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史上的四次革命?
中国历史上称得上第一次饮食革命的,应该是夏商时期开始出现的“鼎食文化”。进入春秋战国时代,随着“礼崩乐坏”,又开始中国第二次饮食革命。饮食的等级性被逐步打破,食物和器具的垄断不复存在。进入秦汉时期大量新物种被引进中原,中国又开始第三次饮食革命。唐朝开始的第四次饮食革命
丝绸之路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
❶ 胡床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就餐、习作方式,为围桌就食在用具上创造了条件。
❷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吃法”更为丰富,最典型的是“烧烤”手段流行。
❸ 以肉为主菜肴的西域人烧肉必放胡椒,这种吃法传到中原后,因为香味独特大受欢迎。
古丝绸之路的开通,对古人的生活影响巨大,仅就饮食文化而言,即便现代饮食中仍少不了“胡风”的影子。如“胡床”,曾改变了中国人的就食习惯,合餐制替代了分食习俗;“胡椒”,让中国菜肴更有滋味,色香味愈加突出;“胡饼”,丰富了面食种类,而“烧烤”更成为流行至今的一种美味······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古代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史上,人们形成了不同的饮食礼仪、饮食风俗、饮食习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们通过饮食来获取身体各部分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来维持自身的身体结构平衡。
但随着人类进化过程的加快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人类的饮食也逐渐由“野蛮”朝着”文明”程度化方向发展。人类饮食从“人化”飞跃到“文化”境界,从动物的本能变成人类的自觉行动,从低俗的生理需要演变为高雅的精神追求。
旧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并不懂得人工取火,所以就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靠以食用生食为主,茹毛饮血。导致很多人因为食物上存留的细菌不断滋生,危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燧人氏时期,人们发现并使用火,火的发现是源于摩擦生火的原理,火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食用熟食,食物经过高温加热,可以有效地杀害大量附着其上的细菌,极大地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奴隶主贵族常用牛、羊、猪等肉食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祭祀完成后,大家分而食之。周代的“八珍”是祖先为后人留下的最古老的食谱。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人类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发明了高超的烹饪技术,菜的种类增多,开始使用调味品,形成了高雅的饮食习俗。
西汉时期,精品菜肴有上百种,烹调技术由单一的物理变化演变为复合的化学变化,香料在烹调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国的饮食文化进入大变革时期。
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名门贵族举家南迁,使“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现了饮食学的著作,如《食经》,饮食文化的艺术化、宗教化、养生化成为该时期的发展潮流。
宋元时期,夜市和草市的出现,地方性名吃涌现,饮食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烹饪技术不断发展完善趋于成熟,饮食文化基本格局形成,饮食文化日臻完善。
清朝出现了以“满汉全席”为代表的八大菜系,清朝的满汉全席一般包括108道菜,包括南菜54道,北菜54道。其中南菜有江浙菜30道,闽菜12道,广东菜12道。北菜包括满族菜12道,北京菜12道,山东菜30道。达到了古代烹调技术的高潮。
至现代饮食,着重于色,香,味,营养,更注重于健康饮食和科学饮食。
为什么中国有的吃米饭有的吃馒头当主食?
首先,根据地域和气候的特点,南方地区适合种水稻,而北方比较适合种小麦。加上农耕时代交通不便,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普遍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所以就只好有啥吃啥了,长此以往,就慢慢养成了南方人喜欢吃大米,而北方人喜欢面条馒头的习惯
其次,随着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物质绝对丰富,彻底打破了饮食习惯上的时空界限,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想吃啥就吃啥,只要肠大哥胃大哥好受,尽管敞开肚皮吃。
大米白面随便吃,可也得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呀。
都说“南米北面”,中国的饮食差异到底有多极端?
“极端”这个词用的不是很妥当,我觉得用“多元化”来形容会更佳的贴切一点。“南米北面”,这个词我这里是没有听说过的,不过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应该是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饭,而北方人的主食是面食。
“简单又家常,吾家小食堂”,大家好!
