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认识阿倍仲吕和鉴真和尚的生平简介
阿倍仲麻吕,698年(日本文武帝二年,即唐中宗嗣圣十五年),阿倍仲麻吕出生于日本大和国(今奈良县),阿倍家族是日本孝元天皇之后裔,父亲阿倍船守任职中务大辅,仲麻吕是家中的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洋溢。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唐、日间往来频繁,日本大量汲取盛唐文化的奈良时代初期。
717年(唐开元五年),多治比县守从日本难波港(今大阪)率日本遣唐使远赴唐都长安(今西安),19岁的仲麻吕被选拔为遣唐留学生,同行的留学生还有后来成了日本右大臣的吉备真备,四船并联,一行557人,西渡东海,在扬州(一说明州)登陆。九月到达长安入太学学习。
阿倍仲麻吕
仲麻吕经过数寒窗苦读,参加唐制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在日本人中能顺利通过进士考试的,阿倍仲麻吕是唯一的一个。
725年,任洛阳司经校书(负责典籍整理,正九品下),陪同皇太子研习学问。
728年,左拾遗(从八品上)。
731年,左补阙(从七品上)等职。左补阙是皇帝的侍从官,阿倍仲麻吕任职后,经常在兴庆宫见到唐玄宗,唐玄宗对阿倍仲麻吕的才华很常识,特地给他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叫“晁衡”。称他为“晁卿”、“晁巨卿”、“晁监”、“晁校书”、“日本聘贺使”,评价很高。
733年,第八次遣唐使多治比广成等归国,时仲麻吕在唐已有17年,奏请随同遣唐使归国,出于对仲麻吕的器重,玄宗未于允许。此后又任秘书监兼卫尉卿。
开元十二年(753),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归国,仲麻吕再次请归,得到玄宗的应允,并命为唐朝的使臣护送日本使臣回国,应该说这是一种殊荣。这时他56岁。也就是这一次,他们于十月十五日在扬州延光寺会见了鉴真,实现了第六次东渡计划。为了不使重要人员有同遭复没之险,乃分舟乘坐。鉴真及其随从与副使宿祢胡磨同船,大使藤在清河与仲麻吕等同船,普照与吉备真备同船,当航行到阿尔奈波(冲绳岛)时,遭到大风暴的袭击,其他三船后来各自回到了日本,唯独阿倍仲麻吕的船杳无音信。误认为阿倍仲麻吕海上遭难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唐朝。其实阿倍仲麻吕并没有遇难,原来他乘的那只船漂流到了现今越南的海岸。
755年6月,阿倍仲麻吕历尽艰险,又回到了长安。
755年冬,唐朝发生安禄山叛乱,阿倍仲麻吕也跟随着玄宗辗转奔波,直到安禄山被杀后,于公元757年12月再度回到长安。后来阿倍仲麻吕又担任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
766年,阿倍仲麻吕被唐代宗李豫任命为安南节度使,上任不久,便患重病.
770年1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病逝。并埋葬在长安,唐代宗追赠他“璐州大都督”的称号。
鉴真(688~763),中国唐朝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他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705),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12年中,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戒;为80们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谦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759年,鉴真及其弟子们苦心经营,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此后即在那里传律授戒。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 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什么意思
这是济慈的诗歌秋颂中的第一节,翻译的版本很多,列出两个来:
版本1:
秋颂
�������������约翰·济慈
���������������1
���������雾气腾腾的季节,果实垒垒的时光,
���������催熟万物,有把你当作挚友的太阳;
���������如何把福佑赐予大地,
���������你与他紧密协商:
���������让檐下藤蔓爬遍,葡萄串串,
���������让屋旁生苔老树苹果满枝,熟透飘香;
���������让榛子果仁香甜饱满,
���������让葫芦肚皮滚圆鼓胀;
���������催动更多的蓓蕾不断勃发,
���������驱使迟到的花朵为蜜蜂绽放;
���������弄得蜂群相信温暖的日子永无穷尽,
���������因为夏天早已让蜂巢灌满蜜浆。
版本2: 秋颂
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
你们密谋用垒垒的珠球
缀满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
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
让热味透进果实的心中,
胀大了葫芦,鼓起了榛子壳,
好塞进甜核,又为了蜜蜂
一次次开放过迟的花朵,
使它们以为日子将永远暖和,
因为夏季早填满它们的粘巢。
作者简介:
John Keats J.
