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江山特殊剧情触发攻略,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直奔主题!看完刷新你对历史的认知。冷知识!
这个朝代皇帝全是暴君,其中有一个规定要想当官需先自宫五代十国的南汉是在南方建立的一个割据政权,这个朝代的四位君主(刘䶮、刘玢、刘晟、刘鋹)全是暴君,而且刘鋹即位后,为了统治需要他规定要想做官需先自宫。一下子国家内宦官人数高达两万之多,堪称历史之最。
提起女皇大家都想到了武则天,要论影响与知名度她排第一。可是历史上还有三位女皇,第一个女皇帝北魏殇帝元姑娘,公元528年,北魏胡太后与人私通,胡太后的情人清河王被亲儿子杀了,所以,胡太后于公元528年毒杀亲儿子孝明帝,立孝明帝不到50天大的女儿元姑娘为帝,第二天废元姑娘改立另一个三岁小男孩元钊为帝,后尔朱荣起兵,胡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被沉河淹死,元姑娘在位仅一天,正史普遍不承认。
第二个女皇帝文佳皇帝陈硕真,唐高宗永徽四年,陈硕真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皇帝,一个月后兵败被杀。
第三个女皇帝是武则天,第四个女皇帝是西辽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西辽仁宗耶律夷列的妹妹,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的女儿,后因与情人通奸杀夫,被公公发动政变杀死。
“永乐”这一年号在朱棣之前已经被用过三次了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
此外,中国历史上以永乐作为年号的政权还有
(张遇贤) 永乐,是五代南汉时广东循州农民起义领袖张遇贤的年号,共计2年。
(张重华) 永乐,是十六国时期前凉桓王张重华的年号。
(方腊) 永乐(1120年11月-1121年4月)是北宋时期浙江农民起义首领方腊的年号,共计2年。
生皇帝最多的母亲——北齐娄昭君她一生共有6儿2女,这八人中,有4个儿子都做过皇帝(其中3个是真真正正坐在了皇位上,还有一个是死后追封的,文襄帝高澄(追谥)、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而两个女儿也都是皇后,娄昭君也被称为九龙之母。
姓袁的皇帝有两个,都是河南人,江山都有赖于姓孙的,称帝不久后都死了,都有个部下叫张勋。历史上有两个袁姓皇帝,三国时期袁术,民国复辟的袁世凯,他们两个都是河南人,他们的江山来源都有赖于姓孙的(袁术从孙权家得到玉玺称帝,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结果大总统进而复辟),他们当上皇帝不久之后都死去,他们都有一个叫做张勋的手下。
除了岳飞在身上纹字以外还有呼延赞众所周知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尽忠报国”,除了岳飞,宋初将领呼延赞也在自己身上刻字。延赞有胆量勇气,勇猛强劲,随和率直,经常说愿意战死在敌军中。在自己身上到处纹“赤心杀贼”字,除了他自己刺字,他还在妻子、儿子、仆人都在身上纹了这几个字。他的几个儿子耳朵后面另外刺字曰:“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汉献帝和诸葛亮同年生同年死汉献帝和诸葛亮是同年生(公元181年),同年死(公元234年)。一个从庙堂走向江湖之远,一个从江湖之远走向庙堂,两个人一生都在对抗曹氏。(因此有人认为诸葛亮就是汉献帝)
建国以后还有人称帝中原皇清国张清安,四川省巴中县兴隆乡人。他在当地宣扬《五公经》,在身边聚集了100多号的信徒。然后,他就做起了皇帝美梦,1982年的时候成立了中国皇清国。
他手下那100多个信徒,每一个人都被加官进爵,各种王爷封号,就像是从批发市场批发回来的,应有尽有。张清安竟然还异想天开的给蒋介石敕封“威国王”,可蒋介石远在台湾,敕封书如何送达呢?他居然选择了邮寄!四个月后,当地公安局剿灭了“皇清国”。
万顺天国
李成福,1990年到1992年的时候,在河南嵩县和南召县等地,建立了万顺天国。
