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仓唯什么梗,美国为什么不把核武器投到日本首都呢?
要让日本人投降,还有比用原子弹直接炸弹东京更厉害的招数吗?可是,美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要评估原子弹威力,比如东京之前已经“李梅烧烤”过了,等等。但是,内心深处的原因,个人觉得,这是美国对日本天皇的保护,美国还是担心万一原子弹炸偏了,又或者把日本天皇也核辐射到了。原子弹轰炸日本
二战后期,美国已经开始轰炸日本本土,日本的海军、空军基本被消灭了,在海洋和天空都无还手之力。
但是,日本就是不肯投降,毕竟,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本土防御还是好的,还有几百万陆军可以抗击美军,美军如果登陆日本本土,那些忠于日本天皇的国民,也会奋起抗击。
日本全民皆兵一亿国民重新下定决心,在战场上,在各种私生活当中,以一大勇断,把一切都集中到战争完全胜利这一点上的紧急时刻到来了。惟在危急之际,勇敢奋战,欣然把一切都奉献给陛下之尽忠的至诚,才是本国民之特性,皇国必胜之根源。————日本第40任首相东条英机
在东条英机、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这些人看来,日本要实行“一亿玉碎”,即使不能打败美国,吓也吓死美国佬!
美国人当然也不笨,看到1945年6月占领冲绳岛就死伤8万人后,准备把日本再轰炸半年,到1946年年初再登录日本本土。总的想法就是,石油钢铁火药,我有的是,日本要抵抗,我就先用这些物质去消耗日本人的性命。
冲绳血战7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里,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第二枚就马不停蹄地被送到提尼安岛军事基地。
原子弹在新墨西哥试爆成功原子弹,这样威力巨大,不为人所知,而且是独家的杀手锏到手了。炸哪里呢?
早就4月份,美国就成立了原子弹攻击目标选择委员会,目标初稿里,17个城市,当时东京、京都都是在列的,入选标准很简单,要么是军工生产中心,要么是重要的军事集结地和指挥部。
可是,到了5月份再开会,被挑出来作为备选的5个城市是京都、广岛、小仓、新墟和长崎。这时候,东京已经被排除在外了。
这是因为,选择标准方面,要求目标城市不能太大,之前被常规轰炸的损毁区域也不能太大,因为美国人要评估原子弹的轰炸效果。
就因为这样的标准,东京被踢出名单。首先,它肯定是个很大的城市,另外,在几个月前,3月和5月,李梅已经指挥B-29机群在东京投下大量的燃烧弹,来了两次猛烈的“李梅烧烤”。
比如,3月9-10日的大轰炸,15.8平方英里的东京城区被摧毁,超过8万人死亡,百万人无家可归。
因为3月、5月的这两次大轰炸,评估人员认为东京这里已经不值得继续再扩大轰炸,不值得把宝贵的原子弹用在这里了。
其实,这有点说不过去。因为,评估原子弹的威力是一方面,但是,与会人员也知道,除了物质上的打击外,在选择目标上更重要的是,原子弹轰炸要给日本政府、军方和民间造成巨大的心理打击、彻底摧毁他们继续战争的决心和意志。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有什么比在东京投下原子弹更厉害的呢。不然,在原子弹发明出来前,指挥对日轰炸的李梅,为什么要在3月和5月两次给东京来燃烧弹洗礼。
曼哈顿计划的高度保密,李梅当时是不知道有原子弹这样的大杀器的,他为什么不给别的地方大烧烤,还是两次,而是挑了东京呢?
很明显,这是出于美国人对日本天皇的保护。
原子弹这东西,威力巨大,之前大家都没有弄过,怎么知道威力如何,万一比预想的更猛烈呢?比如说,新墨西哥州沙漠里,炸第一颗原子弹前,就有在场的科学家下注,1%机会这颗原子弹击穿地球,直接毁灭地球,10%机会毁掉方圆10公里……
所以,假如在东京投下原子弹,那要距离天皇的皇城多远呢,要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也冲到皇城呢,要是核辐射了日本天皇呢?
