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 正文

三国志12孙权剧情攻略 孙权打合肥为什么不带着陆逊

孙权打合肥为什么不带着陆逊?为何孙权攻打合肥不令陆逊上场呢?可惜孙权五次带兵攻打合肥,孙权欲以大胜之威攻取合肥,而曹操此时已经出兵讨伐汉中张鲁。孙权调动各地将领率领各地主要兵力齐至陆口,意气风发的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合肥。初战张辽便以八百突袭孙权大营,孙权大惊慌不择路登上山顶防守,幸得回过神来的东吴将领领兵整军反抗,被孙权认为可以与张...

三国志12孙权剧情攻略,孙权打合肥为什么不带着陆逊?

以陆逊的军事才华,为何孙权攻打合肥不令陆逊上场呢?我们先来看看孙权攻打合肥的次数以及时间段。

合肥是曹魏与东吴的必争之地,也是东吴北上中原之要道。因此孙权虽屡败屡战,然势要拿下合肥。可惜孙权五次带兵攻打合肥,皆劳民伤财,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第一次是赤壁之战后,孙权欲以大胜之威攻取合肥,围城百日,然而中蒋济的援兵之计,无功而返。

这个时间段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此时的陆逊初出茅庐,不过在负责文书等工作,还是一名文官,担任一地县令,治理民生,维持地方治安,安抚民心。

第二次是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彼时的孙权与刘备平分荆州,两军休战,握手言和。而曹操此时已经出兵讨伐汉中张鲁。孙权见此,按奈不住心中的躁动,欲趁江淮地区兵力空虚,拿下合肥。

同年八月,孙权调动各地将领率领各地主要兵力齐至陆口,当时东吴有名的将领,如吕蒙,甘宁,陈武,凌统,贺齐,蒋钦,丁奉,徐盛,宋谦,潘璋,周泰,朱桓,朱然,全琮等皆随列在阵。意气风发的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前往合肥。

合肥城下,望着城内的七千曹军,孙权等人认为合肥乃囊中之物,而城中的张辽等人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结果嘛,想必喜欢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此战孙权将张辽抬进了武庙。

初战张辽便以八百突袭孙权大营,斩杀东吴猛将陈武,使宋谦,徐盛负伤弃器而走。孙权大惊慌不择路登上山顶防守,幸得回过神来的东吴将领领兵整军反抗,方才捡回一条性命。

士气大落的吴军,眼见合肥城高坚固,再加上军中突生疫病,僵持了十数日的孙权,知道夺城无望,下令撤兵。

而后孙权亲自断后,退到津北。被闻讯而来的张辽又来一次蹂躏,“几复获权”吓得孙权爆发出惊人逃生能力,纵马跃桥而生。

此战,凌统账下的私兵全军覆没,只身一人游过岸南,这一战凌统被打哭了。而敢以“百骑袭曹营”被孙权认为可以与张辽齐名的甘宁在张辽的威名之下黯然失色。

《三国志·吴书十·凌统传》: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八百陷阵之威,犹可见当年风采。

好了,那么此时的陆逊又在哪里呢?

此时的陆逊崭露头角,但威名未显,还在征讨山贼,招募山越。

第三次是公元230年,彼时的大汉已如昨日黄花,华夏大地诞生了三位皇帝,三国鼎立,昔日的将星大多陨落,但是精彩的战事还在延续。同年冬季,孙权领兵攻打合肥新城;曹魏老将满宠召集兖州、豫州兵力汇集合肥,孙权见此,谎称退兵,以此麻痹满宠,却被老谋深算的满宠识破。

之后孙权果然又带着队伍汇集合肥城下,但是看到兖州、豫州、扬州,三州兵力之强盛,知道讨不了好,只得退去。

《三国志·魏书二十六·满宠传》:四年,拜宠征东将军。其冬,孙权扬声欲至合肥,宠表召兖、豫诸军,皆集。贼寻退还,被诏罢兵。宠以为"今贼大举而还,非本意也,此必欲伪退以罢吾兵,而倒还乘虚,掩不备也"。表不罢兵。后十余日,权果更来,到合肥城,不克而还。

