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是什么梗,中东的突厥叫什么?
中东的突厥练土耳其斯坦
突厥是波斯人吗?
我是六菠萝,我谈一下看法。
突厥和波斯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他们两者有些关系,但两者并没有受到对方太大的影响。
首先,突厥和波斯兴起的年代不一样突厥,《中亚通史》和《新唐书》中都指出突厥是兴起于公元5世纪末,7世纪实力达到巅峰。隋炀帝登基时,突厥总体实力较弱,归附于隋朝。随着隋末农民起义的发展,突厥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李唐王朝建立后,吉利可汗拥兵三十余万,威胁进攻长安,著名的“渭河之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波斯,乃是西亚古老民族,生活在伊朗中部,它的西边就是推翻亚述帝国的米底。公元前6世纪,波斯贵族居鲁士建立波斯帝国,最终消灭了米底、吕底亚和新巴比伦,并征服了中亚地区部分斯基泰部落。
两者的交集不多突厥兴起后,唐王朝多次率军击突厥,其中苏定方和李靖灭了东突厥;唐高宗时,西突厥要被消灭。此后,突厥西迁,穿过中亚地区和帕米尔地区,参加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突厥起初是充当奴隶和军队,后来逐渐控制政权,建立了塞尔柱突厥,在11世纪纵横西亚。总的来说,突厥是不断的西迁,最终聚集在土耳其地区。
而波斯帝国,在亚历山大灭了波斯后,这一地区逐渐“罗马化”,先后建立了萨珊波斯和帕尔提亚王国。此后被蒙古帝国控制。所以波斯是逐渐向东迁徙。
综上,波斯和突厥在历史上可能相遇过,但双方的历史发展南辕北辙,虽然波斯会受到突厥的影响,但没有改变波斯的历史进程。
突厥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游牧民族,突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对于突厥的来历,史学界一直没有公认的结论。目前最广泛的说法是,突厥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是匈奴人和其他草原民族通婚后,逐渐形成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逐渐壮大成了一个游牧民族。
至于突厥的兴起,那就更是巧合了。
在秦汉时期,北方草原上最强大的游牧民族是匈奴。后来,匈奴更是一度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成了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将其正面击败。而在汉武帝之后,汉朝又花了上百年的时间,彻底打垮了匈奴。
匈奴被打垮之后,北方草原上开始出现势力真空。在这之后,鲜卑开始逐渐崛起,成了草原上新的霸主。再后来,到了西晋末年的时候,因为司马家内乱,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南下,鲜卑也开始逐渐入主中原。最后,以鲜卑族拓跋部为主的一部分鲜卑贵族,更是在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和南方政权相互对峙,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
在南北朝时代,因为鲜卑已经南下中原,北方再一次出现了势力真空。这一次,一个名叫柔然的游牧民族,趁势而起,逐渐开始称霸北方。对于柔然这个游牧民族,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这段历史也属于历史盲区。不过,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花木兰’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花木兰替父从军,她去打的这个敌人,就是柔然。
柔然崛起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下一直是呈现三强鼎立的局面。南方的宋齐两代政权,一直割据南方。而北魏政权,则是统治着中原北方。至于柔然,则是称霸北方草原。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突厥开始崛起了。
最开始的时候,突厥只是一个依附于柔然的小部落。柔然称霸草原之后,很多草原上的小部落,都只能臣服于柔然。而且,因为柔然当时执行的是半奴隶制的统治制度,所以这些依附于柔然的部落,大部分都相当于是柔然的奴隶。
