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敦煌什么梗 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

敦煌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互通之地,则成为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使敦煌在古代欧亚文明互动”中原与古代西域、汉民族和古代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了以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汉长城等为代表的大量珍贵历史文化遗迹,支提窟、毗诃罗窟、中心柱窟都是具有印度、西域风格的石窟建筑:信仰的精神之...

敦煌什么梗,为何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大门?

敦煌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互通之地,被誉为“人类文化运河”“欧亚大动脉”的丝绸之路经过这里,将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中国、印度、埃及和古巴比伦连接起来。于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这条古道之上传播,而敦煌,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则成为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见证。

文明互动与融合

熠熠生辉

从地理位置来看,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历史上,汉武帝曾在河西走廊地区“列四郡、据两关”,成功将河西地区划归汉帝国管辖范围,并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将汉帝国与欧亚大陆间交通全线打通,从此敦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重镇,总绾中西交通“咽喉之地”。

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使敦煌在古代欧亚文明互动,中原与古代西域、汉民族和古代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许多珍贵产品流向西域,与此同时,西方物品也源源不断输入中原王朝,在丰富沿线各个区域与多个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推动了沿线各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敦煌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早在4000多年前,敦煌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迄夏、商、周时期,已有多个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汉代以前,这里几乎是月氏、乌孙、匈奴等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争相角逐的场所。伴随汉武帝派遣张骞“凿通”西域,丝路畅通,敦煌及周边各民族之间的往来交流更加频繁;十六国时期,鲜卑、氐、羌、卢水胡、龟兹、西域胡人、中亚粟特人等众多民族往来杂居于敦煌;到了隋唐五代和宋时期,吐蕃、吐谷浑、仲云、于阗、吐火罗、粟特、回鹘等民族也相继在敦煌及周边地区居住生活,为敦煌注入多姿多彩的文化元素。

这些民族带来了佛教、粟特祆教、景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印度、中亚、西亚宗教文化,留下了以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汉长城等为代表的大量珍贵历史文化遗迹,它们是古代多文明交流融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外部世界认知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迹中,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群是集建筑、彩塑和壁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宝库:洞窟建筑因功能不同而采用多种形制,早期洞窟沿袭了印度石窟的建筑风格,支提窟、毗诃罗窟、中心柱窟都是具有印度、西域风格的石窟建筑,后来的殿堂窟、大像窟则又是受中国传统建筑影响的产物。在十六国、北朝时期,莫高窟先后出现过犍陀罗风格、印度马图拉风格的彩塑,而一些西魏洞窟中的佛像又具有中原“曹衣出水”的曹氏风格。

在壁画方面,敦煌壁画既有佛教尊像画、故事画、史迹画、经变画等佛教绘画艺术,又有中国传统题材的神怪画;既有受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犍陀罗、笈多、尼泊尔、波罗王朝的艺术风格,又有传自希腊的日神、月神,还有受古波斯、龟兹文化影响的服饰、器具、装饰等。正如前所述,多民族、多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使中国佛教艺术一度发展至顶峰,敦煌也随之成为佛教艺术中心,其影响向外辐射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和地区。

信仰的精神之光

烛照古今

敦煌石窟艺术虽然主要是一种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但表达的却是民众坚定而持久的信仰精神。在今天看来,这种精神仍然具有振奋人心、涤荡心灵的强大力量。

敦煌石窟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反映出古代人民较高的审美理想和追求,石窟开凿千年不绝,也体现了处在大漠深处的敦煌古代先民所坚守和传承不息的精神。敦煌石窟壁画中绘制的数量庞大的佛教经变画,大多是描绘未来世界的种种美好;壁画榜题、敦煌文献中的发愿文等,都记录了向往和平、安定、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一些根据佛教经典、佛经故事塑造的艺术形象,如月光王施头、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尸毗王割肉救鸽、舍身饲虎等,虽然表达的是佛教中慈悲、累世修行方得成佛的观念,但是也从客观上表现出了人们内心对善良、奉献等精神的推崇。

