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赴月什么梗,蒙古国陆军清一色德国装备空降阿富汗?
当然是去扶贫了,你看那阿富汗穷的。
实践证明:只有同样食不果腹的蒙古,才能真正帮助吃不上饭的阿富汗发家致富。
当然,这都是扯淡。蒙古军队之所以出现在“帝国坟场”,当然和“帝国”有关,而这个“帝国”,有且只能是美国。
作为我国周边最默默无闻的邻居,近年来的蒙古却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先是那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虽然只有七人,但因为有于谦老丈人的领导,至今美国的核航母都难以靠近蒙古海军1500公里以内!
而除了强大的海军,保持着成吉思汗优良基因的蒙古陆军也不甘落后,除了在本土和世界上主要国家,主要是美国进行频繁的军事演习外,还经常向国外派兵,在国际舞台上“秀肌肉”。
而蒙古之所以这么能“秀”,根本原因在于美国。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直以来美国都有一个梦想,在东亚找到一个立足点,可以同时威胁我国和俄罗斯,毫无疑问蒙古再合适不过。
冷战时期,蒙古被苏联牢牢控制,美国根本不可能见缝插针,而退位求其次的中亚又是苏联的领土,美国郁闷了很多年。
但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彻底让美国多云转晴了。因为红色帝国的崩塌,俄罗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对于蒙古鞭长莫及,蒙古终于得以挣脱苏联束缚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了。
而这个“独立自主”,换句话说就是投靠西方。
因为此时的俄罗斯自顾不暇,而我国又是蒙古的宗主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认为自己想要生存,就必须投靠西方,这和美国的需求不谋而合,双方有了相见恨晚和惺惺相惜的感觉。
而后,美蒙关系搭上了火箭,迅速向上蹿升。
苏联解体后,急于投靠西方的蒙古抛出“第三邻国”概念,并很快被西方国家接受,随后美国和蒙古于1995年相互确认为第三邻国,美国除大力支援蒙古,还获得了再蒙古境内建设军事基地等一系列权利。
为了巩固美蒙关系,自2003年开始,美国和蒙古每年举行“可汗搜索”联合演练,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基情。
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重要战略点,美国对蒙古的支援是有难度的,因为要经过中俄,所以美国必须确保蒙古对美国的忠诚,而保证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增加蒙古的曝光率,让世界人民看到蒙古和美国的兄弟情谊,通过国际舆论的力量钳制蒙古的内政外交。
邀请蒙古军队进入阿富汗无疑就是重要一环。2010年开始,蒙古开始向阿富汗派出为何部队,虽然人数很少,只有110人左右,甚至只能住在德国营地,但在这样一个备受国际瞩目的地方,蒙古军队出现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而蒙古也似乎很享受这样的“阴谋”,因为蒙古实在是太穷了,穷到没朋友。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人穷志短,国弱气虚,这又和蒙古一直以来高喊的崇拜成吉思汗甚至恢复大元荣光的宏大目标相去甚远。
所以,眼下有出兵阿富汗这样的好机会,蒙古怎能错过?一方面,增加曝光度的蒙古,有更多的机会争取国际援助。要知道,有名的乞丐能得到更多的施舍;另一方面,蒙古军队虽少,但美国给的好处费却很多,足以让蒙古GDP蹿升几个百分点。
自2010年以来,蒙古军队在阿富汗已经度过了9个年头,作为蒙古精锐部队的083独立特种营,在德国军营内忠实完成了给德国人看大门的任务。从2003年起,蒙古累计向阿富汗派遣了4500多名军事人员参加该地区的看门,哦不,是维和及安全行动。
为了表达对蒙古朋友的感谢,作为美国盟友的德军将自己的装备赠送给蒙古军队,于是蒙古的精锐部队有了德国制造的战术背心,配上了德制G36突击步枪和USP手枪,这和国内常年装备的老苏式装备完全不同。
所以,蒙古军队“出兵”阿富汗,本质上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而蒙古则认为这是和美国的交易,所以这对于双方而言是互利共赢的东西。
可怜这些自诩为成吉思汗后人的蒙古人,嘴上喊着大蒙古帝国万岁,喊完了继续啃美国人送来的面包。在奔向美国这个“康庄大道”后,蒙古的处境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相反,美国的好处费让蒙古养成了更加懒散的作风,这使得蒙古必然更加依赖美国,美国由此彻底成为蒙古的靠山。
多有疏漏, 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说起人生,总会有让人遗憾的事,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只是有的遗憾的多,有的少。
张爱玲就曾说过,人生有三大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意思是说:鲥鱼虽然味道鲜美但刺儿太多,难以下口;海棠花虽艳丽可惜没有香味;《红楼梦》写的再好,可惜没有写完。
我不知道张爱玲总结的人生三大憾事就一定能代表全部人生的不满足,但一定代表了一部分人,至少也是她对人生的感悟。那张爱玲为什么会发出如此人生感悟,或总结出人生这三大遗憾事呢?下面就我的理解来分析一下。
我认为张爱玲说的三大恨事,其实就是总结了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所得出来的。
这三大恨事出自张爱玲《红楼梦魇》:“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张爱玲的人生有三恨,前二恨是借宋朝人彭渊才的“五恨”中的二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带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
所以说,张爱玲的前二大恨事是别人总结的,但张爱玲是认可的,第三恨才是张爱玲根据自身经历有感而发的。那么她发出的这三大遗憾有什么深意呢?
