄件而已。这种仪式叫“马斯格雷夫礼典”,是我们家族的特有仪式。过去几世纪以来,凡是马斯格雷夫家族的人,一到成年就要举行这种仪式——这只同我们家族的私事有关,就象我们自己的纹章图记一样,或许对考古学家有些重要作用,但是毫无实际用处。’
“‘我们最好还是回头再谈那份文件的事吧,’我说道。
“‘如果你认为确有必要的话,’马斯格雷夫也有些迟疑地答道,‘好,我就继续讲下去:我用布伦顿留下的钥匙重新把写字台锁好,刚要转身走开,突然发现管家已经走回来站在我面前,这使我吃了一惊。
“‘他感情激动,声音嘶哑地高声喊道:“先生,马斯格雷夫先生,我不能丢这个脸,先生,我虽然身份低微,但平生极重脸面,丢这份脸就要了我的命。先生,如果你绝人生路,那我的死亡应由你负责,我会这么办的,确实不假。先生,如果在出了这件事以后你再也不能留我,那么,看在上帝面上,让我向你申请在一个月内离开,就如同自愿辞职一样。马斯格雷夫先生,辞职没有关系,但是当着所有熟人的面前把我赶出去可不行。”
“‘我答道:“你不配那么多照顾,布伦顿,你的行为极其恶劣。不过,既然你在我们家这么长时间了,我也无意让你当众丢脸。不过一个月时间太长了,一星期之内离开吧,随便找个什么理由都行。”
“‘他绝望地叫道:“只给一个星期?先生。两个星期吧,我说,至少两个星期!”
“‘我重复道:“一个星期。你该认为这对你已是非常宽大的了。”
“‘他象一个绝望的人,垂头丧气地悄悄走开了。我吹熄了灯,回到自己房里。
“‘以后两天,布伦顿非常勤奋专注,克尽职守。我也不提发生过的事,怀着一种好奇心等着看他怎样保全面子。他有个习惯,总是吃罢早餐来接受我对他一天工作的指示,可是第三天早晨他没有来。我从餐室出来时碰巧遇到女仆雷切尔·豪厄尔斯。前面已经说过,这位女仆最近刚刚病愈复原,疲惫不堪,面无血色,于是我劝她不要再去工作。
“‘我说道:“你应当卧床休息,身体结实些了,再工作。”
“‘她带着那么奇怪的表情望着我,使我开始怀疑她是不是又犯了脑病。
“‘她说道:“我已经够结实的了,马斯格雷夫先生。”
“‘我回答道:“我们要听听医生怎么说。你现在必须停止工作,你到楼下时,请告诉布伦顿,我要找他。”
“‘她说道:“管家已经走了。”
“‘我问道:“走了!到哪儿去了?”
“‘她说:“他走了,没有人看见他。他不在房里。啊,是的,他走了,他走了!”雷切尔说着,靠在墙上,发出一阵阵尖声狂笑,这种歇斯底里的突然发作,使我毛骨悚然,我急忙按铃叫人帮忙。仆人们把姑娘搀回房去。我向她询问布伦顿的情况,她依然尖叫着,抽泣不止。毫无疑问,布伦顿确实不见了。他的床昨夜没有人睡过,从他前夜回房以后,再没有人见到过他。也很难查明他是怎样离开住宅的,因为早晨门窗都是闩着的。他的衣服、表,甚至钱钞,都在屋里原封没动,只有常穿的那套黑衣服不见了。他的拖鞋穿走了,长统靴子却留下来。那么管家布伦顿夤夜到哪里去了呢?他现在又怎么样了呢?
