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脑梗后容易有便意,母亲经常发作美尼尔氏综合症?
美尼尔氏综合症又叫梅尼埃病,是一种常见的眩晕性疾病,引起该病的原因有膜迷路积水、免疫反应、内淋巴管机械性阻塞、内淋巴吸收障碍以及内耳缺血等。目前来看,美尼尔氏综合症还没有特效治疗及预防方法,所有治疗只能改善相关症状。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特征性表现是听力波动性下降,随着病情发展,听力会逐渐恶化。
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间歇性听力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对应的治疗和预后方法。比如,一些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而有些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仍会出现反复性眩晕和听力持续下降。因此,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听力水平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治疗主要是减少或控制眩晕、保存听力、减轻耳鸣及耳部闷胀感。虽然该病发作时症状反应强烈,但由于病变主要集中在内耳系统,所以一般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关于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症状美尼尔氏综合症可表现为睡醒后晕得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并感到耳鸣和听力下降。刚开始发病时一年可能只出现1~2次,坚持一下就可熬过去。但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发作次数逐渐增加,甚至几乎每天都要发作。发作时,就感到某侧耳朵像塞了棉花一样,听力下降越来越明显。该症状可能会被误判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等。
美尼尔氏综合症与脑梗死相比,都有剧烈的眩晕感,但不会出现神经受损症状,也不会有肢体偏瘫、口角歪斜、言语不清等表现。如果出现眩晕并伴随波动性听力下降,要及时到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此外还要注意调整作息及饮食习惯,因为劳累、熬夜、睡眠质量下降、情绪波动大等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手段,不同阶段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控制眩晕为主。早期一般选择药物和淡盐饮食治疗,后期选用鼓室注射激素或庆大霉素,如果效果依然不佳,可通过手术方法减压。美尼尔氏综合症治愈后需要长期随访和观察。
不同年龄段的人,眩晕原因也不一样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突然出现眩晕而且与体位变化无关,就要排除颅内病变,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比如,需要排除脑出血、脑梗死、椎动脉狭窄引发的供血不足及缺血等。一些晨练的老年人喜欢用身体撞树锻炼身体,这可能引发耳石症出现眩晕。如果是中青年人出现间歇性眩晕,则大多与耳源性因素有关,其中主要以耳石症和美尼尔氏综合症为主。
在耳鼻喉科诊断的眩晕患者中,20%~30%为耳石症,15%是美尼尔氏综合症。耳石症是由于内耳管平衡的小石头脱落掉到了半规管引起了眩晕,甚至还会出现恶心和呕吐,通过专业复位治疗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耳石是人体内耳的碳酸钙结晶,耳石症是因耳石在半规管或前庭中移动造成的,可因头位变化引发数秒到十几秒的旋转性眩晕。
耳石症
耳石症与体位及头位关系密切,呈阵发性发作,大多数人会持续5~20秒,少数人可超过60秒,多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慌气短、胸闷及便意等不适,但不会出现意志丧失、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说话清楚、思维清晰。
耳石症可通过复位仪将耳石复位,成功几率达95%,复位后患者要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及过伸和过仰,以免耳石再次脱落。有些患者出现耳石症与缺钙、缺维生素D有关,这种情况要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什么是眩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经常表现为视物旋转、自身旋转以及漂浮感等,有时还伴随恶心呕吐、多汗、血压波动等症状。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平衡觉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体会错误。出现眩晕后,患者的主观感觉为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感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以及头重脚轻感,眩晕大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和小脑功能异常造成。
眩晕与头晕有什么不同?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它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眩晕、头脑昏沉、头脑不清醒等症状。眩晕属于运动错觉或幻觉,是一种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障碍。眩晕患者或感到物体倾斜,或感到自身晃动、景物旋转,而且还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过速或过缓、血压升高或下降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肠蠕动亢进和便意频繁等。
眩晕的原因对健康人来说,眩晕大多与体位变动有关,比如荡秋千、转圈、坐电梯以及坐车时的颠簸等,其中晕车和晕船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眩晕的病理性原因很多,比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比较常见的有耳石症)等耳源性疾病。
此外,颈动脉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性病变和小脑脑干占位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低血压、贫血以及视觉性原因等也会引发眩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年轻人的一些不良习惯,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和电脑等,会使颈椎的生理性弯曲由向前转为向后,压迫血管后会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出现眩晕时要注意侧卧、闭眼和休息,避免摔倒,恢复后要立即就医查明病因。保持规律的起居及作息习惯是防止眩晕的重要措施,另外还要避免头颈部的剧烈运动。
出现心梗有哪些预兆?
