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 京剧的"四大须生"是谁?
- 京剧的后四大须生指的是哪几位?
- 中国京剧里面前后四大须生都是谁?
- 京剧 四大须生 分别是谁
- 中国京剧里面前后四大须生都是谁?
- 京剧的四大须生分别是谁?
- 京剧四大须生 都有谁啊
- 京剧四大须生是谁?
京剧四大须生都是谁
四大须生分为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1、余叔岩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对谭(鑫培)派艺术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2、言菊朋言菊朋(1890-1942),晚清至民国时期京剧老生名角,大学士松筠玄孙。原名锡,本姓玛拉特氏。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1923年,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戏班。以演《汾河湾》、《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法场换子》等著名。3、高庆奎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著名丑角演员。20世纪30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老生“三大贤”。4、马连良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于北京,字温如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8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6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3年 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5、谭富英谭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四代嫡传人,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立者。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梨园世家。京剧大师谭志道曾孙,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6、杨宝森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四郎探母》等。其1958年逝世,享年49岁。7、奚啸伯奚啸伯(1910--1977),字承桓,满族,1910年出生于北京。京剧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参考
京剧的"四大须生"是谁?
30年代的观众喜爱听京剧的老生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被人们誉为京剧“四大须生”。马连良(1901—1966),幼年先习武生,后改学老生。在表演艺术上,宗法余叔岩等京剧名家,博采众长,最后自成一家。早期以做功及念白出名,中年后兼重唱功,发展为唱、念、做并重。唱腔委婉、俏丽新颖,念白清楚爽朗,声调铿锵,做工潇洒飘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马派”,是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排演了许多独具风格的剧目,如《十老安刘》、《串龙珠》、《春秋笔》、《将相和》、《赤壁之战》、《赵氏孤儿》等。《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唱腔,经他加工,风靡一时。谭富英(1906—1977),出生于京剧世家,从小受到祖、父两辈的艺术熏陶。幼年拜京剧名家萧长华等为师,扮演老生。出科班后,又拜京剧名家余叔岩为师。在演唱和武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231613339方面均有坚实基础,尤其擅长靠把戏。唱腔继承了“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酣畅淋漓,朴实大方,称为“新谭派”。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空城计》、《战太平》、《击鼓骂曹》、《将相和》等,《群英会》中演鲁肃,更使观众倾倒。杨宝森(1909—1958)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伯父均为著名京剧花旦,父演武生。幼年便练就毯子功,后习武生。10岁登台演戏,16岁倒嗓后,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他的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加以变化,唱工清醇雅正,韵味朴实浓厚,做工稳健老练,称为“杨派”。代表剧目有《失空斩》、《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汾河湾》等。奚啸伯(1910—1977)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常出入北京票房,学谭派,唱老生。曾得到京剧名老生言菊朋的赏识,授以《击鼓骂曹》等戏。21岁正式登台演出,后到上海为梅兰芳配戏,回京后与张君秋等同台演出。他虽未受科班的严格训练,但经过刻苦自学,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于成名。代表剧目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尤以《乌龙院》更负盛名。
京剧的后四大须生指的是哪几位?
四大须生 谭富英 嗓音宽亮朴实无华 谭富英是“谭派”最佳的继承者。他嗓音宽亮,唱腔朴实无华,不尚花巧,讲究气势,用气冲、口劲足,听来明快舒展,一泻无余。在表演上不事雕琢,朴实中见功力,善于扮演耿直忠厚的书生和重臣。 唱腔特点:谭富英的嗓音清亮甜脆,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情绪饱满,痛快淋漓。因谭在幼年学过武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动作上颇为灵巧、利索。 代表剧目:《失·空·斩》、《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奇冤报》、《击鼓骂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四郎探母》、《桑园会》、《珠帘寨》、《打棍出箱》、《御碑亭》、《群英会》等。 谭派名家:谭元寿、李崇善等。 马连良 洒脱中寓端庄 飘逸中含沉静 马连良原本在“富连成”班学武生,后改老生。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他采众家之长,却决不停留在摹学具体演唱技艺的水平上,使一腔一字,一招一式,都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色,形成“马派”。 唱腔特点:马连良的嗓音甜净醇美,善用鼻腔共鸣,晚年又向苍劲醇厚方面发展。对于气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演唱从容舒展。唱腔新颖细腻,流畅华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饱满酣畅,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样推敲打磨,愈见精彩,决不草率从事。 代表剧目:《甘露寺》、《清官册》、《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等。 马派名家:言少朋、周啸天、王和霖、梁益鸣、迟金声、张学津、冯志孝等。 杨宝森 情醇雅正韵味浓厚 老生杨派成熟于50年代,其主要成就在于具有鲜明特色的唱腔与演唱风格,是杨宝森由谭(鑫培)腔入,自余(叔岩)腔出,充分地扬长避短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 唱腔特点:杨宝森的唱腔、唱法,纯以韵味取胜,他的嗓子宽厚而低沉,音色不够明快,音域也不广,不宜于大起大落。激昂高亢的唱腔,师从余叔岩的他却避开余派的立音、脑后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擞音和颤音,又利用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鸣而使发声深沉浑厚,行腔与吐字力求稳重苍劲,不浮不飘,如写字之笔笔送到。 代表剧目:《鼎盛春秋》、《击鼓骂曹》、《王佐断臂》、《珠帘寨》、《定军山》、《阳平关》、《朱良记》、《搜孤救孤》、《四郎探母》等。 杨派名家:程正泰、马长礼、汪正华、李鸣盛、梁庆云、朱云鹏、于魁智、杨乃彭、张克等。 奚啸伯 委婉细腻清新雅致 奚啸伯幼时即拜言菊朋为师,后又潜心钻研谭派演唱艺术。他嗓音条件虽不甚优越,但善于吸收融合各家老生流派之长,博采他行表演精华,遂自成一家。 唱腔特点:奚啸伯吐字是遒而不浊,行腔是新而不俗,戏路是大而不伏,作风是劲而不火,集诸子百家大成而树一帜。奚派的风格重点是“唱”,他用毕生心血积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则,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唱胡琴、让胡琴”等等,可以说他的唱是法度严谨、系统规则的一套学问。 代表剧目:《范进中举》、《哭灵牌》、《白帝城》、《失·空·斩》、《调寇》、《李陵碑》(选场)、《十道本》、《四郎探母》等。
中国京剧里面前后四大须生都是谁?
