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战地之王过多久才算老兵回归,以及怎样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当过兵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战场上士兵的尸体该怎么处理
善待军人,尊重军人,为了祖国的安宁,年纪轻轻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谁的生命不珍贵,更何况他们都是人民的子弟兵,哪个父母不疼儿?都爸妈身上掉下的亲骨肉,好端端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却永远牺牲在异国他乡,而他们却连尸体都不能全尸或连个尸体都收不回来,叶落归根更谈何容易?
我当过兵,我的战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雄牺牲的,他们的尸体有的被炸成一只脚,一只手,有的连穿的衣服都找不到,特别有一次大部队总攻决战时间快要临近,起先用牛羊起爆雷区,后来,牛羊都炸死了,战士们不愄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去滚雷,战争结束后连他们的肉都成了焦土,战友为了纪念牺牲的烈士,在他们牺牲的地方挖了一袋土,带到烈士陵园。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牺牲了的战友,要不用卡车运回,要不就地土埋,要不(为了转移或紧急撤回)丟弃,要不拾根腿(返回后也不会特意去做DNA检定)拾样纪念物作为尸体样本,特别以后,遇到现代化战争,尸体更难以保存和处理。
今天是共和国的生日,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是战友们用血体换来的,珍惜眼前幸福生活,面怀先辈的无私付出,让伟大的祖国更美好。
怎样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当过兵
判断一个人是否当兵,在酒席上就可判断出来。尤其是办的喜宴酒席,聚会酒席,当兵的人大多会相约坐在一张桌子上,他们在部队过习惯了集体生活,在酒席上喝酒会大声吆喝,一人呼叫,全桌人站起来一饮而尽。只要到酒宴上留心观察,就可判断出来。
再者平时交往中,当过兵的人讲话豪爽,处事果断。
抗战中部队被打散了,士兵怎么办
1941年9月24日下午,日寇第11军司令部通讯队破获了薛岳的一道紧急命令:“第74军应星夜赶赴,沿捞刀河南岸占领阵地,协助夏楚中部固守长沙城,我军将在捞刀河以北与敌决战”!根据日本人的战史记录,得到消息后“整个军司令部顿时为之震动”,在江南战场最令日本人忌惮的王耀武74军终于出现了,当然,这也是日本人挖空心思最想吃掉的一支王牌部队。
(李玉堂第10军已经被击败)
作战命令被破译,由此注定第74军要经历抗战八年最凶险的一次战役:春华山战役。接到命令时,王耀武正以余程万57师为前卫、廖龄奇第58师跟进、军部为本队、李天霞第51师为后卫的行军顺序,从原驻地江西方向赶赴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湘北战场,他对即将面临的两个灾难浑然不知,第一是日本人知道第74军从哪来要去哪,第二是附近先期抵达的第10军、第26军和第37军均已被日军击溃。
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中将认为,哪怕放弃攻入长沙的机会,也一定要吃掉这支抗日军队的标杆式部队,遂令手下精锐第6师团解除攻击平江的原作战任务,完成集结后急速南下拦截第74军,其他各师团、支队必须全力进击,不能让任何一支中国军队援助74军。然而由于余程万57师推进速度较快,还没等第6师团赶到,“虎贲师”与正在向长沙方向追击前进的日军第3师团在春华山猝然相遇,9月27日拂晓,战斗突然打响。
第3师团的先头部队是花谷旅团,旅团长花谷正少将(没错,九一八事变元凶团队的那个少佐)刚开始以为遇到的是一股败兵,所以只派了一个大队前去扫荡,结果分分钟就被打残了,这才知道遇到了劲敌。而余程万也没有料到日军来的这么快,并且还是老牌精锐师团,于是命令全师在春华山一线展开,利用有利地形实施阻击作战,一个主力师和鬼子一个精锐步兵旅团扭打在一起。
日军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眼见花谷旅团受挫,乃指挥后续部队迂回攻击,占领了春华山侧后方的永安县城,企图前后夹击第57师,不料作为第74军第二梯队的第58师拍马杀到,师长廖龄奇趁丰岛在永安立足未稳,立即实施了凶猛的反击。战况极为惨烈,一小时之内,第58师牺牲三名连长,而日军第18联队也有两名中队长见了阎王,双方士兵伤亡无算。
(隔壁老王和老李)
第74军的两个师居然跟鬼子一个甲级师团(这时候有甲级师团称谓了)进行了对攻,说明战斗力真不是盖的,可惜由于电报被破译已经失了先机,阿南惟畿将手头能够调动的装甲部队、炮兵部队全部加强给第3师团,中日双方一时间在春华山厮杀的昏天暗地,形势逐渐对余程万、廖龄奇不利,一天一夜激战下来,第57师伤亡超过40%,而第58师更是伤亡超过50%!