彼时的陆逊已经成为东吴的中流砥柱,那么他为何不随孙权一同攻打合肥呢?因为他正驻扎在武昌,一边辅佐教导太子孙登,一边掌管荆州等军政事务,根本无暇随同孙权攻打合肥。

公元233年十二月,不甘失败的孙权第四次攻打合肥,再次被满宠识破其意图,在淝水登陆之时,遭受满宠事先埋伏的军队伏击。

屡次败于合肥城下,恼羞成怒的孙权再次攻打合肥城;同时命令女婿全琮率兵五万攻打六安,然岳父女婿二人皆不克而还。

《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是岁,权向合肥新城,遣将军全琮征六安,皆不克还。

这一战虽然孙权没有带着陆逊一同前来,但是在公元232年,陆逊曾经率军进发庐江,满宠见此率领精锐部队在杨宣口设伏,被陆逊识破,陆逊连夜领兵撤退。所以即便孙权带上陆逊,遇上满宠顶多只是旗鼓相当而已。

隔年五月,孙权应邀诸葛亮之请。第五次亲自率兵十万攻打合肥新城。同时令诸葛瑾,陆逊率万余人攻打襄阳;又令张承、孙韶率万余人进逼广陵、淮阴等地;三路并进以此威胁曹魏。

不出意外,孙权又遇上他这一辈子的克星满宠。彼时76岁高龄的满宠展现“廉颇已老,尚能战”的风范。召集数十名勇士以火攻之势烧毁了东吴的攻城器械,并射杀了孙权的侄子孙泰。

而闻听老对手杀死自己的侄子,暴怒的孙权猛攻合肥数月,却奈何不了名不经传当时的合肥守将张颖,久攻不下的孙权在闻听曹魏皇帝曹叡亲率大军前来,吓得连忙退走;进攻广陵的孙韶军也同时班师回朝。

《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

反观陆逊与诸葛瑾所带领的军队,在听闻孙权撤兵的消息下,不得不安稳吓破胆的诸葛瑾,同时有条不紊地制定撤退计划,最终斩获千人,安全撤回。

孙权如果带领陆逊能否拿下合肥城呢?

我个人觉得如果是孙权为主帅的话,是不行的。因为孙权的军事能力不行,跟老蒋一样,明明不行,却越要证明自己,插手军事活动,越级指挥。

如果是陆逊为主帅的话,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毕竟攻城战比拼的就是城池的坚固能力,防御工事;物资的囤积;后勤补给;后方支援兵力;将士的统御能力,能否调动军队的士气,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君不见智如诸葛亮,即便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攻打陈仓也奈何不了郝昭。

强如关羽,挟水淹七军之势,也打不下曹仁防守的樊城。

我们纵观孙权的五次伐合肥之战,如果以陆逊为主帅最有可能拿下合肥的战役,当属第一次合肥战役,彼时的孙权挟赤壁大胜之威,围攻合肥百日;合肥面临城崩的状态下,有名的谋士蒋济谎称张喜的四万援军不日将到,以此激励士气,却不想成功诈退孙权,偷鸡成功。

如果当时是陆逊为将的话,以陆逊的军事分析能力,足以识破蒋济的计谋。

至于之后的战役,面对修缮得愈加固若金汤,兵力逐渐强盛的合肥城,以及久经战阵的名将,即便是陆逊恐怕也只能干瞪眼。

三国志战略周泰合军聚众还是一力据守好?

三国志战略周泰带一力据守好,周泰有不屈特性,一力拒守可以增加防御。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周泰胆气绝伦,保卫孙权,身受十二处伤,仍勇战退敌。演义中于夷陵之战斩杀五溪蛮王沙摩柯。

赤壁之战后刘备抢荆州地盘的时候?

