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埃尔是一名伟大的作曲家他来自哪里?
格里埃尔是一名伟大的作曲家他来自苏联。
作曲家格里埃尔是前苏联人。格里埃尔出生于1875年,是原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曾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他创作的第三交响曲、第一弦乐六重奏曲和根据古希腊神话题材写出的交响诗“女妖”,都获得格林卡奖金。
他的作品曲调优美如歌,和声语言鲜明,感情真挚,技艺纯熟,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苏联政府曾授予他苏联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简介
列恩戈尔德·莫里采维奇·格里埃尔(1875—1956),原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
早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1905年-1908年在柏林学习指挥,1914年任基辅音乐学院院长。1920年-1941年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他与苏联官方合作密切,曾三次获得斯大林奖,且并未在1948年遭受迫害。1956年逝世于莫斯科。
格里埃尔在创作中始终遵循俄罗斯传统,早期部分作品形式较为复杂,带有学院派特点。苏联建立后的作品则较为朴素清新,常采用各族民歌。格里埃尔有较强的旋律天赋和配器才能,但由于作品风格保守且具有明显的歌功颂德倾向,流传范围不广。格里埃尔的《声乐协奏曲》是该体裁最著名的作品。
卡巴列夫斯基 逝世
卡巴列夫斯基1987年逝世。
卡巴列夫斯基1904年12月30日生于圣彼得堡。前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
1929和1930年先后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班及钢琴班。
1932年起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
1940—1946年任《苏联音乐》杂志主编。
1949—1952年任苏联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音乐部副主任。
1952年起任苏联作曲家协会书记。
1962年起领导少年儿童音乐美育委员会。
1969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主席团所属美育委员会主席。
个人作品
歌剧《塔拉斯一家》(1950)
歌剧《塔拉斯一家》(小提琴协奏曲,1948)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1949)
《第三钢琴协奏曲》(1952)等。
第三交响曲《纪念列宁的追思曲》(1933)、
《第四交响曲》(1956)
献给卫国战争牺牲者的清唱剧《追思曲》(1962)
根据罗曼·罗兰小说为题材写作的歌剧《哥拉·布勒尼翁》(1938)1972年获列宁奖金。
参考:百度百科
前苏联有哪些音乐家(5个以上)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 (1906-1975), 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生于彼得堡,十一岁开始创作,十三岁入列宁格勒 音乐学院,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极多。1937年首演的《第五交响曲》显露出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 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他的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
他的主要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 《叶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
尼古拉耶娃(Tatiana Nidolayeva,1924~)前苏联女钢琴家、作曲家。演奏曲目广泛,尤以演奏巴赫作品著称。
齐莫菲耶娃(Lyoubov Timofeyeva,1951~)前苏联女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包括德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作品和前苏联音乐家作品。演奏不追求强烈的音响,强调真挚纯朴的抒情意境。
.阿斯克纳奇(Vadimir Ashdenazy,1937一)前苏联钢琴家、指挥家。演奏继承莫斯科学派的传统技法,技巧高超,节奏感敏锐。善于表现戏剧性内容。
切尔卡斯基(Shura Cherkasky,1911~)前苏联钢琴家。对浪漫乐派的作品有独特爱好,尤擅长演奏柴科夫斯基和李斯特的作品。演奏技巧精湛而豪放,具有气韵恢宏的特点。
喀秋莎是什么梗啊?
喀秋莎是俄罗斯风格女孩的名字,沙皇俄国时期一般用作比喻情人或心爱的姑娘。
在前苏联时期,作了一首歌的歌名,后来用早期多管火箭炮工程的代号出于保密的考虑也叫作喀秋莎,随着多管火箭炮一战成名之后,喀秋莎也就成了火箭炮的代名词。
喀秋莎是一首中国人非常喜欢的前苏联歌曲,这首歌曲诞生于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词作者是伊萨科夫斯基,曲作者是勃朗捷尔。
歌曲取材于俄罗斯民歌的旋律,结构简明,曲调流畅,感情真挚,朗朗上口,它是一曲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流淌在红军战士情感深处的心曲,至今不仅在俄罗斯,而且在中国仍脍炙人口,广泛流传。
喀秋莎创作背景
作于1938年,由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首次演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是一首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2020年6月24日我国三军仪仗队在俄罗斯阅兵上再次唱响此歌,喀秋莎是作者勃兰切尔用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写成的。
1938年张鼓峰事件发生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秋季节,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迅速唱遍了苏联,在苏维埃共和国联盟中顿时掀起了一次爱国主义的热潮。
卡巴列夫斯基是哪一国的作曲家?
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Kabalevsky,1904—1987年),前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1904年12月30日生于圣彼得堡。 1929和1930年先后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班及钢琴班,1932年起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1940—1946年任《苏联音乐》杂志主编。1949—1952年任苏联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音乐部副主任。1952年起任苏联作曲家协会书记。1962年起领导少年儿童音乐美育委员会。1969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主席团所属美育委员会主席。卡巴列夫斯基的创作大多以苏联现实生活为题材,音乐具有明朗的色彩,抒情性较为突出。
详细情况请看 百科网址:
苏联慈父是什么梗?
苏联慈父是部分国家民间对原苏联最著名的五位音乐家的敬称。他们包括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格林卡等人。
一,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俄罗斯维亚特卡省,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他从1877年开始受梅克夫人资助,创作了《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世界名曲。1893年,他接受了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的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演出后不久逝世。
二,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 Мусоргский,1839年3月21日-1881年3月28日),俄罗斯作曲家。他以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歌曲和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著名。
他与亚历山大·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以及巴拉基列夫组成“强力集团”或称“五人团”,被认为是19世纪典型的俄罗斯本土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早逝,其身后留下很多未完成或未配器的作品,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或拉威尔等人补充完成。
三,斯特拉文斯基即是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原名是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
1901年入圣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1903年师从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学习作曲,1909年起写了许多著名的芭蕾舞音乐,享有世界声誉。第一次大战期间在瑞士居住,1920年起为法国公民,1939年开始定居美国,从事指挥和创作活动。他是现代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创作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
四,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苏联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是艺术学博士,多次担任苏联作曲家协会的领导工作,世界许多著名音乐学府都曾授予他荣誉称号。
肖斯塔科维生于圣彼得堡,1919—1925年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作曲;1923、1925年先后毕业,以第1交响曲而成名;1927年在肖邦钢琴比赛中获奖;卫国战争中所创作的第7交响曲享誉世界;1957、1962年先后因第10、13交响曲引起争论;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其主要作品还有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大量室内乐等;1975年在莫斯科去世。
五,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俄语: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Глинка,1804年6月1日-1857年2月15日),又译葛令卡,第一个获得广泛声誉的俄国作曲家,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创作特别是对俄国浪漫乐派强力集团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俄国交响乐的奠基人。
以上内容参考: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