心梗,在生活中还是挺常见的,往往发病急骤,十分凶险。
有的心梗患者还没等到医院,人就没了;有的是送医较晚,即便医生在旁,也无能为力;甚至有的心梗患者虽然抢救了,却落下了心衰的毛病,需要反反复复住院,最后还是挺不了几年。
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都知道了,心梗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那么,心梗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可以说,大部分心梗都是“拖”出来的,要么有病不治,要么长期保持坏习惯。
患上心梗的人,常常有四个共同点:
1、患上心梗的人,常常有冠心病
如果你被确诊为冠心病,那么你一定要注意,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里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所谓的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时候,就可能发生急性心梗。
对于冠心病的人群,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心脏病情。
2、患上心梗的人,常常很贪吃
贪吃的人,往往都不健康。尤其是贪吃一些并不健康的食物。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动物的内脏,而像夫妻肺片、毛血旺、溜肥肠、卤煮、羊杂汤等,都是用动物内脏来烹饪的。
但是动物内脏口感虽好,却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胆固醇含量是瘦肉的3~4倍。
一旦摄入太多,就会导致血胆固醇含量骤增,血液黏稠度升高,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易发生心梗。
3、患上心梗的人,常常爱熬夜
熬夜会使机体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变得黏稠,血液里的垃圾和毒 素、氧自由基等明显增加。
长期熬夜者的血压、心率调节会呈现为高负荷状态,血管收缩和免疫调节功能也会出现异常。
熬夜者可能会出现心脏一过性缺血,很容易出现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升高血压,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梗几率。
4、患上心梗的人,常常爱吸烟
吸烟是导致心梗发病率升高的一大危险因素,这是因为香烟中的烟碱,尼古丁都会引起血管狭窄。
香烟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环芳香烃及丁二烯等多种有害物质。
它们通过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到达血管,干扰血液中的脂肪代谢,破坏血管弹性,损害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血栓的形成。
身体四个地方出现疼痛,提防心梗偷袭
1、心前区疼痛:
如果出现突发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然不能缓解,并且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呕吐、恶心、濒死感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心梗。
2、前胸、左肩、左腋下疼痛:
心脏病会导致左臂和左肩疼痛,有时也会反射到右臂。
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剧痛,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尤其是伴有胸闷、气紧时,更要警惕心梗。
3、胸骨后、颈部痛:
平时有冠心病史的人,如果出现胸骨后、颈部疼痛,呈阵发性胀闷痛,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并可牵引或放射至肩臂部等处,应警惕是急性心梗。
4、颈部痛、咽喉痛:
嗓子疼、咽喉部辛辣感也是心梗的一种非典型表现。
若突然出现喉部堵塞感并伴呼吸不畅、大汗淋漓等症状,又无哮喘或上呼吸道感染,就要考虑心梗。
养护心脏,预防心梗,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盐要适量
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少了盐,就会缺少滋味,可盐吃多了,更会损伤心脏。
研究显示,高达9.5%的心血管代谢死亡与盐摄入过量有关,且吃盐太多,还与 10.4%的冠心病死亡,21.4%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死亡,10.7%的卒中死亡相关。
为此,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要小于6g,还要控制“隐形盐”的摄入,如酱油、辣酱、鸡精等调味品。
二、油要均衡
食用油,搭配吃,摄足3种脂肪酸,可调节血脂平衡,保护心脑血管。
将橄榄油、大豆油、苏子油,按照2:2:1的比例搭配,其中橄榄油和大豆油很多人都知道,不再赘述,这里说说苏子油。
苏子油是富含α-亚麻酸的,这是一种很多人都缺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保护心脏的重要物质。
α–亚麻酸是被推荐用于冠心病死亡二级预防的一种营养物质。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显示,补充α–亚麻酸可降低冠心病相对风险和心源性猝死风险。
α-亚麻酸在体内代谢的产物EPA是血管的清道夫,能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保持血管弹性,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梗塞、脑梗塞及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
苏子油的α-亚麻酸含量很高,约为67%,是人体补充α-亚麻酸的重要食物来源。
三、少食多餐
心梗应吃一些绿色蔬菜,心肌梗塞患者要注意少吃多餐,还不能暴饮暴食。
每天少吃一点,但是吃的餐数可以多一点,一次吃七、八分饱,低糖低盐低脂,尽量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多吃一些绿色食物,像黄瓜、油麦菜等新鲜的蔬菜等等。还有胡萝卜、黑木耳、大枣、西红柿、红薯等。猪肉和海鲜要少吃。
四、运动不能少
踮脚尖一种简单方便的有氧运动,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50次左右。
人们常说“脚是人体的第二颗心脏”,在做踮脚尖的动作时,可让血液为心脏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心脏的修复和健康。
垫脚尖走路,每次走30~50步,速度可自我调节,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每天去厕所大便2次以上?