当时突厥部落,便是柔然的炼铁奴。因为他们最早生活在阿尔泰山南侧,山脉形状很像是头盔。所以按照当时的音译,这个部落便被称之为突厥。突厥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游牧部落,原本突厥是怎么都不可能有机会崛起的。但幸运的是,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却恰好给了突厥一个崛起的机会。
南北朝中期,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开始不断对柔然发起攻击。靠着雄厚的国力,北魏连年对柔然进攻,最后打了几十年之后,终于把柔然给打趴下了。再加上柔然内部,当时又因为汗位而内斗不止。所以,经过北魏的持续打击后,柔然最终还是衰落了下去。
照理来说,柔然被打趴下之后,北魏作为游牧民族出身的政权,就该趁势北上,接管整个草原。但讽刺的是,就在这时候不久,北魏因为内部土地兼并严重,也开始逐渐爆发农民起义。后来,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当中,北魏不得不给予地方将领更多的实权。再之后,北魏经过一阵内乱之后,干脆直接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北魏的分裂,导致中原北方政权的力量,瞬间跌落了一个大台阶,再也无力控制草原。与此同时,原本强大的柔然,又被北魏彻底打趴下了。此时的北方草原上,再次出现了巨大的势力真空。而这个机会,就被当时的突厥给抓住了。
在整个公元5世纪期间,突厥靠着对柔然臣服,得到了一个相对平和的发展环境,人口也从原来的不足万人,逐渐发展到了数万人的规模。后来,在柔然衰落之后,突厥更是兼并了周围的铁勒部落,人口数量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到了北魏分裂的时候,突厥已经拥有了数十万的人口。此后,突厥又向西魏进贡,得到了西魏的支持。
此时的突厥,终于有了挑战柔然的能力。在经过一番苦战之后,公元552年,突厥最终打败了柔然,成了北方草原上的新任霸主。在击败柔然之后,突厥以鄂尔浑河流域为中心,正式开始建国了。
突厥刚刚建国的时候,其实还没有那么强大,势力范围也仅仅局限于漠北地区而已。不过,突厥建国的时候,恰逢中原内乱,几个强大的中原政权,根本无力去管北方草原上的事情,这就给了突厥进一步壮大的机会。
当时的中原,正处于三家大战期间。南方由南梁政权统治,但是也到了朝代末期。北方西魏和东魏已经打了近二十年,双方彼此都声称,自己才是北魏正统,对方是叛逆。在这场激战之中,东魏和西魏都被内部权臣控制。在这之后,没过几年,东魏就变成了北齐政权,西魏则是变成了北周政权。
就这样,中原从原本的南北对峙,变成了三国大战。
就在这场三国大战进行期间,北方的突厥继续猥琐发育,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当然,在北周和北齐刚刚建国的时候,突厥还没那么强,甚至还担心中原政权讨伐自己。原本突厥就和北方的西魏关系不错,西魏变成北周之后,这种关系也被北周继承了下来。
当时的突厥可汗,为了和北周交好,甚至还主动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当时的北周皇帝宇文邕,而且还成了北周的皇后。
这里再打个岔,说一个很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在南北朝历史上,北周并不是一个长寿政权,仅仅只持续了二十多年。而这个宇文邕,恰恰是北周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另外,更有意思的是,从亲戚关系上来说,这个宇文邕,是后来那位鼎鼎大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舅爷。
也就是说,李世民他妈窦氏,得管宇文邕叫舅舅。
那位突厥可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宇文邕做皇后之后,宇文邕其实并不喜欢这位皇后。宇文邕虽然是鲜卑族的后人,但是却更喜欢中原女子。就算娶了这位出身北方游牧民族的皇后,也不过是因为政治联姻,对其本人自然没什么宠爱。
这种特殊的关系,当时北周的满朝文武,都一清二楚。大家都知道,如果皇帝不宠皇后的话,很容易会造成北周和突厥的关系破裂。但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比较复杂,也没人敢挑明这件事。
唯有李世民他妈,也就是那位窦夫人,唐高祖李渊的夫人,后来唐朝的开国皇后,主动入宫,劝谏自己的舅舅,劝宇文邕要多宠一宠这位草原皇后,这样才能稳定双方的关系。