“‘我们当然把整个庄园从地下室到阁楼都搜索了一遍,可是连他的影子都没有。正如我说过的,这是一所象迷宫一样的老宅邸,特别是那些古老的厢房,现在实际上已无人居住。可是我们反复搜查了每个房间和地下室,结果连失踪者的蛛丝马迹也没有。我很难相信他能丢弃所有财物空手而去,再说他又能到什么地方去呢?我叫来了当地警察,但也无济无事。前夜曾经下过雨,我们察看庄园四周的草坪与小径,依然徒劳无益。情况就是这样。后来事情又有了新进展,把我们的注意力从这个疑团上引开了。
“‘雷切尔·豪厄尔斯两天来病得很厉害,有时神志昏迷,有时歇斯底里,我便雇了一个护士给她陪夜。在布伦顿失踪后的第三个夜晚,护士发现病人睡得香甜,便坐在扶手椅上打盹,第二天大清早醒来,发现病床上空空如也,窗户大开,病人已无影无踪。护士立即叫醒了我,我带领两个仆人立即出发去寻找那个失踪的姑娘。她的去向并不难辨认,因为从她窗下开始,我们可以沿着她的足迹,毫不费力地穿过草坪,来到小湖边,在这里,足迹就在石子路附近消失了,而这条石子路是通往宅旁园地的。这个小湖水深八英尺,我们看到可怜的疯姑娘的足迹在湖边消失,当时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我们立即打捞,着手寻找遗体,但是连尸体的影子也没能找到。另一方面,却捞出一件最意料不到的东西,那是一个亚麻布口袋,里面装着一堆陈旧生锈和失去光泽的金属件,以及一些暗淡无光的水晶和玻璃制品。我们从湖中捞取的除此奇怪的物品之外,再无其它。此外,虽然昨天我们竭尽一切可能进行搜索、查询,可是对雷切尔·豪厄尔斯和理查德·布伦顿的命运,仍然一无所知。区警局已经智穷力竭。我只好来找你,这是最后一着了。’“华生,可想而知,我是多么急不可耐地倾听着这一连串离奇事件,极力把它们串到一起,并找出串连所有事件的共同主线来。管家不见了,女仆也不见了,女仆曾经爱过管家,不过后来又有理由怨恨他。姑娘是威尔士血统,性情急躁易怒。管家一失踪,她就立刻万分激动。她把装着怪东西的口袋投进湖中。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到的因素,但是没有一个因素完全触及问题的实质。这一连串事项的起点是什么呢?现在只有这一连串错综复杂事件的结尾。
“我说道:‘我必须看看那份文件,马斯格雷夫,你的管家认为值得冒丢掉职业的危险一读的那一份。’“‘我们家族的礼典是件非常荒唐的东西。’马斯格雷夫回答道,‘不过由于它是古人留下的,至少还有些可取之处。
如果你愿意过目的话,我有这份礼典问答词的抄件。’“华生,马斯格雷夫就把我现在拿着的这份文件递给了我,这就是马斯格雷夫家族中每个成年人都必须服从的奇怪的教义问答手册。请听问答词的原文。
“‘它是谁的?’
“‘是那个走了的人的。’
“‘谁应该得到它?’
“‘那个即将来到的人。’
“‘太阳在哪里?’
“‘在橡树上面。’
“‘阴影在哪里?’
“‘在榆树下面。’
“‘怎样测到它?’
“‘向北十步又十步,向东五步又五步,向南两步又两步,向西一步又一步,就在下面。’
“‘我们该拿什么去换取它?’
“‘我们所有的一切。’
“‘为什么我们该拿出去呢?’
