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铜工艺品,为啥没有好的铜炉或者铜墨盒呢?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宝宝们可以参考一下~
也许很多藏家都在问值钱吗,我有一个铜墨盒能卖多少钱,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铜墨盒的近期的一些纪录,以及他的人文价值。
既然要了解一件东西,当然要先了解它的历史:
铜墨盒存储墨汁便于携带,本为旧时读书人文房常用佳物,后来墨汁发明,铜墨盒渐渐隐退。小小铜墨盒蕴藏着一座晚清、民国时一批刻铜艺术家高品位的“金矿”。同时铜墨盒也被誉为“最后的文玩”,由此可见铜墨盒也是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
款蟋蟀题材墨盒拍出33万元高价
近年来,随着文房用品收藏投资的升温,作为砚台补充品的铜墨盒,价格也骤然增长。
铜墨盒为藏家所喜爱,主要缘于盒盖上所刻的书法或绘画。铜墨盒根据盒盖上的内容和书法可分为名人书法和钟鼎文图案。当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还是那些名家刻制的或名人使用过的铜墨盒,如张学良即位时制作的铜墨盒,在2003年的拍卖会上曾以5000元成交。目前市场上一方民国年间普通的铜墨盒成交价通常在300元左右,而工艺稍精一点的直径仅七八厘米的墨盒成交价在千元左右,至于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则高达两三千元,这样的价格实际上还远未体现铜墨盒的艺术和历史价值,10年前北京一位在中国书店以120元的低价购得民国大家张元济的铜墨盒,上以精刻千余字,如今这方墨盒开价5万元他仍不愿出手。可见铜墨盒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因为砚台仍在生产,而刻铜墨盒的工艺已经消失,但铜墨盒所承载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却日益凸显。
随着今人对寓于刻铜墨盒中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艺术品味的不断探索和发现,民国时期只需几元就能购置的小小文房用具在现今艺术市场中的经济价值呈现扶摇直上之势。
在当下如火如荼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刻铜墨盒从散见于古玩摊市与店铺的冷门藏品华丽转身,作为文房杂项的一个重要板块逐渐走向藏家云集的拍卖会,成为艺术品拍卖标的。上海朵云轩在2009年春拍中举办了“清风堂藏铜墨盒专场”,上拍标的仅20组,总成交额却高达145.6万元。在2012春拍中,上海朵云轩再次推出“双雅楼藏铜墨盒专场”,共13组标的130方墨盒,估价在120万元至10万元,然此次以组为单位的捆绑拍卖形式成交率并不高。2012年8月举行的上海工美拍卖会中一方直径仅9.5厘米、厚1.8厘米的齐白石款蟋蟀题材墨盒在拍卖会场的多次角逐后,终以高达33万元的成交价被上海某藏家成功竞得。
此外,当下的铜墨盒市场正呈现出更趋多元的形式,各古玩市场、文物商店、相关网站等均可见其身影。各地藏友自发组织的雅集活动不断,他们以藏养藏,使刻铜墨盒也呈私下转让方式流通。在新兴的艺术品网络交易平台上,一方小小的墨盒一口叫价高则数万元,低则千余元,颇受民间藏家青睐。
从产生到现在,铜墨盒不过200年历史,收藏铜墨盒应该先考虑买老盒,但是由于旧时刻铜艺人的水平有高有低,所以收藏时要去粗取精,从精品下手。
刻铜圣手的作品代表了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是市场上收藏者苦心追求的对象。市场的大量需求刺激了造假者对其作品的仿制,所以市面上落款为“寅生刻”的作品中赝品极多,收藏者购买时必须去伪存真。
随着铜墨盒市场行情的逐年上升,地摊上出现了大量粗劣低俗的仿制铜墨盒。
铜墨盒越白越值钱
