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思政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 思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如何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是培养大学生爱国 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有 助于陶冶大学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应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 治教育,需要依靠多种多样的方式,同时秉承批判继承、创新渗透和互补互容 的原则。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世界各国一向都非常重视利用本国传统文化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的价值显得格外重要。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说明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状况高度重视,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前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 景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丰富和提升当代大 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而且有利于弘扬 和培育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不但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 且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 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 学生的仁爱思想,加强大学生的修养和道德,这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1.1 有利于应对文化全球化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了克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如价值、道德、 文化和安全等问题,必须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民族凝 聚力唯有立足本土、拥抱世界,才能有辨别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 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大学生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方能保证我国 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大学生思想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将所接受的外在社会规范、道德律条 内化为自身自觉的道德能动性,升华为自己的品质与信念,才算真正 达到了目的。儒家传统伦理所提倡的“内省”、“慎独”的道德修养方 法,经过批判地改造,赋予新的内涵,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可 供大学生们借鉴和运用。如果大学生能够在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发 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就一定能够提高思想道 德水平,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 1.3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就是学 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使 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如何做人的 文化,孔子开创的儒学为中心的人文教育,便是教人做人教人求知的 最好教材。 1.4 陶冶大学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植根 于丰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 求融入与学生的对话当中,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陶冶大学生的 心境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培养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 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多种多 样的方式。 2.1 积极利用课堂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1.1 在大学的“两课”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课 弘扬中国传统 文化关键在教育,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主要在大学。目 前,在我国高校“两课”中还没有传统文化教育这门课程,建议加入传 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做为大学生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大 纲。通过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从而激励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 2.1.2 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或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 化思想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举办一些讲座,开设一些选修 课,将正规的课堂教学与更加广泛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我国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要用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大 学生,使其对传统文化形成浓厚的兴趣。 在其他学科的讲授中,也可以结合学科文化发展史,对学生进行 传统文化教育。自觉树立各学科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意 识,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的结合,共同承担传统文化教育的任 2.2利用城市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所在城市的文化古 迹是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可以将参观这些文 化古迹作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课,利用高校所在城市的悠久历史和 文化积淀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3 积极营造社会环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2.3.1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对人格影响最大的社会环境 因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大学教育日益由封闭走向开 放,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强有力地冲击着大学校园, 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思想的形成。为了使大学生能 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须形成全社会尊重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 化精髓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共识。可以积极利用新闻媒体资 源,兴起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热潮。 2.3.2 校园环境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 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 精神境界,因此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更显得尤为重要。要发挥校园文 化的育人功能,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 境。校园环境建设的内容很广泛,如营造优良而文化气息浓厚的校 风、学风,能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陶冶高尚的品质,激 励他们扬帆远航,抵达成功彼岸。 2.3.3 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大 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家庭对大学生的 教育、影响和引导作用,注重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和谐 安宁、有文化氛围和思想气息的家庭生活环境,为大学生接受传统文 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和制度建设 2.4.1 加强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传统文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教师队伍,能够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养丰厚、 学识渊博,言行一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4.2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对于保证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顺利、健康、有序地开展,促进新思路、新方法的提出和形成具有很重 要的保障性作用,如完善规章制度、健全领导体制、保证经费投入等。 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3.1 批判和创新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两重性,对待传统文化不能 全盘吸收,需要扬弃,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有益的方面。 文化也是历史的产物,在应用传统文化为今天服务时,必须根据 我们时代的具体情况在吸收的过程中加以合理地改造、创新,形成具 有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 3.2 渗透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强烈,思维方式和精神文化状 态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采取强 硬灌输的方式,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采取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的 方式进行。 3.3 互补与互容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前者属于历史文化教育,反映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后者属于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 167 (上接第167 (南京邮电大学)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目前的现状,接着从存在的问 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最后从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加强推广计划的组织申报,建 设大学科技园,及安全评价体系方面来探讨高校成果转化模式。 