京剧“四大须生”有三次变化。四大须生”遂成以下四人:一、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于北京,字温如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二、谭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四代嫡传人,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立者。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梨园世家。京剧大师谭志道曾孙,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三、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出身于京剧世家,他的唱功清纯雅正、韵 味浓厚,做工稳健老练,代表剧目有《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等。四、奚啸伯(1910-1977年),自幼爱好京剧,学谭派先生,代表剧有 《白帝城》、《宝莲灯》、《苏武牧羊》等,以《马龙院》最负盛名。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扩展资料:四大须生的变化四大须生是指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后高庆奎因嗓疾,退出舞台,余、言于40年代先后去世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直迄今日。参考
京剧 四大须生 分别是谁
京剧“四大须生”有三次变化。四大须生”遂成以下四人:一、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生于北京,字温如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受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二、谭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四代嫡传人,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立者。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梨园世家。京剧大师谭志道曾孙,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三、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出身于京剧世家,他的唱功清纯雅正、韵 味浓厚,做工稳健老练,代表剧目有《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等。四、奚啸伯(1910-1977年),自幼爱好京剧,学谭派先生,代表剧有 《白帝城》、《宝莲灯》、《苏武牧羊》等,以《马龙院》最负盛名。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绘画书法。扩展资料:四大须生的变化四大须生是指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后高庆奎因嗓疾,退出舞台,余、言于40年代先后去世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马、言、谭(富英)。至40与50年代之交,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具有全国影响,“四大须生”即为马、谭、杨、奚,直迄今日。参考
中国京剧里面前后四大须生都是谁?
前: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京剧的四大须生分别是谁?
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前) 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后)
京剧四大须生 都有谁啊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京剧四大须生:前四大须生 ▪ 余叔岩 ▪ 高庆奎 ▪ 马连良 ▪ 言菊朋 后四大须生 ▪ 马连良 ▪ 谭富英 ▪ 杨宝森 ▪ 奚啸伯 前后四大须生来历 20世纪20到30年代,京剧老生演员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各自创立了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被称为“四大须生”。20世纪30年代年代末期,高庆奎因嗓疾而渐退舞台,谭富英崛起替换了高庆奎。余叔岩和言菊朋均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声誉日盛,在专业和票友中影响颇大,“四大须生”的提法随即有所变化,“马、谭、杨、奚”的称谓在民间广泛地流行起来。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为了和余、高、马、言四大须生区别,誉之以“后四大须生”。至此,京剧史上有了“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之分。...
京剧四大须生是谁?
30年代的观众喜爱听京剧的老生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被人们誉为京剧“四大须生”。 马连良(1901—1966),幼年先习武生,后改学老生。在表演艺术上,宗法余叔岩等京剧名家,博采众长,最后自成一家。早期以做功及念白出名,中年后兼重唱功,发展为唱、念、做并重。唱腔委婉、俏丽新颖,念白清楚爽朗,声调铿锵,做工潇洒飘逸,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马派”,是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排演了许多独具风格的剧目,如《十老安刘》、《串龙珠》、《春秋笔》、《将相和》、《赤壁之战》、《赵氏孤儿》等。《借东风》中诸葛亮的唱腔,经他加工,风靡一时。 谭富英(1906—1977),出生于京剧世家,从小受到祖、父两辈的艺术熏陶。幼年拜京剧名家萧长华等为师,扮演老生。出科班后,又拜京剧名家余叔岩为师。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有坚实基础,尤其擅长靠把戏。唱腔继承了“谭(鑫培)派”和“余(叔岩)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酣畅淋漓,朴实大方,称为“新谭派”。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空城计》、《战太平》、《击鼓骂曹》、《将相和》等,《群英会》中演鲁肃,更使观众倾倒。 杨宝森(1909—1958)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伯父均为著名京剧花旦,父演武生。幼年便练就毯子功,后习武生。10岁登台演戏,16岁倒嗓后,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他的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加以变化,唱工清醇雅正,韵味朴实浓厚,做工稳健老练,称为“杨派”。代表剧目有《失空斩》、《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汾河湾》等。 奚啸伯(1910—1977)自幼爱好京剧,青年时常出入北京票房,学谭派,唱老生。曾得到京剧名老生言菊朋的赏识,授以《击鼓骂曹》等戏。21岁正式登台演出,后到上海为梅兰芳配戏,回京后与张君秋等同台演出。他虽未受科班的严格训练,但经过刻苦自学,认真实践,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终于成名。代表剧目有《白帝城》、《宝莲灯》、《清官册》、《苏武牧羊》、《法门寺》等,尤以《乌龙院》更负盛名。...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京剧文化详解京剧后四大须生都有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