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密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中国古代的智慧思想有哪些啊?
- 2、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作文800字
- 3、谈谈你从传统文化书籍中汲取的人生智慧有哪些?
- 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
- 5、儒家文化做人的智慧包括哪些方面?
- 6、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
中国古代的智慧思想有哪些啊?
中国古代的智慧思想有很多啊,中国上下五千年,前人的智慧在历史经验里不断地更迭,所以才生非常多的学说及智慧,比如像三十六计,春秋 黄帝内经等等,这都是古代先人的智慧学说
感受传统文化的智慧作文800字
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
作文题: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
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人说,在当今经济社会下,许多观念要变化了,这些美德也落后于时代了。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以"我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请以“美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
"我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是一个独词题,"中国传统美德"是论述的对象,而关键是要说出"我眼中的",即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考,这是很重要的。而对"中国传统美德"能否认识全面、准确,则尤其重要。
如果写成议论文,就要论述"中国传统美德"的方方面面,也可以重点写其中的某一种美德;如果写成记叙文,就可以对其中某一种美德进行场景虚拟、人物对白的设计。甚至可以采用创新文体,如2000年高考以"诚信"为话题的《患者吴诚信的症断报告》之类的佳作。
【佳作展台】
在我眼中的中国传统美德
有一位"母亲"比母亲更母亲,那便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她,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孩子--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实在太多了。我们勤俭而诚恳,友善而勇敢,这是叫亿万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传统美德。(开头两段,第一段扣住"传统"--漫长,第二段扣住美德。入题快。)
"勤",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闻名于世的。中国人以农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年累月辛勤地劳动,以汗水换来硕硕丰成,造福子孙后代;同时也因为"勤",加上极富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圆周率、浑天仪、《本草纲目》等等智慧结晶,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此段说"勤",引用的诗句体现"勤",四大发明等说明"勤"的结果。)
中国人是勇敢的,有傲气的。南宋名将岳飞以精忠报国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奋勇抗敌,保卫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终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从容就义。他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何等壮烈感人的豪语!他们的忠义能与日月争光,在民族史册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迹!
中国人爱国,对自己的国家有着非笔墨可形容的深感情。爱国诗人陆游在遗作《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对死亡泰然处之,临终时还念挂着国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学家及政治家范仲淹,忧国忧民,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情操。翻开中国历史,这样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则徐、孙中山、周恩来等等,真是数之不尽。(此两段说"爱国",例举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爱国人物,议论中有强烈的感情,用语形象,如"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挠的强烈爱国心志"。)
孝道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卧冰求鲤""黄香暖席"的故事,广受传颂。而古诗里的人物花木兰更是家喻户晓,她为免老父再受征战沙场的痛苦,决心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观现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风餐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实际上,这种人是名副其实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嘘,对他人的才华不屑一顾,甚至冷嘲热讽,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这的确是现今社会的一大哀歌。(此两段说"孝",先说"根植在人心",再"反观现今的社会",写得简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这些社会弊病越来越多,越积越深,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我认为,中国传统美德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在这个时代,有重新提倡其价值的必要,以廓清社会歪风,为年青的新一代培养优良的品行、淳朴大方的风度,重见我国道德文化的光芒。(此两段说现实意义。)
【点评】
本文是非常规矩的议论文,按照引出话题--分析话题--解决话题的思路,详细讨论了有哪些传统美德,这些美德有何现实意义。文章择要介绍了三种传统美德:"勤""爱国""孝"。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社会弊病",作者认为传统美德能够医治。但遗憾之处是,作者没有具体讲哪些"社会弊病",这样,文章的力量就略微有点削弱。
精段妙语
1、美德犹如耳鸣
是的,有一种声响,自己听到就足够了。
美德是茫茫大漠中的一棵坚韧的小草,它勇敢地栖身绝地给人以希望;美德是农场上的一只蜣螂,默默地还农场以清洁而不为人知;美德是云中的一粒水珠,在电闪雷鸣中悄悄渗入土地,奉献自己,滋养生命。
美德不一定要做到惊天动地,美德不一定要使你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美德在你心中,不在别人的眼里。
美德犹如耳鸣,自己听到就足够了!
