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日 元旦节 正文

元旦的来历和风俗文化有哪些内容 元旦的来历和风俗文化

1、元旦的来历和风俗文化有哪些内容,元旦的来历过程:中国的元旦,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元旦的由来与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

元旦的来历和风俗文化有哪些内容,元旦的由来?

元旦的来历过程: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

“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中国很早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也就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 。

每年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雾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夏朝的时候产生了“夏历”,就现在的“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岁首这天就叫“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的由来和传说?

【元旦的由来与传说】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大约在公元5万年前,古埃及人的生活方式已由游牧变成农耕,定居在尼罗河的两岸,他们的农业能否收成与尼罗河发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的泛滥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每次都把这个时间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一年的开始定为这一天。这便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为什么有人说元旦是洋节要抵制?

元旦,做为新年第一天,尤其是做为公历纪年法,传入我国并使用,不足百十年,此前,一直是用农历纪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厚重,是世界上发明历法最早的民族之一,迄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

中国史籍记载的 “元旦”

最早出现于《晋书》中的记载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

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

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

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

后来“Janus”也演变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辛亥革命,随着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推翻,做为国家历法的汉历,戛然而止。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次年(1912年)元旦正式就职,通电各省,颁订国号为中华民国,并且不再使用帝制的年号,以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并改用公历。孙中山虽饱受西方思想熏陶,以公历记日,但还是没有摆脱历史的惯性,以“民国”年号纪年。除了国家机关、军队、学校及其他一些少数部门,以公历工作、生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以农历纪事、纪年并过节。公历纪年法,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似乎并不流通,因为,人们对此太陌生。1913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 :“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仲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这是农历元旦改为春节之始。

倒是蒋介石为公历纪年法推行,很是下力。委员长当政时期,曾强令国民不要过旧历年,并严禁民间过春节时,贴春联、燃烟花爆竹等一切过年的民俗活动,老百姓还是不接受。比如在旧历年摆摊卖东西,警察就会去收等。他不清楚,流传几千年的风俗,岂能一朝废除?也可能和他是基督教徒有关。唯独有偶,1930年岁首,毛泽东在偏僻的闽赣大山,写下了在艰苦转战中的公历纪年法之作《如令梦·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一个对国学有着深厚功底的学者政治家,能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用公历纪年法写诗,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但鲁迅在上海,1933年,仍用农历纪年,写下《二十二年元旦》诗,“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一方面谴责蒋介石对苏区的围剿,一方面讽刺权贵的糜烂生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同时,为了区分两个年,把公元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为“春节”。

如今,“元旦”已彻底融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尽管它没有“春节”的气氛热闹、亲情稠密、心态放松等等,但它毕竟是开年之首,也预示着人类最终走向世界大同···

元旦节的起源?

元旦的由来: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 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为什么是传统节日?

元旦其实不算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是法定节日才对,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

元日这一天的风俗有哪三个?

放鞭炮,贺青春,逛庙会,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办年货,年前买一些好的东西. 挂年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始于古代门神画,舞龙灯舞狮,踩高跷,汉族传统民间活动。

元旦是阳历一月一日,实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如果将两个字拆开来看,“元”字是指开始也就是第一,“旦”字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个字全称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元旦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会在这一天的沐浴后,除去往年的晦气,来迎接一年的开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新的一年要有新气象也要有新目标,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这一年要积极地学习知识,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他人,团结同学,爱护集体,以集体利益为中心,激发自身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过元旦的时候,都会有大鱼大肉,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边说自己将要在这一年的目标,互相诉说自己的理想,并互相承诺每年都要进步,会一起聚在电视旁边看元旦晚会。

元旦的由来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岁农时”,从西历,便于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那时并不叫“元旦”。

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