赤壁之战后,很多人为孙权打抱不平,说什么孙权出力最多,最后却只得了江夏的一个角,整个荆州都应该归孙权。

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在赤壁大战结束以后,曹操仓皇北逃,刘备趁着这个机会,先后攻占了荆南四郡:长沙、桂阳、武陵、零陵。

而孙权也没闲着,他和周瑜都是人精,他们当然是要抢最肥的一块肉,那就是南郡。只不过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江陵城时,遇到了点麻烦,所以几乎无功而返。

01刘备的算盘打得好,把刘琦推到前台来。

赤壁之战过后,曹操并没有彻底放弃荆州,他派遣曹仁镇守江陵。襄阳是刘表的荆州治所,可是过去荆州治所一直在江陵。

所以襄阳和江陵都是非常重要的城池。在孙权和刘备看来,打下江陵城,那就是拥有了整个南郡,有了南郡,那就是拥有了荆州。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三国志》

刘备多鸡贼啊,他手里兵马不多,也不敢去跟曹仁硬刚,就把打江陵的机会让给了周瑜。而自己则趁机夺取荆南四郡。

反正是一无所有,过去只驻扎在新野小城,能拿下荆南四郡,对刘备来说,已经是不小的家业了,至于江陵城,当时刘备是很难攻取的。

在攻打荆南四郡之前,刘备还将刘琦推举为荆州牧,意思很明白,他想要让刘琦在道义的角度上站稳脚跟。这荆州本身就是刘表的地盘,现在他儿子刘琦接任荆州牧,也没什么大问题。至少刘琦做荆州牧,是要比孙权更加合适的。其实真的要是抢起来,刘琦还真的没办法跟孙权抢,毕竟人家手握雄兵,赤壁之战又出了那么大的力气。

刘备之所以这么做,那就是为了将来等孙权打下江陵以后,自己有理由跟孙权讨要江陵的控制权。当然了,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要不要是刘备的是,给不给是孙权的事情。尽人事,顺天命就是这个意思。

02孙权自己不要荆南四郡,他只想着打下江陵城。

孙权一门心思猛攻江陵,他知道荆州最重要的地方在南郡,南郡最重要的地方在江陵和襄阳。打下了江陵以后,早晚就能拿下襄阳,继而就能夺取整个南郡。

对于长沙、桂阳、零陵和武陵这几个地方,孙权是真的看不上。一来这些地方的人口比不上南郡,从而经济实力就赶不上南郡。二来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太靠南边,不利于将来夺取襄阳。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三国志》

所以孙权这边的周瑜,在击败了曹操以后,也不急着追杀曹操,而是直奔江陵城而来。他觉得自己完全有实力打下江陵城。

然而他失算了,镇守江陵的曹仁,实在是非常英勇。曹仁作为守城之将还是非常合格的,因此曹操才会把如此重要的地盘交给曹仁。

周瑜围攻江陵城,打了足足一年时间都没能打下来,自己反倒是中了曹仁的毒箭,差点命丧九泉。刘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把张飞借给了周瑜,让他协助周瑜一起攻打江陵。周瑜带着伤上战场激励军士,再加上张飞带兵相助,终于将江陵城给打下来了。那么这个时候南郡的控制权,就成了刘备和孙权的一个新问题。在刘备看来,江陵城是周瑜和张飞一起打下来的,刘琦又是荆州牧,这个南郡理所应当要给刘琦才对。而孙权当然是不会这么轻易答应这件事,毕竟他们攻打江陵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孙权毫不客气地拿下了江陵,以周瑜为南郡太守,镇守江陵。而刘备在刘琦死后,被推举为荆州牧,治所在江陵城旁边的公安小城。身份和治所的差距的确非常大。

03刘备借荆州,其实是借了江陵城,或者说是南郡。

既然南郡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落入了孙权手里,刘备这个荆州牧其实当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因为荆南四郡的赋税并不多,而且他的治所还在小小的公安城。