2、每一种美德都是智慧
任何一种美德都可以和聪明无关,可是聪明却至少需要依赖一种美德,不然就蜕变成了狡猾、奸诈、可悲的所谓"小聪明"。所有的道德都是美好,所有的美德都是智慧,"聪明"的人不明白;古人还讲呢,大智若愚,井蛙何曾可相语与天。良知尚存的世人哪,千万莫轻慢了你自己的良知与道德,那可是你真正的生命和财富。
3、美德是灵魂的力量。
当你独自默默地省视自己内心珍存的美德时,你就像在夏夜的山村仰望着纯净深蓝天空的灿烂星星,油然从心灵深处涌出清泉一样的欣慰。
这是你心灵绿草茵茵、鲜花灿灿的阳光地带,是你灵魂美妙的栖息地。
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灌溉这些绿草,
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培育这些鲜花,
于是,你心灵里美德的绿草,你心灵里美德的鲜花,随着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绿了你的家庭,香了你的家庭;绿了你的工作地,香了你的工作地。
你走到哪里就绿到哪里,香到哪里。
这样,你漫长的人生道路处处是绿草,季季有花香。
4、爱,是美德的核心。
美德之爱,不仅仅是爱父母,爱妻儿,而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爱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做过错事已经改正的人,以至那些犯有罪过已经痛改前非的人。
美德之爱,像爱人一样爱天上的飞鸟,爱水中的游鱼,爱地上的走兽,以至爱渺小而又渺小的蚂蚁。
美德之爱,像爱人一样爱每一蔸草,爱每一朵花,爱每一条江河,爱每一个湖海。
美德之爱,像爱人一样爱每一颗星星,爱每一朵白云,爱每一片彩霞。
美德之爱,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美德之爱是大爱,
大爱无边!
5、美德的根本是给予。
有人说,现代社会到处都是索、拿、卡、要,给予就会输光,给予就是蠢宝。
有人说,现代社会贫富悬殊,你有多少钱财给予贫穷,你能给予下岗工人什么?你能给予失学儿童什么?
美德的给予是你的真诚,是你的关爱,是你那颗纯正赤忱的心。
应该说,社会越是钱欲横流,越是贫富悬殊,就越显示美德的光辉,给予的高尚。也许,在你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真会输掉一点什么,但在历史长河里,在精神世界中,你永远是赢家。
你赢得的是人们的尊重。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谈谈你从传统文化书籍中汲取的人生智慧有哪些?
传统文化书籍当中吸取的人生智慧太多了,比如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倡导阅读提升自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最重要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
一、自我管理的大成
:
佛家文化中的“无我”与“舍法”
佛家文化以宇宙时空观来看待人类、看待人生,旨在使一个悲观的人类变
成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类,
并教育人不断地做有益于社会、
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只
有这样的人才能永远向着佛道迈进。人类为什么是悲观的呢
?
因为人一生下来最
终的结果是死亡,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苦难,
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就是想让人类在
精神上摆脱这样的命运———他放弃了优裕的贵族生活,
苦苦修行,
最后以包含
宇宙的胸襟创立了佛教,以无限的时空看待永恒的生命。
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生与死是一回事,那不过是物理形态上的变化,生命是
永恒的。
后继的佛陀们沿着佛祖的足迹,继续探索宇宙的真谛。他们看到人不能光为
理想而活着
;
还要为当下而活着,于是让人们追求无念、无住、无相、无我的境
界,
以更好的精神状态,
以忘我的舍法之境界最大限度地普渡众生。
后来毛泽东
主席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抱着只求耕耘、
不求收获的信念默默地发
挥好自己的社会作用、为他人谋幸福,也体现了他博大、慈爱的胸怀。忘我就是
忘掉我,我是什么
?
我是由非我之因素构成的,比如财富、权势、美色、莫名的烦恼等等。如果
一个人在工作、劳动的时候,大脑一直被一些无谓的东西占据,诸如名、利,还
为一些纠纷而耿耿于怀,
更有甚者,
坐在飞机上,
总担心飞机会掉下来———这
些忧虑令人苦不堪言,哪能干好工作呢
?