更要命的是,就在此时,日军神田正种第6师团兼程赶到,战场形势逆转。老鬼子神田还拨出两个联队,寻歼第74军尚未投入作战的第51师,第74军无论多么骁勇善战,也抗不住日军两个甲级师团的联合进攻,至9月27日的深夜,发现情况不妙的王耀武下达了全军突围的命令,同时规定集结地为浏阳。
也就是说,第74军各师官兵能够突出日军包围者,撤退的目标只有一个:浏阳县城,这是部队战败、突围之前必须规定的条令。因此无论是整建制撤出的部队,还是被打散的败兵,全部都要按规定到浏阳“归建”,然后军部、各师部再统一收容和整理部队,如果确实不能再战,战区将会另行安排整补地点。
除了伤亡被俘的官兵,其他任何人如果未按命令到浏阳归建,而是四散乱窜或者是开小差回原籍,那就是“逃兵”了。一旦被宪兵逮到,绝对凶多吉少,因为对逃兵的处理方式只有一个:枪毙。李天霞第51师在向前运动中,也突然遭到日军大规模夜袭,部队被截成数段,师、团、营失去联系,陷入各自苦战,第74军的三个师在春华山周围均告失利。
就在这天夜里,王耀武的军部也在黄花镇遭到日军骑兵偷袭,中国军队夜战能力偏弱,又是猝不及防,因此军直属部队和特务营很快就被打散,王耀武本人在卫士排的保护下一路逃生,然而鬼子骑兵追击迅速,卫士排伤亡殆尽,排长为掩护军长最终也死在鬼子马刀之下,王耀武仅以身免。这是老王抗战期间最险的一次,凶险程度甚至超过南京保卫战的最后时分。
李天霞第51师退的最快损失最小,在浏阳西北收容部队时,遇见了脱险归来的军长王耀武,老王立即命令李天霞部置防线,就地掩护第74军进行“全军收容”,也就是各师、各团派出收容队,接应和接纳不断撤下来的败兵、伤兵。作为王耀武的老部队,51师还是训练有素的,立即展开阻击线,同时以炮兵营猛烈轰击追来的日军,神田正种不明虚实,未敢实施深入追击,第74军境况稍安。
(第6师团长神田正种)
最惨的是第58师,因为该师陷入包围最深,成建制跟在副师长张灵甫身边撤到收容地的,只剩下几百人,可见第58师的伤亡和溃散有多么严重,令王耀武奇怪的是,师长廖龄奇却不见了。原来,廖龄奇率58师残部撤过浏阳河以后,心里搓火,本来跟日本人对攻打得热火朝天,第58师也并未拉松,怎么就一下子被日军合围了呢?
眼见部队损失如此之大,他一腔怒火全撒在薛岳和王耀武身上,认为完全是战区和军部指挥不力所致。黄埔四期的廖龄奇因为曾经留英,本来就不太服气王耀武,一时气急,居然不打招呼就把部队扔给张灵甫,带着若干亲随拦了辆火车径自去株洲了。
也就是说,廖龄奇和那几十个兵不是被打散的,而是主动离队没有按命令前往浏阳集中,后来廖龄奇又鬼使神差撇下这群兵,自己从株洲转赴老家祁阳“探亲”去了,这也难怪,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前廖师长刚刚结婚,想念新婚妻子也算正常,可是你先得按命令归建啊!战场不是儿戏,军法更是无情,不归建也不请示,擅自脱离战场回老家,这不是找死吗?
