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焚化赞歌词是什么意思

如果不算奥特曼、数码神奇宝贝之类的跟风看的外,应该算是入宅番了吧乱马这个番算是比较小众的了吧,当时蜗壳君哪能见过如此尺度的动漫,动漫中男主可以通过浇冷水变成女人,咋觉得gay里gay气的,犬夜叉这部动漫是后来在出租光碟的店里借的碟子看的。...

焚化赞歌词是什么意思,你的入坑番是什么?

哪里有动漫,哪里就有蜗壳君,说到入宅番,这是要暴露大家年龄吧,想必大家都有不少话要说。

蜗壳君算是入宅比较早的了吧,应该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正是电视机顶盒刚刚流行的时候,机顶盒有个自带的电视频道,然后就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点播台,其中有不少动漫,就跟着一起看。

其中有几部相当惊艳的番,让蜗壳君印象非常深刻,比如:犬夜叉、EVA、乱马,这三部作品吧,如果不算奥特曼、数码神奇宝贝之类的跟风看的外,应该算是入宅番了吧

乱马

这个番算是比较小众的了吧,应该很少人知道,而且这部番拿到现在来说尺度也算是比较大的了吧,当时蜗壳君哪能见过如此尺度的动漫,都看的是什么天线宝宝之类的东西,当然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每天守在点播台盼着看,好几次都忍不住去打电话点播去了。

这部番得故事内容脑洞也是相当的大,动漫中男主可以通过浇冷水变成女人,然后通过浇热水又变回来,后来好像还有个男的追求男主来着,咋觉得gay里gay气的,而且男主的老爸也是个“老色、鬼”经常揩油男主。

这部番得总体节奏也偏日常,比较搞笑,看起来相当轻松,而且剧情像柯南一样,基本都是独立的,中间少看几集也无所谓,当时点播台看起来也无碍。

EVA

心中唯一的神作,蜗壳君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四次了吧,甚至剧场版也看了五六遍,也不敢说完全看懂,EVA中蕴含的“内容”太多了,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你会看到更多的东西。

当时吸引到蜗壳君的是初号机初次暴走那一集,把一个使徒活生生给吃掉了,这个血腥的场面小学生根本把持不住啊,从此也让蜗壳君迷上了这部动漫。

犬夜叉

这部动漫是后来在出租光碟的店里借的碟子看的,也不知道这部番算不算穿越的始祖?这种现代穿越到古代的设定在当时相当的吸引人啊,似乎当时还在连载,也没看到结局,比较可惜。

大家的入宅番是什么呢?欢迎留言。

农村七月七是什么节?

农村的七月七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吗?看到这个问题,我迫不及待要说说我们老家这边的七月七。先说节日美食。小时候,每逢过节的时候都能吃到好吃的,老家的节日美食太多了!像过年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八月十五的月饼等等,真是太多了。

题目中提到的七月七,也叫乞巧节。这个节我们老家也少不了美食--炸面鱼、炸巧饼,那时日子过得穷,平时都不舍得用油炸东西,也没有那么多样数,所以特别期待过节。一般奶奶妈妈们都是提前几天炸,这面鱼就能炸两种,在面板放面做的,在大盘子放油做的,大锅里放上油,油开了把面鱼放进去炸,等在油里漂起来,炸一会,然后翻个面,再炸一会,变成金黄的颜色,咬一口就流油,就一个字香。

我们老家七月七还有一种特色美食,炸巧饼,七个颜色的面搓成细长条,用刀均匀的切,拼成一个个漂亮的形状,也是放进油锅炸,真的是又好看又好吃。我小时候,我记得奶奶都是集市买的色子和面,凑成七个颜色,现在人都讲究健康饮食,用的都是食品,像南瓜的黄色,菠菜的绿色,红心火龙果的红色……也是七个颜色做成的。

七月七,民间传说这一天是每年一次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一天人间的喜鹊都不见了,据说就是给他们去搭桥了,如果好奇,记得留意一下。

七月七,也有传说如果晚上坐在葡萄架下,静静的用心可以听到牛郎织女说的悄悄话呢,如果你家院子真的有葡萄架,今年记得好好听听啊!

七月七,被现在很多商家演绎成中国情人节,节日气氛促消费。过节会有礼物,过节会有惊喜,过节还有传统美食,那就大家一起过节吧!

火葬真能把人烧成灰吗?

当人死以后被推进火化炉的时候,随着燃烧的开始,尸体因为怕疼还会哭泣,甚至会坐起来,但最终都会化为灰烬。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在所难免。在过去,人死以后要进行入棺,然后土葬。而如今,随着殡葬行业的改革,基本上都是采取火葬的方式。

那么人死以后,尸体如何来进行处理呢?

第一步:确认死者的确已经死亡,出具相关的死亡证明

如果打算火葬的话,那么在火葬之前,是需要出具死亡证明。

如果死者是在医院去世的,那么需要医院的专属医生开具相关的死亡证明,如果死者是在家里去世的,那么就需要当地的派出所开具相关的死亡证明。

然后死者的家属凭着死亡证明以及死者的相关证件,到殡仪馆为死者办理相关的殡葬服务。

为什么需要死亡证明?