盛行于清代中晚期,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刻铜墨盒在收藏圈里有“最后的文玩”之称,备受古今文人青睐。如此有文化气息的铜墨盒在选购时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看外形。虽说铜墨盒被人们称为“铜皮铁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损坏,但盒盖部分的边缘材质比较薄,很容易损坏。目前市面上流传下来的铜墨盒大部分都已被使用过,墨汁残留在盒内令经过数十年的铜墨盒更容易被腐蚀,尤其是更容易脆弱的边缘,四角很容易开裂,因而藏友们在购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墨盒盖边缘是否有损裂。
其次瞧工艺。想收藏精品铜墨盒,就得买出于名师之手的作品。名家的雕刻作品以工艺精湛著称,陈寅生、张樾臣、都是刻铜大师,他们的作品价值相对一般作品要高得多。此外,使用特殊工艺制作、器形独特、由著名的书画家提供画稿、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等因素也能提升刻铜墨盒的收藏价值。
最后辨材质。铜墨盒的材料多为白铜和黄铜,一般来说,用白铜制作的铜墨盒光泽十分柔亮,摸在手中光滑细润,盒面上镌刻的文字和图案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安秉武说,铜墨盒越白越有收藏价值,但如果黄铜墨盒有极好的工艺,也值得收藏。另外,由白铜、黄铜、紫铜共同制造而成的铜墨盒被称为“三镶”,市面上较少见,收藏价值较高,如果遇到可以购入。
收藏鉴赏铜墨盒需注意三点
一、关注名家、名刻、名制。因为刻铜墨盒融錾刻、镶、磨等工艺于一身,汇绘画、书法、诗词、印章成一器。它凝聚着书画名家和刻铜高手的共同心血,为联袂之作。在我的藏品中,书画名家有、刘春霖、齐白石、、徐世昌、等,他们的书画作品相继被搬上了盒盖。书法錾刻更是呈“百花齐放”,有钟鼎文、石鼓文、瓦当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刻铜高手有“刻铜圣手”陈寅生、姚茫父、、等;名作坊号有“万丰号”、“同古堂”、“万礼斋”、“古松斋”等。
二、刻铜墨盒不仅是文房用品,也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在我的藏品中,从材质角度看,有紫、白、黄铜、纯银、黄铜镀银之分,更有将紫、黄、白铜集于一身的“三镶”工艺;从造型上看,有圆形、椭圆、扇形、方形、古琴形、书卷形等各种形态;从大小尺寸看,既有“彪形大汉”型,也有“袖珍迷你”型。故设计新奇、造型特异的墨盒当属精品之作。
三、“去粗取精”,研读刻铜墨盒的历史符号,解析丰富的文化内涵。刻铜墨盒不仅是文人雅士、商界学堂的必备物,也是庆贺寿诞、喜结良缘、工程竣工、励行明志等馈赠之物。因笔者也热衷于红色藏品的收藏,故一方早期由“陕西省军区制”、朱德题词的墨盒尤让我爱不释手。盒面的通体刻铜铭文是“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和军事技术水平,使自己成为人们解放军的优秀战士”,铭文遒劲有力,结字秀丽,更为祖国的“钢铁长城”作出最好的诠释。
不是精品的铜墨盒没有收藏价值,自然也不具备流传价值,保值升值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不管从哪种角度来说,都要买精品。只图数量不看质量是收藏大忌。
拍卖会是购买墨盒的主要渠道,由于精品存世量少,可遇不可求,所以收藏者要加强文化、书画等艺术方面的修养,多看名家真品、精品,把握他们的艺术风格,以防遇到赝品上当受骗。
说 到赝品,一 种是作假者冒用刻铜名家的署名或字号;另一种是用非刻铜品仿冒刻铜品。现在市面上发现的仿冒刻铜品有以下几种:一是冲压,冲压制成的作品笔画僵硬;二是铸造,盒盖上无法做出丝一样的细划,而且盒内粗糙;三为腐蚀,虽然可以制作出细微的笔画,但每个笔画都千篇一律,深浅相同,毫无真品的力度与美感;四是电针刻,这种方法可以刻出小且细的字,但是粗细相同,且不能深刻,更不能刻粗字,以上四种均非刻铜作品。
