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文化 正文

河东传统文化(河东传统文化内容)

1、广西梧州有哪些传统文化2、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3、古人训“广西梧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龙母文化龙母文化属于民间原生态水文化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和中华龙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龙母文化活动一直延伸到解放前(广东悦城龙母庙逢龙母诞期必派人到藤县请龙母家乡的妇女四人到悦城龙母庙为龙母沐浴更衣)。经过千百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河东传统文化,以及河东传统文化内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广西梧州有哪些传统文化

广西梧州八大传统文化 龙母文化 龙母文化属于民间原生态水文化宗教信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产物和中华龙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母,是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族女首领,姓温,名凤娇。相传龙母生前为西江流域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而利泽天下。千百年来,一直被西江流域的民众信奉为“水神”而建庙敬拜。梧州保存着始建于北宋时期的龙母庙,民间龙母文化流传广泛,相关民俗活动丰富多彩(龙母开金库、龙母诞、五龙朝母、祭典等);域内藤县是相传的龙母诞生地(清嘉庆《藤县志》),并且早在北宋时就建有龙母庙(《太平寰宇记》),民间龙母文化活动一直延伸到解放前(广东悦城龙母庙逢龙母诞期必派人到藤县请龙母家乡的妇女四人到悦城龙母庙为龙母沐浴更衣)。

龙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内核,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并不亚于海神妈祖。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淀积而形成的龙母文化所孕育和产生的强大文化力,已经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正是龙母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江流域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继承和发扬龙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财富,推动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梧州的龙母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民间,在桂东南、粤港澳以至东南亚还有众多的现代崇拜者,是梧州地方文化的瑰宝。

骑楼文化 骑楼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特有的近代建筑,至今梧州已拥有骑楼建筑560幢,骑楼街道总长7公里,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为国内罕见,被人们誉为“中国骑楼博物馆”。这些历史悠久又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成群成片,保存完好,是梧州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梧州素有“百年商埠”之称,昔日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内的民居、商业建筑独具特色,建筑风格主要以骑楼为主。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经过其间,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骑楼外的砖柱上,镶嵌有圆形的铁环,以供洪水期间作系船之用。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近年来,梧州市政府对百年骑楼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装修、维护、还原工作,致力打造“岭南骑楼城”精品。梧州骑楼城品牌经过四年的努力打造,目前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知名度,下一步将继续发掘和丰富其文化内涵,优化景区环境规划治理,完善文化品牌包装,使之成为国内外旅游亮点和繁华商业区,并进一步培育以争取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国内外知名影视制作中心与制片人联系,将其培育为国内外知名影视拍摄基地。

梧州骑楼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无论在历史文化、建筑文化还是商贸文化上都独具一格。它为打造梧州骑楼文化品牌,为梧州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宝石文化 梧州人工宝石加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现在世界最大的人工宝石生产、加工、集散与交易中心。这里的人工宝石产量占全国的80%,全世界的40%,从事人工宝石原材料和机械加工及成品贸易公司有500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之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爱美的天性得到释放和升华,珠宝首饰消费在我国正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近两年我国珠宝玉石市场年销售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据专家预测,铂金和珠宝饰品在我国将会发展为汽车、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消费热点。

打造宝石文化,就是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树立“资源集约化、经营规模化、运作产业化、衔接链式化”的先进理念,将宝石产业的原料生产—加工—经营—展示—拍卖—进出口等各个环节进行套合并全面开放,形成国际一流的珠宝产业交流平台和集商贸、购物、展示、博览、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工业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梧州国际宝石节这个平台,进一步大开放、大招商,做大商贸和旅游,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把梧州建设成为山水更加优美,经济更大发展,社会更加和谐并充满活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山水生态文化 梧州的山水生态在全球生态日渐失衡的当代,尤其是与环境严重污染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严重缺水的我国北方相比较,有其潜在的巨大生态价值。金山银山,将不如绿水青山。