“‘因为要守信。’
“‘原件没有署日期,但是,文字用的是十七纪纪中叶的拼写法。’马斯格雷夫说道,‘不过,我怕这对你解决疑案没有多大帮助。’
“‘至少,’我说道,‘它给了我们另外一个不可解的谜,而且比原来的谜更有趣味。很可能是解了这个谜,也就解了那个谜。请原谅,马斯格雷夫,据我看来,你的管家似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并且比他主人家十代人都头脑清楚。’
“‘我很难领会你的意思,’马斯格雷夫说道,‘我好象觉得这份文件没有什么实际重要意义。’
“‘不过我觉得这份文件大有实际重要意义,我想布伦顿和我的见解一致,他可能在那天夜里你抓住他以前早已看过这份文件了。’
“‘这是很可能的。我们从来也没费神珍藏它。’
“‘据我推测,他最后这一次不过是想记住它的内容罢了。我知道,他正用各种地图和草图和原稿对照,你一进来,他就慌忙把那些图塞进衣袋。’
“‘的确是这样。不过他和我们家族的这种旧习俗有什么关系呢?而这个无聊的家礼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不认为查明这个问题会有很大困难,’我说道,‘如果你同意,我们可以乘首班火车去苏塞克斯,在现场把这事深入调查一下。’
“我们两个人当天下午就到了赫尔斯通。可能你早已见过这座著名的古老建筑物的照片和记载,所以我不详加介绍了,只想说明那是一座L形的建筑物。长的一排房是比较近代样式的,短的一排房是古代遗留的房屋中心,其他房屋都是从这里扩展出去的。在旧式房屋中部的低矮笨重的门楣上,刻着一六○七年这个日期。不过行家们都认为,那屋梁和石造构件的实际年代还要久远些。旧式房屋的墙壁又高又厚,窗户都很小,使得这一家人在上一世纪就盖了那一排新房。现在旧房已用做库房和酒窖,此外别无用途。房子四周环绕着茂密的古树,形成一个幽雅的小花园,我的委托人提到的那个小湖紧挨着林荫路,离房屋约有二百码。
“华生,我已经确信,这不是孤立的三个谜,而只是一个谜,如果我能正确地理解‘马斯格雷夫礼典’,就一定能抓住线索,借以查明与管家布伦顿和女仆豪厄尔斯两人有关的事实真相。于是我全力以赴地干这件事。为什么那个管家那样急于掌握那些古老仪式的语句?显然是因为他看出了其中的奥秘,这种奥秘却从来没有受到这家乡绅历代人的注意。布伦顿正在指望从这种奥秘中牟取私利。那么,这奥秘到底是什么?它对管家的命运又有什么影响呢?
“我把礼典读了一遍,便觉得一清二楚了,这种测量法一定是指礼典中某些语句暗示的某个地点,如果能够找到这个地点,我们就走上了揭穿秘密的正确道路,而马斯格雷夫的先人认为必须用这种奇妙方式才能使后代不忘这个秘密。要开始动手,我们得知两个方位标竿:一棵橡树和一棵榆树。橡树根本不成问题,就在房屋的正前方,车道的左侧,橡树丛中有一棵最古老的,是我平生见过的最高大的树。
“‘起草你家礼典的时候就有了这棵橡树吗?’当我们驾车经过橡树时,我说道。
“‘八成在诺耳曼人征服英国时[指一○六六年。——译者注],就有这棵树了,’马斯格雷夫答道,‘这棵橡树有二十三英尺粗呢。’
“我猜中的一点已经证实,我便问道:‘你们家有老榆树吗?’
“‘那边过去有一棵很老的榆树,十年以前被雷电击毁了。我们把树干锯掉了。’
“‘你能指出那棵榆树的遗址吗?’
“‘啊,当然可以了。’
“‘没有别的榆树了吗?’
“‘没有老榆树了,不过有许多新榆树。’
“‘我很想看看这棵老榆树的旧址。’
“我们乘坐的是单马车,没有进屋,委托人立即把我引到草坪的一个坑洼处,那就是榆树过去生长的地方。这地方几乎就在橡树和房屋的正中间。我的调查看来正有所进展。
“‘我想我们不可能知道这棵榆树的高度了吧?’我问道。
“‘我可以立刻告诉你树高六十四英尺。’
“‘你怎么知道的呢?’我吃惊地问道。
“‘我的老家庭教师经常叫我做三角练习,往往是测量高度。我在少年时代就测算过庄园里的每棵树和每幢建筑物。’
“这真是意外的幸运。我的数据来得比我想得还快啊。
“‘请告诉我,’我问道,‘管家曾向你问过榆树的事吗?’