1、鲥鱼多刺
鲥鱼( shí yú) 在古代可是给皇帝的贡品。鲥鱼鲜美,营养价值比较高,还有较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数量稀少,虽然好吃却有一大缺陷。
就是这种鱼肉多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鲥,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子甚细 腻。故何景明称其银鳞细骨,彭渊材恨其美而多刺也。
由于鲥鱼肉中多细刺,所以吃起来很麻烦。才有了宋人彭渊材说的“一恨鲥鱼多骨”和张爱玲说“一恨鲥鱼多刺,”之说。
“鲥鱼多刺”的意思是,鲥鱼是很鲜嫩美味的,可遗憾的是它肉中多刺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品尝,此乃一恨也。
2、海棠无香
海棠无香,我都知道海棠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国人非常热爱海棠,称赞它是“百花之尊”、“花之贵妃”,“花中神仙”。
海棠花这样娇艳,美丽,但没什么香味,香味不足。海棠还有“断肠花”、“思乡草”之称。所以海棠又包含了“暗恋”的意思。有人说海棠之所以无香味,主要是害怕人们“闻”出它的心事,因此,就丢掉了本来的香味。在情人眼里,海棠无香,就代表着这样一句情话,“我悄悄地爱慕着你”。
海棠无香,如果真的是为了不让人发现他的心思,就舍去了自己的香味,只能成为缺憾美,人们常用它来表达一种十分遗憾心情。
3、《红楼》未完
张爱玲的三恨《红楼》未完,已成名言。在这里《红楼》未完我的理解张爱玲说的应该有两个意思。
一是《红楼》未完,是指《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前只写了前八十回,造成了原著写的不完整,杂乱,使后人无法真正的完整的欣赏这部作品。这也就造成文学史上最大的一种遗憾。
二是对《红楼梦》,高鄂续写的后四十回不满意,遗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遗憾呢?
张爱玲在美期间,潜心十年研究《红楼梦》,写下了《红楼梦魇》这部学术作品。越研究考证,她越感到遗憾,因为她发现后四十回很多地方都有悖于曹雪芹的原意。
所以,张爱玲说《红楼》未完,就是她考证《红楼梦》后,认为这是一部完全没有定稿的小说。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绝对不完整,应该是边写边修改。也就是说曹雪芹一边写,一边改,一边让人传抄或刻印,后来在社会上才流行起那么多的内容不同抄本和各种版本。通过考证研究了这么多版本,会让你发狂,因为你无法确定究竟哪一个版本才是曹公最后定稿的前八十回,根本搞不清楚。
关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更让张爱玲遗憾不已。她认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不是真正的《红楼梦》。她说:“更怒者高鹗之流又狗尾续貂,无视雪芹之血泪”。
从中我们可知张爱玲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非常不满意。这才让张爱玲说人生三大遗憾事时,发出了《红楼》未完这一自己真正体会出来的遗憾和感慨。
分析过张爱玲的人生三大遗憾事,也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生在世,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生。鲥鱼、海棠和《红楼梦》都是我们喜欢的,但它们却也不是完美的,也有缺陷和不足。
所以,人生总会有一些遗憾事伴随着我们,我们要放平心态,把这些遗憾看作是人生的一种遗憾美,也许就不会感到遗憾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还成了跟老君元始齐名的圣人?