上厕所是我们每天都会进行的一件事,先来为大家说一下成年人每天正常的排便次数:每天1-2次大便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前,但是如果说每天的排便次数在2次以上,或者更多,就需要我们自身去注意是不是由肠道疾病的发生。
先来说一下对排便次数造成影响的一些正常因素:
1.饮水量过多:每天多饮水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习惯,水可以有助于肠道内的湿润和润滑,多饮水则会使粪便更加的柔软和有助于排出,但是饮水量过多的话,也会有可能导致排便次数的增加。
2.饮食因素:当我们在饮酒之后或者是在进食了一些较为刺激的食物之后,尤其是像火锅等饮食之后,会发现第二天起床之后肚子会有不适的情况出现,而排便的次数也会增多,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和刺激性的食物对于肠道是有刺激和损伤的,如果过量的饮酒和过度的进食辛辣的食物,则会对肠道的吸收和排泄产生影响,从而使排便次数增加。
这两点因素就是导致排便次数增加一个正常的原因了,那么当长时间,经常性的有排便次数在两次以上时,对于肠道疾病,我们该如何进行分辨呢?
导致排便次数增加的病理性因素常见的是:①肠道感染,比如说吃了不干净,带有细菌的食物的。②肠道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肠道炎症,肠道息肉等。③肠癌:如像恶性肿瘤当中常见的结肠癌就是会有排便次数增加的这一临床表现。④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由心理和情绪导致,肠道内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病变,多是由于功能性导致,年轻人多见。
这些疾病虽然是有可能发生的,但是在辨别这些疾病的时候,我们除了在观察排便次数的增加之外,还要明确有没有其他症状的出现。
1.排便习惯的改变:是不是会有经常性的腹泻或者便秘,以及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
2.大便性质的改变:粪便是否存在有粘液便,脓血便,以及粪便是否有变细,变扁的情况出现。
3.便血:粪便当中是否有血迹,或者是粪便是否有颜色上的异常,比如说陶土样的粪便以及黑便。
当有以上情况出现,并有排便次数的增多时,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肠道健康进行重视,及时的去进行肠镜的检查,以明确肠道内是否有疾病的存在,以及是什么因素导致以上症状的出现。
我是专注科普健康知识的小克,期待您的点赞和评论,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便秘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大便多久没拉爽了?肛肠专家研究便秘20年,马上测试你的类型 本文约3300字,预计阅读时间6~8分钟。夏季炎热,内火上行,情绪不稳定,身体出汗缺水,都很容易导致便秘。 吃泻药拉不出,补充蔬果素食拉不出,一天蹲几次马桶就是拉不出,明明有强烈的便意就是拉不出……普通人群中有1/10的人有便秘,便秘的人要长期遭受难言之隐,对心身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山名哲郎,毕业于日本秋田大学医学专业,是世界一流的肛肠科疾病专家,现任日本社会保险中央综合医院肛肠科中心部长。过去的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便秘治疗的医学前沿不断探索,用他独到的经验和方法帮助无数人彻底摆脱了便秘的困扰。
话不多说,今天就分享山名医生20多年研究便秘的经验,首先甄别你的便秘类型,然后是不同类型的应对解决方式!
