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逝枷锁歌词是什么意思6,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下面主要分享一下我在今年四个月里天天读的书(都是重读),共三种:《道德经》,《诗经》,《周易》。为了保证能坚持不懈和学习效果,我做到了两点:其一,每本书每天最少读一小时或者更多,每天总读书时间不少于四小时;再者,认真撰写读书笔记,有选择性的摘抄,有思考后的研析。
目前进度:《道德经》重读完60章,《诗经》复习完国风160首,《周易》已复习乾卦、坤卦,系辞传,说卦传。
最后分享一下在读书日来临之际刚刚收入囊中的一套书《施注苏诗》:装帧精致,影印清晰,字体优美。把玩“悦读”两相宜,令人爱不释手。
求推荐适合初中生阶段看的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觉得《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很值得看,对人生有很大的意义
第一点得救之道,尽在其中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很少有评论讲到。 在最终决定越狱之前,安迪与瑞德之间有一段对话。关于自己的“罪名”,安迪说: “我太太说我是个很难理解的人,像一本合起来的书,整天这样抱怨。她很漂亮,老天,我是多么爱她啊,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我倒是可以想像,一个花了二十年时间策划独自越狱的人,如果真的天天生活在你的枕边,还真是一件有点可怕的事。 关了二十年,他也有了反思,安迪对自己的“罪名”有了新的认识: “……对,是我杀了她,虽然不是我开的枪,但是我害她离我而去,她就是因我而死的。” 这段话很重要却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它有关本片的主题“救赎”,而“救赎”是一个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就像东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国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强,很容易被我们误解。以前有个朋友向我推荐此片时说:“你看过《拯救肖申克》这片子吗?太好看了,那个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 可以说,原著作者斯蒂芬·金的大部分小说都有很强宗教因素。影片又加强了这一特征,加了一段书里没有的内容——典狱长第一次查房,在安迪的房间发现了一本圣经,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得救之道,尽在其中”。 这是一句双关的话,既是讲安迪越狱的小锤子藏在其中,更在讲整个影片都在讲人生的“得救之道”。 东方文化下的我们,想要理解这部电影,必须理解“救赎”这两个字。
第二点,救赎的三层意思 救赎,指用行动抵消、弥补罪过,使其脱离灾难或危险。所以救赎有三个基本要素:有罪——付出代价——解脱。 救赎的第一层本意,结合电影,相当于我们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当然是反讽。 但电影所讨论的“有罪”,远不至于此。 在影片的开头,安迪对瑞德说自己是被冤枉的,瑞德不无讽刺地说:“肖申克”这个地方,除了我之外,都是无罪的。 这里的“有罪”,是世俗意义上的犯罪。 而安迪后来说的那些忏悔:“对,是我杀了她,枪不是我开的,但我害她离我远去,是我的脾气害死了她”,“没错,是别人干的,却由我受罚”。 这里的“有罪”,是宗教意义上的“原罪”——傲慢、嫉妒和暴怒。 在基督教义中有一点很特殊,因为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背叛,人生下来就有七种“原罪”: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而人生就是一个“救赎”的过程。 所以“救赎”的第二层意义,是宗教上的,指为陷入罪孽的灵魂,支付代价,给予其真正的解脱和光明,使其灵魂得以净化。 监狱表面上是为你犯下的罪而受罚,实际上,你也在摆脱你的“原罪”。 安迪表面上看是蒙寃入狱,但此片的宗教意义下,监狱却是人生“救赎”的最形象化的体现。 入狱后,安迪靠着之前当银行家的经验,帮狱卒和典狱长逃税和洗钱。这事儿,他之前肯定没少干过,不过之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是“原罪”,之后是为了“给我的同事每人三瓶啤酒,因为户外干活有了啤酒,才像正常的工作”,是为了维护人的尊严,这就是一种“救赎”。 典狱长为了方便安迪为自己洗钱,把他安排到图书馆,安迪却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图书馆的规模,帮助那些罪轻的人掌握一技之长,出狱后更容易获得新生活,这也是一种“救赎”。 典狱长利用安迪为自己洗钱,这是私欲的“原罪”,他为之付出的代价是:安迪利用他的信任越狱,并反过来告发,使他的下半生在监狱中度过,让典狱长也为自己的“罪”与“原罪”进行“救赎”。 不过,“救赎”还有第三层意思,是心理学和哲学层面的。