他自称唐朝李氏后裔,想以暴动的方式恢复唐朝版图。李成福被公安机关逮捕后,他的儿子被“大臣”们拥立为帝,李成福的妻子作为太后垂帘听政,拥军八人。
后当地出动了三名公安干警,将万顺天国落网成员全部逮捕。大中华佛国
石顶武,1947年到1953年期间,在湖南`江西等地建立大中华佛国。这个“国家”的实力相对于上面两个来说,就强了许多,被剿灭的时候,发现了手枪三支、捷克式轻机枪一挺、长枪16支、各式子弹共两千余发。
1953年,石顶武被执行枪决。但是,他的儿子石金鑫随后被拥立为帝,也就是“后大中华佛国”,没过多久,也被灭了国。大有国
曾应龙,四川广安人。1985年的时候,聚集了数百人反对计划生育,自立为皇帝,建立“大有国”。
同年,率领大军攻陷了当地县医院,俘虏了医生、护士,销毁了所有的避孕用品。
后被驻扎在当地的解放军灭国,本来应该判其死刑的,但是念其无知,改判无期徒刑。
南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前一个朝代的大将南朝共四个朝代(宋,齐,梁,陈),这四个国家的开国皇帝都是前一个朝代的大将,刘裕本是东晋大将,后来建宋代晋,萧道成本是宋朝的大将,最后建齐代宋;萧衍本是齐朝大将,最后代齐立梁;陈霸先本是梁朝大将,最后代梁立陈。
所有刘姓建立的政权中,只有刘裕建立的是宋,其余的是汉在历史上刘姓建立的政权中,只有刘裕建立的政权是“宋”,其余刘姓建立的政权都是“汉”,刘邦(西汉),刘盆子(赤眉汉),刘玄(玄汉),刘秀(东汉),刘备(蜀汉),刘渊(匈奴汉),刘知远(后汉),刘龑(南汉),刘崇(北汉)。
历史上用过最多的国号是“汉”被用过十六次刘邦(西汉),刘盆子(赤眉汉),刘玄(玄汉),刘秀(东汉),刘备(蜀汉),刘渊(匈奴汉),李特(成汉),邢杲(刑汉),侯景(侯汉),朱泚(朱汉),刘知远(后汉),刘龑(南汉),刘崇(北汉),郝定(郝汉),陈友谅(陈汉)。
历史上武力值最高的皇帝是南宋开国皇帝刘裕《资治通鉴》中这样描述“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事,使将数十人觇贼。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 。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馀人。”
就是刘裕带领十个人去侦察,碰到了数千敌人,刘裕提起刀冲向敌军,敌人败走,还杀了不少人。如果描述的是事实的话,刘裕实乃历史第一人。
历史上有一个臣子问皇帝为什么要“造反”东魏皇帝元善见在位的16年间,虽然文武全才,有孝文帝遗风,但朝政为高欢、高澄、高洋父子三人所把持,丝毫不能有所作为。不仅如此,在高澄当政期间,元善见还曾遭到他的殴打,被指着鼻子骂做是狗。
面对这种困境,元善见找来荀济等人冥思苦想多日,最终决定用挖地道的方式脱险。这项计划起初进展的很顺利,然而等到地道快挖到城门附近时,却被守城的军官听到动静,并紧急报告给高澄。后者下令追查此事,很快便将荀济等人抓捕。高澄心里很清楚,荀济等人这样做肯定是受皇帝的指使,所以不久便带兵入宫,质问皇帝因何要这样做。
高澄见到孝静帝后显得气愤至极,竟然语无伦次地质问他:“陛下因何要造反呢?微臣父子两代为国家忠心耿耿,到底有什么地方对不住陛下?”高澄说完,便示意左右捕杀诸位嫔妃。说皇帝造反的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书童率八千人大败五十万大军晋南北朝时有一个叫做陈庆之的人,他曾经带领着兵士8000人就打败了当时北魏的号称50万大军(其实没那么多但是也不少)的军队,而这个人之前只是梁武帝萧衍身边的一个书童。之后他一战成名,此后军中流传着“千军万马避白袍”。
岳飞的后代是清朝的名将,而清朝的前身是后金岳飞是抗金名将,他的二十一世孙也是名将,叫做岳钟琪,是清朝康雍乾三代的名将。他的祖先岳飞一生抗金,而岳钟琪却为清朝大将。这着实有点讽刺。
唐朝有个唐殇帝唐殇帝本名李重茂,唐中宗李显第四子,他为韦后所立,形同傀儡,实权均属韦后,后被太平公主从皇位上拉下来。“禅让”给叔父李旦。