恰好这个时候周瑜打算带兵攻打蜀地,结果在半路上病死了。江陵城一时间没了主人,为此刘备果断向孙权借了江陵。

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三国志》

孙权失去了周瑜,一时间也找不到恰当的人选来镇守将领。况且要联合刘备这样的盟友,给个公安城给人家当荆州牧治所,的确有些小气了。

所以说孙权就将江陵城借给了刘备,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了,刘备跟孙权所借的,不是整个荆州,而是一座江陵城,往大了说,刘备从孙权那里借走了南郡。

后来刘备拿下了益州,孙权前来讨要荆州,其实所要的也是南郡。当时曹操打下了张鲁的汉中,刘备无奈之下,只好将长沙、桂阳和江夏的部分地区,全部送给了孙权,以此换取南郡的控制权。

其实这么做也比较厚道了,毕竟南郡不是整个南郡,襄阳、樊城都在曹操手里。而长沙也是大郡,再加上江夏的部分地区,更有利于孙权,因为孙权已经占据了江夏的其他地区。

这笔买卖孙权实在是不亏,因为他没有北伐的想法,至少没有从南郡北伐的想法,所以这个棘手的地盘还不如交给刘备去惹事儿。

孙权想要一口吃成胖子,没想到折了周瑜。

周瑜是孙权的股肱之臣,赤壁之战的胜利,可以说都靠着周瑜的勇敢睿智。可惜在处理荆州这件事上,周瑜也吃了瘪。

他打水战天下无敌,但是陆地上攻城略地,他的水平却还不够。为此在江陵城下,白白浪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自己还中了后来让他致命的一箭。

周瑜的死,对孙权来说实在是太可惜了。丢了南郡,对孙权来说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失去周瑜的孙权,再想要北伐西进,就已经处于被动状态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他们谁呢?

曹操枭雄,刘备德高,孙权谦和,我们该选择谁呢?展开滚滚三国画卷……

来自网络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转瞬即逝,慷慨悲壮,只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我愿做曹孟德去感受那气势磅礴的三国画面!

●曹操戎马一生,壮怀激烈

曹操(155年-220年 ),字孟德,又名吉利,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网络剧照

▪灭黄巾崭露头角,战官渡统一北方

公元184年,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改变历史命运的年份,为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黄巾之乱的时候,张让举荐曹操出任骑都尉,后因平乱黄巾战功升济南相,任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当时天下纷乱,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及黄巾之功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网络剧照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曹操陈留起兵,“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辛亥,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都。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青二州平定,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攻灭高干,平定并州。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灭乌恒。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官渡之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虽然取得胜利,但曹操最器重的谋士郭嘉病世。曹操无比悲痛。

《曹瞒传》记载:“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战赤壁败走华容,行西征平定凉州

·网络剧照

十三年(208年),曹操出兵攻打东吴,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战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广收有才能到人。建安十六年(211年),发动西征,在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拜丞相剑履上殿,拒废立壮士暮年

·网络剧照

建安十七年(212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五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名义汉臣,已是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二十五年(220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文韬武略,实属一代帝王

▪“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雄东汉末年

曹操用他敏锐的眼光和政治军事高度,发现了当时(汉献帝时)整个中国的局面是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尸骨遍野,民不聊生。在这危难之际,曹操挟持穷途末路的皇帝,迁都许县,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图进而统一中国,起到了稳定东汉朝政局面的积极作用。所以曹操不是汉贼。曹操是东汉末年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三国鼎立的缔造者之一,更是为西晋统一打下来坚实的政治基础的人物。

·网络剧照

▪“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志向远大

曹操青年时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三国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东临碣石有遗篇,气势磅礴观沧海

网络剧照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曹操不光政治上统一北方,开创三国局面,在国家治理上重视人才,发展经济,改善了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民不聊生,经济破败的局面。并为西晋的统一打下牢固的基础。曹操在文学方面也有了不起的成就。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自辟新蹊,不受束缚,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为我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来自网络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由曹操一生做为,若能选择的话,舍我曹操其谁。相信现代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