济慈(1795-1821)
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的重要诗人。他出生在伦敦一个马车店主之家。父母早丧,少年辍学。曾学医谋生,后弃医从文。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8年长诗《安狄米恩》出版,遭到保守派的尖锐的评击,也受到著名诗人拜伦和雪莱的重视与鼓励。从此,他诗情奔放,一泻千里,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长诗《伊莎贝拉》和抒情诗,《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等,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时,诗人身患肺结核,1820-1821年赴意大利旅游养病,不幸早逝,葬于罗马。死时年仅25岁。
作品赏析:
诗人开篇就抓住了秋的实质—成熟,然后他再由此展开想象,把读者的目光从湛蓝的晴空带到挂着藤蔓的屋檐,从房前的老树到成熟的田野。诗人着力描写秋天成熟的果实:紫色的葡萄,鲜红的苹果,金黄的葫芦,黑褐的榛子,伴随着欢唱的蜜蜂和迟开的花朵,一幅绚丽多姿的初秋美景就鲜明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全文 To Autumn
�����������
���� �John Keats
�������1
�������Season of mists and mellow fruitfulness,
�������Close bosom-friend of the maturing sun,
�������Conspiring with him how to load and bless
�������With fruit the vines that round the thatch-eves run;
�������To bend with apples the moss’d cottage-trees,
�������And fill all fruit with ripeness to the core;
�������To swell the gourd, and plump the hazel shells
�������With a sweet kernel; to set budding more,
�������And still more, later flowers for the bees,
�������Until they think warm days will never cease,
�������For Summer has o’er-brimm’d their clammy cells.
������2
�������Who hath not seen thee oft amid thy store?
�������Sometimes whoever seeks abroad may find
�������Thee sitting careless on a granary floor,
�������Thy hair sort-lifted by the winnowing wind;
�������Or on a half-reap’d furrow sound asleep,
�������Dows’d with the fume of poppies, while thy hook
�������Spares the next swath and all its twined flowers.
�������And sometimes like a gleaner thou dost keep
�������Steady thy laden head across a brook;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Thou watchest the last oozings hours by hours.
������3
�������Where are the songs of Spring? Ay, where are they?
�������Think not of them, thou hast thy music too,
�������While barred clouds bloom the soft-dying day,
�������And touch the stubble-plains with rosy hue;
�������Then in a waiful choir the small gnats mourn
�������Among the river sallows, borne aloft
�������Or sinking as the light wind lives or dies;
�������And full-grown lambs loud bleat from hilly bourn;
�������Hedge-crickets sing; and now with treble soft
�������The red-breast whistles form a garden-croft;
�������And gathering swallows twitter in the skies.
�秋颂
吕志鲁译
�������������约翰·济慈
���������������1
���������雾气腾腾的季节,果实垒垒的时光,
���������催熟万物,有把你当作挚友的太阳;
���������如何把福佑赐予大地,
���������你与他紧密协商:
���������让檐下藤蔓爬遍,葡萄串串,
���������让屋旁生苔老树苹果满枝,熟透飘香;
���������让榛子果仁香甜饱满,
���������让葫芦肚皮滚圆鼓胀;
���������催动更多的蓓蕾不断勃发,
���������驱使迟到的花朵为蜜蜂绽放;
���������弄得蜂群相信温暖的日子永无穷尽,
���������因为夏天早已让蜂巢灌满蜜浆。
�������������� 2����������
���������谁不见你总是守候你的库房?
���������席地而坐,你会陪伴粮仓。
���������走出门外人们抬眼寻找,
���������会发现扬场的风让你发丝飘荡;
���������或者酣睡在收割中的田垄,
���������沉醉于罂粟花的馥郁芬芳,
���������只因野花夹杂其间,
���������你的镰刀会放过一丛半行。
���������有时你似乎在拾起散落的庄稼,
���������跨过溪流,残穗稳稳顶在头上;
���������或者你久久不肯离开榨汁的机架,
���������把那渗出的果汁耐心凝望。
���������������3
���������春天之歌在何方?啊,春天之歌在何方?
���������你也有你的音乐,不必为此冥思苦想;
���������当细浪般的云层映出柔和的夕照,
���������残梗凌乱的田野抹上玫瑰色的霞光;
���������在那河边的柳树丛中,
���������小虫一起把悲哀的曲调奏响,
���������时起时落,随着轻风悠悠飘扬;
���������篱笆里,蟋蟀同声吟唱,
���������园中的知更鸟呼哨嘹亮;
���������山涧那边长大的羊羔咩咩叫唤,
���������唧唧喳喳,空中的燕子群集飞翔。
屡试不第吕秀才,子曾经曰过:你真的了解科举吗?
