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从茹毛饮血到炊煮熟食,从大羹玄酒到佳肴美馔,经历了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
12月28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对公众展出。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套),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真实刻画古代劳动人民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是国家博物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又一文化展。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绵长而厚重,在其长达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不仅包含了造型精美的饮食器具、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以及浩如烟海的典籍制度,还由此孕育衍化出一系列影响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哲学观念、政治智慧和科学思想,同时也为传统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诗歌等诸多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调羹弄膳之间,处处流露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展览共分为“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五个单元,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套),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真实刻画古代劳动人民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深刻表达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展览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
第一单元为“食自八方”,分为“膳食之主”“六畜三牲”和“蔬鲜果芳”三组,展示粮食、肉食、蔬果的起源传播、培育繁殖、仓储畜养。
陶猪,汉代(李扬/摄)
第二单元为“茶韵酒香”,分为“天之美禄”“茗香缭绕”两组,主要展现酒与茶的诞生、加工制作、饮用、衍生文化。
鎏金莲瓣银茶托,唐(李扬/摄)
工作人员在为观众演示宋代点茶技艺(李扬/摄)
第三单元为“琳琅美器”,分为“陶之古朴”“青铜威仪”“漆木华美”“瓷之风韵”“金玉典雅”五组,由不同材质的饮食器具出发,展示其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
铜盉,西周(李扬/摄)
带屉盖的陶灶,元(李扬/摄)
第四单元为“鼎中之变”,由“烹饪有术”“食单著述”“食以体政”三组构成。展现食材的加工制作、菜肴的烹调及饮食相关著作文献、所延展出的文化思想。
第五单元为“礼始饮食”,由“饮食礼器”“进食之礼”“宴饮之礼”三组入手,介绍展示“食”与“礼”的关系,阐释饮食礼仪的形成及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有着特殊的热爱与追求。展品中既有稻米、点心等食品实物,又有餐具盒、注子等饮食器具,也有揭示烹饪加工技艺的染器、火锅等,还有反映饮食礼仪的青铜礼器、餐具以及记录饮食文化的古籍文献。从不同角度出发,展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及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次展览也是继“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展览后,国家博物馆植根人民大众生活,从“衣食住行”延展挖掘的集普及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展览实践。
据介绍,此次展览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通过国博“中央厨房”融媒矩阵与合作媒体、支持单位的多种渠道,在线展示展览中部分精彩内容。观众可足不出户线上看展,亦可通过微博微信互动、观看展览直播,共同“寻味人间”,领略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陆正明
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国家博物馆余冠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