“雷金纳德·马斯格雷夫吃惊地望着我。‘经你一提醒我想起来了,’他回答道,‘几个月以前,布伦顿在同马夫发生一场小争论时,的的确确向我问过榆树的高度。’
“这消息简直太妙了,华生,因为这说明我的路子对了。我抬头看看太阳,已经偏西,我算出,不要一小时,就要偏到老橡树最顶端的枝头上空。礼典中提到的一个条件满足了。而榆树的阴影一定是指阴影的远端,不然为什么不选树干做标竿呢?于是,我寻找太阳偏过橡树顶时,榆树阴影的最远端落在什么地方。”
“那一定是非常困难的,福尔摩斯,因为榆树已经不在了。”我说道。
“嗯,至少我知道,既然布伦顿能找到的,我也能找到。何况,实际上并不困难。我和马斯格雷夫走进他的书房,削了这个木钉,我把这条长绳拴在木钉上,每隔一码打一个结,然后拿了两根钓鱼竿绑在一起,总长度正好是六英尺,便和我的委托人回到老榆树旧址。这时太阳正好偏过橡树顶。我把钓竿一端插进土中,记下阴影的方向,丈量了阴影的长度,影长九英尺。
“计算起来当然很简单的了。如竿长六英尺时投影为九英尺,则树高六十四英尺时投影就是九十六英尺了。而钓竿阴影的方向自然也就是榆树的方向了。我丈量出这段距离,差不多就达到了庄园的墙根。我在这地方钉下木钉。华生,当我发现离木钉不到两英寸的地方地上有个锥形的小洞时,你可以想象我当时欣喜若狂的样子了。我知道这是布伦顿丈量时做的标记,我正在走他的老路呢。
“从这点起步我们开始步测,首先用我的袖珍指南针定下方向,顺着庄园墙壁向北行了二十步,再钉下一个木钉。然后我小心地向东迈十步,向南迈四步,便到了旧房大门门槛下。按照礼典指示的地点,再向西迈两步,我就走到石板铺的甬道上了。
“华生,我从来还没有象那时那样扫兴失望过。一时之间我似乎觉得我的计算一定有根本性的错误。斜阳把甬道的路面照得通亮,我看到甬道上铺的那些灰色石板,虽然古老,而且被过往行人踏薄了,但还是用水泥牢固地铸在一起,肯定多年未被人移动过。布伦顿显然未在此地下手。我敲了敲石板,到处声音都一样,石板下面没有洞穴和裂缝。不过,幸而马斯格雷夫开始体会到我这样做的用意,也象我一样兴奋异常,拿来手稿来核对我计算的结果。
“‘就在下面,’他高声喊道,‘你忽略一句话:就在下面。’
“我原以为这是要我们进行挖掘呢,当然我立即明白我想错了。‘那么说,甬道下面有个地下室吗?’我大声说道。
“‘是的,地下室和这些房屋一样古老,就在下面,从这扇门进去。’“我们走下迂回曲折的石阶,我的同伴划了一根火柴,点着了放在墙角木桶上的提灯。一霎时我们就看清了,我们来到了我们要找的地方,而且最近几天还有人来过此地。
“这里早被用作堆放木料的仓库,可是那些显然被人乱丢在地面的短木头,现在都已被人堆积在两旁,以便在地下室中间腾出一块空地。空地上有一大块重石板,石板中央安着生锈的铁环,铁环上缚着一条厚厚的黑白格子布围巾。
“‘天哪!’我的委托人惊呼道,‘那是布伦顿的围巾,我可以发誓看到他戴过这条围巾。这个恶棍在这里干什么?’“按我的建议召来了两名当地警察,然后我抓住围巾,用力提石板。可是我只挪动了一点点,还是靠一名警察帮助,我才勉强把石板挪到一旁。石板下露出一个黑洞洞的地窖,我们都向下凝视着。马斯格雷夫跪在地窖旁,用提灯伸进去探照着。
“我们看到这地窖大约七英尺深,四英尺见方,一边放着一个箍着黄铜箍的矮木箱,箱盖已经打开了,锁孔上插着这把形状古怪的老式钥匙。箱子外面积尘很厚,受到蛀虫和潮湿的侵蚀,木板已经烂穿,里面长满了青灰色的木菌。一些象旧硬币那样的金属圆片,显然是旧式硬币,象我手里拿的这些,散放在箱底,其他一无所有。
