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屈原歌词是什么意思,如果屈原还活着?
每逢端午节,中国人都会用各种活动来纪念你。
屈原是我国精神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代表着我们的民族心灵。
如果你还活着,绝对是我们能坚强拼搏的精神动力!
你的性格是坚贞的,硬朗的,是优美而高洁的。你的痛苦是建立在对每一个个体和社会的关切和爱护之上 的;你是一位政治家,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你用你的理想、遭遇、痛苦,以及全部生命的 热情在我们心中打上了永远鲜明的神圣烙印。
你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也是最长的抒情长诗。以理想对抗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塑造了你崇高 的人格和一个全新的时代。
你的“美政”理想,与腐朽的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坚强意志,你“举贤授能”,坚持节操,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的历史事迹,“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无不体现了爱国忧民、 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在中国历史上,你是一位最受人尊重和热爱的诗人,你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不畏邪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真理和理想奋斗不息。 你的朴素唯物观与爱国爱民思想,永远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遗产!
毛泽东诗词家喻户晓?
毛泽东诗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革命史,毛泽东诗词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重大历史都有表现。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是大革命时期的得意之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而革命低潮时他又写了《菩萨蛮·黄鹤楼》“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作品最多,两首《渔家傲》都是反围剿胜利的凯歌。长征路上有《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沁园春·雪》等7首。这些诗词的一个共性就是大手笔、大气势、大胸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的长征诗词艺术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抗战时期毛泽东写了《五律·挽戴安澜将军》毛泽东通过这首诗歌颂这位抗日英雄,表达了号召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愿望,戴安澜将军为代表歌颂了中华民族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抗战时期毛泽东诗作不多,主要是四言诗。1937年4月5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为唤起四万万同胞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赴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公祭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中国共产党代表是林祖涵,中国国民党代表是张继,两党代表在公祭仪式上分别宣读了《祭黄帝陵文》。中国共产党的《祭黄帝陵文》是毛泽东亲笔撰写的。
还有几首四言诗值得注意。《为抗大开展生产运动题词》:“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还有《题〈中国妇女〉之出版》:“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还有《为〈八路军军政杂志〉题词》:“一面战斗,一面学习,百折不回,再接再厉。”
这三首四言诗,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其艺术水平虽谈不上是上乘之作,但强调战斗、学习、生产和妇女解放,却有极重要的思想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
解放战争阶段,也是毛泽东的诗作比较少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是吟出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次有《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还有一首五言诗“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解放后,毛泽东诗词更加大放异彩。这些诗词几乎篇篇倾注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期许和欣慰。《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的开国气象,以及抗美援朝初战告捷的欢喜之情;《浪淘沙·北戴河》“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则反映出他对新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的无比欣慰;《水调歌头·游泳》“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讴歌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泪飞顿作倾盆雨”,其忧国忧民情怀令人感佩。
这个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民族精神。《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念奴娇·鸟儿问答》等作品,描写的是国际形势,兼及对国内问题的思考。面对“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面对“暮色苍茫”“乱云飞渡”,我自“从容”应对;面对“高天滚滚寒流急”,毫不畏怯,“独有英雄驱虎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恶劣的国际环境中,表现出了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无畏精神,展现出坚定不移走自己道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始终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
二,毛泽东诗词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毛泽东诗词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
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是毛泽东诗词的主基调。革命高潮时看到的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这幅山水大画中,众多船只乘风破浪、穿梭往还;矫健的苍鹰在万里长空自由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水中信游曼舞——这正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画卷,是意气盎然、生机勃勃的青春画卷,是对未来充满美好期许的历史画卷!
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险恶局面,是“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镇定;在初创赣南闽西根据地的艰难岁月,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乐情绪,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迷人味道;在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热烈景象。面对“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形势,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气息。这就是毛泽东的风格。
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既表现在革命家的精神,还表现在人民性。毛泽东虽然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千锤百炼的巨人,却从来没有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最让他揪心动容的是百姓的苦乐悲欢。得知老百姓食不果腹的时候,会难过得流泪;听到某地根除了某种传染病,又兴奋得失眠。在遵义会议顺利结束、红军取得战略上主动地位的有利形势下,呈现在他面前的景色却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在长征即将胜利、偶有闲暇放纵一下诗情的时候,诗人的笔下还是对战友的牵挂思念。“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他深情地目送着南飞的大雁,一直到它们消失在天际。我们不知道他向南方的战友们遥寄的是怎样的情思,但触摸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感受到它们暖热的温度了。开国前夕百废待兴、日理万机,但面对老朋友对待遇安排的牢骚抱怨,还得耐心地说服疏导:老朋友啊,“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三,哲理美。毛泽东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理论家,毛泽东诗词蕴含丰富,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国家前途命运的怅然天问,“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思辨哲理。战争历来给人民带来的都是苦难,战争场面的描写都是残酷、苍凉。而毛泽东却从战争中看到了美。“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因为这是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人民的胜利,他就必须是美的!
