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歌词表达什么意思,有什么歌是可以形容薛宝钗的?
谢邀。
看到这题目,第一反应就想起87版《红楼梦》里的歌。但仔细一想,当年那十几首脍炙人口的歌里,好像没有一首是专门写宝姐姐的呢。
想来也是,薛宝钗的风格一向比较自强独立,缺少幽怨动人的文艺元素,个人风格和《红楼梦》整体的哀伤格调不大融合。
只能另外找找勉强和宝姐姐风格比较像的歌了。
我想了一下,觉得古风和现代风格,可以各推荐一首。
一、古风的:京剧《贵妃醉酒》片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 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 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 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好一似嫦娥下九重 清清冷落在广寒宫 啊广寒宫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 那鸳鸯来戏水 金色鲤鱼在水面朝 啊,水面朝长空雁雁儿飞 哎呀雁儿呀 雁儿并飞腾闻奴的声音落花荫 这景色撩人欲醉 不觉来到百花亭这是一段经典唱段,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后,也有许多名家演绎过。为什么选这段呢?
1.大家都知道,《红楼梦》里多处用杨贵妃比喻肌肤丰盈的薛宝钗,而这段唱段就是写的就是杨贵妃;
2.宝钗和杨妃相似,不仅仅是外貌,应该还有那种端庄高贵的气质。读《红楼梦》会发现,同样是观赏景物,林黛玉常常会连带感怀身世,而薛宝钗一般很少联系自身,就算联系也是比较含蓄。就像写作文,林妹妹笔下的事物多带有主观化的拟人视角,而薛宝钗就一味堆砌景物描写。《贵妃醉酒》里的这一段,是杨贵妃自己在唱她眼中的景物,从玉兔东升到广寒宫里的嫦娥,从鸳鸯戏水到大雁双飞,看到什么唱什么,这种风格还真和薛宝钗的“写作”风格类似;
比较一下薛宝钗写的《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有没有觉得这种白描式的、在景物描写中含蓄地嵌入自身活动(思想)的叙事手法和上面那段唱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3.唱词最后提到,看了一堆景物,杨玉环来到了百花亭。——这一句让我联想到著名的宝钗扑蝶、砌词构陷林妹妹那一幕。宝姐姐也是一路赏花看蝶走过来,最后走到了园中的亭子……
二、现代的:苏运莹原创歌曲《野子》
这首歌由海南姑娘苏运莹在2015年的《中国好歌曲》上唱响,一炮而红。很多人都为歌中那种看似狂野的自由气息所吸引。从这一点来说,这首歌和薛宝钗很难关联起来。不过仔细看看歌词,我觉得还是有一点相像的。
怎么大风越狠 我心越荡幻如一丝尘土 随风自由的在狂舞我要握紧手中坚定 却又飘散的勇气我会变成巨人 踏着力气 踩着梦怎么大风越狠 我心越荡又如一丝消沙 随风轻飘的在狂舞我要深埋心头上秉持 却又重小的勇气一直往大风吹的方向走过去吹啊吹啊 我的骄傲放纵 吹啊吹不毁我纯净花园任风吹 任它乱 毁不灭是我 尽头的展望吹啊吹啊 我赤脚不害怕 吹啊吹啊 无所谓 扰乱我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 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挥手啊是你吗 会给我一扇心房 让我勇敢前行是你呀 会给我一扇灯窗 让我让我无所畏惧吹啊吹啊 我的骄傲放纵 吹啊吹不毁我纯净花园任风吹 任它乱 毁不灭是我 尽头的展望吹啊吹啊 我赤脚不害怕 吹啊吹啊 无所谓 扰乱我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 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挥手啊怎么大风越狠 我心越荡我会变成巨人 踏着力气 踩着梦薛宝钗写过一首柳絮词,调寄《临江仙》。在我看来,这首词几乎算是她的代表作,因为很能代表她的心声: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看到没?寻常人描写飘飘荡荡、无根无依的柳絮,一般都会突出柳絮的柔弱、身世无凭,唯有宝姐姐特别积极向上,特别正能量,“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即使出身低微,也不减损一颗渴望“上青云”的心,期待外界助力,能够实现自己飞上高天的梦想。
谁说宝姐姐没有野心?只是平时掩饰得好而已。
不过,不考虑野心这回事,单说这种即使出身卑微也要自强达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还是很值得肯定的,也很符合现代人的价值理念。比较两首词的内容,也有“大风越吹我越向上”的共同点,所以,我觉得这首歌拿来形容薛宝钗,也还是说得过去的。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一起了解更多有趣有益的事物。(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这样能看到问答之外的全部文章和视频。)
为什么李白要把蜀道难写得如此之难?
