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狙击黄铜徽章,印度都有哪些很厉害的事件?
印度作为一个比较另类的国家,一度给国人带来诸多欢乐,今天来分享两个比较“厉害”的事印度的种姓制度
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自中亚入侵南亚次大陆,驱逐原住民达罗毗荼人。由于雅利安人是白种人,他们将肤色较黑的达罗毗荼人称为“达萨”,为了便于区分,建立了种姓制度。
在印度文化中社会阶层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几个种姓地位依次降低。除了人之外,印度还有个奇葩的地方,他们把动物也划分等级,你真的没看错。所以你在他们路上看到狗、象、牛和猴子一点也不奇怪。
虽然在1947年印度就颁布了废除种姓制度的宪法,但在现实中,依然被用宗教文化的形式保留下了来。
种姓制度的最明显特征在于职业的世袭和内部通婚,而婆罗门作为其社会结构中地位最高的重型,掌握着其社会最高比例的财富。婆罗门掌管着宗教文化,刹帝利掌握着兵权,一般是武士阶层,吠舍是一般平民,以体力劳动者为主;首陀罗从事各种低贱职业,包括烧尸人、厕所清洁等各种被印度社会所排斥的职业。
直到今日,印度的各阶层之间界限分明,高种姓人不会跟低种姓人居住在一起,甚至非常排斥低种姓人的善意。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家庭中的厨师是高种姓人,那么人人都能吃她做的饭,相反,如果是一个低种姓做的饭,基本无人问津。我们常常会在电影里面看到,有些高种姓的人时常是坐在椅子上,而低种姓的人只敢坐在地上,贫民阶层,对于警察或者高种姓人的无端殴打丝毫不敢还手。
低种姓人作为被歧视的对象,基本不可能从社会资源上与高种姓人群分享,跨种姓通婚通常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为世人所不能容忍,对于教育,最优质的资源永远只会往婆罗门阶层倾斜。
火车开挂作为英国殖民地,印度早在1837年就先建好了一条从东南海岸马德拉斯通车的货运铁路;到了1853年,从孟买出发的第一条客运铁路也建成通车。等中国清政府打算修第一条铁路的时候,印度的铁路长度已经达到了3万公里。
然而,等到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人撤出印度,印度铁路系统马上陷入瘫痪。每年的轨道长度增长相当有限,而铁路的货运和客运需求却直接翻倍。铁路作为印度比较普遍交通方式,票价非常亲民。
在庞大的人口增长趋势下,印度的铁路系统开始变得不堪重负,据统计,每个印度人平均每年要坐4次火车。平均每天会有2500万人乘坐火车,这一数量甚至成了我国春运期间每天火车发运人数的两倍。
印度铁路系统,属于自家国企,常年以来,经营困难,因为火车是印度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一旦出现涨价,民间各种抗议就此起彼伏。
我们常在网络上看到的“挂票”,只是在他们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才会出现,而且很大一部分来自孟加拉国。印度种姓制度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火车上的布置也是泾渭分明。高种姓人的车厢奢华无比,而低种姓的只能是叠罗汉或者是挂票。
当然,挂票在印度并不合法,因为这不符合企业运营的利益,可能是因为火车内的电气化程度不是太高,而印度温度又太高,才有人攀援在火车外面。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贫困的农民买不起车票,但又对宗教过于虔诚,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到朝圣的地方。在这种节日盛典期间,火车行驶缓慢,国家铁路部门默许这种奇葩的乘坐方式存在,可能也算是对低种姓的一种“福利”吧。
作为火车上有空调和空间设施相对完善的地方,自然是高种姓人的天堂。硬件水平就像他们掌握的社会资源一样,远远优于低等贱民。掌握着社会绝大部分财富的婆罗门阶层穷奢极欲。他们的奢侈是我们所不能想象得到的。
对于印度铁道系统,最痛苦的莫过于连年的亏损和修铁路困难。摸底老仙曾经提出过振兴印度铁路计划,当时的日本中标印度高铁项目,但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组多阻碍,甚至与铁路经过地区的人民产生巨大冲突,也导致工期进展缓慢。
作为一个比较奇葩的国家,上厕所不用纸,洗澡饮水都用恒河水,已经成为他们生机勃发的传统了,来干了这碗恒河水,来世还做印度GUI。英雄联盟成就勋章多长时间更新?