《封神演义》中的圣人,主要有怎么几个:第一层次的天道圣人鸿钧老祖、女娲和火云洞三圣皇这五位,其次就是玄门三圣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西方教的接引、准提两位道人,以及西昆仑散仙陆压道人这六位,也可以加上瑶池王母和昊天上帝这两位,总共是十三位圣人。
纵观整个封神大战,截教通天教主一直是被其他各种神圣明里暗里共同针对的对象,结果也相当惨淡,他开创的截教最终彻底覆灭,不复存在,本人也被老师鸿钧带走,管束起来。
通天教主种种做法,似乎不大合当时的天道,那么,他又是怎么被称为圣人的呢?圣人怎么可以逆天呢?这就是某些封神迷们的一个纠结所在,不明就里。你要说他是圣人吧,他却做了如此逆天的事情,被各种不待见;你要说他不是圣人吧,他的实力却摆在那里,以一敌四,虽然惨败,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及的。能被四圣围殴,东西方联合起来对付,通天教主圣人地位确凿无疑,四圣联手去摸一个无名小卒,那也太不经推敲了。嗯,通天教主不但是圣人,而且实力不俗,至少不会比师兄元始天尊差哪里。
那么问题来了,通天教主何德何能,能够成圣呢?其实这句话的本质,就是质问通天,他的成圣之路究竟有何内涵。这个问题,涉及到的,主要就是两条:圣人的标准是什么?通天教主有何过人的历史表现?
今天,我们就把这个成圣标准和通天教主的修真门路对接起来,看一看他是否真的合格,鸿钧老祖有没有给他走后门,有意降低要求破格录取他的嫌疑。
原来,通天教主不但资质绝佳,跟鸿钧学道有方,而且身手不凡,有着卓越的神仙道的战绩——他不但避免了过往一段神仙道的一场灾难,而且给鸿钧老祖也很长脸,可谓是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这个事件,也跟所谓的1500年神仙红尘杀劫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跟他被女娲点名,众人围殴有着一定的牵连。
具体怎么讲?长公子扶小苏出品,必属精品,我们一起来做个探讨。
第一、无量劫与天道圣人:洪荒世界中圣人的参选标准与终极考核参数。(一)天道圣人的100分成绩单:
圣人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需要经历无数个日夜修炼而成的,这个修炼的计算单位就叫做无量劫。
无量劫是个什么概念呢?嗯,光年是长度单位,并不是顾名思义的时间单位。无量劫则是修炼时间的概念。从混沌不记年的天道修炼角度讲,什么1500年这样的“大劫”那真的是毫秒单位了,万仙阵前,太上老君就说过一句话:“为了周朝这区区800年江山,我们也来走了好几遭。”没错,从先天圣人修真的角度看,800年也就眨巴一下眼睛而已。
一个小劫,就是1679.8万年,20个小劫为一个中劫,3.3596亿年,80个中劫才算一个大劫,268.768亿年。天道圣人完成一个无量劫,需要134.384亿年。
亲,你就想想吧,要修成先天圣人得花费多大功夫?需要很多无量劫的好吧。
什么是圣人呢?“圣者,通也。”——《说文解字》
你看看,通天教主这名字起得好,跟圣人之道有仙缘啊!鸿钧老祖给起的,能会错嘛!实力使然。
圣人的标准是什么呢?“圣”的繁体是“聖”,拆字法,这就是标准:
耳:闻道,通达天地;口:宣扬教化;王:统率万物,德遍施行。
这话什么意思呢?大白话分解就是这么几条:
以力证道,或是以身合道,达到了“道”的至高境界,悟透玄机,参透天道;
要有能力统御万物,有众多弟子,也就是能开宗立派,竖立山头,教化众人。
换算到《封神演义》背景中的封神大战时代,基本就是这样的:
圣人手中要有强大的逆天法宝;
要有开宗立派,传承火种的能力和实际作为;
更重要的是,作为圣人,必须要有重演混沌,再立地水火风的修为。
(二)通天教主完全符合圣人硬性指标。
通天教主创立了截教,他拥有鸿钧老祖给的不世神器诛仙四剑,有万仙来朝的万千弟子,就是师兄元始天尊也相形见绌,他的截教可以说是当时地面上所有神仙界中最大的一个山头,通天不是圣人,天理难容啊!
通天门下弟子阵容主要有: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赵公明、三宵仙姑、孔宣,以及随侍七仙,其他加起来上万人,就是一个闻仲,也足够犀利,不知道比姜子牙高明多少倍。
我们再具体看一下通天教主的成圣之路,拿实在的成绩说明。
第二、龙凤劫与通天教主的成圣之路:力挽狂澜的大手笔,大贡献。“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开天地之前,混沌之初,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就拜在鸿钧老祖这个天道圣人门下了,而且已经成就正果,五气朝元,三花聚顶,被称作是玄门三圣。
不过,通天教主最惊艳的表现,则是另有其事——他拯救了整个神仙界。
这是怎么说的呢?
