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说既能减肥又能养生,我深信不疑,结果......”
吴女士对于养生一直关注度很高,大约在五年前听闻“过午不食”可以养生后,一直坚持这个饮食习惯,午餐后到第二天的早餐前,坚持不进食。
坚持了五年后,本以为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模式。没想到的是,吴女士身上出现了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以及睡眠质量差的问题。
不适症状发展到严重影响她的正常生活,去医院经过胃镜检查后发现她患有严重的胃溃疡伴随胆汁反流,需要服药进行治疗。
饮食与健康密不可分,但很多人却忽略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不合理膳食是导致国人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中国约有310万居民因膳食不合理死亡。
怎么吃更健康,怎么吃更长寿?这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探索的问题。“轻断食”、“过午不食”、“一日两餐”.....关于如何吃饭的言论层出不穷。“吃得越少,活得越久”的观点更是深入人心。
那么,这些流传的言论有科学依据吗?健康饮食究竟该怎么做?
饮食减少是否能让寿命延长?关于这件事还真有人做过研究,跟随小妙来一起具体的了解一下。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衰老》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果蝇身上发现了Sestrin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调控饮食限制的作用。
果蝇体内的Sestrin蛋白质含量越高,可帮助其延长寿命,同时可以预防果蝇免受高蛋白质饮食对于寿命的影响。简单来说,限制饮食可增加果蝇体内Sestrin蛋白质含量,而Sestrin是一种新型潜在的抗衰老因子,可以一定程度的延长果蝇的寿命。
无独有偶,2019年10月Linda Partridge团队也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新陈代谢》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指出小鼠在年轻时就开始减少食物摄入,并一直保持下去,可以让小鼠的寿命和健康都得到积极改善。
反之,在老年时改成随意饮食,会让小鼠的死亡率迅速增加。从动物实验来看,吃得少,活得久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值得提醒的是,关于节食可以让人延年益寿的结论,都仅在动物实验上得到验证。这个结果在人类身上尚未得到验证,对此我们一定要持有正确的心态,不能盲目的限制进食,这样做很可能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适当的节食或可以帮助燃烧脂肪、减肥,还可以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减少体内因氧化应激带来的伤害,但是这并不代表吃的越少越好。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节食模式为“间断式断食”,也称为“轻断食”,具体的方法分为几种:
每个人节食所带来的身体反应也不同,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奉劝你在节食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不要盲目。在节食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停止。
钟南山院士在这几年里广泛的活跃在大家的视线里,作为80几岁高龄的老人家,他的身体素质并不比年轻人差。这主要得益于他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此他从不吝啬分享。
钟南山院士在广州亚洲美食节“美食与健康养生”论坛上分享了他日常的饮食模式。
他表示,早餐一定要吃得好,切不可对早餐马虎。丰富的早餐能让他早晨保持精力充沛,每天的早餐要以果蔬豆奶蛋为主,占所有热量的3成;
午餐则要注意吃饱,以肉鱼禽蛋豆为主,占比全部热量的4成;
晚餐要保持吃得少,以五谷杂粮为主,占全部热量的3成。这样搭配热量的三餐是相对健康的,可以让人补充充足营养的同时又不摄入过量热量。
虽然吃饭这件事大家每天都在做,但不见得每个人都“会”吃饭,这几个吃饭的不良习惯,你可能还在做。
1.别吃得太烫
“趁热吃”是一些人的传统习惯,但是这个习惯并不健康。我们的食道、口腔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为65℃,一旦摄入超过这个温度的时候,会导致口腔、食道灼伤,持续不断的灼伤会引起慢性炎症发生,发展到后期甚至会诱发癌症出现。
2.别狼吞虎咽
狼吞虎咽的吃饭模式也是很多人在做的,这个习惯非常不健康。狼吞虎咽很容易让人摄入过量食物,导致身体肥胖;另一方面会让胃部承受较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胃痛发生。
3.吃饭别看电视、手机
吃饭时需要专心,英国《每日邮报》研究报道显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吃饭时玩手机会多摄入至少15%的热量。对此,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吃饭时玩手机会将人的注意力转移,无形中摄入大量食物相关,对于体重管理非常不利。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电视、手机上,还可能会导致摄入的食物单一,引起营养不良。
在生活中,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一定要好好吃饭。限制饮食也不适合所有人,盲目的限制还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诱发疾病。因此,营养均衡,科学饮食才是健康之选,切勿盲目限食,避免给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