7天,
英雄联盟游戏中的段位一共有9个段位,分别是:坚韧黑铁、英勇黄铜、不屈白银、荣耀黄金、华贵铂金、璀璨钻石、超凡大师、傲世宗师、最强王者。从黑铁段位到钻石段位还分成了4个小段。
双龙金宝是铜还是金?
双龙金宝实际上是一件文物,它的主要制作材料是金、它的体积也较为庞大。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这个金宝可能是属于明代时期的文物,因为它上面的图案和铭文都非常的精致和繁复,反映了当时的金工艺术的高超与华丽。在传统文化中,双龙的形象被视为旗帜象征和祥瑞之物,金宝则代表着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被视为世间珍品之一。如果要进行珍藏或是研究,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和精力。
骆驼祥子第一章摘抄赏析?
1、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反抗。
2、祥子们自己可是不会跑,因为腿脚被钱赘的太沉重。
3、那时候,祥子满心都是希望;现在,一肚子都是忧虑。
4、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
5、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6、夜深了,多日的疲乏,与逃走的惊惧,使祥子身心全不舒服。
7、夜还很黑,空中有些湿冷的雾气,心中更觉得渺茫。
8、难堪渐渐变为羞恼,祥子的火也上来了;祥子们瞪祥子,祥子也瞪祥子们。
9、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10、那辆车是祥子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
11、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12、希望使祥子快活,恐惧使祥子惊惶,祥子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什么响动也没有,只有天上的星伴着自己的心跳。。
13、好几次,祥子很想抽冷子闸住车,摔后头这小子一跤,但是祥子不敢,拉车的得到处忍气。
14、祥子不愿再走,不愿再看,更不愿再陪着她;祥子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15、她咽了口吐沫,把复杂的神气与情感似乎镇压下去,拿出点由刘四爷得来的外场劲儿,半恼半笑,假装不在乎的样子打了句哈哈。
16、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
17、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18、可是有一天方大小姐叫祥子去给放进十块钱,祥子细细看了看那个小折子,上面有字,有小红印;通共,哼,也就有一小打手纸那么沉吧。
19、太阳西斜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水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像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微腥的潮味。
20、人在社會中的生活,受着社會的制约。祥子的道路,是由祥子所处的社會环境,祥子所属的社會地位,祥子与社會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會的生活画面上,在祥子与各种社會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祥子的悲剧,主要是祥子所生活的那个社會的产物。
21、最使祥子苦恼的,是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祥子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祥子的关系,想方设法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祥子于死地的权力;祥子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这件事上,祥子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祥子的生活意志,打破祥子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
22、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祥子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祥子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祥子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祥子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23、云还没有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祥子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去,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24、她去了有一点钟。跑回来,她已喘得说不上来话。扶着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说出来: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接生是二十块。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去,那就得几十块了。“祥哥!你看怎办呢?!”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
25、祥子又恢复了祥子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祥子吃,祥子喝,祥子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祥子没有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祥子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连喝醉了祥子都不出声,祥子会坐在僻静的地方去哭。几乎每次喝醉祥子必到小福子吊死的树林里去落泪;哭完,祥子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过来,钱净了手,身上中了病。祥子并不后悔;假若祥子也有后悔的时候,祥子是后悔当初祥子干吗那么要强,那么谨慎,那么老实。该后悔的全过去了,现在没有了可悔的事。
26、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祥子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
27、这一来,倒吓我一跳,仰头一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高高地坐在一枝树杈上,手里还拿着一只口琴,正准备吹哩。她穿着火红色的绒绒衣,套一条豆绿色的郸裙子。两只穿着力士鞋的小脚悬空的搭拉着,怪自在的。她那梳着小辫子的脑袋歪倚在右肩头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向我玩皮地眨巴着,鼻子略显有些上翘,显露出一副淘气相。只要你一看见她,就会从心眼里喜欢她。
28、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祥子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裤,腰带耷拉着一截;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皙的小圆脸儿,使我联想到蒲公英。祥子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29、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领略到腊梅顶风寒霜,那诱人的清香意味悠长;只有懂得关爱的人,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丽,那快乐的心情幸福激荡;只有经过不懈努力的人,才深深知道幸福来之不易。祝您在春节万家团圆的日子里举杯高吭幸福日子万年长!