第二次长沙会战,盖因第10军、第74军两大主力先后被日军击破,薛岳遏止敌人在捞刀河以北的作战计划破产,因此是个败局,另一路日军第4师团、第13师团早渊支队一度冲进了长沙城,所幸第六战区“围魏救赵”打响了反攻宜昌的战役,日寇第11军才不得不掉头撤退去救援宜昌的内山第13师团主力。虽然薛岳虚张声势下达了追击令,其实各部已无战力,战果甚微。
第74军在春华山之役中伤亡逾万,好在基层官兵素养较高,被打散的小部队和零散士兵分头撤到了浏阳,没有哪支部队敢截留74军零散士兵的,胸标有番号,老王有名气,因此经过收容和整顿后全军骨架还在。战后老蒋亲赴衡山主持会议追责,老王抢先进行了自我检讨,不过第74军以一己之力对抗日军两个老牌师团有目共睹,故而虽败犹荣,再加上老蒋的偏爱,也就不了了之了。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也是极要面子的将领,终究要推出一二个替罪羊减轻责任的,因此廖龄奇的不告而别被定性为“临阵脱逃”,一直不太喜欢廖龄奇目无长官的王耀武,则在关键时候选择了沉默,廖龄奇因此被执行枪决,成为抗战期间最大的冤案之一。不过第74军在春华山也重创了日军第3师团,并且在敌人两个师团的夹击下仍然能基本全身而退,还是令日军非常惊愕的。
第10军军长李玉堂被“撤职留任”,泰山军伤亡虽然惨重但尚能维持建制,两个多月后就能再次力战长沙。所以王牌就是王牌,春华山之役如果换成第九战区的其他军,非得全军覆灭了不可。
战场上能一直活着的老兵真的只是运气吗
我们知道,战场上新兵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能活下来的大都是老兵。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老兵的运气比新兵好,子弹都拐着弯走?显然不是,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在面积仅为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上,志愿军和联合国军总共投入了约10万人,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弹爆炸,火力密集度已经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作为防守方的志愿军,承受了巨大的伤亡,许多连、排都被全部打光,或者仅剩几根独苗。
然而,神奇的是,在如此惨烈的战斗中,有一个班竟然全班9名战士无一人牺牲,成为在上甘岭战场上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班,这就是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8连4班,9名英雄分别是:
沈金来、况厚胜、陶园林、高学良、李元万、韩道存、向太金、安文成、蔡兴海。
下面就来说说这个班的英雄事迹。
在12军接管阵地前,阵地是由15军防守。15军采取的是添油战术,部队损失后再补充,再损失、再补充……打到最后阵地上建制过多,有的连甚至只剩几个人,十几个人,几百人的部队,连长就有十几个,命令混乱,不知道听谁的好。
12军吸取经验,改用轮战,即一个连打一天,到了晚上无论伤亡大小都撤下来,第二天再上一个连,上个连长留下,向下个连长介绍战场情况。撤下来的部队抓紧时间修整缩编,准备打第二轮。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每天上的都是生力军,而且命令统一,不会混乱;另一方面战士们也觉得有盼头,只要扛到天黑,这一天就算是活下来了。
91团第一个上阵地的是8连,各个班分散在各个阵地防御,其中4班被分在九号阵地。4班战士一到阵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抢挖工事。
由于阵地是在最前沿,阵地上敌我尸体极多,又是夜间,非常影响挖掘,得先把尸体扒开才能挖,非常累,而且还都是炮轰后的虚土,根本拍不实。于是4班向连部请示能否用敌军尸体来堆堑壕,连部回应可以。
于是,4班战士开始摸,摸到脖子上挂着狗牌的,就是敌人的尸体,拖回来按照一层土、一层尸体的方式码出了一道胸墙。虽然这个举动有点残忍,但是在残酷的战场上,保命是最重要的。
天亮后,美军开始进行例常炮火覆盖,4班战士都进入坑道躲避炮火,只留韩道存在战壕里观察。没多久韩道存就被炸伤,大家把他抬回来进行简单包扎,同时换陶园林观察。副班长蔡兴海觉得敌军一直在炮击,留人在坑道外观察是徒增伤亡,于是就叫回陶园林一起蹲着,每隔一段时间出去看看就行了,这就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
