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梗大全 正文

全真教掌教什么梗的简单介绍

丘处机早已在马钰之上,一心想赢赌约故只加强武功传授而未注意其人格发展,后来杨康走上歪路也成了丘处机一生的阴影与污点,杨康死后由丘处机亲自立碑“数十年后郭靖带小杨过上全真教求丘处机收留时,遂把杨过丢给自己都觉得德行不佳的赵志敬看管。...

为什么在神雕侠侣里全真教丘处机当掌教?

是马钰去世后,丘处机才成为全真教掌教的。

全真教王重阳归天之后,传位于弟子马钰,丘处机位列第二,此时的丘处机还是年轻气盛,常常下山找人比武论剑,这便有了在射雕中,丘处机大战江南七怪,并定下20年契约的场景。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发展到了神雕,此时马钰因病卸任掌门,丘处机终于扶正,而年纪也有50余岁,论武功,丘处机早已在马钰之上,但是与五绝相比,却无从知晓,因为丘处机早年没有参与第二次华山论剑,自始至终都未与五绝交手。

扩展资料

丘处机的经历:

丘处机初登场三十来岁年纪,双眉斜飞,脸色红润,方面大耳,目光烔烔且嫉恶如仇,个性豪迈争强好胜,但欠缺大局观又没责任感,性情与其他修道之人迥然不同。与仇金的郭啸天及杨铁心一见如故。

与江南七怪有十八年赌约而收杨铁心之亲生儿子杨康为徒,一心想赢赌约故只加强武功传授而未注意其人格发展,事后遭师弟王处一批评,后来杨康走上歪路也成了丘处机一生的阴影与污点,杨康死后由丘处机亲自立碑“不肖弟子杨康之墓 不才业师丘处机书碑”以彰显师徒二人之功过。

数十年后郭靖带小杨过上全真教求丘处机收留时,丘处机闻杨过为杨康之子而面露难色,加上郭靖上山之时与全真门人发生争执,遂把杨过丢给自己都觉得德行不佳的赵志敬看管。

而赵志敬是王处一弟子而非丘处机门下,故意眼不见为净、逃避与杨康相关之人事物,也不曾过问杨过的生活学习情况,大负旧识郭靖所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钰

全真教的有关话题?

全真道是中国道教后期的两大派别之一。创建于金初,后再与其他丹鼎小派合并而

成。大派一直流传至今。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嚞(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

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金正隆四年(1159),声称于

甘河镇遇仙,改儒为道。曾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东传教,先后

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

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在这期间,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

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创立全真道。

(一)

全真道建立后的相当长段时间内,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活力和统治阶级的支持,保持

着向上发展的势头。与此同时,又保持着清楚的传承体系和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在金

元时期,经历了王嚞、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张志敬、王

志坦、祁志诚、张志仙、苗道一、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德明等十数代掌教的

传承。它整个发展的历史,大略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传时期

全真道从初建至金末,是初传时期。王嚞经过多年努力,于大定七年(1167)把教

派建立起来之后,于大定十年死于从山东返回陕西的途中。马钰嗣教,七大弟子分别在

秦、翼、鲁、豫等地修炼、传教,而以马钰所活动的关陕一带为传播中心。尹志平《北

游语录》称,马钰掌教时期,遵行“以无为为主”的教旨。所谓无为,指全真道的个人

内修之“真功”,即以很大精力从事个人修炼,而不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发展教徒,

营造宫观。此时期他们大多过着清修苦炼、云游乞食的生活。但却逐渐吸引了一部分信

徒,也赢得了一些中下层官吏的敬信和保护。此时与金廷上层统治者也无直接关系,组

织规模和力量也比较小。

自刘处玄于金大定二十六年、邱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相继掌教以后,始逐渐

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

《北游语录》称刘处玄遵行的教旨是“无为、有为相半”,至邱处机则“有为十之

九,无为虽有其一,犹存而勿用焉”。所谓有为,即指创观收徒活动。在此时期,他们

以山东半岛为活动中心,收了相当数量的信徒,建起了一批宫观。从而引起了金廷的重

视。大定二十七年,王处一被召至京,世宗问以养生之道。次年又召邱处机进京,命庵

于万宁宫之西,以便皇帝召见问道,并命他主持万春节醮事。翌年,又召王处一。王抵

京时,世宗驾崩,章宗即位命王处一为世宗设醮冥福。

皇帝的一再征召问道,抬高了全真道士的身价,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元好问《紫

微观记》描述了当时全真道传播的盛况:“南际淮,北至朔漠,西向秦,东向海,山林

城市,庐舍相望,什百为偶,甲乙授受;牢不可破。”明昌元年(1190),金廷“惧其

有张角斗米之变”,虽“以惑众乱民”为由,下令“禁罢全真及五行、毗卢”,①但一

直未能遏制其发展,以致“已绝而复存,稍微而更炽”。②这样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之

后,全真道组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它在鲁、豫、秦、冀等地,已有了相当深厚的组织

基础。

鼎盛时期

金元之交,直至南宋覆灭的数十年间,是中国大地铁骑纵横、血火纷飞,生民涂炭

的苦难年代,但也是全真道的鼎盛时期。鼎盛局面的积极推动者为邱处机,转变的契机

则是成吉思汗对他的召见。在金世宗、章宗两朝(1161~1208),经过刘处玄、邱处机

的努力,全真道在民间已拥有了较大势力,金贞皊二年(1214),邱处机又应山东驸马

都尉之请,出而招安杨安儿的起义军。于是邱处机及其全真道,成为蒙古、金、南宋三

方交相争取的对象,在金贞皊、兴定(1213~1221)年间,三方先后派遣使臣征召邱处

机。邱处机审时度势,鉴于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屠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

