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崖是什么梗,b站王爷什么梗?
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王爷相当于一个大地主,可以从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条件很好。但没有离开自己封地自由活动的权力。除非皇帝召唤他进京。
七里坡剑神是什么梗?
七里坡剑神是对武侠游戏《仙剑奇侠传》的一位玩家的称呼。这个玩家在初始地点练级半年达到了71级,因为他找不到剧情点。加上游戏人物李逍遥的最强技能是剑神,所以被人称之为七里坡剑神。
铁窗泪什么梗?
又称悔恨之泪。是歌曲的作词人亲身体会牢狱之苦,出狱后创作的一首囚歌。现在多用于调侃某人违法犯罪进监狱后,要改过自新。
铁窗泪是1988年风靡一时的囚歌系列“铁窗泪”,原唱者为翟惠民,女声部分由张秀艳演唱。独白为迟志强。迟志强坐牢期间亲身体会牢狱之苦出狱后创作一系列被称为囚歌之王。感动全国无数歌迷、粉丝、听众。
为办学卖掉上海3000亩地?
在中国,“狗”是骂人的词,“走狗”“哈巴狗”都是贬义词。然而,爱国老人马相伯却在100岁的时候,自比为“狗”,遗憾自己“没有把中国叫醒”。
百岁爱国老人马相伯
有人认为,马相伯说的“把中国叫醒”,是通过教育“唤醒民众”。这有一点误解。马相伯精通法语,熟悉法国文化。他说的“叫醒”,用的是拿破仑所说的“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一旦醒来,就会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的典故。他的“叫醒中国”,就是希望中国独立、富强,让中国人民能安居乐业。
这个梦想,是马相伯一生奋斗的主线。如果不了解这个人,不了解他生活的时代,就无法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思。
(一)近乎“穿越”的百年传奇马相伯的一生就像一部“穿越剧”,这部剧里充满了传奇:
他出生的那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他青年时期,亲眼见到过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他壮年时期,是李鸿章身边的重要幕僚,协助李鸿章搞洋务、办外交;
他70多岁时,创办了震旦大学、复旦大学,80多岁是参与创办了辅仁大学;
辛亥革命时,他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员,代理过江苏都督;
他90岁以后,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大声疾呼抗日救国,是救国会的精神领袖。
马相伯与弟子于右任(站立着)合影
我们再看看别人对他的称呼:
张之洞称他为“第一演说家”;
袁世凯当面称他为“前辈”;
孙中山对他“以师礼事之”;
梁启超、蔡元培、于右任、邵力子等人见了他要喊“老师”;
国民党称他为“民族之英、国家之瑞”;
共产党称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在日寇侵略步步紧逼的时代,他被称为“百岁老青年”。
《新华日报》刊登的中共中央遥祝马相伯百岁诞辰贺电马相伯一生追求中国富国强兵,在教育、宗教和政治领域都做出重要贡献。他在天主教耶稣会接受教育,担任过天主教司铎(神父),却一直在“圣俗”与“中外”之间徘徊,因为爱国不惜与教会决裂;他是一位不怎么成功的政治家,从洋务运动到抗日战争,参与过许多中国大事;他毁家办学,创建或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三所大学。但是,他生前却没有看到他的想得以实现。
(二)在政治与宗教之间徘徊马相伯是天主教徒,是一位爱国的教徒。马家是一个世代信奉天主教的家族,信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在利玛窦等人来中国的时候,他的祖先就皈依了天主教,此后一代代传承下来。马相伯满月时就受洗了,教名“若瑟”。12岁那年,他怀着追求新知识的愿望离家出走到上海,入耶稣会办的依纳爵公学学习。此后,他在耶稣会的教育机构里学习了19年,31岁获神学博士学位。
他在18岁那年,因为法语学得好,有教友推荐他去法国领事馆任翻译,他委婉地拒绝说:“吾学法语,为中国用。”在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他想,接受外国人的学位,对中国人来说,是不是合适?后来又想,文化知识是属于全人类的,不应有中外之分。他这才接受了这个学位。
壮年从政时期的马相伯(时年40岁)
