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个中国人制作的游戏《原神》神似塞尔达,还借鉴了多款游戏,你怎么看?
谢邀
先弄清几个问题
1.“借鉴”的是玩法还是表现手法(美术,风格,具体设计)
2. 除了“借鉴”的部分外,《原神》自身有什么值得拿出来作为独一无二的特色
3.不同玩家群体对此的态度
游戏玩法与版权就目前而言,电子游戏中的文字、代码、美工、音乐等这几项内容都是有版权的,然而游戏玩法却是没有版权的。因为游戏的玩法涉及范围太广了,约束范围也会异常大。例如,笔者要为“游戏角色跳跃”申请版权,一旦申请成功就意味着今后别人想要在自己游戏里面加入“角色跳跃”这个机制的时候,需要先得到笔者的许可,而且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偿的。试想一下,如果跑动、游泳、踢球、打牌等这类基本的游戏机制都申请了版权,那么在制作一款游戏的时候,就要先考虑全世界有没有人已经申请了这个玩法的版权,涉及的问题既多又麻烦,这将会大大限制电子游戏的开发。玩法这种说大可大,说小也小的概念,不仅定义困难,而且划分同样非常棘手,恐怕侵权相关的案件也会层出不穷。
抄袭与借鉴玩法不被保护就能随便拿来用了?在使用别人的作品之前,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做“借鉴”,什么又是“抄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抄袭是把别人的文章、作品私自照抄作为自己的去发表;借鉴是与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区别在于前者是“照样抄录”,后者是“参考仿照。借鉴与抄袭,往往不是很容易区分。抄袭者总是冠冕堂皇地用借鉴来掩饰自己的抄袭行为,原创者总是将与自己相似的作品称之为抄袭,哪怕只是借鉴。
笔者通常判断抄袭与借鉴多数时候是通过对比分析作品的核心玩法与创新点。“取”别人的“长”过来是为了补自身的“短”,前提是自身一定要有“长”。拿百家的“长”组合成自身,那可叫做纯抄袭。用最近几年火爆全球的“大逃杀”玩法(俗称:吃鸡)来举例,蓝洞制作的《绝地求生》(PBUG)算得上是引爆这一玩法的第一人,在看到这个玩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后,不少游戏厂商纷纷将“大逃杀”玩法加入到自家游戏中。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Epic制作的《堡垒之夜》(绰号:锄大地),以至于蓝洞一纸诉状将Epic告上法庭。毕竟这不是一篇讨论孰是孰非的法制类文章,我们还是得把视线回归到作品本身。那么加入了大逃杀玩法的《堡垒之夜》是真的抄袭了《绝地求生》么?笔者更倾向于是借鉴而非抄袭。重点就在于《堡垒之夜》有很多独有的玩法,我们抛开所有细微区别不提,单纯就建造这一点而言,可以说是《堡垒之夜》的一大亮点,这也就是笔者上面特意标明“锄大地”这个绰号的原因。《堡垒之夜》在生存、建造、射击这几个玩法的结合下,就已经成为了一款优秀的游戏了,后续加入的“大逃杀”玩法只是吸收了《绝地求生》的成功模式使其如虎添翼。
再如玩家们口中常常提到“魂like”类型的游戏“黑血仁”,即《黑暗之魂》、《血源诅咒》、《仁王》在玩法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由于前两个作品都是由日本游戏厂商From Software制作,两者之间也谈不上借鉴或者抄袭。而《仁王》是由光荣特库摩(Koei Tecmo)制作的,因此不少玩家认为发行较晚的《仁王》是抄袭《黑暗之魂》的一款游戏。事实上《仁王》在一些游戏机制、规则、甚至UI(界面)方面的确都跟《黑暗之魂》相同,那么《仁王》就是彻彻底底的抄袭游戏了吧?别急,《仁王》还有着一个另外两者所不具备的独有特点,那就是较为复杂的动作系统。《仁王》中有着类似动作游戏中的“上段”、“中段”、“下段”三种姿势(格斗术语叫做:构),并且有着丰富的技能树,再配上较为快速的游戏节奏,给人一种动作游戏的感觉。如果《仁王》能够弱化数值和刷装备,真的可以当做是一款动作游戏玩,而这种体验是在另外两款游戏中体验不到的。在笔者看来《仁王》或许是抄袭了《黑暗之魂》的一些内容,但是它所具有的独特玩法是它能够摆脱“抄袭”这个标签,并且获得成功的原因(玩家吐槽口碑不好的一个原因是多周目数值系统崩溃,另一个原因是PS4独占后食言,并不是因为抄袭,这一点要弄清楚,我们就事论事)
意义与影响对于借鉴而言,因自身有着独有特色,争议并不会特别大,影响也只是小范围内,没什么需要过多分析的。但是一旦出现了抄袭这种现在,势必就会划分阵营,从而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 抄袭者:直接复制他人的成功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进入市场与原创者争夺资源,从而获得利益,买通水军洗地声称自己只是借鉴
2. 原创者:看到抄袭者坐享其成,直接来抢自己的蛋糕,或许会走法律途径,不过也比较麻烦,而且维权并不容易。
3. 抄袭者的粉丝:颠倒是非黑白,不仅拥护抄袭的作品,还要为抄袭作品洗地。
4. 原创者的粉丝:心中打抱不平,义愤填膺,对抄袭作品口诛笔伐。
5. 中立群体:不关我事,只要好玩(作品好)就行,管他谁先谁后。