即使早已经兵戎相见,即使仗打到这个份上了,“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美国还是有所考虑,有所保留!
要知道,美国陆航规定了轰炸东京时,不得以天皇所在的皇城为目标,所以,无论是平时的普通轰炸,还是3月、5月的两次对东京的大轰炸,皇城始终是安全的,最多是被少数不长眼的炸弹和燃烧弹命中过。而天皇裕仁以及皇室成员在遇上空袭时,都在皇城内专用防空掩蔽所里躲避,皇城内还有专门的消防队来对付蔓延到皇城的火势。可以说,天皇裕仁一直是安全的。
唯一的一次,7月20日夜间,一枚巨型炸弹命中了皇城内的御花园。这是负责投放原子弹的第509大队的一个机组投放的,在8月4日的简报会之前,这个509大队,除了指挥官蒂贝茨上校,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是负责投放原子弹的。
这次,伊瑟里上尉是有意以皇城为目标实施轰炸的,他认为,如果他击中皇城击毙天皇的话,战争可能会提前结束。
他违规操作,领导蒂贝茨上校虽然没有给他小鞋穿,但是,到轰炸广岛的时候,伊瑟里上尉就给派了相对没那么重要的气象侦察任务……
美国人对天皇的保护,其实是考虑到战争结束后,占领日本,需要天皇的合作。这一点上,无可厚非,毕竟攻打日本本土,主要是美国出力。
但是,美国人这样也比较冒险,毕竟,当时,他们手头才3颗原子弹,一颗实验用了,一颗炸广岛(8月6日),一颗炸长崎(8月9日)。
日本的死硬派当时也在赌美国就几颗原子弹(毕竟提炼浓缩铀、钚,太费劲、费时间,烧钱了)。炸了广岛,不投降,炸了长崎,还拖了几天才投降。
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录音宣读投降诏书,还有死硬派军人跑来想抢录音,不让播出。第二天,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那个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见不到一亿玉碎,就自杀了。
所以说,美国当时不直接用原子弹来炸东京,其实也比较冒险,或许这也正是还有传言,美国在东京投下第三颗原子弹,只是没有炸响的缘故了。
毕竟,到需要投第三颗原子弹的时候,美国人会发现自己犯了大错误,对于整个日本的军国主义中毒之深估计错误了,只有原子弹炸东京这样的猛药才可能见效果了!
你认为应该用原子弹来炸东京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b站网络版怎么搜索?
含全部关键词:逻辑符“与(空格)”
例:花泽香菜 小仓唯 即关键字中包含香菜又包含小仓唯
包含全部关键词:逻辑符“或(+)”
例:花泽香菜 +小仓唯 即关键字中包含香菜或包含小仓唯
包含全部关键词:逻辑符“非(-)”
例:花泽香菜 -小仓唯 即关键字中包含香菜并不含有"小仓唯"的结果
包含全部关键词:逻辑符“短语(“”)”
例:"花泽香菜小仓唯"即关键字中含有连续的词组花泽香菜小仓唯
使用以上高级搜索表达式,在排序显示时与相应表达式匹配程度有关。请注意使用高级搜索语言需要注意表达式格式,“或、非”连接处均有空格。
女声优们都喜欢哪些类型的对象?