因为人有的时候会出现假死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可能没有了呼吸,如果家属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默认为已经死亡,那么在后期火化的时候,或许会出现乌龙事故,到时候责任在谁就根本分不清楚。

而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就需要拿到死亡证明,才会进行下一步的准备工作。

人到底是否真的已经死亡了,那么会借助于科学的仪器,来进行准确的判断,这样也是对于生命的负责任。

第二步:为死者进行化妆以及进行堵肛门的操作

为了能够让死者体面的离去,死者被送到殡仪馆以后,那么美容师会替死者进行化妆,要试着保持一个良好的面容。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坐,而且十分重要。就是替死者堵肛门。

美容师会拿到一个像木塞一样的东西,然后赌注死者的扛门。或许有的人觉得这样太残忍了,怎么可以如此的对待死者。

其实堵肛门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一方面,防止体内的一些混合物通过肛门流出来,从而加快实体的腐败;另一方面,也防止体内的细菌通过相互作用产生有毒的气体 通过肛门释放出来。

总之,堵肛门也是为了让死者体面的离开。

第三步:办理好相关的火化手续,将死者推进火化炉

死者火化前的准备工作都结束了以后,那么便要进行火葬了。

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会将尸体放在一个铁架床上,然后推到火化炉旁。

当再一次的确认死者的身份信息以后,火化便开始了。

对于火化方面,或许很多人都有着疑问,火化炉当中发出的“滋滋滋”的声音,是不是因为尸体怕疼在喊叫?为什么事情有的时候还会翻滚或者坐起来?火化真的能够将人烧成灰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专门问了一下,在火葬场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二叔,他跟我详细的说的这些情况。

1.为何尸体在火化的时候会发出“滋滋滋”的声音?

这是因为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水分,虽然人已经死亡了,但是体内的水分还在。

但死者被推进火化炉以后,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那么体内的水分会发生蒸发,从而在短时间内会发出滋滋滋的声音。

于是有一些经验不太足的火化师,或许在火化的过程中听到这样的声音,觉得是因为尸体怕疼在喊叫。

其实事实上并非如此,人死以后基本上没有知觉了,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水分蒸发的声音,因此也不要以谣传谣。

2. 为什么在尸体火化的过程中,会翻滚甚至会坐起来

因为火化炉的温度很高,尸体遇到明火以后,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当身体内的水分越来越少,那么身体自然的卷在一起,也是很正常的。

这个原理就有一点点像燃烧塑料袋,开始燃烧的时候,或许是一个完整的塑料袋,但遇火以后,基本上就缩成了一团。

同样尸体的燃烧也是这样的缘故。热胀冷缩以后,会出现饭馆甚至是坐起来的现象,这其实都是非常正常的,不用大惊小怪。

3.尸体进行火化以后,是否会化成灰烬?

不少人都看过电视剧,往往在看到一些火化的镜头时,一场大火之后,便将尸体化为了灰烬。

电视剧或许是为了效果体现,实际上尸体在火化炉内并不能够完全烧成灰。

但人体被推进火化炉以后,会在实体上加上一层油,辅助火的燃烧。火化炉内的温度也会慢慢的从200度最终上升到900度。

在整个火化的过程中,最先燃烧的是人的毛发,其次就是身上的外衣,外衣烧完以后就是皮肤。

皮肤燃烧起来都比较困难,一般整个过程需要持续在50分钟左右。

当毛发衣物以及皮肤烧成灰的时候,那么,最后燃烧的其实是骨头。一些小鼓或许还能够燃烧,让头骨椎骨这些其实是很难燃烧的。

除了要不断的加油之外,延长燃烧的时间,否则,这些骨头根本不会产生变化。

而火葬场也不会一直将这些骨头燃烧下去,到了一定的时间,燃烧后的物质会通过铁丝网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通过铁丝网渗下去的,就是骨灰,另一部分留在铁丝网上的是骨头。

这个时候,火化师一般将骨灰铲起来,与此同时,也会将一些骨头拿出来。

火化师会根据死者家属提供的骨灰盒大小,来装上一些骨灰。

也会询问死者的家属,是否要在骨灰盒当中放置一些细碎的骨头。

如果死者家属觉得有需要的话,那么,火化师会拿着小锤子,这些头骨椎骨之类的敲碎,甚至是敲成粉末。

因为这些骨头虽然没有被烧为灰烬,但是在高温之下,你呈现非常脆的状态,只要拿锤子轻轻一敲,就会碎掉。

这样然后再将这些骨头磨碎,磨成灰一起放在骨灰盒单,被称为二次加工。

一般来说,一句150斤的尸体,最后产生的骨灰重量在三斤左右,外加一些骨头。

这些都是火葬场的一些真实情况,当你真正的了解了以后,或许也就不会再恐惧死亡了吧?

你家乡中元节有什么习俗吗?

