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续曲歌词是什么意思,潇洒是什么意思?
潇洒 [xiāo sǎ]
[释义]:(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1、形容神情举止洒脱不拘,或书法超逸绝伦。
“古今真书之妙,无出钟元常 ,其次王逸少 ,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续书谱·真》宋·姜夔)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王右军》唐·李白)
“寓吾家后廊,潇洒仙模样。”(《双珠记·京邸叙亲》明·沈鲸)
2、悠闲自在。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 方主任 心里想:‘你倒潇洒,闲着没事,散散步,等着学习吧。’”
明 高攀龙 《与卞子静书》:“兀坐家中无事,襟怀虽得潇洒,而触目民艰,未免时复攒眉。”
3、”潇洒 ”。洒脱不拘、超逸绝俗貌。
明 沉鲸 《双珠记·京邸叙亲》:“寓吾家后廊,潇洒仙模样。”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 道静 立刻被他那爽朗的谈吐和潇洒不羁的风姿吸引得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沉默。
宋 姜夔 《续书谱·真》:“古今真书之妙,无出 钟元常 ,其次 王逸少 ,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
荏苒的意思解释?
荏苒,意思是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过去;草叶柔弱的样子。
引证解释1、(时间)渐渐过去。常形容时光易逝。
汉 丁廙 妻《寡妇赋》:“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
晋 陶潜《杂诗》之五:“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唐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
《红楼梦》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六:“荏苒之间快要过新年了。”
2、蹉跎,拖延时间。
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隋文帝尝索梁陈事迹,察具以所成每篇续奏,而依违荏苒,竟不绝笔。”
唐 王维《责躬荐弟表》:“贪冒官荣,荏苒岁月。”
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今春拟归省,但荏苒遂又作罢了。”
3、辗转迁徙。
唐 杜甫《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明 何景明《别王秉衡御史》诗:“荏苒风尘千里别,江海六年思旌旗。”
清 周亮工《送郭去问入燕》诗:“反惊君是北行人,荏苒烽烟六载身。”
4、形容愁苦连绵不绝。
宋 张炎《解连环·孤雁》词:“谁念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蓬蝉鬓,蹙蛾眉,愁荏苒,泪淋漓。”
5、柔弱。
晋 傅咸《羽扇赋》:“体荏苒以轻弱,侔缟素於齐鲁。”
元 无名氏《翫江亭》第二折:“良辰晓雾浓,美景韶光丽,草茵轻荏苒,则他这桃李任芳菲。”
有一首诗中写的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是什么古诗?
才子佳人,自古绝配也,但是情感波澜也是发展的。
发达后的司马相如心欲出轨,在外地活的滋润顺风顺水急欲纳妾,卓文君自撰《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批把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
当垆卖酒终不悔——卓文君
才子佳人,自古绝配也。汉代的大才子谁是第一?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嘿,能得鲁迅先生青眼,可见司马相如才华非同凡响。再加上,史载司马相如英俊帅气,这样的风流人物,自然轻易就能谋杀无数少女的芳心,包括本文的主人公,彼时新寡在家的17岁美女——卓文君。
