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口碑好的黄铜板加工店,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其实是留有血脉后人的,在对待大侄子朱允炆的后人这件事上只能说朱棣做得比唐太宗李世民强多了。
建文四年(1402年)由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结束,最终以朱棣率军攻入当时的明朝都城南京,朱允炆自焚烧宫而结束。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是朱元璋长子懿文太子朱标的次子,本来按照嫡长制礼法来说朱允炆是无缘继承皇位的,毕竟他是朱标的次子,但是朱标与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之女常氏所生嫡长子朱雄英夭折了,后来常氏又因生育三子朱允熥时落下了产后病而死,因此本是朱标侍妾的朱允炆生母吕氏被扶正为嫡妻,所以朱允炆后来在礼法上也具备了嫡长子身份,在朱标英年早逝后,朱元璋就决定跳过儿子,直接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继位之后听从文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建议决定削藩,并且他的削藩手段很残酷,还逼死了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七子齐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都陆续被朱允炆所削藩,最终激起了朱棣的反抗,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口号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时已经生育了至少五个儿子,但是根据史料记载朱允炆生育的儿子应该夭折了三个,最终只剩下与嫡妻马皇后所生育的两个儿子活了下来,分别是长子朱文奎和次子朱文圭。
朱文奎是朱允炆的嫡长子,生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据记载朱文奎出生时天气不好,当天乌云遮天蔽日,而且他出生的日子还是晦日(古代人把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因此当时已经68岁的朱元璋并没有为见到曾孙而高兴,反而朱元璋在朱文奎出生这天称:“日月皆终,大凶之象。”
朱元璋对朱文奎这个曾孙的出生很不高兴也很不满意,他认为朱文奎好像是个煞星转世会给老朱家带来无穷祸患。
朱元璋的预言果然很准,似乎朱文奎确实没给他老爹朱允炆带来好运,而且也确实给老朱家带来了祸患,朱允炆继位之后就册封朱文奎为皇太子,但是很快就爆发了靖难之役的叔侄相残悲剧,朱允炆在位四年就没干过别的事,基本就是在和叔叔朱棣干仗,而且最后还被叔叔朱棣打败了。
在朱棣率军攻入南京后,他并没有急着攻打皇宫,而是先派人把嫂子也就是朱允炆的生母吕太后请到了军中,朱棣对吕氏表示自己是迫不得已才起兵发动靖难之役,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侄子朱允炆,铲除他身边的奸臣,希望嫂子吕氏能劝朱允炆放弃抵抗投降。
朱棣对嫂子吕氏一番惺惺作态之后,就准备把她送走,也是在这时候传来了朱允炆自焚烧毁皇宫的事情。
在《明成祖实录》中记载:(朱允炆)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这意思就是说朱棣见朱允炆烧宫,立刻就派人去救火,结果很不幸却找到了已经烧焦的朱允炆遗骸,于是朱棣又当众表演哭戏,他对着朱允炆遗骸哭诉说着:“痴儿,何必如此,我是你亲叔叔怎么能害你。”
而按照史料记载一同与朱允炆自焚的还有他的嫡妻马皇后和嫡长子太子朱文奎,但是要知道历史上对于朱允炆的下落那是一个谜。
对于朱允炆的下落历史学界持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明实录》中记载是真实的,朱允炆一家三口已经自焚而亡。
另一种就是认为只是朱允炆的妻子马皇后自焚而死,朱允炆带着太子朱文奎趁乱化妆成和尚逃跑了。
因此朱文奎的最后结局和他老爹朱允炆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朱允炆真的是自焚而死,那朱棣找到的那些被烧焦的遗骸其中就包括了朱允炆和朱文奎父子。如果朱允炆真的是化妆成和尚带着儿子朱文奎逃跑了,从此以后父子俩都以和尚身份掩饰生存。
所以朱文奎的下落实际上就是和他老爹朱允炆一样成谜了,在《明史》中也隐晦地记载朱棣确实曾经多次派人寻找过朱允炆父子。
当时朱文奎已经7岁,朱允炆不管是自焚还是逃跑带着他还可以,但是当时年仅2岁的次子朱文圭可就没法了,因此朱文圭就留在了皇宫之中被朱棣所找到。