第三点,人性的另一种“原罪” 需要救赎的不仅仅是安迪和监狱长,还有肖申克所有的人。 肖申克所有的人都是因为犯罪,到这儿寻求救赎,但监狱的这个特殊环境,却激发了人性的另一种“原罪”——对人生麻木,失去人生的意义。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大家都记得那个经典情节,在监狱里过了一辈子的囚犯被释放后,因为无法适应外部世界而自杀。 这就是心理学和哲学上的“救赎”,我们是自由的,但却被囚禁地自身的牢笼中,被巨大的未知恐惧所包围,只能有限的世界里寻找短暂且易逝的快乐去麻木自己的灵魂。 安迪是如何摆脱麻木感,实现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救赎”的呢? 就是越狱。 电影因为叙事节奏的问题,对越狱的很多细节忽略过去,以至于很多人质疑电影有BUG,比如说: 为什么安迪几十年都关在同一间牢房里,没有遭遇过一次查房? 为什么没有人跟他同住? 一个小锤子就能把监狱的钢筋混凝土墙挖通? 这些问题在原著小说中有明确的回答,还有更多的细节,读完才让你明白为什么越狱才是一次真正的“救赎”。
第四点 伟大的救赎 首先要梳理一下全片的时间线: 1948年,安迪入狱; 1950年,进入图书馆,帮助典狱长洗钱; 1963年,发现了真凶,要求翻案,被典狱长拒绝; 1967年,挖通了逃生通路,并发生了本文开头的对话; 但直到1975年,他才逃出生天——这正是最大的问题,为什么他要等上八年? 一切都要回到安迪入狱的第一夜,影片中有一个赌局,大家都下注,这个文静的男人会第一个受不了这个鬼地方。 可事实上,这位爱好地质学的银行家在第一个晚上就找到了可以令自己专注而忘掉痛苦的事情——研究监狱的墙。 肖申克监狱建于三十年代,当时的混凝土技术还不过关,经过这么多年风雨,安迪研究了一下,意识到这个墙也许是可以挖通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安迪打算越狱,他根本不知道墙壁那边是什么,他只是想找点事情,对抗此刻的恐惧。 但接下来,“三姐妹”的频频骚扰,让他开始考虑这个计划的可能性,并搞到了小锤子和那张性感明星的海报。 随着他对肖申克监狱的熟悉,他发现,从那堵墙往某个方向开挖,可以通向污水管道,通过污水排放系统又可以直接通向郊外,一个越狱计划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但这个大胆的计划在很长时间内,只是一个“备胎”,他真正的希望还是找到真凶,直到典狱长亲手扼杀了这个希望,直到1967年某个夜晚,他突然挖通了那个通道。 但安迪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越接近希望,他反而越冷静了。 这个越狱方案一旦实施,就必须在十几个小时内完成,完全没有任何退路,可通道只是随便挖的,通行速度很慢,而且万一污水管的尽头是一排铁栅栏呢?他又怎么躲避追捕呢? 正是因为谨慎,安迪在挖通了通道后又继续工作了八年,去确认污水管通向的地方,并把洞挖的更宽一些,清除障碍物,以争取更快的逃跑速度。 但等待又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万一某个力求表现的新警卫掀开海报,发现这个伟大的工程,或者突然住进一个新室友、被调到其他监狱、甚至获得假释,怎么办? 正如很多质疑说的,这个计划不被发现,其实是一个幸运。安迪也深知这一点,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维护自己在监狱里的特殊地位,为了争取独居一个监室,为了不被警卫查房,而做了大量努力。 没有什么事情是万无一失的,这个计划并不是电影的BUG,而是现实生活中,当你要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时,你必须承受的风险。 这才是救赎主题最深层次的东西,整个30多年,安迪一直在对抗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这个危险环境激发出来的消极的东西: 一开始是要对抗恐惧,他需要做一些能让自己忘记这个危险处境的事; 接着是要对抗“甘心接受现实的沉沦”,他开始更大的双重冒险,白天洗钱,晚上越狱; 最后他要对抗的是内心深处的恐惧,那些恐惧来自于他无法控制的风险。他唯一的办法是谨慎些,更谨慎一些。
第五点 自由的枷锁 电影中最经典的一段旁白,来自原著小说: 我曾经试图描述过,逐渐为监狱体制所制约是什么样的情况。起先,你无法忍受被四面墙困住的感觉,然后你逐渐可以忍受这种生活,进而接受这种生活……接下来,当你的身心都逐渐调整适应后,你甚至开始喜欢这种生活了。什么时候可以吃饭,什么时候可以写信,什么时候可以抽烟,全都规定得好好的。 在这段话中,如果你只看到了体制对人的束缚,那就只看到很表面的东西。 这种感觉你应该似曾相识:当我们离开“逼你学”的高中,进入“自由学习”的大学,我们是不是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学习了? 我们离开制度森严、流程有序的工作8小时,我们是不是有一种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感觉? 是否因为害怕自由,才让我们甘愿把自己变得忙碌呢? 纪伯伦说,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 肖申克监狱里所有的犯人和现代社会的人一样,他们追求的自由是一种自由的幻觉,是牢笼中一时的喘息。 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才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长的自我救赎后,体会到的真正的自由,又有他的自律、耐心、智慧做保证。 这才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真正的救赎。
这是一部很适合初中生看的电影,个人觉得教育意义很大,对人生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可以说终身受益
红楼梦中秦可卿为什么那么神秘呢?
