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文化 正文

茶文化知识大全之武夷岩茶(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去外面喝茶都不敢随意评论茶汤有没有苦味。遇到某泡特别苦的茶汤,称所有嫌弃岩茶味道苦的,属于没喝懂茶,难喝就是难喝。听到一个新鲜词——山场苦。聊起他的喝普洱的感受!老班章的生茶喝到嘴巴里。几乎别的茶味层次都没喝出来,就感觉老班章的茶明显比其它山场的料子来得苦味更强烈,茶味明显更甜、更甘醇,茶汤从始至终都没有喝出半分烈性,优质岩茶的风...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某次和朋友闲聊,他提到,现在去外面喝茶都不敢随意评论茶汤有没有苦味。

啊,这是为什么。

因为有不少人和他说过,只有喝茶段位不够高的新手,才会嫌弃岩茶苦涩。

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并非少数,不是个例。

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这套说辞明显影响了不少茶客。让相当一部分人在喝茶时,羞于谈及苦味。

不过,麻花要说句大实话。

大家可千万别被这招“声东击西”放出来的烟雾弹给骗了,苦就是苦,有什么不能说的?

在外面喝茶,遇到某泡特别苦的茶汤,吐槽几句,在所难免。

要这时有人呛,阴阳怪气起来,称所有嫌弃岩茶味道苦的,属于没喝懂茶,段位不足。

那就别沉默了,必须争到底。

只要是忠于喝茶的感受,又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尤其是刚开始喝茶的新手,更是得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好喝就是好喝,难喝就是难喝。有一说一,就这么简单!

《2》

之前看直播,听到一个新鲜词——山场苦。

“正岩山场里出来的茶,或多或少带有先天的山场苦,但茶味更厚,回甘更好,这种茶汤喝起来,拥有突出的高级苦。”

这倒是新鲜又有趣。喝茶苦味就是苦味,哪里还分什么高级不高级?

不过,山场苦这个概念,的确迷惑了不少人。

岩茶里,是不是某些特定山场出来的茶,会自带苦感?

按麻花的直觉看,谈及岩茶山场,历来只有山场味一说,何谈山场苦?

再说了,正岩山场的范围,较为庞杂。

大山场里,套有小山场。

按地形环境,更是有分坑、涧、窠、洞、岩、峰、坪等一系列不同的划分。

参考历来的喝茶评价,对于正岩茶的风味,前人是用香清甘活、岩骨花香等概括,没人提过苦味!

《3》

有位外地朋友在聊茶时,聊起他的喝普洱的感受。

都说班章苦, 冰岛甜、易武柔。从他的喝茶经验看,老班章的生茶喝到嘴巴里,的确是劲更大。

他第一次喝老班章时,说实话,几乎别的茶味层次都没喝出来,就感觉老班章的茶明显比其它山场的料子来得苦味更强烈。

同样的感受,换汤不换药照搬在岩茶圈内,也能找出相似的说法。

按照那位朋友的喝茶感受,牛栏坑和慧苑坑出来的茶,茶味明显更甜、更甘醇。

牛栏坑肉桂,茶味层次丰富,绵柔稠滑。

慧苑坑水仙,茶味醇,风味柔,由于山场阴凉,再加上水仙的品种特性,茶汤从始至终都没有喝出半分烈性。

但马头岩的茶,感觉明显不一样。他试过很多次,马头岩肉桂喝起来,苦感更强,冲劲更大。

联想到前文所提的“山场苦”,话说,马头岩产的茶,是不是普遍拥有苦感?

当然不是,这个问题的表态,麻花已经反复在文章里提了,优质岩茶的风味评价里,不涉及苦味。

换句话说,对岩茶来说,出现明显苦味是典型的负面风味体现。

而马头岩作为知名正岩山场,地处三坑两涧核心山场圈,又怎会做出普遍带有明显苦味的岩茶?这实在太颠覆大众的认知。

再说了,马头岩属于大山场,地界范围很大。包括开山坪、桃树窠、猫儿石、蟠龙涧、磊石岩、云峰、马岗、赌博岭在内,不计其数。

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场里,有的地势开阔,日照充足,是岩上茶的代表,产出来的岩茶风味更张扬。

有的是典型的“坑涧”环境,水系丰富,日照时间短。

一旁有巨大的风化岩提供遮阴,光照柔和,漫射光居多。

更利于生产出茶味绵柔、滋味饱满、香气清幽的成品。

总之,在如此优越的自然优势下,如果说位于正岩山场核心的马头岩,做出来的茶普遍带有苦味,简直是说不过去!

《4》

喝岩茶,茶汤中的苦味经常会被人美化。

最常见的说辞,无非是搬出那句“不苦不涩不是茶”来堵住悠悠众口。但麻花想补充一句,在不苦不涩的后面,应该再接一句——好茶要务必追求不苦不涩,而是香气馥郁、茶味醇厚、回味持久。

提到喝茶回味,也有人认为,没有苦哪来回甘,没有涩哪来生津?

但事实上,回甘生津和苦味没有必然联系。

一流好茶,大可做到不苦不涩,或是仅有几丝可以忽略不计的微苦微涩,但却能做到回甘持久,生津如泉涌。

这背后恰好证明,回甘与生津,与茶叶内质丰沛相关。越好的茶,内质越充足,回味韵致更加隽永。

除此外,在岩茶圈内,茶汤的苦味还常会被美化成“茶味霸气”。

比如,明明喝到的茶汤,苦味浓烈,涩到嘴巴发麻。但放下茶杯后,却要面不改色地说到,这茶不错,冲劲强,喝起来煞口又霸气……

很长一段时间内,喝岩茶要喝霸气刺激的说法,误导了不少新手。

导致很多人在接触岩茶时,觉得岩茶在焙火之后,普遍茶味都比较重。

甚至于,哪怕遇到苦味重,实在喝不下的茶,也不会想到是茶叶品质影响,而是觉得自己喝不惯……

殊不知,按这样懵懵懂懂,盲信权威的喝茶做法,最容易踩坑交学费。

从实事求是的角度看,如果一款茶喝入口,丝毫没有润、甘、醇、滑的茶味体验,而是苦味刺激,茶汤喝入口就像“烧刀子”那样,很不顺滑。

此时,哪怕听到“喝茶段位不足,才会嫌弃岩茶苦涩”的激将法,也千万别中招。

苦味重,苦味持续时间长,苦味在舌面化不开的岩茶,绝对是劣质茶。

《5》

茶圈里,有不少劣质茶专用的美化套路。

将茶味寡淡,形容成“无味之味”;

将茶汤发苦,苦味强烈,说成茶味霸气 ;

将涩到嘴巴发麻的涩感,摇身一变,概括成收敛感;

将岩茶焙焦后的焦糊味,解释成岩茶的熟香;

将岩茶存坏变味的酸味,高捧为“陈茶酸”……

要想看破这些套路,大可见招拆招。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在于相信自己的饮茶直觉与本能。

不管说得再天花乱坠,自己喝一口就喝不下第二口的茶,绝对算不上“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