乃作出: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之召的重大决定。他不辞年届

七十三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登上征途,经历两年多

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都库什山)成吉思汗的军营。

成吉思汗对邱处机的到来慰勉有加,亲自两三次召见并作长谈。邱处机对其所问为治之

方及长生久视之道,皆作了仔细的回答。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邱神仙”。

当他于1223年请准东归时,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

税。

1224年邱处机返抵燕京,被请住大天长观(后改名长春宫),他顿时身价百倍,成

为北方道教的风云人物,所居长春宫从此成为全真道活动的中心。“由是玄风大振,四

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③邱处机乃不失时机地着手全真道的大发展工作。实

际上,他早在西觐东归途中,即大约在1223年五六月之某日,夜宿盖里泊(抚州之丰利

县境内)时,就语其随行弟子曰:“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

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④

故在此后,全真弟子们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就以空前的规模开展起来了。

全真道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从邱处机住长春宫起,一直持续到尹志平、李

志常掌教期间。在这三十余年里,到底建了多少宫观,收了多少门徒,现已难于详考。

仅就《顺天府志》所引《析津志》和《元一统志》所记之宫观作粗略统计,燕京及其附

近地区即有宫观百余所,其中绝大部分为全真道宫观,又皆属邱处机至李志常掌教期间

所建。其次,在河北、河南地区,李志柔及其弟子根据邱处机“立观度人”的意旨,先

后在河北的大名、磁州等地“起建大小庵观殆三百区,化度道流称是”。⑥刘志源也在

大名路“建宫立观,亦二百余所”,“度门弟子三千余人”。⑥赵志源也在河北“大名、

磁、相之间,度学者凡数百人,立庵观十有余所”。⑦李志远则在河南卫州胙城等地建

立庵观。⑧又其次,在山东、山西地区,张志渊在山东“主东平郓城白云观,度弟子千

余人,庵观称是”。⑨潘德冲则在山西芮城县建了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纯阳万寿宫。

俗称永乐宫。宋德方利用在山西平阳编《道藏》的机会,“犹假余力,即莱州神山开九

阳洞及建立宫观,自燕至秦晋,凡四十余区”。⑩薛知微也“度门弟子数百人”,“立

观度人于河东云、应”之间。⑾再次,在陕西、甘肃地区,于善庆(后改名志道)根据

邱处机的安排,长期活动于陕西陇县、凤翔一带,“诣门求度为道士者数百人,俱立观

院于凤翔、汧、陇之间”。⑿綦志远在李志常掌教期间,提点陕西教事,曾“度门弟子

数百人,建立宫观二十余所”。⒀冯志亨在尹志平嗣教后之庚子年(1240),随志平去

陕西改葬王嚞的路途中,“自燕至秦三千余里,凡经过道家宫观,废者兴之,缺者完之,

至百余所”。⒁

在邱处机的“立观度人”的号召下,大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全真道的宫观、弟

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铭》

称:

“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修武清

真观记》称:自“邱往赴龙廷之召,……

自是而后,黄冠之人,十分天下之二。声焰隆盛,鼓动海岳。”

1228年安葬邱处机,和1241年会葬王嚞,可说是对全真道力量的一次大检阅。据载,

安葬邱处机时,“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至有司卫之以甲兵”。⒂会葬王嚞时,“时

陕右虽甫定,犹为边鄙重地,经理及会葬者,四方道俗云集,常数万人”。⒃不仅如此,

据《尹宗师碑铭》记载,当尹志平于1236年,去陕西营建祖庭时,“时陕右甫定,遗民

犹有保栅未下者,闻师至,相先归附,师为抚慰,皆按堵如故”。不久,在去云中化度

道士的返回途中,“道经太行山,群盗罗拜受教,悉为良民。出井陉,历赵魏齐鲁,请

命者皆谢遣。原野道路设香花,望尘迎拜者,日千万计,贡物山集。”这些描写,难免

夸大,但全真道及其首领在群众中影响很大,当是事实。

尽管尹志平利用宗教的号召力,为元统治者效劳,但因其影响过大,却引起元统治

者的猜忌。因此在元宪宗时期的佛、道“化胡经”之争中,元统治者持明显的袒佛立场,

使全真道在(宪宗八年和至元十八年)佛道大辩论中两次败北,予全真道以沉重的打击。

全真道发展的鼎盛局面,亦随之宣告结束。

南北归宗时期

自元宪宗八年(1258),全真道在《化胡经》斗争中失败以后,处境十分困难,教

徒的发展受到限制,斋醮被禁止举行。中经张志敬、王志坦、祁志诚、张志仙四人相继

掌教,一直处于发展的低谷。直至成宗即位后的元贞元年(1295),始宣布大弛禁:

“梗其道者(指权臣相哥)除之,取其业者(被僧人侵占的宫观)还之”。⒄方使全真

道从艰难处境中解脱出来。

全真道的发展尽管有低谷,但并没有停滞。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元朝实现了南北统

一,为原在北方的全真道提供了南传的条件,当然也为原在南方的道教南宗提供了北上

的机会。据现在所知,最早进入黄河以南传道的全真道士是吉志通,他是陕西郃阳人。

“师乔潜道及潘清容。博学多闻。后居武当山,十年不火食。”于中统甲子(1264)逝

世。⒅乔潜道是马钰弟子,吉志通即是马钰之再传。推其居武当山的时间,当在元宪宗

时。比吉志通稍晚,武当山又有鲁大宥和汪真常相继成为全真道士,此后全真弟子日众,

武当山遂成为全真道的重要据点。继武当山之后,全真道继续南传至苏、浙、闽、赣等

地区,如居江苏仪征的李道纯(或谓居凤阳盱眙),居浙江杭州的徐弘道、丁野鹤、黄

公望,居浙江黄岩委羽山的赵与庆,活动于江西、福建一带的金志扬、桂心渊,以及活

动于江西、浙江、福建一带的李珏至陈致虚一系等。他们大多是南宗道士而加入全真道

者。

全真道的南传,使原来互相隔绝、但却同源于钟吕金丹派的南、北二宗(南宗与全

真道)增加了接触的机会。由此经过接触,彼此认同,逐渐产生了合为一宗的要求,特

别是组织松散、势力弱小的南宗更有会归全真道的愿望。为了使二宗合为一宗,必须对

二宗原来各自尊祀的祖师传系作必要的调整,使之合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祖师系统,

以便合宗后共同崇祀。这是二宗合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这过程中,陈致虚是积极的推

动者,他根据二宗已有的成说,在《金丹大要》和《金丹大要列仙志》中,提出了如下

的祖师系统:

这种安排,显然是抬高了北宗,降低了南宗,但在当时元室已封王玄甫、钟离权、

吕岩、刘海蟾、王嚞等为“真君”、“帝君”的条件下,这是最好的安排,故终被双方

所接受,完成了二宗的合并。时间大约在元代中后

期。

全真道除合并南宗以外,元代中后期又合并了真大道、楼观道和部分净明道,成为

唯一的一个丹鼎大派,与符箓大派正一道平行发展。

自元成宗即位,解除了对全真道的禁令以后,苗道一、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

完颜德明等相继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为真人、演教大宗师、知集贤院道

教事。这是除玄教以外,其他道派掌教皆未获得过的褒封。他们在此褒封宠遇下,都相

继由清静恬淡之士变为道士官僚。他们所居之地,早已不是王嚞为之设计的远离尘嚣的

茅庵,而是置诸京城的雕梁画栋的豪华宫室。平时所为,除为皇室建斋祈福外,则是忙

于与通显豪家相往还。陈垣先生称全真道上层的这种变化为“末流之贵盛”。上层贵盛

了,教务随之却退步了。前期人才济济的景象不存在了,渐显出人才凋零的景象,前期

那股朝气不见了,渐显出衰老的暮气来。

衰落时期

入明以后,全真道步入衰落时期。这有它本身活力大半丧失的原因,也有明王朝所

施政策的原因。明太祖为《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所作的御制序文中说:“禅与全真务

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

其功大矣哉!”表现出只支持正一,不支持全真的意向。后来的实际作法确是如此。朱

元璋及其继任者召见的大多是正一天师及其门徒,道录司各级道官也大都以他们充任,

全真道士被召见和受委任者极少。全真道首领并不住在白云观,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上述情况下,全真道分裂为诸多小派进行独自的活动,其正宗为“七真派”。即

宗邱处机的龙门派,宗刘处玄的随山派,宗潭处端的南无派,宗马钰的遇仙派,宗王处

一的嵛山派,宗郝大通的华山派,宗孙不二的清静派。其中以龙门派势力最大,记载也

较多,其余六派所知甚少。至清初,龙门派经王常月之中兴,龙门派更盛于其他各派。

除此全真嫡系七派外,又有明初张三丰所传的支派,万历间陆西星所传内丹东派,清嘉、

道间李西月所传内丹西派,盖皆属全真道之旁系。以上派系再经繁衍,在明清时期,又

分化出更多的小派。据《诸真宗派总簿》所载,即有八十六派,(含全真、正一两系),

每派均有取名排辈用字。派系分衍愈多,并不表明道教的强大,恰恰反映它的衰微。

(二)

全真道是金初在中国北方相继兴起的三个新道派之一。

它与原有的道教旧派有显著的不同。

三教合一的思想

六朝以后,三教合一论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要潮流,儒、释、道三家,不时有头面

人物出来打此旗帜,以推行其学说。

王嚞在创立全真教时,也宣扬三教合一的思想作为创教的宗旨。他在山东文登等地

所建立的五个会,皆冠以“三教”二字。传教时,又劝人诵读佛教《般若心经》、道教

《道德经》《清静经》及儒家《孝经》。在他的言论、著作中,三教合一论更是俯拾皆

是。如在《金关玉锁诀》中说:“三教者,如鼎三足,……不离真道也。喻曰:似一根

树生三枝也。”在《示学道人》诗中说:“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义理显

时何有界?妙玄通后更无加。”又有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在

《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中称:“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他的这种思想亦