在现在流传的版本中,秦可卿的死很明确,久病不治,一朝(不,是一夜)身故。缠绵病榻的时间也不短,从中秋过后开始生病,到冬天赏梅的时候病得起不了身,然后穿插了贾瑞谋凤姐一段,再然后行文又回到秦可卿身上来,为弟弟打架而病情加重,请太医,然后病死。
这其中有不少疑点,比如医术高明的太医张友士,对秦氏的病情判断如神,他明明预见秦氏将会在春分前后死去,结果是死在了隆冬。还有秦氏的两个丫鬟,一个死殉,一个认为义女,又在丧事结束后留在庙里不回来,完全违背了常理。再有贾珍痛不欲生,虽然有当家人对有才华的晚辈的欣赏,但毕竟是公媳关系,表现得太出格。还有贵重的樯木棺材,以及尤氏忽发旧疾,等等等等,都似乎暗示出一个信息:秦氏之死,另有文章。
按著作者的文笔,用这么多的细节,暗示秦氏之死另有隐情,似乎不像:作者不是那么故弄玄虚的人。再联系批语中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命芹溪删去”的话,可以推想:秦氏“另有隐情”的死,是在早期底稿中。在“增删五次”的过程中,作者本人删去了这一情节。
我怀疑删去“淫丧天香楼”是极晚期、在作者临终前的手笔,否则不会留下那么多自相矛盾的“漏笔”。有人认为是故意留下矛盾给读者暗示,我不能同意。理由同上:全书读来,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哪里有这样的故弄玄虚?况且作者留下矛盾、暗示读者,是为了什么?为了暗示家族中曾有此丑事?为此宁可破坏平生心血凝结的作品的艺术性?这未免本末倒置了。
我们只能推测,在早期底稿中,秦氏是与贾珍通奸,被丫鬟宝珠瑞珠撞破,并且使尤氏与闻,导致了秦氏羞愤自尽。贾珍知道是自己导致了秦氏之死,有愧于心,并且对秦氏也有些感情,才会悲痛到失态的地步。另一方面,尤氏治家不严、驭夫无力,致使家中出了这样的丑事,受此打击,又惊又怒,一病而倒——也可能轻病重报,撂挑子以泄愤。两个丫鬟当然是撞破丑闻,担心被杀人灭口,才触柱的触柱,入庙的入庙,向贾珍表明保守秘密的决心。
这里有个问题,是乱伦丑闻(书中叫爬灰)的扩散途径。那时候没有报纸、电视、互联网,也没有新闻记者与狗仔队。虽然绯闻很吸引眼球,也得靠人口耳相传,并且只会在私下相传,不会有人青天白日站在大门口叫喊吧?
秦氏死后,宝玉急着去探丧,贾母阻止。一来是疼爱宝玉,而且人已经死了,去看看也救不活,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知道爬灰之事,间接地表示冷淡?
但是贾母并不是刚刚知道,像尤氏那样震惊。事实上贾敬过生日一回,一向爱热闹的贾母没有到宁府看戏,就暗示了一些信息。贾珍与尤氏问起贾母为何不来,问的是王夫人,“凤姐未等王夫人开口,先说道……”
凤姐一向口快,但那是在贾母面前,仗着贾母的特别宠爱。对于王夫人,提拔袭人一回,薛姨妈半夸半笑,“凤姐才要笑,忙又忍住了,听王夫人示下”。对于这位娘家姑姑、夫家叔婆婆、天然盟友与上级、没什么幽默感的王夫人,凤姐一向是比较恭敬而收敛的。这次在贾珍夫妇、邢王夫人面前放肆抢话,是不是她明知道贾母不来、另有原因,却不愿呆板少机变的王夫人说破呢?