“然而,这时我们就顾不上这个旧木箱了,因为我们的目光落到一件东西上。那东西蜷缩在木箱旁边,是一个人形,穿着一身黑衣服,蹲在那里,前额抵在箱子边上,两臂抱着箱子。这个姿势使他全身血液都凝聚在脸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认出这个扭曲了的猪肝色的面容究竟是谁。但当我们把尸体拉过来时,那身材、衣着和头发,一切都向我们的委托人说明,死者的确是那个失踪的管家。这个人已经死了几天,但身上并无伤痕能说明他是怎样落到这个下场的。尸体运出地下室,但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难题,这难题就象开始时遇到的那个一样难于解决。
“华生,到现在我依然承认,我那时曾经对我的调查感到失望。在我按照礼典的暗示找到这个地方时,我曾经指望解决这个问题。可是现在我已身在此地,显然远未能弄清这一家族采取如此精心筹划的防范措施,究竟为着什么。诚然我是搞清楚了布伦顿的下场,可是现在还得查明他是如何遭到这个下场的;而那个失踪的姑娘在这件事情上又起了什么作用。我坐到墙角的一个小桶上,仔细地思索着这整个案件。
“遇到这样的情形,你是知道我的处置方法的,华生。我替这个人设身处地想一想,首先衡量一下他的智力水平,尽力设想我自己在同一情况下该怎么办。在这一情况下,事情就来得很简单,因为布伦顿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不必考虑他观察问题会出什么‘个人观测误差’(这里是借用了天文观测人员的一个术语),他知道藏着宝物,便准确地找到了地方,发现石板盖太重,单人无法挪动。下一步怎么办?就算他在庄园以外有信得过的人吧,那要求此人帮助,也得开门放他进来,要冒被人发觉的重大危险。最好的办法是在庄园内部找个助手。可是他能向谁求助呢?这个姑娘曾经倾心爱过他。男人不管对女人多坏,他也始终不承认最后会失去那女人的爱情。他可能献几次殷勤,同姑娘豪厄尔斯重归旧好,然后约好共同行动。他俩可能夜间一同来到地下室,合力掀开石板。至此我可以追述他们的行动,犹如耳闻目睹一般。
“不过要揭起这块石板,对于他们两个人,并且其中一个是妇女,还是过于吃力。因为就连我和那个五大三粗的苏塞克斯警察合力去干也不觉得是轻快事呢。他们挪不动石板怎么办?要是我的话应该怎么办呢?我站起身来,仔细地查看了地面四下乱放着的各种短木。我几乎立刻看到了我料到会有的东西。一根约三英尺长的木料,一端有明显的缺痕,还有几块木头侧面都压平了,好象是被相当重的东西压平的。很显然,他们一面把石板往上提,一面把一些木头塞进缝隙中,直到这个缝隙可以爬进一个人去,才用一块木头竖着顶住石板,不让它落下来。因为石板重量全部压在这根木头上,使它压在另一块石板边缘上,这就使得木头着地的一端产生了缺痕。至此我的证据仍然是可靠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如何重现那天夜里发生的事情。很显然,这地窖只能钻进一个人,那就是布伦顿。姑娘一定是在上面等候。然后布伦顿打开了木箱,把箱子里面装的东西递上去(因为他们未被发现),后来,后来发生了什么呢?