“人间正道是沧桑”,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要进行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还有“牢骚太盛防肠断”的委婉规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警世格言,毛泽东诗词洋溢着深邃的哲理光辉,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常读常新。
有深度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1、能将你从低谷里拉起来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你内心的格局和你发自内心的释怀。
2、人就是这样,好一下、坏一下,高兴一阵、痛苦一阵,在自知冷暖中慢慢学会了隐忍,在患得患失中,悄悄学会了沉默。3、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幸福:一半争取,一半随缘;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当流年盛世终成过往,蓦然回首一笑置之!4、在内心深处,埋下一枚阳光的种子。徜徉岁月的牧场,那是一个人的风景;聆听时光的脚步,那是一个人的呼吸;品味生命的真谛,轻轻打开另一扇窗。5、遇贵人先立业,遇良人先成家,未遇良人先自立,未遇贵人先自修。6、千万别让烦躁和焦虑毁了你本来就不多热情的定力,别贪心,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有,也别灰心,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没有。7、忘记年龄、讨好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简单点、糊涂点、开心点,一切都刚刚好。8、生命中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用寂寞来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于与人交际,而是学会和孤独和平相处。 9、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10、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而这也正是我们难得的自由。11、希望我们都拥有:明确的爱,真诚的喜欢,直接的厌恶,站在太阳下的坦荡还有被坚定的选择!12、最爱你的人,他不是看见你的光芒就会匆匆向你走来,而是他看见你在泥土里艰难前行的时候,不顾你的狼狈,温柔的向你伸出了双手。13、深秋,薄念。花不语,风却懂。有些人来了去了,有些人近了远了。14、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留下,也会收起。没有什么可以气馁,因为我有着长长的一生。15、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三个人怕拥堵,一群人怕虚度。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不过是在这人间暂坐,却要历经千疮百孔。16、时光匆匆,岁月无声,只有经历过世事才能明白,已经过去的每一天都不能再重来,不管你怎样不舍,我们都只能向前走!17、余生很贵,请勿浪费。往事不回头,往后不将就,和珍惜你的人取暖,和你热爱的事作伴。18、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理想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19、时间不一定能治愈你,但会在特定的时间里,让你告别曾经的自己。20、人生就是一次长跑,输赢得失都是暂时的。从容淡定,张弛有度,才是人生的大智慧。21、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22、我已经过了喜欢炫耀和喧闹的年龄了,不在期待周围人的回应和鼓励,也不在乎他人的褒贬和说辞,不会因为兴奋而到处叫嚣,也不会因为低沉去祈求他人的理解,懂得诙谐的方式,过正确的人生。23、除了生病以外,你所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给你的,而非真实存在。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是我自找的生活。我没有心事可讲,我的心酸不可告人。24、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你白头到老,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25、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人都是会变的,从幼稚到成熟,从单纯到复杂,从直来直去到小心翼翼,从没心没肺到充满防备。——张爱玲26、人生看似简单,却承载着太多的情非得已;生活看似容易,却总让你身不由己。谁没有自己的故事,只是学会了控制!27、我从来不指望吸引别人,我觉得这样很浅薄,我得吸引我自己,让我对自己有了热爱,才能完成以后一个个孤单而又漫长的日子。28、生命是一场无法预测的旅程,风随云转,柳暗花明。29、每个人的眼泪不一样,但想哭的念头或许是一样的。30、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感同身受,可以消沉可以抱怨,甚至可以奔溃,但你一定要懂得自愈,等你内心足够坚定的时候,谁也没有办法影响你。31、心若向阳,无谓悲伤,轻安喜乐,次第花开。32、走不通的路就回头,爱而不得的人就放手,得不到的热情就适可而止,把把一厢情愿当成满腔孤勇,也别把厌烦当成欲擒故纵。33、人生是一场非常不容易的修行,我们总是把自己困在执念和过去的伤害中,其实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罢了。34、岁月渐深,人心渐老,许多以前不曾相信的东西,现在都信了,比如命运,比如缘分,比如轮回,比如因果。35、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的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图片来源创作者:jaesukkim|侵必删@素人是懒人|一个爱分享走心文字和唯美图片的懒人
泽畔东篱什么意思?
