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刘备之活跃剧情攻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定都?
建康今南京。东汉末,211年孙权自京城(今江苏镇江)迁治秣陵,次年改名建业。除211年至229年,265年至267年初两次徙都武昌(今湖北鄂城)外,建业始终是孙吴政权的首都,直至280年为西晋所灭。西晋末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名建康。317年后又为东晋首都。以后南朝的宋、齐、梁、陈,除梁元帝时首尾有三年(552~554)都江陵外,均以建康为首都。自孙权至589年隋灭陈,建康(建业)为六朝首都前后约三百三十年。
洛阳
东汉旧都。190年董卓逼献帝迁长安时,“悉烧宫庙官府居家”,洛阳惨遭毁灭性破坏。六年后,献帝东还时,“宫室烧尽,街陌荒芜”。同年,曹操迎帝许都(今河南许昌东)。221年魏文帝曹丕才重新建都于此,重建宫室。265年司马炎代魏建晋,都洛不改。直至311年刘曜攻占洛阳,怀帝被俘止。魏晋两代以洛阳为首都共九十年。493年北魏孝文帝定计自平城迁都洛阳,495年六宫及文武百官尽迁洛阳,至534年分东西魏,北魏都洛凡四十年。
长安
西汉旧都。两汉之际因战乱已遭受严重破坏。190年,董卓为乱,挟汉献帝自洛阳迁长安,至196年献帝东还洛阳,为东汉都城六年,其后长安再度遭受破坏。西晋末,首都洛阳被汉刘曜攻占,怀帝被俘。313年愍帝在长安即位,316年刘曜又围攻长安,愍帝出降,西晋亡。此后,十六国的前赵、前秦、后秦及北朝的西魏、北周先后以长安为首都共一百二十五年。但有的政权为时甚短,如前赵仅存十一年,有的仅占关中部分地区,如前赵、后秦,故虽为都城,因战乱不息,长安城始终未能恢复昔日繁荣。
邺
今河北临漳西南。东汉末年冀州治所,为河北平原统治中心。204年曹操破袁氏,攻下邺城后,自领冀州,即以邺为根据地经营河北。继而自署为丞相、封魏公,晋魏王。此后东汉名义上的都城在许,实际上政权中心在冀州、丞相府、魏都所在的邺。曹丕代汉建魏后,邺降为五都之一(曹魏以长安、谯、许昌、邺和洛阳合称五都)。十六国时,335年至352年的后赵、冉魏,357年至370年的前燕,北朝时534年至577年的东魏、北齐相继都邺,共七十三年。
成都
东汉末为益州治。
为什么晋朝只拍到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为止?
有关晋朝的文艺作品,数量确实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那段历史实在是太过黑暗了。其他朝代基本上都是褒贬参半,唯有晋朝,基本上就没几段正能量的历史。
三国时代后期,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三足鼎立。在这期间,魏国的老臣司马懿,通过一场高平陵政变,夺取了魏国的大权。此后,司马家花了十多年的时间,逐渐清理掉了所有反对者,并且趁机灭掉了蜀国。
但是就在灭掉蜀国之后不久,司马家的第二代掌权者司马昭,就因病去世了。司马昭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接管了大权。但因为当时的司马炎,资历比较浅,很难牢牢控制住司马家的基业。所以这个时候,司马炎就只能通过篡位的方式,来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
于是,公元265年,司马炎正式篡位,建立了晋朝。
但是,大家请注意,此时的晋朝,其实并没有统一天下。除了蜀国之外,东吴政权此时还依然存在着。直到14年之后,晋朝才终于灭掉东吴,彻底统一天下。
对于其他朝代来说,统一天下往往只是一个开始。但是对于晋朝来说,这却是所谓的巅峰了。
晋朝统一天下之后,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大体上还算可以。司马炎还算比较有能力,将国家逐渐从战乱当中恢复了过来。但同时,因为晋朝是完全继承了魏国的制度,司马家又是依靠士族上位的。所以晋朝开国后,士族全面把持上升通道,奢靡成风。历史上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司马炎在位的时候,底层百姓虽然逐渐断绝了上升通道,但好歹生活还算过得去。然而十年之后,随着司马炎去世,新登基的司马衷,是一个典型的痴呆儿,根本坐不稳皇位。所以,一个更加黑暗的时代,就此到来了。
司马炎去世之前,曾留下外戚杨骏辅政。但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却联合司马家的王爷,发动政变,独掌大权。然而贾南风掌权之后,除了扰乱朝政、残害忠良、豢养男宠之外,几乎是一件好事都没做过。