原来,神仙界的形成,也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其中一个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天魔大战,所谓的圣人们也是从那次较量中胜出而悟透天机,称为天选者和先天圣人的。
天魔大战的主导者,就是传说中的创始元灵,他手下的四大弟子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起了关键作用,力战群魔,形成了“天地玄黄外”圣人们的基本格局和框架。
开天辟地创世纪,盘古是号召人,鸿钧门下三圣和女娲等也参与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之后,出现了一段巫妖大战的混乱局面,这个事件被神仙界称之为龙凤劫。
辟地开天道理明,谈经论法碧游京,五气朝元传妙诀,三花聚顶演无生。顶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红莲逐万程。八卦仙衣飞紫气,三锋宝剑号青苹。伏虎降龙为第一,擒妖缚怪任纵横。徒众三千分左右,后随万姓尽精英。天花乱坠无穷妙,地拥金莲长瑞祯。度尽众生成正果,养成正道属无声。——《封神演义》
这首赞歌就对通天教主这个先天圣人做了一番大致的介绍。
其中关键的几个字眼是“伏虎降龙”、“擒妖缚怪”。这两个词就亮出了通天教主曾经的功德,他为神仙道所做的贡献。他在这个事件中,不但身先士卒,勇往直前,而且,夺得了头功,独占鳌头,“第一”,就是这个意思。
通天教主具体做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所谓的神仙界的前次大浩劫——龙凤劫与巫妖大战。
这也是女娲所说的1500年神仙红尘杀劫,扶周灭商算一次,此前当然也有一次,修仙嘛,可不得历经无数个劫难才能成功。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天选者,胜出者,圣人也是如此。
(一)巫妖大战的起由与龙凤劫。
封神大战为什么是神仙的红尘杀劫呢?根据鸿钧老祖、元始天尊以及女娲娘娘的口述,所谓的红尘杀劫,就是神仙打架,要通过商周互伐来做个了断,仙道,神道,人道,从此分明,各有归属,各安天命。本质是神仙界新秩序的建立与回归安稳。
龙凤劫也是如此,如出一辙。牵扯到的,就是女娲系的治世,火云洞三圣皇伏羲、神农、轩辕,总成三皇五帝。
女娲造人,练就五彩石补天,这都跟巫妖大战有着密切的关系。
按照女娲和火云洞三圣皇一系的想法,他们依靠三皇五帝,这样的架构,能给世界带来长久的和平和繁荣。可是呢,天魔大战后存活下来的,不仅仅是他们,也不仅仅是鸿钧系,还有混困祖师弟子准提和接引的西方教,以及陆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各种上古大神——巫与妖。
他们也不甘寂寞,也形成了几股强大的势力,其中,站出来挑事,首先发难的,就是上古神兽凤凰和麒麟,就是《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一节中如来佛祖介绍的那样,一个是飞禽之长,一个是走兽之尊。
女娲与伏羲,他们都是人首蛇身,跟巫族和妖族都有某种血缘关系。其实鸿钧系和西方教也是如此,准提、接引就是莲花化身,鸿钧老祖法身则是一条蚯蚓,广成子三谒碧游宫挑衅,通天教主就说了:“元始说我是羽类,你元始又何尝不是?”大家知道彼此彼此,怎么个意思——圣人也得有妈妈啊!孙猴子还得出石头缝里蹦出来呢。
在上古神兽凤凰和麒麟的带领下,一帮人站了出来,要跟当时的圣人们争抢地盘,争个名头。
这些人中,出现了几个主心骨,天魔幸存者,拥有巨大能量的巫术或是妖师,就是:共工、蚩尤、烛龙、和旱魃。
他们有心要挑战三皇五帝系已经形成的神人两道大格局,于是,双发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大战不可避免。这就是1500年的神仙杀劫,龙凤劫。
(二)巫妖发难与诛仙四剑:诛仙四剑的终极秘密。
三皇五帝前期的巫妖大战,龙凤劫,这个秘密,我们可以从通天教主摆出的诛仙阵中找到蛛丝马迹,非常雷同,非常相似的一个杀伐格局。
元始曰:“此阵有四门,得四位有力量的方能破得。”老子曰:“我与你只顾得两处,还有两处,非众门人所敢破之阵。此剑你我不怕,别人怎么经得起?”——《封神演义》
小师弟通天教主祭出来大杀器诛仙阵,两位师兄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都说了,除非凑够四人,四圣联手,才能破阵。这当然见证了诛仙剑和通天教主的强大。
准提道人问曰:“这阵内有四口宝剑,俱是先天妙物,不知当初如何落在截教门下?”老子曰:“当时有一分宝岩,吾师分宝镇压各方;后来此四口剑就是我通天贤弟得去——《封神演义》
西方教准提道人一看诛仙四剑,好家伙,好宝贝,先天妙物,实在是稀世珍宝,不可多得,就问出处。
老子就说了,这是他们的老师,玄门都领袖鸿钧老祖给的通天小师弟,地点就是分宝崖。
原来,三人成圣,考卷100分,满分毕业,老师鸿钧在毕业晚会上,毕业赠言,送了三人几句话,还把所有家当都分给了仨高徒。老子拿了太极图,元始得的盘古幡,小师弟通天教主分到的,就是诛仙四剑。