近日又一对声优夫妻诞生,相信有关注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小松未可子和前野智昭婚讯,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有十多位女声优结婚,其中不乏有嫁给一般社员、嫁给棒球选手的、甚至有嫁给同业界的男声优。一时间各位心中的女神纷纷成为有夫之妇,而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声优也到了要结婚的年龄,这也让众多粉丝们开始猜测她们是否要公布婚讯,近日日本网友统计了一些女声优们的理想对象类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女声优们都喜欢怎样的人吧。
首先是第一组
小仓唯:温柔可靠,像哥哥一样的人
茅野爱衣:拼命努力的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的人
洲崎绫:堺雅人
内田真礼:工作系和清洁感,穿着时尚并且有男子气概的人
小仓唯因为现在是走偶像路线所以要结婚可能要拖很久,茅野爱衣这个要求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就差直接将松冈祯丞这个名字写在上面了。而洲崎绫也在去年年底结婚,堺雅人是日本实力级演员所以说这可能是她的偶像。内田真礼的要求就比较正规了,不过以内田真礼这个颜值确实在要求上严谨一点,不过据说她非常喜欢棒球,不知道会不会有棒球选手把她撩走。
第二组
东山奈央:眼神凶恶的人,只有和自己相处的时候才会露出温柔目光的人
上坂堇:用眼神感受人生的人
内田彩:部分值得尊敬的人,有着独特感觉的人。
种田梨沙:温柔的人(万恶的呀撒司)、适合戴眼镜的人
这一组可谓是神仙颜值,而这四人似乎都对眼睛有着不同的感觉。而这四人似乎也除了种田梨沙之外还没到达需要结婚的年龄,种田当年养病了一年所以在事业方面落后很多,理应是再次冲击事业,不过种田也已经32岁了,估计结婚也不远了。
第三组
小松未可子:内心丰富、认真的人
三泽纱千香:温柔沉稳的人
花泽香菜:眼睛!西装!黑发!
徳井青空:心胸广阔的人,健康微笑着吃饭的人
这组已经有两个人配对成功了,小松未可子就不多说就在前几天刚宣布的结婚,而花泽香菜在前几年就公开和小野贤章交往,如果不出意外也快公布结婚了。徳井大爷就非常有趣了“健康微笑吃饭的人”,我想应该是健康喜欢笑的人吧。
第四组
佐仓绫音:安住绅一郎(日本TBS的广播员),头脑灵活的人
大桥彩香:二次元的帅哥
水濑祈:米老鼠
明坂聪美:不是长子,视力正常不戴眼镜,不喝酒。良好的生活习惯,赌博适度,不动家庭预算、不家暴、不挑食、没有其他病、健康、会做家务、做饭好吃、能消灭虫子的人。
这组就厉害了,这么一看之下只有佐仓绫音是正常的,不过佐仓也曾说过不会和不认识的人相亲和交往,然后水濑祈和大桥彩香这两个偶像声优,所以说的要求都偏离现实。小明真是每次谈论结婚都要被网友迫害,她的要求几乎可以按照这个规格上一些婚姻网站了。不过就在小松未可子宣布婚讯的当晚小明就说过要在今年内结婚,到底能不能实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关注【拾部次元】,一个由漫画家撰写,有态度的动漫频道
二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何意图?
原子弹轰炸日本
二战是一个科技大爆发时期,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而在战争末期出现的原子弹可以说改变了世界格局。1945年8月6日,美国轰炸机“恩诺拉·格伊”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轰炸机“波克之车”向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这是原子弹唯一一次被投入实战。
东京大轰炸
实际上对于美军在1945年使用原子弹一直是有争议的,因为当时日本败局已定,用不用原子弹根本无所谓。首先当时日本工、农业实力不行,要大量依靠外来输入,而经历太平洋战场的一系列战役,日本海军基本损失殆尽,美军海上封锁让日本国内的物资供应极为匮泛;
其次从1944年6月开始,美国轰炸机编队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特别是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将主导对日轰炸任务,使用燃烧弹进行空袭之后,破坏力空前,日本主要城市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几乎被夷为平地,伤亡人数近60万,日本经济陷入瘫痪,工业生产停摆;