《蜀道难》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加上丰富的想象,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和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感叹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心事,贺知章也因此将李白誉为“谪仙人”,并从此力荐李白当官。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历史背景
本诗脱胎于南朝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成诗时间尚未得到考证,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此时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尚未发生。古人讲究寓情于诗,寓诗于景,现在我们从另外一首诗中可以看出来,李白并没有走过蜀道,只是听说蜀道难而已。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这里的见说就是听说的意思,对于没有走过蜀道的人,为什么会把蜀道描写的这么难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时候在李白的身上发生了些什么。
公元730年之前,三十岁之前的李白因为各种原因处于到处阿混的阶段,整日仗剑游侠,饮酒会友,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浪荡子,一事无成。但是李白还是比较上进的,到三十岁了,该而立了,于是开始了漫漫的求官之路。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上书自白,终为所拒。
当年夏天,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求官无果。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求官不得,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放浪形骸。开始了为期4年的结交友人之旅。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狩猎,李白,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同年,李白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巴结贺知章时,还进献了《蜀道难》,至此可以看出,此诗写于公元735年之前,正是李白千方百计求官不得之时,莫说蜀道难,难不过求官之路!
李白一直是想当官的,李白四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当上官了,兴奋的当场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古人一直讲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当然也难逃于此。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道《蜀道难》,看看到底是怎样通过写蜀道之难来喻自己的求官之难的:
李白在诗中连续用三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反复手法,将蜀道的高、险、绝尽情展现在我们面前,喻示着李白求官不得的心态变化。第一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先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蜀的封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地理封闭是蜀道难的先天原因,何况山势还奇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大家知道,唐代是门阀世家的天下,喻示着,李白的出身低微,求官无门!
第二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是用夸张的手法,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山势高就算了,还险,到处都是悬崖俏壁,这让人怎么才能上去啊,再一次喻示着李白自身求官的难处。
第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能侧身西望长咨嗟!这里再一次表明李白的心态,已经有些绝望了,只能放浪形骸,游侠江湖。
李白在诗中连续用夸张的悲,借物喻人,以景喻情,通过对蜀道的悲,描述自己求官之路的心酸。地崩山摧壮士死,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明显不是真的写景,写什么景会用到地崩山摧这种词,更何况还加上壮士死,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心境的悲;猿猱欲度愁攀援,连猿猴这种踏山险于平地的动物都感到悲愁,表明了求官之路的艰难悲哀;但见悲鸟号古木,心境的不同,看景物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求官难,看见鸟儿欢叫也成了悲鸣;使人听此凋朱颜!这里也是很明显的表现了一种心境上的悲,仅仅听着声音,就会容颜憔悴。同时期,那么多有名气的人都当上了官,而李白却独自在求官之路上求索,不仅让人悲从中来。
李白在诗中用连续的自嘲,不仅描述了自己求官不得的心态,也为自己的处境作出一些幻想和安排。以手抚膺坐长叹。求官之路如此艰难难,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回想过往,只能坐在地上长叹罢了;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既然求官之路如此艰难,又到底为了什么远道而来自取其辱;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既然如此,不如浪迹江湖,早日还乡,此时,李白求官数年而不得,已萌生退志。
结语李白天纵奇才,满身抱负却怀才不遇,但又不甘心于人下,通过各种途径想求官以展生平抱负。但高才之人往往恃才傲物,这从后世传说中的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典故中也可以看的出来,李白如此高才,必然难以在官场周转,而官场不如意,自然就会放浪形骸,以至于后面误投到安史门下,所幸留下《蜀道难》如此难得好诗,让人不禁感叹,蜀道再难,不如求官之路难!
如果让你为唐代诗人排行?
唐朝是诗歌的时代,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著名的《唐诗鉴赏辞典》中,就收录了唐朝194位诗人的1105首代表作,而《全唐诗库》更是收录了有唐一代2529位诗人的42863首诗歌作品。
唐朝诗人可以说是灿若星河,名家辈出,如果要对他们做一个排名,有哪些诗人可以入围前十呢?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过在我看来,以下几个可以算得上唐朝的十大诗人。
第一名,诗仙李白。 在我国,“仙”是道家的说法,也是道家的最高境界。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灵魂人物,他是诗歌领域的珠穆朗玛风,和杜甫双峰并峙,闪耀千古!之所以把李白排第一,不是说杜甫不如他,而是因为李白是用天才般的才情来写诗的,他的诗如天马行空,雄奇飘逸,自由飞翔,浑然天成,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没有这份才情的人,是很难模仿得到的。杜甫没有李白这样的天分,他靠的是后天勤奋努力,通过提升学识来写诗歌。在中华民族,杜甫可能会有多个,而李白只有一个,属于独步千古!