便秘是不为人知的痛
便秘三大类型自测表请大家对照下面这张表,选择与自己相符的症状。
完全没有便意 C
总觉得肚子胀胀的 C
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和营养品也没用 A
腹部会胀痛 B
平时压力很大 B
每周大便次数不到2次 C
会突然感觉到强烈的便意 B
上厕所的次数很多,但每次的量很少 A
曾有过5天以上无法排便的情况 C
不用力就拉不出来 A
便秘与拉稀的症状交替出现 B
吃泻药不管用 A
大便很硬 C
大便呈颗粒状 B
有强烈的残便感(排便不尽的感觉) A
便秘可根据其原因分为三大类:
超级便秘:直肠性便秘。测试结果A超过3个,极可能是超级便秘。
压力性便秘:痉挛性便秘、肠易激综合症。测试结果B超过3个,极可能是压力性便秘。
普通便秘:弛缓性便秘。测试结果C超过3个,极可能是普通便秘。
有些便秘可能是复合型便秘,兼具两类便秘的特征,就需要同时关注两种类型的解决方式。
肠结构与排便小科普肠道与排便:肠道是一条4~6米长的消化管,上面连着胃,下面通向肛门,肠大致分为小肠、大肠,小肠负责消化吸收,大肠负责排泄。食物残渣通过小肠到达大肠后,经过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水分会被吸收,最后运到乙状结肠时,基本变成固态大便了。
排便与便意:食物或饮料进入胃部以后,大肠会产生条件反射,开始蠕动,将运到乙状结肠的大便排到直肠,并将“我要排便”的信号发给大脑,于是人就产生便意,直肠在便意刺激下收缩,肛门的盆底肌肉也会放松下来,大便就如此从肛门排出体外了。便意不能忍耐,否则它就会消失不见,如果错过,接下来可能一天都不会再有便意,老司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验。
什么状态算便秘:很多人觉得,人应该天天大便,其实排便次数是因人而异的。从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算正常范围。三天以上或每次排便都需要用力挤,并且有残便感、拉不出、肚子胀、没有便意等,那说明你便秘了。
大肠结构
超级便秘超级便秘的症状是结肠的蠕动正常,但直肠出了问题,,明明有便意,大便已经进入了直肠,就是没法从肛门出来,而且,一旦错过便意、拖着拖着,大便越来越硬,就更难排泄出去了,会让人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原因: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直肠膨出”,尤其是生过孩子的女性和中年女性很容易形成这样的直肠变形。这和女性的生理结构以及不正确的排便姿势、胡乱用力挤非常相关!当人端坐在马桶上,直肠与水平面夹角很小,过于用力会导致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瞬间紧张,会导致大便不能顺利排出,而顶着直肠挤向阴道方向,逐渐就形成了一个前凸的“口袋”,以后越是用力,越导致“口袋”挤压变大,更难排出大便,形成恶性循环。 直肠膨出检测,指肚方向形成“口袋”
应对:如厕的姿势和力度是要点,身体尽量在马桶上前倾(脑补下罗丹的雕塑:思考者),或者使用蹲式厕所,这样让直肠与肛门尽量在一条垂直线上,然后,不是用力!是放松,只有你放松,盆底肌与肛门括约肌障碍才会缓解,大便在自然的腹压下就很容易排出了,问题严重一些的则需要更多些的耐心和练习。你可以尝试在大脑中构建出图像,大便在直肠中被排便肌肉所制约,你细长缓慢的呼吸,开始释放盆底肌、肛门括约肌,多练习下,还不严重的直肠膨出导致的便秘此刻就已经解决了!
平时盆底肌制约着直肠与肛门成90度
压力性便秘压力性便秘是指经常腹痛、腹胀、肚子难受,小腹总是鼓鼓囊囊,这些异常状态下的异常排便,既有“便秘型”,也有“腹泻型”,或者混合型,也就是所谓“肠易激惹综合症”(IBS),这种症状的便秘亦称为痉挛性便秘。
原因:主要来自生活压力,现代人普遍叠加性压力水平高。因为大脑与肠道的神经结构非常相似,也会受到自主神经的影响,因此肠也有“第二大脑”的美名。美国神经生理学家迈克尔·D·葛尔森博士证实人体内95%的血清素都在肠道制造出来,血清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压力会破坏自主神经的平衡,导致人体分泌过多血清素。如此一来,肠道蠕动会变得过分活跃,引发痉挛,进而导致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排泄障碍。然后便秘本身又为你的压力账目中增加一笔新的压力源,形成恶性循环。
精油按摩小腹释放压力
应对:转变和释放压力。如果有一些明显的焦虑状态,则可以直接选择进行心理咨询缓解;虽然释放压力是个缓慢的过程,但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后及时用假期调节一下,保持一些持续的减压习惯还是能有效缓解的。“压力”其实是很多积压的“未竟事件”,没解决、结果难料的事多了,我们大脑的线程也就不够用了,要减负荷,就要学会首先从认知上去放下更多的事,事事都看开些。日常可以让我们减压的习惯有锻炼,瑜伽,泡澡等,打坐、冥想,运动出出汗,让自主神经重置一下,也可以配合芳香疗法用薰衣草或马郁兰精油每天沿顺时针方向按摩小腹。 部分便秘也可能由药物引起,就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摄入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