清朝差点出个保庆帝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想废黜光绪帝,于是在1900年1月24日(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召集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溥儁为“大阿哥(皇储)”,预定庚子年元旦光绪帝举行让位礼,改元“保庆”。但是这一举动遭到国内外各派势力的强烈反对,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溥儁也与皇位擦肩而过,晚年凄惨。
南宋第二个皇帝不是宋孝宗准确来说,南宋第二个皇帝不是宋孝宗。而是宋简宗赵旉,南宋第二任皇帝、宋高宗的亲生独子、元懿太子赵旉。据《宋史》等正史的记载,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五日,南宋将领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苗刘兵变”,逼迫宋高宗禅位于年仅三岁的皇子赵旉。同年四月一日,在勤王军的攻势下,叛乱被平息,高宗赵构重新即位,赵旉依然为皇太子。
建炎三年五月,宋高宗携太子赵旉离开杭州,北上建康。同年七月,赵旉在南京生了疟疾,在建康行宫治病期间,因为宫女碰倒了金香鼎,他受到噪音惊吓,竟然被吓死,时年仅三岁。虽然只当了二十多天皇帝,也算是南宋第二个皇帝了。
朱元璋当初想认朱熹为祖宗古代人讲究出身,如果出身不好,则被看作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古人一旦出了名就想给自己认个有名气的祖宗,朱元璋也是这样。建国后老朱也想为自己找一个好的祖宗,于是他把目光放在朱熹身上,可是朱熹离他太近了,才一百多年,老朱只好悻悻作罢,还是承认自己农民出身。
历史冷知识很多,当你了解新的历史知识后你会觉得很有收获,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赵光义如何通过三步走夺权?
“烛影斧声”只是野史中有一些记载,而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又的确蹊跷,更巧合的是太祖赵匡胤死的时候恰巧只有太宗赵光义在场,作为最大受益者的赵光义无论如何都是嫌疑重重。
“烛影斧声”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宋朝僧人文莹所著《湘山野录》中提到的。话说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的一个晚上,赵匡胤诏老弟赵光义去宫里喝酒,为了喝的痛快点把太监宫女们全打发出去,喝着喝着,宫女太监们听见太祖用柱斧(一种装饰类用品)戳地的声音,一边戳一边说“好为之,好为之”,隔着窗户在烛影下还看到赵光义离开座位,做推辞的样子。接着,赵匡胤就睡着了,并打起了呼噜,赵光义当晚也留宿寝宫。结果第二天清晨,年仅五十岁身强力壮的太祖赵匡胤就不明不白死了。这就是著名的“烛影斧声”。
第二个版本是《烬余录》中提到的。话说太祖皇帝诏老弟赵光义入内喝酒,让花蕊夫人陪同。赵光义对花蕊夫人垂涎已久,趁太祖喝的神志不清之际调戏花蕊夫人,但是惊醒了太祖皇帝,遂用手边的玉斧砍他,但是大醉的太祖皇帝哪能比得上身强力壮的年轻后生赵光义,所以玉斧砍在了地上,然后太祖皇帝气的大骂他“好之为之,好之为之”。于是赵光义在恼羞成怒之下,杀了太祖皇帝,匆忙逃回府中。这是另一个版本的“烛影斧声”。
烛光斧影不管是哪个版本,它已然是一个疑案,说明太祖皇帝之死注定是一笔糊涂账,由于这笔糊涂账,让他老弟而不是他儿子当了皇帝,这足以引起我们对其中阴谋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姑且我们相信是赵光义如何对“灼艾分痛”的兄长太祖皇帝下手的。
其实赵光义有夺位之心要从太祖太宗兄弟二人母亲杜太后说起。首先,赵光义说服了杜太后。赵光义从小聪明乖巧,比大哥死巴巴的当老好人,傻孝子强多了。看到老大得了天下,他心理不平衡老是在杜太后面前哭诉,作为女人的杜太后和其他女人其实没什么区别,,都疼爱小一点的孩子,再加上赵光义的表现良好。所以杜太后临死前召集太祖,太宗,赵普进宫并对他们说“他日帝位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杜太后让赵普将自己遗命写为诏书,藏于金匮之中,这便是著名的“金匮之盟”。