顾名思义,太极图和盘古幡都跟开天辟地、阴阳乾坤八卦有关系,就是说,老师鸿钧交给二位,用来做这些事情的。
通天教主拿到诛仙剑,不是随便发的,鸿钧交代他,就是要他“镇压各方”用的,定天道乾坤气数用的。诛仙四剑,原本出自创始元灵,他交给四大弟子鸿钧、混鲲、女娲和陆压,曾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威震四方,奠定了洪荒世界最初的神仙道大格局。天魔大战,四大弟子成圣,成为了先天圣人,创始元灵收回诛仙四剑,交给了鸿钧大弟子保管。鸿钧老祖传给通天教主,通天教主要做的,大同小异,就是要在混沌之后的巫妖大战模式中,利用诛仙四剑,再次君临天下,一举定江山,稳定四方。
我们再来看下四圣围殴通天教主,拿下诛仙阵的排兵布阵:
接引道人曰:“吾进离宫。”老子曰:“吾进兑宫。”准提曰:“吾进坎地。”元始曰:“吾进震方。”四位教主各分方位而进。——《封神演义》
亲,你看出来了吗?四圣凑齐,四个方位:离兑坎震,对应的其实就是“火泽水雷“。也就是说,四圣针对的就是诛仙四剑的四个关键点——这诛仙四剑,最犀利的地方,就是镇压火泽水雷这样的神圣的。
(三)龙凤劫与通天教主力挽狂澜——诛仙剑一出,谁与争锋?
三皇五帝火云洞三皇大格局之下,巫妖不服,双方大打出手。
巫妖方面,主力就是四大健将:共工、蚩尤、烛龙和旱魃。
亲,你且来看这几个名字,太有意思了,共工,水神,蚩尤,兵神,也跟男方祝融系有一定关联,跟火有关系;烛龙就更不用说了,一条红色的火龙,旱魃则是主导旱灾的。这四位,都跟水火雷电有着某种缘分,所以你看,这就是为什么通天教主要作为冲锋陷阵的主力的原因所在——他手里握有克制这四样东西的法宝诛仙四剑,可以镇压住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女娲娘娘不置可否,没有下死手,没有出太大力气,所以也给通天教主立头功创造了前提条件。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共工、蚩尤、烛龙和旱魃,包括凤凰和麒麟,跟女娲娘娘的关系比较密切,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不信你看,共工是人首蛇身,蚩尤是人首蛇身,烛龙也是人首蛇身,旱魃则跟轩辕有某些关联,就是凤凰和麒麟,都跟女娲系有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所以,就有洪荒流小说认为,女娲既是造人的人族的祖宗,也是妖族的首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她有招妖幡,随手一晃就能号令天下妖族,把轩辕坟三妖九尾狐、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给拘来听命。
女娲娘娘心存怜悯,左右为难,通天教主在鸿钧老祖的指使下,果断出手了。
轩辕和神农握手言和,炎黄结盟,被伏羲接到了火云洞,成为圣皇了;
共工作为炎帝系的一个大拿,不服气,跟颛顼帝争抢位子;
烛龙和旱魃也跟风发难,挑衅权威。
通天教主手握诛仙四剑,一锤定音,把他们镇压在了四方。
共工和蚩尤彻底消亡,不复存在;烛龙则被镇压在了九幽之下。“烛照九阴之幽隐,烛龙之称烛阴。”——《山海经注》。旱魃原本帮助过轩辕站蚩尤,后来回不去洪荒大陆了,一怒之下,才选择了与之对抗,也被诛仙剑搞定,后来通天教主收他为门人弟子,就是随侍七仙之一的金毛犼,"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袁枚《续子不语》。也就是慈航道人收走的金毛犼坐骑,《西游记》中的朱紫国赛太岁。
所谓龙凤劫,女娲系身上隐约都有龙的影子,人首蛇身嘛。
走兽之王麒麟被通天教主镇压在昆仑山玉虚宫门前的麒麟崖下,飞禽之王凤凰被击伤,殒命落凤坡。《封神演义》中的孔宣和大鹏鸟,也就是《西游记》中的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和金翅大鹏雕,就是上古凤凰的儿子。一个是被燃灯道人收养,一个是被通天教主收留。
自从龙凤劫之后,凤凰一族和麒麟龙族也迅速衰败了,在吴承恩《西游记》中,玉帝在天庭招待四方来客,食用的竟然是一盘盘的龙肝凤髓,就是四海龙王,也是个小神了,不信你看,东海龙王三太子小白龙不过失手烧了一颗珠子,就被玉帝叫人拖到剐龙台,要扒皮抽筋,得亏观音菩萨拉了他一把,变成唐僧的坐骑去取经了。就是哪吒,七岁就“哪吒闹海”,不但打死东海龙王儿子敖丙,而且还在南天门外把老龙王打了个血流满面,总之一个字:惨,太尴尬了。
麒麟走兽一族,也被压得死死的,有点本事就被神仙大佬们牵去做坐骑了,太上老君的板角青牛,元始天尊的四不像,通天教主的夔牛,燃灯道人的梅花鹿,可都是这样途径得来的,都是“降伏”的。
通天教主手握诛仙四剑,镇压了四方巫妖,特别是共工、蚩尤、烛龙和旱魃,并且彻底降伏凤凰和麒麟,这才有了后面尧舜禹的垂手而治的大好局面,神仙道也出现了一段祥和安稳的时光。
由此,通天教主一战成名,在神仙界扬名立万,威风八面,声名远播。他的截教也受到了更多人的亲睐,大部分有点道行的都来投奔碧游宫。
亲,你说说,通天教主做的贡献够不够大?这1500年前的红尘杀劫,神仙界的安定大格局,可都是通天教主亲力亲为,实打实地搞出来的,真可谓是功莫大焉。这是什么?这就是妥妥的圣人作为啊!通天教主不是圣人,那谁是圣人?