益生菌可以有效调节肠道菌群
普通便秘普通便秘和前面两种截然不同,它的病因是大肠蠕动变弱,导致患者无法将大便排出体外,所以普通便秘也称之为弛缓性便秘。弛缓性便秘患者多为女性,而且很多人是青春期就开始便秘,症状出现得早是弛缓性便秘的一大特征。
原因:运动量不够、偏食、饮食不规律、吃各种减肥品(泻药类),其中不吃早餐、每天作息太匆忙,错过排便时机、零食代替正餐、只吃单一的商业食品,过少摄入膳食纤维等,都是导致弛缓性便秘的原因。
每天补充25~30克膳食纤维
应对:
1、不能忍便意。生活节奏要安排好,逐渐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不要因为太匆忙而错过,这会导致快速加重便秘的状态。大便时重新唤起便意小技巧:通过大脑专注的模拟排便的情境和感受可能重新唤起便意。
2、大便时要专注。现代人什么时候都不会放下手机,包括如厕,或者大便时看书,都是不利于排便的坏习惯,不要长时间坐在那等便意。如果等不到很容易导致“用力挤”,这很容易导致直肠膨出或“直肠脱垂”,三分钟没动静就要撤退,等有便意再来。
3、起床后先喝杯水。对于普通便秘的人,起床后喝水能触发肠道蠕动反应,或者白天保持正确的补水习惯,勤密的小口喝水,保证单位时间内的饮水量,而不是大口喝的总量。
4、不要乱吃泻物。不管是为了减肥还是为了解决便秘,泻物吃多了很容易弄巧成拙,肠道被刺激习惯了,效果就减弱,会需要持续增加剂量,这样对肠道的伤害很大。
5、每天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很多便秘的人都知道要多摄入膳食纤维,其实我们每天生活中能足够让我们摄入的膳食纤维的食材并不多,即使是蔬菜类也不过2%左右的含量,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摄入量是每天25~30克,日常食材中含量高的有魔芋、紫菜、银耳、木耳、紫苏等,但这显然都不是每天都能摄入很多的,所以推荐可以直接使用一些补剂来保障,比如:低聚木糖,每天只要1.5克就够了。
6、按摩合谷穴。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医穴位辅助手段,合谷穴在我们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虎口内2公分左右,不管是有便意或如厕是按摩这里能有效的增加肠道的蠕动,强化便意。
按揉合谷穴有助肠道蠕动
本文重点小结超级便秘:如厕姿势前倾,直肠肛门角度垂直,放松排便肌肉练习。
压力性便秘:工作、假期保持调剂;多放下些、看开一些;保持一两个运动、冥想习惯;精油按摩腹部。
普通便秘:不忍便意;专注如厕;起床一杯水;不乱吃泻物;补充膳食纤维;按摩合谷穴。
如能带给大家一些帮助,早日告别便秘之苦,便是我辛苦码字最大的快乐!谢谢大家的阅读,祝秘友们都健康快乐、拉爽每一天!
更多天空辟谷养生干货请关注我历史文章。
怎样解决哺乳期便秘的问题?
你好,很高兴为你答疑解惑。说到哺乳期便秘,相信很多宝妈在月子里就感受过其中的痛苦,那种好几天不大便,肚子胀胀的,特想排便又拉不出来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体会到,搞到最后吃不好睡不好,甚至还搞出痔疮了,尤其那些夜里还要起来给娃换尿布喂奶的宝妈,更是把自己搞到憔悴不堪。
为什么哺乳期妈妈容易出现便秘?
就当今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来看,哺乳妈妈之所以容易便秘,基本分三方面原因
一,膳食纤维摄入太少,
宝妈因为担心过奶给宝宝,所以不敢多吃蔬菜,尤其在这寒冷的冬天,连水果都不敢吃,担心太凉让宝宝拉肚子,粗杂粮更是不吃,这倒是不担心过奶给宝宝,主要是口感不好。所以摄入的膳食纤维太少,导致肠道里排泄物体积小,不能很好的促进肠道蠕动,这让排泄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导致大便干燥,进而形成便秘。
二,活动量太少
我们都知道生完宝宝后要静养,然后就误解了,演变成了生完宝宝后要卧床休息,一点活动量都没有,宝妈在怀孕期间胃肠道蠕动本就受到影响,不少人孕期就有便秘的情况,生完宝宝后又没活动,所以肠道蠕动还是停留在孕期的状态,加上哺乳妈妈因夜间要给宝宝喂奶,确实比较辛苦,如果宝宝又不太乖的话,确实没有太多精力来想着运动。因此容易出现便秘。
三,喝水量太少
虽然哺乳妈妈都会喝汤,想多分泌点母乳喂养宝宝,但很多宝妈对额外喝水没有概念,尤其在寒冷的冬天,更是不愿意喝水。但由于每天都要分泌几百毫升母乳来喂养宝宝,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水分。所以,当哺乳妈妈喝水量太少的时候,也会导致身体增加体内水分的重吸收,包括粪便里的水分,从而引起大便干燥,甚至便秘。
哺乳期便秘有什么危害?