为其弟子所接受,而加以广泛宣传。如马钰有诗劝僧道合同,勿相诽谤,其《赠李大乘

兼呈净公长老》诗云:“虽有儒生为益友,不成三教不团圆。”《丹阳真人语录》称他

“在东牟道上行,僧道往来者,识与不识,必先致拜。”其他弟子也如此。邱处机《磻

溪集》卷一有诗云:“儒释道源三教祖,由来千圣古今同。”

刘处玄《仙乐集》卷三也称“三教归一,弗论道释”。

全真道的创建者在教义、教制、教规以及内丹修炼等方面都贯彻三教合一的思想。

全真道的教义集中体现于“全真”二字。对此二字有过多种解释,或谓使“真性”保全,

或谓使“精气神”三全,或谓个人内修的“真功”与济世利人的“真行”兼备而两全。

后者是全真道创建者们十分强调的。

他们以“忍辱含垢”为“真功”的重要内容,但为什么要忍辱含垢?则引进了佛教

的因果报应思想。尹志平的《北游语录》中称:“凡人无故遭人欺罔困辱,甚或杀害,

莫非还宿债也。”郝大通弟子王志谨说:“乃至大小喜怒、毁谤、打骂、是非,见面相

嫌,皆是前因所结旧冤,现世要还。须当欢喜承受,不敢辩证。承当忍耐,便是还讫。

但有争竞,便同抵债不还,积累更深,冤冤重结,永无了期。”⒆他们以“苦己利人”

为“真行”,所谓苦己,就是实行绝对的禁欲主义,把生活欲求降到最低限度,实行苦

行生活。他们又以履行儒家的伦理纲常为修炼“真功”、“真行”的前提。这是对道教

传统的积功累行的修行原则的继承和发展。王嚞教在家修道者尽伦常之道,“与六亲和

睦,朋友圆方,宗祖灵祠祭飨频,行孝以序思量”。⒇又谓修炼内丹,必以“忠君王,

孝顺父母师资”MD为首务。马钰入道的《立誓状文》也以“遵依国法为先。”总之,在

教制、教规、内丹修炼方面,无不汲取儒、释。可以说,三教合一是全真道立教的主旨,

是比其他旧派道教更为鲜明的特征。

成仙证真的信仰

长生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全真道的基本信仰

也是如此。但是它和旧道派有很大的不同,旧道派大都认为,经过修炼,形、神皆可不

死,故其信仰是肉体与精神一起长存,即所谓“白日飞升”。全真道则不然,它在成仙

信仰上,不再追求“肉体不死”,只追求“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他们认为,人

的肉体是要死灭的,人的真性或阳神则可以长存。王嚞谓:“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

躯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ME又谓“唯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

MF因此他批评肉体长生的追求者,曰:“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今之人

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MG刘处玄的《至真语录》亦称:“万形至

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又:“真我者,人之性也,……无形之道也。”“无形

之道则真也”。“伪我,则养身之道,则假也。”全真道放弃肉体不死的信念,只追求

“真性”解脱和“阳神”升天,虽与旧道教相区别,但却与佛教追求的“涅 ”相近似。

实际上他们所谓的真性,或叫本来一灵,元神,元性,真心等概念,即源于佛教。

既然肉体是要死的,只有“真性”、“阳神”得到解脱后可以长存、升天,因而他

们乃视人的肉体为桎梏,意欲其毁灭,以便真性、阳神的早日解脱。所以人们在王嚞及

其弟子们的诗文集中,能见到许多破斥肉体、否定人生的言论。邱处机斥肉体为“臭皮

囊”和“烂肉”,“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

乡。”“一团臭肉,千古迷人看不足,万种狂心,六道奔波浮更沉。”“一团脓,三寸

气,使作还同傀儡。”MH谭处端认人体“本是一团腥秽物,涂搽模样巧成魔”。MI王嚞

等又斥人体为“走骨尸”、“骷髅”。曾画骷髅警马钰,又作《叹骷髅》诗。谭处端云:

“骷髅骷髅颜貌丑,只为生前恋花酒。”MJ邱处机又谓“子羽潘安,泉下骷髅总一般”。

MK又斥人生为“苦海”、“火宅”,视父子、夫妻亲情为“冤业”。如此等等。

全真道还援引禅宗的见性成佛说,宣称只要做好内省功夫,便能顿见真性,超出生

死,得到阳神解脱。谭处端称“一念不生,则脱生死”。ML

邱处机称“一念无生即自由”。NC王嚞进一步宣称:“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诸

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他认为这种精神上超出“三界”的人,就像莲根

在淤泥而花在虚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虽然身居一室之内,却“性满乾坤”,谓

之“法身”。“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

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济”。ND这里所谓的“法身”,大概就是全真道所追求的那

个不死的“真性”和“阳神”的形象,但它和佛教所谓的离言绝相的“法身”却十分相

似的。

先性后命的内丹学说全真道以修习内丹为成仙证真的基本法门,认为道教其他修炼

术皆为“区区延年小术”,只有该派所倡的内丹术为“天上大道”。NE他们的内丹术渊

源于钟、吕,以性命双修为基本内容但与道教南宗修持的路线相反,不是先命后性,以

修命为主,而是先性后命,以修性为主。王嚞云:“宾者是命,主者是性。”NF邱处机

称:“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指炼气修命——引者注)其次也。”又说该派内丹功

是“三分命术,七分性学”。NG其《大丹直指》所述九节丹功,前三节为命术,后六节

为性学。所谓先性后命,大略是教人先收心降念,做对境不染的明心见性功夫,使心定

念寂,然后静坐调息,按钟吕派传统内丹法程序,依次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全真道首领从这种先性后命、以性为主的基本路线出发,有时又宣扬一种以性兼命的丹