中元节[1] ,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1]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节日 中元节 。中元节本是祭祀 地官 的节日。古人以正月十五为 天官 生日,故定为 上元节 (即 元宵节 ),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故定为中元节,以十月十五为 水官 生日,故定为 下元节 。

到后来,民间又流传七月十五地府开门放鬼魂的传说(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比如广东),于是中元节渐渐具有了 “鬼节” 的意味。又适逢佛教超度亡魂的 “盂兰盆节” 也在这一天,所以七月十五便成了一年之中阴气最重的节日。

在汉魏六朝以前的观念中, “地府” 的所在是 泰山 ,因为泰山府君掌管着人间的生死,而人死后要为泰山府君干活。

《搜神记》 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叫胡毋班的人走在泰山,突然被一个红衣人带进了泰山府君的宫殿。泰山府君让胡 毋 班给阳间的女婿河伯送信。谁知胡 毋 班死去的老爹见到儿子,也要求他向泰山府君求情免了苦力。泰山府君因胡 毋 班有功,便放了胡 毋 班老爹并让他做土地爷。谁知过了几天胡 毋 班的孩子都死了,原来是胡 毋 班的老爹想念孙子,把他们招到地下。

《搜神记》的时代还没有阎王。而汉末魏晋 佛教 传入中国后,鬼的居所才变成了我们熟悉的 “地狱” 。“地狱”的说法较早见于东汉安世高所译 《十八泥犁经》 ,而我们的 “幽冥界” 的传说,大致是由佛教地狱传说与民间地府传说结合改造的产物。

至于我们熟悉的 酆都城 ,这是由于托名 葛洪 的《枕中书》中认为罗酆山是人死后的聚集地,而后人只是用四川省酆都县来附会这个地方。

中国有着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的传统,“鬼”在中国文化中也意味着逝者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影响着我们。《韩诗外传》说“鬼者,归也”,《礼记·祭义》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

在古人眼中,鬼只是生命的回归,回归并不等于终结,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静和暗涌。

其实,我们习惯的说法“阴魂不散”是不正确的,因为古人认为,人的肉身才是阴气的聚集,人的精神却恰恰是阳气的律动,肉身叫“魄”(比如“体魄”一词),精神叫“魂”,魂属阳,魄属阴。灵魂脱离了阴森重浊的臭皮囊(魄),自然变得阳光灿烂,虎虎生风。“阴魂”其实恰恰是“阳魂”。

对死亡的恐惧常常影响了我们对灵魂的看法。但假如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灵魂的性质,我们也就能正确地认识死亡。有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道理。

《左传》 里记载,春秋时郑国一度闹鬼,不少人夜间都见到刚去世不久的上卿良霄的鬼魂出现。郑国国君于是请教 子产 ,问世间是否真的有鬼。子产说:

“有。灵魂属阳,魄属阴。属阳的灵魂寄居于属阴的魄中。如果一个人生存条件良好而又有所作为,魂魄就变得强大。所以,即便是布衣蔬食的平民百姓,他们仍然可以变为厉鬼,何况良霄三世公卿,取精用弘(成语“取精用弘”就出自这个故事),他的灵魂显然更加有力量也更加持久。我们看到他的灵魂,又有什么奇怪呢?”

这种“灵魂不死”的观念,古希腊 柏拉图 的 《斐多》 篇也提出了,并且成为了 基督教 灵魂论的先驱,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在临刑前慷慨陈词:“我去死,你们去生。哪个更好,只有神知道。”也正因为如此,古罗马大政治家加图读着柏拉图的《斐多》篇,安详地结束了生命。

子产和柏拉图的讲述其实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灵魂(鬼)的阴森可怖,我们还应该看到灵魂(鬼)的强大,看到生命的生生不息,一阳来复。

笔者认为,古人“天人合一”的内涵,除了哲学老人 汤一介 老先生“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身心之间的和谐”之外,还应该加上人鬼之间的和谐。而人鬼和谐的本质就是人与历史的和谐,是过去与现在的和谐。

虽然 孔子 说“未知生,焉知死。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但孔子并不是认为鬼和死亡就不重要,而是认为在安顿好生命,把握好当下的情况下,讨论死亡和鬼神才有根基。 人是基础,而鬼是超越,生是前提,而死是净化。这就是生死人鬼的辩证关系。

虽然鬼和灵魂是一个庄严的话题,但由于它的神秘性和虚幻性,它也是各种民间故事取之不尽的宝库。可以说,每个中国孩子都是听着老人讲的各种鬼故事长大的。

千百年来,鬼是文学艺术家的“宠儿”,在他们笔下诞生了无数人鬼情未了的旖旎缠绵、夜访吸血鬼的悬疑惊悚,宋定伯捉鬼的壮伟,有钱能使鬼的世故。不管是和谐还是敌意,是喜感还是悲情,这种沟通两界的奇妙景观,不能不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蔚为壮观的民间范式。

这些鬼故事中,鬼的形象各种各样,有的善良,有的凶残,有的搞怪,有的猥琐,而人鬼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敌对关系、和谐关系和喜剧关系。其实喜剧关系也可以归入和谐关系,而敌对关系也常常以喜剧收场。下面就分享几个有趣的鬼故事。

晋朝时有个 阮瞻 ,不相信有鬼,他有一个著名的推论:“假如人会变成鬼,那人穿的衣服也会变成鬼吗?” 后来有一天晚上,一个“人”找上门来对阮瞻说:“你认为世上没有鬼吗?我就是鬼。”阮瞻吓了一大跳,这一跳可吓得不轻,没过多久阮瞻就被吓死了。