这一年,窦夫人还仅仅只有六岁而已。
这个小故事,是明确记载于《旧唐书后妃列传》当中的。从唐朝的历史来说,这个故事主要说明,李世民他妈是多么牛掰,所以才能养出李世民这么牛的儿子。但从南北朝的历史来看,这就说明,当时的突厥,对中原政权还是比较忌惮的。就算自家闺女不受宠,甚至受到北周皇帝的冷暴力,还是得捏着鼻子,把闺女嫁入北周。
不过,在北周存在的二十多年里,突厥却利用中原混战的这个机会,迅速发展起来。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到了北周末年的时候,此时的突厥,终于逐渐成了一个草原上的巨无霸,再也无需对北周俯首称臣了。此时的北周,甚至要反过来去给突厥岁贡。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突厥不但彻底走出了漠北,控制了整个草原。而且还向西扩张,直接和东罗马帝国取得了联系,东西联合,一起夹击波斯,进攻萨珊王朝。到了北周末年的时候,突厥已经成了一个巨无霸,地盘之大,东自辽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贝加尔湖,都是突厥的地盘。
到了这个时候,突厥已经不再是一个弱小的游牧政权。此时的突厥,已经足以威胁整个中原的安全。就算中原彻底统一,恐怕都要对这样的突厥,心生警惕。更别说此时的中原,还处于南北朝时代的分裂状态了。
不过,突厥的好运,却也到此为止了。在这之后,中原这边便开始先后出现了一大堆的超级猛人。而强大的突厥,也将在这些超级猛人的打击之下,最终走向灭亡。
首先,就在突厥逐渐壮大期间,北周在皇帝宇文邕的带领下,消灭了北齐政权。正是因为北周统一了北方,突厥才无法轻易南下中原。
再之后,就在宇文邕刚刚消灭北齐之后不久,宇文邕便因病去世了。此后,没过几年,外戚杨坚开始篡权自立,最终篡取了北周的皇位,建立了隋朝。
公元581年,隋朝正式开国。而此时的突厥,也正处于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阶段。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到了这个时候,隋朝和突厥的冲突,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
顺便说一句,就在隋朝开国这一年,突厥内部也发生了一次小小的变动。老可汗去世,新可汗即位了。这位新可汗,自号沙钵略可汗。这位沙钵略可汗,从关系上来说,是之前那位把女儿嫁给宇文邕的老可汗的侄子。
在沙钵略之前,突厥三位可汗,都是兄弟相传。沙钵略可汗的父亲,之前也做过可汗,所以沙钵略可汗成年之后,才会被自己的叔叔传过了可汗之位。但问题是,此时的突厥,已经极为庞大。而突厥内部,实行的又是近似于分封制和奴隶制的社会制度。这就导致沙钵略可汗上位之后,很难彻底控制整个突厥。
这个问题,不管突厥遇到了,后来强大的蒙古帝国,也曾遇到过。比如后来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打下了好大一份家业。但传到他的儿子手里时,就已经开始貌合神离。等传到孙子那一辈的手里,就彻底分家单过,出现了元朝和四大汗国。当时的突厥,也是这样的。
这位沙钵略可汗上位之后,为了掌权,自然就把主意打到了战争上面。如果沙钵略可汗,能够带领麾下大军,直接灭了刚刚开国的隋朝,个人声望便会达到一个顶点,自然不愁控制不住整个突厥。所以接下来,就在隋朝开国的同一年,沙钵略可汗便发动了四十万草原精锐,直扑隋朝北方边境。
突厥的这次进攻,并非一场单纯的战役,而是全线进攻。从东边的北京地区,一直到西边的甘肃。整个隋朝北方边境,几乎处处燃起烽火。而突厥的这次进攻,也是隋朝建立之初,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如果换成一个庸庸碌碌的皇帝,面对整整四十万草原精锐的进攻,估计就要束手待毙了。比如后来的蒙古帝国,仅凭十万精锐,就近乎灭了整个金国。此时的隋朝,无疑是处于生死攸关的状态。
但是,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隋文帝杨坚,却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指挥能力。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在杨坚的指挥下,隋军开始全线组织反击。不但完全挡住了突厥的南下入侵,有些地方甚至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反攻。尤其是沙钵略可汗率领的主力,被隋朝将军达奚长儒阻击。沙钵略可汗这边,率领的是十多万的草原精锐。但最终,达奚长儒却硬是凭着三千多的隋军,抗住突厥大军猛攻四天,硬是拖到了隋军援军到了,逼得沙钵略可汗不得不撤兵。