梧州山水生态文化的打造,主要通过对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沿江风景带的改造、装饰长龙防洪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展示“鸳江秀水世无双”的南国山城水都风貌及苏轼、秦观等客游梧州、藤州传奇,整理编撰古今骚人墨客赞美梧州山水风情故事;举办情歌对唱等以增添鸳江风情游文化内涵;再现西江人家水上文化等;待国内最长的低水位大坝长洲水利枢纽蓄水后,拟建造在国内第一大内河岛屿长洲岛之上的世界水坝博物馆和赤水新港上溯,装点库区内沿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赤水灵济寺遗址、禤洲“东方狮王”演艺基地、藤县龙母故乡公园、新马袁崇焕故园等),开辟直达桂林和桂平大藤峡的山水生态文化旅游。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之于梧州可谓底蕴深厚而有待挖掘和整合。梧州是汉末佛学家、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理惑论》(糅合儒、道精华,主张文化兼容互补)作者牟子(170—?)和 宋代著名高僧、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的故乡;鉴真在东渡日本传教前,也曾在梧州、藤州游历讲学;连同藤县赤水灵济寺遗址出土国内罕见的形态各异的宋明石佛群(宜作遗址修复并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道教白鹤观、1933年创建的西竺园以及借助善款在建的白云山四恩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地宗教文化渊源。除此以外,还有近代以来从西方传入的基督教、天主教的传教、布教活动(目前河东区还保留着天主教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本身又成为一种文化,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传承文化的功能。依法传承、交流宗教文化,可以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同时有益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06年4月中旬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中国佛教两千年历史上未曾有的空前盛会”在杭州、舟山两市举行,其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梧州宗教文化的产业转化主要应当借助旅游观光来实现,而且亟宜通过对宗教遗产的挖掘和资源整合,树立宗教文化品牌,开展宗教文化专题旅游。梧州宗教文化旅游得天独厚,在浔江、桂江、西江交汇处,在珠山、火山遥相呼应间,在秀丽的云山秀水一城中就有儒、道、释三教:儒家文化作品处于河南岸的圣文园,道教遗址在珠山白鹤观,佛教寺庙则以白云山的四恩寺和北山的西竺园为代表。

舜帝文化 舜帝被列为中华民族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文化 ,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 , 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脉。舜帝文化底蕴厚重丰富,它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块永放光芒的丰碑,历经数千年,得到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一直为海内外华人华裔所推崇。

梧州 ,古称苍梧。是舜帝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据《史记五帝本纪》载:( 舜 )“ 践帝位二十九年,南巡狩, 崩于苍梧之野。”史学家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舜帝驾崩于岭南的苍梧。舜帝是五千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到过广西活动的帝王。尚书云:“ 德自舜明”。《史记》述 :“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经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是中华远古文化的源头。梧州的虞帝庙是舜帝南巡路上最早建起的舜庙。舜帝南巡 ,到达苍梧大地,第一次把岭南纳入中央版图,密切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加强了苍梧越族与华夏族的交往。而且,舜帝南巡,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古苍梧及至整个岭南地区,对于开发岭南,繁荣岭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具有深远影响,促进了古苍梧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舜帝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历经五千多年,无论中国社会政权如何更替,也无论统治者属于什么民族,都把舜帝视为一脉相承的共同始祖,并通过对舜帝祭祀和舜帝道德文化的追思,使舜帝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舜帝文化是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主流。在新的世纪,呼唤道德回归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声,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先开发的无形资源和无价资本。

舞狮技艺文化 舞狮习武在梧州民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藤县、苍梧等地乡镇农村近年来狮队重新活跃起来,比较有名的有藤县禤州狮队、苍梧新安醒狮团、蒙江子孙堂狮队等,其中禤州狮和新安狮曾先后多次于国内国际舞狮比赛名列前茅。藤县禤州岛狮队赢得“东方狮王”美誉,是梧州很有潜力的正在探索走向市场的文化品牌。

梧州粤剧歌舞演艺文化 梧州粤剧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功底。由国家一级演员潘楚华担纲主演的《女驸马》在两广和港澳地区都有名气。市粤剧团(又称广西粤剧团)多次访港演出获得成功,显示我市粤剧文化的底蕴和实力;市歌舞团与藤县东方狮王携手访问法国演出,也是一次联手打造品牌的成功尝试。广东、香港和澳门已成功申报粤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我们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我市粤剧演艺文化在发扬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如何形成别具一格的流派,同时通过变“养人”为“养戏”的体制改革和建设演艺基地,谋求更大的发展。打造梧州粤剧的品牌,除《女驸马》之外,应创作以龙母为题材的品牌粤剧团曲目,利用梧州粤剧在粤港澳的影响,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1、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几千年来就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形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政、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是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

5、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时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古人训“十年河东转河西”下半句7个字才是关键,蕴含人生哲理你怎么看呢?