大家都说南方北方,那咱们国家南北方是如何划分的呢?南北方的划分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以北的地方就是咱们常说的北方,以南的地方就是咱们常说的南方。秦岭以北降水量少,气候较为干燥。以南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特别是到了冬季,北方的朋友到我们这里来,反而会觉得我们南方会冷一些。这就是气候湿润的原因,他们称为“湿冷”。
“南米北面”饮食有所差异,但却能融合成一道可口的面点。这道面点就是烧麦。烧麦不同于包子,面皮是没有经过发酵的,把面皮擀成薄皮,中间裹上糯米,手捏而成。上锅蒸熟后,面皮劲道,糯米软烂。是一到可口的点心。特别是在吃早茶的时候,出现的频率很高。
饮食文化的差异是根据地理环境和口味习惯的决定的。比如四川云贵地区,群山环绕,山珍数不甚数,肉类的食材也是种类繁多,但是这类的食材通常会带有大自然的土腥味等异味,特别是吃川味火锅,毛肚,鸭肠,黄喉,腰花,食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腥臊味,所以需要通过大油,大料,重口的调料来去除异味,突出食材爽脆鲜嫩的的口感,渐渐的就变成了一种“麻辣”的特色,红遍全国的大街小巷。
而广东潮汕地区是沿海地区,主要的食材是海产品,这类的食材吃的是一个鲜嫩,因此用清蒸白灼的做法才能够最大程度的还原食材的原汁原味。这也让广东地区朋友的饮食习惯变得清淡,不仅海产品可以清蒸白灼,就连牛肉火锅也是清水涮食,新鲜的牛肉在切片的时候,肌肉组织还能够颤动,讲究的就是一个食材的新鲜度。
烤鸭起源于南京,一直到现在都是以卤味的方式呈现,鸭子烤制的时候只加香料不调味,购买的时候店家为你斩切成块,并浇上秘制的汤料,鸭皮香而劲道,鸭肉瘦而不柴。这样的做法用在鹅身上,就是广东香港的烧鹅。而同样是南京,还有一道有名的鸭子菜肴就是“桂花盐水鸭”。桂花鸭的鸭皮白嫩爽滑、鸭肉酥香入味,特别是入秋以后,桂花盛开,加以桂花为佐料,为鸭肉又增加了一丝清甜的香气。一只鸭子只是在南京就有这么大的制作差异,何况咱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呢。
而这只鸭子到了北京,就成了中外驰名的“北京烤鸭”,我想只要是去北京旅游的朋友,一定都会去捧个场吧,哈哈。吃北京烤鸭更多的我觉得是讲究的一个仪式感,这就是皇城脚下留下来饮食习惯,所以北京的菜色大多比较精致。片下的鸭肉摆成好看的造型,配上黄瓜,葱丝,甜面酱,最后用春饼裹着吃,很精致。一裹入口,鸭皮,黄瓜,葱丝的味道很是不错,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香”。而同样在北京,卤煮,豆汁,焦圈这样的大众小吃也是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精致的菜肴和简单的小吃相容共生。
兰州牛肉拉面讲究的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一清指的是汤色清爽,二白指的是面条洁白,三红指的是辣油红润,四绿指的是蒜花青绿,配上几片白切的牛肉,让这碗面也是在全国遍地开花。而同样是牛肉面,在台湾则是以红烧的方式呈现,酱牛肉浓汤,配上劲道弹牙的面条,味道也是浓郁可口。虽然台湾红烧牛肉面并不是很普及,但各大超市小卖部却以方便面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它的特点。
这样的例子很多,饮食文化差异巨大,各种美食又各有特点,让大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说句玩笑话,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种不同的菜,在咱们国家连续吃一年都不带有重样的。欢迎朋友们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努力,分享自己的美食经验,谢谢大家了!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图片的作者!
古代中国设宴为分食制,为何近代却变为合食?
历史时刻录带您观历史,大家好,我是小历!
关于分食制大家都有很多的好奇,为什么我国古代是分食制,而后来又消失了,改用合餐了呢?又为什么西方到现在还用分食制,我们不用了呢?一、我国的分食制
其实在我国分食制也并不是十分的普及,大家往往是通过电视剧,影视剧看到我国古代,一吃饭一人一个大桌子,桌子上摆满了美酒佳酿,山珍海味。但是这些人全都是皇亲国戚,王公贵族,很少有平民百姓。
二、分食制为什么消失了
可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人又喜欢吃,而且是变着花样的吃,菜品可以说是无数,诗礼银杏,一卵孵双凤,八仙过海闹罗汉,孔府一品锅,神仙鸭子,麻婆豆腐 ,辣子鸡丁 ,东坡肘子 ,豆瓣鲫鱼, 口袋豆腐 ,酸菜鱼 ,夫妻肺片 ,蚂蚁上树 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菜品,若是分食制得多大一张桌子还能当下啊,碗筷碟子又要多少?所以分食制渐渐的不符合我国国情了,于是便慢慢的消失了!
三、分食制消失的过程
在五代十国之后,分食制便慢慢的消失了,而到了明朝,草根皇帝朱元璋那可是个勤俭的主,最烦浪费。你若铺张浪费,便是贪污腐败,第一个就办你。那老朱当政时期前前后后杀了十多万人,谁能不害怕啊,又有锦衣卫没事就趴你家窗口,人人自危,谁还敢铺张浪费。所以自朱元璋之后分食制算是彻底消失了,只有特别大的宴请才用分食制了。
四、西方国家为什么到现在还用分食制呢
可能是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啊,西方国家菜品比较少,也就是奶酪,牛奶,面包什么的,比较适合分食制,而不适合合餐。你想想一共就那么几种吃的,在合餐,人多了怎么吃啊,所以西方一直使用分食制。
总结:分食制也好,合食也罢,只有附和社会发展无数,才能长久,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现在的中国和食,西方分食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