在这场全线入侵当中,除了陇西一带被突厥攻破,狠狠的劫掠了一番之外,其他地方的进攻,几乎全部被隋军挡下了。
这场战争,无疑展现出了隋文帝杨坚超强的调度能力,同时也让杨坚意识到北方的威胁。原本按照杨坚的打算,是想先派大军南下,灭掉南陈政权,先统一中原,然后再去北方找突厥较劲。但是沙钵略可汗的进攻,却彻底打断了隋文帝的布置。
所以,接下来,隋文帝不得不调整战略,选择先击败突厥,解决北方的麻烦,然后再去灭陈。当然,在此期间,隋朝南线也没闲着,一直在不断骚扰南陈,削弱南陈的国力。
至于突厥这边,接下来的几年里,几乎每年都要南下,不断骚扰隋朝边境。在这种局面下,就算隋朝国力再厚,也经不住这种消耗。此时的杨坚,对于突厥的袭扰,也觉得有些棘手。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历史。
这个人,名叫长孙晟。
长孙晟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比较有名的。不过,因为隋朝历史属于很多人的历史盲区,所以这个人的名字,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但是,由长孙晟衍生出来的一些事情,恐怕就人尽皆知了。
首先,长孙晟箭法极好,正是因为他的箭法,后来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叫一箭双雕。
其次,长孙晟有个女儿,后来嫁给了李世民。也就是说,长孙晟是李世民的老丈人。而长孙晟的这个女儿,后来生了个儿子,名叫李治。
至于长孙晟本人,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其实更为关键。就在隋文帝一筹莫展至极,长孙晟站了出来,建议隋文帝对突厥进行分化瓦解。
长孙晟在北周的时候,曾经率领使团,出使过突厥,对突厥内部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长孙晟很清楚,突厥内部也有很多势力,大家也是面和心不和,很容易被挑唆离间。
正是在长孙晟的建议下,接下来,隋文帝开始对突厥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对于那些远在中亚和东北的边缘突厥势力,隋文帝进行拉拢。而对于沙钵略可汗率领的突厥主力,隋朝则是玩了命的进攻。
就这样,在隋朝的连拉带打之下,突厥最终干脆直接分裂了。以沙钵略可汗为首的东方势力,后来被称之为东突厥。而西边那侧,则是由之前那位把女儿嫁给宇文邕的老可汗的儿子,也就是沙钵略可汗的堂兄弟控制,后来史称西突厥。
随着突厥分裂,隋朝北线压力骤减。此后,沙钵略可汗暂时向隋朝称臣,打算暂时麻痹隋朝,趁机再次统一突厥。而隋朝则是趁着这个机会,派遣大军南下,灭了南陈,彻底统一了中原。中原统一之后,隋朝便可以集中更多的力量,去对付突厥。
所以,就在南陈灭亡后不久,隋文帝再次用上了自己的过人手握。先是拉着东突厥,去打西突厥,还抓了人家的可汗。然后又挑唆东突厥内部开始内斗,等到内部两败俱伤之后,隋朝再趁机介入,并且派宗室女子过去和亲,逐渐对突厥进行渗透。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细说起来其实很长。总之,隋文帝在位期间,经过三次大战,和无数波诡云谲的外交斗争之后,原本正处于巅峰状态的突厥,一下子就被隋朝揍趴下了,而且彻底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
杨坚对于突厥来说,就好比当年的汉武帝之于匈奴,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天敌了。原本按照隋文帝的战略,用不了多少年,这样的突厥,就会被隋朝彻底消灭。北方草原,也会彻底沦为隋朝的疆土。但问题是,隋文帝怎么都没想到,他的接班人杨广,会是史上前所未有的超级败家子。
有关杨广的故事,我们就不多说了,反正中国人基本都知道。杨广登基之后,丝毫不考虑隋朝的承受能力,开始先后修大运河、造洛阳城、征讨高句丽。经过杨广这番消耗之后,隋朝国力迅速衰落,中原开始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再次内乱。而北方原本已经被打趴下的突厥,便再次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到了隋朝末年,就在杨广巡视边境期间,突厥更是一度将杨广直接围困在雁门关,差点就要了杨广的老命。而这场战事,也是后来那位唐太宗李世民的出道第一战。
因为隋朝的内乱,突厥开始死灰复燃,再次有了崛起的苗头。就在隋朝内乱之际,突厥的始毕可汗,再次率军开始扩张,渐渐再次统一了整个东突厥。