“我想,或许那个性情急躁的凯尔特族姑娘一见亏待过她的人(或许他待她比我们猜想的还要坏得多),可以任自己摆布的时候,那郁积在心中的复仇怒火突然发作起来?或者是木头偶然滑倒,石板自己落下,把布伦顿关死在自找的石墓之中,而她的过错只是隐瞒真情未报?还是她突然把顶木推开,让石板落回洞口?不管是什么情况,反正在我眼前,似乎现出一个女人抓住宝物,拚命奔跑在曲折的阶梯上,充耳不听背后传来的闷声瓮气的叫喊声,以及双手疯狂捶打石板的声音,正是那块石板窒死了那个对她薄幸的情人。
“难怪第二天早晨她面色苍白,吓得发抖,歇斯底里地笑个不停;原来秘密就在于此。可是箱子里又是什么东西呢?这些东西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箱子里一定是我的委托人从湖里打捞上来的古金属和水晶石了。她一有机会就把这些东西扔到湖中,以便销赃灭迹。
“我在那里坐了二十分钟左右,一动也不动,彻底思考着案子。马斯格雷夫依然站在那里,面色苍白,摆动着提灯,向石洞里凝视着。
“‘这些是查理一世时代的硬币,’他从木箱中取出几枚金币,说道,‘你看,我们把礼典写成的时间推算得完全正确。’
“‘我们还可以找到查理一世时代其他的东西,’我突然想到这个礼典的头两句问答可能是什么涵义,便大声喊道,‘让我们来看看你从湖里捞出的口袋里装的东西吧。’
“我们回到他的书房,他把那些破烂东西摆在我面前。一见那些破烂,我就明白他并不看重它们,因为金属几乎都变成黑色,石块也暗无光泽。然而我拿起一块用袖子擦了擦,它在我手中,竟然象火星一样闪闪发光。金属制品样式象双环形,不过已经折弯扭曲,再不是原来的形状了。
“‘你一定还记得,’我说道,‘甚至在英王查理一世死后,保皇党还在英国进行武装反抗,而当他们终于逃亡时,他们可能把许多极贵重的财宝埋藏起来,准备在太平时期回国挖取。’
“‘我的祖先拉尔夫·马斯格雷夫爵士,在查理一世时代是著名的保皇党党员,在查理二世亡命途中,是查理二世的得力助手。’我的朋友说道。
“‘啊,不错!’我答道,‘现在好了,我看这才真正是我们所要找的最后环节呢。我必须祝贺你得到这笔珍宝,虽然来得很有悲剧性,却是一件价值连城的遗物啊,而作为历史珍品,其意义更为重大呢。’
“‘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马斯格雷夫惊讶地追问道。
“‘这不是别的,正是英国的一顶古代的王冠。’
“‘王冠!’
“‘丝毫不假。想想礼典上的话吧!它怎么说来着!“它是谁的?是那个走了的人的。”这是指查理一世被处死说的。然后是“谁应该得到它?那个即将来到的人。”这是指查理二世说的,已经预见到查理二世要来到赫尔斯通的这座庄园了。我认为,毫无疑问,这顶破旧得不成样子的王冠曾经是斯图亚特帝王戴过的。’
“‘它怎么跑到湖里去了呢?’