一提到酸秀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武林外传》里的吕轻侯吕秀才,他屡试不第,贫困潦倒,落魄到随便一个人都能讥讽的地步,是一个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酸秀才,是彻彻底底的明朝科举的失败者。当代人提起八股取士也是批评大过赞美。
那么,你真的了解明朝的科举吗?
明朝立国之初便施行"科举必由学校"的文教政策,朝廷以律法规定读书人必须通过参加科考科举取得功名,才能走入仕途做官。据 历史 学家统计,终明朝一朝有60%的秀才, 40%的举人, 50%的进士来自平民阶层。无数的吕秀才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身及家族的命运,真正实现"朝为田舍郎,暮为天子郎"的传奇。
明代的读书人经过十数年寒窗苦读,其身份可以有"秀才"、"举人""进士"的升级改变,但无不是从私塾教育为起始点。
明代的私塾,可分为家塾、义学与社学三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学,主要教育对象是广大的平民子弟,是典型古代的小学教育。弘治至嘉靖年间,朝野逐渐形成民间幼童8岁至14岁入社学读书,15岁后参加童试的传统。
那么古代的小学——社学是怎样的呢?明朝规定由政府拨款,在全国各府、州、县建立社学,每乡一所,聘请德才兼备者担任塾师,塾师多为屡试不第的秀才或举人,采取一师多徒的教学模式。吕秀才祖上虽为知府,但家道中落,所以也应该是接受过典型的社学教育。
幼童向塾师上缴学费,即"束脩"后,拜过孔子像方可入社学。塾师一般先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书籍等对幼童进行启蒙教育,而后教授四书五经,同时教授书法、绘画、音乐、算学、礼仪、律令等诸多内容。社学中,学生要早晨读书,上午听塾师讲解经书等课程,下午要临摹字帖、绘画、读书等,晚上要温习次日的功课,无事不可以请假,一年没有寒暑假,只有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才能放假。
社学一般每月初一、十五举行对学生的日常考核,并有知县、学政时不时抽查,奖励优秀学子,训斥出发懒惰厌学者。所以古代的社学和我们现代教育一样,普通学生都是背负家长的殷切希望,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学业。
吕秀才作为知府的孙儿,是远近闻名的少年神童,天资聪颖,在社学中成绩优异,年纪轻轻就考取"秀才"功名,乃是吕秀才为数不多的骄傲和高光时刻!
明清时代,秀才是专指府学、州学、县学的生员,是古代读书人获取功名的起点,只有通过童试才能获得"秀才"功名。而现代学者对古代科举的研究主要涉及乡试、会试、殿试,我们应当认识到明朝童试制度的重要性。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正式创立童试制度,童试又称童生试,考试内容围绕四书五经,考生需作八股文、论、策问等,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参加童试的学子称童生,年龄有少有老,首先要参加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录取六、七十名。县试的过关者继续参加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录取百余名。府试的过关者参加提学官主持的院试,录取人数是府试的一半,此次最为重要。
童生通过院试者获得"生员"的身份,又称为"秀才",可进入县学、州学、府学进学,分为廪生、增生、附生三种,其中廪生最受优待,可定期领取官府发放的俸禄和廪米。明朝政府规定,县学有廪生20名,增生40名,附生数百人不等。读书人取得"秀才"功名后, 社会 地位立刻提升一等,有诸多优待,比如可身着代表身份的"青杉"与"方巾帽",可免除本人及家中二人的差役,见知县可不下跪,不可随意遭受刑罚等。为彰显地位,秀才家中房门可比平民高三寸,这就是所谓"光耀门楣"的缘故。
据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顾炎武的估算,明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万秀才,平均每县约300-400余名秀才,但并不是每位秀才都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学子考取秀才后,只有通过当地提学官主持的"科试",取得"科举生员"的身份才能参加乡试。据史料记载,明朝陕西地区共下辖8府95县,每三年约有2000名科举生员参加乡试,也就是说吕秀才要在本县数百名生员中考取前20名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童生为考取功名,大多呕心沥血,不少人花费半生时间才能考取秀才,所以秀才大多有真才实学。吕秀才身为前朝知府大人的孙儿,少年神童,年纪轻轻就考取秀才,但一人独守尚儒客栈,贫穷度日,可见他的生员身份并不是最优秀的廪生。与大家所认知不同的是,"科试"才是吕秀才考取"秀才"之后的第一大关。吕秀才饱读诗书,然而苦考不中,有很大的可能便是在竞争激烈的科试中发挥失常,没有参加乡试的资格,吕秀才后来才成为同福客栈落魄的账房先生,终日与账簿为伍。
人到中年百事哀,中年危机不只今人独有,明朝的吕秀才同样存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吕秀才最终也只能是一名账房先生,私塾教师,或者另一个孔乙己。
然而吕秀才竟然四十多岁才中举,从七品县令开始起飞,升任青州知府,一路升任到正三品的户部侍郎之位!我那物美价廉的吕秀才,竟然实现了让人心潮澎湃的平民逆袭,一切都是因为考中了举人!