贾母知道丑事不奇怪,以她的睿智与老练,对家务的不闻不问是装聋作哑,而不是真聋真哑,必然有大量的信息获得渠道。尤氏不知道丑事也不奇怪,她虽是宁府的主母奶奶,其实形同木偶,既没有实权,又没有威严,管不了丈夫也管不了儿子(名义上的),在家里得不到尊重,索性常常跑到荣府去,以孝顺的名义向贾母这位堂奶奶献媚。其他人是否知道,不是很清楚,但也无关紧要。
只有一个人,既没有贾母的睿智与权力,也不在事件中心,却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件事。这个人,就是焦大。
焦大早在第七回就醉骂喊出“爬灰的爬灰”。这时距贾母赏梅时间不久,因为赏梅是冬天,刘姥姥是因“冬事未办”而进贾府打秋风,刘姥姥来的当天晚上王熙凤向王夫人申请独自去宁府做客。就在独自(后来带上了宝玉)去做客的晚上,回家时听到了焦大的醉骂。
既然前不久贾母还去宁府,还让秦可卿带宝玉去睡觉,可见贾母还不知道“爬灰”丑事。贾母还不知道,焦大就知道了,他怎么会如此消息灵通?
其实不是消息灵通。很可能就是亲眼所见。当然,别想成“捉奸在床”那样香艳而刺激。因为“淫丧天香楼”之语,大概可以推测天香楼正是贾珍与秦氏私会之地。
天香楼是什么地方?贾敬生日摆酒看戏在这里,秦氏死后设坛打醮在这里,还有容易被忽略的,贾珍守丧聚赌,以习射为名,“在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皆约定每日昨晚上饭后来射鹄子”。
戏台不会设在内宅私密之地。能够练习射箭,当然地势开阔。约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可见平时这里没有女眷出入。天香楼并不是“国色天香”的美人绣楼,而是比较荒凉的所在,只有重大宴饮,才会用到这里。
而焦大呢,是“不顾体面,一味的吃酒”。但是王熙凤怪尤氏没主意:“何不打发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完了”。这么简单的办法,尤氏从来没想过,她真的这么没用?
应该不是。想必平时焦大纵酒,也不会在大门口撒疯,而是在空旷荒凉的地方。有贾珍的纵容,除了存心找茬的赖二,别人也不会找他干活,只要不碍眼就行了。
这样一来,焦大就很有机会,在荒凉的天香楼附近喝酒醉卧——他也不是讲究人,不必非得佳肴下酒。而贾珍与秦氏,鬼鬼祟祟、悄悄咪咪、偷偷摸摸、分别独自来到天香楼,连个丫鬟也不带(宝珠瑞珠也是秦氏死前不久才与闻秘事的),不用很富于联想,就能猜到他们要做什么事了。
焦大也许早就知道,但清醒状态,他未必会宣之于口。或者与小厮下人说过,也没人敢公开宣扬。所以这个秘密,在焦大、或者包括焦大在内的一些人之中,保守了相当时间。直到赖二派焦大送车,焦大激怒而醉骂,“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有天没日的话来,唬得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
虽然凤姐和贾蓉假装听不到,事情也不可能就此结束。捆在马棚里不是长久之计,至少明天,焦大是打是骂、是派到“远远的庄子”还是开恩释放,不会没有一个结果。而要处理焦大,就势必有人问起捆他的原因。那句醉骂、那隐藏秘事,也从此走上被公开之路。
为什么杨坚死前却愤怒的说?
公元604年7月,在寝宫昏沉睡着的隋文帝突然被异响惊醒,只见宣华夫人鬓乱钗斜、面红心跳,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跪伏在病床旁,隋文帝一问,宣华夫人夺泪而出:“太子无礼”。隋文帝大怒:“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
隋文帝杨坚所称的“独孤”,就是他的皇后独孤伽罗。太子杨广对宣华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让她痛斥“无礼”,而杨广的放肆为何又让杨坚迁怒于独孤皇后?杨广戏后母独孤皇后薨逝后,隋文帝再也无心政治,开始将身心都投入声色之中。那时,他身边有两个年轻可人的姑娘,一位是来自南方的宣华夫人,肌骨莹润,温柔似水;另一位是来自北方的容华夫人,妩媚鲜妍,善解人意。彼时的杨坚,已过花甲,终日和两位夫人欢愉,很快就卧床了。