上面的这几种阵营的人未必都会这样做,但从现象上看多数人都是这样表现的。就如笔者最开始提到的,游戏玩法本身是没有版权的,从法律上是不会判断孰是孰非的,但是从道义上讲抄袭是可耻的。如果一个抄袭者成功了,很快就会陆续出现无数个抄袭者,试想一下原创者的权益不断受到侵害,他还会去创新么?抄袭的危害是相当大的。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做到保护原创,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去侵害原创,怀揣一颗保护原创的心并不难。
《原神》的目的?这次的《原神》从画面风格上看,就是冲着《塞尔达荒野之息》的风格去的,里面很多的角色常见,怪物角色及其道具都能在《塞尔达荒野之息》中找到原型。以米哈游的现在的实力来看,如果真的想要避免被看出来过度相似,那么随便改一改并不是很难。包括宣传片的剪辑制作手法也跟《塞尔达荒野之息》神似,这样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预谋”,是一种营销手段,说白了米哈游就是要《原神》像《塞尔达荒野之息》。
有一点要知道的是,无论《原神》被大家称赞也好,被玩家口诛笔伐也罢,当它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时候,热度的的确确是上来了,玩家们的所有表态都是在帮助《原神》提高曝光率。毕竟现在《原神》还在开发初期,后面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进行修改。
笔者在这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试想一下,前期通过这一手“抄袭”或者“借鉴”把《原神》的名字炒热,后续过程中再换皮,改改设计,去掉“抄袭”或者“借鉴”的元素,到时候游戏一推出,依然会有大量玩家去体验。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哪个阵营的,都会想去看看正式版的《原神》究竟什么样。
至于问题标题里面的“三百人”与“中国人”这些字,我们从客观角度讲不能带有个人感情。人数多少并不能说什么,《荒野大镖客2》也是几百人几年辛苦努力的结果。国人制作也不应该打情怀牌。无论怎么样,米哈游能做出崩坏3说明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然而它却用这一手,对此笔者实在是有点失望。
以上就是我对《原神》这次风波的一点点看法
感谢阅读,我是AGamer,喜欢我的话不妨加个关注哦
原神运营团队?
《原神》的项目始于2017年,研发团队多达400人,米哈游共投入了研发经费1亿美元,历时三年半才进入公测阶段。在目前的国产游戏中,《原神》绝对称得上“3A大作”。作为一款开放世界探险类游戏,《原神》通过出色的玩法架构和视觉效果,俘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心。
原神编剧和崩坏三编剧是一个人吗?
同一团队。
《原神》的研发资金花了一亿美元,这放眼整个世界游戏业都是大手笔。并且,米哈游在这款游戏上展露出来的技术和美工均被业内推崇,但内容太少也备受诟病。
有玩家又爱又恨的评价道:米哈游除了美工都该被拉出去枪毙,特别是策划和编剧。同时,很多米哈游的老玩家也质疑道,《原神》是《崩坏3》的换壳。当然自己模仿自己,并不是米哈游的缺陷。
手游原神怎么样?
任何涉及到《原神》的测评,都离不开对于这款游戏画面的讨论,如果最为一款手游而言,优质的画面和鲜明的配色足够让每一个手游的玩家为之惊叹。原神的成功绝对离不开米哈游一贯的高质量美术功底,无论是场景,还是角色的刻画,都能让人充分感受到这款游戏的独特魅力。
《原神》出彩的地方在于不仅仅是一款手机游戏,在多个平台上我们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就以目前体验效果最好的PC为例,画面的表现力绝对是要超出手机许多的。再加上英伟达为《原神》提供了光追技术的支持,仅以画面为例,《原神》的“资本”可谓是相当的雄厚。
《原神手游》评测:历经三测玩家体验感悟
但是同样的,我们也不难发现,《原神》似乎是为了让中低配置的玩家也能有较好的游戏体验,将大量的场景材质的细节模糊化了,显然易见的就是山脉,地形,树木上的模块化和近似感。
以PC游戏的质量来要求一款手机平台游戏属实不智,不知道米哈游在游戏公测后是否会放出不同平台的材质包优化这个现象。仅以玩家们对游戏的第一映像而言,《原神》的画面牢牢抓住了每一个玩家。
想去米哈游有前途吗?
有。米哈游光靠原神一款游戏就已经在游戏利润上媲美整个索尼游戏业务了,21年净利润200亿左右,跟索尼游戏业的30亿美金差不多,米哈游相当于所有索尼第一方游戏销售额+第三方抽成,并且21年利润已经超越全球所有老牌3A游戏大厂。
今年估计中国就会成为游戏界的世界第一了。米哈游21年利润媲美索尼游戏部利润,腾讯游戏利润压制任天堂毫无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公认的科学价值观,我们的游戏业务已经如此体量,我们应该夺回属于我们的话语权,让我们来决定游戏的评分、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