(四)封神大战,虽败犹荣。
当然,这也给通天教主带来了麻烦,一个大麻烦。
通天教主秉性难移,性情中人,好面子,图个爽快,对各种怪异人士照收不误,只要你有点资质,主动来投,他就会收留,教化。原先跟女娲娘娘有一定关联的巫妖大神们都跑到了通天教主截教门下,这叫女娲很不爽;特别是旱魃,都被收为大罗金仙了。所以你看,不针对你针对谁?灵牙仙、虬首仙、金光仙,不是再次被收拾了,成了青狮白象金毛犼,文殊、普贤、慈航的坐骑了嘛!
封神大战,诛仙阵,万仙阵,西岐封神,通天教主完败,截教彻底覆灭。
这个结果不可谓不惨烈,败得很惨,一败涂地。
可是呢,这并不能说明通天教主就没有成圣的资格。他是被西方教加阐教四圣围殴才败的,还有陆压散仙的掺合,以及女娲系的谋划。
证得混元,便是圣人。大道三千,各取其一。天道圣人互攻,其实是谁也杀不死谁的,各有各的门道和法力。当然,鸿钧老祖这种天花板级别的天道圣人,还是有办法管制三圣这个级别的圣人的,那就是“殒命丹”,不是杀死你,而是叫你生不如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后来,通天教主化身菩提祖师,在《西游记》里点化石猴孙悟空,也着实过了把瘾,不甘寂寞,显摆了下圣人的神通,齐天大圣,斗战胜佛,不过是通天教主的雕虫小技而已。
洪荒时代,混沌时期,通天教主就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一样,拜在了鸿钧老祖门下,证道成圣,成为了不生不灭的先天圣人,混元大罗金仙。在远古天魔大战中,通天教主也协助鸿钧、混鲲、女娲、陆压创始元灵四圣,消灭冥河老祖阿修罗等多个复杂派系,奠定了神仙道的先天雏形;在三皇五帝前期的巫妖大战,神仙们的龙凤劫中,通天教主又手握诛仙四剑,镇压了主动挑衅的凤凰和麒麟系,共工、蚩尤、烛龙和旱魃,鼎定天下,成就了仙道和人道的一片繁华盛世。这就是通天教主的功德,所有种种,都足以证明他的实力和道行,他是个妥妥的混元大罗金仙,先天圣人,完全不亚于元始天尊这个级别的选手。封神大战败北,源于四圣围殴,也源于他的过度自信,这并不能表示,他就没有做圣人的资格。即便如此,除了鸿钧老祖,还真没那个圣人能怎么样他。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福建省会是福州而误认为是厦门?
