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香港的朋友,说一说在香港的感受如何?
去了香港才知道,TVB剧里的大房子都是节目效果,真实的香港极少有人住那样的大房子,50平米都能做成三居室,能买得起100平米的房子,至少都是上千万的身价。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港剧电影,在我的印象里,香港到处是金山银山,是一个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却不曾想到,香港的居住环境“寸土寸金”,颠覆了我原先对美好事物的想象,真应了那句“百闻不如一见”。2017年表姐远嫁香港,在那里安家入户,婚后一直邀请我们去香港游玩,岁月如梭,直到2019年全家人才有机会一起去看望表姐。
以前一直不明白“有钱人的天堂,没钱人的牢房”是什么场景?
到了香港瞬间明白了,随着对香港的不断了解,在感叹地方窄小的同时,也惊叹这座城市的巨大魅力。01:香港的社会现象1.居住环境,是富裕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分水岭。
富豪们住别墅,大部分香港家庭只能算是“蜗居”,住房面积在20-70平米不等。
当年看TVB剧的时候,里面主角们居住的房子,不是豪华别墅,就是宽敞明亮的大套间。
一直以为那里经济繁华,高楼林立,香港的居住条件就该如此;而来了之后发现自己错了,和想象中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繁华高楼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破旧的房子,杂乱无章的街道,街道倒是非常干净和整洁,穿了两天的新鞋子,鞋底也只有少许的灰尘。表姐在香港的房子只有55平米,当时却交了近1000万的购房款,说句实话,这样的面积比我们乡下的院子还小。
屋里的空间可以说是开发到了极致,墙壁有很多的壁橱,屋内堆满了东西,家里多来几个客人,几乎就转不过身来。
厨房和客厅连在一起,卫生间只有3平米,虽然看起来紧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体布局还是营造出了三口之家的温馨,只是人多了就会显得拥挤。香港的住房紧张,部分地区的房价已经超过了20万每平米,如果不买房,单单租金也不便宜。
一个只有10平米的房子,一个月的租金就要近5000元,香港真是货真价实的“寸土寸金”之地。每个地方都有穷人和富人,香港有近20%的贫困人口,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更为凄惨。
以前看到一个博主拍的纪录片:
一个香港的四口一家挤在不到10平米的“割房”里,厨房和卫生间无缝衔接。
原以为他们只是体验生活,没想到竟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这还不算啥,最惨的莫过于“笼屋”,在深水埗60多平米的房子里,放满了十几个依次排列的铁笼子,进去只能躺着,出来只能靠爬。
如果不是真实所见,很难想象,在香港会有人过得如此悲凉。
香港虽然面积不大,却还有70%的山地和海岛没有开发,这些未被开荒的土地,未来或许会有所改变吧。2.佩戴“劳力士”手表的香港人很多。
劳力士在香港有多受欢迎?
有些香港老人常说:
出去如果没有一块劳力士,真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虽然说得夸张了些,但也真实反映出劳力士在香港的受欢迎程度。
香港的生活节奏快,丢了工作基本就没饭吃了,而劳力士手表很保值,如果丢了工作,还能把劳力士当了。3.香港沿街有很多的药店。
香港富贾云集,漫步在大街上,除了花花绿绿的美食外,就数街边的药铺最多了。
老字号的香港药店早已名声在外,很多去香港旅游的游客,都会或多或少带一些好药回去。然而正是这样的商机,也兴起了一些职业素质不高的小药铺。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是要认准老字号口碑好的大药房,不仅明码标价,正品也有保证,童叟无欺。
另外,香港的计量单位和我们不同,香港的半斤是8两,一斤是16两,跟我们计量算法完全不同。
其实,如果要深究起来,香港是沿用了我国古代的计量算法;而我们在1949后采用了全新算法,如果去香港药店买药,一定要注意这种半斤八两的算法。4.实话实说,在香港确实遇到一小部分香港人有些排外,特别是面对说普通话的游客。
不管是买东西还是问路,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不过这也只是一小部分,而我遇到的大部分香港人还是非常热情,有爱国情怀。