哺乳期妈妈便秘对健康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影响妈妈,因为便秘导致体内毒素无法顺利排出,导致大肠水肿,下半身血液循环减慢,形成梨形身材以及小腹部肥胖,粪便长时间滞留肠道,导致异常发酵,腐败后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宝妈出现口臭,痤疮,皮疹,面部色素沉着等,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影响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消化问题,还会由于长期盆腔肌肉刺激,引发痛经。长时间便秘还会造成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并发症,甚至出现大肠癌。
另一方面就是对宝宝的影响,由于便秘导致毒素无法排出,影响母乳的质量,导致母乳中有益菌含量减少,进而降低宝宝的免疫力和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甚至影响到宝宝的食欲,导致奶量下降等,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哺乳期妈妈便秘怎么解决?
寻找自身原因,着重调理。如果是蔬菜水果吃得少,那么就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每天保障至少500g蔬菜,300g水果,其中绿叶蔬菜应占一半,尤其应多吃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银耳,海带,苹果,南瓜等,另外增加粗杂粮薯类来替代精白米面,比如红薯,芋头,山药,糙米,小米等,尤其用鸡汤炖芋头调理便秘效果极好。如果是喝水量太少,那就增加额外喝水量,每天除了正常饮食喝汤外,应额外喝温开水2000ml左右。如果是活动量太少,那就增加活动量,以中速步行促进胃肠道蠕动效果极好,假如你没时间到室外活动,在家也可以,哪怕躺在床上都可以抬起双腿活动起来。
哺乳期妈妈便秘还有什么调理办法?
除了增加膳食纤维和喝水量外,活动量对于一个人带娃的宝妈是很困难的,好在我们还可以采取在家的特殊调理方法,比如腹部按摩,趁着宝宝睡着了,躺床上给自己腹部顺时针按摩5到10分钟,并且抽空就做做提肛运动,不限时间,不限次数,不限姿势,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做,促进胃肠道蠕动,刺激肛门括约肌神经对粪便的敏感度,增加便意的信息传导,从而增加排便意识,减少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
哺乳妈妈是很辛苦的,但要记住的是,只有自己的身体健康了,才能有优质的母乳来喂养宝宝,俗话说先爱自己才能能力去爱孩子爱家人。
我是儿童营养师夏群英,一个爱宝贝爱营养爱生活的宝妈,感谢你的关注,祝宝宝健康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这句话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局限在于,是否生病、是否死亡,取决于很多因素,并不是只有“肚里如何”。
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先开阔自己的思维,而不是就那么简单的陷入这句话设定的情境里。
接着,我们自然还是要回归这句话的。
“常空”,所谓的常是指多久、多少频率呢?
厌食症的朋友是“常空”的,但是他们没病么?
人要活着就需要吃东西、人体想要正常运转,就需要食物与能量。那“常空”,如果频率过快、持续时间过长,自然会带来疾病。
而即便是消化比较好的朋友,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将食物转化为粪便;接着再需要一段时间,把粪便排泄出去。
所以,将食物转化为粪便的过程,是一直存在的;旧便未排,新便已生的状况是正常的。那么,肚子里没有粪便,除非是连续很久很久没吃任何东西了,不然就肯定有。
而当然,假如个体连续便秘很久,大便一直淤积在身体内部,那确实会引发很不好的连锁反应。
在这里我觉得重要的是一个度的问题。
常空、常满都是不行的。那么,吃饭不执着于吃饱、丰富自己的饮食结构,挑出某一餐以水果替代主食、少吃多餐等形式,我觉得也是一种“空”,而这样不给自己身体增加负担的状态,是可以接受的;
至于大便问题,它的本质是“如何避免自己持续便秘”。那么,这就涉及了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要开放的看。因为它的本质是“观念与习惯”。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