随着始毕可汗再次统一东突厥,而隋朝这边,则正处于严重的内战状态,历史再次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这个时候,如果始毕可汗可以迅速统一东突厥,然后趁机南下的话,历史肯定会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又先后发生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让中原政权逃过了一劫。一个是始毕可汗忽然去世了,另一个则是中原这边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
这个人,就是李世民。
始毕可汗统一东突厥期间,其实也没忘了中原这边。在隋末战乱当中,始毕可汗其实一直在对中原插钉子。隋末几大著名枭雄,比如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人率领的势力,背后其实都有突厥的支持。
就连唐高祖李渊起兵的时候,其实也得到了突厥的帮助。公元617年,李渊自太原起兵之后,一路率兵奔袭千里,杀向长安。正是因为突厥派兵前来帮助,帮李渊牵制了守黄河的屈突通,所以李渊才能迅速渡过黄河,挺进关中,在短短四个月内占领长安,奠定了唐朝的开国基础。
当然,突厥帮助这些中原势力,也不是白帮的。始毕可汗的算盘其实打得很好,只要先让中原多乱几年,自己趁机统一整个草原,然后再大军南下,自然会一战成功。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中原多乱几年。
但始毕可汗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中原那边新出现的一个年轻人,会彻底打乱他所有的布置。
就在始毕可汗刚刚统一草原的时候,始毕可汗忽然去世了。始毕可汗去世后,围绕着突厥的汗位,东突厥内部再次开始了短暂的争斗。也正是因为这次争斗,让东突厥错失了最后一个崛起的希望。
就在始毕可汗去世的同时,唐朝这边,李世民先后打赢了陇西的薛举,以及山西的刘武周。与此同时,李家的另一位王爷李孝恭,率兵入蜀,招降了整个巴蜀之地。此时的李唐政权,在突厥不难下的基础上,已经有了统一中原的根基。
而接下来,就在始毕可汗刚刚去世一年多以后,李世民在洛阳一战定双王,同时打赢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强。经此一战之后,唐朝几乎彻底统一了整个北方。等到突厥那边的汗位争夺战尘埃落定,突厥忽然发现,唐朝已经统一中原了!
这个时候的突厥,再想南下,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所以说,李世民对中国历史的改变,真的是决定性的。如果李世民没那么能打,唐朝没能在六年之内,统一中原的话,历史绝对会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道路。
随着唐朝统一中原,中原地区再次安定了下来。此后,唐朝把最能打的几个将军,比如李靖、李绩、王君廓等人,清一色调到了北方,防止突厥入侵。突厥这边,虽然已经尘埃落定,大权落入到了颉利可汗的手里。但颉利可汗掌权之后,想要在这些顶级名将的防守下,再率领大军进攻,那就难如登天了。
不过,此时的突厥,其实还有最后一个机会。
公元626年,随着李世民在长安发动政变,弑杀了自己的哥哥,逼自己父亲禅位,唐朝的最高权力,开始从李渊手里,转移到了李世民的手里。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事变。
玄武门事变发生后,颉利可汗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南下入侵的好机会。当时的长安城内,因为之前李家兄弟内斗,李世民为了更好地夺权,已经调走了大部分军队。此时的长安城内,只有不到两万守军。
于是,就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后不到一个月,颉利可汗亲率二十万大军,正式向长安开始进攻。就在李世民登基数日之后,突厥大军兵临渭水河畔。
此时的突厥,完全有能力攻入长安,直接消灭唐朝的统治核心。因为之前的种种布置原因,此时唐朝就算调援兵来回防,也根本来不及。但是,就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候,李世民再次改变了历史。
就在突厥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李世民先派大将尉迟恭,率领精锐击败突厥的先锋,给突厥造成一种长安并不空虚的假象。然后,等到突厥大军抵达渭水河畔的时候,李世民玩了一出空城计。仅仅率领六骑,来到渭水河畔,大骂突厥人不守信义。