虽然两位夫人日日在床前侍奉汤药,但隋文帝却没有好起来,反而病情一天重似一天,最后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眼看隋文帝时日不多,为了提前做好防备措施,杨广给心腹杨素写去一封信,信中无非讨论登基时的程序、继位后铲除异己等事。谁知,传信的人竟然将杨素的回信误送到了宫中,最终落在隋文帝手中。看完回信的杨坚气得浑身发抖,好不易在两位夫人的安抚下才昏沉沉睡去。杨广得知信误送进宫后,觉得大事不妙,赶紧跑来探听情况,谁知在芙蓉轩撞上了宣华夫人。攀谈不到两句,色胆包天的杨广,就开始语出轻佻,最后竟然要将宣华夫人拉到偏殿,宣华夫人慌乱中假意喊道:“太子尊重,那边有人来了”。趁着杨广松手,赶紧逃回了隋文帝寝宫。昏昏沉沉睡去的隋文帝,就这么被惊醒了。那么,杨广犯了错,隋文帝为何要迁怒独孤皇后呢?这就得说到易太子事件了。隋文帝有五个儿子,老大杨勇、老二杨广、老三杨俊、老四杨秀、老五杨谅。这些儿子全是独孤皇后所出,当年杨坚娶独孤伽罗时,发誓“无异生之子”,如此看来他是做到了。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年),杨坚篡周自立为帝,改年号开皇,作为长子的杨勇,自然而然也被封为太子。而且,开皇前期,凡军国政务以及尚书省奏死罪以下的大事,杨坚都令杨勇参与决断。而杨勇呢,经过历练后也能力增长,有时看到某些国策有不妥之处,都会及时地提出建议,杨坚也往往支持。对于杨勇的表现,杨坚一度是得意的,他曾和群臣道:“前朝的皇帝,大多沉溺嬖幸,所以常有废立之事,朕五个儿子都同一母出,皆是亲兄弟,怎么会像前朝那样,因内宠而使孽子纷争,最终国破家亡”
在这段无比骄傲的话里,杨坚对杨勇的才能绝对是肯定的,他也绝对想不到,最后竟然打脸了。开皇二十年十月,当了二十年的皇太子杨勇,以及他的孩子们一并被废为庶人,次月,次子杨广被立为太子。而在皇太子杨勇被废的整个过程中,独孤皇后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杨勇被废,她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点,史书上都记得非常清楚。譬如《隋书·后妃传》中载:“废太子立晋王广,皆后之谋也。”而隋文帝在废太子时面对群臣也搬出了独孤皇后:“此儿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恒劝我废之。”众所周知,杨坚之所以得势,全因仰仗独孤家族的强大势力,所以独孤皇后在隋朝的政治上,是具有相当大的发言权的,在许多重大决策上,她都能轻而易举左右隋文帝。《隋书》中就说过:“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在宫中称为二圣。”所以,皇太子杨勇被废,绝对和独孤皇后离不开干系的。那么,都是自己的儿子,独孤皇后为何非要将太子之位换给次子杨广呢?说起来还是因为一个“妒”字。
独孤皇后是庶出,大约小时候就遭遇不少不公平待遇,所以很反感男人三妻四妾。当年结婚时,杨坚发誓不会和别人生子,这让独孤皇后很满意。可是,或许按杨坚理解,不和别人生子,不代表他不能有别的女人。所以在他四十岁那年,他将尉迟迥的孙女接进宫偷偷养了起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独孤皇后听闻此事后,醋海翻滚,某日等到杨坚上朝时,派人将尉迟氏活活打死在寝宫之中。杨坚后来得知,也只是策马狂奔几十里发泄怒气而已。需要说的是,她不仅反对自己丈夫找别的女人,其他男人想要纳妾和再娶,她也要干涉。譬如高颎,当年是她的父亲独孤信的部下,后来又为杨坚立下汗马功劳,也曾经帮助过独孤皇后。可后来打听到高颎丧偶后竟然让小妾怀孕了,独孤皇后便将高颎视为仇敌,终日在杨坚耳边说高颎的不是,高颎也渐渐失宠。连朝臣的家事都要插手,那自家儿子的后院肯定逃不开她的管制了。恰巧,杨勇虽武艺高强,但胸无城府、生性直率,丝毫不懂得掩饰自己。杨勇有几个内宠,最受宠的是出身卑微的云氏,可是原配元氏却没能得到他半点青睐。这样宠妾疏妻让独孤皇后听说了非常气愤。开始在杨坚耳边吹风,指责杨勇的不是。元氏因不得宠抑郁早逝。在独孤皇后看来,这是杨勇和云氏的阴谋。当杨勇来拜见时,她不留情面当场训斥了他。而在元妃去世后不久,云氏又生下了儿子,让独孤皇后大为愤怒、极度反感。她由此质疑杨勇的品性和能力,她常派人到东宫侦查,挑剔杨勇的过失。母子之情至此基本消耗殆尽,如果在平常人家倒罢了,可这是皇家,性质便完全不一样了,可惜杨勇没能看到这一点,他天真地以为这是家事。