这个故事里,人与鬼当然不算和谐,但也不算对立,因为鬼只是想吓一吓阮瞻,没想到阮瞻自己不争气,哏儿屁了(北方话“死了”),死得既不伟大也不光荣,和生前言之凿凿的气概形成鲜明对比。

与阮瞻类似的一个故事发生在年轻的大学问家 王弼 身上。王弼有一次注解《周易》,参考前人 郑玄 的著作,他说了句“郑玄这个死佬,水平也不过如此吧。”有一天,郑玄的鬼魂找上门来,说:“你小子胆挺肥哈,敢说我的不是?”王弼也吓尿了,没过多久就结束了二十郎当岁的生命。

估计王弼是晚上讲的那句“死佬”,忘了“白天不说人,晚上不说鬼”的古训,结果应验了。所以“晚上不说鬼”的禁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当然,讲这个故事的人一定是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者,知道郑玄王弼学术之间的对立,竟至于需要通过鬼现身来解决。

虽然儒家主流思想中鬼是严肃的,是需要“敬而远之”的,但民间文学的鬼却不仅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有人的贪婪、猥琐、懒惰等缺点。最典型的要数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句话是对刘义庆 《幽明录》 里一个故事的概括:

有一个新死的鬼十分瘦小,遇到地狱里肥肥胖胖的鬼同伴,很是羡慕,问他如何增肥。胖鬼告诉他:如果到人间吓一吓人,人们就会害怕,就会供奉祭品。你把这些祭品都吃了,就可以像我一样肥了。

于是瘦鬼照着办,他到了一户人家,见家里有一口磨,于是就小跑着推了起来。他想以自己那看不见的身体推磨来显示灵力,逼主人献祭。但恰好这户人家是穷人,没钱买祭品,于是这个可怜的瘦鬼不仅没吃到便宜,还因为推磨而累得更瘦。

在这个故事之前晋朝人鲁褒写过一篇 《钱神论》 ,文章里有一句话叫“有钱能使鬼”,后来跟这个推磨的故事一合成,就变成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个俗话了。

鬼虽然常常未能免俗,但也常常被人间道德所约束甚至感化。其实鬼也是人变的,鬼与人之间并没有“心灵”的鸿沟。

《幽明录》里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鬼向一个人勒索80两银子,威胁说如果不给钱,老婆就会死,那人偏偏不给,于是老婆死了。鬼又要挟道如果不给钱,儿子就会死,那人仍然不给,于是儿子死了。鬼再次要挟:如果不给钱,你本人就会死。那人还是不给。

鬼被这个人的倔强和骨气折服,于是坦白说:其实你的妻子和儿子都是阳寿已尽,不管给不给钱他们都会死。但你坚决不给钱还是很有种!你是个有福的人,能活到80岁。后来这个人果然天年善终。

其实这个故事很像《左传》里太史四兄弟的故事:齐国崔杼弑君后威逼史官篡改历史,隐匿自己恶行,但史官四兄弟都拒不执行,老大老二老三都被崔杼杀死,老四同样不执行,崔杼无奈,只好放了老四。

鬼和恶人在人的德性面前都不得不收敛和心折,这说明道德的力量正如《诗经》大序里说的一样,是可以“惊天地,动鬼神”的。

也正因为鬼与人的这种异质而同构的特性,所以人们对鬼神也渐渐从害怕到不怕。 “不怕鬼”的思想由来已久。 《庄子·达生》 篇就讲了一个“齐桓公见鬼”的故事。

齐桓公 在沼泽中见到鬼,忙问 管仲 见到什么,管仲说没有。齐桓公受到惊吓,大病不起。有一个叫告敖的人对桓公说:“这是您自己伤害自己。鬼怎么能伤害您呢?如果一个人身上总是散发戾气,那他的精气神就会散,从而产生易怒、健忘和幻觉。积累得久了,就会得病。”

桓公又问世上是否有鬼,告敖说:“有。室内的鬼名叫履,灶房的鬼叫髻。院子里的粪土堆上,有叫雷霆的鬼;在东北方的墙脚下,有倍阿鲑蠪一类的鬼;在西北方的墙脚下,有泆阳鬼;水中的鬼叫罔象,丘陵的鬼叫峷,山上的鬼叫夔,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泽地里的鬼则叫委蛇。” 告敖又说,见到沼泽中的委蛇,则可以称霸。桓公于是大愈。

这个故事有几点非常有趣:鬼是心造的幻影;鬼并非全部都可怕,有“害鬼”也有“益鬼“;如果到处都有鬼,鬼就不可怕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不怕鬼的故事。

阮籍 有一次晚上点灯读书,见到了鬼,他连忙一口气把灯吹灭,但他灭灯的原因并不是怕鬼,而是“耻与鬼争光。”在阮籍看来,鬼除了吓人就没有别的本事。因此,对鬼的态度便从战略上蔑视它发展为耻与为伍,进而连秉烛共居都成了污点,竟至于灭之犹恐不及,这恐怕只有魏晋名士才有这种气概。