-墨骨读书

为何分别投靠了魏蜀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军阀混战,这是普通百姓的苦难,也是胸怀大志的人物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在其中琅琊诸葛氏就是乘势而起的家族之一,成为影响三国局势的顶尖士族豪强,《吴书》记载:“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东汉末年割据图

乱世从来都是打破政治架构,进行权力洗牌的时候,多少名震天下、权倾朝野的家族在乱世洪流中烟消云散,东汉末年,刘氏皇权不振,高高在上的士族豪强们也得寻找出路。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汝南袁氏直接推出袁绍、袁术两路诸侯争天下;像颍川荀氏人才众多,老一辈的“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新一代的“荀彧、荀攸、荀衍、荀湛、荀悦,当今无对”,可以四处下注,主推荀彧、荀攸辅佐潜力无穷的曹操,同时派出荀湛帮助袁绍,兵不血刃的夺得冀州,奠定袁绍一统河北四州的根基。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琅琊诸葛氏走的也是颍川荀氏的路子,四处下注,风云际会间依靠家中众多贤才飞黄腾达。

琅琊诸葛氏发迹于汉元帝刘奭时期,诸葛丰通晓儒家经典被选拔为郡国管理教育行政事务的官员,因为人刚正不阿闻名乡里。后来在老乡、时任御史大夫的贡禹举荐下,诸葛丰被召入长安,受到汉元帝赏识,担任司隶校尉,监察弹劾百官,不避权贵。汉元帝嘉奖诸葛丰的气节,加封他为光禄大夫,西汉后期三公九卿等高官都由光禄大夫升迁上来,眼看着诸葛丰就要飞黄腾达。但诸葛丰的脾气太直,得罪了外戚、勋贵,在众多谗言下遭到汉元帝疏远,最终被贬为庶人。自此以后琅琊诸葛氏就没出过职位太高的官员,直到东汉末年诸葛亮这辈人的时候。

一般说法是诸葛亮三兄弟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国,但这其实是不对的。同一个父亲的三兄弟,大哥诸葛瑾在孙吴,二弟诸葛亮、三弟诸葛均都是蜀汉的臣子;至于在魏国效力的是诸葛亮的同族兄弟诸葛诞,双方关系就像曹操和夏侯惇、曹仁他们一样。

诸葛亮这一支,三弟诸葛均官至蜀汉长水校尉,在历史上就是个小透明,主要说说大哥诸葛瑾和二弟诸葛亮。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是兖州泰山郡丞,但在诸葛亮幼年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又赶上曹操报父仇征讨徐州,为躲避战乱,诸葛亮兄弟被叔父诸葛玄接到了荆州,在此地学习耕读,等待出仕的时机。

老大诸葛瑾比诸葛亮大7岁,公元197年诸葛玄去世后,诸葛瑾成了诸葛家的顶梁柱,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前往江东寻找机会。从才能上来说诸葛瑾并不是顶尖的,但为人温厚诚信、说话还好听,非常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因此到江东不久就结交了孙权的姐夫弘咨,被举荐到孙权身边任职。孙权不是一位好伺候的老板,有些刚愎自用,还性格多疑好猜忌,杀戮手下,但诸葛瑾却总能把握住孙权的心思,谈话、谏言总能说到孙权心里去,用孙权自己的话说“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

因为诸葛瑾在孙权这的特殊地位,一些人不好说的话会求诸葛瑾转达,一些得罪了孙权的人也会让诸葛瑾帮着开脱一下,因此诸葛瑾在孙吴集团中人缘很好,一路发展顺风顺水,跟着吕蒙、陆逊等人蹭功劳,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去世,这时他的长子诸葛恪已经是东吴重臣了。

诸葛恪剧照

诸葛瑾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融,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去了蜀国,诸葛融就是一个好吃好玩、喜好奢侈生活的世家子弟,都没啥可说的,唯独诸葛恪十分出色。