这就为有野心的二弟杨广提供了契机。虽然身为次子,但杨广对皇太子之位,一直很是渴望。他生得一表人才,又懂得察言观色,投父母所好,所以轻易得到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喜爱。他知道独孤皇后讨厌男人找小老婆,提倡节俭。所以当杨坚和独孤伽罗到他府邸时,他就将宫里貌美姬妾都藏起来,只留下又老又丑的宫女差遣。他和原配萧妃携手同行,两人穿着陈旧衣裳,屋里的陈设很是简陋,架子上的乐器都落满了灰尘……眼见待时机成熟,杨广来到京中便和独孤皇后哭泣:“儿臣愚钝,自以为兄弟之情最重,却不知犯了切莫错,让太子忌恨于我,想要加害于我,儿臣常担忧,不知灾祸何时会降临。”独孤皇后早就反感杨勇,今日听这等言论,越发憎恶,恨恨道:“他抛弃正室,宠溺云氏,简直猪狗不如,元氏本来无病却莫名其妙暴毙,如今他还准备对你下狠手,我活着他尚且要欺负你们,死后不知对你们兄弟怎样呢,东宫没有正嫡,想到以后你们要跪拜在贱人云氏的儿子面前,我就心痛。”探实母后有废太子心思,杨广便开始了他的夺嫡计划。他收买大臣杨素,杨素在探明独孤皇后有废太子意向后,设法收集太子的“罪证”,他甚至亲自到东宫激怒太子,然后和隋文帝报告“勇怨望,恐有他变,愿防察”。生性单纯的杨勇,即便知道被人算计了也毫无pj之法,只能坐以待毙。当时的重臣高颎,一直很得杨坚信任,当杨坚就废太子之事征询他的意见时,他长跪劝谏道:“长幼有序,其可废乎?”杨坚觉得这是因为高颎和杨勇是亲家的缘故而偏袒杨勇,默不作声。可独孤皇后知道后,便借一些小事大做文章,最终让杨坚疏远了高颎。高颎最终被罢黜,杨勇也彻底失去了保护。在独孤皇后、杨广、杨素的努力下,杨勇终于被废,他的儿女们也全部被废为庶人,那些被认定是杨勇一党的官员和侍臣,要么杀身要么没财。一个月后,次子晋王杨广被立为皇太子。可以说,在易太子这件事上,独孤皇后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然而,若是将全部责任推给独孤皇后也不太公平,因为此事也有杨坚疑心过重的缘故。开皇初期,杨坚在统一战争时,大胆起用几个儿子。譬如灭陈时他将重任交给了杨广、杨俊等人,各路大军“皆受晋王节度”。而当统一完成,眼看太子和各王子的势力越来越大,杨坚也开始不安起来,他一有机会就抑制他们。譬如为他命杨广和杨俊多番交换防地,为的是避免他们长期驻守一地将势力做大。对于太子,他更是时常戒备,他借机减少东宫宿卫力量,高颎提出反对意见时,他回以“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强武”。此外,后来的秦王杨俊被免,蜀王杨秀被废为庶人,表面上看是杨广陷害所致,本质上却是因为杨坚的猜忌心理,在这些王子失势时,一大批官员也被株连,这都是杨坚为了抑制诸王势力而采取的斩草除根手段。正如监察御史房彦谦所言:“皇上性情猜忌严厉,行事苛刻残忍……”若非杨坚本身猜忌多疑,不念父慈子孝,即便独孤皇后耳边风吹得再响,又怎么能影响到他呢?所以,将废太子一事全推到独孤皇后身上,是相当不负责任的。无论如何,如杨坚临死前所言,杨广确实不值得托付大事,继位之后,杨广毫无顾忌展露他贪图享受的本性,广纳美人,修建宫殿,四处游玩;他虚荣心极强,和西域商人摆阔气,开凿运河,几下江都乘坐的龙舟富丽堂皇;他忘乎所以,不顾实际大兴徭役,征伐高丽,最终迎来民怨沸腾,以致丢了江山性命。只是这一切,独孤伽罗和杨坚都看不到了。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句子?
●男儿英雄事,封侯拜相时。谈什么?长啸醒握杀人剑,酒醒醉卧美人膝。怎及得?风雨同舟共白首,患难富贵两相依。
●找不到风雨同舟的那个人,那就自己走
●最美的不是华灯共守,而是风雨同舟。
最爱的不是情话满口,而是偕老白头。 ----一地诗香《梦断红楼》
●今生,愿与你一起拉着岁月的衣襟,风雨同舟,天涯相伴,海角相随。盈一抹恬淡,轻轻擦亮时光的摄像头,让它清晰拍摄下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全过程。
●有你们真的很荣幸,不管未来的路多难走,我们风雨同舟
●世道沧桑情相牵,风雨同舟爱相随。
雷鸣劲舞高天艳,守望静笑花开时。
●红尘,美不胜收,叫我如何舍得走。
纵有千般好,只装不懂!
心渐渐的冷,莫不是昨日相逢,
来日依旧,故徘徊影乱情浓。
说尽了最后,不得始终!