卓文君是汉朝临邛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年轻貌美有才气,精通音律。司马相如当年以一篇《子虚赋》轰动上京,这件事想必卓美人是有所耳闻的。可惜的是,司马相如青年时代所遇君王是汉景帝,这位是务实的主儿,对于务虚的文人不太赏识,所以司马相如一度有点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大才子司马相如,只好到昔日好友临邛令王吉那里蹭饭吃。老天爷此时便开始给才子和美女牵红线了。
不知道是司马相如有点贪图卓王孙的富贵,还是卓文君深慕司马相如的才情,听说其人在郡便竭力游说老父相邀,总之司马相如欣然应了卓王孙的邀请去赴其家宴,知晓其貌美的女儿新寡在家,司马相如便大着胆子以一曲《凤求凰》向素未谋面的卓美人示爱了:"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这让精通音律的文君为之一震。“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如此狂徒,却深得卓文君倾心相许,竟然。。。私奔了。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卓王孙堂堂富豪,女儿和一个穷酸书生私奔了,成何体统?岳父大人发怒,不接济小夫妻两一文钱,这可让擅长风花雪月的大才子司马相如手足无措了。
司马相如的家境穷困不堪,除了四面墙壁之外,简直一无所有。然而卓文君这位奇女子还真的不一般,爱情给了她无穷的勇气。在成都住了一些时候,卓文君对司马相如说:“其实你只要跟我到临邛去,向我的同族兄弟们借些钱,我们就可以设法维持生活了。”司马相如听了她的话,便跟她一起到了临邛。他们把车马卖掉做本钱,开了一家酒店。卓文君当卢买酒,掌管店务;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夹杂在伙计们中间洗涤杯盘瓦器。这样窘迫的日子,小两口却也过得其乐融融、甜蜜温馨。
老岳父看不下去了,到底是心疼自己女儿受苦,只好出手资助夫妻二人,司马相如也总算翻身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俗话说否极泰来,后来换届的帝王汉武帝对司马相如的才华很是欣赏,司马相如的仕途开始一帆风顺了。这人上了高位之后,心猿意马拈花惹草便成为了可能,更何况才子大名路人皆知,不知有多少女人抢着投怀送抱呢。卓文君以泪洗面的日子,开始降临了。
在家乡望穿秋水的卓文君,不但没有等到夫君来接她,反而听到夫君要纳风尘女子为妾的消息,真是华丽丽的杯具吖。卓文君很是生气,既是美女还是才女的她很快做了一首哀怒的《白头吟》:“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并一封凄怨的《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给司马相如。谁知司马大才子毫无愧意,竟然发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骄傲的卓文君既悲痛又愤恨,当即复信叫来人带回。这便是著名的《怨郎诗》(数字诗)了,全文如下: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篇诗作文采斐然,遣词极为精准;爱恨交织,情深力透纸背,直把个司马大才子羞愧红了脸,从此收心,不敢再提纳妾之事。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如此蕙质兰心的美女+才女,焉能不让我等钦佩非常?
卓文君大才女实在厉害非常,鄙人仰慕之余,狗尾续貂也好,东施效颦也罢,也仿了一篇如下(昔年旧作),献于各位网友。
仿文君相思词-贺桃花三月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日,谁知是五六月。七子夜声凝噎,八音盒无意跌,九封书意似诀,十里长亭残阳如血。百思契,千撒帖,万般无奈念伊约。
万水千山情难绝,百般无聊十读诫,重九登高看孤雀,八月中秋人悦我不悦,七月半听松把酒空对月,六月天裙裾摇曳我心啮,五月榴花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摧花烈,四月枇杷色未黄,我欲对镜心生怯。忽匆匆,三月桃花失笑靥;飘零零,二月风筝飘出界。噫!美人呀,巴不得下一世你为蝴来我为蝶!
12判词结局?