“泽畔东篱”出处
出自 宋代 李清照 的《多丽·咏白菊》
“泽畔东篱”平仄韵脚
拼音:zé pàn dōng lí
平仄:平仄平平
意思是:指代屈原、陶潜二位爱菊的诗人
原文如下: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翻译长夜里,虽然放下了帘幕,小楼上依旧寒气逼人。可恨那萧萧飒飒的无情风雨,在夜里摧残着如玉的白菊。 看那白菊,不似杨贵妃的微红醉脸,也不似孙寿的娇柔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他们的行径都不能拿来与白菊相比。细细看着,屈原和陶令,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于淡雅的荼蘼。
秋天将尽,白菊愈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无限依恋的惜别情怀。你看它似忧愁凝聚,在汉皋解佩;似泪洒于纨扇题诗。有时是明月清风,有时是浓雾秋雨,老天让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尽芳姿。我纵然爱惜,但不知从此还能将它留下多少时候。唉!世人如果都晓得爱护、欣赏,又何须再去追忆、强调屈原和陶渊明的爱菊呢?
求藏头诗我叫陈薇?
我欲乘风奔明月, 叫燕双双惊蛰霜; 陈辞壮兮忆屈原, 薇蔷晨露两难全。
要什么意境的尽管道来。
西汉的抒情赋有什么样的内容特色?
我是“不识书中仙,终日太疯癫”的疯癫妍,我来回答。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总体来看,西汉抒情赋的内容中,既有文人学士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也有朝廷命官被谗左迁、忱患畏祸的哀叹;既有一代雄主感亡念丧的悲戚,也有后妃宫女失宠孤居的幽怨等感时述怀、悼亡念丧和宫苑闺情三大类。
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回答问题。
01 感时述怀西汉抒情赋的现存数量并不多,但文人学士抒写自己坎坷的经历和不平的感慨,是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内容。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根据不同的遭遇,揭露并谴责了时政的昏暗、世风的败坏,同时抒写了仰慕前贤、持正不阿的情怀。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那个时代正直之士的苦闷心情和精神上的追求。
汉初贾谊的《鵩鸟赋》是这类作品中的首出之作。据《史记》本传载,贾谊年少气盛,在文帝时因力主改革旧制,遭到权贵中伤,由大中大夫出为长沙王傅:
“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作者在这篇赋中借与鵩鸟的问答,从自然界的万物变化,谈到历史上祸福相倚的事例;又从天地的散合无常,谈到人间的“品庶每生”,最后归结于“德人无累,知命不忧”。其间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赋日: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夸者死权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文中处处将善恶、曲直作鲜明对比,一方面出于对阿谀之辈、邪佞之风的愤懑,一方面也是作者受谗被贬思想苦闷的自我排遣。
此后,汉武帝时的董仲舒和司马迁先后写了《士不遇赋》和《悲士不遇赋》,更直截地陈述了“屈意从人”的忧愁和系狱受刑的悲愤。
董作入手便以“呜呼嗟乎,遐哉邈矣,时来曷迟,去之速矣”的慨叹,直言士人的知遇之难。从赋中“屈意从人,非吾徒矣。正身俟时,将就木矣”等语来看,此赋是其晚年所作。
《汉书》本传载董仲舒在汉武帝即位时以贤良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理应受到重用。可事与愿违,他先事易王,后相胶西王,二人都是武帝以骄纵出名的兄长,这不能不使他感到用非所长,强人所难:
“心之忧兮,不期禄矣;皇皇匪宁,只增辱矣。……末俗以辩诈而期通,贞士以耿介而自束。虽曰三省于吾身,犹怀进退之维谷。……出门则不可与偕同,藏器又蚩其不容。”在这种进退两难、如履薄冰的处境中,他感到既不能像伯夷与叔齐那样躲进深山,也不能像伍子胥与屈原那样湛身正道,于是决意“反身于素业,莫随世而轮转”。故《汉书》本传称其是:
“为人廉直……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在西汉抒情赋中,司马迁的作品对现实所作的揭露和谴责感情最为激烈,这与他因李陵事件而身受酷刑有关。
《悲士不遇赋》一文先以简练的语言概述了自己的生平抱负,接着对美恶难分、公私混同的社会现实以及“好生恶死”、‘好贵夷贱”的人情世态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在此,作者将他在受刑前后的满腔悲愤和盘托出。李陵兵败而降,司马迁被诬为其游说而下狱,又因“货赂不足以自赎,交避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终于蒙受了宫刑这样的奇耻大辱。
后虽“尊宠任职”,但悲怨激愤之情时刻萦绕于心。他在此文的最后说道:
“逆顺还周,乍没乍起。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这几句看似平稳,其中却凝聚着作者一生的血泪,它反映了封建黑暗政治对一颗正直心灵的严重扭曲和摧残。
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篇》说:
“仲舒专儒,子长纯史,而丽缛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即是指他们的这二篇赋而言。