如果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一有念头,能
量即被占用,用公式表示即为
:
能量剩余(现有能量)
=
能量来源
-
能量占用
全
心全意
=
身体状况
-
占用(财、色、权、烦等)
=
忘我
能量占用越多,剩余能量越少,做事情的状态就越差
;
如果剩余能量是负数,
那就最好什么也不干,
否则能量透支,
身体一定会出问题。
反之,
能量占用越少,
剩余能量就越大,
人的精神状态就越好。
当能量占用等于零时,
人就达到了忘我
的境界。
《红楼梦》上说
:
宝二爷见到姐姐,忘了妹妹
;
见到妹妹,忘了姐姐。后来
宝玉出家,变得拿得起、放得下,大致也体现了佛法布施的精神。
佛陀们创造的这些理论,就是让人们通过修行使得能量占用趋近于零,从而
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活、
工作中去,
最大限度地快乐,
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自己的
才干,以追求人类的幸福。
追求佛的真谛就是舍法,即舍去以前之法,做到无法,也就是永远不要做教
条主义的奴隶。佛经中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过河,河对岸是一座山,可是这
个人过了河,仍然背着船去上山。故事很简单,意义却不简单
;
无法不易,舍法
更难。佛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智慧。
二、管理的最高原则
:
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
各个领域,
中国人的血脉中已经无意识地滚淌着老子文化的血液
;
像
“急流勇退”
、
“虚怀若谷”
、
“以柔克刚”等,至今仍然是很多中国人的人生信条。老子的伟大
之处不限于此,
他的著作还包含着高深的哲理和济世安民的智慧。
如果对他的思
想进行高度概括的话,可以用两句话来说明
:
一是“反者道之动”
,二是“无为”
。
(一)
“反者道之动”包含的哲学智慧
“反者道之动”概括了他的哲学智慧。哲学思想一般都是从探索宇宙的本源
开始的,老子也不例外。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不是水、火、风等具体的物质,而是“道”
。道是一个
混然而成的东西,在天地还没有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
它既没声音,也没有形
体,但却超越于万物之上而永久不变,无时无地不在运行。
它创造天地万物,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这个“道”
,就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
万物所生所养的根本。
道既然是宇宙万物之本源,是天地万物所生所养的根本,当然和天地万物不
同。天地万物是事物,可称之为“有”
;
道不是事物而是形而上的存在,只可称
之为
“无”
;
但道能创生天地万物,
又可称之为
“有”
———道兼有
“有”
和
“无”
。
说得清楚一些,
“无”是道“体”
,
“有”是道“用”
,但体必先于用,所以无的层
次要较有为高。正如老子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无法用言语去叙说,
只能去领悟。无就是道,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其实,道不过是超乎现象界
而已,
它不是我们的感官所能捉摸认识的,
所以视而不见,
听之不闻,
搏之不得。
道既超越时间,也超越空间
;
既无所谓寿夭生死,也无所谓大小广狭。庄子说它
是“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
而不为老。
”它虽然创生万物,自己本身却丝毫无损,并且这种创造性能力永远
生生不息、无所不至———正所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
道之用就是道如何创生万物以及创生万物后的生养。其生成过程是“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一”是什么呢
?