“金陵十二钗”都有判词。所谓判词,就是断语、结论,是曹雪芹采用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对林黛玉、薛宝钗等十二位红楼女子的人生遭际和结局所作的断语和结论。判词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画,二是诗。根据画和诗的内容,来分析和推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和结局,应该是比较科学严谨、且有说服力的做法。
这些判词集中出现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里,可见“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的女人,她们的结局都是不幸的悲剧。概括起来说,她们的结局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死亡,如林黛玉、贾元春、贾迎春、秦可卿。
林黛玉的结局是死了,这点没有什么争议;有争议的是她的死因。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病死说”,以无名氏的四十回续本(以下简称“续本”)影响最大。贾府败落,贾宝玉疯癫,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使用调包计,让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得知真相后焚稿断情,吐血而亡。
续本这样安排,有其合理成分。因为林黛玉自小体弱多病,再经历父母双亡、寄身贾府等生活磨难,尤其是与贾宝玉的感情总是一波三折,使她的身心疲惫不堪。最后在贾宝玉迎娶薛宝钗的欢庆的音乐声中,她“香魂一缕随风散”,带着无限的哀怨和绝望而离开人世。
二是“泪尽说”。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有《枉凝眉》中的诗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评《石头记》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既然曹雪芹可以为写作《红楼梦》“泪尽而逝”,那么林黛玉也可以为贾宝玉的爱情“泪尽而亡”。这条批语可作间接证据。
其实,“泪尽说”只是一种艺术的说法,含有明显的夸张成分。
其他还有“沉湖说”“沦落风尘说”“嫁给水溶(北静王)说”等等,这些说法大多出于主观臆测,或从小说中寻摘到只言片语而加以演绎,实在不足为据。
林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其实曹公在第五回钗黛判词里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林黛玉的画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诗是“玉带林中挂”。诗与画的内容高度契合,相互印证。“两株枯木”合在一起是个“林”字,“玉带”倒过来读是“黛玉”的谐音,“玉带林中挂”暗示林黛玉最后自缢而死。
很多读者出于对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的同情和偏爱,很难接受接受自缢而死的结局。他们或从林黛玉的出身、或从林黛玉的病体、或从林黛玉的性格等角度,试图证明她不会这样去死,也不该这样去死!其实,一味地去纠结死的方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死亡,都是肉体的毁灭。
关于贾元春的死因,也有不同看法。续本认为她是病死的,刘心武则认为她参与了政治事件而被缢死。从判词看,贾元春的画是“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弓”与“宫”谐音,“橼”与“元”谐音;“香橼”挂在弓上,肯定挂错了地方,暗指贾元春误入宫中,未得善终;也可以理解为贾元春是吊死在宫中。续本的病死说,显然与此不合。
如何解读判词中“虎兔相逢”(一说“虎兕相逢”)的含义,一直存在着争议。概括起来说有三种:
一是时间说,《红楼梦》第九十五回续书里这样写道:“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寅年即虎年,卯年即兔年,续书的意思就是,贾元春死于虎兔相交之年。这种把“虎兔相逢”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时间概念,似乎没有多大意义。
二是属相说,认为属兔的人和属虎的人命相犯冲,不宜婚配。如果结婚,属兔的人将不得善终。这种说法类似坊间传闻,实在不足为据。
三是政治说,认为贾元春卷入到两派政治斗争当中,“虎兔相逢”只是比喻说法,“兔”比喻贾元春,“虎”比喻谁不知道,也许是皇帝,也许是皇后,反正是能主宰贾元春命运的人。兔子遇到老虎,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老虎吃掉!结合《恨无常》中的“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等诗句,贾元春显然不是寿终正寝,而是死于非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以为,刘心武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至于贾元春参与了什么政治事件,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卷入,她的死是自杀还是他杀,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续本里最接近判词内容的,就是对贾迎春结局的描写。贾迎春的画谶是“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诗谶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条恶狼就是孙绍祖,“子系”合在一起是“孙”的繁体字;“中山狼”是化用典故,比喻忘恩负义的人,这里借指孙绍祖。美女就是贾迎春。美女遇见恶狼,就像兔子遇见老虎,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生性懦弱的贾迎春嫁给凶残成性的孙绍祖,结果一年不到就被折磨而死。
至于贾赦是不是因为五千两借银,才把女儿“典押”给孙绍祖,孙绍祖又是如何对贾府恩将仇报等等细节,我们无法苛求,续本的描写是否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事实上读者也无法揣测曹公的原意究竟是什么。
在“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个人的结局是曹雪芹自己写的,这个人就是秦可卿。让读者感到奇怪的是,曹雪芹对秦可卿结局的安排,也与判词内容不一致。
秦可卿的画谶是“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高楼大厦”指贾府中的宁国府,美人指秦可卿。秦可卿为什么“悬梁自缢”?她的诗谶已经作出了回答,“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其中“情”字四次出现,而且写的是“淫情”。
联系《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三回中畸笏叟的一条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其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由此可见,曹雪芹初稿是按照判词来写的,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可卿与公公贾珍在天香楼偷情,不巧被婆婆尤氏(一说“丫头”)看到,秦可卿羞愧难当,结果上吊而死。后来因为“畸笏叟”的干涉,曹雪芹不得不删掉这一章节,而改写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病死”的情节。
第二种是守寡或被休,如薛宝钗、史湘云、李纨、王熙凤。
判词中薛宝钗的画谶是“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诗谶是“金簪雪里埋”。“雪”是“薛”的谐音,“金簪”与“宝钗”同义,合在一起就是“薛宝钗”的意思。金簪本该戴在头上,现在却被埋在“雪”里,究竟又暗示什么呢?
