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文化 正文

苏州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苏州的节日风俗简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苏州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以及苏州的节日风俗简介对应的知识点,1、苏州独特的民风民俗2、苏州市过节风俗3、苏州的历史以及风俗习惯4、有关苏州民俗的资料5、苏州地区传统民俗节日有?苏州独特的民风民俗1、晒书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修道院和寺庙将西藏经文移到阳光中暴晒,夜晚城内城外游人如潮,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苏州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以及苏州的节日风俗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苏州独特的民风民俗

1、晒书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在这一天,图画书在法庭上晒太阳,昆虫和蟑螂被腐蚀,这是特别有效的。 修道院和寺庙将西藏经文移到阳光中暴晒,僧侣们借此机会给村里的妇女开“翻经祷告”。 他们在炎热的太阳下,声称“经文可以翻过十次,世界可以回归世界”。

2、乞七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七节,又名女儿节。民间传说今晚,喜鹊成群地飞到银河系,他们建造了一座桥梁,让牛郎和织布工在银河桥上相遇。 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织女,并恳求她的智慧和技巧,被称为“乞巧”。

3、戏剧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昆剧是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苏州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

4、元宵节和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吴中旧有“闹元宵”习俗。人们敲击锣鼓铙钹为戏,不同节奏有不同的箔称,如“跑马两夹雪”、“下西风”等;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边击边行,儿童嘻笑环绕,满街鼎沸,谓之“走马锣鼓”。

元宵前后又称灯节,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期间自制和出售的各种彩灯精奇百出,光怪陆离,人物类、瓜果类、百族类以及琉璃灯、走马灯等各色灯彩,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夜晚城内城外游人如潮,“灯彩遍张,不见天日,”再加上盘旋跳跃的龙灯舞,热闹异常。乡间还有醵资造灯塔者,夜间上火,其光数里之外可见。还有赛灯之举,各以彩灯争妍斗奇,观者踊跃,其乐无穷。

扩展资料

苏州古城遗存: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排名第三,苏州古城14.2平方千米。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苏

苏州市过节风俗

苏州习俗:春节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春节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准安人传说,吃汤团可以接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就开始下汤团,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汤团吃。武进县妇女春节剪松柏枝,绕以红丝,戴在发髻上,据说可以长寿.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苏州的历史以及风俗习惯

苏州(汉语拼音:Sūzhōu,方言:苏州话),中国城市,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江苏省省辖市,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顾辟疆所建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苏州因此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远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据传说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苏州境属古杨州。商末周初这里是吴国所在地、苏州市沧称吴, 即由此而来。春秋时苏州是吴国的都城。当时吴国大将吴子胥得到吴王同意后在苏州建城墙,还挖了运河作为护城河,来坚守苏州城。吴国于周元王三年(前473),并归越国,后又并于楚。秦和西汉置会稽郡,吴县为会稽郡首邑。东汉时置吴郡。三国孙吴曾一度建都于此。东晋、南朝宋、齐置午郡,梁、陈置吴州。

隋废吴郡,并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这是苏州得名的开始。在唐代,苏州、吴郡两名相同。唐天通元年(696),析吴县另置长洲县,两县同治于苏州。五代时,一度叫吴洲,后为吴越国钱寥据地,宋升苏州为平江府,辖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五县,府治设在 苏州。从此,苏州又称为平江城。元朝改平江府为平江路。明初改平江路为平江府,领太仓州和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嘉定、崇明七县。应天巡抚也驻在苏州。清代沿称苏州府。雍正年间,分割长洲地置元和县、昆山地置新阳县、长熟地置昭文县、吴江地置震泽县、吴江 东山等地置太湖

同厅。时,苏州是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驻所。太平天国进驻苏州,建立苏福省,苏州为苏福省的首府,以后恢复苏州府。民国成立,废苏州府,长洲、元和两县并入吴县,苏州则为吴县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分治,建立苏州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实行市带县的行政体制,苏州市和苏州地区合并。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逾4200年,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苏州风俗除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外,还有轧神仙,冬至,石湖串月.正月初一.岁朝,男子开门放爆竹三声,叫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家家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团茶食糖果于祖先神位,长幼依此而拜,叫"拜喜神"之后,依此向尊长叩头拜年,尊长带幼辈向邻居贺年,早餐吃年糕,春饼,汤团,圆子,"高兴团圆"之意

初三叫"小年朝"女婿和寄儿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

初五,财神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财神,初五起,多数商店开门营业.

十五元宵节,闹花灯.二月十二"虎丘花朝",三月"谷雨三朝看牡丹",清明"山塘看会",四月十四"轧神仙",

五月端午"龙舟竞渡",六月廿四"赏荷观莲",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八月"山塘灯船";石湖串月""虎丘听歌",九月"阳山关日出",十月"看元祀会"等等

有关苏州民俗的资料

部分资料,可作参考:

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 每年4月至5月

玄妙观迎财神 2月上旬(农历正月初五)