30、温暖的阳光在湖面上闪动,山林里最后一批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和碧绿,这并不调和的色调,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冬景。有时,一阵风吹来,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条,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来了,
31、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或清淡,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或欢快,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或浓艳,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32、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盼望她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她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yi),盼望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望她的春色满园,落红如雨。
33、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34、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5、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净了墙上的报单,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吼着,回荡着;忽然直弛,像惊狂了的大精灵,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乱,四面八方的乱卷,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忽然横扫,乘其不备的袭击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树枝,吹掀了屋瓦,撞断了电线;
36、走吧,就是一时卖不出骆驼去,似乎也没大关系了;先到城里再说,祥子渴望再看见城市,虽然那里没有父母亲戚,没有任何财产,可是那到底是祥子的家,全个的城都是祥子的家,一到那里祥子就有办法。
37、“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bai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38、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祥子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39、祥子没有什么模样,使祥子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祥子不甚注意祥子的模样,祥子爱自己的脸正如同祥子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祥子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祥子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祥子觉得,祥子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艾尔登法环感应双刀加点?
前期依然是先力气到18,灵巧22。拿起长牙和黄铜盾
第二位:生命力40封顶,边际效益递减,再多就不点了
第三位:智力,主要给【名刀月影】提伤害,先到23拿起,后续看情况加到30-40
第四位:灵巧,主要给双武器提伤害,我们最多加到50。
第五位:集中力升级到够打7发【隙间月影】战技,所以专注值需要到90-105
因为【隙间月影】消耗20,带上卡利亚徽章变15
第六位:耐力值到25-30之间。这个也很重要,提高精力和负重,
负重不够的用众武护符来加+10点
第七位:信仰到10,可以适当增加提供解毒等记忆
第八位:力量到20
其他:感应不加
一战时期德国士兵的头盔普遍都带尖铁吗?
并非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的尖刺头盔与后来的“煤斗盔”是两种阶段的事物。从1916以后,德军头盔就不再带有尖铁了。
据考证,德军尖刺头盔源于1842年普鲁士王国设计的样式,它们被德意志帝国传承了下来,这种头盔样式从1800中期一直使用到20世纪前期,并影响了德军钢盔的发展,成为德军的标准装备。
普鲁士人设计这种军帽是为了对抗“波拿巴式风格”,即拿破仑引起的世界军事潮流。当时法军使用的shako军帽几乎被所有的军队学习,但普鲁士人为了摆脱拿破仑的影响,打破头也要开发自己的风格。
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1840年时,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跑去拜访他的姐夫,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当他走进沙皇的办公室时,突然被扔在桌上的一顶皮帽吸引住了。