贾南风的所作所为,自然无法得到大家的支持。所以接下来,司马家的王爷开始纷纷起兵,通过内战夺权。因为这期间,主要参与的司马家王爷就有八位,所以这场内战也就被称之为‘八王之乱’。
这场司马家的内战,持续了整整16年的时间!在这16年当中,司马家只顾着为自己争权,丝毫不管百姓的死活。于是,在这十六年当中,各地饥荒、瘟疫、水灾频发,百姓民不聊生。另外,因为中枢常年混乱,西晋朝廷也开始逐渐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
更可怕的是,司马家的王爷们为了争权,大肆从边境抽调军队。有的甚至还直接联系匈奴、鲜卑的游牧民族,借用他们的军队。如此一来,这些游牧民族,自然就发现了中原政权的衰落,纷纷开始南下。
接下来,这些游牧民族,开始在中原北方攻城略地,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而这些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之后,开始实行极为残酷的统治政策,掀起了更多的战争。更有甚者,甚至直接以活人作为军粮,称之为‘两脚羊’。
公元306年,八王之乱结束,东海王司马越成了最终的胜利者。但是因为常年的战乱,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开始大举入侵,西晋的国力又已经被耗尽。所以根本无法抵挡。公元311年,前赵攻陷洛阳,俘虏并且杀害了晋怀帝。公元316年,前赵再次攻破长安,西晋自此灭亡。
西晋灭亡后,残存的司马家皇族,逃往南方。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方士族的支持下登基,再次建立政权,史称东晋。但是东晋建立的时候,中原北方已经全部落入到了游牧民族的手里,十室九空,白骨皑皑。
据史学家考证,司马炎在位后期,中国大概有3500万人。但是到了东晋建立的时候,就只剩下了1700万左右。短短27年时间里,中原人口减少了超过一半!当时到底有多惨烈,自然可想而知。
而东晋建立之后,情况也并没有好转。因为司马睿是被南方士族推举上位的,所以东晋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出现了士族过于势大的问题。而作为皇帝的司马睿,本人也比较阴暗,逃到南方之后,偏安南方,对于北伐恢复旧土并不是太过热衷。
再加上几大士族也有各自的利益,每次有人提出要北伐的时候,都有人在背后拖后腿。比如祖逖北伐的时候,司马睿只给了一些粮草和布匹,再没有任何支持。而等到祖逖在北方打开局面,收复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后,司马睿马上换人领兵,最后活活气死了祖逖。
再比如后来的庾亮北伐和桓温北伐,要么是被其他大族拖累,毫无战果;要么有了战果之后,一家独大,马上开始想着篡位。
所以东晋的几次北伐,除了损兵折将之外,基本上没什么成果。
与此同时,东晋还实行门阀统治,世家大族完全占领了统治机器,普通人基本没有做官的机会。而这些世家大族做官之后,大多也不想着做出什么政绩,只是忙着享受,或者追求自己的艺术造诣。比如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出身顶级世家,书法造诣极高。但他在政治上,几乎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毫无作为。但这样的人,偏偏可以因为自己的书法和家世,最后被拜为中书令,成了东晋的宰相!
这样的东晋,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就没有任何希望。士族和百姓完全分成了两个世界,内部矛盾重重。世家大族要么毫无作为,要么整天想着饮酒作乐。只有北方进攻的时候,才会短暂团结一些,但很快又会变成一盘散沙。
公元399年,以卢循孙恩等人为首的农民起义爆发。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当中,年轻将军刘裕脱颖而出。此后,权臣桓玄篡位,刘裕靠着平定桓玄之乱,掌握了东晋的大权,彻底架空了司马家。接下来,刘裕又开始进行北伐,平定内乱,个人威望越来越高。
公元420年,刘裕正式接受了晋恭帝的禅位,东晋自此灭亡。此后,刘裕又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捕杀司马家的人。司马家的辉煌,自此之后,终于彻底烟消云散了。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段历史实在是太过黑暗。如果要拍成电视剧的话,大部分都是战争和杀戮,实在是没什么正能量。以至于直到今天,依然很少有人去拍这段历史的电视剧。
了解成都的能否给个建议?
