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文化 正文

饮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不能一一列举

酸笋鸡皮汤、莲叶羹、野鸡崽子汤、糟鹅掌、火腿炖肚子、胭脂鹅脯、酒酿蒸鸭子、烤鹿肉等等。从中散发出我国美食文化的表达形式——“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吃、喝、玩、乐四者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其肉是适宜冬天进补的高级营养和医疗食品。贾府吃鹿肉的时间都在冬天,袁枚《随园食单》多以酒娘儿作调味佐料“《红楼梦》中的食物兼有南北风味“回族日常饮食以面粉、大...

饮食文化包括哪些方面?不能一一列举,红楼梦的饮食文化以什么为主?

第一:饮食品种具有丰富性。

《红楼梦》中的食品一共186种,其名目繁多,展现了封建社会贵族阶层奢侈生活的风貌。例如:酸笋鸡皮汤、莲叶羹、野鸡崽子汤、糟鹅掌、火腿炖肚子、胭脂鹅脯、酒酿蒸鸭子、烤鹿肉等等。

第二:饮食器皿精美绝伦。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饮食器皿和饮食本身,其两者兼有才能构成“美食”的全部内涵。著名诗人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从中散发出我国美食文化的表达形式——“美酒”一定要“夜光杯”来盛放。“器”与“食”的完美结合才能增强人的饮食欲望,从中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红楼饮食文化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加突出,其食具、茶具、酒具、桌具都是非常华美的。例如:金盘、金碗、银碟、玛瑙碗、翡翠杯、琥珀杯、绿玉斗、乌木三镶银箸、四楞象牙金筷、玻璃盏等等。

第三:饮食活动丰富多彩。

《红楼梦》中的饮食多是围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开的。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吃、喝、玩、乐四者永远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因人的志趣不同,“玩乐”的形式各异而以。像大观园、宁、荣二府的主子们也不例外。据统计在《红楼梦》中以活动展开的宴会多达三十余次。例如: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螃蟹宴等等。

第四:红楼饮食重于养身。

《红楼梦》中的饮食除了“品尝、玩乐”以外,更注重养身。其食品的营养价值,以益寿养身为主要目的。例如第四十九回,贾母在冬季吃的炖鹿肉。鹿的全身都有药用价值。其肉是适宜冬天进补的高级营养和医疗食品。历来受到医学界和美食家的重视。唐代的《食疗本草》说:“肉,主补中,益气力。”又说:“九月后正月前食之,则补虚赢瘦弱,利五脏,调血脉,自外皆不食,发冷病。”阴历的二月至八月间不应吃鹿肉,它能使人发冷病。贾府吃鹿肉的时间都在冬天,就是遵循这一食规。

第五:红楼饮食重“南味”兼“北味”。

所谓“南味”,主要是指江浙风味,江南风味,其中包括苏、宁风味,也包括江岸的淮扬风味。第六十二回有“酒酿清蒸鸭子”这是乾隆年间扬州名菜。酒酿,原名酒娘,《扬州画舫录》云“烧酒以米为之,曰米烧。其烧酒未蒸者,为酒娘儿,饮之鲜美,以泉水烧酒和之,则成蜜烧酒。”袁枚《随园食单》多以酒娘儿作调味佐料。第八回有“糟鸭掌”这是姑苏名菜,第六十二回“胭脂鹅脯”是苏州名菜。《红楼梦》中以“南味”为主,但是也兼有“北味”如第三十七回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栗糕”就是北味。这样的食品北方最常见,先将栗子炒熟捣烂,磨成细粉,同山药糕、白糖和匀,再蒸制即可食用。《红楼梦》中的食物兼有南北风味,是因为曹雪芹生于南方,长于北方的原因,也是当时社会南北互溶的必然结果。

culture包括哪些?