第二名,诗圣杜甫 。就我国而言,“圣”是儒家的说法,也是儒家的最高境界。 杜甫则是现实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如果说李白是为自己而活着的典型,一辈子寻求的都是如何能实现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梦想,而杜甫更多的是为天下人活着,一辈子心里装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为天下苍生而奔波劳碌。他的这份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动无数后人,每逢乱世或者衰世,人们想的都是杜甫,而不是李白。所以,就对后世诗歌而言,杜甫无疑影响更大,韩愈、白居易、苏轼等这些文学巨子无不受他的影响。如果说李白是诗中的“老子”,其才乃天纵,世人无法模仿,那么杜甫就是诗中的“孔子”——万世师表。
第三名,诗魔白居易。与杜甫一样,白居易也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白居易和李白、杜甫并称唐朝三代著名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选题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宋代的大诗人苏轼,以及现代的文学大师鲁迅等人的文学创作无不受到他的巨大影响,白居易也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
第四名,诗佛王维。“佛”当然是佛家的说法,也是佛家的最高境界。 自古就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称王维为诗佛,除了突出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其实更表达了人们对王维在唐代诗坛中的崇高地位。跟白居易和杜甫等人的诗相比,其实我更喜欢王维的诗韵风格,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远离尘世,充满禅意,创造出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唐代诗坛可谓独树一帜,别具风情。
第五名,诗家小圣李商隐。李商隐是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之美的诗人。 李商隐擅长七律,是继杜甫之后,唐朝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其《无题》诗影响巨大。李商隐的咏史诗也有很高的成就,善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及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他的一些诗歌由于写作得过于隐晦迷离,跟《红楼梦》一样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第六名,诗家紫薇杜牧。杜牧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诗人,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其诗可分两类,一是豪迈的,二是香艳的,他的豪迈诗的代表便是咏史诗,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诸多诗人中成就比较高,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后人对其二人的评价可见一斑。 杜牧在诗、文、赋领域都是大家和名家, 是一位将平生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艺术天才。
第七名,诗星孟浩然。和王维一样,孟浩然也是我国唐朝山水田园诗人的杰出代表,还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与王维并称“王孟”。 孟诗的诗以五言古诗为主,写的多是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主要表达是隐居闲适、羁旅愁思,他的诗风清淡自然,内容虽有愤世嫉俗之词,但更多的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第八名,诗豪刘禹锡。刘禹锡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诗人,他的诗作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又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的诗,具有简洁明快,风情俊爽的特点,他是唐朝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诗也因此具有一种哲人般的睿智,而刘禹锡又善于把挚情渗透其诗中,所以,他的诗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刘禹锡性格刚毅,富有豪猛之气,虽然一辈子过得并不太如意,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他始终不曾绝望,心中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因此被称为“诗豪”。
第九名,诗家天子王昌龄。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因此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现仅存诗181首,存诗虽不多,但质量很高。他与高适、岑参同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其诗意境高远,语言圆润如玉,音调婉转悠扬,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极深的造诣。此外,他的宫怨诗则又可与李白争胜,此类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独步唐代诗坛,王昌龄也被称作是成功用七言绝句写作宫词的千古第一人。
第十名,诗鬼李贺。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史上,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享有盛誉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想象极为奇特,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由于他的诗文多为“鬼仙之辞”,因此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所以后人称他为“诗鬼”。李贺的诗大多是表达他生不逢时的内心苦闷,抒发的是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唐朝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最后27岁就英年早逝,要不然以他的才情,他在诗歌领域的成就应该会更大,位列唐诗人前五也不是没有可能。
诗为什么要押韵?