明代科举实行严格的三级考试制度,即著名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是科举制度的第一级,可让平民百姓一步跨入士大夫阶段的神奇魔力!
明代乡试属于省级考试,在各省的省会举行,在每三年的秋天八月举行,又称"秋闱"。 乡试主考官由朝廷任命,考试在专门的贡院考试,考试分为三场,以第一场考试的八股文为最为重要。乡试取中者称为"举人",乡试放榜后有专人敲锣打鼓,向新科举人家报喜。第一名称解元,大才子唐伯虎便被称为唐解元。
明朝在行政上将全国划分为两京一十三省,按照省分划定不同的乡试中举名额。三年一次的乡试全国共录取举人约700-1200名,而陕西一省约共有2000名科举生员参加乡试,但只能录取30-90名,可见乡试考试的残酷性,很多秀才终身未能考取举人。这也是吕秀才多次乡试失利,直到40多岁才中举的缘故。
举人已是一种正式的国家级官员预备队,比秀才有更大的 社会 特权。举人可与知县平起平坐,协助知县管理一县的事务,地位尊崇;举人若犯了罪不能随意定罪,必须先革去其举人功名然后审理。最重要的是,举人是读书人走入仕途的起点,可以直接做官,但一般担任地方官吏和县学教官等,如知县、学正、主簿等底层职位,但举人出身的士子也有不少凭借自身出色的才能位居高位。如明朝嘉靖年间的"海青天"海瑞,便是举人出身,从没有品级的教谕做起,经知县、户部主事等职位,最终官至正二品右都御史。吕秀才便是依照海瑞的模式,以举人的身份升任国家重臣。
吕秀才的科举之路到乡试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我们还要看看吕秀才的"进士和翰林院"之梦。
明代中后期开始正式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制度,规定明代正三品以上大员必须进士出身。明朝无数的吕秀才寒窗苦读,其最大梦想便是高中进士,得以考入翰林院。
明代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在北京举行,来自两京一十三省的举子,从各自家乡向京城汇聚,浩浩荡荡三四千人,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史称"进京赶考"。会试又称"春闱",考试场次及内容和乡试基本相同,而主考官大多为皇帝钦派的翰林官。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明朝科举是读书人的最大出路,所以科举舞弊严重,嘉靖时期形成搜查考生有无夹带作弊的搜查制度,可谓斯文扫地。
明代会试有一个对现代高考影响较大的特点,就是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按地域划分分南、北、中三榜,每榜按照定额录取考生。会试录取率约为15:1到30:1不等,会试考中者即获得"贡士"身份。会试是三级考试中的第二级考试,接下来的殿试才是科举考试的终点!
殿试在会试一个月后举行,多定于三月十五日,由皇帝在大殿上亲自出题考核考生。此次殿根据成绩确定排名,不存在残忍的淘汰,所以参加殿试者均可以获得"进士"身份。据史料记载,明代殿试总共进行88次,总共录取进士24452人,平均每三年录取278人,可见进士之难,难于上青天! 而明朝进士地位的尊崇,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
殿试结果共分三甲,参考者都可获得金贵的"进士"身份,其中一甲赐进士及第,为我们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一甲进士可直接入翰林院当官,状元被授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则被授予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而二甲、三甲进士可继续参加下一步的"馆选",考核成绩优异者可考入翰林院,担任大名鼎鼎的庶吉士。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创立翰林院和庶吉士制度,担任起草诏令、侍从顾问、经筵讲学、修史等重要职责。明成祖朱棣随后创立内阁以代使宰相职权,权利逐渐凌驾于六部之上,所以成员只数人的内阁阁老便是实质上的大明丞相。庶吉士在翰林院期限三年,成绩优异者可留在翰林院担任编修、检讨,专待进入内阁,成为大明阁老;成绩较次者成为给事、御史、六部的主事等。庶吉士的出路基本在京留任担任京官,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终大明朝一朝,权倾朝野的内阁阁老绝大多数出自翰林院,翰林院的庶吉士则是名副其实的"储相"。明朝 历史 上著名的名相,如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均是出身翰林院,无怪乎吕秀才的终极梦想便是考入翰林院!