首先恭喜您选了一个好时间,11月下旬到12月初是成都最好的季节——市花芙蓉花开得正艳,市树银杏一遍金黄。这个季节,更能感受到“蓉城”、“锦城”的美丽。
建议您先用1~2天时间看一看天府广场、春熙路、太古里、宽窄巷子、九眼桥等街景,尝尝火锅、小吃,品品盖碗茶,感受一下成都温馨闲适的生活情调。
然后再用1~2天逛逛成都的公园,时间允许的话,杜甫草堂、武侯祠、百花潭、青羊宫、人民公园、大熊猫养殖基地等都值得走走。人民公园正在举办菊展,有兴趣的话也可去看看。
再有时间的话可以到成都周边游览,附近可以一游的公园、古镇、风景区很多,就看你的时间了。金沙遗址、黄龙溪、安仁古镇、街子古填、平乐古镇、青城山、都江堰、花水湾、西岭雪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最后就是你想去的康定了。西出折多山,进入川西高原、康巴藏区,那里是美丽的净土、世外仙境:新都桥、甲根坝、雅拉雪山、贡嘎山、荷花海,就感到风景无限、时间有限。我刚从康定回来,分享几张照片,供您参考。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的成都、康定之行有所帮助。
和氏璧最后去哪了?
提起和氏璧,人们最先想到的想必都是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虽说和氏璧最终因为蔺相如的机敏和出色外交手腕得以“完璧归赵”,但最终还是落到了秦人手中。相传,秦始皇命人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命李斯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于其上,作为象征“君权神授”和正统地位的信物。后世帝王莫不为传国玉玺魂牵梦绕,但自从后唐末年葬身火海之后,传国玉玺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所谓传国玉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
和氏璧是否真的被制成了传国玉玺璧这种东西源于何时已经无考,但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至少商周时期璧的制作工艺和形制就已经相当成熟了,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也发现了许多制作工艺相对粗糙、形制不甚成熟的璧。由此可见,早在新石器时期,璧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无论新石器时期、商周时期还是秦汉乃至后世的璧,其大体形态变化并不大。一般都是圆形中孔的薄形玉器,春秋时期璧厚度大致在1厘米左右,薄的甚至只有几毫米。厚度超过1厘米的璧已然不太常见,能够制作成印章的璧就更加罕见了……
从目前出头的秦汉时期的王玺、官印来看,其形制都是相当小的,远没有后来清高宗乾隆帝到处“贴”的“狗皮膏药”那么大!出土于扬州、现而今保存在南京博物院的东汉“广陵王玺”金印,其印面大小为2.375厘米X2.372厘米。上缀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总高度3.066厘米。这还只是诸侯王的金印,根据等级观念,帝后的玉玺只可能比它大、不可能比它小!汉承秦制,以此反推,如果秦始皇真的将和氏璧制作成了传国玉玺,即便侧着切,和氏璧的厚度起码也超过了2.3厘米!如果是平着切,其厚度则必须超过3厘米!厚度3厘米的璧,不仅考古发掘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文献记录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
因此,和氏璧根本不可能被制作成传国玉玺!除此之外,史籍还记载,王莽篡汉时皇太后王政君为了表示对侄儿王莽的不满,将传国玉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致使这方玉玺缺了一角,后来王莽命人以黄金镶嵌补齐。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两厘米见方的玉印摔到地上,因为是自重较轻,一般太可能造成缺角损伤。只有大型玉器因为自重过重,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损伤。如此一来,传国玉玺就远不是3厘米那么高了,或许要高得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应证了传国玉玺不可能是由和氏璧制作而成,再厚那就不是璧而是玉琮了……
和氏璧到底去哪儿了关于和氏璧的记载,自“完璧归赵”之后基本便没有了踪迹,但是和氏璧最终归秦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经提及“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指的是“随侯之珠”,能够与其相提并论的“和”,恐怕也只有和氏璧了!那么,和氏璧后来去哪儿了?