在坑道里躲了一会儿,战士们听到炮火声渐渐变远,似乎有向后延伸的迹象,以为敌人步兵开始要冲锋了,于是全体走出坑道,准备迎敌。刚出坑道,蔡兴海就被什么东西重重的拍在后背,整个人都拍的向前翻滚,等他站起来,定睛一看,是一段血淋淋的断手,手掌都还在动。根据距离和服装判断,这是友军的断手,再结合阵地前敌人的诡异表现,蔡兴海立即断定,这是假的“炮火延伸”,目的上引诱阵地上的志愿军出来。
于是,蔡兴海立刻下令,全员撤回坑道。果然,最后一个人刚跑进坑道,敌人的炮弹就再次漫天呼啸而至,4班又躲过一劫。
在坑道内,4班很快就定下了接敌战术,全班9个人被分成了4个战斗小组,每组两个人,剩下的一个人做机动。班长、副班长和两个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各带一新兵轮流作战。
同时还商定,对冲锋的敌军,50米距离时用冲锋枪射击,30米距离时投掷普通手榴弹,25米以内投掷加重手榴弹。当敌人一个排以上兵力冲锋时,在阵地左翼使用手雷,右翼使用爆破筒,敌多路冲击时先打各自面前之敌,再相互进行支援,敌人一个方向进攻时,则集中火力阻击。
战术布置清晰明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该怎么打,由此可见志愿军的战斗素养之高超,绝不是像一些影视剧所抹黑的那样,说志愿军只会使用人海战术。
在4班战术高超的战术配合之下,敌军的多次冲锋都被打退,阵地前铺满了敌人尸体。战况非常惨烈,其他阵地上的友军大多损失惨重,甚至伤亡殆尽,但是4班这边,却始终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并且没有一个牺牲。期间,连长三次派人来增援,均被以“阵地无工事依托,兵多徒增伤亡,去增援友邻吧”为由,被4班拒绝。
战斗进行到最后,敌军整整两个连压了上来,4班被四面包围,战士们也体力不支,被迫撤进坑道。老兵况厚胜守在坑道口,说道:
“你们莫得怕,我守在这儿,谁也别想进来……我岁数比你们大,敌人要来炸洞子,我就跟他们同归于尽!”
刚说完,一根爆破筒就从洞口扔了进来,况厚胜眼疾手快,抓起爆破筒就往外扔了出去,爆破筒在敌人密集处爆炸,当场炸死几个,况厚胜也被强大的冲击波掀飞,重重的拍在坑道壁上。敌人见况厚胜这么不怕死,也吓懵了,当即就后撤了。不知道是被吓怕了,还是忘记了这个坑道,后面直到战斗结束,都没有敌人再向这个坑道发起过进攻。
激战一天,4班共打退敌人大大小小进攻共7次,歼敌400余,而自己仅仅负伤3人,无一人牺牲,创下了小兵群作战的奇迹。
从4班的战斗经历来看,战场上能存活下来,除了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外(比如4班在最后躲进坑道后,再也没有敌军向坑道发起过攻击),更多靠的是高超的战斗素养,敏锐的战场意识以及不怕死的勇气,这些才是支撑老兵活下来最关键的因素。
曾有老兵说过:在战场上千万不要害怕,一害怕,行动就会变得犹豫迟缓,这样不被子弹打中才怪。
战斗结束后,4班全班记集体一等功,担任主要指挥任务的副班长蔡兴海,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并且记功命令还是和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传奇英雄一起下的。
值得一提的是,蔡兴海老英雄是个老寿星,至今健在。而且,老英雄非常谦逊和低调,一直深藏功与名。直至2019年6月12日,他和黄继光、邱少云一起立功受奖的事迹才在全国广为人知。当时有记者去采访这位老英雄,谈起那些长眠于异国的战友,蔡兴海老人潸然泪下,说道:
“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我不是什么英雄。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走下战场就是最好、最高的待遇,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替他们继续为祖国奉献力量。”“我现在享受的待遇以及曾经获得的荣誉,都是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我沾国家的光,做了损害人民利益的事,那就忘记了自己在党旗下立下的誓言,背叛了牺牲的战友、背叛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句句话语,风骨铮铮;片片深情,初心熠熠。蔡兴海老人,不仅是上甘岭战斗英雄,更是一座时代精神丰碑。
二战中德国缴获了很多武器装备,都去哪了
德军自己用了呗,德军可是个二战舔包大王,很多武器都是一代经典,难不成扔掉?