李世民的这个做法,让整个突厥高层都懵了。所有突厥人都觉得,只有长安有重兵防守的情况下,李世民才敢这样做。所以,接下来,突厥只能陷入被动,在渭水河畔和李世民重新签订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签订后,颉利可汗率兵后撤。但在后撤期间,颉利可汗还是不断派人试探,希望能看出长安城的虚实。就在这场扯皮期间,唐朝在各地的援军赶到,重新在北方组织了防线。
就这样,突厥最后的一个机会,也没了。
向来战无不胜的李世民,哪里受得了这种兵临城下的耻辱?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李世民厉兵秣马,开始全面准备对突厥的战斗。在这三年当中,唐朝一边施展外交手段,分化东突厥内部。一边准备军队,准备讨伐东突厥。
三年多以后,恰逢北方下大雪,突厥内部损失惨重。李世民便趁这个机会,让唐朝头号战神李靖,率兵北上。李靖出兵之后,也不负众望,直击突厥王帐,一战便灭了东突厥的统治核心。
此战之后,东突厥作为一个政权,便彻底消失了。至于颉利可汗,更是直接被李靖带回了长安城,去给李世民跳舞去了。
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唐朝其实也在思考,如何管理北方草原。毕竟在此之前,中原王朝还从未有过彻底控制北方草原的先例。此后,唐朝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崭新思想,直接认同北方游牧民族,也是唐朝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数十年里,唐朝开始在北方设置都护府,并且靠着都护府的存在,分化那些突厥部落。再加上后来,北方的薛延陀又开始崛起。所以,接下来的数十年当中,东突厥都再未对唐朝造成任何威胁,甚至开始不断融入唐朝。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地发问:东突厥被李靖灭了,那西突厥呢?为什么之前这段历史上,西突厥好像没有任何存在感?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西突厥太远了。西突厥的地盘,一直在中亚那边。在唐朝彻底控制河西走廊之前,双方根本没有接壤,自然也就没什么故事了。而唐朝这边,击败东突厥之后,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先是干掉了吐谷浑以及高昌,控制了河西走廊。
但在这之后,唐朝又掉头去辽东打高句丽。打完高句丽之后,李世民就开始病重了。此后的十年里,唐朝皇位从李世民传到了李治的手里。而李治即位之初,又在忙着从老臣手里争权。
所以,在灭掉东突厥之后的近三十年里,唐朝西突厥其实并未起太大冲突。
直到李治彻底掌权之后,随着唐朝的势力范围,开始扩张到西域。此时的唐朝,才终于开始和西突厥产生巨大的冲突。
在之前的三十年里,西突厥这边,一直是中亚地区最强大的势力,群雄臣服。但也正是因为没有什么像样的对手,西突厥内部开始自己闹分裂,一直在内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东突厥倒下之后,西突厥没能及时返回故土,再次控制草原。
而等到李治掌权之后,西突厥很快就再次迎来了一个超级猛人,这个人就是苏定方。苏定方在演义小说里面,属于反派角色,但在正史上却是一个超级名将。苏定方率兵出征西域之后,一样简单粗暴,直接把西突厥给灭了。
就这样,到了李治掌权后不久,昔日强大的突厥,终于是彻底被唐朝给灭了。
不过,请注意,此时的突厥,只是作为一个政权灭亡了。但是作为一个民族,还是存在的。
西突厥被灭之后,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突厥都没有任何动静,一直在各大都护府的统治下生活,唐朝的版图,也是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极盛期。
但是,正所谓盛极必衰,所谓的都护府直辖制度,也是唐朝首创。所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上,唐朝也难免会犯错。由于远离唐朝本土太远,再加上那些年唐朝一直在对外开战,各大都护府对于草原部落的压榨,难免要多一些。而到了几十年之后,再加上吏治腐败的原因,这种压榨就更重了。
所以,在李治在位后期的时候,东突厥这边的很多部落,开始产生了复国思想。
公元679年,就在李治在位最后的几年里,北方的几个突厥部落,联手发动了叛乱。不过,这次叛乱,却被唐朝名将裴行俭镇压了。裴行俭也是唐初一位非常重要的将军,而且他还是之前灭掉西突厥的苏定方的学生。