既然归入秦宫,如果没有被内侍所盗窃,那么和氏璧只能保存在秦宫之中。如果被内侍盗卖、流入市井,似乎不太可能两千多年都没有现身,不是吗?因此,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之后封秦宫室时,很可能和氏璧就躲在秦宫室的某个角落或者仓库之中。不久之故,项羽进入咸阳,秦宫藏品为项羽所有。但项羽似乎也没有刻意去寻找和氏璧,这很可能和那个和氏璧制作传国玉玺的传说有关,和氏璧既然已经变成了传国玉玺,世间哪里还有和氏璧?即便真的出现了,真品也只能是“赝品”。或许这正是秦始皇的高明之初,既然众人都对和氏璧垂涎三尺,我索性说他被另作他用了,东西没有了,你们还垂涎什么?
再之后,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天下珍奇皆落入汉高祖刘邦囊中。但是,史籍之中却再也没有出现和氏璧的踪影,只能说明汉高祖也没有得到和氏璧,如果得到了,史家不太可能不大书特书!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和氏璧在战乱之中遗失了,因为传言被制成了传国玉玺,即便出现也没人当他是真品!二、项羽火烧秦宫室时被连同其他东西一起被烧了,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玉被烧成了“玻璃”……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秦始皇带进了陵寝地宫之中!既然对外宣称和氏璧已经被制成了传国玉玺,相关记录自然不会有关于和氏璧的记载,秦始皇带进陵寝地宫的只是一块“普通玉璧”而已。个人更愿意相信这种可能性,至少它说明和氏璧至今还在秦始皇陵的地底下埋着!至于是不是,那只能等秦始皇陵地宫被后人打开的那一天了。
综上所述,所谓和氏璧被秦始皇命人制成了传国玉玺,可能性并不大。要么是以讹传讹、要么是秦始皇为了让世人不再惦记和氏璧而“欺天下”编造出的谎言!至于和氏璧到底去哪儿了,没有人知道。或许在战乱之中遗失了,或许被西楚霸王项羽的一把大火烧成了“玻璃”,又或许它正静悄悄地躺在秦始皇陵的地宫之中,等待着给后人“惊鸿一瞥”……个人更愿意相信是最后一种可能性,和氏璧被秦始皇带进了阴宅之中。等到秦始皇陵地宫被打开的那一天,或许这个谜团就能被解开了。不过,我们这代人估计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为什么司马家族成为历代王朝所不齿的王朝?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这个提法不太准确,晋朝分西晋和东晋,应该说西晋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大统一王朝;至于东晋,只不过是和五胡十六国并存的偏安于江南的一个王朝,这段历史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史书是有的,比如唐房玄龄著的《晋书》,北魏崔鸿撰写《十六国春秋》等。但《十六国春秋》此书损害比较严重,遗失较多。所以,关于“五胡乱华”这一段历史记载非常少,大部分人对这一段的历史知之甚少。一个是资料少,再一个是太混乱,记不住。把人看得是一头雾水。
今天,我们先抛开东晋和五胡十六国这段悲惨、混乱、黑暗的历史不谈,单谈大统一王朝的西晋。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
如果不是前有秦朝,后有隋朝这两个短命王朝在那里摆着,西晋就可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最没有存在感和最烂的大统一王朝了。
但是为什么不说秦朝、隋朝是最烂的呢?因为他们的开国皇帝秦始皇、隋文帝,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去衡量,都是超一流的帝王。
西晋呢?总体评价开国皇帝司马炎是个混蛋皇帝,第二任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帝,第三四任司马炽司马邺是短命皇帝。所以由他们四个组成的一个王朝,还能好到哪里去?
西晋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大统一王朝,为什么武断的下这个断语,等了解完全过程大家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了。
(一)混蛋皇帝司马炎
在所有大王朝开国皇帝中,司马炎应该说是最无能、最没有作为、最不负责任的一个。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 ,定国号晋,史称“西晋”。从此,一个新的王朝诞生了。
王朝成立后,应该干什么呢?当年(公元266年),立妃杨艳为皇后,这个无可厚非。“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要想江山稳,必须要管理好后宫,皇后是后宫的统领,稳定了后院,自己的男人才能轻装上阵,去干革命事业不是?
第二年,公元267年,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这一点本来也极为正常。接班人早早地选好,是为了预防万一。保不准哪天自己突然“蹬腿了”,有个继承自己衣钵之人,能防止王朝改姓不是?
但恰恰在立皇子上,司马炎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这个皇子司马衷是个白痴!
司马炎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夭折,司马衷是次子,按顺序他是活着的儿子里的老大,岁数是老大,智力恐怕是老末了。
试想,你要交给儿子的是一个完整的大帝国,他以后要替你对这个国家进行管理,不能壮大门楣,至少要守业有成才行,选一个“白痴”来接自己的班,是不是自己本身就是个白痴!