这顶带着尖刺顶的帽子是个古代头盔的复制品,一个农场女孩在利佩茨克旧战场上发现了它残破的本体,人们认为帽子的主人是12世纪莫斯科公爵雅罗斯拉夫·瓦沃洛多维奇,然后它被俄国贵族们复制了出来。
3威廉四世对这顶头盔非常痴迷,于是回到普鲁士以后,他要求军队以此为蓝本,设计属于自己的尖刺头盔。
1841年3月,第一个原型的尖刺骑兵头盔“皮克豪贝”(Pickelhaube)被提交给普鲁士军队,由埃伯菲尔德金属制品厂的威廉·杰格制造。普军在现场对头盔的样式、尺寸、重量、保护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是“非常满意”。
于是,陆军部门也紧跟而上,开始基于骑兵盔的蓝本设计了新头盔。第一批步兵\炮兵尖刺盔是皮革质地的,之后才转为金属质地。
1842年式的尖刺头盔由皮革制成,供步兵团、掷弹兵团、燧发枪团团、炮兵团、先锋团、猎兵团和龙骑兵团使用。
还有球形顶的金属设计的尖刺头盔在1843年被骑兵使用。头盔主体由厚重的植鞣压皮制成,呈圆锥形,并在背面缝合在一起。前帽檐采用方形切割,边缘饰有一厘米宽的金属饰边,后遮阳檐是纯皮革。
到1843年,普鲁士战争部已经完全接纳了这种头盔,开始由军需部下发了大量订单,普军也开始了自己的尖刺盔生涯。那些外表精美的骑兵盔甚至被许多人作为随身配件,风雨无阻地佩戴。
尖刺盔分为标准样式、龙骑兵样式、黑森样式。基本样式更突出帽檐,龙骑兵样式显得更紧凑,黑森样式更大一点。
头盔的“尖尖”标准尺寸为14cm高,安装在底座的中间。头盔主体后部的缝合区域由金属脊制成。
根据军团、选侯国、王国领地的不同,尖刺盔前面会贴上不同的前板徽章。前板非常重要,它体现出德意志的地区文化,精锐和历史悠久的军团还会配备独一无二徽章。据说当时仅德国的步兵就有多达30种前板徽章。
按照德国历史的说法,至1860年代的后期,除了萨克森、符腾堡和巴伐利亚等独立王国之外,所有被普鲁士统一的区域都使用了尖刺头盔。
到1867年德意志通过军事会议寻求建立德国和统一的国民军队的时候,普鲁士式的“皮克豪贝”尖刺头盔已经成为军服和各州代表礼服的一部分,它正式被确定成为“德意志风格”,
俾斯麦的尖刺盔1857年时,普鲁士对尖刺头盔进行了一次改革,将头盔的总体尺寸减少了约2cm,也降低了重量。1860年进行了第二次减重,头盔尺寸被降低了4cm,尖尖的大小也降低了。
1867年进行了第三次大改,盔脊被取消,前帽檐被做得更圆润。不过1887年德国人又取消了金属帽檐,换成了皮革质地。
其后这种尖刺头盔一直在进行各种小的修改,1895年时基本上确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版本。
智利人也继承了尖刺盔因为德国地位的迅速提升,“皮克豪贝”盔亦成为许多外国军队模仿的对象,比如旁边的瑞典,还有挪威、罗马尼亚、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智利、英国,甚至美国,都研发或装备过近似的尖刺盔。
需要注意的是,在后世亚德里安进行真正的头盔研发之前,并没有哪家军队特别看重头盔的火器防护功能,它们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士兵盔和安全帽佩戴,仅具备基本的轻度防护能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烟云升起,顶着“皮克豪贝”的德军士兵走上战场。很快尖刺头盔上那些过于耀眼的饰物就被战场所淘汰。为了不当靶子,德军不得不发明出“盔罩”将整个“皮克豪贝”套起来。
当战争规模无限扩大后,德国大量扩军,战争初期制造的尖刺头盔很快被消耗一空。再加上对手的海上禁运和储备物资的减少,德国不得不用替代材料制造“皮克豪贝”。因此,许多尖刺头盔其实连皮质的都不是,而是用压制毛毡、纸浆、纤维、软木和压印锡制造的。
真正保持了金属质地的,只有头顶上那个尖尖。
不过,官兵们开始讨厌那个尖尖,它让头盔变得过高,更容易暴露目标,还容易在拼命钻防炮洞的时候导致头盔被磕掉,因此不少人选择将其拆掉了事。
于是这促成了Mod.1915盔的诞生。Mod.1915盔采用了哑光灰色涂漆和化学氧化的方式,将整个头盔搞得暗哑深沉,它设计了一个专门的卡口装置,好让士兵们将盔顶的尖尖轻松地拿下或安装。
但是,这并未解决“皮克豪贝”的根本性问题——它已经不符合这个炮火连天的时代了。
尖刺盔是贵族们基于旧时代军事需求而设计的,它充满了缤纷的色彩,有极尽奢华的装饰,锃亮的外表能满足任何一场盛大的游行,或者在线性队列的压进中摧毁对手的意志,却并不适合残酷肮脏又焦灼的堑壕阵地。
而且经历过大规模堑壕炮战的德军开始明白,士兵们需要更好的弹片防护头盔,防护能力更科学的金属盔能减少相当比例的炮火伤亡,这促成了1916“煤斗头盔”的出现。
德军更换尖刺头盔得到了德国高层的支持,因为那个尖尖是黄铜做的,而德国缺乏黄铜的炮弹壳,所以……既然“皮克豪贝”的尖刺惹人厌了,那么何不将拆回来用呢?
1916年,“煤斗头盔”开始装备德军,它们马上就以极快的速度取代了没用的“皮克豪贝”。很多部队就算装备量不够,也会拼起命从死人的身上剥下1916型钢盔,替换掉自己的尖刺盔。因此“皮克豪贝”消失的速度令人咂舌。
不过,一些老兵为了彰显自己的“资历”,或者说带习惯了,仍然会选择继续佩戴尖刺盔。尤其是某些军官,他们拒绝放弃旧军队的象征,一直到战争结束都仍然佩戴着“皮克豪贝”。
此外,当年德国本土的一些守备和二线部队依然佩戴着尖刺盔,毕竟他们的战争能力已经被消耗到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