有两种说法影响较大:一是暗示薛宝钗婚后被贾宝玉冷落,二是暗示薛宝钗死后抛尸雪野。笔者更认同第一种说法。这从《终身误》中可得到印证: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支曲子是以贾宝玉的身份和口吻写的。开头两句表达了贾宝玉对待“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不同态度,直截了当;接着采用对比手法,表明贾宝玉因为“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所以才会“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厚林薄薛的感情取向一目了然;最后引用“齐眉举案”的典故,暗示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结为夫妻的事实;“到底意难平”却又写出他们之间名为夫妻、实为路人的冷淡关系。由此可见,“终身误”不仅误了贾宝玉,同样也误了薛宝钗。贾宝玉出家以后,薛宝钗就是守活寡。
续本把薛宝钗的结局写成是:宝玉出家,薛宝钗不久生下儿子,取名贾桂。贾桂与贾兰后来“兰桂齐芳”,复兴贾府。这样安排,违背了人物命运的真实性和悲剧性,冲淡了小说的主题,不能不说是一处很大的败笔。
其他说法如薛宝钗“沦为乞丐”“嫁给贾雨村”等,都属于“草谈”一类,根本不值得取信。
关于史湘云的结局,她肯定是嫁人了。嫁给谁,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嫁给卫若兰,不久卫若兰死,史湘云守寡;二是先嫁卫若兰,卫若兰死后,又嫁贾宝玉,白首偕老。
续本的安排大致同第一种说法,只是没有明确交代卫若兰的名字而已。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脂砚斋和畸笏叟的两条批语。“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有史料证明,脂砚斋、畸笏叟和曹雪芹是同时代人,都曾阅读过《石头记》的草稿,他们的说法应该比较可信。
第二种说法,依据是第三十一回的回目及故事情节。回目是个无主句,补上主语就是“(贾宝玉、史湘云)因麒麟白首双星”。史湘云在蔷薇架下捡到贾宝玉丢失的麒麟,与史湘云的麒麟恰好配成一对,暗示他们因麒麟而结缘,而且白头偕老。但是这种说法漏洞很多。
首先,“白首双星”是否是“白头偕老”的意思?