不管是大臣们如何劝要“立嫡立长”,还是在考试中司马衷“作弊”,顺利通过考核,但是最终的决定权归你司马炎,所以这个责任必须由你来承担。
选完太子,该选太子妃了,选了贾南风,结果又是选择性错误。最终误了太子的美好生活,也影响到西晋的国祚。这个下面详述。
既然是司马氏的天下,那司马家族都应该沾光不是?所以接着开始大肆封王,总共封了五十七个王,都是同姓诸侯。这些诸侯王不但有封国,还有军队,具体规定是这样的:两万户以上为大国,设三军,共有五千人;一万户为中国,设两军,有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设一军,五百人。这一次又出现重大失误,为王朝的动荡埋下祸根。
这些事做完后,就该享受了。
司马炎后宫妃嫔众多,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
这就是成语“羊车望幸”的来历。司马炎这次到有些贡献,中国文学词语库中多了一条成语。
在他的带动下,望族大臣们开始骄奢淫逸,竞相斗富。这样的例子太多,仅举几例:
司马炎每次举办宫廷盛宴,何曾都不食用太官烹制的馔肴,认为不如自己家制的味美,无法下咽。司马炎并不恼怒,反而特许他自带家厨烹制的菜肴——大臣吃的比皇帝还好?
王济在家宴请司马炎,食器珍贵,蒸肫味道甚美。司马炎问怎么做的?王济回答说:“以人乳蒸之。”弄得司马炎目瞪口呆!中途退席而去。
司马炎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自己的舅舅王恺,王恺如获至宝,拿去向石崇炫耀,谁知石崇不屑一顾,用铁如意把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既心疼又恼怒,厉声斥责石崇。石崇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可惜的,现在我就赔还给你。”说着就命手下搬出六七株更高更美的珊瑚树,任凭王恺挑选。这位皇帝的舅舅只好甘拜下风。
司马炎其他的政绩不能说一点没有,但应该说是总体平平。
选了一个不合格的接班人,挑了一个乱政祸国的太子妃,封了造成国家大动乱的诸多王爷,自己带头骄奢淫逸,朝廷上下都飘逸着奢靡之风,整个社会都烂了。
现在这么说司马炎是个混蛋皇帝,相信大家没有什么异议了吧。
(二)白痴皇帝司马衷
司马衷历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蛤蟆叫是为公家还是为私家”,老百姓没有粮食吃,要饿死了,他却说老百姓真笨,“何不食肉糜?”
过去的太子妃,现在的皇后此时应该出场了。
贾南风长相“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晋书》)皮肤黑黝,身材矬矮,长相难看,眉毛后面还有疤痕。就这么一个女人(?!),竟然当了皇后!和南汉后主刘鋹著名的“媚猪”有得一拼。
古语说,家有丑妻是个宝。那是说丑妻安分守己,心灵美。不会给老公惹祸端。但贾南风直接颠覆了“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这首歌词。
贾南风几乎集所有缺点于一身,她妒忌、荒淫、狠毒、残暴。贾南风全身的醋味浓烈,弥漫皇宫,熏得所有的女人不能接近司马衷。但她自己却是打开大门,敞着衣衫,毫无顾忌。开始是和太医令程据私通,一段时间后觉得他年龄大了。就派人到街上寻找年轻帅哥,看到后抓进宫,共度良宵,只用一晚,第二天清晨立即杀掉,真是继承了晋朝奢靡的真髓。
你贾南风喜欢“小鲜肉”就得了呗,她还喜欢上了权力。要知道,权力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男人们的专有品。在乱政夺权中,杀了太傅杨骏,杀了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之后,还不收手,又进而逼害太子司马遹。这一下引爆了火药桶,引起“八王之乱”。
所谓的八王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这都是当年司马炎所封司马氏的王爷中比较有实力的。司马炎当年的第三个错误决定现在发酵了。
“八王之乱”乱了六十余年,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直接引起“五胡乱华”,“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从此中国进入最混乱、最悲催、最黑暗时期之一。北方整个中华民族的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其中,汉民族几近灭绝。
这个动荡、分裂、战乱一直持续了近三百年,直到隋朝统一。
现在可以下结论司马衷是个白痴皇帝了吧。国家混乱成这样,他居然一无所知!奇葩吧。
(三)短命皇帝司马炽司马邺
这个就没有必要细谈了,因为他们的短命,叙述的篇幅也简短点。
晋怀帝司马炽公元307-公元311在位,晋愍帝司马邺公元311-公元316在位。俩人都在受尽屈辱后被刘汉皇帝刘聪所杀害。
从此,西晋在历史上消失。
晋元帝司马睿带领群臣,“衣冠南渡”,在建业建立了政权,史称东晋。他们偏安于江南的一隅,抛弃了北方的百姓。这个,再往下就不值一谈了。
结语:看过以上的整个过程,我们称西晋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一个王朝,大家还有什么非议吗?