铜墨盒真品的布局舒展,章法大方,刻工精湛,线条流畅、爽利、深刻;而仿品的布局章法则相反,不仅局促而且散漫,刻工更是缺乏神韵,线条显得呆板、虚浮。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立见高下。
刻铜墨盒三大名家大师
铜墨盒早期一般为紫铜所制,后期多为黄铜、白铜或黄铜上镀金银。刻铜墨盒者,同治秀才陈寅生,同古堂、光绪进士姚茫父为刻铜三大家,我们现在见到的铜墨盒大多是由姚茫父作画,张樾臣刻,两人常合作刻铜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则落款姚华……
最开始,刻铜师们还只是在墨盒等物上刻以文字,以诗文为主,如陈寅生就曾以芝麻粒大小的楷书在一幅二三寸见方的墨盒盖上刻下整篇的《兰亭序》,后来,刻铜工艺师们也开始刻画简单的花鸟、风景和人物画。
在清末至民国时期,陈寅生、张樾臣与姚茫父三人在刻铜艺术上造诣最深,人称刻铜三大家。
陈寅生(1823-1886年)的刻铜艺术纤细秀丽,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人物都能游刃有余,但其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书法作品,楷、行、草、篆诸体俱佳,可谓字字珠玑,飞云流畅,其代表作品有“兰亭集序”、“出师表”等。
张樾臣(1883—1961年)在阴文小楷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他将刻竹的刀法,运用到刻铜上,仿刻竹中“沙地留青”刀法,刻出阳文花卉,极为生动古雅。一些著名画家如早期的姚茫父、陈师曾、、,后来的、、江寒汀、等人,都给他画稿,供他刻墨盒、镇尺用,故有较高的 艺术性。
(1876—1930年)为光绪进士,后留学,民国后曾出任北平女师、美专校长,其多才多艺,综合素养最高。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气韵婉丽。其业绩成就得到当时国内文化界的一致公认,梁启超、、郭沫若、郑振铎、、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各路名家名人,对姚华多有高度的评价。
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文化界名人的追捧,时人多以拥有一方名家精品铜刻为荣。
从地域上看,由于刻铜艺术产生于清末,时很多名家,包括刻铜大师和文化界名流,皆云集北京,致使此后的刻铜作品多流散于京津各地,辐射至河北、山东、东北、陕西等地,相比而言,南方流传的刻铜作品量就比较少了。
艺术表现力主要取决于刀法
刻铜作品的载体非常之多,如薰炉、手炉、墨盒、镇尺、锁、鸟笼钩、水烟袋、鸦片烟灯、鸦片烟盒、铜仿、印盒、腕枕、茶具、餐具等。其中以刻铜墨盒为该项藏品之代表,时与江西南昌的象眼竹细工及湖南刺绣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物(见于《北京繁昌记》)。
墨盒是与墨对应的一项书房文玩,不过其出现较晚,与之相应的是刻铜工艺的发展。所谓刻铜,起自明清,在嘉道间成型,清末民国间盛行,建国后基本湮没。
铜墨盒大多以白铜、黄铜制作外壳,也有鎏金、白银的,并辅以紫铜为内胆。一只墨盒可分成底和盖两个部分。盒内则以石砚片作笔舔,并衬以等物以作吸收和储存墨汁之用。铜墨盒的形态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还有六角形、八角形、扇形、叶形、菱形、桃形、琴形、鼓形、梅花形、琵琶形等等。
与传统中国画所强调的“笔”与“墨”相比,刻铜艺术的表现力主要取决于刀法。铜墨盒的雕刻多以阴文、阳文、双钩线刻为主,铭刻题材多为书法、绘画、篆刻等,旧时铜墨盒上的文字、图案集装饰性、艺术性为一体,有浅刻、线刻、阴雕阳刻结合,书法诗文吉祥佳句、名家绘画等都可融于铜墨盒之上。盒大多有作坊标记,如京明斋、明远阁、一得阁、同古堂等,便于购买者区分。
综上所述:铜墨盒极具历史价值,于文化价值,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是一些文人雅士收藏者的大爱之物,被誉为“最后的文玩”更是体现了它的收藏价值及经济价值。
喜欢的宝宝们记得关注点赞一下哈~
哪些日制武器在我军手中成为了明星武器?