其次,贾宝玉的“麒麟”会不会送人,比如送给卫若兰?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就把袭人送他的汗巾转赠给蒋玉函,暗示袭人后来离开贾府后,嫁给了蒋玉函。
第三,这时候的史湘云已经定亲,而且确定不是贾宝玉。第三十一回王夫人说湘云“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第三十二回袭人祝贺湘云说“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这些话都是明证。
第四,与判词内容不合。史湘云的画谶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画面非常抽象,很像一幅写意的风景画,如果不联系诗谶的内容,很难读懂画面的意思。史湘云的诗谶是“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从某种意义上说,史湘云比林黛玉还要不幸,她在襁褓中就失去双亲。后来虽然“厮配得才貌仙郎”,希望能“博得个地久天长”,但是结果却“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字面意思是高唐的云散了,湘江的水干了。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虽然短暂却能化成“朝云暮雨”;娥皇、女英哭祭舜帝,绝望之余尚能投江殉情。然而史湘云却是“云散”“水涸”,既没有“朝云暮雨”的未了情,甚至连投江去死都不能。
所以,扼要概括一下史湘云判词的要义,就是她的“才貌仙郎”很快就死了,她的幸福婚姻转瞬即逝,非常短暂。假如史湘云历经磨难后又嫁给贾宝玉,而且和贾宝玉白头偕老,那就不是“乐中悲”,而是“悲中乐”了。
至于“白首双星”的含义,笔者认为应该分两层来理解,“白首”代表心愿,表达史湘云对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的向往,渴望能与心爱之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双星”代表结局,暗示史湘云的婚姻生活虽然幸福,却很短暂,如同牵牛星、织女星一般天河永隔。
在《红楼梦》里,李纨的形象也许不是最完美的,却是最真实的。
她一出场就是寡妇身份。“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第四回)
她的一生是不幸的,她活着的全部意义似乎除了丈夫贾珠就是儿子贾兰。她的结局,也是和儿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在李纨的画谶和诗谶里也能得到证明,她的画谶是“一盆茂兰,旁边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茂兰”,字面意思是茂盛的兰草或兰花,实际上是暗示贾兰将来要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凤冠霞帔的美人”指李纨,“凤冠霞帔”是她的装束,意味着她母以子贵,受到了朝廷的诰封。在《晚韶华》里,她们母子的形象更是生动逼真,李纨是“戴珠冠,披凤袄”,光彩照人;贾兰是“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神气十足。虽然此时的贾府已经日薄西山,而她们母子的形象却如同最后的一抹霞光。然而对李纨来说,所有这一切不过是迟到的“韶华”,来得太晚了,等待她的是死亡,“昏惨惨黄泉路近”;留给世人的是嫉妒和谈资,“枉与他人作笑谈”。
续书把李纨塑造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节妇”形象,远没有曹公笔下的表面如“槁木”、心却未必如“死灰”的李纨形象更生动更丰满;对李纨的结局处理也显得草草了事,第一百一十九回写道:得知儿子考了“一百三十名”,“李纨心下喜欢,因王夫人不见了宝玉,不敢喜形于色”。
关于王熙凤的结局,续书写她病死在贾府,87版电视剧里写她死在羁侯所,这两种说法都认为王熙凤死了,其实不然。
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对第三句的解释一直有不同看法。
一说主语是王熙凤,“一从”是说王熙凤初嫁贾府,凡事都要服从贾母和王夫人的意志;“二令”是王熙凤当家掌权后,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三人木”用的是析字法,“人木”合在一起是“休”字,指贾府败落后,王熙凤被贾琏休回娘家。
另一说主语是贾琏,“一从”指贾琏对王熙凤言听计从;“二令”也是用了析字法,合在一起是“冷”字,指贾琏对王熙凤日渐厌倦;“三人木”指贾琏休弃王熙凤。
两种解释有一点是共性的、相同的,就是王熙凤最后被贾琏休弃,而哭回金陵的娘家。古代休妻有“七出”的规定,据《大戴礼记·本命篇》所载:“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对照一下,贾琏要休弃王熙凤,至少可以罗列出王熙凤的四点“不是”:无子、妒忌、多言和有恶疾,从而堂而皇之地把王熙凤休回娘家。
王熙凤被休,与守活寡无异,甚至比守寡还多了几分屈辱。
王熙凤的画谶是“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冰山”比喻败落的贾家和王家,“雌凤”比喻王熙凤。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凤凰出现,象征祥瑞。此处用“雌凤”来比喻王熙凤,既突出了王熙凤“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的形象,又暗示了贾府“束带顶冠的男子”比如贾珍、贾琏之辈的无能。王熙凤的悲剧根源在于她“生于末世”,却又“机关算尽”,自作聪明。她不仅没有给贾府带来“祥瑞”,反而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预兆。
第三种如贾探春、贾惜春、妙玉、巧姐,她们落魄飘零的结局同样让人唏嘘不已。
贾探春的结局是远嫁异乡。判词后二句说“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写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画谶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掩面泣涕”的女子就是贾探春。“放风筝”,古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据说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放”是放走、放掉的意思,就是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让它再也回不来了。放掉风筝就是放掉病灾。此处“放风筝”用的是引申义,象征探春远嫁一去不回。