默默回首,退出这场风和雨的舟。
风眷恋是雨的温柔,云千里相送,
只剩来去匆匆。
震慑心灵的悸动,只一言,疏散云空。
暖阳炎炎奔走,唯有忍受,期待那没有尽头的温柔。
青鸾颠覆画朱楼,滂沱秋雨泪朦胧。
久等千年终白首,道不尽风雨同舟。
●执子之手,与子共着;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愿一生执子之手,风雨同舟永不回头,爱你到永久!
●曾许你白首不渝一世长安,奈何安史之乱马嵬兵变。
曾许你此生不负金屋相守,奈何誓言落空姻缘难求。
曾许你风雨同舟一统中原,奈何四面楚歌时过境迁。
曾许你携手共进此心不变,奈何赵氏新欢弃置团扇。
曾许你共赏华章落花相葬,奈何春尽红颜花落人亡。
曾许你结发同枕黄泉共友,奈何焦母决绝强遣妻走。
●即便你的身边总是美女如云,但是与你风雨同舟的人终究只有一个,我们称他为:老婆!
●雨停,窗前。
雨落,浅湾。
深爱着雨,让人忘记烦忧。
风雨同舟,才会同舟共济。
淅淅沥沥的音调,
每一滴如云在哭泣。
雨帘,思绪。
雨幕,沉寂。
润了天地,轻饶了万物调皮。
雨是上天的羽翼,
展颜抚摸着大地。
谁还说天地永不相合,
雨能证明,它们曾经相连在一起。
观雨,羡慕天地相聚。
或许下一秒是分离,
这一刻我想念你。
我谨记我的呼吸,我的言语,
直到你的痕迹不再出现而已。
●春风小雨几时休,
梦断天涯路?
江湖旅途是非多,
但问青天欲为何?
却无音信回。
唯有毅力随我我行,
风雨同舟。
道至中途,
前方在何处,
茫然无处?
欲与他人同行,
难安?
于今,
徘徊不前,
如伴青灯人,
一日复一日,
相似。
●一见倾心,相知相惜,诺言互许月花前,情缱绻。
一朝红妆,意醉良宵,执手共书今生缘,成美眷。
前路漫漫,相依相伴,风雨同舟不畏艰,笑迎难。
流年淡淡,守福安然,相濡以沫永不离,爱无期。
●夫妻可风雨同舟、快乐同享、身体交融、情感交汇,但总有一天要分手。同生有可能,但共死决不会,白头到老只是美好的愿望。
●何谓江城?以水为根,以水为魂。至柔至刚,乃雨乃云;不积不深,不导不行。江城之人,得水之灵;江城之心,秉水之性。水与人,如切如磋;人与水,如琢如磨。一九五四、一九九八,两大洪水,浊浪排空。
斯人爱水,更爱斯城。万人空巷,众志成城。风雨同舟人墙在,狂飙怒号长堤巍。天公感喟,水亦称臣。龙王庙龙王低头,险堤处险情不回。如今岸锁烟水,尽可信步闲庭。紫云晴日耀金鳞,水映笑脸;清风大江流月影,云携歌行。美哉!人水和谐新境界。
●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真。掏心掏肺也要找对对象,或许,人总要经历一次困境,才会知道哪些是真朋友,才会知道你的朋友其实真的少得可怜,而那些与你风雨同舟的人,你该感到三生有幸。
●既然找不到谁可以陪我风雨同舟,那我就一个人走。
●一生中,风雨同舟、知你喜、知你忧,若有这样一枚知友自当感恩在心头;若缺憾,不必强求也不必怨尤,借时光之手,珍惜身边拥有,从容度季,春夏秋冬!
●吾心之固,固不可彻
吾本布衣荆钗之女,有幸得见君之天人之貌于泛舟湖前。由此情深而不可止,相思而不可见,痴念而不可说,遗忘而不可得,无可奈何,只得抒情于笔,寄情于白纸。吾自知貌平才庸不得与君相配,又闻之,君已有青梅为伴,故书信一封,聊表衷肠。吾愿作水中落花,惟愿君此生安好、眉角轻展。此去一别,再度重逢恐无期只盼,天之涯海之角,吾只愿只身向前。从此,便再无相思之苦,平庸之恼。若他日寻得良人执手,必定决绝于君,必定相忘于君。君之安好,乃吾之安好。纵吾平生孤寂,又如何。换得君有风雨同舟之人,吾甘心情愿。甘心情愿此词,卑之微之,却勇之坚之。
●人逢知己千杯少 , 一杯酒一生情一辈子 ;
感谢你风雨同舟 , 兄弟如酒酒香一辈子.
