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栗子什么梗(顾千帆用剑斩出来的一道菜)

用剑将鱼肉斩成很薄的片,用它当佐料给鱼片调味,蒜、姜、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梗米饭,脍是切得很细的肉。古人很早就喜欢将肉和鱼切成很细的薄片,这样做出来的生肉片和生鱼片鲜美异常。远比做熟之后好吃得多,只说用色泽银白的鱼即可。也就是现在江浙一带有人给隋炀帝进献了用吴郡当地出产的鲈鱼做的金齑玉脍:居然因为思念家乡的鲈鱼就辞官回家了,江南...

海东青

《梦华录》里,顾千帆为给萧钦言贺寿,居然出其不意,用手中利剑“斩”出一道传世名菜。

只见他猛地出手,挥剑将一条黄河大鲤鱼剖为两半,去掉鱼骨后,用剑将鱼肉斩成很薄的片,然后一剑洞穿金橙,将橙汁缓缓滴入碗中,用它当佐料给鱼片调味,这就是“金齑玉脍”,获得满堂喝彩。萧钦言品尝后赋诗曰“切破金橙佐脍齑,紫花碧叶存芳樽”。高观察也称赞“鱼剑双绝”。

金齑玉脍是道什么菜呢?是否为编剧杜撰?

其实,这还真不是瞎编。

金齑玉脍最早出现在我国著名的农书《齐民要术》中。所谓金齑,就是用七种配料剁成末,齑就是碎末的意思。这七种配料分别是:蒜、姜、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梗米饭。因为它们剁碎后呈金色,所以叫它金齑。

所谓玉脍,就是用色泽白皙的鱼片。脍是切得很细的肉。古人很早就喜欢将肉和鱼切成很细的薄片,然后用盐和醋等佐料调味。之所以切得很细,是为了让调料好入味。这样做出来的生肉片和生鱼片鲜美异常,远比做熟之后好吃得多。所以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就是越细越好。

金齑玉脍要用什么样的鱼呢?

《齐民要术》里没有规定,只说用色泽银白的鱼即可。可是在宋代的著作《太平广记》里就记载:隋炀帝时,江南吴郡,也就是现在江浙一带有人给隋炀帝进献了用吴郡当地出产的鲈鱼做的金齑玉脍,隋炀帝吃后大为赞许。

鲈鱼是江南名产,古代就有诗曰: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有位江南的官员到北方任职,居然因为思念家乡的鲈鱼就辞官回家了,落下了著名的典故:莼鲈之思。由此可见鲈鱼之美。

当然,江南一带也有用鳜鱼做生鱼片的,我家乡荆楚一带就是如此。张志和的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说的就是湖北。

鳜鱼生性凶猛,在江河里追逐、猎杀其他鱼类,肉质紧实不说,做生鱼片真的很鲜美。徽州人用它做臭鳜鱼,真的可惜了。

新鲜的鲈鱼和鳜鱼做生鱼片,一定要经过细心处理:用洁白干净的、蚕丝做的绵纸,把鱼肉上的血和汁水一点一点蘸干净,处理之后,鱼肉就会呈现出银白色,还没有血腥味。

顾千帆使用的黄河大鲤鱼,在古代北方,尤其是黄河流域,如长安、洛阳、开封等地都很常见。这些鱼常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黄河,还喜欢往上游逆流而行繁衍后代。它们往往能跳过激流险滩,很有劲儿,古代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所以这种鱼肉质紧实,富于弹性,是上好的生鱼片原料。只是在味道方面,可能不如江南的鲈鱼和鳜鱼好,因为黄河泥沙太多,水质混浊,哪能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相比?

至于调料嘛,顾千帆只用了金橙一种,似乎显得太单薄。按照《齐民要术》的说法,得要七种:蒜、姜、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梗米饭。尤其是白梅,这是一种非常精当的酸味调料,在醋还没有发明之前,它一直首当其冲的酸味调料。白梅是用没熟透的青梅浸在盐水里,再经太阳多次暴晒而成的。味道咸酸适口,绵长醇和,是高级的酸味调料。后来它传入日本,成为日本高级料理的必备调料,而不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料理里只用芥末酱一种。可惜在中国,白梅反而被醋替代,已失传很久。

生鱼片虽然味美,但它里面免不了含有各种寄生虫,吃多了会生病。即使用盐和酸味调料调制,也难以杀灭寄生虫,因为你不可能像腌咸菜一样,把生鱼片腌得很咸很酸,这样就失去了鲜美口感。所以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他的《金匮要略》里就说了:食脍,饮奶酪,令人腹中生虫,为疟。

可见古人早就知道吃生鱼生肉的害处,但古往今来,吃货太多,别说寄生虫不怕,就连吃了会要命的河豚,不也照样有人“拼死吃河豚”?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