续书中虽然也有探春远嫁的情节,却又安排她衣锦还乡回来探亲,显然有违曹雪芹的原意。
贾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她的画谶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诗谶是“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古庙”“缁衣”“青灯”“古佛”构成了她出家后的生活画面。
依据脂砚斋的批语,惜春将来还有“缁衣乞食”的经历,就是沿门托钵乞讨,处境非常凄惨。这与续书中写她带着丫头紫鹃,到栊翠庵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有很大出入。
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是唯一和贾府没有血缘或亲戚关系的人。她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无名氏续书中写她被强盗掳走,“或是甘受污辱,还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难妄拟”(第一百一十二回)。二是脂砚斋批语中写她沦落风尘,“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大概情况是,贾府败落,妙玉结束了在栊翠庵的带发修行,她辗转流落到瓜洲,被一个老朽不堪的人(枯骨)买去作妾。
判词中妙玉的画谶是“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诗谶的后二句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淖泥”是同义词,比喻污秽不洁之地。妙玉最终身陷污秽肮脏之境而无法逃脱,求生不能,求死也不能,这是多么凄惨的结局!
巧姐的结局是沦为村妇。她的画谶就是最好的说明:“一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至于她是怎么沦为村妇的,诗谶中也给出了“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联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进荣国府等情节,正因为王熙凤“积得阴功”,才让巧姐遭难后“忽遇恩人”,这个恩人就是刘姥姥,是刘姥姥救了巧姐。句中的“巧”语意双关,既指巧姐,也有凑巧、碰巧的意思。
续书根据《留余庆》“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的大意,设计创作了贾环、贾芸、贾蔷、王仁等欲拐卖巧姐、卖给外藩郡王作妾的情节,虽然丰富了巧姐人物故事的曲折性,也坐实了舅“狠”兄“奸”的含义,却又让刘姥姥作媒把巧姐嫁给一个大地主的秀才儿子,这无疑冲淡了巧姐人生的悲剧色彩。
“金陵十二钗”或死亡、或守寡、或落魄飘零,正如作者在《飞鸟各投林》中的那样:“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正是通过她们的不幸结局,生动诠释了《红楼梦》“怀金悼玉”的悲剧主题。
有没有唯美的古风句子与图片?
古风句子: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3、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5、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6、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7、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不知。
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9、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10、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1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2、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13、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14、彼岸花,花开无叶,叶生无花,相念相惜却不得相见。
15、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16、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1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风图片:
里面几个意思?
成语“落叶归根”,它的本意是树上飘落下的枯叶,又掉落回在树木的根部。这个成语比喻每一个事物有它一定的归宿,这里指的是飘落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自己的故乡。
“落叶归根”成语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明·王世桢《鸣凤记》:“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道德经》里面提到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叶落归根,经常用在海外的中华儿女,他们常用“叶落归根”来表示思念故土之情。
这就是自然法则,万物的生长都遵循这个规律。每千事物都有产生、生长、灭亡的过程,老的旧的事的灭亡必定有新的事物来取代它。
树木也一样,一叶一季一枯荣,落叶归根象征着生命的又一个轮回的开始,它枯萎时有点悲伤,回到树根,又为树的生长提供营养,当它又出新叶时,它又很美。
叶落归根,在诗人和文学家有些诗人或是文学家眼里,又是那么让人会有很多联想,他们会把人世间的情感与落叶联系起来。讲述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