明朝科举,是在沿袭宋元两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虽然有过分注重八股文、科举舞弊、南北地域不公等诸多问题,但是科举制度让无数出身底层的吕秀才们,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普遍百姓有积极的参与改造 社会 的机会,这也是明朝能长达276 年的主要原因。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独创的一种为国家选举人才的制度,发源于隋炀帝时期,兴盛于唐宋元明清时代,最终在清末被学堂制度所取代,其兴衰历经千余年,但至今仍有说不尽的话题。
作者姚约之:儿时只怕读书难,少时总觉为人易,而今两事从头来。读书,修身,世间最值得喝酒的两事。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三国武将排名真的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吗?
除了在正史之中吕布确实是被形容为“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武林高手,其他排名主要是江湖上说书人按照《三国演义》等民间小说、评书以押韵、顺口的方式来排名的。
历史上的吕布,确实是当世猛将。诸侯进攻董卓,吕布一人就能退群雄。同时,在吕布被李傕、郭汜打出洛阳亡命之时,许多诸侯都不敢收留他,为什么呢?吕布有武艺、有胆识,也有野心。很多诸侯没有办法镇得住吕布。你们看吕布投靠刘备,结果喧宾夺主,将刘备的地盘夺走。当然刘备也不是好惹的,最后一句话让吕布命丧白门楼。
我们在看赵云排在第二,显然不符合史实。历史上的赵云并没有小说中写的那么厉害。刘备执政期间,赵云也不过是一个杂牌将军。赵云地位真正得到提高,实际上是诸葛亮执政时期。赵云的地位低,不如关羽、张飞,甚至不如魏延,和陈到是一类的。我们今天去成都的武侯祠看文臣武官像,赵云是文官的装扮。为什么呢?历史上的赵云善于出谋划策,是一个出主意的人。
至于典韦排在第三,我觉得更没啥意义。典韦虽然勇猛,为主捐躯。但是他早在汉末就丧命,根本没机会经历之后的三国大事件。他的生命短暂,功绩有限,与曹操阵营的张辽、夏侯渊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说,江湖流传的一吕二赵三典韦纯属是无稽之谈,江湖段子。
那么历史上的三国武将排名究竟应该如何排列呢?
笔者认为古代将领除了个人武艺高强还需要有着较强的统帅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简言之,武力值高、统率值高、计谋值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些武将所参与的历史事件。
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排列。
笔者认为:
吕布仍然可以排列第一位。因为吕布之猛当时闻名,在他辅助董卓期间,东汉朝廷无人能够与他对抗。而董卓的覆灭,主要归功于他的反戈。至于说后来吕布亡命期间,几乎将曹操打回原形,刘备也吃了他的亏。由此可见,吕布仍然可以名列第一。
那么谁能排在第二呢?笔者认为关羽当之无愧。
史书记载,关羽、张飞万人敌也。但是关羽的地位要高于张飞,关羽不仅是武将,还是一方统帅,掌管着刘备的半壁江山。襄樊之战,生擒曹操手下名将于禁,活捉西凉猛将庞德。有勇有谋,可谓大丈夫也!不过关羽也有缺点,如果不是他过于狂妄,也不至于被曹、孙夹击,最后兵败身死。
虽然关羽的下场惨烈,但是后人却在纪念他,历史地位高。同时,关羽帐下的将领个个也是俊杰。如赵累、关平等人,个人都是大丈夫!
当然关羽能够排名第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起于微末,出身平民,一切都是靠自己奋斗的!