曾经有这么一个梗,15年全国首届青运会,某记者赴福州采访。出发前,记者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状态,表示要到福建省会采访青运会,引来不少关注。其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说:“你要去厦门采访啊?可以到鼓浪屿看看,那里不错啊。”厦门?福建的省会是福州!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福建的省会是厦门?原因其实也不难找出:
其一,厦门在福建省意外有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高校厦门大学比福州大学牛。环境也比福州好。厦门还披着“中国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海滨城市、旅游城市、海峡金融中心、世界花园城市”等光环,厦门还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全市经济发展快得吓人。
其二,厦门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本岛和澎湖列岛遥遥相对,有“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空气清新,建筑别致,是理想的休养、度假、游览胜地。单看这两点,各方面都“低调”的福州名气的确难以与厦门匹敌。
作为厦门人,我自己并不认为厦门应该成为福建省会城市,并坚定不移支持福州作为福建省会。厦门作为一个特区不应该局限自己,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比如像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或宇宙中心城市。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北宋文坛最著名的四位文学家,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其中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又是“唐宋八大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同样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这四位老兄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就不过多赘述,在仕途上的争斗,才是他们人生起伏的关键,不同的政见,造就了他们一生的相爱相杀,他们的命运也紧紧联系在一起。
四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司马光生于1019年,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苏轼生于公元1039年,苏轼在其中明显属于小老弟。
年纪最长,乐于提拔后进的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在四人中因为年纪最大,入仕最早,在四人出仕的同一时期,欧阳修的官职也最高,对三位后辈都多有提拔。
公元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京,结识了欧阳修的学生曾巩,二人成为好友,曾巩多次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获得了欧阳修的大加赞赏。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中第四名进士,走上仕途。
1051年,王安石在地方为官多年,政绩斐然,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推荐王安石做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岁数大了,不能远行为由推辞,欧阳修于是任命王安石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使其有俸禄供养老人。
此后,王安石因为向仁宗皇帝上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变法的主张,虽然宋仁宗没有采纳王安石的主张,但是却非常认可王安石的才能,此举让王安石名声大振。
宋神宗即位后,于熙宁二年,提拔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再度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变法,即为“王安石变法”。
虽然说欧阳修也是宋仁宗时期,推行“庆历新政”的改革派,而且“王安石变法”在很多方面与“庆历新政”有相同之处,但是在青苗法的推行上,遭到了欧阳修、韩琦等庆历改革派的强烈反对。
欧阳修也因此与王安石爆发矛盾,欧阳修于“王安石变法”全面推行的熙宁三年,离开京师,外任蔡州知州,次年辞官归隐,所以欧阳修于王安石的关系,由前辈对晚生的欣赏提拔,最终走向了政敌。
司马光与欧阳修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司马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曾是欧阳修的下级,而且二人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都喜欢研究历史,欧阳修主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司马光编纂了《资治通鉴》都是名垂青史的历史著作。
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从“庆历新政”的贬谪大潮中复苏过来,回到朝中,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同一时期,司马光经过庞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庞太师的推荐,任馆阁校勘,后来又任集贤校理,专任史官,二人在这一时期成为上下级的关系。
嘉祐三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成为开封府的代理长官,这一年,司马光成为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成为了欧阳修的副手。几年后,司马光又升任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这个职位是欧阳修多年前的位置,两人在官场轨迹上多有相似之处。
宋神宗继位后,时任参知政事的欧阳修,向皇帝推荐司马光,于是司马光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很快又升任御史中丞,在对待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于欧阳修一样,也是坚决反对“青苗法”的。
但是从后来司马光执政时期,将新法全部废除来看,司马光和欧阳修的政见也明显不同,所以两人的关系也更加地微妙和负责,有共同的爱好,也有共同的政敌,更像是盟友吧!
苏轼与欧阳修的关系相对较为单纯,苏轼中科举之后,因为父母的病逝,苏轼在宋仁宗、宋英宗时期的仕途,几乎为零,到了宋神宗时期,苏轼守丧期满,回朝为官时,欧阳修已经退出政坛,与苏轼没有什么交集。