饮食文化包括中西方餐桌礼仪,饮食习惯,饮食特色等等。

历史时期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我们都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接下来给大家详细总结我国九大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我国九大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总结如下:

1、回族,回族人一日三餐,饮食习惯与汉族差别较大。回族日常饮食以面粉、大米为主,辅以玉米、豌豆等杂粮。回族人喜欢吃牛、羊、鸡、鸭肉和带鳞的鱼类,爱吃蔬菜。但不吃马、驴、骡、狗的肉,尤其忌食猪肉。不食动物的血液,不食自死的禽畜和非穆斯林宰杀的牲畜和牛羊肉罐头,也不吃非清真店制作的食品。

2、维吾尔族,在维族村镇上,家家户户都修有馕坑.维族人吃馕是有讲究的,都是用手掰开后再食用,不允许拿着整个馕咬食。烤羊肉串是维吾尔族的传统食品,烤出的肉味鲜、香辣,很有特色。抓饭、拉面也是维族人喜爱的食品。副食品有牛、羊、鸡肉和各种蔬菜,但不吃素菜,做菜必须加肉。

3、藏族,藏族牧民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早7点第一餐。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点吃第二餐,午后2点食第三餐,亦称午餐,以食用肉食为主。晚8点吃第四餐,食品以粥为主。总体上牧民们以牛、羊肉和奶茶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农区藏民的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副。

4、蒙古族,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为主食,史书以“游牧民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来形容游牧生活形成的饮食习惯。烤肉、烧肉、肉干、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其中手抓肉最有名,四季都可以食用。

5、朝鲜族,朝鲜族聚居区盛产大米,主食以米饭为主,其次是冷面和米糕。米糕的品种多,有打糕、切糕、发糕等。朝鲜族口味以咸辣为主,咸菜品种丰富,式样美观,非常可口。辣椒是每个朝鲜族家庭必备的调味品,朝鲜族嗜辣,决不比四川、湖南人逊色。

6、傣族,傣族人口味喜欢酸、辛辣和香味。其烹调方法主要有蒸、烤、煮、腌等。其中烤鱼很有特色,做法是先去除内脏,把葱、蒜、姜、辣椒剁成泥,放在鱼腹内,然后用香茅草包扎好,放在暗火上慢慢烤至焦黄。酥香而嫩。傣族人以酸竹煮鸡、煮鱼等视为待客的最佳菜肴。

7、羌族,羌族聚居地主要产玉米、洋芋(马铃薯)、小麦、青稞、荞麦和各种豆类,但产量都不高。蔬菜有白菜、萝卜、青菜等。

8、白族,白族人以稻米、小麦、玉米、荞麦和马铃薯为主食,蔬菜品种多。还善于腌制肉类和咸菜,还能自制蜜饯、苍山、雪炖甜梅等果品。节庆时,白族喜欢用糯米或小麦、大麦酿造白酒、水酒,平时嗜好酸、凉、辣味饮食。

9、苗族,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

南方北方的饮食文化有什么差异?

谢谢邀请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秦淮以南称之为南方,秦淮以北称之为北方。

那么南北的饮食文化的差异有哪些呢?我们先来看看两地的农业生产。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三熟。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所以我们经常说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也是和两地所产的主食农作物有关。当然,其中有个非常有趣的特例,东北也是生产大米的基地,而且东北大米在市场上也是久负盛名了,但东北人自己却不喜欢吃大米,都卖到外地去了。

基于主食这方面的情况,北方人吃面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多配酱料大葱大蒜,口味比较浓重。南方人吃米饭则比较讲究,相对清淡,菜肴配得多,因此在菜系的丰富程度和饮食文化上,会显得更为精致些。很多网友也会开玩笑说,北方饮食的谱系主要是围绕吃饱,而南方饮食的谱系主要是围绕吃好。当然啦,我们都知道这仅仅也只是一种饮食习惯上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这八大菜系中,只有鲁菜属于北方的一个大菜系,其余七大菜系都是属于南方菜系。这种菜系种类的分布和差异,也直接反映了南北的食材丰富程度和饮食文化的不同理解。