诸葛恪属于神童,从小就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受到孙权喜爱,刚成年就是秩比二千石的骑都尉,成为太子孙登的东宫幕僚领袖,属于孙权为自己儿子培养的肱股之臣。和父亲诸葛瑾不同,诸葛恪为人锋芒毕露、固执己见、好和别人争论,就是陆逊、张昭等东吴重臣以及皇亲国戚们,常常被他弄得很没面子,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也是他最终被杀的重要因素。赤乌八年(公元245年),陆逊死后,诸葛恪接替成为大将军,领荆州事;赤乌十四年(公元251年),孙权重病不能理事,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太傅辅佐年幼的太子孙亮,托付除生杀大权外的一切权力;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逝,诸葛恪成为托孤大臣之首、太傅,掌握军政大权,革新除弊、广施德政,受到众人拥护。

神凤元年十二月的东兴大捷是诸葛恪人生的转折点。当时魏国权臣司马师趁东吴皇权更替的时机,派出15万大军伐吴,诸葛恪率军4万迎敌,雪夜大破魏军,魏军死者数万人,魏将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人在乱军中落水而死。东兴大捷后,诸葛恪因功进封为阳都侯,加封丞相、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威望如日中天,但在无数荣耀中诸葛恪变得骄傲自大、独断专行、不听劝阻。建兴二年(253年),诸葛恪不顾东吴国力和众人阻拦,草率的征发二十万人伐魏,最终毫无战果、大军伤亡过半;战败后诸葛恪不检讨自己,反而越发专横,任意杀戮大臣、撤换官员,渐渐失去人心。

吴国国主孙亮一直忌惮诸葛恪专权、吴国宗室孙峻和诸葛恪争权,两人联手,利用诸葛恪被众人嫌恶的机会,设下“鸿门宴”,将诸葛恪乱刀砍死在宫中,最终诸葛恪被夷灭三族,诸葛家在江东发展的这一支就死光了。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是自谦之语,实际上当时他属于荆州上层权贵阶层。自从诸葛氏搬到荆州之后,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襄阳望族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之子庞山民,诸葛亮自己娶了荆襄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通过联姻的方式建立起了庞大的关系网,诸葛亮和荆州权势人物刘表、蔡瑁、蒯良、蒯越、黄祖等人都是亲戚,诸葛亮的“耕读”只是坐观天下、以待明主的手段。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刘备兵败逃奔荆州刘表处,在水镜先生司马徽、徐庶等人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打动诸葛亮,诸葛亮献出“三分天下之计”为刘备势力的发展定下了基调,自此君臣相得,日渐亲密。此后赤壁大战、夺取荆州益州、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北伐中原、病逝五丈原,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就不一一细说了,主要讲讲诸葛亮的身后事。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有两个儿子,养子诸葛乔,亲子诸葛瞻。前文说过诸葛乔是诸葛瑾的二儿子,诸葛亮结婚后近三十年一直无后,因此就将哥哥的儿子过继了过来。诸葛乔才能不如哥哥诸葛恪,但性格很好,诸葛亮对他期望很高,严格培养,北伐的时候将其带在身边参赞军务,让诸葛乔和普通将士们同甘共苦,进行转运粮草的工作,可惜诸葛乔25岁时英年早逝,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病死在军中。

诸葛乔有一个儿子诸葛攀,在蜀汉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诸葛家族在东吴的一支被诛灭之后,诸葛攀认祖归宗,好承袭诸葛瑾的血脉,可惜诸葛攀也早死,没建立什么功业。诸葛攀的儿子叫诸葛显,普通人一个,蜀国灭亡后,被魏国迁徙到河东地区居住。

诸葛亮亲儿子叫诸葛瞻,这是诸葛亮46岁时才有的孩子,是老来得子,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8岁。诸葛瞻从小就才思敏捷,再加上家学渊源,诸葛亮的遗泽庇护,在蜀汉的官途是走的很顺的,17岁娶公主,为骑都尉;18岁担任羽林中郎将、侍中;33岁就已经是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34岁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蜀汉国事。总体来说诸葛瞻政务才能出色,军事才华非常一般,和平年代是个好官,可惜生逢乱世,于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灭蜀之战中,诸葛瞻和长子诸葛尚以死报国,战死于军中,时年37岁。