排名第三的,笔者认为当推孙策。
孙策是武将型统帅,他是孙吴基业的奠定者。杀伐果断,为父报仇,在他30多年的生涯中,他干了许多人干不了的事情。每次打仗,他身先士卒,敢为人先。
治军方面他军纪严明,同时一一击溃盘踞在扬州的各方势力。不仅如此,他在奠定版图的同时,还给接班人留下了一班文臣武将。
所以说,陈寿评价他“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是恰如其分的。
大吕四字成语
1. 带大字的成语有哪些
皆大欢喜、
天大地大、
大开眼界、
男大当婚、
大相径庭、
大江东去、
大禹治水、
大器晚成、
大智若愚、
大浪淘沙、
五花大绑、
大快朵颐、
贻笑大方、
高楼大厦、
哀莫大于心死、
恍然大悟、
树大根深、
大千世界、
微言大义、
夜郎自大、
大义凛然、
大音希声、
尾大不掉、
女大当嫁、
四大皆空、
大腹便便、
康庄大道、
钦差大臣、
齐大非偶、
庞然大物
洋洋大观、
大街小巷、
大好河山、
好大喜功、
大方之家、
大展宏图、
以小见大、
细大不捐、
小不忍则乱大谋、
荦荦大端、
胸怀大志、
大庭广众、
如临大敌、
小题大做、
大而化之、
狂妄自大、
黄钟大吕、
正大光明、
蔚为大观、
大家闺秀、
大放厥词、
轩然 *** 、
因小失大、
大快人心、
博大精深、
冒天下之大不韪、
志大才疏、
大惊小怪、
酩酊大醉、
大言不惭
~~~~~~~~~~~~~~~~
2. 超过四字的成语
爱之欲其生 八九不离十 八字没一撇 板板六十四 版版六十四 邦以民为本 饱暖生淫欲 饱暖思淫欲 卑卑不足道 杯酒释兵权 冰炭不同炉 冰炭不同器 冰炭不相容 兵败如山倒 病急乱投医 不吃烟火食 不打不相识 不能赞一词 不能赞一辞 不期然而然 不幸而言中 不以辞害志 不以人废言 不知者不罪 布袋里老鸦 步步生莲花 吃力不讨好 吃粮不管事 吃软不吃硬 吃硬不吃软 船多不碍路 吹胡子瞪眼 春秋无义战 此风不可长 打蛇打七寸 打鸭惊鸳鸯 打鸭子上架 大旱望云霓 大事不糊涂 大眼望小眼 单丝不成线 东风吹马耳 东风射马耳 东西南北客 东西南北人 读书破万卷 独木不成林 蠹啄剖梁柱 恶虎不食子 恶事行千里 二桃杀三士 二一添作五 法不传六耳 防患于未然 防祸于未然 蜉蝣撼大树 富贵逼人来 富贵不能淫 覆巢无完卵 赶鸭子上架 高义薄云天 隔山买老牛 隔行如隔山 更上一层楼 功到自然成 狗咬吕洞宾 顾前不顾后 顾头不顾尾 瓜皮搭李树 观今宜鉴古 贵人多忘事 汉贼不两立 何乐而不为 河东狮子吼 河水不洗船 黑漆皮灯笼 恨铁不成钢 后来者居上 后浪催前浪 后浪推前浪 猢狲入布袋 换汤不换药 鸡烂嘴巴硬 如律令 急来报佛脚 疾风扫秋叶 疾风彰劲草 疾风知劲草 夹板医驼子 家书抵万金 尖担两头脱 蒹葭倚玉树 见物不见人 将门无犬子 脚踏两只船 紧行无好步 九牛拉不转 久旱逢甘雨 旧瓶装新酒 救民于水火 攫金不见人 开弓不放箭 开口见喉咙 开门七件事 慷他人之慨 糠菜半年粮 苛政猛于虎 可望不可即 空口说白话 快刀斩乱麻 快刀斩乱丝 来世不可待 冷锅里爆豆 篱牢犬不入 礼轻情意重 礼轻人意重 鲤鱼跳龙门 两雄不并立 烈火见真金 临时抱佛脚 六耳不同谋 漏瓮沃焦釜 庐山真面目 鹿死不择荫 鹿死不择音 马上得天下 瞒上不瞒下 盲人骑瞎马 猕猴骑土牛 民以食为天 名师出高徒 明鼓而攻之 鸣鼓而攻之 摸不着头脑 抹一鼻子灰 难于上青天 泥菩萨过江 鲇鱼上竹竿 鲇鱼缘竹竿 驽马恋栈豆 女大不中留 女大十八变 盘古开天地 皮笑肉不笑 平地起孤丁 平地一声雷 破鼓乱人捶 骐骥困盐车 骑曹不记马 骑鹤上维扬 骑鹤上扬州 骑鹤望扬州 骑驴风雪中 骑驴吟灞上 骑牛读汉书 骑上扬州鹤 弃之如敝屐 千里寄鹅毛 千里送鹅毛 墙倒众人推 擒贼先擒王 轻尘栖弱草 清水无大鱼 蜻蜓撼石柱 秋风扫落叶 求马于唐市 求马于唐肆 全国一盘棋 群起而攻之 热锅上蝼蚁 热锅上蚂蚁 人不可貌相 人间重晚晴 人生路不熟 人生面不熟 人生如朝露 人心隔肚皮 日近长安远 日久见人心 乳犊不怕虎 瑞雪兆丰年 三百六十行 三夫成市虎 三思而后行 三下五除二 杀人不见血 杀人不眨眼 山高皇帝远 山锐则不高 山陬海噬? 