作为一个伪军迷,见得最多的就是看日剧里的日军武器,比如造型独特的掷弹筒和在脑袋上砸一下的手榴弹。对于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还算是有价值,在面对有强大工业支撑的美军就不值一提了。
掷弹筒从工作原理上讲,可以算是一种小型迫击炮。
掷弹筒填补了日军在一般型迫击炮和步兵手榴弹之间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它比西方的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
八九式掷弹筒
一、简介
日本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改进型,因十年式射程太近,精度较差最终被八九式取代,成为侵华日军的步兵制式武器。
八九式的口径为50mm,全长430mm,发射管长260mm,全重约4.7kg,有效射程约500米。
八九式掷弹筒从射击原理来说,可算是一门小型迫击炮。与一般的迫击炮通过方向机配合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不同,八九掷弹筒是调节尾管内部击针的伸缩长度来增减射程。
从战术运用来讲,八九掷弹筒又很像西方步兵装备的枪榴弹,但却比枪榴弹射程更远更精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军在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面杀伤武器的火力空白。
二、结构
1 . 发射管: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管内带有膛线,因此射击精度较高
管壁上有一条白色简易瞄准线,用于概略瞄准。掷弹筒的使用需要一定技巧和长期训练才能保证射击准确,因此射手多为经验丰富的老兵。
2 . 调节机构
① 射程调节旋钮
②外部传动齿轮
③内部传动齿轮
3 . 击发机构
①丝杆:
② 击发 组件套管
③击发拉柄
④击针组件
4 . 支撑机构
三、使用方法
1 . 调节射程
① 远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短距离。这样弹体在发射筒内运动距离增长,发射药被击发后产生的高压在筒内作用的时间也更长,因此有更大的力量将炮弹射出,反之射出的距离就近。
② 近距离:拧动射程调节旋钮,让丝杆在发射筒内伸出较长距离
2 . 击发弹药
① 向后搬动击发拉柄
② 传动齿轮拨动击针卡块,压缩击针簧蓄力
③ 将击发拉柄向后搬动到极限位置,让传动齿轮与击针卡块迅速脱离,使击针簧推弹击针向前
④ 击针刺入发射药室,引燃发射药
⑤ 一部分被引燃的发射药通过发射药室的侧壁孔向外推顶铜弹带,使铜弹带膨胀挤压发射筒内壁。因铜质较软,被膨胀挤压而嵌入膛线,使单体沿着膛线旋转飞出发射筒,从而提高了射击精度。
四、弹药
Ⅰ 研制历史
91式手榴弹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手榴弹,于1931年(神武纪年259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可以满足多种用途的需要。它前身是1921年(大正10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但同时该弹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特别是用掷弹简发射时需要尽量密封火药燃气,因此弹体上下各有一个起到闭气作用的定心环,其直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单独精加工,耗费工时较多,另外发射药筒的加工也比较复杂。
Ⅱ 组成结构