诸葛瞻两个儿子,长子诸葛尚精通兵法、武艺出众,在抵抗邓艾进攻的时候是先锋官,多次打退敌军进攻,独自击败邓忠、师纂两个敌将,可惜个人勇武难以改变大局,战死于绵竹,死时才29岁。诸葛瞻次子叫诸葛京,诸葛瞻殉国的时候,诸葛京年龄太小,躲过一劫,蜀国灭亡后,诸葛京被迁移到河东地区居住;西晋一统天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拉拢人心,要启用一批蜀汉后人,作为诸葛亮唯一活着的直系血亲,诸葛京自然入选,先后任郿县县令、东宫舍人、江州刺史。

诸葛诞剧照

最后说说诸葛诞,他很早就加入曹魏任职,先后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魏明帝曹叡掌权后,觉得诸葛诞沽名钓誉就把他免职了。但因为和曹爽亲信夏侯玄、邓飏是好友,因此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病逝后,诸葛诞又被曹爽重用,提拔为扬州刺史、昭武将军。按说诸葛诞应该是曹爽的人,但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高平陵事变、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王凌之叛、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之叛中,诸葛诞实际上是站在了司马家这边,在司马氏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平步青云,任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成为魏国重臣。

要不怎么说人性复杂呢,诸葛诞为司马氏立下大功,但他却又是曹魏的忠臣,随着司马氏一步步铲除异己,加快篡权夺位的步伐,特别是眼见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惨死,诸葛诞开始在淮南地区积蓄兵马钱粮,准备起兵反抗。甘露元年(256年),司马昭派贾充试探诸葛诞对于曹魏禅让给司马家的态度,诸葛诞怒斥贾充枉顾国恩,并称“我愿为国家而死”;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任命诸葛诞为司空,想要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剥夺诸葛诞的兵权,诸葛诞直接起兵反抗。诸葛诞虽然很得民心,但因为策略失误,再加上是以寿春一地对抗整个北方,在抵抗近一年之后,耗光粮草,战败被杀。当时诸葛诞麾下数百人被俘,为了逼降他们,在刑场上每杀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全部追随诸葛诞而去。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司马昭对于诸葛诞的反抗深恶痛绝,下令诛灭其三族,但诸葛诞的儿女却逃过一劫。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之前,将唯一的儿子诸葛靓送往吴国当人质,以换取东吴的支援,诸葛靓自然没有和父亲一起被杀。诸葛靓很早就以性格方正、才能卓著而名闻天下,在诸葛诞死后,受到东吴重用,一路官至吴国大司马,天纪三年(279年)晋灭东吴之战,诸葛靓无力回天,吴国灭亡后过起了隐居生活。诸葛靓和晋武帝司马炎是发小,两人感情很好,司马炎曾经亲自去请诸葛靓出来做官,但因为杀父之仇,诸葛靓终身不仕晋朝。

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第三个儿子司马伷当正妻,先后生下了琅琊王司马觐、武陵王司马澹、东安王司马繇,而琅琊王司马觐的儿子是司马睿,司马睿是东晋开国皇帝,也就是说诸葛诞被司马家所杀,他的曾外孙却坐上了司马家的皇位,真是造化弄人。

诸葛靓的两个儿子诸葛颐和诸葛恢,因为和琅琊王一脉的姻亲关系,在东晋受到重用,诸葛颐任九卿之一的太常;诸葛恢更牛,历任侍中、左民尚书、武陵王师、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散骑常侍、尚书令等职,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成为辅佐晋康帝司马岳的顾命大臣。

孙权手下有哪些猛将?