这场叛乱被镇压之后,按照原本的协议,唐朝本来不能杀突厥的可汗。但是因为唐朝高层斗争的原因,这位可汗还是被杀了。这位可汗的死,引起了大量突厥高层的反感。所以,一年多以后,当唐朝大军撤回中原之后,突厥再次反叛。
这次反叛,又遇上了另一位唐朝名将薛仁贵,所以也没能威胁到中原的安定,很快就被击退了。但经过两次反叛之后,唐朝在草原上的统治,已经逐渐瓦解了。所以的都护府,早已没了任何权力。
就这样,后突厥政权出现了。
后突厥政权建国之后,恰好赶上李治病重去世。接下来,唐朝高层开始不断内斗,武则天为了夺权,进行了大量的清洗,直接导致唐朝对边疆的控制力,迅速衰退。而后突厥,也接着这个机会,再次开始逐渐壮大起来。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因为唐朝高层一直在内斗,无暇顾及边疆,所以后突厥开始逐渐壮大。但等到武则天登基之后,唐朝高层政坛开始稳定,唐朝边军也得以再次进攻。但武则天在位期间,最多也就只能保证后突厥臣服,而无法彻底消灭后突厥。
等到武则天去世之后,接下来的十年里,唐朝高层又开始内斗,所以唐朝边军又压不住后突厥了。总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后突厥开始不断地投降然后再叛乱,然后再投降,然后再叛乱。这段历史比较乱,但大体上基本就在重复叛乱和投降的过程。
然而,到了这个时代,突厥再想恢复当年的鼎盛,已经不太可能了。因为就在突厥之前衰落的这段时间里,比方草原上开始出现了回鹘,和突厥争夺对草原的控制。而中亚那边,阿拉伯帝国更是开始崛起,开始和唐朝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后突厥想要向中亚扩张,基本不可能。
就这样挣扎了几十年之后,到了唐玄宗时代,后突厥终于迎来了末日。
唐玄宗时代,唐朝边军再次变得无比强大。与此同时,唐朝这边再次用上了各种手段,分化瓦解后突厥内部,同时联合草原上的回鹘等铁勒民族,对后突厥进行持续进攻。
公元745年,随着突厥可汗被杀,首级被送到长安,突厥彻底灭亡了。此后,由于回鹘开始在北方崛起,突厥再也没有了任何希望。最终,一部分突厥人融入了唐朝,成了中原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突厥人,则是彻底融于回鹘,成了回鹘的一部分。从唐朝中期开始,突厥这个词,就再也没有在中国史书上出现过。
就这样,昔日强盛一时的突厥,彻底消失了。
突厥九姓指的是不是9个部落?
突厥tuyhr'k(直译”吐火罗-克),狄历(丁零/高车)tuyhr'k,阿尔泰语是粘着词,所以,tuyrk是复合词,由tuyhr(吐火罗)+khan(可汗)组成。
tuyhr(吐火罗)本意”九”,即“九姓“。后演变为专有名词。
波斯历史家、蒙古伊儿汗国合赞汗的宰相拉施德•丁(Rashid al-Din Fadl Allah 1247-1318)在其名著《史集》中,有记载畏兀儿人起源传说的章节,题目就是《畏兀儿部落》。
“据说,畏兀儿斯坦地区(W ilayat)有两座非常大的山,一座名为不黑剌秃—不思鲁黑(būqrātu-būzlūq),另一座名为兀失浑—鲁黑—腾里木(aūsqūn-lūq-tangrim),哈剌和林山位于两山之间,窝阔台合罕所建的城,也用那座山的名字来称呼。
两山之间有一座名叫忽惕—塔黑(Kūt-tāq)的山。这些山区内,有一处地方有十条河,另一处地方有九条河。在古代,畏兀儿诸部的驻地就在这些河流的沿岸。
这些山里和平原上,沿着十条河流居住的畏兀儿,称为温(aūn)———畏兀儿,而住在九河地区的,称为脱忽思(tūgūz)———畏兀儿。那十条河称为温———斡尔寒(aūn-argūn),它们的名字依次如下:亦失里克(aislik)、兀丁格尔(aūtinkar)、不乞思(būqiz)、兀思浑都儿(aūsqundur)、秃剌儿(tūlar)、塔尔答儿(tārdār)、额迭儿(adar)、斡赤—塔宾(aūj-tabin)、合木剌卜忽(qamlabkhū)和兀的刊(aūtikan)。 在前三条河畔住有九个部落,在其次四条河畔住有五个部落,沿第九条合木剌卜忽河畔住的部落,称为隆(lūnk);住在第十条兀的刊河畔的,为合马黑———额的古思(qamaq-atikuz)部落。除沿着诸河居住的这些部落外,就在同一区域内,还有122个部落,但其名不详。
过了若干岁月和世代,这些畏兀儿部落还没有指定的君长。在任何时候,各部落中都是通过暴力争夺,由某人做了本部落的异密。后来,所有各部为了共同利益举行了会议,并在会上议决:…除非有一个能向全体发号施令的全权君主,我们别无出路。‟全体一致满意地从诸部中最聪明的额必失里克(abislik)部落选出一名为忙古台(mankūtai)的人, 授以亦勒—亦勒迪必儿(ail-ailtibir)之号。他们从兀思浑都儿(aūzqundur)部落选出另一个具有良好品性的人,把他称作古勒—亦儿勤(kūl-airkin);他们让这两个人作了全民族( jumhūr)和诸部落的君主(pādsāh)。他们的氏族(兀鲁黑)统治了百年之久。”在详尽地记录了上述故事后,拉施德•丁说明了它的来源:“畏兀儿人所记载的他们的惊人事迹、奇异事件以及他们的某些信仰,按照他们所述,极其详尽地记载于《畏兀儿人篇》的专史中。”