法,谓只要修性,或直接炼神还虚,即可自然了命。《丹阳真人语录》称,做清净心地

工夫,“屏绝万缘,表里清净,久久精专神凝气充,三年不漏下丹结,六年不漏中丹结,

九年不漏上丹结,是名三丹圆备,九转功成。”李道纯《中和集》卷二《试金石》分所

有丹法为三乘九品,以直接修性而自然了命之法为“最上一乘”之顿法。牧常晁《玄宗

直指万法同归》卷二也分丹法为顿、渐二乘,称直接修性者为顿法。很显然,全真道这

种先性后命、以性为主、或以性兼命的丹法是受禅宗影响很深的结果,故牧常晁称之为

“释氏金仙之道”,可谓一语破的。

森严的教制教规

全真道倡导道士必须出家住宫观。他们为了贯彻成仙证真的信仰,曾经大力破斥肉

体和人生;同样,为了实现出家、建立宫观制度,又宣称家庭、亲情的虚妄。他们称家

庭为“牢狱”、“火宅”,称父子夫妻亲情为“金枷玉锁”,教人捐妻舍子,“跳出樊

笼”,出家修道。王嚞曰:“儿非儿,女非女,妻室恩情安可取!总是冤家敌面仇,争

如勿结前头苦。”“莫骋儿群,休夸女队,与公便是为身害,脂膏刮削苦他人,只还儿

女从前债”。NH谭处端云:“茫茫苦海,逐浪随波,便宜识取抽头。恩爱妻儿,都是宿

世冤仇”NI将“这冤亲系脚绳儿一刀两断。”NJ所以马钰宣称“家”、“道”不能两全,

应该及早觉悟,“莫待丰都追帖至,早归物外住云庵”。NK

王嚞立教之初,令出家者须住庵修行,居住条件力求俭朴。《重阳立教十五论》谓:

“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

在这期间,全真道士亦仿佛教倡修苦行,王嚞七大弟子皆以头陀式苦行著称。如马钰修

道时,每日仅乞食一钵面,并誓死赤足,复不饮水,冬不向火。王处一“曾于沙石中跪

而不起,其膝磨烂至骨。山多砺石荆棘,赤脚往来于其中,故世号铁脚云”。NL邱处机

“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昼夜不寐者六年。既而隐陇

州龙门山七年,如在磻溪时”。OC郝大通于赵州桥下趺坐六年,持不语戒,儿童戏触亦

不动。“寒暑风雨,不易其处”。OD

全真道初期,还信奉绝对的禁欲主义信条,王嚞把人的七情五欲视为成仙证真的障

碍,生死轮回的根由,要人“把七情五欲都消散”,“脱人之壳”而“与天为徒”。OE

邱处机奉答成吉思汗时称:“学道之人,……世人爱处不管,世人住处不住,去声色,

以清静为娱;屏滋味,以恬淡为美。……眼见乎色,耳听乎声,口嗜乎味,性逐乎情,

则散其气。”而气散则体衰夭亡,死后还要“沉于地为鬼”。OF王重阳规定:“凡人修

道先须依此一十二个字:断酒色财气,攀援爱念,忧愁思虑。”OG

尹志平更进一步规定道徒要尽量减食、省睡、断色欲,宣称“修行之害,食、睡、

色三欲为重,多食则多睡,多睡情欲所由生”。OH

随着组织的扩大,特别至元初进入鼎盛以后,原来简朴的草庵,变成雕梁画栋的大

殿高堂,宫观又拥有不少的田产,这时乞食苦行的生活恐已难实行。但是宫观的管理制

度和清规戒律却随之逐步完善。其制度和规戒,大部仿效佛教,制度之完整和实行的严

格,在道教诸派中是首屈一指的。

经过王嚞及其弟子们对全真道教义、教规以及理论方术等的全面阐释后,使全真道

具有了较新的面貌而屹立于诸道派中,为后来发展为道教两大派之一打下了基础。

历史上真实的全真教

看过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朋友,一定记得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其中中神通王重阳就是全真教的创派祖师,是“全真七子”的师父。书中的全真教,行侠仗义,忧国忧民,为了保卫大宋,先是王重阳、丘处机等抗金,其后又助郭靖夫妇保卫襄阳,抗击蒙古鞑子,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那么, 历史 上的全真教真的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吗?真实的 历史 只怕让你大跌眼镜。

历史 上的全真教又称全真道、全真派,是金元道教主要宗派之一。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在宁海州(治今山东烟台)全真庵聚徒讲道,为此派创立之始。教义以道教为主,杂糅儒、释,倡导修真养性,除情去欲,克己忍辱;不尚符箓,不事烧炼;道士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静坐苦修,以求返本还真,得道成仙。以王立甫、钟离权、吕岩、刘操和王重阳为五大祖师。王重阳传弟子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七人,号为七真。七真中以丘处机最著名,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赴西域,备受优遇,其教盛极一时。元宪宗、世祖在释道之争中偏袒释教,全真道两次遭受打击;世祖之后,又渐兴盛。终元之世,全真道一直得到官方承认,为北方道教的主要派别。分南北二宗,元以后合流,至明清遂衰微。