“‘啊,这个问题就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回答了。’说着,我把我所作的推测和论证从头到尾地对他说了一遍,直到夜色朦胧,皓月当空,我才把那故事讲完。
“‘那为什么查理二世回国后,不来取王冠呢?’马斯格雷夫把遗物放回亚麻布袋,问道。
“‘啊,你准确地指示了我们也许永远也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可能是掌握这个秘密的马斯格雷夫在此时去世,而出于疏忽,他把这个做指南用的礼典传给后人而没有说明其含义。从那时到今天,这个礼典世代相传,直到终于出了一个人,他揭开了秘密,并在冒险中丧生。’
“这就是马斯格雷夫礼典的故事,华生。那王冠就留在赫尔斯通——不过,他们在法律上经过一番周折,又付了一大笔钱才把王冠留下来。我相信,只要你一提我的名字,他们就会把王冠拿给你看。而那个女人,一直是音讯全无,很可能她离开英国,带着犯罪的记忆逃亡国外去了。”
舰炮发射炮弹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765条回答。
这要以前还是现在,战时还是训练,具体是哪个国家,不能一概而论。
很多人说舰炮弹壳是铜制的,价格很贵,所以要尽量回收。
这话本身没错,但我们也要分别来看。
首先是以前还是现在。
一二战时期,舰炮是作战的主力,但携带炮弹仍然是有限的。
以二战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为例,最多携带960发主炮炮弹,1800发150毫米副炮炮弹,6720发105毫米高射炮炮弹,3万2000发37毫米高射炮炮弹,20毫米炮弹若干。
看起来很多,但其实主炮每门可以分到120发炮弹,副炮为150发, 105毫米高射炮为420发。而正常来说,任何激烈的海战,二战战列舰也是不可能射光炮弹的,消耗三分之一就是奇迹了。
其实二战时候,炮弹已经很多了。
放在今天,055大驱的主炮炮弹有限,就连H/PJ-11式30mm近防炮备弹量却只有少得可怜的1280发炮弹!
显然,当年还有大量炮弹可以收集,今天收集的意义已经不大。
一二战时期,战列舰武器主要就是炮弹,炮弹壳虽不太值钱,毕竟炮弹价值也有限,还是值得回收一下的。
但是今天就不同了。现代化弹药的费用极高,比如鹰击12反舰导弹单发价格就近200万美元。相比起来,区区几个炮弹壳才值几个钱,根本没有什么回收的意义。
再次,看战时还是训练。
解放军有勤俭节约的传统,所以以往训练时候确实有收集弹壳的传统。
萨沙桌上有一枚37毫米舰炮炮弹工艺品,就是这种收集改造的产品。
不过,这也仅仅是日常训练时候。
任何国家在战时,哪怕是战时的训练,也绝对不会考虑回收炮弹。
因为任何战斗唯一目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战时一切都为了尽快消灭敌人,减少己方损失,根本不会考虑任何性价比问题。
比如对空炮击时,即便明明不可能集中,高炮也会发射大量炮弹,拦阻敌机靠近。
这些炮弹尚且不考虑费钱,更别说区区弹壳。
况且战时大量的弹壳会影响作战,只要一有空挡,弹药手就会将炮弹壳丢入海中,减少甲板上的阻碍。
况且,海军全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位置都有自己的人,一旦战损就难以补充。打仗尚且没人,哪里还能有人去收集弹壳,有这个精力,还不如帮着搬运弹药。
所以,战时任何国家,哪怕贫穷的朝鲜,也绝对没有收集弹药一说。
不过,解放军以前训练时候,确实有收集炮弹壳的传统。甚至以前步兵打靶射击后,也要将铜弹壳尽量捡回去。
今天的军舰两侧的速射,炮弹壳直接丢入海中,以免大量弹壳堆积。
不过处于甲板中间的主炮和速射炮的弹壳,想要收集还是可以的。
还有,还要看是哪个国家。
对于欧美来说,海军弹壳一般是不收集的。这倒不是说欧美财大气粗,主要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欧美的人工费很贵,收集弹壳也是费时费力的工作,送回工厂回炉重练,无非是节省一些黄铜的材料费。欧美海军很多都是远洋部署,难道将这些不太值钱的弹壳,万里迢迢运回国内,这太不合算,反而会赔钱。
电影《战争之王》之王中,说美军往往不愿意把战区用旧的轻武器运回去,因为运费太贵,还不如买新的。道理就是这样了。
以往解放军海军主要在近海活动,训练往往就是一两天,带回炮弹也谈不上什么运费,所以炮弹壳收集是完全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