古籍中有熟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而农村人说“十年河东转河西”,实际上就是这句熟语的变体。

实际上熟语和俗语比较类似,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而这句俗语的下半句更为经典,“莫笑穷人穿破衣”道出了时运瞬息变幻的道理。

俗语作为一种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文化形式,实际上已经流淌了几千年的时间,确切的说至少有2000年左右。

这些民间俗语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又被人们称为生活指南针。如果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难题,实际上就可以从俗语中找到答案。

第一、“十年河东转河西”

这句俗语既拥有鼓励人们励志的含义,同时也是一句教导世人的警语。当一个人混得风生水起之时,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因为好与坏是一对相互转换的搭档。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倚”。所以在人一生顺遂之时不要得意忘形,在人生低谷时也要不屈不挠。

实际上这句俗语还蕴含了一个典故,话说早在战国时期群雄逐鹿,有很多比较有实力的诸侯国,早已经轮番称霸于中原。

魏国作为最早崛起的国家之一,位于母亲河黄河的东岸,由于国力较强,所以经常对周边弱国进行侵略。

尤其是当时的秦国由于各方面都比较羸弱,所以经常受到微博的蹂躏和摧残,在这种前提下魏国就将秦国的河西占为己有。

之后随着秦国实力逐渐上升,从一个弱小的边境之国,逐渐成长为可以对抗魏国的诸侯国。而此时的魏国却出现了颓势,所以双方的实力对比立竿见影。

秦国为了报当年为国占领河西之仇,不仅收复了曾被外国夺走的河西之地,最重要的是还侵占了秦国的很多城池。

面对这种此消彼长的国家实力对比,后人分析魏国自以为强大,所以开始故步自封并逐渐衰落。而秦国虽然弱小,但却经过几代君主的发愤图强,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实力的强国。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弱小,所以才会不断努力发展,在实力足以抗衡魏国之时,便一举进攻已经逐渐衰落的魏国,不但报了当年失去河西的仇,还为成为霸主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莫笑穷人穿破衣”

下半句的这7个字才是关键,其实非常好理解,在这个社会中有富人就会有穷人,这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财富守恒定律的突出表现。

站在富人的角度,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嘲笑那些穷得穿破衣服的穷人,认为他们永远都会处于贫困状态。

网络上有一句:“现在你对我爱搭不理,将来我让你高攀不起”, 这句话实际上就告诫大家,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曾经的富人也可能变成穷人,而那些穷得穿破衣服的穷人,也可能有一天成为大富翁。

所以这句俗语是劝告大家,一定要明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同时也应该用这种眼光去思考生活。

有的时候成功虽然有先天因素,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与后天努力息息相关,如果富人止步不前,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穷人。

还有那些衣衫褴褛的穷人,如果能够发奋投降并不断努力,相信有一天也可以让生活好转。或许他们未必有富人的经济条件好,但最起码也摆脱了穷人的帽子。

人的一生境遇并非一成不变,在起起伏伏的生活浪潮中,如果不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那么就会被时代和生活甩在身后。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起起伏伏的过程,那些真正懂得生活来之不易的富人,往往都会想尽办法维持财富。而那些十分贫穷的人,如果不改变穷人思想,也无法成为一个有钱人。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得知变化是永恒的,而故步自封则会被时代抛弃,后半句折射出老祖宗的智慧。

结 语

俗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实际上早已经在人们的内心中生根发芽,并且还拥有不可磨灭的传承性。或许很多高大上的文化逐渐被人们说冷漠,但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俗语,这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历久弥坚。

这两句俗语其实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实际上这就是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案例,那就是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未来和其他事物,否则金子可能变成黄土,而黄土也能变成金子。

河东传统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河东传统文化内容、河东传统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