敦煌的石窟雕塑、壁画、建筑,深深烙有多国、多民族文化影响的印记,以及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痕迹。敦煌艺术是中古时代中华文明乃至全球各大文明相互交融的缩影,是中华文化同化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产物,也是全球交往和东西方文化艺术交融的典范。敦煌莫高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比较完好的佛教历史遗迹之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4至14世纪佛教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藏经洞文物被视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宝藏。藏经洞发现的5万多件文献和各种文物,包括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的书法作品,其中敦煌文献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中国,尤其是河西及敦煌地区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思想观念、民族民俗、中外往来、社会生活、生产技术、典章文物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资料,丰富了中国7个多世纪的历史,在许多方面填补了中国历史的空白。于藏经洞中发现了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等众多文种,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在敦煌汉长城、玉门关、阳关、悬泉置等关塞遗址中出土的汉代竹、木简牍,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汉代河西地区生产、生活、戍边的状况,以及中原与古代西域各国、周边各民族往来交流的情况。

藏经洞文物数量巨大,内容丰富,记录下古代各种文明于敦煌传播、交流之印记,为我们展现出一部部鲜活的古代民族文化史和异国文明交流史。敦煌藏经洞文献中保存的数量巨大的儒家传统经典,体现了古代边疆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学习;敦煌变文、曲子词等文学作品中歌颂礼仪、孝道、忠诚等内容的文本,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优良的民族传统道德风尚。

莫高窟建窟1600余年间,无数高僧大德、商旅行人、兵勇将佐、达官显贵、庶族平民、画师工匠为敦煌石窟的营建胼手胝足、竭尽全力,在莫高窟的灵岩仞壁上砥砺凿作千余年,折射出敦煌在古代异质文化交融中所蕴含的强大文化精神。它依托的是1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坚定而持久的信仰,以及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热爱故土、守卫家国的伟大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较高的审美理想和追求,以及对和平、安定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离不开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敦煌文化所具有的多民族、多宗教相互融合的特性,也为今天中国以及世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借鉴。敦煌文化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生成的中华艺术传统的缩影,是一部打开的艺术宝藏,同时,也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艺术巨著和绵延不尽的文化之旅,是数千年华夏文明宝贵的资源库,也是新时期建设新文化的动力源。

敦煌是文化至宝,作为其物理存在的历史遗迹辉煌灿烂,不受时空有限性制约,与此同时,敦煌作为灵思之源的一种精神启迪,需要我们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创造和发展出新的文化。

(作者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敦煌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吗?

是的,秦汉之前,这里居住着月氏、乌孙等民族。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支,占领敦煌。元狩二年(前121)西汉军队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西汉在敦煌设郡,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在敦煌之北修筑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阳关、玉门关。从此,敦煌成为西域进入河西走廊与中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为了巩固敦煌的战略要地,政府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戎守。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和发展,儒家经典得到传播。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传到了敦煌,西晋时号称"敦煌菩萨"的译经大师竺法护及其弟子在此译经传教。

灿烂的敦煌文化遗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敦煌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敦煌文化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敦煌文化必将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日均游客三四万导致敦煌堵骆驼?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一、从历史地位看,敦煌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一个重镇和窗囗,是大汉盛唐的缩影,是‘佛教艺术圣地’,是中华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二、从交通便捷看,当今中国飞速发展,航空、高铁、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今自驾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三、从旅游季节看,7、8月也是旅游旺季,古丝绸之路的旅游路线也是热门路线,敦煌也是必须首去的地方。如今,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正逐步实施和建设,也激发了人们重走古丝绸之路的欲望。

敦煌走向辉煌!

敦煌情结的意思?

就是说对敦煌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没有办法替代并且成为一种习惯的感情的意思

敦煌飞天舞何义?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敦煌属于什么档次?

敦煌是全国少有的属一属2的县级市的龙头。敦煌是酒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但不要小看这个县级市,敦煌有莫高窟、呜沙山月牙泉两个5A级景区以及众多的景点,敦煌还有国际机场,有直达香港的航班,铁路和高速公路齐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