那么,全真教所尊崇的“五祖七真”是指谁呢?又是怎么来的,请听我一一道来。

全真教嗣太上老君遗教,秉东华帝君演教,承正阳帝君钟离权和纯阳帝君吕洞宾二祖传教,开宗于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以“三教合一”、“全精、全气、全神”和“苦己利人”为特点,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

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的高龄,自山东昆嵛山西游35000里,在中亚机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杀”的 历史 性创举与汉蒙佳话,获得成吉思汗崇奉而呼之为“神仙”,拜之为国师,掌管天下道教及所有出家人,为全真道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尹志平、李志常相继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期,道门兴旺,宫观遍地。

元朝统一全国后,全真道南下传教,并与金丹南宗交流丹道。两派有着共同的内丹理论渊源,陈致虚提出的“五祖七真”传承系统得到共识,元惠宗时全真道和金丹南宗正式合并为一,同时真大道也融入全真道。元代,张伯端一系所创立以内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陈致虚)融入全真教,称南宗,将 王重阳所传则称为北宗。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 ,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 ,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传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后世道教的主要宗派。全真道内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丘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最为昌盛。

王重阳仙游后,由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等陆续接任掌教。王处一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学。丘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大得推崇。赠给金虎牌、玺书,请他主持天下道教。丘祖回燕京后驻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开坛说戒,弟子四处立观度人,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 。

明末著名道士全真龙门派方丈大律师王常月祖师,提出了“戒行精严”的修道思想,整顿教门,开创“龙门中兴”,促进全真道一度复兴。全真道在阐发内丹学方面成绩斐然,有闵一得、刘一明、李西月、柳华阳等学者。

全真教始终代表世界道教正宗。当今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即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北京 白云观。

全真五祖(北五祖)

全真五祖是指 东华帝君 、 钟离权 、 吕洞宾 、 刘海蟾 ,加上创派祖师 王重阳 为五祖。

东华帝君

即 王玄甫 ,道教神话人物。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称为“天上谪仙人”。引之入山,授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隐居昆仑山烟霞洞,颐神养性。又结草庵自居,名曰“东华观”。后徙至代州五台山(在今山西五台县)之南紫府洞天,在人间数百岁,毫无衰老之容。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的第一祖。事见《金莲正宗记》。

钟离权

唐咸阳人,号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附会为东汉人,故称为 汉钟离。 相传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与吕洞宾同时。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吕洞宾

唐河中人,一说京兆人,名嵒,又作岩,字洞宾,以字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俗传为八仙之一。相传懿宗咸通中,登进士第。历仕德化令。后游京师,遇钟离权,授以丹诀。喜戴华阳巾,衣黄白襕衫,系大皂绦。后移居终南山修道,成为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

刘海蟾

五代时燕山人,一说燕地广阳人。名哲,字元英,一作铉英,号海蟾子;一说名操,字宗成。曾事燕主刘守光为相。好黄老之学,后弃官隐居华山、终南山。传得道仙去,道家以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元世祖至元六年封为明悟弘道真君。

王重阳

即 王嚞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嵛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全真教又有 南五祖 ,为紫阳真人 张伯端 、杏林翠玄真人 石泰 、道光紫贤真人 薛式 、泥丸翠虚真人 陈楠 、琼炫紫虚真人 白玉蟾。

张伯端

宋台州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相传神宗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法。尝著《悟真篇》,授河东马处厚。元丰中卒,年九十九。

石泰

宋常州人,一作凤翔扶风人,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元子。以医药济人,不受谢,惟令植一杏树,久遂成林,因号“杏林”。相传遇张紫阳得金丹之道,道成,作《还元篇》。

薛式

宋陕西鸡足山人。曾为僧,念谈禅不能长生,乃拜石杏林为师,脱下袈裟,致力修道。寿一百一十四岁,道成尸解,为南宗第三祖,尊为道光紫贤真人。

陈楠

宋道士。惠州博罗人,字南木,号翠虚。相传得太乙金丹诀,以捻土噀水为人治病,人称“ 陈泥丸 ”。或云尝提举道录院。后归罗浮山,相传能驱狐鞭龙,浮笠济湍,显示诸种神异。有《翠虚妙悟集》。

白玉蟾

即 葛长庚 ,宋闽清人,家琼州,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自名 白玉蟾 。博览众籍,善篆隶草书,工画竹石。宁宗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称旨,命馆太乙宫。传其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诏封紫清道人。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

全真七真 亦分南北,其中 北七真 就是我们熟知的 全真七子 (即长春真人 丘处机 、无为真人 马钰 、蕴德真人 谭处端 、长生真人 刘处玄 、玉阳真人 王处一 、广宁真人 郝大通 、清净散人 孙不二 ),而 南七真 则为 南五祖 加 刘永年 、 彭耜 二人。

北七真

丘处机

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人。十九岁时,为王重阳七大弟子之一。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时奉诏前往,至则力劝不嗜杀人。以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1223年还燕,持成吉思汗所赐玺书,放奴为良和滨死而得生者二三万人。

马钰

金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嚞,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谭处端

金元道士。东牟人,字通正,初名玉,号长真子。博学,工草隶书。师王重阳,传袭其道,往来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刘处玄