5.香港的节奏很快,说话快,走路快。
我在上海待过一段时间,原本以为上海的节奏已经很快了,到了香港才发现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论是吃饭还是走路都有压迫感,跟不上他们的脚步,就像过马路走人行道一样,指示灯在“叭叭”地催促你赶紧走。另外香港的升职加薪的机会不多,因为香港的人才很多,对专业的要求很高,香港金融行业时常会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可见人家有多勤奋。
6.逛香港的室内公共场所,一个字“冷”。
不管是商场,还是电影院,又或是餐厅,温度都控制在18-20度上下。
冬天还好,穿的衣服多,夏天进入的话就有些尴尬了,最好随身带一件薄衣服,不然很难适应这样室内室外的冰火两重天。
为何室内不随着室外的温度弹性浮动呢,因为好奇,我也搜索了几个非官方的解释:
这样的温度,人会感到舒适,消费的欲望也会更高;低温会减少蚊虫的出现概率,降低它们的生存条件;低温空调一直维持这样的温度,会比较省电。02:香港人的生活1.TVB剧里面,经常会出现称香港女士为“某太”的场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见。
首先,很多香港人都有英文名字;其次,现在的女孩子都打扮时髦,光从外貌很难看出来对方是已婚还是未婚;就算知道婚姻状况,也很难知道对方丈夫的姓氏。2.香港的早餐会卖到中午。
中午11点早餐店还在营业,而像我们老家11点都开始吃午饭了;
同样香港吃晚饭的时间也比较晚,8:30他们刚刚开始动筷,而我们正常五六点就吃晚饭了。3.香港公立医院,除了收取挂号费外,其他费用全免,但有一个现象,被香港人吐槽。
很多重大疾病要排期等候,哪怕是救护车送进去也需要等排队(当然排除那些命悬一线的患者)。
有的香港人开玩笑说,香港公立医院治病的方法就是让你等等,说不定等几个小时病就好了,你可以直接回家了,医生也会少看一个病人。4.香港的消费很高。
香港的房价很高,有的地方均价20万一平米,物价也很贵。
吃一顿早餐就要花50港币,点了几个菜就是四五百块,吃饭另外算钱,一碗米饭加收十块。
当时我们一人吃两碗就花了100块,关键是还没吃饱,晚上每人又弄一桶泡面。在香港旺角吃大排档,点了四只皮皮虾,一份炸生蚝,两只螃蟹,一份青菜,两瓶啤酒,最后结账996港币。5.香港的生活压力大。
我在香港住了几天,遇到的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年纪大的老人,目测65岁以上,还在做体力工作。
而香港的有些职业收入又很高,医生月收入6万以上,老师2万起步。
在肯德基一小时就有50港币,所以在香港月入过万比较简单,但消费高也是事实。6.香港的道路不宽。
为了减少拥堵,一方面买车要缴纳很多的购置税,另一方面香港加大公共交通方面的建设,不光有港铁,还有双层大巴和小巴公司。
叮叮车是一款很老的交通工具了,因其后面有个脚踏,一踩就会有叮叮的铃声;叮叮车开得不快,适合老人孩子乘坐,下车的时候才付钱。03:香港的其他方面1.香港还保留着公筷文化,虽然我们以前也有这样的文化,只是越来越少见了,公筷是用来夹菜到自己碗里,私筷是自己夹东西吃。
2.刚来香港发现当地的印度人很多,后来联想到英国,瞬间明白了。
香港以前是英国的殖民地,为了更好地打理,英国调来了很多的印度人,后来入乡随俗,一些印度人没有回去,就留了下来。
3.红酒指红葡萄酒,白酒指白葡萄酒,“烧酒”则是二锅头一类,这才是我们口里正儿八经的白酒。
4.香港的地铁公交很干净,在车厢内不可以吃东西和喝饮料,但可以喝水,不然会被罚款。
5.香港是一个喜欢讲粤语的地方,很多上了年纪的老爷子他们不会讲普通话,就算你讲普通话,他们也不一定能听得懂,所以粤语沟通起来会比较方便。
6.香港有一种小巴车不适合去旅游的人搭乘,因为没有时间表,没有固定的路线,中途不报站,站点没人招手就不会停车,下车要按铃,开得还飞快。
7.香港的除夕和中秋,当天不放假,而是第2天放假,因为对香港人来说,节假日晚上才出去娱乐和聚餐,晚上玩得很晚,第2天休息就好了。
8.香港人称“除夕”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大年三十”,他们的“除夕”是指元旦的前一天;而春节的除夕,他们叫“三十夜”。
写在最后香港,不算太完美,但还不错,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很漂亮。
香港的包容性很强,也有很多先进、值得学习的地方;
但香港的住房问题、快节奏的生存模式,个人觉得:他们的生活未必比我们好,幸福感也同样如此。
你们眼里的香港,是怎么样的?