关键词:高校成果 转化 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科研实 力不断增强,产业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科技大革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升级,不少高校自办或与社会企业联合,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形成高校 科技产业,有效地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 目前高校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地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支撑 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要求各高校要行动起来,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为服务区域经济而全面发展。科技成果的创造或生产已 经进入正常甚至高产的状态,在各级政府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或通过 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自主或合作开发,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 科技成果,其中不乏先进、实用并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所以,科 技成果转化就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形式。 目前的现状高校成果的立项很多是基于技术概念或产品创意,立项之前很 少作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高校科研成果大多数还处于产品概念阶 段,仅有少量已经形成样机或产品。成果的共同问题是研发过程与产 业实际脱节,缺少对市场的了解,很少与实际用户进行有效沟通,最 终成果与市场所需求的产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成果成熟性和 先进性不足,科技成果成熟度、配套性差,这些也影响了转化。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研究力量薄弱。资金短缺仍是目前我国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目前对高校而言.科研经费多 数为来自各级政府的纵向经费,但是数量有限,尤其是产业化所需配 套资金难以筹措。致使科研项目只能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导致重大项 目难以完成,大量科技成果不成熟难以商品化、产业化。 1.2 成果立项缺少市场引导,产品开发目标不明确,研发过程与 产业及市场脱节。高校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创新者和拥有着,虽然每 年都产生大量的高技术成果,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为低下,科研与 经济存在严重脱节现象。目前对高校而言,科研课题多数由各级政府 “命题”,多数科研成果只要通过技术鉴定,科研工作即告结束,真正 花心思去考虑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问题的并不多,造成了应用研 究工作与现实需求相脱节。 1.3 不少高校研究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大多数 的教师仍然固守传统单一的职业角色,重视论文和著作的产生,较少 考虑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推广性应用,导致与地方企业沟 通、联系较少。 1.4 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较重视科研的学术性而对 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能否产生重大经济效力还没有系统、科 学的评价标准。这就是造成高校科研成果年均数量虽然激增,但满足 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却十分有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采取的措施2.1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大学科技园应该加强政策引导,认真研 究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加大力度申请政府产业化资金支持。加大校企 合作力度,进行技术转移,以企业为主体申报各类产业化基金,最大 限度获得政府资金支持。 2.2 产学研合作,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研究。国家现在非常重视技 术创新,目前各级政府都在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各种科研资金注重向 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倾斜,注重成果的产业化。这样的导向会激 发科技人员和企业对高新技术应用的热情。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价 值是由市场和转化双方的需求来决定的,通过市场拓展开辟融资渠 道。创业板的推出为高技术成果的融资提供了渠道,让更多的科技人 员更有信心促进高技术成果的市场实现。 2.3 在高校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加强校企之间的交 流,提高大学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些机构,一方面为高校教师和研究 人员的科研成果寻找市场,另一方面则将企业的课题和经营动态介 绍给学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2.4 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最大限 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研究成果及时得到 转化。 2.5 完善相关的运作机制首先在高校职称评定、科研工作量化 和科研奖励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方面进行改革,要加大教育科研 项目研究和应用的考核权重。职称评定特别是在教学型教授的评定 时必须重点考虑其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情况和绩效。要改革教育科 研成果评价机制,高度重视教育实践者在各个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在 科研成果鉴定中要考虑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重视教育实 践者对其项目成果的评价意见,同时要探讨并出台对教育科研成果 应用进行科学、准确量化的考评方法 模式探索3.1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普遍较弱, 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主要靠技术输入来满足企业技 术进步的需求。高校在制定科研方向,建立新的学科,应深入社会进 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企业对科技的需求。而在科技中介的过程中,能 获得大量企业对科技需求的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高校确定科研 选题,也有助于新的学科产生。 3.2 加强推广计划的组织申报。它的主要特点是依托于科研院 所、大专院校的科技成果,发挥国家科技综合部门优势,引导科研院 所、大专院校科技成果流向企业、流向农村,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形成 科研推广的良性循环,是政府的推动、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 一个指导性指南,引导企业在资金和政策优越环境下进行市场竞争; 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之间搭起了桥梁,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 3.3健全评价体系。针对不同高校的特点,建立健全高校分层分 类的科研评价体系;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调整和优化高校科研的评 价指标体系;依照不同类别的评价标准,公布各高校在同类学校中的 年度科研排位。 结束语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 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省部委等出台的政策和意 见在高校贯彻落实,高校产业改制不断深化,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逐 渐走向成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必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的力量首先在于构建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我国,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然而,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出于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往往重政治教育而轻思想教育,在价值观相对单一的历史时期,单纯的政治教育尚能发挥一定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冲击,价值观更加多元,灌输式、口号式的政治教育已经很难取得成效,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将传统文化学习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甚为必要。
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困难。事实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倡导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如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仁者爱人”、“民胞物与”的大爱情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人无信不立”的做人准则,“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
然而,改革近半个世纪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非易事,我国启动“两课”教育改革时日已久,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突破单一的政治教育藩篱,陈旧的政治教育课仍居于主要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改革将首当其冲,应当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开设,使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相辅相成,教材选编应该系统权威,避免为了服务于政治教育而零散地教授传统文化知识,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研究,同时,加强教育人才培养,形成有机统一的传统文化教育整体氛围。
如何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青少年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发挥其作用。
关于思政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 思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