欧阳修是苏轼进士考试的主考官,在欧阳修的主持之下,苏轼被录取为进士,但是欧阳修当时误把苏轼的试卷当成了学生曾巩的,没有将苏轼录取为第一名,录为第二名。
欧阳修对苏轼的文章非常赞赏,认为将来苏轼的文章必将独步天下,他们这种关系,后世称之为“座师与门生”的关系。
既是小老弟,又是受气包的苏轼,被王安石和司马光相继打压四人之中,苏轼的地位相对比较尴尬,因为入仕最晚,又遇上了北宋历史上政局最为动荡的宋神宗和宋哲宗时期,苏轼的政见与欧阳修非常类似,比较支持改革的,但是对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内容表示反对,但是遇上非常小心眼的王安石和司马光,就悲剧了。
宋神宗熙宁三年,苏轼回朝任职时,王安石开始全国推行变法,苏轼因为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被王安石记恨,苏轼被迫出京任职,出任杭州通判。
整体来看,苏轼在王安石主政时期,虽然被赶出京城,但仕途还是平稳发展的,历任密州知州、徐州知州,在元丰二年出任湖州知州。
此时苏轼的霉运开始了,两年前王安石再度被罢相,一年前王安石彻底辞官,对立志富强宋朝的神宗皇帝打击非常大,非常厌恶守旧派,决定采取强硬手段推行变法。
这时苏轼因为一封《湖州谢表》,受到新法派的攻击,又被查出在杭州等地任职期间,诋毁新法,原本宋神宗想要处死苏轼,在王安石的劝说下,苏轼得以保全性命,被贬到黄州任团练使。
宋哲宗继位后,因为皇帝年幼,由高太后主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再度被启用,司马光被任为宰相,苏轼也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很快就升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曾经欧阳修录取他时的职位。
旧党执政后,完全废除新法,这让苏轼十分不满,认为司马光等人与曾经的“王党”是一丘之貉,于是苏轼上书劝谏,因此得罪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势力,在京城难以立足,因此请求外任。
所以说,苏轼不仅仅是四人中的小老弟,还是其中的受气包,因为政见不合,既得罪了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势力,又得罪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势力,先后被执政势力打压。
王安石与司马光,一对至交,因为政见成为仇敌早年间,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交往是非常友好的,颇有些志趣相投的意思,两人交往的频繁时期,是在嘉祐三年,司马光升任开封府推官,同年王安石调任度支判官,两人都在京城为官,又都有才名,成为至交好友。
此后在宋仁宗朝的末期,王安石和司马光还共事过一段时间,二人在同一时期,被任命修起居注,两人联手共事一段时间后,先后被提拔为知制诰,王安石接受了任命,司马光拒绝了这一任命,同样地司马光担任馆阁之职多年,王安石曾先后两次拒绝馆阁之职,这也代表了二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两人的关系破裂,与欧阳修一样,都是因为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与欧阳修支持改革,主要反对青苗法不同,司马光对新法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曾因为变法,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陈述实施新法的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王安石则回信对司马光的指责进行一一反驳,声明自己的观点,认为士大夫不能因循守旧,唯有变法图强,才能重振宋朝的威信。
为了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宋神宗想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再提废除新法的建议,宋神宗没有同意,司马光因此辞职离京,远离朝堂十五年之久,宋神宗去世后,高太后主政时才回朝担任宰相,将王安石的变法全部废除!
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小说是什么?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金庸的《神雕侠侣》。
活着,就离不开江湖,现在生活的快节奏,还有人情的冷漠,让我特别喜欢古风,《神雕侠侣》里面有快意恩仇的江湖,有生死相许的爱情,有一切我想象的人生,恣意潇洒,爱度此生。
一见杨过误终身,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句话完完全全就是用来形容他的。
高冷姑姑,清雅绝俗,美若天仙,仿佛画里走出来的女子。
神雕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那么有血有肉,杨过从一开始的油滑邪气慢慢成长为大侠,他的侠义之气是融入他血脉的东西。说到杨过撩人于无形倒是真的,一开始的无心玩笑一句一句的娘子让陆无双情感深陷,程英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公孙绿萼的痴心守护,郭襄的“风陵渡口初相遇便倾心不已”,不是不能再爱,是已经见过最好的了,就太难再次动心了。每一个女子都那么令人心疼,但是,杨过这样的一个男子怎么能不令人心动呢?
小龙女杨过一对璧人,他们的情意流转,是那种注定要在一起的人,类似的身世类似的孤苦无依。才智相貌的般配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两颗孤独的灵魂靠在一起便可以相互温暖的契合。小龙女是那样冷漠疏离的女子,在面对杨过的时候是那么的情意绵绵妩媚深情。两人在重阳宫拜了天地回到古墓的时候,杨过想要翻看王重阳写给林朝英的信件的时候,小龙女心里的原则是决不能翻看他人的隐私,但是杨过沉沉地喊了声“龙儿”,小龙女就松了口说那只看一封,后来架不住杨过的眼神,全都看了----。
现在大多经典的书脊都会被拍成电视剧,《神雕侠侣》更是被翻牌多次,但是在我心中和书中最为匹配的人物永远都是:古天乐和李若彤。所有的神韵和气度,细腻和深情都是和书中带给我的感觉一样。他们两个仿佛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一样。我看了好多遍,每次看完我都回味很久-----
看书可以是一种习惯,不管你看什么类型的书,只要你能获得成长,就是好书籍。金庸的书虽然写的是江湖故事,但是里面对家国天下的认识,对爱情的解读,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没有格局是写不出这样的书籍的。我觉得我有收获,我喜欢杨过的恩怨分明,喜欢龙儿的细腻深情,让我在真实的生活中扩展心胸,也让我对待感情更加负责。
《神雕侠侣》不仅有儿女情长亦有家国情怀,《神雕侠侣》告诉我们情之所钟,也告诉我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时,又想起在《神雕侠侣》的结尾,金庸先生借杨过之口说的这番话: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