91式手榴弹弹体上铸造有网状沟槽,把弹体表面分成小块,目的是为了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但对于铸铁弹体来说,爆炸时“连片”或炸成碎末的情况时有发生,开槽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较细长的是引信装置,拧在弹体上盖中间的螺纹孔内,下面较粗短的是发射药筒,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
91式手榴弹引信是针刺发火式的,从上至下由保险盖、击针体、击针、拴有麻绳的保险销、击针簧、装有底火的底火座、引信体、延期药管组、雷管、毡垫和铜管组成。除了击针、击针簧和保险销外,其余全由黄铜制成。
击针带有螺纹,与击针体拧成一体。保险帽顶部开有一个小孔,用来调节击针拧入的距离,借以控制击针的保险状态,如果击针向下拧到位,击针尖就会突出击针体外,此时可以击发底火,反之则击针尖缩进击针体内,底火无法击发,提高存放和运输的安全性。保险帽为薄铜板冲压成,柱面压有辊沟,引信体柱面上也有一道沟槽,保险帽通过这条辊沟卡在引信体上的沟槽内,防止抽出保险销以后保险帽意外脱落。
延期药管就是一端带螺纹的铜管,拧在引信体下端,内部装有延期药,在引信体侧壁上还开有一个用来排放延期药燃烧气体的排气孔,平时用一个堵片密封。延期药下方是雷管,雷管底部与弹体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毡垫。延期药管和雷管全部套在一个铜管内。
91式手榴弹所用的发射药筒采用的高低压发射原理,发射药筒顶部车有与弹体相连接的螺纹,内部为空腔,发射药装在一个薄铜板冲压成的铜盂中,底部装有一个中心开孔的钢垫圈,然后用底螺把铜盂封在药筒内。底螺的中心位置有一击针孔,底火和底火座装在击针孔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发射时高压火药燃气把底火吹掉。
发射时,底火会通过钢垫圈中心的开孔引燃发射药,当药筒内压力达到一定值以后,火药燃气就会从药筒侧壁开孔处冲破铜盂侧壁进入发射筒,推动手榴弹向前运动,直至发射出去。
Ⅲ 使用方法
①
用作手榴弹使用时,可以把发射药筒取下,也可以不取而直接使用。首先检查击针拧入击针体的距离,如果距离不够则要先用工具把击针拧到位。使用前先拔出保险销,接着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或其他坚硬的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击发底火,点燃延期火药,然后迅速投出。不使用时,保险帽套在在引信上,在帽套侧壁横插入保险销将击针固定住,这样就将雷管与导火索分隔开。
②
当用掷弹筒发射时,先检查击针位置,然后拔出保险销,保持引信部分朝上,将弹体放入掷弹筒,接着击发掷弹筒,击针撞击手榴弹发射药筒的底火,将榴弹发射出去。发射过程中由于惯性作用,引信的击针体压缩击针簧下降并击发底火,点燃延期药,延期药燃烧完毕后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③
当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时(掷弹筒是在步枪枪口加装一个简单的圆筒),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取下保险盖,将手榴弹引信朝向使用者方向放入掷弹筒,用空包弹将手榴弹发射出去,手榴弹的发射药筒可以取下或保留。发射时,火药燃气强烈冲击击针并点燃延期药。
Ⅳ
97式手榴弹开发自较早期的91式手榴弹,为91式的改型,取消了用于掷弹筒发射的推进药柱体,主要用于步兵手掷,也可以用枪上掷弹器发射,97式手榴弹的引信由发火组件和延期药管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组成部件包括击针、保险销和火帽组成外观上,97式与91式一模一样。
分享DIY实用技能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作品难免粗糙和错误,望朋友们见谅。
一笔一画,耗尽心血,创作不易,劳心费力
(欢迎朋友们 关注 评论 点赞 转发 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 )
谁知道这是什么钱币?