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的这种现象,我们叫做“押韵”。
技术上,诗歌押韵一般体现于偶句的句尾。承担押韵身份的那个字,叫做韵脚。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这是目前对押韵问题最早的讨论。
今天我们把他当做一种修辞手法。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天的材料显示出,押韵手法除了存在于这些正则的诗、词、歌、赋外,还广泛应用于自由诗、译诗、歌词、各种曲艺形式、广告词、顺口溜等等。
为什么呢?为了朗朗上口,为了好记。通俗说,凡是口耳相传的场合中出现大段文字,就有希望读者、听者记住的天然诉求。押韵具有提示音节的实际功能,并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前人说得好:
押韵的历史非常悠久,比如郭沫若曾经对两周金文中,入韵金文中的71篇的做过韵读(就是找出它们的韵脚)。金文韵读的例子(右边带圈的就是韵脚):
事实上,语言的历史远远早于文字的历史。学者认为,在文字创造以前,人们为了传播和传承,便使用押韵的办法。实际上,先秦时期的,押韵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不独我们中国人,外国也讲究这个。比如英语押韵方式较多,有头韵、尾韵、元韵、辅韵等。1867年,甚至出版的第一部英语押韵词典。
有哪些好听的歌是由诗词改编的?
动听的曲和传世的词互相辉映,创造出了脍炙人口的歌曲。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好听的歌吧。
1、《心经》最近想静静心,就找了几首佛经来听听。陈坤演唱的《心经》感觉还是挺不错的,配上了李荣浩的词,演绎出一种非常虔诚的感觉。陈坤的演唱非常静心,配上宏大悠远的背景音乐,真是可以让人内心沉浸下来。
2、《送别》这首李叔同的《送别》直接让朴树在《大事发声》的录制现场,把自己唱的哭的稀里哗啦。其实这首本来就是有曲的,所以也不算太大的改编。但是朴树的版本不仅感动了他自己,也让我听的时候,十分感动。朴树说:“如果自己能写出这样的词,真可以死而无憾。”
于是这首让世人感动的词,配上朴树的声音以及他的人生感受,显得无比真挚,也无比值得回味。
3、《但愿人长久》王菲的许多首歌曲的歌词都是来自于古诗词。有翻唱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清平调》,以及《《幽兰操》。
这几首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但愿人长久》,改写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本身苏轼的这首词就写的意境唯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人人都会背的词,配上王菲的音色,真的充满了无限的美好之情。
4、《涛声依旧》毛宁演唱的,陈小奇的词。还记得当年春晚的段子么:不知道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歌词来源于张继的唐诗《枫桥夜泊》,据说陈小奇是对“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非常有触动,觉得反应了90年代的人们处于边缘状态时的困惑,于是写下了这首歌的歌词。
这也算是改编之后的杰作了吧,总之这首20年前的歌曲,放在如今,还是觉得挺好听的。
5、《念奴娇》就是那首伊能静把“羽扇纶巾”的“纶”读成“lun”的那首,当然现在的版本早就已经改了过来,当时真是被骂的一塌糊涂。但是我觉得其实挺好听的,周杰伦的词,配上改编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歌词,竟然唱出了另外一番味道。伊能静非常嗲的声音,让这首曲子立刻变了调性,感觉整首的重点立刻变成“美人如此多娇”。
以上就是今天的盘点,当然除了介绍的这些,邓丽君的许多歌曲也是改编自古诗词,也很好听,还出了一张专门收录古诗词改编的专辑《淡淡幽情》,大家有空可以去听听看。
作者:小猴子麻麻
PS:欢迎小可爱们微信搜索“任玩堂”或“appgamecom”关注任玩堂微信公众号,更多新游资讯尽在任玩堂!
求以李白的诗为歌词的歌曲?
歌手黄安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里面好多歌词是根据诗人李白的
一首诗为题材写的,这首诗的名字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比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的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去烦忧,结果反到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罢了。
【赏析】
诗一开头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直接抒发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作了转折,从苦闷中放眼万里秋空,遥望长风送秋雁的壮美景色,激发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送”字和“酣”字,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承接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然后又是一个大转折,从青天览月的幻想中跌入苦闷的深渊,感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在这种“不称意”的苦闷中,诗人决定归隐江湖。全诗直起直落,大开大阖,没有任何乘转过度的痕迹,表现出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复杂感情。虽然诗人精神上是苦闷烦忧的,却没有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着豪迈雄放的气概。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陕西成纪(今甘肃省泰安县),出生于中亚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漫游各地。天宝初供奉翰林,不久遭馋毁,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时,入肃宗弟永王璘幕。李璘与肃宗争权,事败被杀,他受牵连入狱,后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途中遇赦东还。后往依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多变。其诗作多绚烂多彩,富浪漫气息。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