废品回炉,精品装备部队,差一点的扔给二三线部队或仆从军,有些甚至被德国人拿去卖了。
瓜分缴获装备的德军
二战时期的德国,没有人所想象的那么富裕,他们尽管在1940年取得了泼天大胜,却还没来得及将占领区充分转化为生产力,就坠入了更深的战争深渊。
所以,德国一直都很缺装备,尽管他们连奴工都用上了,可后方供应得再多,也顶不住前方驴打滚一样的消耗。
比如著名的PPsh-41“波波沙”冲锋枪,这是苏联生产了600万支的普及化装备,价格便宜量又足,性能还贼好,它就被德军给制式装备了。
德军歼灭了大量的苏军,所以“波波沙”的枪、弹的保有数量是相当多,他们给这些苏联冲锋枪命名为Maschinenpistole717(r),简称MP-717(r),就这么用上了。
不仅用上了,德军还专门设立了配套的后勤供应,为使用波波沙的部队提供便利。
甚至弹药上面德军还不怎么发愁,除了缴获的大量苏制7.62mm配套弹药,德军自己的7.63x25mm毛瑟手枪弹也可以使用。这是因为苏联当年仿制了毛瑟盒子炮子弹,仅0.01mm的差距不影响使用。
拿着波波沙抓苏联人的党卫军
德国人修改了部分PPSh-41的口径和机件,制造出了使用9mm帕拉贝伦弹(卢格弹)的种类,以配合自己的冲锋枪体系;某些很稀有的品种使用了德军的32发MP-42冲锋枪弹匣,德军称之为MP-41(r)。
波波沙被修成使用MP40弹匣了
还有苏军的PPS-43冲锋枪,这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冲锋枪之一,诞生于惨烈的列宁格勒围城之中,苏联人仅用最粗糙的工艺就完成了这支神作。
汉斯快乐枪
德军将缴获的PPS-43赋予了Maschinenpistolen719,简称MP719(r)。
这些PPS-43的装备与PPSh-41基本是一样的,德军也少部分修改了口径,让其直接使用9mm帕拉贝伦弹。
德军连苏联的老冲锋枪也冇放过,苏联的PPD-34\38以及PPD-40都被缴获后修改了名称,前者称为MP715(r),后者称为MP716(r)。
这些“波波德”某些方面比糙货“波波沙”加工得更厚道,而且苏联当年设计它们的时候,捷格加廖夫直接参照了德制MP18和MP28冲锋枪,德国人握在手里估计会有股莫名的熟悉感。
手持SVT-40的德军伏地魔
作为苏军最重要的半自动步枪,SVT-40当然也逃不脱德军的魔掌。德军成批地将SVT-40装备到部队,还发布了SIGw.259(r)的装备名称。
德军相当喜欢这种步枪,甚至相当一部分德军根本不知道它是从苏军手中缴获的。它的名称带有欺骗性,让人觉得这是支进口的瑞士枪。
舔到枪的链狗,满脸刷到双爆圣遗物的欣慰
诺曼底登陆的美军也缴获了这种枪,以为德军拥有了比Gew43更新的装备。实际上德军是在1943年才开始大量打SVT-40主意的,虽然之前苏联连着SVT-38一起生产了不少,但德军的进攻也让苏联减缓了半自动步枪的制造。货源是后来才充足的。
副本归来,满手白装
苏军手中的莫辛纳甘步枪自然也被德军笑纳了,德军将大量的莫辛纳甘送回了后方,交给仆从军或地方守备部队使用。为了缓解弹药问题,部分莫辛纳甘被改为7.92x57mm的毛瑟弹标准。
有意思的是,德国人当时居然还留存有不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缴获的莫辛纳甘,这些步枪二战时几乎都装备了本土的警备部队和“海防团”。
有一则轶事显示,苏联人在1960年时,还从东德的民间收缴上来了几杆莫辛纳甘,那会儿98k都难得找到了。
就连“大盘机”DP-28机关枪德国人都没放过,德军将之缴去,命名为MG320(r)机枪,耍得不亦乐乎。有些苏军战士看到德军的装甲车上架着DP-28打得叭叭响,气得牙齿都要咬碎。
这还没完,德军又不是只同苏军打仗,他们的对手多着呢,连带着缴获并装备的轻武器也五花八门。
比如英国的“布伦”轻机枪,当年敦刻尔克海滩,英国人差点连屁股都不要了,德国人缴获了大量的布伦。他们也舍不得将这些金贵的轻机枪随意处理,便将其命名为MG138(e)装备上了。
满脸都是开森
当然,7.7mm的弹药比较难搞,所以用着用着,这些机枪也就退居三线了。毕竟德军有更好的MG34和MG42通用机枪,确实不馋布伦。
德军的ZB-26
布伦机枪的原版,捷克的ZB-26机枪也曾经被德军大量使用。德军1939年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大批ZB-26连带军工厂都变成了德国人的东西,它们将这些“捷克造”轻机枪命名为MG26(t)。