1876年,马相伯因不满教会对中国人的压制,不惜“破门出教”,脱离教会。从此,他在政坛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曾任李鸿章的幕僚和私人秘书,帮助李鸿章办洋务、搞外交。然而,清政府官员的颟顸糊涂、官场的腐败,往往让他哭笑不得,感到痛心。1887年他考察了欧洲,回国后向李鸿章交卸了差事,就此告别政坛。
马相伯认为,救国需要读书,他说的“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是传诵一时的金句;读书要掌握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国际公法,即国际政治规则,这样和列强打交道时才不至于吃亏;二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富国强兵。
对于教育,他并不陌生。1871年到1874年,他担任过母校依纳爵公学(今上海徐汇中学)的校长。1896年,他上书清廷,建议向日本派留学生,吸取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得到清廷采纳。
(三)毁家兴学创办震旦大学马相伯决心“毁家兴学”,培养适合中国富国强兵的人才。他的大哥马建勋去世后,由于没有儿女,遗产由马相伯和马建忠兄弟继承。马相伯继承到松江、青浦的3000亩良田(当时的价格是400银元一亩)。1900年,他把这3000良田捐给教会,并立下字据,写明这些财产由“日后所开中西大学堂收管,专为资助英俊子弟斧资所不及”。后来,为在卢湾建校舍,他又捐出了4万银元,以及在上海英法租借内的8处地产(价值约10万银元)。
教会收了他的财产,却没有马上办学。马相伯只好亲自来办。恰好,1903年,南洋公学的一部分学生因不满清政府的压制闹学潮,百余名学生集体退学。马相伯接收了这批学生,借教会的徐家汇天文台为校址,开班了震旦学院,自任监院,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
震旦大学早期的校园
震旦,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也有人解释说,“震”在《易经》里指东方,“旦”是早晨,“震旦”即“中国之曙光”的意思。马相伯为震旦学院起草的章程里规定,学院宗旨是“培养译才”,学制二到四年。马相伯还规定了学院的三原则: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学院课程分为文学和质学两大类,类似今天的文科和理科。
在办学过程中,马相伯与教会的矛盾凸显出来。教会想把震旦办成一所为教会培养人才的学校,马相伯想让震旦为中国培养实现富国强兵的人才;震旦的教师,多是教会派来的外籍教士(确实是各科专家);震旦的学生很多是马相伯招来的革命青年,如于右任(当时因被清政府通缉,化名刘学裕)、马君武、邵力子等人。马相伯后来说,自己办震旦公学,“以经费师资之绌乏,而借地借才;以借地借才,而教育之权界不清”。1905年,教会对马相伯群起而攻之。马相伯无奈之下,只好“无病而入病院”。
教会乘机派法国人南从周主持院务,马相伯被委婉地“出局”。南从周改掉了马相伯的办学章程。震旦的学生们不干了,以于右任、叶景莱为首的一批学生退出震旦,鼓动马相伯另办一所学校。在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马相伯依从内心的信念,冒着再次与教会决裂的风险,重启办学之路。
(四)重新创办复旦大学马相伯联合了严复、熊希龄、张謇、萨镇冰等社会名流,共同发起创办“复旦公学”。“复旦”之名,出自《尚书》中的《卿云歌》:“卿云烂兮,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首歌中的“旦复旦”形容一轮朝阳再度升起,又隐喻了禅代的意思。也有人解释说,“复旦”是“复我震旦”的意思。
办学需要校舍和经费,离开震旦后,马相伯没有这些。他找自己在李鸿章幕府时的老朋友、时任两江总督周馥帮忙。周馥鼓励他办学,拨给他两万两银子的开办费,并把原来吴淞提督公署给他作为校舍。1905年中秋节,复旦公学成立,师生们推举马相伯为校长,马相伯延请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李登辉为教务长。复旦的学生除了从震旦转过来的那一批之外,还向社会公开招生。从此,复旦脱离了教会的控制,成为一所全新的学校。
孙中山为复旦大学题词
1906年,马相伯奉命东渡日本,离开创办才一年的复旦。1910年,马相伯回国重新担任复旦校长。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上海局势动荡,复旦一度停办。上海局势稳定后,马相伯组织学生们回上海复校。然而,校舍已经失去,经费没有着落。马相伯再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与南京临时政府交涉,复旦得以成功复校。不久,孙中山等革命领袖加入复旦校董会。孙中山后来还为复旦大学题词“努力前程”。