虽然朱文圭当时年仅2岁,但他可是朱允炆遗留下来的血脉,在朱棣登基之后,一旦有人想推翻朱棣,就能以朱文圭为口号,恢复建文帝后裔皇位,因此别看朱文圭只是一个人事还不懂的孩子,但他的身份和血统注定了对朱棣的皇位构成很大威胁。
所以朱棣对朱文圭很不放心,朱棣登基之后就下旨将朱文圭废为庶人并圈禁起来。朱棣可以下死手杀掉铁铉、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忠于朱允炆的朝臣,但他却没有对年仅2岁的侄孙朱文圭下杀手。
当然,这可能是朱棣篡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良心上过意不去,想给侄子朱允炆留下血脉传承,总之朱棣最后没有杀掉朱文圭而是将他圈禁起来,这也是最能说明朱棣和李世民不一样的地方。
同样都是以武力手段夺取皇位,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事变后,弑兄杀弟,把太子哥哥李建成和齐王弟弟李元吉全部杀掉,而且为了以绝后患他还亲自带人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府邸,把自己的亲侄子也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全部杀光。
而朱棣其实也完全可以像李世民那样干,直接把朱文圭杀掉以绝后患,但朱棣却并没有杀掉朱文圭,这也说明了朱棣相比于李世民还是心软一些。
不过朱棣虽然没有杀掉朱文圭,但朱文圭后来的生活其实也是生不如死,朱棣可以好吃好喝的供着朱文圭,却一定要把他圈禁于高墙之内,而且朱棣担心朱文圭有什么想法,因此禁止朱文圭与外人接触,更不允许朱文圭读书识字。
朱文圭当时的生活就是被圈禁于重兵把守的朱元璋老家凤阳广安宫中,只是被好吃好喝供着,但人身自由被严重限制,更是几乎不与外人接触,基本上就如同是被圈养的动物一般。
朱文圭在这种圈禁环境下生活了整整55年,直到57岁时才被堂侄子明英宗朱祁镇释放出来,据记载朱文圭在57岁被释放出来时连牲畜都不认识,更不具备任何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可以说是非常悲惨。
当然,对于从2岁起就被关在屋子中的朱文圭来说,他从记事起就从未拥有过自由,也就感受不到失去自由被人像动物一样饲养的痛苦。
在朱棣去世后,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以及明英宗朱祁镇初期还有后来的景泰帝朱祁钰都没有想到过要释放朱文圭,毕竟谁都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二次复位后,朱祁镇才下旨释放了朱文圭。
其实朱祁镇之所以下旨释放朱文圭也和他的经历有关系,朱祁镇第一次在位时听信了宦官王振的鬼话,亲自率军御驾亲征蒙古瓦剌部,结果“大明战神”朱祁镇上演了千里送人头的土木堡之变操作,大明军队全军覆没,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朱祁镇自己也被瓦剌部所抓。
朱祁镇被抓后,明朝这头以他母亲孙太后和重臣于谦为首拥立了他的异母弟郕王朱祁钰当了皇帝,也就是景泰帝。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了一年有余才被放了回来,被放回之后的朱祁镇身份就十分尴尬,因此朱祁钰总担心朱祁镇复位,于是就把他软禁起来。
七年之后即1457年大将石亨联合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发动了夺门之变,废除了景泰帝朱祁钰,迎立朱祁镇复位。
朱祁镇历经一年的俘虏和七年的软禁生涯,复位之后性情变得悲天悯人,他联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又想到被圈禁了55年的朱文圭,于是朱祁镇不顾朝臣反对,执意下旨释放被圈禁了55年的朱文圭。
在《明史》中记载,当时朱祁镇身边的侍从和朝臣都劝他不可释放朱文圭,否则后患无穷,朱祁镇却对朝臣说:“有天命者,任自为之。”
朱祁镇这意思就是如果上天真的注定让朱文圭当皇帝,那就让他当好了。当时只有翰林学士李贤赞成朱祁镇释放朱文圭的做法,李贤认为朱祁镇此举堪比尧舜。
朱祁镇当然对释放朱文圭很有自信了,因为被释放出来的是已经57岁基本一只脚迈进棺材的老人,况且朱文圭还被圈禁的智力如同小孩一般,最关键的是这时候的朱文圭已经几乎没有任何政治号召力了,要知道五十多年过去了,朱允炆的政治影响早已经烟消云散,朱棣及其后人的皇位已经十分稳固,哪里还会有拥护建文帝的人再来以朱文圭的名义造反,所以朱文圭怎么可能对朱祁镇的皇位有多大威胁。
朱文圭被放出来后依旧安置在凤阳,虽然朱文圭被放了出来,但他连很多基本生活物品都不认识,完全与社会脱节五十余年,因此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而朱祁镇就索性好人做到底,他在凤阳赐给朱文圭一座豪宅,赐给了朱文圭不少钱,并请人帮其理财,还赐给了不少仆人和美女,至此朱文圭才过上了一个皇子应该有的生活。
