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延陵学校元旦放假吗,越南人是汉族吗?
越南人不是汉族。从民族的起源上来说,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和我们布依族,还有壮族(其实壮族就是布依族),都是由古代的骆越族发展演化而来的。还在留在中国的版图之内的广西的骆越人,就形成了今天的壮族。而从广西北上进入贵州的骆越人,就形成了我们贵州的布依族。
在1990年代末,我的姐姐(她比我还要多懂一点布依话)从广东打工回家时,对我们这些她的弟弟妹妹们说:“广西的壮族话和我们的夷话*是一样的,我在广东可以用夷话和他们讲话,他们讲的话我都听得懂的。”我姐姐说的话果然没错,后来我去广东打工的时候,我打工的那个厂就有来自广西的壮族同事。当我用我还懂的那些夷话和他们交谈时,他们听得懂我所说的夷话,我也听得懂他们所说的壮话。遗憾的是,我已经是一个差不多完全汉化的布依族人士了。对于本民族的话语,我能夠明白的已经不多了,因此我和他们这些广西壮族同事的夷话交流,只能是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了。
(越南人的这种服饰,在我们贵州黔中一带的布依族中,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在这里我要指出的是,虽然越南人和我们布依族、壮族一样都是起源于南岭(也就是五岭)的民族,但是由于广西和贵州一直都是保留在中国的版图之内的。因此,在一千多年前,自从越南从中国的版图之内分离出去了以后,越南人就和我们这些还在留在中国的壮族、布依族走向了不同的民族演化道路。在越南的国土上,还有着比京族还要古老的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越南的主体京族和这些原住民族互相通婚,文化上互相影响渗透,再加上历代中原王朝在镇压越南人的反抗时,往往留下大量的军队在越南的土地上驻扎。而这些驻扎在越南的中国军人,很多人都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把家安在了越南,他们的后人也溶入了越南民族之中。天长日久,中原文化+岭南文化+越南原住民文化,就形成了越南与我们布依族、壮族所大不相同的民族文化。
(这个在稻田中盖上一幢小房子,以方便在田间劳作的人休息的习惯,在贵州中部地区基本上消失了。但是在贵州南部和越南,这个习惯还保留着,这应该是古骆越人留下来的农耕风尚吧。)
写到这里时,我想提醒大家参考一下俄罗斯(罗刹)、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三个民族在分手后的演化历史。这样比较下来以后,大家就会明白越南人为什么和原先和他同根生的壮族、布依族大不相同了。既然我们布依族和壮族不是汉族,那越南人毫无疑问也不是汉族了。
(夷话*,就是我们布依族的语言。我们布依族都是把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叫做夷话。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老了没有老伴怎么过?
老了没有老伴,这是每对夫妻,必须都要面对的问题。因每对夫妻,不可能老了,都在同一天离开人世,总是有一个先后的。先走的是不舍,后走的是孤独。见多了,就无所谓。舍得舍不得,都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因这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人都要坦然面对。人老了,老伴走了,余生总要过。我认为,如果年龄不大,自己又怕面对孤独,那就去再找一个老伴。余生好互相依赖,互相照顾。主要是在生活中,还有个人陪着,可说说话,自己也就不显得那么孤单。
如果自己年龄在六七十岁之间,也不想找个老伴找麻烦。只想自己清闲自在的度过余生。那就找点个人爱好的事情去做,如男人可去钓鱼,下棋,打太极,条件允许,出去旅旅游。找到了事做,一天天日子就很好过,也还可不麻烦子女。
如果是女人,那就更好安排,有孙子帮忙带下孙子,做做家务事,晚上出去跳下广场舞。没孙子带的,就收拾一下家,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出去打下麻将,锻炼一下身体。日子天天安排满满的,也就不会想老伴了。过长了,就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如果老人到七老八十岁,甚至更大的年龄,老伴走了。那就什么心思也别想,能跟儿女生活的,就跟儿女在一起生活。但要做到少参与儿女们的家事,只管自己怎样健康饮食,多加强锻炼。活着争取健康的活,尽量不给儿女增加负担。这样你好,孩子们也好。
如果孩子们不在一起,或其它原因,不能与儿女一起生活的。那如果你有自理能力就一人独自生活。没自理能力,但有经济能力,你就可请保姆照顾。或找个喜欢的养老院,去安享晚年。这样,儿女可安心工作,自己晚年生活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