世纪诗人 聂绀弩 ,在经历了人生和国家的浩劫后,写下了“哀莫大于心不死,名曾羞与鬼争光”的诗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当然,人鬼同构的思想,演绎得最多的还是人鬼之间的爱情,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 霍小玉、聂小倩 的故事,这些故事流传千年,家喻户晓,在新时期被搬上电视电影屏幕,更是留下许多经典的银幕形象,以至于大作家 宁财神 这个笔名都要和《聊斋·聂小倩》的男主角宁采臣谐音。

这些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里再讲述就难免陈言务去之讥了。其实这些人鬼恋的故事,体现的与其说是民间对神秘界的猎奇,不如说是对人伦关系的扩充,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对自然秩序的合理想象。

《聊斋》 一书本是“借鬼狐说教”,因为古人向来有“圣人神道设教”的传统。其实记录了《董永卖身葬父》故事的《搜神记》同样也是“借神鬼说教”。须知编《搜神记》的 干宝 并不是蒲松龄式的失意文人,他是东晋史学家和思想家,著有记录晋朝历史的 《晋纪》 和政治哲学论《晋武革命论》。

《搜神记》里记录的许多孝子孝女感动鬼神然后人鬼(神)相恋的故事,还有被录入《二十四孝》的《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的故事,其实也是对晋朝“以孝治天下”政策的一种图解。

这些民间鬼故事经历了精英的整理和升华,它的神秘意味便升华为道德意味,它的鬼神色彩便具备了人的色彩,这也就是儒学大师 冯友兰 先生说的“儒学使宗教变成了诗。”

这个“诗”当然不是诗词歌赋的诗,这个“诗”更像 亚里士多德 所说的“诗表达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这种“可能发生”也即是一种理性的必然,宗教变成“诗”其实就是德国大思想家 马克斯·韦伯 评价中国先秦思想时所说的 “理性化” 。

如果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并且敬鬼神而远之是一种消极的理性化,那么东晋时期把民间鬼神传说改造和吸纳进儒家道德谱系和文化谱系,则是一种积极的理性化,而且这种理性化不露痕迹,炉火纯青,不得不让人对儒学的包容性叹为观止。

那么,在崇尚科学的现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鬼神呢?“敬而远之”和“不怕鬼”,其实都各有道理。

两千年前的荀子,对于祭祀和鬼神这一类看起来可有可无,若有若无的事物有一个经典的论述“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对于那些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存在,君子将它们理解成一种必要的文化,理解为一种教化民众维护秩序的政治智慧,也理解为人区别于禽兽的高贵性所在,而无知民众则将它理解为真实存在的灵异来迷信,却不懂得真心敬畏、努力修德。

所以笔者以为,对于鬼神的正确态度,敬是必须的,不怕也是必须的,在 “敬而远之” 的基础上还应该 “畏而不怕” ,鬼神固然不可怕,甚至不存在,但我们仍然必须心存敬畏。须知“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倘无敬畏,则无所不为,无所不为则难免无恶不作。

鬼神的意义,一是给我们历史感,让我们不忘先人的遗泽,在追思中自勉、自强,不堕家声,不忝所生,传承高贵,恩泽后世;鬼神的另一种意义就在于给我们敬畏感,让我们约束自己,善待他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从这种“人鬼和谐”中开出人与历史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或许是新时代“鬼节”的意义所在。

各地习俗国内河北省: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山西省: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河南省: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陕西省: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江苏省: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浙江省: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江西省: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福建省: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金粿”等习俗。[4] 广东省: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省,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云南省: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湖南省: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湖北省: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5] 国外泰国: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将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天灯为逝去泰国水灯节(9张) 的亡灵祈福。日本: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类似于今日的Para Para。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6] 朝鲜: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特色。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注重于祭祖及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7]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8] 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人建立了新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化,一般跟新加坡大同小异。[9] 祭祀活动中元普渡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1] 祭祖中元节祭祖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3] 祭祀土地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2] 放河灯中元节 放河灯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10]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2] 送羊节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如今则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11]

为什么要为逝者做堵肛门这样特别的操作?

20年火化工经验的大伯告诉我,殡仪馆接收到死者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堵住逝者的口鼻和肛门,这样做看似不近人情,却保留了智者的体面和尊严,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原因。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不可能违背,每个人无论生前是富贵还是贫穷,走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堆黄土罢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机能也在逐渐地下滑,所以大多数人都很难活到100岁,因为一般人的身体根本撑不到那个时候。

所以,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家因病死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甚至8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还被称为“喜丧”,家属也不必过于忧伤。

现在老人去世除了少部分农村地区之外,其余都是以火葬为主,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在殡仪馆火化的朋友,应该直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殡仪馆接收到死者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沾满酒精的棉花堵住死者的口鼻、肛门等窍门。

不知情的家属甚至认为这是对死者的亵渎,我曾经也抱着这个观点,然而在殡仪馆当了20年火化工的大伯却告诉我,殡仪馆这么做看似对死者的不敬,但其实却是在维护死者的尊严。

殡仪馆为什么堵住死者的肛门

人在死亡之后,首先停止工作的就是大脑和心脏,我们在电影中常常可以看到,医生在抢救病人的时候眼睛会紧紧盯着心电图。

如果心电图恢复正常代表病人抢救成功,自然皆大欢喜,可如果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那么仪器就会发出警报,这就代表着病人彻底死亡,随后医生就会停止救援并向家属宣布病人死亡。