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分析其正面版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早期——“当二十铜元”类:正面下缘记值文字为“当二十铜元”;此类面版均正配嘉禾18绕,而且其面版之一的“窄线大旗星”还主配“20 CASH”背版。“当二十铜元”类,可分为A、B、C、D等四种面版。整体而言,黄铜稍多,红铜较少。
(二),中期——“当制钱二十文”(大字版)之“扁菊花”类与“团菊花”类:自中期开始,正面下缘记值文字均改为“当制钱二十文”。中期的湖南二十文铜元,根据旗上菊花形状可分为两大类:“扁菊花”类和“团菊花”类;均红铜多,黄铜少。
“扁菊花”类面版,旗上菊花呈长扁形,花瓣较细长;该类面版旗帜下缨带较宽大(似乎为三线缨),且明显外线窄而内线宽。“扁菊花”类面版均正配嘉禾24绕,而且其面版之一的“阳扁菊断缨带”还主配嘉禾15绕。“扁菊花”类,可分为E、F、G等三种面版
“团菊花”类面版,旗上菊花花瓣丰满圆润,花型呈椭圆形;该类面版旗帜下缨带均为双线缨,且外线与内线同样粗壮,明显无外细内粗之感。“团菊花”类面版均正配嘉禾11绕。“团菊花”类,可分为H、J等两种面版
(三),过渡期——旗上五角星之“五星大字”与“五星小字”:旗上五角星,按照上缘“湖南省造”等文字的大小,可分为“五星大字”(K面)与“五星小字”(L面)两大类。
“五星大字”与“五星小字”不仅上缘文字大小不同(“五星小字”面的“造”字右上部分竖笔向下穿过横笔成为“牛”口造),而且旗帜交叉处上方缨带的朝向位置也完全不同:“五星大字”为左缨在上,而“五星小字”则为右缨在上。这也是湖南民国双旗二十文铜元的前期币与后期币的分界线,包括“五星大字”及其之前的前期币版式都是左缨在上,而“五星小字”及其之后的后期币版式都是右缨在上。
“五星大字”面正配嘉禾11绕;“五星小字”面正配嘉禾9绕;均红铜常见,黄铜较少
四),后期——“当制钱二十文”(小字版)之“星状花”类:双旗上方的花型均类似五角星形状。“星状花”类面版均正配嘉禾9绕;“星状花”类,可分为M、N、O等三种面版。“星状花”类(尤其是其面版之一的“小梅花”面),铸量极大,可谓泛滥成灾;整体而言,红铜极多,杂黄铜(或称橙黄铜)较多,纯黄铜少见二、正面基本版式分类及其版式演变规律分析
“当二十铜元”类面版,分为A、B、C、D等四种基本版本。
A.长旗星大字面:版式特征依次为 1,当二十铜元; 2,双旗外环圈线残缺(另有极少量圈线完整无残缺但明显粗细不均,更少见); 3,左旗面星角长大,尤其是左旗面8点钟位置处的星角长大接近旗面边缘; 4,上缘“湖南省造”与下缘“当二十铜元”等文字字体粗大; 另外,“省”字目部与“造”字口部的横笔常见有弱打缺失现象 B.宽线空心花:版式特征依次为 1,当二十铜元; 2,左旗面上角两刻线宽距离; 3,旗上空心大菊花; 4,左旗面下部最右刻线位于旗面5点钟位置旗星的左侧,不对旗星。 (左旗面中星点有整齐粗壮与散乱细小等细微修模差异。) C.宽线阳点花:版式特征依次为 1,当二十铜元; 2,左旗面上角两刻线宽距离; 3,旗上菊花中心有点(另有少量“花心无点”版,可能是修模或模具堵塞形成的,更少见些); 4,左旗面下部最右刻线正对旗面5点钟位置的旗星 D.窄线大旗星:版式特征依次为 1,当二十铜元; 2,左旗面上角刻线低而窄,远离旗边 “扁菊花”类面版,分为E、F、G等三种基本版式 E.空心大扁菊:版式特征依次为 1,当制钱二十文; 2,旗上空心大扁菊花,花型扁而宽大,花瓣较细长; 3,旗帜下缨线为三线缨,缨带外线窄而内线宽。 绕就是你指的卷, H.实心大团菊:版式特征依次为 1,当制钱二十文; 2,旗上实心大菊花,花型呈椭圆形; 3,旗帜下缨带为双线缨,缨带外线与内线同样粗壮。 (少数“实心大团菊”中间的花心不是点而是小圆圈,还有部分花心弱打导致花心无阳点了,都是模具原因形成的.