香港的那一区才是街头表演的聚居地?
1.旺角:西洋菜南街。晚上基本都有人唱歌、弹吉他等。2.铜锣湾:时代广场附近经常有人弹唱3.九龙塘:又一城商场和地铁附近经常有人表演的~
香港有什么充满本土特色的街头艺术?
各种艺术,外国人表演街头艺术的也不少!
大家都有什么关于香港的美好记忆?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关于香港的记忆有很多。
1、交通秩序良好。
车辆礼让行人。
2、“东方之珠”:建筑有独特的风格。
香港现代气息浓郁,自然环境优美,精致小巧,富饶神秘,是镶嵌东方的一颗“钻石”。港岛风景并不以自然景观、文物古迹见长,她的魅力主要来自建筑的和谐与华美。香港的豪宅主要建于太平山顶、浅水湾、九龙塘三个景色优美的地区,其中以山顶的风光为最,乘坐缆车凌空而上,香港的海湾、建筑、山麓等等尽收眼底,若是晚上乘车,山风丝丝拂过,俯瞰整个港岛,灯光闪烁的夜景恰似一袭华美的锦袍,横陈于港岛之上。
3、香港海洋公园
香港海洋公园位于香港港岛南区黄竹坑,香港海洋公园分为3部分,分别为位于北面的山下花园,和南面的南朗山南麓及大树湾,山下花园与南朗山以登山缆车和海洋列车连接。而南朗山与大树湾之间,则以登山电梯连接。两园间设有架空缆车,乘坐1.4公里的缆车,可来往于两园之间, 在缆车内,可观赏深水湾、浅水湾海景。海洋馆放养了很多海鱼类,海洋公园内的游乐设施有过山车、摩天轮、海盗船等,惊险刺激,比较值得游玩。
4、维多利亚港
伴着维多利亚港清新的海风,坐游轮环绕一圈,周围的建筑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5、小吃
香港生活节奏很快,街头小吃的种类很多,鸡蛋仔、碗仔翅、臭豆腐、生菜鱼肉汤、鱼丸、砵仔糕、牛杂、格仔饼、炸鱿鱼须、烧卖、煎酿三宝等等都属此类,它们大多以纸袋或发泡胶盒盛载,而以竹签或胶匙食用,即买即食,没有任串烧、何餐桌等设备。从香港街头小吃的特色与发展,可见香港人独有的香港饮食文化特色。
大体就这么多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香港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香港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
宗教自由是香港居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受《基本法》和有关法例保障。香港人信奉不同的宗教。很多主要宗教团体除了弘扬教义之外,还兴办学校和提供卫生福利服务。
香港的公众假日融合了东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别是:元旦日,农历新年(3天),清明节,复活节(三天),五月一日劳动节,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一日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翌日,十月一日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两天)。香港长期以来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列为假日,也深深影响了内地,中国内地于2009年起把部分中国特色节日列为国家统一的法定假日。
香港每年都主办各种类型文化、康乐、体育活动,较大型的活动包括香港艺术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综艺合家欢、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六人木球赛和国际赛马。香港运动员也参与过多个大型国际运动会,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等。香港在2009年12月主办了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香港中环兰桂坊、“苏豪”区、湾仔骆克道一带、铜锣湾和尖沙咀(弥敦道、亚士厘道、诺士佛台、北京道),都有很多酒吧、卡拉OK场所、夜总会和酒廊,都是居民和游客游览光顾的场所。
香港的法定语言(不称作“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粤语(俗称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香港华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广东话,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汉字书体是繁体中文。
香港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香港旺角、铜锣湾、尖沙咀东部和九龙城等地有些街道尽是食肆。充满亚洲风味的餐馆遍布香港,辛辣的泰国汤、香浓的印度咖喱、韩国烧烤、越南沙律卷、日本寿司等等特色美食。香港的中国菜餐馆,提供中国各地的特色佳肴,广东菜餐馆尤其多,其他地道菜包括潮州菜、湖南菜、四川菜、北京菜、上海菜等,还有讲究素淡的素菜。还有以传统的广式点心作早餐的饮茶。
香港传统本地菜以广州菜为主,盆菜则是新界原居民在节日时的传统菜。由于香港临近海洋,因此海鲜也是常见的菜色,亦发展出如避风塘炒蟹的避风塘菜色。
香港饮食也深受外来饮食文化影响。中环苏豪区、湾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慕尼黑啤酒节由1991年起每年于尖沙咀广东道举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麦当劳及肯德基经营,而香港也发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当中以大家乐、大快活及美心快餐为代表。
香港是流行于民间的传统食品一直扎根香港,如年糕、粽子、鱼蛋、蛋挞、小桃酥、杏仁饼、盲公饼、鸡仔饼、小椰堆、花生饼、芝麻饼、相思酥、棋子饼、炒米饼、格子饼、花生糖、袋仔面、鸡蛋仔、花生豆、南乳香酥角等等。
香港的风土人情简介?