其次, 有了老娘的诏书打底,赵光义很有干劲。杜太后去世一个月后,赵光义便向太祖皇帝要官。要什么官呢?开封府尹!大家都知道开封府尹不是个普通的职务,也不是普通人能担任的职务。在五代时期,凡是担任开封府尹的皇族,基本上都是皇室继承人,比如柴荣在登基之前就当过开封府尹。太祖皇帝再不愿意,但碍于兄友弟恭,母亲遗诏,也就捏着鼻子认了,从而在建隆二年把赵光义任命为开封府尹。大臣们一看,这了不得啊,赵光义是储君的节奏,于是从这时起,赵光义身边不仅仅有一帮支持他的武将,文官也开始向他靠拢。
最后,赵光义拿到了只有储君才能做的开封府尹并不满足,但凡储君,岂能没有爵位?于是赵光义又向他老哥要爵位,太祖皇帝笑眯眯问他,老弟要个啥爵位呀?赵光义大言不惭的说,我去攻北汉,攻下太原封我为晋王算了。老好人太祖皇帝没等他攻北汉就把一个晋王帽子扔给他。
随着宋朝局势的稳定,赵氏兄弟们的事业也蓬勃发展。老好人太祖皇帝为了江山社稷的万古大业,决定迁都洛阳或者长安,但是响应者寥寥无几,反而赵光义一句“国都安全,在德不在险”众人皆应。太祖皇帝一看,连朝局都快掌控不了。于是为了改善朝中格局,太祖加强了与另个弟弟赵光美的关系,有一个月兄弟二人就会面三次,随着赵匡胤和赵光美的联盟,朝中逐渐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令人费解的是,太祖皇帝死了!《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一句“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976年,太祖赵匡胤死,太宗赵光义登基,按照惯例,新君次年改元,他倒好,一登基就改元为“太平兴国”,这得是和太祖皇帝有多大仇才能干出的事情,一个皇帝如此胸襟也是没谁了。
其实作为皇帝来说,皇位来路正不正并不是太重要,主要的是你能不能被国家认可,被人民认可。杨坚,李世民,皇位来路不正,但是实实在在的政绩生前死后都获得了人民的认可,历史的认可。而赵光义不管做没做弑君的事,“烛影斧声”是其留给史书的最终印象。
表达出郭德纲老师的什么思想?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这句话的意思是,“江山父老”既然能够看的起我,能够赏给我碗饭吃,使我有了容身之地,我感恩带德。所以我做人和做事就要光明磊落,凭着良心,凭着能耐,凭着真本事,以德报恩,光明正大的,“货真价实”的,赚俩辛苦钱,绝对不会去做对不起“江山父老”一星半点“伤天害理”事情,更不会去挣,去拿,一分一厘的黑心钱。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这句话虽然看似有些泼辣、狂傲,但却很有水平。妙就妙在借用了明朝江南才子、画家、诗人唐伯虎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叫做《言志》的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样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提升了人气,可谓是一举多得。
郭德纲现在不用说,妇孺皆知,大红人一个。只要是一提相声,是没有人不知道,不认识郭德纲的。郭德纲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通过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博学广闻,炼就了一身的学问和才华,虽然曾经是命运坎坷,穷途陌路饱经沧桑,但最后凭着不懈的艰辛与坚持,可谓是背水一战,硬生生异军突起,闯出了一番新天地。终于,苦尽甘来,获得了臣大的成功,成了当今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郭德纲绝对是本世纪一个能把烂牌打出王炸的狠人,郭德纲是幸运的。
郭德纲,德艺双馨,常常把观众比做江山父老,衣食父母,郭德纲总说自己是手艺人,凭得是绝活,但有卖有买,开剧场是做生意,那他也是一个商人,商人吗,谁都想把生意做大,好让买卖兴隆。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也算是郭德纲打的一句响亮的广告词。郭德纲是真精明!
正宫皇后和下一任皇帝的生母?