一一摘自《维吾尔族的族源及其发祥地问题研究 》
由此可知,胡系民族是由乌古斯《九姓》(吐火罗/突厥/土耳其),温《十姓》(匈奴/浑/塞)组成。
注;脱忽思tuguz=吐火罗tuyhur=突厥tuyhr'k=狄历tuyhur'k=吐耳其tuyhur'k。
匈奴onon,匈(古汉语音“乌uu“),奴,达斡尔族语“男人“,鄂温克族和锡伯语“人“。浑(古汉语”温wen”),匈=浑=温,突厥语本意”十“。
《契苾夫人墓志》称“夫人姓契苾氏。本阴山贵族,今为凉州姑臧人也。地则二凉继轨,人则十族分源。通蒲类之大泽,接不周之天柱。
注;契苾sir'bir,又译”鲜卑sirbir”。
契sir(“黄”色),即史载“塞族“,又称”斯基泰“。苾bir(毕勒格bir'g),突厥语“神圣的,贤明的”,可汗的专属封号(指可汗/君王)。
“人则十族分源”,“十族“指“十姓“,即指”温-畏兀儿“,实为契苾(鲜卑)源出匈奴。
另据《唐契苾部浑公夫人墓志》记载;……夫人讳口姓契苾氏,其先阴山人也.……,为赤狄之先.夏后分源谷蠡, 启乌珠之胃.代雄边朔,人多桀骜……
志中明确,契苾(鲜卑)为匈奴谷蠡王,乌珠留单于的后裔。
突厥人是匈奴人的后代吗?
突厥人是匈奴人的后代,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
这个说法来自《周书》,认为,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后被邻国所灭,当时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士兵见他年小,没忍心杀死他,便将他砍去双脚扔到荒草中。后来,小孩被一只母狼救去,长大以后与狼结合,邻国国王听说这小孩已长大,怕有后患,便派人将他杀了,杀他的人,见他身旁有一条狼,也想一起杀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边的山洞里。在那个山洞里,狼生下10个小男孩,他们逐渐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后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阿尔泰山形似作战时的头盔,当地人称其为突厥,所以他们就以突厥为族号了。
突厥介绍: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如今的“突厥”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大多是历史上受突厥人统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后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鞑靼人(塔塔尔人)、雅库特人、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撒拉尔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等。
匈奴介绍:
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中国有突厥人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56个民族,却没有突厥族,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唐王朝消灭东西突厥后,突厥的辉煌彻底结束,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后的很长时间里,突厥都没有出现在中国史册中,人们也就逐渐淡忘了这个民族。
2、突厥汗国灭亡后,除西迁的突厥族后,大部分融入了唐朝,不再具有原民族的特性和生活习惯。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突厥族就没有列为单一民族。
3、目前,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阿富汗、蒙古等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人口超过一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