西山太湖梅花节 3月1日—10日

虎丘花会 3月—5月

拙政园杜鹃花会 3月—6月

角直水乡服饰文化节 4月

南浩街神仙庙会 5月

拙政园荷花节 7月—8月

虎丘庙会 9月—10月

中国丝绸旅游节 9月20日—25日

苏州天平红枫节 11月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 12月31日23时起

苏州地区传统民俗节日

轧神仙 农历四月十四

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八仙”之一)的仙诞,俗称“神仙生日”。这一天,前往阊门神仙庙进香者甚多,传说吕洞宾在这一天混迹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凡有奇疾难愈者,往往有缘得到治疗,大家都想碰碰运气,得到仙人的恩惠,俗称“轧神仙”。现已成为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

曝书翻经 农历六月初六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各寺庙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来世可转男身”。

又有民谚云:“六月六,狗惚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惚浴)是日将小猫小狗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吃雷斋素 农历六月廿四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吃“雷斋素”,就是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据说可以消灾避疫保平安。以前,苏州人吃“雷斋素”,一般从六月初一开始至雷尊生日结束,历时将近一个月。开荤这一天,观前街上的松鹤楼菜馆此时特别推出时令面点——卤鸭面,因此,苏州有句歇后语:“雷斋素开荤——卤鸭面。”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又名女儿节。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祀织女,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

苏州民俗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现象。苏州民俗正如苏州2500多年的历史画卷,绚丽多彩。

现在大部分民俗虽已从现实生活中淡出,却依然回味无穷。

《清嘉录》序中就有:"……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时序之在天下薄海皆同,而一方有一方之风土人情,不可得而强也。吴趋风气日变益新,如五音之繁会,五色之陆离"的描述。农桑稻作生产既然是吴地民众赖以繁衍生息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们对春夏秋冬的四时节令气候自然就分外关注。立春是一年农事开始的信号,于是相继跟进了迎春、打春、示牛,祈祷芒神、社稷神等民俗活动,以劝农耕,不违农事,祈盼"五谷丰登"。前清时,迎春习俗盛行,连苏州知府也要亲率三县(长洲、元和、吴县)知县去行迎春之礼;迎春队伍从道前街府衙门出发,经护龙街(今人民路)、东北街,……今"迎春坊"约可为之见证。秋天还有演社戏,祭拜上谷之神的习俗。人们搭台于旷野,聚钱演戏,众人围观,感谢神灵的佑福,表达丰收的喜悦。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十二日,养蚕人家都要祭扫灶神,并举行"洒布种"仪式--这其实是简易的消毒、保护蚕种的办法。林林总总,几乎四季不断。

苏州节令民俗及其文化内涵也特别丰富。一般都会有相关的历史渊源和民间传说,并附有相应的传统节日娱乐活动和节令风味小吃。如,正月十五"闹花灯"、二月十二"虎丘花朝"、三月"谷雨三朝看牡丹"、上元(清明)"山塘看会"、四月十四"轧神仙"、五月端午"龙舟竞渡"、六月甘四"赏荷观莲"、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八月"山塘灯船"、"石湖串月"、"虎丘听歌",九月"阳山观日出",直至十月朝"看元祀会"等等。苏州人素有种花、爱花的习俗,花神庙仅虎丘一地就有两座。每至二月十二日花神生日这天,苏州人尤其是花农会早早赶到庙里去庆贺,供上三牲干果,焚香点地入夜,众人手提花灯,抬了花神,在虎丘、山塘一带游行,往往要"闹"到天亮尽兴而归。 民俗往往是一个地方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历史的折射,带有极强的个性,正因如此,民俗文化也就以其最具个性化、最具平民性的特色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苏州多水,苏州人爱作水上游,苏州的船菜、船点也就在船上发展起来了。相传吴王夫差曾与爱妃西施江湖宴游,开了船菜、船点之风。到唐代,山塘河开挖后,溯七里山塘而游虎丘,成为千年不衰的习俗;到石湖看月,胥江放棹,游船大多"艄舱有灶、酒茗肴馔,任客所指"。像近几年,苏州日益兴旺起来的"太湖船菜品尝",便是苏州旅游经济中一碟独具地方特色,又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佳肴",或谓吴地风俗的现代新版本。群山耸峙、碧波环绕的苏州光福镇窖上村的"农家乐一日游",让一批批海内外旅游者带着对恬淡纯美的精神追求,走进吴中民间的日常家居生活,走进农家栽果养花宴饮品茶的民俗氛围。这多姿多彩的吴中民俗应该还是开发旅游文化的丰富宝藏。

苏州地区传统民俗节日有?

苏州地区传统民俗节日

轧神仙 农历四月十四

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八仙”之一)的仙诞,俗称“神仙生日”。这一天,前往阊门神仙庙进香者甚多,传说吕洞宾在这一天混迹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凡有奇疾难愈者,往往有缘得到治疗,大家都想碰碰运气,得到仙人的恩惠,俗称“轧神仙”。现已成为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

曝书翻经 农历六月初六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各寺庙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来世可转男身”。

又有民谚云:“六月六,狗惚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惚浴)是日将小猫小狗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吃雷斋素 农历六月廿四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吃“雷斋素”,就是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据说可以消灾避疫保平安。以前,苏州人吃“雷斋素”,一般从六月初一开始至雷尊生日结束,历时将近一个月。开荤这一天,观前街上的松鹤楼菜馆此时特别推出时令面点——卤鸭面,因此,苏州有句歇后语:“雷斋素开荤——卤鸭面。”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又名女儿节。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祀织女,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

苏州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苏州的节日风俗简介、苏州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