按古代礼法,皇帝的嫡母肯定要比生母的地位高,但出于血缘之亲,哪个皇帝甘心自己的生母给嫡母下跪?由此一场亲情与法理的旷世之争拉开帷幕。
从西周开始,中国的婚姻制度进入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个制度很精妙,“多妾”保证了家族人口的繁衍和壮大;“一妻”保证了家族的政治利益不被分割。
比如龙椅,这东西总不能有几个儿子就劈成几份吧?这个最大的政治利益该由谁继承才能保证家族利益不受损呢?于是周公创造了宗法制,认为规定了嫡妻无可撼动的至尊地位,只有她的儿子们才有资格称为继承人,且按叙齿排定顺位。
可是制度是死的,生活却是精彩的,比如作为嫡妻的皇后没生儿子怎么办?皇帝花心了,想换老婆怎么办?再比如继承人看着生母给嫡母下跪心里不爽又该怎么办?
我们按时间线讲述几则故事,给您展现“两宫之争”的旷世恩怨。
曾经有人问:平定诸吕后,汉文帝为何不废了吕雉,立自己的老妈薄太后为皇太后呢?
后人一直称汉文帝的老妈为太后,其实她这个太后只是汉文帝当代王时的“王太后”,而不是当皇帝后的“皇太后”,因为当时的皇太后是已经去世的吕雉。
吕家人虽然被赶尽杀绝了,但作为高祖刘邦的嫡妻,没人敢动吕雉,因为她代表了汉家治国的“纲”——以孝治天下。
按宗法制,薄太后只是老刘家的“二等公民”,甚至只是财产,只有吕雉才是老刘家的女主人,这个地位是刘邦赋予的。假如汉文帝废掉吕雉,那就等于否认了刘邦,请问他的皇位合法性何在?
所以,包括汉文帝在内的后世之君,无不高呼“孝道”,绝不敢动废掉嫡母皇太后的歪心思。
历史上更立皇后的皇帝是汉景帝,其嫡妻薄皇后因为无子被废黜,数年后王娡被立为皇后,其子刘彻(汉武帝)被立为太子。
对汉武帝来说,薄皇后曾经是他的嫡母,但在他登基时嫡母就已经换成了生母,避免了“两套班子”的尴尬。
汉武帝去世前曾经留下一份遗嘱,希望立李夫人为皇后。后来霍光遵照他的意愿,将李夫人追封为孝武皇后,并入祭太庙。
你可能很奇怪,巫蛊之祸发生后卫子夫事实上已经被废了,汉武帝为何不在生前亲自追封李夫人呢?
原因只有一个:他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而不是李夫人的儿子刘髆,假如生前追封了李夫人,就意味着刘髆成了唯一的嫡子,刘弗陵的继承人身份就不合法了。
所以,汉武帝的这个愿望只能通过后人帮他实现。
汉武帝的这个心思其实跟唐玄宗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人曾经问: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千古传唱,可是贵妃娘娘为何终其一生都不能当皇后呢?
自从唐玄宗废了王皇后,他这辈子都没再立过第二位皇后。对此有人解释说,杨玉环之所以没当上皇后是因为她没生过儿子。
其实这个说法大错特错,恰恰相反,假如唐玄宗能确认杨玉环肯定不会生儿子,他真的有可能立她为皇后。也就是说,唐玄宗是因为担心杨玉环给他生儿子,才不敢立她为皇后。
理由不复杂,因为一旦杨玉环当了皇后,又生了皇子,那么李亨的太子之位就不合法了。在政治经验丰富的李亨,和有可能的那位娃娃之间如何选择?这个答案一点都不难作出。
由此可见,嫡母与继承人如果不是“原版的母子”就很麻烦,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朝政动荡,皇帝们为此不得不压制个人的欲望,尽量避免让嗣君面临“两个妈妈互撕”的局面。
直到西汉的第十位皇帝,即倒数第二位皇帝汉哀帝登基,历史上才第一次出现了皇帝的嫡母和生母都在世的情况发生。
汉哀帝的嫡母就是大名鼎鼎的赵飞燕,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而他的生母则是定陶王后丁姬。
有意思的是,汉哀帝在位时,“两宫之争”的主角却不是两位太后,而是两位太皇太后。由于汉哀帝是汉成帝的侄子,所以汉成帝的母亲王政君是汉哀帝的嫡祖母,而亲生奶奶傅太后则是他的亲生祖母。
这位傅太后是汉元帝的昭仪,当年就费尽心机想取代王政君,好容易熬到孙子即位了,就一心想把老情敌王政君踩在脚下。于是她勾结朝中势力,不断给自己抬高地位。
在傅氏之前,皇帝只有一位太后、一位太皇太后,这位老妖婆子上蹿下跳,先给自己加了一个“帝太太后”的尊号,后来又觉得“帝”不如“皇”,所以又改称“皇太太后”。当然,丁姬也跟着沾光,升级为“帝太后”。
虽然她们的称谓还不是“皇太后”,但创下了两太后并列的“两宫”先例。