德军的ZB-37
同类的还有捷克制造的ZB-37重机枪,它被命名为MG37(t)。
党卫军将军阿图尔·菲尔普斯在检查斯登,此人在巴尔干烧杀抢掠犹如魔鬼
英军的烂水管,丑出天际的“臭气枪”斯登冲锋枪被德国人“装备”后,名称改成了MP750(e)。
连7.7mm的老李也被德国大量使用,但它们需要通过德国陆军武器局(Waffenant,WaA)的验收,然后打上WaA的标记。缴获的轻武器大都有这个标记。
美国汤普森冲锋枪,德国人舔了以后赋予其3个名称。
一个是从美国大兵包里舔的,称为MP761(a)。
一个是从英国大兵那舔的汤普森M1928,称为MP760(e)。
还有个是从法国人那舔的汤普森M1921,称为MP.761(f)。
其实汤普森这个包舔的比较复杂,光MP760就有(e)/(j)/(a)/(r)几个小括号,分别是英国、南斯拉夫、美国、苏联。
一般来说,MP760(e)稍微常见点,因为战争后期的德军很难从美军那夺取成批的武器。
相比之下,美军的M1加兰德步枪更容易被德军获取,因为它不仅装备了美军,还装备了很多盟军,如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和自由法军,甚至小部分英军部队。
被德国人夺走的M1加兰德,名字叫做Gew251(a),这很德国,就是依然太少了。
手持M1卡宾枪的汉斯
另一款M1(美军的M1太多了...)卡宾枪,得到了Gew455(a)的名字。
比较哭笑不得的是,德军连美军的老炮,春田M1903步枪都缴获了,缴获的好像还不少,否则不会给出Gew249(a)这个名称。
手持EMP法棍的德军
德军太会舔包,还有法国的ErmaEMP冲锋枪,德军称为MP.704(f);法国的Mas-38冲锋枪,德军称为MP.722(f);意大利博莱塔M38\42,德军收缴后命名为MP.738(i)。
等等等等,太多就不严肃考古了。
实际上,除了轻武器,德军还会将重武器重新使用,这在战场上一点也不鲜见。
比如被缴获的T-34\76坦克,被命名为PzKpfwT-34747(r)。
被缴获的KV-1坦克,被命名为PzKpfwKW-1A753(r)、PzKpfwKW-1B755(r)、PzKpfwKW-1B756(r),这些都是KV-1,差异在于车型和改装的方式。
KV-2也没逃过,它们变成了德军的PzKpfw.KWII754(r)。
德国人在1941年就装备了这些“苏联进口”坦克,他们给坦克更换了电台,换掉了苏军的Zis-576mm炮,更换上了自己的7.5cmkwk40L\43,也就是四号坦克上那门黑枪炮。毕竟德军给坦克补充自己的弹药要容易得多。
德军还曾经将不少苏军坦克的炮塔拆下来,当做阵地或列车的碉堡炮,他们经常干这种事儿,没有苏联的就拆自己坦克的。
德国人还将PzKpfwT-34747(r)“出口”给了芬兰,芬兰一直装备到战后的60年代。
实际上这类事情相当多。
法国人的索玛S-35坦克变成了PzKpfw739(f)。
雷诺R-35则变成了PzKpfw35R731(f)。
捷克的LT-35和LT-38变成了PZkpfw35(t)和PZkpfw38(t)。
波兰的7TP变成了Pzkpfw731(p)。
就连美国人的M4“谢尔曼”落到德国人手里,都变成了PzkpfwM4-748(a),史称德国馒头。
英国人的“玛蒂尔达”坦克比较幸运,敦刻尔克、北非、这种坦克曾成百成百地落入德军手中,但德军愣是瞧不起它,一般也就拆解研究,回炉了事。也就穷得哭爹喊娘的隆美尔非洲军,会装备一些玛蒂尔达凑数。
非洲军对玛蒂尔达的态度很复杂,这玩意儿确实还行,但它们很容易被友军误击。毕竟沙漠作战尘土漫天,人们往往辨认出坦克轮廓就开火了。所以许多“玛蒂尔达”也被拆掉,德军拿它们的车身当做工作机械,拿炮塔当碉堡。
英军的“傻丘”明显更受德国人看着,毕竟它是盟军中首个“屠虎”的战车,丘吉尔重型被德军缴获后,命名为PzKpfw.MkIV(e)Churchill。
德军为了保障被缴获来的坦克,也会留存大量的完好车体做备件使用。
总之,类似的东西很多很多,德军基本是能用就用,一点都不浪费。即便德军不用,也会发往后方,武装守备部队和海防师、国民掷弹兵等低级部队。甚至还有不少武器被卖给了意大利、芬兰,以及各仆从国。
OK,关于战地之王过多久才算老兵回归和怎样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当过兵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