我现有一个中华民国铜十五当的铜钱能值多少钱啊?
你说的应该是:一面是两个国旗,一面中间是荷花麦穗,边缘上面写的是中华民国,下面写的是当五十铜元吧。这种东西一般没有仿品,仿这个没有意思。只有红铜和黄铜的区别,给你一个参考价: 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当制钱五十文中华民国元年中心“汉” 红铜美品市价 20--30元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当制钱五十文中华民国元年中心“汉” 黄铜美品市价 30--40元
这个值钱吗?
这枚光绪元宝铜元磨损较重,根据中部外缘两侧的满文宝浙,判断是浙江省造的,是清代光绪二十九至三十二年(1903一1905)浙江省铸币。
光绪二十九年,浙江省依照广东铸币的章法,在省城原兵工厂内建局开铸铜元,后在原地扩建成立总局。
光绪三十一年(1905),又于省城原宝浙局旧址扩建一分厂开铸铜元。铸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三种面值的铜元,二十文只有红铜一种材质,十文有红铜,黄铜两种,五文只有白铜试铸样币,没有正品流通,二十文铸量少。
正面珠圈外上边缘,右至左浙江省造字样,外缘中部两侧左右滿文宝浙,下边缘铸面值,圈内上下右左光绪元宝,中心六瓣花星,背面标准的浙江水龙图案,为什么说是标准的浙江龙,一般铜元背面龙头下方是火珠,而浙江龙则不然,是铸一圆圈内套一凸起的圆珠,称为珠圈,这就是浙江龙的标志。铸有红铜中花,黄铜中花,面值书黄铜当十,面背珠圈,合面,白铜合面,背安徽坐龙错版,背福建龙错版,湖北立龙错版等版别。
以上是浙江铜元的铸造历史年代,型制,版别及相关联的概况介绍说明。
问题是这个值钱吗?
你的这枚湖北省造光绪铜元,由于磨损的原因,连上边缘的湖北省造字样都看不清,只能看到光绪元宝及满文宝浙和面值,没有背图不知是何龙图案,也不知磨损怎样,这种铜元好品相的普通版别参考价约人民币50元以下,像这枚铜元的品相参考价10元人民币以下,如果是特殊版别价格还会高一些,存世量,品相决定价值高低,以上价格供参考,交易中以实价为准,因各地价格不一,回答有误见谅,谢谢。
这样的银元能值多少钱?
大家好,我是阿强,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收藏知识,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假币一枚这是一枚一眼假币,从工艺上来看,字体和面纹臃肿,属于典型的面包体,应该是翻砂铸币,不是机器压制的钱币,从材质光泽度来看,银色发黄,应该都不是银,看着像黄铜或者其他的一些合金材质,个人觉得这是一枚低端仿品,百分之百假币一枚。
翻砂铸币工艺特征翻砂铸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铸币工艺,说白了就是把铜或者其他金属融化成液体之后浇筑到事先做好的模子里面,形成一枚钱币后在经过打磨,最后打磨成一枚钱币,比如几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铜钱就是用这种工艺制作而成,由于液态金属流淌,没有经过打压,所以会呈现字体和面纹臃肿没有压力感的形态,图片上这枚袁大头比较符合这种工艺特征,个人判断为翻砂铸币,如果说错还希望各位纠正。
机制币工艺特征机制币顾名思义就是用机器制作出来的钱币,清朝末年张之洞从英国引进造币机器,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机制币的新河,机制币一般都是先将一片银块冲压成银坯,然后银坯再经过抛光,退火,最后放在模具上,用160吨的压币机器打压而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钱币表面的面纹和字体压力感和立体感极强,边齿内齿会留下不规则而强有力的拉丝痕迹,不会出现图片上那种臃肿,软弱无力的面包体。
回答完毕,关注我,一起学习交流钱币收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