1913年,李登辉接替74岁的马相伯任复旦校长,复旦逐步走上发展快车道。马相伯功成身退,从此完全脱离复旦,仅保留创办人的名誉。
(五)参与创办辅仁大学1913年,马相伯赴北京任袁世凯的高等顾问,期间又与好友英敛之合作创办了辅仁大学。马相伯到京后不久,两人就联名致信罗马教皇,提出要在中国首都北京创办一所天主教大学,希望教皇“多遣教中明达热切诸博士”“博学良善而心谦”者来中国,帮助办学,但教皇迟迟没有答复。1915年,他们在北京香山的一所别墅里开办了“辅仁社”,招收青年来学习。“辅仁”,出自《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句。可见,这虽然是一所教会大学的建构,却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
辅仁大学的另一位创办者英敛之(中)与夫人和儿子合影
袁世凯意图复辟,马相伯坚决反对,并化装秘密南下。但创办辅仁的工作,他一直没有放下。在他和英敛之的努力下,教宗在1918年给了回复,并派人到中国进行了两次正式的调查。1925年,辅仁大学正式成立,当时的教宗庇护十一世还捐助了10万里拉。英敛之想请马相伯担任校长,马相伯以年老体衰推掉了。这所大学虽然不是马相伯独自创办的,他在其中却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与罗马教廷的沟通方面。1949年之后,辅仁大学在大陆的部分并入北京师范大学,迁往台湾的部分仍叫辅仁大学。
在战乱频仍的民国时期,马相伯创办或参与创办的这三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人才。例如,从震旦转入复旦的知名人士有马君武、于右任、邵力子等人;出身震旦的知名人士有翁文灏、徐悲鸿、戴望舒、何振梁等人;出身复旦的有竺可桢、童第周、王铁崖等人;出身辅仁的有王光美、叶嘉莹、文立征等人。
(六)呼吁同胞共赴国难九一八事变时,马相伯已经92岁。在人生最后的8年里,他年虽已迈,但血仍未冷,用尽最后的精力,为抗战御侮大声疾呼。他组织或参加抗战团体、为抗战将士和义勇军募捐、发表演说和文章呼吁抗战。
马相伯(右二)退隐期间与随侍人员合影
1936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在上海成立,他是执行委员之一。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五周年之际,他书写了多张“耻莫大于亡国,战虽死亦犹生”的联语,赠送给救国会的诸位执委。11月,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救国会的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位领袖,制造了“七君子事件”。
马相伯对此极为愤慨,他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人联合发表宣言,为“七君子”辩护,并发起全国签名的营救运动。他在给老朋友、冯玉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信中说,愿以自己的头颅,担保七君子无罪。1937年7月31日,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七君子”获释。沈钧儒等人专程前往马相伯寓所致谢并合影留念。摄影前,沈钧儒提议,七人排队向马相伯三鞠躬。照片洗好后,沈钧儒亲笔在上面题写了“惟公马首是瞻”的词句。
1937年8月3日,马相伯(坐者)与救国会七君子以及杜重远合影
马相伯对蒋介石的政策很不满,公开地说蒋介石“委员长做这许多年,失地失了不少了,再做下去,恐怕要失得差不多了”。蒋介石对马相伯的言行本来就很恼火,听说这话后,找到马相伯的弟子于右任(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说,你的先生闹得实在太凶了。于右任为掩护老师,请教会方面出面,以帮助处理教务为名,把他请到南京居住,并任命他为国民政府委员,想用一个虚职笼络住他,但这位老人却依然如故。七七事变爆发后,马相伯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钢铁政策”的广播演说,呼吁国人立即行动,誓死抗击日本侵略。
淞沪会战结束后,上海、南京相继沦陷,马相伯不愿在沦陷区生活。这位已经98岁的老人,应李宗仁将军的邀请,长途跋涉前往桂林,住在桂林风洞山。两百多年前,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在这里壮烈殉国。选择这个住所,表达了老人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8年11月,由于桂林局势不稳,于右任请马相伯到昆明居住,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派儿子亲自护送。由于交通困难,他们只能假道越南。马相伯坚持不能离开中国,陪伴他的人只能向他隐瞒实情。他们走到越南谅山时,马相伯身体极度虚弱,只好留住在那里,直到去世,他始终不知道自己身居国外。