美国战略轰炸后的日本废墟
最后美国空军向日本本土大量投放化学药剂,日本农业生产陷入颗粒无收的境地,也就是说不用打仗,大规模饥荒就能击垮日本的战斗意志。
别看二战末期日本叫嚣“一亿玉碎”,打仗就是打后勤,没有武器弹药,没有粮食补给,口号只是口号,当时日本高层已经在进行投降谈判了,所以不少了解原子弹工程内幕的美国高层反对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城市,希望外交解决。但在美国总统杜鲁门和马歇尔等军方高层力主下,原子弹还是扔下去了,为什么呢?一是对原子弹进行实战检验,二是树立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权威。
原子弹“小男孩”
在1939年8月爱因斯坦等科学家集体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研制原子弹之前,美国人根本没听说过原子弹这个东西,因此当时只是很敷衍的给了6000美元经费。直到1942年盟军特工传回纳粹德国正在研制一款威力巨大、能改变战局的武器之后,美国政府才给予重视,开启了投入25亿美元、53.9万工作人员的“曼哈顿计划”。“曼哈顿计划”的规模在任何时代都是空前的,各部门带头人几乎都是诺贝尔奖得主,有博士头衔的人数不胜数。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任何行为都是讲究利益的,在战争威胁面前自然不计成本,但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对于耗资巨大的核计划是否继续在美国引起争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美国人需要看到25亿美元打造的原子弹到底怎么样,而实战是检验武器最好的途径。因此咱们看美军从17座城市中选定的轰炸目标广岛、小仓、新泻、长崎,充分考虑了城市大小、地理环境、天气情况等因素,具有明显的实验特点,要检验不同条件下原子弹的威力。
美军解放法国巴黎
另外别看美国为自己参加二战找了很多高大上的借口,实际上就是奔着世界霸主地位去的。“先欧后亚”政策的出台,美国向英国四大自治领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大规模驻军,推迟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在援助苏联物资上故意拖延等等,满满都是美国人的算计。
可惜美国大兵在二战中的表现太一般了,寻花问柳、找女人个个天赋异禀,给英国等地留下了大批私生子、混血儿,真上战场之后别说和苏联军队比,就连英国军队都比他们强。在德国绝大部分兵力被苏联拖在东线的情况下,盟军在西线有着兵力、火力支援、制空权、后勤补给等方面的优势,但打得并不好,与其说是战胜了德军,不如说是依靠人力、物力优势拖死了德军。
美军的拙劣表现别说苏联不服,就是英国都是小动作不断,美国想坐稳世界霸主位置必须证明自己,这就是原子弹,在原子弹的威力面前,常规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就大幅下降。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英国彻底成了美国的小弟,苏联也不敢随意挑战美国地位了,直到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核力量追赶上美国,美苏全球争霸才真正开始。
原子弹
原子弹实战成功对于美国国内影响也很大,美国军队开始现代化转型,不在追求数量优势。人数高达1200万的常规武装力量大规模裁军,各型号上百艘的航空母舰退役,省下来的军费投入到核武器、核载具的进一步研发上,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打击力量。
德国Leica和日本SonyCanon究竟有何差别?
非常搞不明白为什么很少有人撇开MADE IN GERMANY之类的话,深入从工程角度去看看徕卡?
我抛砖引玉,先从徕卡最经典的M系列相机说起。因该说徕卡至今不倒确实有它过人之处。但是各位也不必唯徕卡是从。徕卡的优势在今天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
不过以前徕卡那些非常严谨的做法非常值得参考。
而今天动不动就0.95/1.25,又是限量版,又是纪念版,这些奢侈品不会给摄影带来任何好处!