射人先射马 身后识方干 胜读十年书 狮子大开口 湿肉伴干柴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武艺 十八层地狱 十年九不遇 十万八千里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不做二不休 一动不如一静 一而再再而三 一传十十传百 一步一个脚印 一床锦被遮盖 一虎难敌众犬 一客不烦二主 一蟹不如一蟹 丁是丁卯是卯 九牛二虎之力 士可杀不可辱 万变不离其中 三寸不烂之舌 三折肱为良医 大开方便之门 中惠而实不至 井水不犯河水 太岁头上动土 五十步笑百步 天无绝人之路 天不怕地不怕 天有不测风云 无所不用其极 不可同日而语 不当家花拉的 不足为外人道 不知天高地厚 不怕官只怕管 不废吹灰之力 不登大雅之堂 止谤莫如自修 勿谓言之不预 父母在不远游 务白头马生角 牛头不对马嘴 手无缚鸡之力 长安居大不易 风马牛不相及 风从虎龙从云 心有余力不足 巧诈不如拙成 东风压倒西风 犯天下之大韪 生同裘死同穴 生米做成熟饭 礼之用和为贵 立与不败之地 发昏章第十一 毕其功于一役 过五关斩六将 过屠门而大嚼 耳闻不如目见 老死不相往来 死无葬身之地 死不死活不活 存十一于千百 有过之无不及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者事竟成 有目不识泰山 吃一堑长一智 当面鼓对面锣 迅雷不及掩耳 如入无人之境 如坠五里雾中 远水不救近火 拒人千里之外 求人不如求己 求大同存小异 吹皱一池春水 男女授受不亲 言必信行必果 事实胜于雄辩 英雄所见略同 拉大旗做虎皮 明人不做暗事 彼一时此一时 卑之无甚高论 使功不如使过 经一事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竖子不足与谋 胜不娇败不馁 狡兔死良狗烹 哀大莫如心死 闻名不如见面 活不活死不死 前怕狼后怕虎 神不知鬼不觉 几来之则安之 恭敬不如从命 赶着鸭子上架 起死人肉白骨 夏虫不可言冰 热锅上的蚂蚁 烈女不更二夫 顾左右而言他 借寇兵赍盗粮 冤有头债有主 疾雷不及掩耳 海水不可斗量 高不成低不就 掷地作金石声 眼不见心不烦 眼中疔肉中刺 悬羊头挂狗肉 敢怒而不敢言 貂不足狗尾续 割鸡焉用牛刀 强不强以为知 满招损谦受益。
3. 四字成语大全.
1. 再三再四、
2. 张三李四、
3. 四面八方、
4. 五湖四海、
5. 四脚朝天、
6. 挑三拣四、
7. 不三不四、
8. 四面楚歌、
9. 四平八稳、
10. 文房四宝、
11. 低三下四、
12. 颠三倒四、
13. 志在四方、
14. 四通八达、
15. 四大皆空、
16. 丢三落四、
17. 说三道四、
18. 三从四德、
19. 名扬四海、
20. 三妻四妾、
21. 朝三暮四、
22. 危机四伏、
23. 四分五裂、
24. 三番四覆
25. 四角俱全、
26. 居徒四壁、
27. 四方辐辏、
28. 四邻八舍、
29. 拉三扯四、
30. 重三迭四、
31. 纲纪四方、
32. 丑声四溢、
33. 三老四少、
34. 四海飘零、
35. 四近之臣、
36. 四海承风、
37. 八万四千、
38. 四时充美、
39. 吃四方饭、
40. 四时八节、
41. 张三吕四、
42. 没三没四、
43. 四海升平、
44. 一谦四益、
45. 挑三窝四、
46. 三瓦四舍、
47. 大化有四、
48. 四亭八当、
49. 揭竿四起、
50. 四衢八街
51. 四至八道、
52. 推三宕四、
53. 骈四俪六、
54. 四邻不安、
55. 调三窝四、
56. 四面出击、
57. 商山四翁、
58. 四战之地、
59. 四海承平、
60. 挨三顶四、
61. 六通四辟、
62. 三反四覆、
63. 彷徨四顾、
64. 三檐四马、
65. 欺三瞒四、
66. 三男四女、
67. 横三竖四、
68. 巴三览四、
69. 四清六活、
70. 四六骈俪、
71. 吼三喝四、
72. 狼烟四起、
73. 家徒四壁、
74. 萧然四壁、
75. 四方之志、
76. 四壁萧然
77.