由于在港的华籍居民以祖籍广东的占大多数,故港人大部分操粤语,但与内地的表达方式稍有不同,其中夹杂不少港式俚语。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香港地区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大多数年轻受教育的一代都能用英语对答,亦流行以英语混入粤语中使用。近年来,普通话在香港逐渐流行,使用普通话的居民数量不断上升。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以继续使用英文。
香港宗教信仰自由,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香港的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信神”最多。他们虽因袭传统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但没有教徒的意识与概念。人们普遍敬奉祖先神位、门神土地。初一和十五必上香或点“蜡烛灯”,逢喜事及传统节日也要拜祭一番,平时到庙宇中去求神拜佛以求转运或求签者也不少。
据华人庙宇条例规定,香港所有庙宇都必须注册。根据统计,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由于香港近海,从事渔业、航运者众,故在庙宇中,供奉最多的是天后。据说天后姓林,福建人,为救渔民舍身投海,后被渔民和海员奉为守护神。据说有信众25万。在香港天后庙中,以大庙湾佛堂门的一所最负盛名。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是香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庙宇中供奉的其他神还有观音、北帝、关帝等。许多商店中也设有关帝神位,以求保佑。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其风俗与内地基本一样。为了方便市民过节、回乡,政府还颁布了法定假期。此外,如烧衣(盂兰节,农历七月十四)、七夕(乞巧节)、观音诞、师傅诞、天后诞等,都要举行传统的敬神活动,十分热闹,被列为旅游盛大节目。
港人早餐多到茶楼饮茶,吃粤式点心或到餐室饮“西茶”(奶茶、柠檬茶、咖啡、面包)。工作人员的午餐一般吃工作餐、快餐或到酒家茶楼饮午茶。晚餐才是正餐,多为粤式传统饮食方式。港人相约饮茶时常互相斟茶。宴请之类,多在晚上9时开席,主人4时左右已在恭候客人,并设麻将台娱宾,不打麻将者一般7时左右到达为好。入席一般随意,但客人要待主人说“起筷”才开始进食。用膳时,手肘不可横抬、枕桌;不可“飞象过河”,即伸筷取远处碟子中的菜;不能“美人照镜”,将碟子拿起来倒菜;喝汤不要发出声响,餐毕碗中不要留食。饮酒吃菜时,不宜手不离筷,祝酒尚礼到,力邀则失礼。上鱼时,鱼头要对着客人方向,吃时不要翻转鱼身(寓“翻船”之意)。
港人对菜名亦有很多忌讳,不吉祥的名字都改个吉祥的叫法,如猪肝叫猪润,因“肝”与“干枯”同音;丝瓜称胜瓜,因“丝”字与“输”字谐音;“舌”叫“利”,因“舌”与“蚀”同音。很多菜肴还起了吉利的名字,如一本盈万利(酱鸭舌)、年年庆有余(松子黄鱼)、金玉满堂红(蜜汁金华火腿)、花开添富贵(蟹肉西兰花)等。
香港人对号码、数字也很讲究,“3”和“8”是他们最乐于追求的数字,认为这二字最吉祥。“3”的广东话谐音是“生”,寓生气、生财、生龙活虎;“8”的广东话谐音是“发”,寓发财、发达。有些商店也喜欢用吉祥号码做店名,如“168时装店”、“338发型屋”等。“168’’的谐音是“一路发”,“338’’的谐音是“生生发”,“238’’的谐音则是“易生发”。
香港位于东西两大文明交融与传播的枢纽位置,是东西方文化巧妙而又温馨结合起来的城市实体。即使在繁华的闹市,至今也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风民俗,如送礼时忌送钟(送终)、书籍(输)、毯子(压财)。赌马打麻将,忌人来借钱、取钱。做生意,第一宗必望其成交,多减些价也在所不惜,最忌客人讲价而不买。此外,港人也颇迷信,除参神求签外,风水掌相之类盛行,笃信神鬼轮回之说也不乏其人,忌不吉利同音字也颇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