没有心脏提供的能量,全身的血液就不再流动并逐渐凝固,而血液是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主要输送渠道,没有血液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全身各处的器官随之衰竭并停止工作。

之后人体温度会逐渐下降,身体也逐渐变得僵硬,最后整个人会变得硬邦邦的就像在冷藏室中冻过一样,看起来就像电影中的僵尸一样。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建议家属一定要在老人去世之后尽快为老人换上寿衣、摆放好姿势,否则等到尸体僵硬之后就想再穿上寿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血液凝固会造成血管的粘膜细胞死亡,导致血液开始渗透到血管之外的人体组织中,从而形成大片的暗斑,这也就是俗称的“尸斑”。

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血液会逐渐地聚集在人体下方,特别是背部,由于富含毛细血管,会形成成片的尸斑,看起来异常恐怖。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参加葬礼看到尸体的面部,非常的狰狞恐怖,所以参加葬礼的时候,千万别好奇心去看死者,否则可能一晚上都会不停地做噩梦。

人体肠道器官中富含微生物和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和细菌接受大脑的指令只会定向分解肠道内的物质,无法消化分解的物质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但随着大脑死亡,这时候微生物和细菌的生长繁殖就不再受到约束,开始肆无忌惮的腐蚀所接触到的所有人体组织。

而肠道器官由于微生物和细菌含量最多,所以会最先被腐蚀,接着是体内的其他器官,最后才是尸体表皮。

而且尸体的腐蚀速度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死者越胖,脂肪含量越高、温度越高,腐蚀速度快

所以如果老人在夏天死亡,千万要记得及时将尸体放入冰棺中保存,通过物理因素缓解尸体腐蚀的速度。

微生物和细菌在腐蚀器官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大量刺鼻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硫化氢,和臭鸡蛋味道相似,绝对是世界上最难闻的味道。

随着气体在体内不断地产生积聚,会形成极大的内部压力,从而会通过口鼻、肛门等夹带着血液排出,非常恐怖。

所以殡仪馆在接受病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沾满酒精的棉花将死者的口鼻、肛门等堵住,就是为了让死者葬礼上更体面。

家中有人正常死亡,家属应该怎么处理呢?

前文介绍了人死亡后身体的整个变化过程,可以说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死者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会全身僵硬、出现尸斑甚至巨人观”的恐怖情况。

所以老人去世后,家属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立即料理老人的后事,让他可以体面地离开,那么具体流程是怎样的呢?

第一步:拨打120,确认老人是否死亡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上海福利院老人未死被装运事件吗?

5月1日,上海一家福利院打电话通知殡仪馆说有老人去世,然而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在福利院搬运“遗体”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遗体动了一下。

经过工作人员检查并通知110急救人员确认,证明老人确实还活着,只是假死而已,最终这家福利院的相关人员因为自己的玩忽职守收到了法律的惩罚。

大家想想看,福利院这样的专业机构都能发生这样的乌龙事件,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万一老人只是假死,而家属在悲痛中没有认真检查,就以为老人已经死亡,随后放入冰棺,岂不是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

所以,老人去世,家属先不要哭泣,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上门。

拨打120有两个目的:

一是由专业的医生确认老人是否死亡,如果是假死也许还有及时抢救的机会;二是120急救医生如果确认真地死亡的话,他们会开具心电图证明和死亡通(告)知书,这样方便后续办理死亡证明。

第二步:开具死亡证明

一旦我们拿到医院的心电图证明和死亡通(告)通知书,接下来家属就可以到村委会或者当地派出所开具死亡证明,大家记住一定要妥善保存好死亡证明,这是后续最关键的一个文件。

第三步:联系殡仪馆,商讨葬礼事宜

拿到死亡证明之后,我们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联系殡仪馆,为什么不能提前先联系殡仪馆呢?

因为殡仪馆接收死者必须要家属持有死亡证明,否则谁知道死者的死因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万一有问题的话,尸体就是最直接的物证。

现在的殡仪馆一般都会提供一条龙服务,当将死者运送至殡仪馆后,家属就可以去业务室,校验死亡证明,选购骨灰盒,领取火葬证,确定火化的时间、费用等手续。

第四步:取骨灰

取骨灰一般需要2-3天,如果想提前的话,要办理提前手续,大家要注意的是取骨灰的时候要带着火葬证,如果死者有特殊原因暂时不能火化,还要办理尸体冷藏手续,一般还需要缴纳一部分的费用。

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如果老人在外地死亡,想将骨灰叶落归根的话,那么家属最好能够租车或者自己开车运送骨灰。

但如果为了省钱,坚持要坐火车运送骨灰的话,千万要记住用黑色的塑料袋包好骨灰盒,再放入黑色的背包中,在安检的时候提前和安检人员沟通好。

千万别直接捧着骨灰盒就上火车,否则很可能通不过安检,即使通过了安检,这样明目张胆地运送骨灰盒也会给同车厢人员带来恐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第五步:选购墓地