4. 包含吕字的成语包含 吕 字的成语都有哪些
吕安题凤: 比喻造访不遇。
吕端大事不糊涂: 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吕武操莽: 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
九鼎大吕: 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狗咬吕洞宾: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黄钟大吕: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5. 带张字华字的成语
张 成语 :慌慌张张、张袂成帷、铺张扬厉、张冠李戴、金张许史、张狂妄行、饭来张口、不事声张、张袂成阴、张徨失措、大张挞伐、改而更张、弩张剑拔、虚张声势、张大其辞、拔刃张弩、大肆铺张、张三吕四、一张一弛、狞髯张目、慌张慌智、火伞高张、烟炎张天、张王赵李、目瞪口张、诪张为幻、讲文张字、张惶失措、张慌失措、发皇张大华 成语 :朴素无华、华屋丘墟、风信年华、一现昙华、水石清华、一梦华胥、衔华佩实、虚度年华、华屋秋墟、神州华胄、金华仙伯、及笄年华、寒木春华、枯树生华、荣华富贵、雍荣华贵、秋实春华、风华绝代、务实去华、朝华夕秀、悃质无华、词华典瞻、鹤归华表、才华盖世、风华浊世、繁华损枝、鹤唳华亭、华颠老子、步步生莲华、直扑无华。
以吕字开头的诗句
1. 关于吕诗句
2. 关于吕开头诗句
关于吕诗句 1.有关“吕”“景”“鑫”字的诗句
有关“吕”字的诗句
吕梁观已远,沂水浴应难。 【华亭百咏 其六十八 泳波亭(湖中)】
吕公本侠士,诡称回道人。 【咏石七首 其一 吕公】
吕梁洪下水,已变作安流。 【吕梁洪】
吕雉不能臣,伟哉南武帝。 【咏史四绝句和晓沧四首 其三 赵佗】
有关“景”字的诗句
景物皆难驻,伤春复怨秋。 【秋景】
景夕残霞落,秋寒细雨晴。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六十】
景景照幽房,荧荧吐焰长。 【赋灯(七岁作)】
景淡花初落,寒生海上潮。 【潮阳作 其一】
有关“鑫”字的诗句
意此鑫席才,应到玉堂署。 【哭亡侄孙士铨】
欢迎追问哟~满意的话请采纳吧(づ ̄3 ̄)づ╭❤~
关于吕开头诗句 1.关于黄乔的诗句
有关描写关黄昏的词句集锦
描写黄昏的词语有:
晚霞斑斓 光影斑驳 晚霞点点 日落西山 夕阳西斜 残阳如血 炊烟四起 百鸟归林 华灯初上 夜幕低垂 日薄西山 朝朝暮暮 夕阳西下 落日余晖 晚霞满天 落日熔金 日薄西山 日薄桑榆 西风残照 暮色苍茫 暮景残光 暮气沉沉 薄暮冥冥
描写黄昏的诗句有:
1、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犹去孤舟三四里,水烟沙雨欲黄昏。
3、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4、黄昏潮落南沙明,月光涵沙秋雪清。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
5、画堂歌舞喧喧地,社去社来人不看。长是江楼使君伴,黄昏犹待倚栏干。
6、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7、古槐烟薄晚鸦愁,独向黄昏立御沟。南国望中生远思,一行新雁去汀洲。
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描写黄昏的句子有:
1、落日留下长长的影子,一片血红。……天色很快就暗下来了,葡萄色的黄昏,紫色的黄昏。笼罩在柑橘林和狭长的瓜田上;太阳是榨过汁的葡萄紫,夹杂着勃艮第红。
2、每近黄昏,都有厚厚重重的云雾盘踞在天空,夕阳只能乘一点点空隙,迸射一条条绛色霞彩,宛如沉沉大海中的游鱼,偶然翻滚着金色的鳞光。
3、傍晚的空气中总有着一种炊烟的味道,夹杂着从各个温暖的餐桌上的菜肴,混和成一种特殊气味。这种味道,不仅是嗅觉经验,还是一种触觉、一种心理经验。它总是暖的、踏实的、团圆的。
4、天色渐渐暗了,残阳如血,朦胧慢慢的笼罩整个xx山,天边只剩下一道晚霞,他站在山顶,微风从他身边划过,尽管是夏天,但他还是感到一丝寒意,他静静的、默默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切都不存在。
5、傍晚总是没有分界的感觉。天,要黑不黑;灯,该开或是不开?窗帘要拉上或是不拉
6、晚上的太阳,穿过了
查看全文: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杜甫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唐]白居易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
参考资料:
3.关于丘阳楼的名言名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岳阳楼》 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登岳阳楼》 陈与义 南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