另外,生活于成哀时期的刘歆(后改名为刘秀)也有一篇《遂初赋》,此赋既有对初仕显贵的追忆,也有沿途景物的描写,但主要是感今思古,因境慨叹。如其写道:
“虽韫宝而求贾兮,嗟千载其焉合?昔仲尼之淑圣兮,竟隘穷乎蔡陈。彼屈原之贞专兮,卒放沉於湘渊。何方直之难容兮,柳下黜出而三辱。蘧瑗抑而再奔兮,岂材知之不足。扬蛾眉而见妒兮,固丑女之情也。曲木恶直绳兮,亦不人之诚也。以夫子之博观兮,何此道之必然。空下时而世兮,自命己之取患。”刘歆在朝政中因议论有殊而被朝廷所不容,历经故晋之地,举孔子厄陈、屈原沉江、柳下三黜、蘧瑗再奔以抒其愤。
其中蛾眉见妒、曲木恶直诸语虽取意于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背绳墨以追曲兮”,但也揭露出西汉末年日渐渐衰败的社会风气,以及作者对被诬为“乱改旧章,非毁先帝所立”的怨恨。
与刘歆同时的扬雄有《太玄》和《逐贫》二赋,抒写了自己安身立命和居贫守志的情怀。
《汉书》本传云: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这篇赋作,初读起来觉得虚幻迷离,飘然而有仙气。但透过作品对遨游天庭八极的描写,我们却能看到作为思想家的扬雄企图摆脱富贵名誉等束缚,向往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如其所写:
“自夫物有盛衰兮,况人事之所极。奚贪婪于富贵兮,迄丧躬而危族。丰盈祸所栖兮,名誉怨所集。”又说:
“甘饵含毒,难数尝兮。麟而可羁,近犬羊兮。鸾风高翔,戾青云兮。不挂网罗,固足珍兮……荡然肆志,不拘挛兮。”这既是老庄思想的隔代回响,同时也是西汉末年的士人远祸求全之情的自然流露。
与此相应,扬雄的《逐贫赋》即以甘居贫困自砺。其先写扬子独处,为贫所困,因呼贫前来加以呵斥,谓:
“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梁,我独藜飧。⋯⋯徒行赁笈,出处易衣;身服百役,手足胼胝。或耘或耔,露体落肌。朋友道绝,进官凌迟。”先写处于贫困的状态,道出逐贫的原因,继写贫的答辞,始谓其祖曾“佐帝尧”、“为典则”,但到了季世,却为“饕餮之群”所鄙,于是“瑶台琼榭,室屋崇高。流酒为池,积肉为崤。是用鹄逝,不践其朝”,对历代统治者的穷奢极侈作了直接的揭露。
又谓:
“处君之家,福禄如山。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等寿神仙。桀跖不顾,贪类不干。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惕,予独无虞。”此段专讲贫困给人带来的好处,末写扬子听了贫的这番义理兼至的话,最终表示愿安贫乐道“终无厌极”。
作者在此巧妙地赞扬了早为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所称道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所以,后来《汉书》本传称扬雄:
“恬于势利……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又言其历成、哀、平三世,与其同官的王莽、董贤等人先后“为三公,权倾人主”“而雄三世不徙官”。
由此可见《太玄》、《逐贫》二赋所言,正是他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02 悼亡念丧除抒写困踬的遭遇和落拓的情怀之外,西汉抒情赋中以悼亡念丧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可观。这类作品今仅存贾谊《吊屈原赋》、汉武帝《悼李夫人赋》和司马相如《哀秦二世赋》三篇。
《吊屈原赋》是贾谊任职长沙太傅,途经湘水时所作。由于作者的经历与屈原颇为相似,作品情辞激烈,借痛吊前贤之机,抒发了自己对当时贤愚混杂、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的满腔愤恨。
赋日: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联系到贾谊曾因建议“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而被诬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的史实,不难看到这段表面是在诅咒屈原所处的乱世的话中,实际饱含着作者自己的亲身感受。以至于他在赋作结尾写道:
“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在对屈原深表痛惜的同时,将自己受制于群小的愤愤不平宣泄无余。
作为一个雄材大略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悼李夫人赋》却写得缠绵感人。李夫人是著名乐工李延年的妹妹,初以“妙丽善舞”被汉武帝宠幸,却很快病死了,汉武帝思念不已。
赋中所写,其先言李夫人早逝,亡灵孤寂;次忆其盛年美貌、昔宴欢愉;末写其一往不返,自己梦牵魂绕,哀思难遣。
其中一段,写李夫人飘忽而逝及自己的无穷思念,尤为生动传神,哀惋愤恻:
“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见。寖淫敞,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与贾谊和汉武帝在悼念亡人时都寄托了自己的某种情怀不同,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的目的,则全在于对汉武帝嗜好游猎行为的讽谕。
此赋仅一百五十余字,除了沿途景物的描述外,写凭吊内容的不满百字:
“弥节容与兮,历吊二世。持身不谨兮,亡国失执。信谗不寤兮,宗庙灭绝、呜吁哀战!操行之不得兮,坟墓芜秽而不修兮,魂无归而不食。复邈绝而不齐兮,弥久远而愈侏。精罔阙而飞扬兮,拾九天而永逝。呜呼哀哉。”针对此文,刘勰在《文心雕龙·哀吊》中说:
“相如之吊二世,全为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读者叹息。及卒章要切,断而能悲也。”秦王朝的二世而亡,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秦二世胡亥一人,但与他的沉溺于声色和听信谗言确实很有关系,司马相如能不失时机地以此来谏戒武帝,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03 宫苑闺情“宫怨”和“闺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赋中大量描写的内容。这类作品最初可追溯到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他写的《凤求凰》,虽是爱情内容,但主题更在于表现理想的非凡,志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这里不做讨论)和班婕妤的《自悼赋》。
《长门赋》序中说:“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官,愁闷悲思。⋯⋯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这段序,如今学界认为是后人加上去的。)
这段序说的是,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被幽禁在长门宫,她便以一千黄金买相如《长门赋》。
此赋以细腻绮丽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陈皇后长门独处,日夜盼望君主临幸的凄怨之情。其中以兰台独步和夜间空堂抚琴二段,最见愁绝: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孤独、寂寞、空虚、惆怅,这一切使人神志恍惚,想入非非。听见雷声,以为是御驾光临;听见风声,又以为有人举帷。
当这些自我编织的幻觉消失之后,眼前只有暮霭中白鹤的哀号和孤雌的独踌。至于清夜明月,更令人情怀悱恻、哀思难遣: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清风明月之夜,幽怨的琴声伴着无言的饮泣,梦中的温情更增添了醒后的空寂。赋序所言陈皇后复幸一事,虽并未有实锤的史料为证,但作品情意缠绵,令人唏嘘,却是事实。
而且赋的实际意义,也远远超出了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具有为在封建社会中遭受遗弃的妇女鸣不平的重要作用。它在西汉抒情赋乃至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是一篇难得的杰作。
班婕妤是西汉唯一有赋传世的女作家,她是班彪的姑母、班固的祖姑。汉成帝时选入后宫,不久为婕妤。
根据《汉书·外戚传》所载,鸿嘉年间,班婕妤为得宠的赵飞燕所诬,虽以善对免罪,但“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作赋自伤悼”。
《自悼赋》从入选后宫写起,言曾奉隆宠而不敢自忘,又言有子早夭实系天命,表示愿“奉共养于东宫,托长信于未流”,其“重曰”部分直抒独居思君情怀:
“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 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 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冷冷。”这一切恰与前文中的“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形成鲜明对照。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被皇帝抛弃的女子:
“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神眇眇兮密靓处,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视兮云屋,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与《长门赋》相比,班作显得含蓄、深沉。末以左右和颜反衬自己借酒消愁,倍觉凄楚。作品以下由思君转入对人生若浮、福禄无期的感叹,以及以“绿衣(《诗经·邶风》中的一首,影射卫庄公夫人怨庄公惑于嬖妾之事)兮白华(《诗经·小雅》中的一篇,为周人刺幽王宠溺褒姒而作),自古兮有之”结尾,更加深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班婕妤另有一篇《捣素赋》,写宫中女子于秋月之下,结伴下庭,投杵扣砧,其声哀怨,如泣如诉。末段说: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计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泄。书既封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这些宫中女子本有美好的青春、广阔的生活环境,如今却只能索居后官,与家人长期分离。赋中的杵声,正传达出她们内心的痛苦。以至于,后人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称其:
“怨而不怒,兼有‘塞渊、温惠、淑慎’六字之长,可谓深得风人之旨。”作为一个时代的写意作品,西汉抒情赋在文人诗尚未兴起、以体物为主的大赋盛行的历史环境中,在抒情言志方面起到了上承《诗经》、《楚辞》,下启东汉抒情之作的重要作用。
它承担了将诗的抒情传统移植于以体物为特征的赋的创作的尝试,从而为开拓赋的表现范围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答完毕,若喜欢这个答案,就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