让我们从工程师的角度来回顾一下。M系列复杂的逻辑。
《徕卡M型相机其实是旁轴相机中的另类!》
原创 91拍照聊相机 2017-09-21 19:52:27我不推荐大家去买徕卡。从我回答问题的历史来看,我否认了Q适合初学者、我也不推荐别人买M。
撇开品牌、人文、德味这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我想从纯技术和工程的角度来说说徕卡贵在哪里。徕卡的产品战线很长,不一一展开了,就说说M系列。
徕卡M型相机的上面是有个小窗口,那是取景窗。所以徕卡M型相机是旁轴取景相机。但是其实这只是取景系统,徕卡M的取景系统里面还藏着测距系统。这是一个联动测距仪相机。
资深的老法师说您的真旁轴相机也未必是真正的高精度Range finder camera。
所谓Range finder,就是测距仪的意思。而Range finder camera真正的意思并非旁轴取景相机,而是带测距仪的相机。
首先需要熟悉一下人的眼睛。人眼对2点和2线的分辨能力略有不同。
视网膜中央是分辨能力最高的黄斑部。上面布满了一个个呈六角形的蜂巢状的锥状细胞。六角形的对应的边距为P值,约为0.005mm。若眼睛的焦距f=15mm。则人眼对两点的极限分辨率可以表示为:
这个值相当于角度1’08”,可以近似1’
双线的分辨能力,只要每个细胞上有一部分收到光照,它便受到刺激。从下图中可以看到。A1-A2细胞没有受到刺激,而A3-A5细胞由于有一部分照到光线而受到刺激,这样以来A1-A2和A3-A5之间就会产生一个亮度的梯度差,其宽度为e。交错量e的取值公式如下:
再将e 代入下面的式子
由此可见,人眼对双线错位的分辨能力几乎是双点的三倍。我们将这种能力称为游标视觉锐度,简称副尺视力。
而获得这种能力的代价是需要有一套很复杂的机构来支持。
同样这类真正意义上的测距仪相机(徕卡M型、勃朗尼卡RF、巧思RF)之类,还要求使用者有很好的操作技巧。比如尽量利用上图中下面一种方法来对焦。总之,没有辅以一定的训练还真是发挥不出高级相机的作用。
上图:实像式
上图:虚像式。国产的旁轴相机,几乎都是这个类型。比较一下光学结构。
分割一下,突出要点:要实现上面这步(实现最大程度利用人眼的副尺视力),从测距仪取出实像的测距图像,再叠加到取景器中,不那么容易实现。
大家都知道M3是徕卡M型的鼻祖。M3是如何实现这一步的呢?
我找到了一张非常珍贵的图片。M3的测距器和取景器的组合是这么一个结构。非常复杂。
这其中的成本高到连徕卡自己也扛不住。所以有了下面M2的简化版测距取景结构。
这个结构延续下来,今天的M10也是这个结构。
就算是这么简化的结构,其中仍然有一些非常难加工的零件。右侧的微型屋脊棱镜就是一个难点。
据我了解的情形,当年腾龙做RF的取景器,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了很久。
因为很难加工,即使在今天也很难加工,所以贵!
为什么要用测距仪?
至今为止最经典的测距仪相机非徕卡的M系列莫属,而徕卡M型相机的测距方法属于最经典的三角测量法。而关于徕卡M型的测距精度,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讲述。当然,结论是当仁不让的No.1。为了让大家看的清楚,我把以前几篇关于测距系统的精华再度浓缩一下。
从上图看出,当被摄物距离R趋向于增加时,测角误差随之增加。好在景深和R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理论上三角法测距在照相机上还是比较实用的一个方案。它只针对相对近距离的测距有效。
L就是测距基线(上图中的L),基线越长当然精度越高。假设取景器倍率为M。这里还要引入一个有效基线的概念。
有效基线ML=取景器倍率M x L
有效基线的长短才是决定测距精度的保证。此外,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人的眼睛的分辨能力。
旁轴取景相机的基线长度很容易进行测定的。只要在目镜处反向射入一束激光,激光就会从测距器和取景器两个窗口同时射出,两束激光的距离就是基线长度。
与单反相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旁轴取景、测距仪相机的对焦精度和基线长度有关,与镜头焦距无关。无论怎么换镜头,对焦精度是既定的。
上图是腾龙勃朗尼卡RF的测距器在进行基线检测
而单反机的测距精度与镜头焦距息息相关,镜头焦距变化,对焦精度跟着变化。
那么把激光射入老式单反机的取景器会怎么样呢?我同样找出书上的照片。旧书了,照片实在太模糊,实验用的时一台尼康FM,同样有两束激光会从镜头射出。这两束激光就是单反机的测距基线。它们是由裂像棱镜形成的。
对!单反机也需要测距,也是有基线的。对应的基线计算公式如下:(找到一张非常珍贵的,针对单反机进行的激光测试,测量尼康FM型相机的基线,结果基线真的存在,射出镜头的激光被分成两束。两束之间的宽度就是基线)
无论是用过尼康FM2、还是美能达X700、还是海鸥DF的朋友,不会忘记在取景器里看见过的它吧!对!裂像棱镜!