办理火化手续之后,如果想在城市安葬的话,那么家属就要去陵园选购合适的墓地,当然选购墓地可以提前准备,这样时间会宽裕很多,可以按照老人的心意认真挑选。

选择墓地的时候除了价格这一决定性因素之外,大家还要考虑是购买双人墓还是单人墓地。

这里建议大家如果经济实力允许的话,建议一步到位直接选择双人墓,这样以后另一位双亲去世的时候可以合葬,省了第2次挑选墓地流程。

但现在的墓地价格可不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墓地价格已经涨到了20万/平方米,甚至比房价还高,简直离谱到家。

如果是在老家土葬,墓地一般都是在自家的田地里,那么相对简单许多,一般只需要和村里报备一下即可,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土葬,所以最好咨询村里的老前辈们,他们更懂这些习俗习惯。

第六步:提取银行卡余额

有些老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在银行卡上存下了一大笔钱,家属如果知道银行卡密码的话,可以直接到取款机上取出,注意每天最多不要超过5万元,如果余额超过5万的话,可以分批提取。

但如果家属不知道老人的密码的话,这时候也不要着急,带着死者的死亡证明到公证处拿到公证证明之后就可以去银行取款。

如果死者有房产的话,就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拿着死亡证明到公证处拿到公证证明之后,就可以去房产局办理房产转移手续,这样就可以将死者的所有遗产转移给家属。

第七步:注销户口

办理完以上流程之后,家属就可以带着死者的户口本和死亡证明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注销证明,户口一旦注销就代表这个人彻底在这个世界上了无踪迹。

所以很多家属在办理户口注销的时候都会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哭泣甚至晕厥,所以,办理户口注销的时候最好子女在旁边协助或者代办。

以上就是家中有人正常死亡的时候,家属应该办理的流程,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哭泣,而是赶紧按照流程做好老人去世后的善后工作,让他安心的离去才是正道。

死者火化流程是怎样的呢?

前文说过,人死之后,遗体如果不尽快送到殡仪馆冰棺中保存,将很快腐烂并散发出尸臭味,所以家属必须尽快的联系殡仪馆并准备火化事宜,那么整个火化流程是怎样的呢?

1、整理遗容

殡仪馆接受遗体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死亡证明,而办理死亡又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等到家属将遗体送到殡仪馆的时候,遗体往往有一定的腐烂和臭味,而且口鼻、肛门等部位会有血液排出,看起来异常恐怖。

所以,在开追悼会之前,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尸体整理遗容,如果死者是因为车祸等导致断肢,工作人员也会尽量将残肢缝合,从而让死者完整又体面地离开。

2、去除金属、首饰

有些遗体身上会携带着金银首饰等金属,或者由于手术的原因体内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硅胶等,这些物质在火化的时候容易引起爆炸,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所以在火化之前,工作人员会仔细地检查死者的全身,摘除这些危险因素,从而保证火化的绝对安全,毕竟火花炉的温度高达上千度,一旦爆炸整个炉子中到处都是尸体残肢,可不是闹着玩的。

以上就是火化之前的必要准备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繁琐又耗费时间,甚至在很多人眼中毫无意义,但这确实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可以让死者体面地离开。

3、挑选棺材

完成以上两项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就是送灵仪式,由礼仪人员连遗体带棺材送进火化间,这里要注意此处的棺材和我们常说的土葬的棺材不是一回事。

火化用的棺材是特制棺材,有纸棺和木棺两种,纸棺通常比较便宜,价格在300元-500元不等;木棺通常比较贵,售价在1000元-20000元不等,通常材质越好价格越贵。

一般来说选择纸棺就可以了,因为再好的棺材在火化炉中焚烧最终都是一堆白灰,没必要浪费太多的金钱在上面,厚养薄葬才是王道。

4、火化过程

完成以上准备步骤之后,尸体就会随着棺材进入火化炉,火化炉的喷嘴会喷射火焰,火焰会将火化炉的温度逐渐提升到1000℃左右。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10分钟左右,人体的毛发、衣服会逐渐被燃光,肌肉和脂肪开始碳化,身体开始滴油,有点类似于烤羊肉串

40分钟左右,肌肉和脂肪烧光,内脏逐渐碳化,骨头开始被烧穿,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一块黑炭一样。相当的恐怖。

60分钟左右,除了骨头之外的所有人体组织都被烧光;

80分钟左右,火化基本结束,除了一些坚硬的头骨之外,其他的就是一堆骨灰而已。

工作人员会使用锤子将头骨小心翼翼地敲碎,将所有的骨灰收集起来放入骨灰盒中交给家属,至此整个火化过程结束。

写在最后

人死如灯灭,一切都尘归尘、土归土,殡仪馆为逝者做堵住肛门这样的操作也是为了让逝者更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却体现了殡仪馆对逝者的尊重,也让家属在伤心之余可以有所安慰,这就是殡仪馆最大的目的所在·。

大家觉得呢?

有人说王夫人是佛口蛇心?