最后说一点,当今社会随着人口流动频繁,中国南北之间的各种社会差异也在逐渐缩小,饮食习惯方面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文化的差异都是社会历史和地理位置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因为这样,才能更显得我们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多姿多彩和我们国家的包容性。

饮食文化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人类文明发展千百年,一些观念性的东西渐渐积淀,变成了文化的产物。物质性的东西更是这样,只要与人发生了关系,自然就带有文化的色彩。饮食文化更是如此,它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性。

饮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文化观念往往能从人的基本需求里引申转变出来。譬如,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心中有情,首中有思,必先腹中有物。”——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大哲学家的至理名言:只有填饱了肚子,你才能想生存之外的其他东西,才能够更轻松地去发展生产,繁衍后代,造就文明。在中国,先民们早就说过,民以食为天嘛。

华夏文明中,饮食有独特的地位。中国的精神文化层面,许多方面都与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治国之道,小到人际交往,无论哲学、伦理学、医学乃至艺术学、文学,都向饮食学和烹饪学寻找观念,彼此互补发展,获得灵感。

有人笼统地说,饮食文化包含了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三个方面的问题;有人认为,饮食文化是门大学问,它孕育了烹调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食品制造学、饮食文艺学、饮食资源学等六门科学;有人还主张,饮食文化还衍生出饮食商业学和饮食器具学。饮食文化在处理人与人群的关系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人和人群的关系及其产生出来的社会意义值得现世以及未来的学者们写一部内涵丰富的巨著。

西方的饮食文化概括来讲是什么?

世界上有很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又形成了不同的国家。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的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存在差异,而这种独有的特色,往往形成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性质,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饮食文化。西方人于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在欧洲,所有跟吃饭有关的事,都被备受重视,因为它同时提供了两种最受赞赏的美学享受--美食与交谈。除了口感精致之外,用餐时酒、菜的搭配,优雅的用餐礼仪,调整和放松心态、享受这环境和美食、正确使用餐具、酒具都是进入美食的先修课。

西方饮食文化

要注意的是,在西方去饭店吃饭一般都要事先预约,在预约时,有几点要特别注意说清楚,首先要说明人数和时间,其次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到达,是基本的礼貌,有急事时要提前通知取消定位一定要道歉。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高档西餐厅吃饭,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整洁;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女士化妆要稍重因为餐厅内的光线较暗,如果指定穿正式的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进入餐厅时,男士应先开门,请女士进入,应请女士走在前面。入座、点酒都应请女士来品尝和决定。

一般西餐厅的营业时间为中午11点半至下午、晚上6点半后开始晚餐,如果客人早到了可以先在酒吧喝点酒然后再进入主餐厅;就坐后可以不急于点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服务生,他们一般都非常乐意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若他们不是很清楚会问询餐厅经理或主厨;就餐时间太早,中午11点或下午5点半就到了西餐厅、匆匆吃完就走、在餐桌上大谈生意、衣着不讲究、主菜吃的太慢影响下一道菜,或只点开胃菜不点主菜和甜点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高档西餐的开胃菜虽然份量很小,却很精致,值得慢慢品尝。餐后可以选择甜点或奶酪、咖啡、茶等等,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小费习惯,但是一定要多加赞美和表示感谢。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在吃情调:大理石的壁炉、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缤纷的美酒,再加上人们优雅迷人的举止,这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油画。为了您在初尝西餐时举止更加娴熟,费些力气熟悉一下这些进餐礼仪,还是非常值得的。

西方餐具

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

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做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西方人吃饭时一般不会说太多的话。

对比注重“味道”的中国饮食,西方秉持的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于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这一特点。

因此,总的说来,中餐更注重食品间的“渗透”,即味道的搭配和匀称;相比而言,西餐更注重食品的“齐全”,即保证营养的搭配和匀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