但是很可惜朱文圭被释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不过朱文圭却留下了后人,按照朱文圭被释放不久就去世的时间算,他的后人很可能是在被圈禁时期所生,毕竟他只是被圈禁,又没有被限制娶妻,因此他在圈禁时期生育了子女,由于朱文圭始终没有被恢复皇室宗籍身份,所以他的后人也被称之为建庶人。
同样不止朱允炆留下了后人,他的弟弟朱允熥也留下了后人。朱标一生共有五子,分别是嫡妻常氏所生老大朱雄英和老三朱允熥,还有继妻吕氏所生老二朱允炆、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朱棣登基后并没有对大哥朱标的儿子赶尽杀绝,朱棣只是将朱标的剩下的三个儿子从亲王爵位降级成了郡王,朱棣先是将朱允熥从吴王降为广泽王,封地在福建漳州,然后将朱允熞从衡王降为怀恩王,封地在辽宁建昌。
但是没多久朱棣就反悔了,他害怕把两个侄子封得太远不利于自己控制,于是又把刚到封地不久的二人召回南京,朱棣如此朝令夕改让朱允熥和朱允熞哥俩颇有怨言,二人就在路上对发了些牢骚,这些话就被朱棣知道了,于是朱棣就以兄弟二人不知感恩为由,将他们废为庶人,把他们及其子孙后代永远禁锢于中都凤阳。
而朱标的第五子朱允熙被朱棣从徐王降为瓯宁王,并让他带着母亲吕氏留在南京看护他的老爹朱标的懿文太子陵,永乐四年(1406年),朱允熙的住宅莫名其妙失火,朱允熙被火烧死年仅16岁。
朱允熙死后不久,被圈禁在凤阳的朱允熞在圈禁中抑郁而亡,死的时候大概29岁,没有留下后人。
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爆发了朱元璋第十九子谷王朱橞企图推翻朱棣并拥立朱允熥继位的谋反案,朱橞被废除封爵圈禁至死,虽然朱允熥没有直接与朱橞图谋,但是朱棣却十分猜忌这个侄子,因此这一年朱允熥暴毙而亡,至于他的死因至今成谜。
朱允熥暴毙之后,他身边有一名心腹太监王忠冒死带着他唯一的儿子朱文坤逃出了凤阳,此后王忠带着朱文坤落户山东莱阳,并且朱文坤改姓为王,还是大概在朱祁镇在位时期,由于统治者对朱标和朱允炆的后人约束松了,朱文坤才恢复了自己的朱姓本名,并被官府报备给了朝廷,因此当时明朝官方称朱文坤这一脉的后人为吴庶人。
此后据《明史》记载:天顺三年(1459年)十月,淮扬巡抚都御史滕昭奏请将建庶人、吴庶人重新圈禁,英宗不许。
也就是说此后还有人劝朱祁镇把建庶人和吴庶人重新圈禁,都被朱祁镇否决了,这也代表了朱祁镇对朱标和朱允炆这一系后人的宽大政策。
此后朱文圭和朱文坤的后人也都得到了明朝皇帝的妥善安置,据《明史》记载: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南司礼太监(即南京的司礼监太监)覃包等奏及建庶人、吴庶人两家衣料短缺,宪宗命工部予以供给。
这意思就是说到了朱祁镇儿子明宪宗朱见深时期,朱文圭和朱文坤的后人衣食供给全都是由朝廷负责,也说明了朱文圭和朱文坤的后人得到了皇室应有的待遇,只是身份还是庶人身份没有被承认而已,总体而言也就是说朱标和朱允炆的后人在明朝生活的还不错,得到了朝廷的照顾。
后来在明宪宗朱见深的儿子明孝宗朱佑樘时期,还有浙江天台诸生缪恭上书通政司,请求给朱文圭的后人封王爵以奉祀朱标。
要知道虽然朱祁镇对朱标和朱允炆的后人采取了宽仁之策,但在整个明朝时期官方对朱标和朱允炆的后人其实还是十分敏感的,在史料中关于建庶人和吴庶人的记载寥寥无几,因此通政司不敢把缪恭这个提议转达给朱佑樘,于是直接将缪恭打入大牢。
后来这件事还是被朱佑樘知道了,朱佑樘算是明朝历史上比较英明的皇帝,他并没有因此而生气,于是命有司释放了缪恭。
虽然朱佑樘释放了缪恭,但并不代表他会恢复朱文圭后人的宗籍身份并册封为王爵,因此朱佑樘的态度也代表着之后的明朝皇帝可以延续朱祁镇对朱标和朱允炆后人的宽大政策,但是底线就是绝不能恢复他们的宗籍身份,否则那可真是给自己找麻烦呢。
毕竟在明朝还是很重视礼法名分,而朱标是铁打的懿文太子,朱允炆则是朱元璋钦定的合法继承人,如果恢复了朱标和朱允炆后人的宗籍身份,那就意味着他们比朱棣的后人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因此在后来明朝的皇帝可以对朱标和朱允炆的后人采取宽大政策,给予他们相当于皇室的待遇,而底线就是绝对不能恢复他们的宗籍身份。
写在最后所以在靖难之役后朱棣做得比李世民好多了,并没有对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后人赶尽杀绝,朱允炆的次子朱文圭给他留下了后代血脉,并且朱文圭的后人还得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的宽仁政策的安置,只不过在明朝时期朱允炆的血脉后人都是没有皇室宗籍身份的庶人。
不过在明末帝崇祯殉国明朝灭亡后,南明小朝廷为了凝聚皇室人心,重新恢复了朱文圭后人的宗籍身份,并追谥朱文奎为恭慜太子,追谥朱文圭为润怀王,但是明朝都已经灭亡了,这种追谥还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