《红楼梦》里,有人说王夫人是“佛口蛇心”,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这个观点我认同。王夫人最大的问题在于,她一直着力为自己塑造一个怜贫惜老、仁德宽厚、温良恭俭让的形象,而她骨子里又是个淡漠、爱心匮乏的人。不得不承认,王夫人做过一些好事,作为荣国府的当家太太,她也尽到了职责。但是她所有的善良、慷慨、贤良的举动更像是为那个好形象而服务的,并不是内在的自然阐发。

在前八十回,王夫人有过两次逐撵丫鬟的行为,两次都出了人命。这两件事最能体现她的佛口蛇心。

逐撵金钏儿,既见佛口,也见蛇心

闻得金钏儿死了,宝钗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屋里鸦雀无无声,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问金钏儿好好的怎么投井了,王夫人说:“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出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金钏儿死了,王夫人垂泪自责,这怎么看都是个善良的好主子。宝钗听了,赞王夫人是“慈善人”。王夫人的表现,不仅是宝钗会这样说,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她慈善。

宝钗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不一定是投井自杀,而是失足掉下去了。如果她是气性大自寻短见,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宝钗这么明显的是为王夫人开脱责任,王夫人听了竟然点头。叫人不得不怀疑,她的自责有几分是真实的?她垂下的眼泪里有几分伤心?

王夫人说“到底我心不安”。听到几句不咸不淡的安慰,就点头赞同,她心里的不安是为了一个生命的消失?还是为了这件事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三十六回,凤姐向王夫人说起挑丫鬟补金钏儿的空缺,王夫人说:“不用补人,就把这一两银子给他妹妹玉钏儿吧罢。他姐姐伏侍了我一场,没个好结果,剩下他妹妹跟着我,吃个双份子也不为过逾了。”

王夫人不再添补丫鬟,也不省那一两银子,而是把这份月例给了金钏儿的妹妹。这一行为又堪称是仁德的典范,完全配得上探春夸赞的“太太是那么佛爷似的”。但是我们在逐撵金钏儿的过程见到的王夫人,分明不是慈厚的佛爷,而是一个冷血固执的人。

第三十回,宝玉来到王夫人屋里。王夫人睡着午觉,金钏儿在榻边捶腿。宝玉对金钏儿说,要向太太讨她。金钏儿将宝玉一推,笑道:

“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王夫人翻身起来,打了金钏儿一耳光,指着骂了几句,接着便让玉钏儿把妈妈叫来,带金钏儿出去。

金钏儿确实有问题,回答宝玉的话模棱两可且轻浮。叫宝玉去拿贾环和彩云,既顽皮又下作。有损宝玉、贾环兄弟和谐,也有损于宝玉的兄长威严。

可这说到底不过是一时的玩笑,也没有引起什么不良后果。王夫人完全可以通过打、骂、训斥,来警戒金钏儿,杜绝以后再犯。可是王夫人没有这样的耐心和仁慈,直接就将金钏儿撵了出去。

金钏儿跪下哭道:

“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

金钏儿已经把自己撵出去后最大的苦痛说出来了——这会子撵我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但是王夫人对她的困境无动于衷,也不念跟了十来年的情分,无论金钏儿如何苦求,也不肯将她留下。

王夫人对宝钗说:“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试问哪个母亲会对自己的女儿如此决绝,毫无恻隐之心呢?没有谁要求王夫人把仆人真当作女儿,既然做不到把别人当成女儿一样体贴宽容的对待,又何须这样说呢?

每一句话都说的情深义厚,做出来的事却又冷血无情,这不就落下了口是心非、佛口蛇心的口实吗?

逐撵晴雯,只见蛇心

王夫人作为女主人和母亲,撵一个自己不喜欢且有带坏自己儿子嫌疑的丫鬟,算不上有太大的过错。可是她太冷酷无情,对于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毫无同情和不忍。

晴雯背着狐狸精的名声,满腔的屈辱怨愤,撵出去没几天,就在气病交加中死去。在王夫人的眼里,晴雯死了,和死一只猫狗没多大区别。

晴雯原本只是身上不自在,没什么大病。王善保家的告了晴雯,王夫人命人将她唤来,晴雯是自己走到凤姐房中的,这点病不可能置人于死地。

中秋节过后,王夫人带人来到怡红院。此时晴雯有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可以想见,晴雯因王夫人的前番呵斥,加重了病势。

撵出去之后,晴雯很快就死了。明眼人都知道,晴雯的死,和逐撵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件事丝毫都不能触动王夫人的良心。

晴雯刚一咽气,多浑虫夫妇便回禀了王夫人。王夫人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

王夫人撵走晴雯等人之后,向贾母汇报时,说:“(晴雯)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这是谎言,晴雯起先只是小病而已,即便后来逐渐加重,也与女儿痨无关。王夫人编出女儿痨的病症,不过是忽悠贾母。到晴雯死后,又以女儿痨来掩盖晴雯因撵而死的事实,为自己遮羞。

实际上她比谁都清楚,晴雯因何而死。而她毫不愧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的干干净净。这等的残酷不仁,决然狠辣,说她是蛇心,毫不为过。

王夫人对跟随自己十来年的金钏儿,缺乏饶恕的仁心。对晴雯,不具备基本的恻隐之心。这两条生命的逝去,彰显出王夫人冷血凉薄的真实面目,而她却素来驼着“佛爷似的”、宽厚慈善的好名声。这恰恰就应了佛口蛇心。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