●今生陪你一起走
那是红叶满山的
时候
无意间与你邂逅
你那含情脉脉的
双眸
情柔似水
醉了天地
醉了枫叶
醉了水中鸳鸯
更醉上了
我的心头
春暖花开的时候
有幸与你手牵手
你那灿烂的笑容
驱散了我的忧愁
占据了我的梦
在我心中种上了
相思豆
我发誓要用一世的
真情
与你牵手
不离不弃
守候你天长地久
今生我要陪你走
不怕荆棘丛生
不怕山高岭陡
送走秋
迎来春
心心相印
风雨同舟
●风雨落烟城,满世万象新。明日晴朗必,再迎喜逢春。今日风雨,明日必定是个晴天,虽然风依然很大,雨未来还会有,但是有人会与你风雨同舟。
●多年之前,梨花向暖一笑回眸,倾心无忧,愿白首风雨同舟。
那年以后,晓风带走半生温柔,从此陌路,不回头再没问候。
●一个人走了很久有幸与你相守,喜怒哀乐的时候你陪伴左右
一路甜蜜的镜头凝固了双手,约定好今生要风雨同舟 ----余云飞《活多久爱多久》
●风雨同舟,雨不可以没有风,但风却可以没有雨
●【农夫】
你若清苦思忧,我便风雨同舟,田间地垄携手,种瓜堂前屋后
你若富贵在手,我便锦衣琼楼,达理秉承温柔,再度似水春秋
●生活,不是电影;没有那么多的浪漫剧情!
生活,不是故事,没有那么多的美丽童话!
生活,不是演出,没有那么多的奇妙邂逅!
我们,不是荷西和三毛;没有那么多个三年之约,可以风雨同舟!
我们,不是林徽因和梁思成,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可以相伴终老!
我们,不是轩言和胤雪;没有那么恰好守望十年,可以盼君归来!
爱情,在我们还没准备好之前,便已降临左右;
爱情,当我们决定牵手到白头,却已悄然陨落!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相爱,只是我们还来不及深爱!
怪我,没有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怪我,没有早些出现在你眼前!
怪我,没有趁早紧紧将你拥抱!
●枷锁如此 蹒跚前行
相濡以沫 风雨同舟
桎梏如此 视之以何
风之烟之 云之露之
始 施 十 实 释 逝 失 拾 蚀
不畏将来 不悔过往
●一份相知,一份信任
一份牵挂,一份祝福
不需太多的华丽
不需太多的表白
简单单的两个字
想你
用心就够了
爱就是这么简单
一个宽大的臂膀
呵护着那份真情
相携共勉
风雨同舟
永远,,永远。。。
,,,百川随笔
●清明哀思
因为拥有,所以快乐,只因失去,方会悲伤。
人之一生,最可贵的是情,最执着的也是情,情让人魂牵,充满血泪,情让人痴迷,充满刺激与平衡,在感情领域里,就如一把心锁,既要舒适,又要扣紧。
“什么是爱情”?两情相悦,心有灵犀,喜欢对方的优点,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就是爱情。爱情一旦失去,也许可以重来,但谁也不希望重来。“什么是亲情”?与自己有血缘关系,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就是亲情。亲情根深蒂固,不允许重来,失去了,从此不会返来。
最爱的人离世和最爱的人不再爱你?
这两种缺失的爱说起来都痛苦,但相比之下,我认为第一种最痛若,因为阴阳两界难相见,思念之时泪两行。特别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那种切肤之痛,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2003年5月19日对我哥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年轻漂亮,含苞待放,豆蔻年华的女儿因患“综合功能衰竭,”而永远的离开了宠爱她的父母,时年仅21岁。
在我侄女病故的五年里,我哥和我嫂子,始终没有从痛失女儿的阴影中走出来。俩个不到50岁的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头发全白了,我哥连胡子都白了。我嫂子整天以泪洗面,常常拿着女儿的照片发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也不愿意与人交流。有时听到或者是看到别人家的女孩出嫁,她也会想起自己的女儿,偷偷的掉眼泪。
如今已经过去十六年了,每到清明节时候,她都到女儿的墓地上去祭扫,有的时候想女儿啦,还偷偷的自己跑过去大哭一场。
近几年来情况稍微有点好转,我们在她面前基本上都不敢提孩子们的事情,不经意提到了,要是看到她难过的样子,我们都会轻轻拍着她的肩膀上说一声:“对不起啊嫂子,我们不是故意的……”她也总是强忍着泪水说:“没事,没事……”
“离世和最爱的人不再爱你,”纯属两码事,有本质上的区别,相爱不爱可以再相爱,爱可以争取,可以乞求对方重新给一次机会和爱的权力,失去的爱可以弥补,有回旋的余地,只要给他时间,他(她)就会看到光明和希望。
生命只有一次,最爱的人离世是永远的诀别。不再爱可以留下美好的回忆,离世的爱留下的永远的缅怀。