金山东莱州人,字通妙,号长生子,世称长生真人。大定九年(1169),从王重阳出家学道。次年于终南县刘蒋村为重阳守墓,三年后往来于河南、山东之间。明昌二年(1191),遭谗下狱,不久获释。承安二年(1197),章宗聘召问道,以“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作答,次年还山。故居庵额赐名灵虚观。著有《仙乐集》、《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黄庭内景玉经注》。元世祖追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武宗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王处一

金宁海东牟人,道士,字玉阳,号全阳子,一说号华阳子。从王重阳学道,修真于昆嵛山烟霞洞。人称“跌脚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见。元世祖时赠玉阳体元广度真人。

郝大通

金宁海(今山东烟台东南)人,原名升。喜读《易经》,洞晓阴阳术数之学。大定八年(1168),从王重阳出家学道于昆嵛山,改名璘,号恬然子。十二年,西游岐山,自名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世称广宁真人。往来传道于真定、邢、洛间。大安中,赐号广宁全道太古真人。著有《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等,有《太古集》行世。元世祖追封广宁通玄太古真人,武宗加封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

孙不二

金宁海州人。丹阳顺化真人马钰之妻,与钰同师重阳王真人,诣金莲堂出家。世宗大定中居洛阳风仙姑洞,越八年,沐浴更衣,端坐而化,传为仙去。

南七真

刘永年

字纪悠、顺理,号广益真人,气功家、 养生 家、道教南宗金丹派七真人之一,约1131--1220年在世,浙江汤溪宅口人。绍兴辛未年(1151)於王屋山修行见性,参禅入定,神识见紫阳授《悟真篇》得道。绍兴壬申年(1152)行刊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绍兴二十五年(1155)祖父成忠郎刘时去世,返乡奔丧,后於竹马馆(即奉真庵)修道,乾道戊子年中成道于龙丘山。

彭耜

南宋末道士,字季益,号“鹤林”。长乐(今福建)人,一说三山(今属福建福州市)人。师事白玉蟾,得太乙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归作《鹤林赋》,遂杜门绝交游,不理家业。与妻潘蕊珠同志,晨夕薰修。在居处立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以符治病。沈酣道法,呼啸风雷,人所敬慕。后尸解于福州。城东凤丘山有鹤林院遗址。曾采摭宋代诸家注编为《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今存。

历史 上的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及其弟子一直在北方传教,始终以金人自居,从未以宋人自居过,也没有高深的武功,和小说中所描写的相差甚远。

全真教自王重阳创教,共传十八任掌教真人。分别为王重阳、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 尹志平 、李志常、张志敬、王志坦、祁志城、张志仙、苗道一(两次在任)、常志清、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完颜道明。

这里着重说一下尹志平。

尹志平是金元时期著名的道士,是全真教第六任掌教真人。字大和(又作太和),山东莱州(今掖县)人,初以马丹阳为师,被其父迫令返家,复往武官灵虚观,投刘处玄门下。明昌年间(1190 1196),又受教于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三位宗师,故其先后以全真五子为师。兴定四年(1220),丘处机偕18名高徒万里西行,尹志平居其一。由雪山返燕京后,丘处机住长春宫,尹志平隐居德兴(今河北涿鹿)龙阳观,丘处机赐其号为清和子。丘处机去世后,继为全真道掌教,居长春宫。蒙古太宗六年(1234),李无欲自汲郡(今河南汲县)至燕京,尹志平令他返关中招集道侣兴复祖庭。次年春,尹志平应沁州(今山东沁县)知州杜德清之请,南下沁州作醮,居神霄宫。其冬,李无欲奉京兆总管田德灿之命迎请入关,太宗八年(1236)春抵达终南,规划组织对终南祖庭及楼观宗圣宫、终南太平宫、太一宫、骊山华清宫、华山云台宫的复建,分别选任住持道士。布置完成后,于是秋奉诏返燕京。太宗十二年(1240)冬,太傅剌宝俭和京兆总管田德灿帮助终南道众大事会葬王重阳,再次遣人入京,迎请尹志平往终南主持葬事。冯志亨随行,自燕京至关中沿途3000余里,修复道观100余所。葬事完毕后,尹志平又参访了楼观等处宫观,至冬还京。宪宗元年(1251)去世,葬于京郊房山,中统二年(1261)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之号。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中将其描写为全真教丘处机的徒弟,曾奉师命去蒙古给江南七怪送信,并试探郭靖的武功。后来因暗恋小龙女,趁小龙女的穴道受欧阳锋所制,小龙女又错认他为杨过的情况下与其发生关系。由于《神雕侠侣》将尹志平写得品行不堪,有损先贤形象,所以金庸在新修版小说中将亵渎小龙女的人改为虚构的甄志丙。

全真七子各传一派,合称“七真派”,即宗丘处机的 龙门派 ,宗刘处玄的 随山派 ,宗潭处端的 南无派 ,宗马钰的 遇仙派 ,宗王处一的 嵛山派 ,宗郝大通的 华山派 ,宗孙不二的 清静派 。其中以龙门派势力最大,记载也较多,其余六派所知甚少。至清初,龙门派经 王常月 之中兴,龙门派更盛于其他各派。除此全真嫡系七派外,又有明初 张三丰 所传的支派—— 武当派 ,万历间 陆西星 所传 内丹东派 ,清嘉、道间 李西月 所传 内丹西派 ,盖皆属全真道之旁系。以上派系再经繁衍,在明清时期,又分化出更多的小派。据《诸真宗派总簿》所载,即有八十六派,(含全真、正一两系),每派均有取名排辈用字。

这就是 历史 上的全真教,谢谢大家的关注。

射雕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东邪----黄药师(桃花岛岛主)

天文地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数术易理无所不通.