L=2(n-1)af
n为裂像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a为裂像棱镜的顶角
f 为镜头焦距
由于实在无法从现在的资料中找到关于单反机测距存在基线的证据。还好在古老的书籍中还有一张依稀可辨的照片。图中的2束激光从尼康FM装备的50mm镜头中射出,2线的宽度便是它的测距基线长度。
仔细的看官可曾想过为啥现在找不到图片资料?
不论这个公式如何计算,我们会发现n和a都是常数,唯有镜头焦距是变量。我们代入一个最常用的50mm焦距试试。此时的基线仅仅为8mm左右。和旁轴测距的相机相比,这也太短了吧!要是换上广角镜头,那就等于没有对焦精度。当然要是换上焦距很长的镜头,单反机的测距精度一下子高了起来。
所以单反机虽然不是旁轴相机,但是也算是一种变形的Range finder camera,只不过在使用135mm以下焦距的时候,测距精度低一些。
其实镜头的焦距,决定了单反机对焦“基线”的长度,当使用90mm以前镜头时,对焦精度真的是在扯淡。
没完!再来看看单反机进入AF时代的表现。
一幅典型的索尼现代AF数码单反机结构图。自动对焦组件(AF组件)躲在哪?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在反光镜箱的底部,那个AF SENSOR就是。
原理、实用化的机型?
早在70年代末期就有。现代的一脉相承,不断改进,一直没有原理性的突破。
那就是相位法。
上图是1979年上市的PENTAX ME-F自动对焦单反机的TTL -EFC原理。和现在的AF机型的唯一原理性区别就是:PENTAX使用的是AF分光棱镜,而从美能达a7000开始使用的都是一组成对的分光透镜。
很多人都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实用的自动对焦单反机是1986年发布的美能达a7000,早在这之前很多公司都发布过自动对焦相机,其中自动对焦的单反机也不再少数,甚至徕卡都发布过原型机。只不过它们都没有成功占领市场。尽管这样,单反机所用到自动对焦的原理大同小异,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不论系统如何升级,它们都需要使用一个分光透镜将光束分成2束,然后用CMOS或者其他的感光原件分析这2束光线的相位差。
只要知道分光透镜的焦距(等效顶角高度)和材料的折射率,以及镜头的焦距,就可以计算出单反机测距基线的长度。虽然没有一手的资料,但是可以根据元件的尺寸来推断,这种分光镜对应的顶角高度不会比30年前的单反机裂像棱镜的顶角高,材料也是类似的n=1.5左右的材料,选取50mm的物镜焦距。代入到上篇的公式里。
L=2(n-1)af
n为分光透镜材料的折射率
a将分光透镜折算成裂像棱镜的顶角
f 为镜头焦距
基线长度L不会超过10mm(实际上还是8mm左右)。
结论一下:测距仪相机在对焦精度上要比单反机高很多!
现代的自动对焦单反机不是在测距,是在检测反差。这是两者本质上的差异。而且单反机对于反差的精度检测其实并不是您想象当中那么精密的。
除了精密的镜筒配合之外,请留意镜头卡口的缺口,这个缺口是为了耦合机身的测距拨杆留下的。
但是精密的测距仪,需要和镜头联动。所以M型的镜头和机身之间有一套很复杂的联动系统。所以M型相机真正的名字应该是联动测距仪旁轴取景复合系统相机。就这么长的名字!
打开机身,卡口上方12点钟位置下的小圆柱体,就是机身的测距耦合拨杆。今天的M型和当年的M3如出一辙。
再结论一下:
合理的结构之外,原理性的精准之外,只有精密的加工,才能保证对焦的准确!
所以徕卡M系列会很贵!