傅老妖奋斗了一辈子,依然没能突破“两位太后并列”的藩篱,由此可见,嫡母的法统地位还是很强大的,东汉最能体现她们的至尊地位。
我们知道,东汉只有一头一尾两位皇后有子,其余的皇帝都面临着两个妈妈的困扰。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延续西汉末年的做法,死去的生母会被追封为太后,而活着的生母只能老老实实给嫡母磕头。
做得最极端的就是汉章帝。汉章帝的嫡母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汉明帝的明德皇后马氏,而其生母则是贾复的孙女贾贵人。
汉章帝出生后就被汉明帝交给马皇后抚养,所以汉章帝从小就只认马皇后为母。登基后,汉章帝甚至都没有提高生母的等级,也不去探望生母。其实也不能理解,一是他们母子从来就没在一起生活过,没有感情,二是他如果去探视生母,生母还得给他下跪磕头。
直到马皇后去世,汉章帝才给生母提高了待遇,但品级始终没有提高。
由此可见,汉哀帝的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非法的、可耻的、不能接受的,法理始终置于亲情之上。
不过,亲情总是无法泯灭的,法理虽大但也不能隔断血脉亲情,于是后继的皇帝们总惦记着挖“宗法制”的墙角,为生母争取“合法权益”。于是到了南北时期又一个新名词诞生了——皇太妃。
北魏孝明帝元诩封生母胡充华为皇太妃,宋废帝刘昱封生母陈妙登为皇太妃。虽然“妃”与“后”确实没法比,但“皇”字远比傅老妖不伦不类的“帝”显得更“上档次”。
经过上千年皇帝的“刨根”,宗法制的墙基越来越松,到了明朝,一个意外事件催生了真正的“两太后并列”。
这件事就是土木堡事变,明英宗当了蒙古人的俘虏,于谦等人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登基。明英宗虽然被“太上皇”了,但他的老妈孙太后的地位没人敢动。不过朱祁钰不甘心呐,自己当了皇帝,太子是侄子,太后不是生母,这皇帝当得太窝囊。
于是朱祁钰决定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作斗争,他要通过抬高老妈的地位给自己长脸。于谦等人考虑到当时的特殊情况同意了他的提案,尊其生母吴氏为皇太后。
但为了突出嫡母的地位,还是给两位太后留了不同的“标识”——嫡母皇太后加徽号,生母皇太后不能加徽号。比如孙太后被尊为“圣烈慈寿皇太后”,而吴太后的称谓则是光溜溜的。
万历帝即位后又继续挖墙脚,他即位后尊嫡母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生母李氏为慈圣皇太后,从法理上几乎拉平了嫡母与生母的地位。
整个清王朝都延续了万历皇帝的传统,新皇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册封嫡母和生母为皇太后,除了排位上嫡母依然在生母之上,在实际待遇上已经没有任何差别,论影响力,生母甚至超过了嫡母。
“两宫之争”就像一场数千年的马拉松比赛,因为规则的原因,注定了皇帝的生母地位远不如嫡母。但冰冷的法统最终被亲情粉碎,在历史的终点线上,两位太后几乎手拉手撞线了。
出家武当山的皇帝?
在武当山地区,民间广为流传的是建文皇帝朱允炆藏在武当山。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走了他侄儿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江山。后来,朱允炆生死不明,成为千古疑案。
据1959年《文物》第7期刊载的湖北省文物管理处丁安民文章《湖北均县武当山古建筑调查》:“又传说明成祖与建文帝之争,建文帝奔至湖广均州太和山出家,故以十三省十三年之田赋修建武当山。从这一工程规模之宏大、耗资之巨来看,反映了明代上层统治者的豪奢。”
传闻建文皇帝隐匿武当山,真伪不清
目前,关于建文皇帝是否曾在武当山隐匿过的史料甚少,而且真伪不清,但我们透过现有资料看到一些蛛丝马迹。据清朝谷应泰所著《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皇帝出逃时随行人员中有两个襄阳人。郧阳当时属襄阳。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才设郧阳府,将郧阳从襄阳划出,且记载他四次现身襄阳。要知道,武当山就在襄阳、郧阳之间!