绝技----落英掌,兰花拂穴,弹指神通,玉萧剑法.

女儿黄蓉,女婿郭靖.

西毒-----欧阳峰(西域白驼山)

为人阴险,擅长用毒,也被叫做老毒物.

绝技------蛤蟆功.后逆练九阴真经,也有所成就.

南帝-----段智兴(云南大理皇帝)

后弃帝位出家.

绝技-----一阳指.(还学了中神通的先天功,用来克制欧阳峰)

北丐------洪七公(丐棒棒主,人称九指神丐)

是最受推崇的大侠,也是在五大高人中最受景仰的一个.除了西毒外,其他几个都很服他.

绝技-------打狗棒法,降龙十八掌.后来也学了部分的九阴真经.

黄蓉郭靖的师傅.

中神通------王重阳,原名王喆.重阳是因为他创立全真教的重阳宫而名.

华山论剑被推为天下武功第一.全真教掌教.

绝技-----先天功.在华山论剑得到了九阴真经,但并没有练习.

他争夺真经的目的只是为了平息争斗,不愿意天下武林为了这本经书再起波澜.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但对感情的态度却不坚定.

师弟是老顽童周伯通.

全真道“七真”之一丘处机简介 丘处机怎么死的?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为道教全真教掌教,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医药学家以及养生学家。

丘处机为登州栖霞人氏,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也因此尝尽人间辛苦。也许是因为这一段经历,丘处机从童年时代起就向往神仙,从而走上了“修仙”的道路。据史料记载,少时住在公山,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

1167年丘处机开始接触道教,次年拜全真教祖师爷王重阳为师,“处机”还是王重阳给他取的。虽然丘处机拜了个好师傅,但是师徒缘分却很浅,因为拜师的第二年王重阳就因病去世了。王重阳去世前说:“处机所学,一任丹阳。”所以尽管王重阳是丘处机的正经师傅,但是真正教授他知识的却是马丹阳。在马丹阳的教导下,丘处机的知识和道业得到了迅速的增长。

1174年,丘处机隐居皤溪,随后又移居陇州龙门山、十三年的时间里,丘处机都过着“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的清贫生活。他“静思忘念,密考丹经”,一心扑倒了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中去。

1188年,丘处机应金世宗召,从王重阳故居赴燕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像于官庵,并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在此期间,更是向告诫金世宗“持盈守成”,此后声名大振。1191年,因为金章宗限制道教的发展,归故里修建滨都宫,也就太虚观作为传道之所。

1203年,全真教掌教刘处玄去世,丘处机因而成为全真教第五任掌教。在掌教全真教期间,丘处机四处传教,将全真教教义传遍神州四海。也是在他的带领下,全真教的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毫不夸张的说,全真教在王重阳等人手下创建,却是在丘处机的手上开始名扬四海。

1203年到1219年的十六年,他辗转于山东蓬莱、芝阳、掖县、北海和胶西等地传教。不仅仅是在思想方面,丘处机在政治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他在山东传教期间,山东爆发了杨安儿起义。当时的金朝驸马都尉仆散朝恩请丘处机协助招抚乱民,正是在丘处机的帮助下,登州和蓬莱才很快恢复平静。

只凭安定杨安儿起义这件事,就可以知道丘处机在当时民间的声望。当时南宋和金朝 *** ,屡次下诏让丘处机赴朝,丘处机都拒绝了。他当然不是不想和 *** 扯上政治关系,作为全真教掌教的他,要是想要继续发展全真教,势必需要借助 *** 的宣传,获得 *** 的认可。他之所以拒绝了金朝和南宋的邀请,是因为他有了更好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迅速在北方草原崛起的由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帝国。

丘处机的名声不仅仅响彻中原,成吉思汗在草原也听说了丘处机这个人。当时邀请丘处机的三位统治者,分别是金宣宗、宋宁宗以及成吉思汗。丘处机认为金朝有“不仁之恶”,南宋有“失政之罪”,所以拒绝了前两人的邀请,选择了成吉思汗,来到了北方草原。

成吉思汗第一次见丘处机的时候还叫丘处机“真人”,第二次之后就一直以“神仙”之名称之。两人之间进行了十二次探花,对话内容涉及范围极广,期间丘处机还曾经劝阻过蒙古帝国在入侵中原之时的杀戮屠城。

丘处机在与成吉思汗进行完第十二次对话之后,回到北京,此后再未与成吉思汗相交。但是尽管两人交往并不密切,但是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却一直念念不忘。在他前往进攻西夏的时候,战事紧张,却还是让人带去了他的旨意。

《长春真人西游记》载:“五月二十有五日,道人王志明至自秦州,传旨改北宫仙岛为万安宫,长春观为长春宫,诏天下出家善人皆隶焉,且赐以金虎牌,道家事一仰神仙处置。”这就很有意思了,古时候佛家修炼的地方叫寺,道人修炼的地方叫观,帝王的住所才叫宫。成吉思汗将丘处机所处的“观”改为“宫”,可见其对丘处机的重视。

1227年阴历七月初九,丘处机在北京白云观仙逝,享年80岁。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