是“有”
。以理气二者而言,
道是理,一是气,道生一,就是理生气,这气是阴阳未分之前的“混沌之气”
;
“二”就是阴阳二气
;
“三”就是阴阳二气再加上其作用形成的“和气”
;
然后万
物逐渐生成———这就是宇宙的生成过程。
道在创生万物之后,即与万物同体,内存于万物之中,畜养抚育万物。不过
内存于万物之中的道,
不叫道,
而叫
“德”
。
“道”
是
“德”
之本体,
“德”
是
“道”
的作用,
“道”与“德”只有体用之别,没有本质的差异。
道虽然生万物、哺育万物,却无私心主宰万物、占有万物,而完全是自然而
然地无心而成化———可见老子的哲学思想与他的管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道创生万物,德畜养万物,道和德是万物生成的根本,所以万物没有不尊敬
道而珍贵德的。
道之所以受到万物的尊敬,
德之所以受到万物的珍贵,
是因为道
和德创生万物而又不加以干涉、支配,而任万物自然地生长。道能够创生万物,
德能够畜养成万物、培育万物、长成万物、爱护万物
;
但道生
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化育万物,而不自恃其能长成万物,而不做万物的
主宰,真可称为微妙深远的德了。
儒家文化做人的智慧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之一,是君子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严于律己是一种力行道义、修身重德的美好人格特质;宽以待人就是待人宽厚仁爱,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气度。
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自省、克己、慎独、宽人。
自省
自省是指检省自己,从思想意识、言论行动等各方面去审视自己是否遵从道义原则。
孔圣人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遇到问题找自己的原因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主要标志。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如果关爱别人,可是别人却不肯亲近,那首先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如果劝谏别人,可是没有成功,那就要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够不够?如果有礼貌的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就要反问自己,自己的真诚够不够?当行动未得到预期效果时,不要埋怨别人,首先应当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儒家超有用人生智慧:只要做到这四点就掌握了儒家君子修身术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省是理性的智慧,是自己真正主宰自己。君子要通过时时内省不疚,逐步完善修养以成就高尚德操。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明德性,以达至善。
克己
克己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儒家超有用人生智慧:只要做到这四点就掌握了儒家君子修身术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能以礼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社会仁道得以弘扬。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都是指君子任重而道远,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浩然正气,始终坚守道义,不随物流,不为境转,顺逆一如。
慎独
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防止错误思想及私欲,邪念不生,时时保持正念,对自觉性要求更高。
《中庸》说:“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对于“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谨言慎行,追求道德规范”。
慎独表明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表里如一,彰显的是一种人生境界,襟怀坦白。
儒家超有用人生智慧:只要做到这四点就掌握了儒家君子修身术
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秉持这一操守的君子:如东汉的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国时的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宋代的袁采“处世当无愧于心”;元代的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只因“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还有清代的叶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追求道德完善的体现。
宽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孔圣人倡导“忠恕”的道德原则,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朱熹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这里指凡事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君子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而对于他人,则要宽以待人。
君子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以“言过其实”及“躬之不逮”为耻,说话要谨慎,不说好听话、空话,而在行动上则要勤奋敏捷。君子还应做到见贤思齐与见利思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是要求君子在为人处世时、在利益面前,首先想到的是道义。
儒家超有用人生智慧:只要做到这四点就掌握了儒家君子修身术
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是指君子要擅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擅于导人以善,同别人一道行善。
君子学习、修身的目的在于“行义以达其道”,通过修己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从而传播道义,德化民众,济世安民。
孔圣人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说修养自己就要使自己能够严肃、庄重、恭敬的去做事;修养自己就要善待他人;修养自己就要使天下所有的百姓都得到安宁和太平,这在《大学》中被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修正身心,净化心灵,与道相合,与德相应。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胸怀坦荡,与人为善,才能够承担起维护真理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一、自我管理的大成:佛家文化中的“无我”与“舍法”
佛家文化以宇宙时空观来看待人类、看待人生,旨在使一个悲观的人类变
成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类,并教育人不断地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永远向着佛道迈进。人类为什么是悲观的呢?因为人一生下来最终的结果是死亡,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苦难,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就是想让人类在精神上摆脱这样的命运———他放弃了优裕的贵族生活,苦苦修行,最后以包含
宇宙的胸襟创立了佛教,以无限的时空看待永恒的生命。
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生与死是一回事,那不过是物理形态上的变化,生命是永恒的。
后继的佛陀们沿着佛祖的足迹,继续探索宇宙的真谛。他们看到人不能光为理想而活着;还要为当下而活着,于是让人们追求无念、无住、无相、无我的境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以忘我的舍法之境界最大限度地普渡众生。后来毛泽东主席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抱着只求耕耘、不求收获的信念默默地发挥好自己的社会作用、为他人谋幸福,也体现了他博大、慈爱的胸怀。忘我就是忘掉我,我是什么?