后来,明成祖朱棣又派侍郎胡濙在国内寻找建文皇帝21年,宫内有人向朱棣进谏说,要想找朱允炆下落,就要先找张三丰。作为明朝重臣,胡濙前后5次登上武当山,不知是否是在明访张仙人隐察建文皇帝?“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明史·胡濙传》还记载,朱棣当时带兵北伐,半夜听到在外十余年的胡濙的秉报立即接见。谈了很久。朱棣通过这次突如其来的彻夜长谈,才放下了他多年的疑虑。后人猜测:要么是得到朱允炆确实已死的消息,要么就是朱允炆亲口说了不再争夺皇位。总之,胡濙应该是见过朱允炆的。
李世民与武则天圆房当夜?
这个问题我最清楚,当时我穿越做了唐宫里的太监,和高力士一起入的宫,最后内务府分配我伺候武则天,那一年我9岁,武则天16岁。
进宫后,武则天很随和,没有晚年盛气凌人的样子。刚见面她就打开了话匣子,跟我说她是14岁进的宫,不过到现在还没见过夫君李世民一面。还说她父亲是大官,是荆州都督,问我认识她父亲武士彟(huo)吗?我说不认识。
我告诉大家,当初武则天并不受宠,她只是李世民的一个才人,赐号“武媚”,李世民后宫佳丽很多,武则天并没有引起皇上的注意。(如图)
武则天是有心机的女人,她不放过任何表现自己的机会,就像清朝的慈禧一样。
当初慈禧刚进宫时,和武媚娘的情况差不多,为了吸引咸丰的注意,慈禧绞尽了脑汁,又是唱小调,又是叠纸飞机,不管怎样,慈禧最后成功上位了。
武则天的表现也不错,为了吸引李世民的目光,她试图用三种工具驯服烈马。
原来番邦献给了李世民一匹烈马——狮子骢,谁也不敢骑。这时武则天觉得表现的机会来了,她对李世民说:“陛下,我有办法降服这匹马”。
李世民是第一次注意到了武则天,望着她稚气的脸,心想她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说说看,你如何降服这匹烈马?”李世民笑呵呵问道。
武则天很认真地说:”制服这匹马,我需要三件东西”。
李世民接口道“哪三样”。
武则天道:“我需要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李世民很感兴趣望着眼前看似柔弱的女孩。
武则天仿佛受到了鼓舞,一口气说道:“首先我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
李世民听后,对眼前的女孩刮目相看,心头升起一种爱怜。
李世民决定夜宿武则天这里,此时武的身份很低,只是一个才人,住的地方相当简陋,即太极宫的西侧掖庭。
无巧不巧,就在李世民刚要临幸武媚娘的时候,唐朝发生了强烈地震,震级在7.8级。
当时我在门口守候着,面对紧急情况我毫不犹豫的冲了进去,从床上拉起二人就往外跑,当刚跑到门口时,房顶上的大梁砸在了来。
随后御林军赶到了,尉迟恭背起皇上跑到了空旷地方。武则天吓得瑟瑟发抖。
这一天我记得很清楚,是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晚上11点左右。
不过请大家放心,有我保护武则天,即便房梁突然掉下来也伤害不到她,知道为什么吗?
实不相瞒,我是奉玉皇大帝旨意保护武则天的。
原来武则天要在唐三代后当女皇,这是天意,谁也违背不了。这事只有我和唐朝国师袁天罡、李淳风三人知道。
到后来民间才逐渐传出“唐三代女主武王”的谶语。意思是唐朝过三代,姓武的要当皇帝。后来历史确实是这样发展的。
武则天和李世民安然无恙,不过二人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历史上二人到底有没有后代不得只知。
反正武则天嫁给李治后,二人先后生下了4个男孩和两个女孩,事实证明武则天身体没毛病,换言之,李世民身体肯定有问题。也许是那次地震受到惊吓了吧?
最后声明一点,李世民和武则天圆房时大梁突然掉了下来是小说家之言,不可当历史看待。
这个故事无非说明武则天是个惊天动地的人物,李世民和武则天没有后代也许是天意吧!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