马相伯百岁诞辰时,在越南谅山与孙女马玉章合影
马相伯在谅山期间,不断有人前来探访。他常常问:“蒋介石打了没有?他会打吗?达到哪里了?”一天,他对前来探望的救国会领导人胡愈之说:“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胡愈之说:“您老人家如此年高德劭,真是国家的祥瑞、国家的至宝。”马相伯莞尔一笑说:“怎么算的国宝?只是‘狗宝’罢了。”
1939年4月6日,马相伯百岁寿诞,国内的重庆、桂林、上海、成都、昆明等城市为他举行遥祝典礼。蒋介石、林森(国民政府主席)、于右任等军政要人、学界名流纷纷参加,中共中央也向他发去贺电。马相伯决定把收到的寿礼全部捐出,用于救护抗战伤兵和救济难民。10月,马相伯听说了湘北大捷的消息,兴奋不久。11月4日,在谅山病逝,临终念叨的最后四个字是“消息、消息”。按实际年龄计算,这位爱国老人在世间生活了99年6个月又28天。
马相伯百岁诞辰时,《良友》画报以他作为封面人物
马相伯去世后,灵柩暂停于谅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想为他举行国葬,但始终未见行动。1952年,上海市长陈毅派人陪马相伯家人前往越南,迎回他的灵柩,安葬于上海虹桥天主教息焉公墓。安葬时,举行了“反帝爱国老人马相伯安葬纪念会”。陈毅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
马相伯老先生,是一位反帝爱国者,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毁家兴学,办了不少学校,震旦和复旦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为祖国培养了不少人才。他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今天党和政府把马老灵柩迎归安葬在祖国大地,我们的人民,是会永远纪念他的。马相伯活了100岁,几乎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他生于鸦片战争爆发之年,死于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三个年头,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了中国近代许多重大事件。他梦想中国能独立、富强。然而他为此奋斗一生,直到去世也没有看到。如果这位爱国老人看到中国今日复兴之状,定然会在天国里捻须微笑了。
马相伯的得意弟子邵力子说:
吾师相伯的一生,学问、事业、信仰,其最终之目标在救国。现在举世追悼先生,如果我们要替先生上一个谥法,“救国老人”是最恰当的名词。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有此精神,我民族必能永存。穷者且益坚,不穷者应当怎样?我们还能腐化贪污吗?老者且要益壮,未老者应当怎样?他们还能萎靡退缩吗?陈毅和邵力子的评价,可作为马相伯先生一生的定论。
王小明的梗的由来?
因为王小明喜欢集卡(百变小樱)又因为门矢士喜欢集卡。所以门矢士=王小明
王小明是由武汉时代漫王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时代漫王作品的原创漫画《驭灵师》及《三集男主角》中的主角,和《战国千年》中的客串角色。
王小明原本是二次元世界中一名已经死去的高人气反派配角。而男主穿越到了那部漫画中,取代了原有的“王小明”这个角色,漫画世界的故事亦由此重新开始并自行衍化出了新的故事。
由于男主本人的真名在剧情中并未提及,而男主也一直都是以“王小明”的身份存在于二次元世界中。所以大家所说的“王小明”,多是指穿越到了二次元世界的那个“穿越者”,也就是男主。
穿越而来的男主“王小明”由于早就知道二次元世界未来的会发生的事,所以对很多事情都能够未卜先知,加上自身狡猾机智爱见机行事又常常算计他人,故而擅长谋略。
六峰山山顶见是什么梗?
六峰山山顶见,是许多朋相约爬山至六峰山顶的死亡邀约。
前段时间,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中有个“把岳父岳母推下山顶”的桥段,引起很多追剧人的关注。
从而将相约爬山,指代对死亡邀约。
由于剧中的山被人认为是现实世界中的六峰山,而被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