如果换成M3的结构,它还会更贵!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M系列的同类
上图是手持的1米基线的测距机。(现在还在用哦)
3米基线测距机,手持拿不动了,只好车载,不过精度高很多。
上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艘波兰驱逐舰上的测距机,基线更长。如果阅读战史的话,您会发现在大型军舰上出现基线长达十几米的光学测距机也很平常。
我们来看看常见的三角测距法的相机,徕卡M型的基线排名,只在中间位置。
第十五名 Leica CL 物理基线31.5mm 放大倍率0.6 有效基线 18.9mm
第十四名 福伦达R/禄来35RF 物理基线37mm 放大倍率0.7 有效基线 26mm
第十三名 Minolta CLE 徕卡M口 有效基线 29mm
第十二名 Leica M6/M7/MP(.58) 物理基线69.25mm 放大倍率0.58 有效基线40.17mm
第十一名 柯尼卡巧思HEXAR RF 物理基线69.2 放大倍率0.6 有效基线41.5mm
第十名 Leica M8/M9/M240(.68) 物理基线 69.25mm 放大倍率0.68 有效基线 47.1mm
第九名 CANON 7 物理基线59MM 放大倍率0.8,有效基线47.2MM
第八名 LEICA M2/M4/M5/M6(.72) 物理基线69.25mm 倍率0.72 有效基线49.86mm
第七名 蔡司伊康ZM 测量基线75mm 倍率0.74 有效基线55.9mm
第六名LEICA III物理基线38 放大倍率1.5 有效基线57mm
第五名LEICA M6/M7/MP(.85) 物理基线69.25 倍率0.85 有效基线58.56mm
并列第四名 CANON VT 物理基线长度43MM,最大倍率1.4 有效基线60mm
NIKON S2 和S3早期型号 物理基线60MM, 放大倍率1
第三名 CONTAX II III KIEV 物理基线98MM,放大倍率0.63 有效基线61.74mm
第二名 LEICA M3/MP(.92) 物理基线69.25mm 放大倍率0.92 有效基线63.71mm
第一名 CANON VI L 物理基线43MM 最大放大倍率1.55 有效基线66.5mm
可是,日本相机设计的前辈大师小仓磐夫先生根据计算却说徕卡M3的测距精度换算起来,优秀摄影操作徕卡M3的测距精度可以和最优秀的观察员操作的长门战列舰的15测距仪的测距精度一较高低。显然徕卡M型测距的精度不仅仅来自于基线长度,还有实像结构带来的视力差异。(回顾一下最前面的视网膜原理)
大家可能没有用过基线长度排名第一的CANON VI L。但是我想告诉大家CANON VI L是虚像对焦,而徕卡一直是坚持实像对焦。
我还要补充一下和M机身有关的问题。徕卡APO-TELYT 135mm为啥有个奇怪的光圈 ?我要明确地回答大家:这个对于旁轴测距相机的镜头设计,基线有着有很大的决定性。众所周知:
清晰的照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景深的绝对值 > 测距误差的绝对值
测距误差大了,就无法保证最大光圈F得到的景深在允许范围之内。
根据一系列推导得出一个根据测距基线求最大相对孔径(F制光圈)F max的公式
最大相对孔径取值如下:
r为眼睛分辨率
L为测距基线
M为取景器倍率
d为弥散圈直径
f为镜头焦距
把现有的数据代进去,再代入一个很有意思的焦距:135mm,结果得到F max= 3.4
这下搞明白徕卡 APO TYLE 135mm的F值(F制光圈)为什么是F3.4了吗?
这就是严谨!
再结论一下:所以,它贵一些!
因为整套相机是一个系列的技术保障!这里仅仅列举了皮毛。
所以,请摄影人不要人云亦云地整体0.95不离口!F-MAX取值能多大是计算出来的。有些市场化的东西,并不科学!是骗你钱的!也不要人云亦云地德味:在工程面前,没有什么德味!
也请摄影人不要一竿子打死好东西,贵的东西未必真的很贵。
除了M以外的徕卡,本人不做评论。大家自己掂量!
本文由《91拍照》创始人齐晓东老师亲自创作。
随手拍摄,随心拍摄,用碎片时间享受摄影的乐趣,请来《91拍照》看看!
古诗求这首诗的出处及作者?
这是日本《小仓百人一首》诗集里的其中一首。
作者是大僧正行尊
最后一句应该是 唯花解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