我是由非我之因素构成的,比如财富、权势、美色、莫名的烦恼等等。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劳动的时候,大脑一直被一些无谓的东西占据,诸如名、利,还为一些纠纷而耿耿于怀,更有甚者,坐在飞机上,总担心飞机会掉下来———这些忧虑令人苦不堪言,哪能干好工作呢?如果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一有念头,能量即被占用,用公式表示即为: 能量剩余(现有能量)=能量来源-能量占用 全心全意=身体状况-占用(财、色、权、烦等) =忘我
能量占用越多,剩余能量越少,做事情的状态就越差;如果剩余能量是负数,那就最好什么也不干,否则能量透支,身体一定会出问题。反之,能量占用越少,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剩余能量就越大,人的精神状态就越好。当能量占用等于零时,人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红楼梦》上说:宝二爷见到姐姐,忘了妹妹;见到妹妹,忘了姐姐。后来宝玉出家,变得拿得起、放得下,大致也体现了佛法布施的精神。
佛陀们创造的这些理论,就是让人们通过修行使得能量占用趋近于零,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活、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快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自己的才干,以追求人类的幸福。
追求佛的真谛就是舍法,即舍去以前之法,做到无法,也就是永远不要做教条主义的奴隶。佛经中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过河,河对岸是一座山,可是这个人过了河,仍然背着船去上山。故事很简单,意义却不简单;无法不易,舍法更难。佛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智慧。
二、管理的最高原则:无为而治
老子的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国人的血脉中已经无意识地滚淌着老子文化的血液;像“急流勇退”、“虚怀若谷”、“以柔克刚”等,至今仍然是很多中国人的人生信条。老子的伟大之处不限于此,他的著作还包含着高深的哲理和济世安民的智慧。如果对他的思想进行高度概括的话,可以用两句话来说明:一是“反者道之动”,二是“无为”。 (一)“反者道之动”包含的哲学智慧
“反者道之动”概括了他的哲学智慧。哲学思想一般都是从探索宇宙的本源开始的,老子也不例外。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不是水、火、风等具体的物质,而是“道”。道是一个混然而成的东西,在天地还没有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既没声音,也没有形体,但却超越于万物之上而永久不变,无时无地不在运行。
它创造天地万物,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这个“道”,就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万物所生所养的根本。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道既然是宇宙万物之本源,是天地万物所生所养的根本,当然和天地万物不同。天地万物是事物,可称之为“有”;道不是事物而是形而上的存在,只可称之为“无”;但道能创生天地万物,又可称之为“有”———道兼有“有”和“无”。说得清楚一些,“无”是道“体”,“有”是道“用”,但体必先于用,所以无的层次要较有为高。正如老子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无法用言语去叙说,只能去领悟。无就是道,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其实,道不过是超乎现象界而已,它不是我们的感官所能捉摸认识的,所以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道既超越时间,也超越空间;既无所谓寿夭生死,也无所谓大小广狭。庄子说它是“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它虽然创生万物,自己本身却丝毫无损,并且这种创造性能力永远生生不息、无所不至———正所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之用就是道如何创生万物以及创生万物后的生养。其生成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一”是什么呢?是“有”。以理气二者而言,道是理,一是气,道生一,就是理生气,这气是阴阳未分之前的“混沌之气”;“二”就是阴阳二气;“三”就是阴阳二气再加上其作用形成的“和气”;然后万物逐渐生成———这就是宇宙的生成过程。
道在创生万物之后,即与万物同体,内存于万物之中,畜养抚育万物。不过内存于万物之中的道,不叫道,而叫“德”。“道”是“德”之本体,“德”是“道”的作用,“道”与“德”只有体用之别,没有本质的差异。
道虽然生万物、哺育万物,却无私心主宰万物、占有万物,而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无心而成化———可见老子的哲学思想与他的管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道创生万物,德畜养万物,道和德是万物生成的根本,所以万物没有不尊敬道而珍贵德的。道之所以受到万物的尊敬,德之所以受到万物的珍贵,是因为道和德创生万物而又不加以干涉、支配,而任万物自然地生长。道能够创生万物,德能够畜养成万物、培育万物、长成万物、爱护万物;但道生
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化育万物,而不自恃其能长成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真可称为微妙深远的德了。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密码、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