东汉末年,孙坚和孙策、孙权三父子的力,建立了东吴势力。孙坚为汉末吴郡富春人,因军功积累一直做到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江东发展,公元196年,东汉朝廷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掌兵权。公元220年,曹魏建立,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

孙权手下武将势力到底有多强大?

首推东吴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鲁肃,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大臣和主力军师。自孙权赋予大都督以来,曾是多次率领吴国军队抵御北方的魏国及西方的蜀国的核心人物。后任吴国的丞相 (244年至245年)。陆逊最著名的战役则是防御刘备来袭的“夷陵之战 ”(222年)。在这场战争中,刘备的军队于密林扎连营三百里,陆逊趁机以火攻大破之,大败刘备于夷陵,使刘备不得不退回白帝城,不久更死在那里,也以致于蜀国后期一蹶不振。顾雍死后,陆逊被委任为丞相,但不久因支持孙权的太子孙和而被孙权多次谴责。陆逊于245年去世,享年62岁。

除此之外,还有四大元老武将:程普、黄盖、韩当、朱治。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黄盖,字公覆,荆州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三国时期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三国时代东吴重要将领,孙家三代元勋。三国志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还有超一流猛将:太史慈、朱然、蒋钦、周泰、董袭、陈武、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朱恒等。

现就东吴孙权手下十二位猛将做简要介绍

第1名:太史慈(兵器:双铁戟,座驾:疾云)

战绩:号称双戟无敌的子义兄。北海解围,大战程普,孙策,指东不打西,近战,远程攻击能力都超强,东吴第一武将非他末属

第2名:甘宁(武器:星月刀,冰铁铃铛(暗器)坐驾:闪电)

战绩:射杀凌操,射杀黄祖,一合斩马延张凯,20合败曹洪,不数合平乐进,射中乐进面门,尝5000精兵屯于陆口,唬得关羽10万精兵不敢攻之。水战,骑兵都为经典,全能型

第3名:孙策(武器:霸王枪,坐驾:怒日)

战绩:袁术手下曾经的第一武将,射杀陈生,大战太史慈,挟死一将,喝死一将(堪称经典),刺死周听,中毒箭情况下仍将许贡手下三刺客击杀。伟大!

第4名:周泰(武器:风影刀)

战绩: 10余合败曹仁,1合斩张南,尝于江面上一跃至曹船,号称三国第一轻功高手,最主要是其两度救孙权于乱军之中,第一次只身以后背挡敌锋,共计30多刀仍不死,骨骼超健壮,第二次在乌需口五进五出,救出孙权,徐盛。东吴少有的悍将。

第5名:孙坚(兵器:白银枪)

战绩:只身上城楼,斩敌将,斩华雄,三英(加程普,黄盖)战吕布及李,郭二鬼,董卓唯一怕的同盟军将领,豪强!

第6名:凌统

战绩:为报仇寻事于甘宁,平,50合平张辽,数十合平乐进(后为曹性所伤),尝以一人指力连砍数百贼兵

第7名:程普

战绩:数合杀胡轸,数合杀吕公,三英战吕布加二鬼,30合平太史慈,数合败蔡瑁,赤壁之战中东吴武将中的领导者

第8名:黄盖

战绩:两合擒黄祖,赤壁之战的第二功臣。

第9名:朱桓

战绩:守吴郡之猛将,数败敌军,武力智力都不错,是一个全才,曾在吴郡之战中连杀曹将数名,曹军为之胆寒。

第10名:韩当

战绩:斩张虎,杀张南。从征刘勋,破黄祖,讨鄱阳,领乐安长,山越畏服。后随周瑜等拒破曹公,与吕蒙袭取南郡。宜都之役大破刘备。

第11名:贺齐

战绩:对山越之战的最大功臣,尝一骑冲入敌阵中,连砍翻敌数十骑。

第12名:陈武

战绩:孙策战刘繇时来的一员猛将,刺翻刘繇部将张英,后在与庞德大战中因兵器砍在树上拔不下来,被庞德击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