参考资料:
《晋书》唐·房玄龄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黄巾隐藏猛将?
NO.1:黑山骑神——张燕
张燕,本姓褚燕,常山真定人(和常山赵子龙为老乡) 。其为东汉末年黑山起义军首领,为人彪悍,敏捷过人,军中人送绰号“飞燕将军”。官渡之战时,张燕率众投降曹操,因其骁勇善战,被封为安国亭侯。在311里,张燕是一名十足的良将,其统率武力均上了80,其余三维也都不低。兵种适性中,骑兵为S,兵器为A,不论沙场冲锋或者攻城略地,都相当可靠。然后是他的特技长驱,增加骑兵部队的移动力,日行千里,不愧为“飞燕将军”。
NO.2:森林斗将——刘辟
刘辟,东汉末年黄巾军将领。黄巾之乱后,与龚都一起率军据守汝南之郊。其为刘备一大死忠迷弟,几番欲将汝南让给刘备。在演义中,在与曹操的部将高览交战时,为保护刘备负伤战死(皇叔魅力果然高,黄巾军头目都为他身死)。在311里,刘辟被玩家们呼作“森林斗神”,可见其作用可与张飞一较高低。尽管刘辟的五维没什么亮点,最高的统率和武力也才刚过70,兵种适性也一塌糊涂,除了枪兵A,其它都很辣鸡。但是,他的特技乱战太厉害了,于森林中攻击时100%施展会心一击,带上枪兵经常可以让敌人昏迷到死。
NO.3:各项全能——张曼成
张曼成,人送绰号“神上使”,东汉末年黄巾之乱时,南阳黄巾军首领。其率众击杀了宛城郡守褚贡,一度占据宛城长达数个月,令附近官军闻风丧胆。后来遭到新任南阳太守秦颉围剿,身死沙场。在311里,张曼成是黄巾军中,除了三张和张燕之后,五维之和最高者。其武力高达81,枪兵和兵器适性都达到了A,不论是做主将或者副将,都可堪大用。特技威压效果是,所属都市领地内不容易出现盗贼或者异族,俘获后就算弃用,丢到大后方也绝对不亏。
NO.4:乘风破浪——周仓
周仓,字元福,黄巾军中成就最高之人,非他莫属。其身材高大,黑面虬髯,跟从关羽后忠心无二,水淹七军后为关羽擒拿了魏将庞德。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为江东鼠辈斩首,周仓闻讯后自刎弃世。近两千年来,各地关帝庙中,周仓因其忠勇事迹,和关公一样受到香火供奉。在311里,周仓是黄巾军唯独一个,水军适性上了A的将领。除了水军,其戟兵适性为A也可一用。因为历史上有擒拿庞德的记录,所以光荣给了周仓一个推进特技,在水上行军时不考虑任何阻隔,可乘风破浪一路凯歌。
NO.5:摸金校尉——张闿
张闿,早年为黄巾军,后来归顺了朝廷,做了陶谦的手下都尉。但是其贼心不改,见财起意率众杀了曹操之父曹嵩一家。夺走财物后,逃往淮南投奔了袁术,为非作歹居然活了很久。在311里,张闿是一个五维都很低的废物,智力和政治甚至低到了个位数,所有兵种适性,也没有一个可以用的。但是不要忽略了他的特技掠夺(其实黄巾军有另一个会掠夺特技的将领,叫眭固,但是名声没张闿大),击破敌方部队时,有机会夺取敌将道具。有一次,我方黄巾军被吕布军欺压,始终破不了局,就是张闿偷了吕布的赤兔马,导致吕布被擒,最后破局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